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沉思散文

2023/01/12经典文章

沉思散文(精选13篇)

荷花桥畔的沉思

文/零落乡间一奇葩

周末,天气微寒。在家闲来没事,忽然想去县城书城看书。虽已人到中老年,但只要是心之所想,便立马行之所至,或许这就叫做心理年轻之缘故吧!

现在交通工具很方便,不必挤乘公交车,骑上自家电动车约20分钟即到。我这人有种爱好,就是每到一处爱看风景。途径县城荷花湾桥畔之时,停车,驻足,观望,思考。哦,县城的荷花湾,久违了……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县城里有个荷花湾,开的花朵很好看,雪白色的,紫红色的,深黄色的,花色品种可谓多样,很想很想去县城看荷花。但那时我们乡村很落后,没有什么交通工具,要去县城只好徒步而行。

一个盛夏的日子,还处于少儿时代的我,在征得父母意见后,便和几位小伙伴打赤着脚去县城看荷花。那天,空中缥缈着细雨,结果足足走了1个多小时。荷花湾到了,窄窄的桥面上,我们依附着石栏杆,深情地观望着桥下远近的风景。微波荡漾的水面上,缀满了绚烂多彩的荷花,一群群红鲤鱼在水里穿梭嬉戏,与荷花一起构成了绝美的写意画,遗憾的是,我不是画家。

从那时起,我就对荷花葆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后来从课本上学到了荷花的品性——“出淤泥而不染”,于是,我对荷花油然增添了一种景仰。那时由于自己阅历浅,所以只能在心底发问:荷花为什么偏偏生长在县城?我是农民的后代,将来我要将荷花种在乡下!

这个梦持续地做了40余年。今年暑期,因为天气干旱异常,在家乡的小河里,发现了即将枯萎的数株荷花,我要拯救它们!于是,我选择了几株移植到家中,由于悉心呵护,竟然亭亭玉立,花开灿烂!此时,我忽然忆起了我儿时的梦——荷花终于种到了乡下,种到了我的家!

小时候,我就很爱读书。母亲欣慰地说:“要走进县城(改变命运),只有靠读书!”母亲的话给了我莫大的激励。后来,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我终于考进了县城。于是,荷花湾成为了我的常去处。

师专毕业后,我离开了县城,回到农村任教。梦里魂里,却常游移在县城的荷花桥畔。荷花桥畔究竟表征着什么呢?是文明的繁荣,还是物质的发达?这个问题,一直让我困惑引我思考。

现在,虽是隆冬,我家的院子却因有铝合金棚的笼罩,依然挽留着秋日的余光。虽然没有花开,荷花的叶子却依然翠绿着,彰显着生命的活力,盛景已经赛过县城的荷花湾!

冬风渐起,驻足县城的荷花桥畔,往日的繁盛局面不再,荷花的植株完全覆盖在冰层下,鱼儿也不见了,整个荷花湾似乎处于“冬眠”状态。可是,我还是迟迟不肯离去,在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它夏日的繁荣,我为它自豪,也为自己骄傲,因为我们乡村的生活也在渐渐变好……

教堂里的沉思

文/陈彦桦

我们到底是什么?为谁而生?为谁所灭?我们的本质是什么?本性又是什么?每个人从具有清晰的思维意识开始大概都会一直思考这样的问题——直到我们没入泥土,化为尘埃。但是,我们最终会找到能让自己满意的答案么?

曾经无数次游历名山大川,浏览无数胜景,回首过往,随口能报出一堆景点的名称,却难以说出到底哪一处景点曾经洗涤过我的心灵。

我心中渴望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宁静,而不是追随人流作走马观花式的被动行走;我追寻着那种救赎灵魂的天籁之音,而不是听导游千篇一律的背诵和游客震耳欲聋的喧嚣。

一次在旅游的途中,也许是出于一种天性的渴望的驱使,我走进了城市郊外的一座狭小的教堂。门前那鲜红的十字架伫立在这片土地上,显得非常的突兀和刺眼,但走进去,看着那巨大的耶稣像,嗅着那纯朴的木头散发出的香气,抚摸着那一排排粗糙的木椅,我烦躁的心慢慢归于沉寂。我缓缓坐到那木椅上,自然而然地开始了人性的思考。

凝望着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我从他的脸上看到了痛苦、无奈,但也看到了他救赎世人灵魂的幸福。这是他的天性——他是耶稣,所以他得为世人赎罪。但是,反观我们这些被他救赎了的人们,却是如此狼籍、混乱不堪。有的人曾经梦想成为一名为民请命的清官,却在金钱的诱惑下丧失本性,最终身陷囹圄;有的人立志成为一名兼济天下的慈善家,可是为了一己私利,置多少贫病者于不顾,将本应用来救他人于水火的钱物恣意挥霍,最终为世人所唾弃;有的人,决心当一名法官,惩恶扬善,还社会以公正,怎奈却在金钱与权力的淫威前屈服,失去了本心与天性,最终万劫不复……

难道世人就当真无可救药,病入膏肓,彻底堕落了么?究竟人性何在、本心何从?

