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沉静散文

2023/01/10经典文章

沉静散文(精选8篇)

秋野

文/西江月冷

对于秋天,我一直情有独钟。这大概因了秋天那独有的情怀,总显得与其它几个季节有着太多的不同吧。等夏的热渐渐消去,风也清清爽爽了。这时阳光渐远,却又恰倒好处地悬在天上。自然,一颗心也随着秋的到来渐渐静了,如秋水那般,没了之前的浑浊与杂乱。

许是每个人在经受了生命的繁荣与激情过后,总是期待着一份内心的沉静。这样的沉静往往让人不愠不火。忽然之间,那些日子里的纠缠像是不在了,曾纠结于心的困惑,也逐一走远。心豁然开朗,人便更好地审视自己。于是发觉之前的日子好似梦境一般,竟浑浑噩噩没有多少深刻的印痕。

确实如此,我便常常在秋的怀抱里沉思不已。甚至会在一片叶子的面前驻足良久。看着叶片金黄的身影,条条脉络如此清晰,就那样简简单单停在地上,没有忧伤,没有欢乐,也便联系到自己的存在。或人的一生无论走出多远,最后的结果总是什么都难以留下。名利与地位,金钱与美女,无不落地成灰。唯有内心的情怀是属于自己的,甚至什么时候就无形中感染了别人,让纷繁的世界于浑浊之中多了几许清气。

静思的时候,我是审视过很多人的一生的,或几十年虽然短暂却又实在算得上漫长的时光。也许早年的他们曾经辉煌过,也许那些年他们曾呼风唤雨、不亦乐乎。但时光过后,却终如冬天的枯草一样,再也承受不了岁月的煎熬,便行色枯槁,一颗心空空落落的,似少了生命的倚靠。是的,繁华过后的生活是空虚的,也许之前爬得越高,落差越大。好在他们终究认清了自己,便趁着晚年剩下的最后一些时光,靠近最后的沉静。于是以前看不惯的平淡无为的日子,这时去品竟发现如珍宝一般。对于很多人来说,我总是会在他们的暮年读到来自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无论他们年轻时眼神多么激动,行为多么激进,但在暮色黄昏里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是需要脚踏土地的。既扎根大地,就该认可平凡与从容,就该让日子在平淡中开放出最真实的人性的花朵。

当然,这样的沉静又不是独处一隅的孤僻,那样就距生命的位置太远了。闭门不出的沉静是可怕的,往往让人变成了“古怪”的生物。整日沉默寡言,好似周围的一切都与自己没了联系。甚至呼吸之中,连室内的空气也是让人窒息的。所以沉静应该与自然中的草木一样,用淡泊和从容积淀。淡泊不是规避,更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那是真正的从容与淡定,是心怀静远的博大胸怀。

宁静致远,秋的季节便是如此。我既然走进秋野,是深深的感受到了秋的沉静的。这时的一草一木都不张扬,就连丰收的庄稼也没有丝毫的骄傲。它们就在清风中站着,站成一排,站成一片。但又似相互之间各自独立着。我一点一点从土做的小路上走过,周围的庄稼、路旁的草,都似从心底哼着一首真情的歌儿。歌声舒远,歌词里写满了淡定闲远的歌词,声音的高低又恰倒好处,竟似一个人站在秋天里,对着自己唱起童年的歌谣。

抬头看天,天是蓝的,一年中少有的蓝,纯净而悦目。抬头看云,云是白的,一丛一簇都包含着无比的真情。这样的天空,竟让我不知不觉就怀念起隔离太久的童年。那时天也如此蓝澈,秋天的土地亦如我面前的山野一样,宁静深远。是的,还有云,让我蓦然就想起了老家村外的那片棉花地。每年秋天,棉都在村外的山坡上开出一团又一团洁白的花来。那是乡亲们的宝贝,更会在母亲的手中捻成细线,织布成衣。在秋天每个月明的夜晚,院落里的纺车必定是唱起了歌的,家家户户此起彼伏。歌声与歌声呼应着,歌声与蛐蛐的叫声呼应着,更与孩子们的梦呓联系在一起。