不,不会的,这个世界不会就此沉沦!看,为了拯救坠楼的婴儿,一位女子怀着母亲特有的善良,冒着骨折的危险,张开了双臂;为了不让乘客受伤,公交司机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踩下了刹车;一位儿子每天坚持背着瘫痪母亲上学,尽管这可能会影响他的学业,但他仍然十年如一日,以自己的孝行去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望着沉默的耶稣,我笑了。在中国,也许有不少人甚至还不知道耶稣这个名字,但他们内心的善良、正直与无私,与耶稣内心涌动的那股爱的洪流是相通的。他们也许没有宗教的名义,但他们的内心一样有着一种宗教情怀……

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椅,我闭上了双眼。在这狭小的教堂之中,静静地深思……

三月的沉思

文/晓凝

在我书房的桌头,摆放着一张已经发黄、变色的奖状。几十年来,无论身在何处,总是如此。奖状上面清晰的打印着这样的内容“XXX同志,在全国文明礼貌月活动中,表现突出,特发此状,以资鼓励”,下面盖有“中国章丘宁埠公社委员会”的印章,标着一九八二年四月的日期。每每我看见它,一种无名的激动就会涌上心头,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

记得那是三十年前的三月,在雷锋同志逝世廿十周年的日子里,全国气象焕然一新,掀起了“学习雷锋,五讲四美”的高潮。作为当时十一岁、刚读小学四年级的我,一个特别听老师话的孩子,自觉地加入到“学习雷锋做好学生”的行动中,每天都是积极的想尽各种办法去做好事:也曾天不亮就跑到校园,一个人在教室打水、扫地,擦石桌;也曾放学后就蹲在路边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或者是帮人拉车、推磨,或者是给人指路、带路;也曾将捡到的一分钱、一块橡皮及时的交给老师。记得最深刻的是:我所在的班级,一个同学父亲去世,母亲身体不好,家庭十分困难,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便在寒冷的冬天里,也不能穿上棉鞋。于是我会将自己省下来的掺玉米面的馒头带到学校给他吃(自己有时饿着肚子),把自己的鞋子给他穿上(自己光着脚跑回家),将自己的书包送给他用(自己用一个塑料袋)。由于我的所作所为,在班里、学校、甚至村里都成了一个人人夸得好孩子,所以在当时公社(相当于现在乡镇)进行的“文明标兵”评选中,我登上了领奖台,成为最小的学习雷锋的好同志,受到了表扬。直到现在,我清晰的记得从公社书记手上领取奖状的情景。自然,在领奖大会上,我还得到了一条毛巾、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的奖励,我高兴的把毛巾送给了勤劳的祖母,把笔记本一页页撕开送给了每一个小伙伴。那张奖状自此成了我形影不离、激励我“好自为之”的朋友,那份难得的荣誉也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块路标,激励我时时处处去做一个雷锋式的好学生。

从那时起,三月成了我每年都值得记忆的日子。在以后的岁月里,不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我可能没有多大建树,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总时时刻刻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我会在单位里和同事们相互勉励、共同进步,力争做一名好教师、好同志、好朋友;在家庭中尽孝尽职、努力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在社会上,和邻里相亲互相帮助、真诚交往,努力做一位好邻居,好公民、好党员。多年来,我利用不同形式帮助多名学生完成学业,考上大学,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和妻子不吝惜多年的积蓄为父母盖起高档次的住房,来幸福的颐养千年;在老家免费提供场所、设施、满足村民晚上跳舞健身娱乐的需要;总有一段时间,每天骑车回家的我,会故意的在路口停留一段时间,主动的打岔、寻找一个等车的人,然后愉快地捎他回家……

我始终确信:个人总是渺小的,人生也是短暂的,人的能力更是有限的,人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关心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付出汗水就会有收获,奉献爱心才能享受快乐。只要我们每天多做一点真诚的“雷锋般”的好事,社会将永远是温暖的三月,美好的春天。

依一树菩提之阴,静作沉思

文/寂寞玉儿

一夜之间,仿佛懂得了秋的来临所代表着的巨大意义。层层剥开秋的外衣,方见得它的丰硕与智慧,若想摘取这丰硕与智慧,想必还得进而历练一翻。虽然年龄已冠以秋的名义,可心,却不能冠以秋的名义,因为尚不够淡泊、宁静。