其实在秋天的野外,我是很想寻一块石坐上片刻的。或什么也不想,就如路旁的柿树那样长久地停留下来。路细细长长,在大地上弯来折去的延伸。从这里到那里,从一片田野到另一片田野,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周围无比的安静,除了风掠庄稼的微响,除了草丛里细微的虫鸣,除了柿子树上红彤彤的柿子,除了蓝天白云,岩石、溪水,你竟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再也见不到一个人。但我知道在庄稼地的深处,在茂密的苞谷地里,是有人默默劳作的。只是秋收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有风风火火的忙碌。他们已经与秋天融合到一起,成了秋天的一部分。

心旷神远,这样的说法在秋天再合适不过。人在野外,心是一定如鸟儿那样自由飞翔的。繁忙与烦恼都被远远地搁置起来,欢乐与兴奋也束之高阁。什么时候,人就成了秋天的一部分,成了山野的一部分,成了一棵草,一棵树,一块石。心既清朗,目光也是可以远望的。天再也没有尽头,山闲散地停留在目光之中,它又似压根儿就属于你的心灵,与你紧密地生长在一起。

说来说去,秋天总是入了心的。这也常常让我在走过秋野之后,往往又生出世俗之心来。我会屈指去数,这样的秋天我究竟度过了几年,以后还能拥有多少。但也只是转瞬的凡念而已,最后一想,既入秋野,就该懂得秋天的一片情怀。也便在城市的道路上,把身上的尘土轻轻一抖,把世俗的繁杂轻轻一放,直让清爽的风吹进身躯,带一份淡泊与洁静,带一份本真与善良,在自己的心头长年累月地居住下来。

沉静

文/阿雪

我最爱走的是冬天的湖边。那湖水虽然清冷,但只要有金色的阳光扑撒在上面,那湖便泛出金灿灿的光,令人全身生出暖意。冬天的湖水是静谧的,深沉而明亮。偶尔有几只鸭浮游在上面,姿态安详。若不是那头顶的红冠,是令人分不出它与天鹅的区别的。

沿着岸边静静走着,思绪也随着湖水慢慢平静下来,偶尔踩在一块小石头上,对着金色的湖面畅望,心情一下子开阔起来。

冬天是食物稀少的季节。最好用手装一捧面包屑或碎饼干,若是再好,在岸边买一包鱼食,一点点抛洒进湖中,那鸭、鹅与金鱼,就忽一下围上来,围着你叫,把头埋进水里啄食,是多么欢乐的场面。

打水的声音划破了湖的静谧,但并不吵闹,“嘎嘎”的叫声此起彼伏,让人知道这冬日里,薄冰上,也是有生机的。

一个下午,我们一家四口走在湖边游玩。我欣喜地在湖边的小店里冲了一杯奶茶,两手捧着边走边喝。夫说,慢点喝,小心烫了嘴。我便一点一点小心吸着,慢慢走近湖水,把奶茶放进清澈的湖水里。奶茶慢慢凉到适口的温度,我拿起杯子,那湖水轻轻漾开,并未因奶茶而提高温度,更不曾因为风吹而降温。我回头望她,她依然平静地轻轻荡着涟漪。

公公与婆婆走在湖边,指指点点议论着湖心的亭子、水里的锦鲤、划船的工人……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仿佛人上了年纪,就和小孩一样了。婆婆看见一个捏面人的小摊,欢喜地看着面人摊上架起的竹架上一个个捏好的面人。有孩子们爱玩的奥特曼、喜洋洋,也有西游记里的仙女、猪八戒。我看她喜欢,掏出钱让捏面人的中年女人捏了两只鸟送她。

她提着面人边笑边说,这两只鸟好,你公公常年养鸟,家里折腾得又乱又脏,今天捏了这鸟,多漂亮,回家赶紧把养鸟的家伙都收拾了,以后就养这鸟!我们都笑起来,公公见大家笑他,把头扭到一边看湖水,却禁不住也咧嘴笑开。

湖水依然静静的,平静得几乎看不见波纹。但我们的笑声分明惊动了她,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星星一样璀璨的光亮,湖面更加光闪动人了,仿佛知道有人在望它,它用自己的美丽回应我们以会心一笑。

我被她沉静的美深深吸引。冬天的湖水,已经褪去了春的青涩,夏的浮躁,秋的萧瑟,她含着历练过后的沉稳、大气,静静躺在大地的怀抱中。她不语,也不再轻佻浮笑,她对天地抱以轻轻的微笑,但这微笑令人陶醉。身怀浮躁的人是亲近不了她的,他们永远不会明白她坚定的执着和骨子里深沉的热情。

我看过活泼的溪流,奔腾的江河,也见过浩瀚不可一视的大海,但从未注意过湖的美,湖的静。尤其这冬天的湖,沉静清美得如一位知性女子,她将所有喜怒哀乐深深藏入心底,若没有遇见气息相投的人,她绝不轻易向人诉说。她阳光,沉稳,没有一般女子常见的哀怨,她知道,她的美,就是自己深深的自信。

我静静地站着望她,想她。仿佛看不够她,爱不够她,我深知这冬天的湖水了。

落袖,碎碎沉静

文/紫桐落芭蕉

一袭长裙拖地,体染兰香,浅笑的温柔里荡漾一泓清泉。素颜的优雅与风情,流溢一种岁月沉静的美。

红尘中一路走来,春的花、夏的暖、秋的黄、冬的冷,陈酿了多少悠长光华。高绾的发髻,似一卷墨漩,飘散出淡淡雅致。修长玉指,在紫藤萝下弹奏唐的诗宋的词。蝶舞天涯的眷恋,深深凝重了清弦。枫,在夕阳的光芒里,羞涩了一片红晕。心,在风起的瞬间,吹皱波的微凉。

一幅画,经历时光,越发蓄美。一个人,蹈过泥泞,尤为成熟。站在时光剑上,芳菲的群英中,笑看草芥坦荡。红唇微抿,细碎的斑驳,曾是一笔蘸就的紫罗裙。满园如烟垂柳,缠绵水的柔意。密密盛开的合欢花,粉红脉脉、一袖柔曼的飘逸。

蘸墨,涂抹安宁。点唇,描摹清素。寄给雁的缱绻轻裹满怀潺潺浪花,诉给月的爱恋流泻清辉默溅。丁香如画,影子隐现。挽一缕月色,枕一阕平仄,纱帐的酣睡,成一扇飘渺灵动绵延的梦。

云霞落满眼眸,魅力的天空,象是舞动的翅膀,把静美张扬成一幕自然风景。长水漫漫,席卷雾的清凉。此岸寂寂,彼岸苍茫。跌宕的浪漫,颜料成心的油彩。不舍的沉寂,无言成叶的悲欢。能懂的珍藏,保留曾经沧海里最简单的幸福。积攒的温暖,淡然若素。守候的翩跹,沦陷一抹明媚。

镂刻记忆,雕琢东西的奔波。独撑的茫然,流浪在碧海蓝天。一盏灯,醉了苦涩。一根弦,拨动心律。迂回沉静,一个人的心界,剥掉浮华,思成菩提。一丝浅浅的笑容,涟漪成独秀的美。

朦胧香径,缓缓悠悠弥撒沉静的平平淡淡。青丝三千,解绾青春与成熟的走笔。沉默的花絮,在苍翠间,欢奔成溪的叮咚。眉心,点缀荒愁横斜。稀疏的狗尾巴草,爬满消瘦夜空。剪影的不归,盛典成晚霞的氤氲。

静静聆听不肯安歇的足音,迢迢的月华,是迟到的拥抱。沉浸在风的缝隙里,缅怀错落的轨迹,泄露倾诉给群山的爱慕。期许,每个凝望的清晨,窗前升起祥和的光,渡尽繁华一叶舟。清欢在心,沉静搁浅。饱满的年华,永远不知困倦地敲打无痕的尘埃。落秀,碎碎沉静,唯爱,孜孜蔓延。

温润如玉

文/君竹

觉得女人到了中年,是应该拥有一块玉的。

玉镯也好,玉佩也罢,挂在胸前,或戴在腕上,忽然就使女人有了温婉、沉静的气质。典雅中透着柔媚,素淡中隐含风情,内蕴深厚,又含蓄包容,正是中年女人的状态。

追慕过锦衣华服,姿容靓丽。迷恋过金饰银器,环佩叮当。渴望美丽是女人永恒的追求,可是当繁华落于沉寂,当绚烂归于平淡,女人开始懂得,外表的美丽只是璀璨烟花,瞬间绽放又旋即湮灭,而内在的美才是珍宝玉石,愈磨砺,愈显光华。