时常一个人数着寂寞的星星,咀嚼着酸甜苦辣的余味,细数流年,沉淀岁月,把自己好好整顿,整顿,再整顿。只是希望在真正的秋日里,能够媲美于秋的天阔云淡,月明星朗,沉稳睿智。然而,不知多久了,终还是无颜与秋并膝相对。没有金色的羽翼,没有饱满的思想,没有安之若素的境界。

秋,于我来说,或许是一树菩提之阴,依偎它的宽阔的胸膛,我把它翻来覆去的解读,剖析。再从中联想自己的人生,从爱情,到亲情,到事业,到家族等等,作一翻思量,让思想在这里,稍作净化。

近几年来,每每从睡梦中醒来,思想总是太过活跃。这种思想的活跃,好像不是为了人生伟大的理想,不是为了生命高调的讴歌,仅只是为了平凡的生活罢了。

比如清晨睁眼,就在想:“今天要做什么好吃的给家人,要如何才能保证家人的健康以及孩子的学业进步,上班的时候要如何小心才能躲过人心的阴险,必须应对的时候要如何才能与不喜欢自己的人好好相处。

想到自己每天这虽机械流水线般却极具挑战的生活,不觉得暗自嘲笑。不知生活是不是原本就该是这样的,我想,这辈子注定无法逃离这样的轨迹。虽然有时候狠狠感觉枯燥,虽然有时候胆小到拼命想要逃,但经历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心若被现实禁锢,无论逃到哪里,都无法摆脱这个牢笼。心若要真正平静,不是逃离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

是的,自从离开父母的那一刻,我就是一个独立的人。我要独自面对社会,独自面对生活,独自面对自己。于深深的人世间,于茫茫的人海里,跌跌撞撞,起起伏伏,寻觅着方向,也迷失着方向,在风雨兼程的路上受着伤,又躲在静谧的暗里疗伤。多少不堪回首的日子,终成过往,却总在后来的梦里,恶恶的将我鞭打。一梦惊醒,只能用被子将自己裹紧。

后来,有了爱情,原本以为有了爱情,以后的路就不再孤单,就不再害怕。是的,爱情给予生命力量,给予生活希望,给予心灵一味糖的味道。可激情过后归于平静,浪漫之后就是平淡,爱情的终点站,就是婚姻。

有人说,婚姻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出来。其实婚姻究竟是什么,见仁见智。有的人进去,植了清新,种了芬芳,发现了幸福的秘密,找到了人间天堂。而有的人进去,天空从此灰暗,雨下个不停,一颗鲜活的生命被催残至枯槁。然而,婚姻之路是绝大部分人一辈子必定要走的路,这是爱情最终的归宿,是一个让人学习并成长的地方。进去之后无论欢喜与悲伤,总会有一定的收获。

于我而言,婚姻,不是天堂。里面没有住着理想中的公主与王子,没有马车与水晶鞋,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鸳鸯戏水的情调,不可以躲在里面赏花赏月,也不可以任由人来去天地。自从跨入婚姻的那一刻起,除了以往要面对的照样要面对外,还多了更多的课颗:面对一个新的家族,以及生儿育女所要担当的责任。从这一刻起,开始相夫教子,不分日夜,忘了自己,忍辱负重,期待未来。从这一刻起,我的身体和命不属于自己。

我不是想要逃避这种面对与责任,我只是想说,原本身心已经疲惫,却再加重更多的负累,让人有点难以承受。许多事情都是没有经验,也无人教授,全凭自己一步一碰壁的去揣摩,着实感到了吃力,甚至窒息。伤心过,沮丧过,绝望过,挣扎过,也闹过,哭过,恨过,想打人,想撞碎自己。但,那又如何--惊涛骇浪之后虽然一片狼籍,地动山摇之后只剩残亘断壁,终究,都是平静了下来,该面对的不可逃避,该收拾的不可推卸,该重振的就得旗鼓。

人从孩子时就开始层层递进式的承担着不同的考验,总是从最初的难以承受到后来的麻木,之后,再遭遇更强度的考验袭击,才慢慢学会去思索,去释放,去承担。所以,人越是在逆境中,就越是会增长志气的。只要自己足够勇敢,或者哪怕不够勇敢,生活总会逼着你学会勇敢,学会面对。逃避的结果是:越来越让自己糟糕,越来越让生活泛味,越来越失去了生存的能力。

经历,是一支彩色的蜡笔,在人生的每个空白处,涂抹上不同的颜色,成就了一副气势宏大、绚丽多彩的画卷。经历时,是那般的苦不堪言、撕心裂肺,回首时,却是这般的平淡从容,一笑而过,甚至有种感谢的情怀,感谢每一个让我经历的人、事,因为他们,我才懂得秋天蕴藏的机秘,才懂得人活着的意义,才懂得内心的丰富与强大不是平空而来。