一块璞玉,初出茅庐,是生涩、冷寂的,似豆蔻年华的少女,有一点羞涩,又有一点孤傲,待字闺中人未识,难免有些落寞。只有遇见了心仪的人,见第一眼,便觉有缘,心有灵犀,两厢欢喜,于是私订终身,长相护守。此后经年,彼此耳鬓厮磨,肌肤相亲,你浸润我,我吸纳你,互相体恤,相互融合,这块玉逐渐有了血肉,有了灵魂,生命在蜕变中得到升华。

“人养玉、玉养人”,女人与玉一旦相遇,便有了说不完的缘起缘灭,道不尽的前世今生。古人称女子应具有“三从四德”,又赞美玉具有“仁、义、智、勇、洁”这五德,两者不谋而合,于是女人与玉之间便有了默契,他们不分彼此,休戚与共,淡然接受岁月的洗礼;他们相互滋养,静心沉淀,玉渐渐拥有了女人的温润,女人也浸透出玉的风骨。

玉有贵贱,人分优劣。不是每个女人都配得上一块好玉的。心地善良的女人,胸怀宽广,神态平和,所戴之玉也会受熏染,变得温润光洁,色佳而质美,是玉中上品。而心胸狭隘的女人,整日里劳心役形,愁眉惨目,生活戚戚哀哀,怨天尤人,所佩之玉,也显得晦暗无光,气色全失了。

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金锁记》中一位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心灵扭曲的女人,性格怪僻,行为乖戾,自己婚姻不幸,便以葬送儿女的幸福来报复生活。有一段描写,是在她成功扼杀了女儿追求爱情的欲望后,“她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读来让人惊悚,虽是个可怜可恨的女人,却也是那个可悲时代的牺牲品。不过倒更让人怜惜那只玉镯,本是翠玉的质地,却被侵蚀得毫无生气与光泽,只剩下一副衰朽的空壳,在岁月深处叹息。

美人如玉,这美人应是内外兼修,秀外慧中的。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应有一颗珠玉之心。被钱钟书赞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的杨绛先生,秀雅贤淑,沉定坚韧。她声名显赫,却行事低调;才学过人,却甘当绿叶。平常生活里,她相夫教子,做贤妻良母;动荡岁月中,她平静以对,泰然处之。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时,她被安排打扫厕所,她坦然接受,自制工具,自创方法,将厕所打扫成最干净的地方。动乱结束后,回首不堪往事,她用笔沉静诙谐,不枝不蔓,化干戈为玉帛。她以雍容优雅的气度,淡看名利与生死,从容面对峥嵘岁月,直到百岁还在着书立说,完善人生。她将自己粹炼成一块沉静温润的美玉,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温厚润泽是玉石的本质,淳雅和善是女人的风格,佩戴了玉石的女人,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宽容、勇敢、仁慈、善良,这是美玉的品质,也是女人的追求。

冬日的沉静

文/王岚

季节走到冬天,大自然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褪去喧嚣热闹,少了芜杂聒噪。天地间淡淡的,静静的,像正在熟睡的婴儿,有一种纯粹的美。

冬日的旷野,只剩下素简的枝杈和浩荡的长风,那番寂静,那种旷达,那份辽远,让人彻底放空,心思也变得纯净。冬日的旷野,很少见到鸟兽的踪影,偶尔飞来的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在田间觅食,更衬托出田野里的无边宁静。

往日的萋萋芳草,变成一片枯黄,默默融入广袤无垠的大地。那些荒草看似枯萎了,可是等到来年,春风拂过,它们立即恢复一派盎然葱茏,谁说这场寂静不是在酝酿沉淀另外一种新生?

望向天空,没有一只飞鸟,没有一丝云彩,只有高远无边的蔚蓝,和那片蔚蓝下静静卧着的逶迤群山。柔和的冬阳轻轻抚摸着苍茫大地,没有夏日骄阳的炙烤,亦没有秋日阳光的焦躁,仿佛是不忍心惊扰万物酣然的美梦。大自然是如此慈悲,为了让万物得以休养生息,连阳光都变得煦暖温柔。

寒冬来临,江河瘦了,山野静了,人们的活动减少。往日熙攘的小巷变得寥落,曾经喧闹的人声渐歇。昔日朋友相邀、情侣相伴的欢笑声也随同冬天一起收藏起来。就连老榆树下那群爱唱爱跳的大妈们都躲到屋里不出来了,而那些不爱说话却喜欢凑热闹的大爷大叔们,要么坐在火炉旁喝茶吃酒追忆往昔,要么找个安静的角落晒着暖阳打着瞌睡缓送流年。一切都蛰伏下来,村庄是静的,小巷是静的,整个世界都是静的。

再来一场雪,万物覆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世界变成一色的素雅洁白,冬天就更安静了。“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一片皑皑白雪之中,几株踽踽老树,清冷无尘,寂静无声。此时,雪压竹枝断裂的声音,连同那份深夜听雪的雅兴,一同入诗,悠然入眠。

即便无雪,冬天也有一份淡远的安然。暮色时分,守着几碟小菜,把上一壶烧酒,沏上一杯热茶,和亲友们窗前对饮,那份默契,那份真纯,会心一笑,胜过千言。轻轻酌,慢慢饮,反正清寂寂,夜长长,所有的烦恼都抛到脑后,有的只是冬夜的绵长醇厚。

冬日,天空静,大地静,群山静,这份静是喧嚣后的安然,是勃发前的沉淀。这份沉静并不寂寥,这份沉静里有默默的坚守和明亮的希望!就如聂鲁达的诗所言:“你就像黑夜,拥有寂寞与群星。你的沉默就是星星的沉默,遥远而明亮。”

沉静的心灵之香

文/钟芳

去朋友家小坐,发现他的书桌上搁着一个沉香笔筒,看上去刀法深峻,花纹疏密,立意古雅,还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馨香,闻之,犹如一股清新的山风,直透心脾,非常耐人回味。

难道这就是那沉得惊世,香得骇俗的“众香之王”沉香吗?心里想着的时候,朋友递上了一杯香茶,我细饮一口,醇厚甘鲜,温润软滑,有丝丝玫瑰花的甜香,又有丝丝桂花的幽香,不张扬、不霸道,却清雅悠远独特,悄无声息的渗透鼻尖和嘴唇,蕴集满屋,让人心情怡然。

我不禁向朋友投去好奇的目光,他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丝笑意,娓娓道来:这是沉香,又名沉水香、沉香木、女儿香。五代时期罗隐有一首“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诗中的沉水良材,说的就是它,自古一片万金。与大家较为熟悉的檀香不同,沉香并不是一种原生有香味的木材,而是生长于南方的一种特殊白木香树在受到如雷击、风摧、虫蛀、刀砍、火烧等外界伤害后,真菌微生物侵入感染,伤口处分泌出一种自我保护的特殊树脂,经百年或千年的逆变醇化,结成了一块块坚硬的凝聚物,状若朽木,却散发出沉沉异香,而且香品的高低与所承受的伤痛成正比。

沉香,是伤痛中磨砺出的产物,是风雨浴火重生般的洗礼,岁月愈久,愈是沉香。每一块沉香的背后,都是拥有一个故事,有欢笑,有泪水,还有生命的代价。只有体内强大的生命力才可能于面对逆境,自我修复、自我完善,铸就美丽。这不得不令我钦佩和感动。

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历经岁月侵蚀的沉香呢?世事常变化,人生多艰辛,每个人在生命的旅程中,都会遇到坎坷和曲折,如学业的失意、情感的受挫,、疾病的折磨……但只要像沉香一样,即使在受到最恶劣和不公平的对待之后,也不改其志,勇敢抗争,利用苦难来"化腐朽为神奇",演绎成一曲生命的绝美。

沉香的美,就在于它的这种境界。因其独特的形成,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香味玄妙深邃,雅致宜人,具有宁静肃穆的力量和强大的气场能量,千百年来为世人所钟爱,历来被视为敬神、礼佛、品闻、药用等最理想的香材。女词人李清照赞道:“沉水卧时烧,香清酒未消。”

林清玄在《沉香木》中也写道:“沉香最动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也在它的香,一旦成就,永不散失。沉香不只是木头,它是一种启示。启示我们在浮动的、浮华的人世中,也要在内在保持着深沉的、永远不变的芳香。浮世是水,俗木随欲望水波流荡,无所定止;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样沉静,一样的香。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惧浮世。”那一脉沉香穿越了时空,微妙的醇香溢满了整个空间,让人在这繁华的浮世中,多一些洒脱,少一些计较;多一些恬静,少一些浮躁。

沉香环绕,时间凝固,空间不再,历经千百年腐朽再生,这种心灵之香已成为一种财富,让我们的生命馥郁芬芳。氤氤氲氲中,气定神闲,明朗爽快,丰盈温和,渐渐宁静致远,恰如铅华洗尽,月明风清,宠辱皆忘。

沉静之境

文/程应峰

关于沉静,《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沉静之心,如鲜花无语芬芳,如大地无言厚实,如天空静寂高远,如大海恢宏壮阔……沉静后面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妨先看看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十分繁荣的国家,新国王继位后,励精图治,不眠不休,可国家还是日渐衰弱萧条。他大惑不解,于是访求大师指点。大师静静地坐在石头上,眺望着邻近的山谷冥想。国王在向大师说明来意与自己的困惑之后,摒住声息等着大师的教诲。大师不发一言,只是微笑着示意国王随他下山。

他们来到一条又宽又大的河边,大师面对河水冥思片刻,便在岸边架起一堆柴。天色暗了,柴堆被点燃,火苗愈来愈大。大师让国王一起坐在火堆旁,不发一语地看着熊熊烈火划破夜空,直到黎明。随着天色渐亮,火焰慢慢地熄灭了。这时,大师开口说话:“现在你明白你无法像前任国王一样,维持国家繁荣昌盛的原因了吗?”国王面带困惑,说:“原谅我的无知,请大师明示。”大师并没有直接回答,接着问:“昨晚熊熊的火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国王答:“晚上呈现的火焰,强大威武,划破夜空的黑暗,似乎有着挑战万物、横扫一切障碍的力量。”大师又问:“熊熊烈火过后,留下了什么?”国王答:“只有一堆灰烬与一些余温而已。”大师再问:“我们身旁的这条大河,经过了一个晚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国王答:“河水静静地流着,很安静,几乎没有感到它的存在。”大师一笑:“那么,这条河流过之处,你看到什么景象呢?”国王若有所悟:“绿油油的大地,盛开的花朵,欣欣向荣的树木。”

大师走到河边,望着缓缓流过的河水,不再说话。国王呢?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是啊,熊熊烈火可以向夜空挑战,但在烧尽所有的柴禾之后,只留下灰烬而已。河水呢,总是悄无声息地流着,但它在沉静中滋养着大地,才有了绿草,鲜花,以及欣欣向荣的树木。这,正是沉静的力量所致。做人何尝不是如此?要做一个有力量的人,必须先放弃那些表面的浮华,用更多的时间去充实自己的内心。

乍然间,我想起了以沉静著称的高铁工匠李万君,他在工作之余,总是静静地看书。他说一天不看书,睡觉就不踏实。在他看来,只有获取广泛的知识,一个人才有创造力、创新性可言。于是一有闲暇,他就沉下心来研究焊接技术,终于得以牢牢掌握一手焊接绝活。在转向架构架的焊接工作中,他总是摒住呼吸,全神贯注,甚至不随便眨眼。为什么?因为构架焊接只允许修补一次,否则只能报废。这一焊接操作,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机械手无法替代,而他总能做到一次成功,因之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可以说,他的人生,是在沉静的背景下走向辉煌的。

有一个我们都熟知的伟大女性,她就是居里夫人。她的无与伦比的成就,就得益于内在的沉静。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丰富多彩,她都能夜以继日安静地呆在“单调”的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纵使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大师,她依旧不为盛名所累,就算是从诺贝尔领奖台上走下来,她也当是参加了一个报告会。会完了,一切如常。在她心里,实验室里还有很多未完成的工作。这位“科学美人”,就这样一直甘于沉浸在默默的科学探索之中。因为她看透了生命的意义,才会摒弃不必要的繁琐,以执着的沉静,在纷扰复杂的茫茫尘世找到自己的最佳定位。

沉静的人,都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安静地做自己想做该做的事情,不会被外界左右。沉静,使人拥有更为宽阔的胸怀,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张德芬说得好:“每个人就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你所有的感受只有你自己能够体会,而且这一生的路,没有谁可以陪你从头走到尾。”

这样深刻的领悟,唯有在真切的沉静中才悟得出来。

茶在沸水中沉静,方可茶香四溢;酒在岁月中沉静,方可醇香怡人;梅在冰雪中沉静,方可梅香满园……守得住沉静,耐得住寂寞,最终赢得的,往往是成功的春风和生机。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美好源于沉静,强大根植于沉静。沉静之境,恰似静水流深,内敛含蓄,无声无息,却注定活力盈溢……

西川的沉静

文/复达__岛主

像西川这般的村落,必然是沉静的。在沉静中,它渐渐地老去。

事实上,西川已经衰老,露出了满脸的皱纹,如老态龙钟一般,静寂地趴在山岙里。因为衰落,沉静的味道越发浓烈地弥漫出来,直沁我心。

这个叫做西川的村落距庆元县城二十七公里,海拔八百六十米,因村西的一条山川而得名。据有关资料记载,明天顺年间(1457年),一姓张的寻访到此,以为是块风水宝地,于是置田畴,成为肇基之始。随后,陈姓、吴姓等相继入住。整个村落就因山势而布,高低谐和,错落有致。

我从未见过这么庶几全是黄泥筑成的民屋,层层叠叠,那么有层次地布排着。黄泥墙厚实,碎小的石子镶在其间。似乎少有草筋,泥土成为屹立的支柱。依旧平整的泥墙,或者墙壁上已分化出一棱棱的粗犷线条,令人回响起充满泥浆磁场的《打墙歌》,一堵堵的泥墙就在这般的场景中渐渐竖起,成为一栋栋黄色标志的建筑。黑的瓦,黄的墙,一排排,一层层,洒脱而成,蔚为壮观。像版画,线条分明,底色清晰;又如油画,色彩浓郁,意境厚重。土黄,这孤独质感的颜色,如此沉寂地映衬在山岙间,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即使是断壁残垣,也顽强地默然支撑着,静静地展示一种岁月的痕迹。

石块铺就的小路蜿蜒在屋落间,窄逼,狭小,有几段似乎只可一人穿过。或平坦,或呈坡度,曲折迂回,回环相连。闻着“嚓嚓”的脚步声,或许会令人回想起村庄过去曾经的辉煌。在我,却感受到村庄流淌着一种沉静的韵律,从古而今,一直幽邃地穿越。

当回过身来,远眺整个村落时,会分明地感觉到,村庄的环境是那么幽静,幽静出一番景深的味道。而这种景深,浓缩成一种偏僻的感受。我不知道《张氏族谱》中记载张姓始祖张二公所见:“……地虽高峻险要而峰回水抱,其景雄伟如鲸鳌之波浪,其来势突兀如蛟龙之腾跃,其修扬如鸾凤之翱翔,其盘旋如云锦之整暇……”何以是块风水宝地?根据这般的描述,除了丰富多彩的想象,说明的都是山的雄峻险要,地的贫瘠僻壤,要是几户人家居住,过着南山般的生活尚还说得过去,却怎能集聚而居?看看现实的景况,不难想象村落里人们的生活艰辛。地少,仅有山坡上所开垦的一块块梯田;水远,虽有西川的水,却远离着村,得引水而入;交通又不便,听说有五条古道通向村外。惟有一点给我的感觉是如此的深切,便是村落沉静在高山之际。

深山里的村落,即使曾经居住过八九百人,一栋栋的土屋拔地而起,一缕缕的炊烟高高飘升,却终究难掩沉静的本色。沉静是它骨子里的特质,悄无声息地演绎着。

至今,这种沉静渐渐地剥落了出来,越来越深。

村庄就只有四五十人居住,以上了年纪的为主。这些人,要么是恋土,不愿外出,要么年老体弱,无法外出,要么无啥技能,外出也无依无靠吧。他们与土屋相依为伴,日出而起,日暮而息。这样的意境里,西川仿佛仅仅为自己活着,破败的泥土墙改变不了他们对时间的茫然。

一位面呈褐黄色的老人皱纹满面,有点佝着背似的坐在门口的竹椅上,静静地看着我们,目光里是那么的淡然。我不想打扰他的那种宁静,悄悄地走开。

一位老妇人坐在小小的道地上,织着毛衣。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立在她身边,睁着圆圆的眼珠,呆呆抑或好奇地看着我们。待我们走近,老妇人笑笑,说这里可穷啦,能出去的都出去啦。我问这小孩咋在这里?老妇人边打毛衣,边叹了口气地说,她上不起幼儿园,就让我带着啦。我默默地拿出一百元钱,塞在小孩的手里。走了一段路,回头望望,老妇人与小孩依旧在道地上,像一幅剪影定格在那里。

在村子的另一边,一位近六十岁的妇女站在高岗墩的平地上,见我走近,笑笑,问我来游玩呀?我一愣。我是来游玩的吗?我不知如何作答,也向她笑笑。她倒爽快,说没啥可看的,也就这么些老旧的房子。顿了顿,又说,你们多来游玩也好,村里也才热闹一点。人气一旺,我们也才充实一些。她是这么说的,却不知当游人都回去后,她的心里会不会失落,还是期待更多的人前去?可能会是一声叹息,一种无奈吧。在叹息与无奈中,村落也更趋沉静。

黄昏时,看到一群鸡聚集在墙脚边,还排着队。墙脚边上有一个长方形的小洞,一只鸡钻了进去,后面的鸡紧跟着,一只又一只,十分有序。望着鸡们也早出晚归的情景,是那般纯然,那般随着时间的转换而规律分明地生活,心里的沉静也越加浓发起来。

沉静的还有那一片古树群。每一株古树都高大挺拔,粗壮魁伟,最粗大的连三个人都难以合抱。如冠的绿荫支撑出一片浓浓的绿意,与土黄的泥墙遥遥相对。我不知道这古树群是否与村庄的落脚同步相栽,虬结的树根却是古树年龄的见证。就在村庄的兴盛、衰落过程中,树木一面悄静地壮大,一面又默然地关注着村庄,守护着村庄。然而,它们却爱莫能助,只能以浓郁的绿意来陪护村庄。与村庄一起,站出一种沉静的姿态。

古树群的下面是一小方的平地,像沟壕里平整出来似的,一垄垄排列。一位戴着竹笠的妇女蹲着身子,不知在插种什么作物抑或蔬菜。穿着的浅红衣裳有点醒目,如一朵淡淡的红花映衬着恬静的田地。

平地的下方就是一块块细长的梯田,一层一层地次第延开,绿油油的秧苗清瘦般地映在澄亮的水里,给梯田点缀出一脉清新,一种生机。令人想象早先的西川人是怎样挥着锄头在贫瘠的山坡上开垦的情景,又是如何在沿山势筑成的梯田上种植着庄稼,养育一代又一代的西川人,在清苦、艰辛的场景中,栽种出四季景色不同的风情。可是如今,梯田多已荒芜,芦苇在曾经的土地上摇曳。惟有眼前这村尾的梯田依旧陈列似的,寡淡地沉静,让人好一阵浮想联翩。

西川古道像被遗弃似的,早已少有人问津。当水泥路连通到村里的时候,古道的静默便越来越浓。事实上,这条西川通往外界——五大堡乡蒙淤——的全程约五公里的古道,自由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块垒成以来,它就一直处于幽深之中。两旁的树木参天耸立,像是一长排高大的篱笆,围护着古道,古老的石阶便在林荫间步步相沿。褐黄的树叶落满古道,沙沙作响,回应出一种原始的质朴。石缝里全是落叶与泥土的混合物,小花细草相缀其间。淡淡的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斑斑点点。古道上筑有两座凉亭,若遮阳避雨的大树,以山石叠加而成。亭内两边用宽大横木搭建成长凳,可坐可躺。人歇其中,山风穿门而过,想来盛夏甚为凉爽吧。古道就穿亭而过,更显出一种古朴和自然。上一道坡,转一个弯,沉静的韵意便沿着古道一路相随。忽想,年轻的壮年的西川人,是从古道出去还是从新的通村道路上外出,从而离开了家乡?

西川是一个沉静的村落,沉静在山岙间,在古道的路口。那是一种古老的朴拙,是一种耐人回味的韵意,也是一种梦幻般家园的形态。

如一个独守沉静并害怕沉静被打破和侵入的人,西川默默地承载了几百年风雨,咀嚼着自己的命运,值得欣慰的是,它终于被世人所认识。然而,当我回望西川古村的时候,倏地,一个问题冒了上来:当西川成为一个景点时,这样的沉静还会存在吗?或许,夜深人静时,西川会在重重的喘气声后,歇上一会,显出一种沉静的模样,那却是一番疲惫的沉静。我想,人声嘈杂的西川,车水马龙的西川,民宿饭店林立的西川,古道上人群穿梭的西川,肯定不是西川的本意,更不是西川所向望的。

西川从沉静中走来,就让它继续向沉静慢慢走去吧。这或许是它的本色,或许是对它最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