如今,在这难得的阴凉处,抒发内心多年来的感受,总结一下,一路走来的粒粒种种。瀚海人生,没有一个地方是纯洁的,安静的,人心亦不可能找到绝对安全停泊的港湾。只能在这一树菩提之阴下,静作沉思,细数流年,以慰忧伤,以作勉励。

湖边的沉思

文/鲁先圣

从我在城郊的湖边拥有了一座房子以后,我终于有很多闲暇的时光面对自然了。

我知道,我终于逃脱了生活的累赘,我是在享受生活的恩惠。与我相邻的一座房子是一位山水画家的,早年的时候我们曾经共事过,我是文字编辑,他是美术编辑。现在我们不再谈论那个时候的往事。每天傍晚,我们会兴致勃勃地交流钓鱼的收获,狩猎的成果,在山里遇到的趣事。有时候我们也共同去一个小山村的农家里,品尝农家的野味。还有时候我会到他的画室里欣赏他的新作,他也会来我的书房看我最新的作品。

我感觉无论是朋友的画还是我的作品,距离空灵和高深是越来越远了,我们都在努力使自己变得朴素、浅近和平实。

我越来越感觉,我现在更需要的是沉稳、扎实的质朴,而不是昂扬和奔放。需要更多的是理智、安详和冷静,而不是冲动和激情。那些牢骚满腹、愁眉苦脸的人是最令人厌恶的,他们对于生活的乐趣熟视无睹,对于自然中的明媚阳光和山川河流视而不见,总是牢牢抓住生活中一点小小的挫折不放,怨天尤人。

苏格拉底走在雅典的街头,他看城市非常繁华,有精美的建筑和大量的钱财、珠宝,他对自己的弟子说:“我不想得到的东西是那么多啊!”诱惑距离我越来越远了。每天与宁静安详的湖水相对而坐,我感觉所有的诱惑都不值得自己劳神。

常常有文学院和艺术学院的一些大学生到我这里来,他们的心灵是虔诚的,目光中充满着神圣的期待。我喜欢与他们进行无拘无束的交流,但是我不想让自己的经验过多地影响他们。我给他们讲述第欧根尼的故事。第欧根尼在严寒的冬季光着身子去拉一个冰雪制作的雕塑,以此来考验自己的耐心。他对他的学生说:“为了考验意志,必须了解痛苦。”

柏拉图曾经训斥一个玩牌的孩子。而那个孩子却回答说:“你为这点小事就责备我!”柏拉图则反驳说:“习惯可不是小事。”住在了湖边以后,我就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很多生活习惯。习惯是一种坚韧的惰性,它慢慢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建立起权威,使我们丧失了人生的自由,成为我们生活的主人。

很年轻的时候我就读到了这个故事,但是没有引起我的警觉。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一个人的习惯在自己的一生中起着多么巨大的作用。一个好的习惯可以引领着你走进天堂,一个恶劣的习惯能够把你引向地狱。而这一切,都是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的。

每天沐浴着阳光,看着远山近树,听着身边小虫的鸣叫,我感觉自己非常真实。我越来越感觉,那些终日戴着面具在社会舞台上,总是为了荣誉和功名而竭尽全力表演的人,是多么劳累。甚至有很多的人,到了最后已经找不到那个真实的自己了,忘记了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我并不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我甚至认为随遇而安是一种消极或者颓废。但是,我能够根据我的人生境遇、生存能力和心情设计自己的生活。我总是让自己处在一种力所能及的状态里。因为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生活方式并不适合自己,很多远大的目标也不适合自己,我即使穷尽一生,那些目标也不会达到的,所以,就不去勉强自己。

当很多人在千方百计让自己变得深刻和有城府的时候,我努力使自己的思想空灵,使自己的生活平实而简单。因为,我感觉把自己无边地拔高和夸大,让自己承受过多的使命和重量,实在是对自己心灵的践踏和亵渎。

我知道我就是我自己,不是被称为中流砥柱的社会中坚,不是给众生指点迷津的导师和先知,也不是那种慷慨悲歌的领袖和英雄,我的理想就是过一种舒适的生活。

不论谁都应该远离炫耀,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炫耀的。没有必要炫耀你的出身,那本来就与你无关;没有必要炫耀财富,财富很多时候是生活的负担和累赘;也没有必要炫耀智慧和知识,智慧很多时候是空洞的说教,知识很多时候是快乐的障碍。

我非常羡慕那些通晓音乐的人。我也买了一架古筝,放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面,但是我弹得并不熟练。我有一个朋友是音乐学院的教授,我在周末的时候就邀请他来,他每一次来必弹《渔舟唱晚》。我和我的朋友,还有我的家人,以及那些可爱的生灵们,就似乎沉醉在了那古朴深邃而悠远的意境里。

现在我们的环境太浮躁太嘈杂了,大部分人其实更需要的是踏实和沉稳,是冷静和简单,而不是被举过头顶的高昂和激情。一个人只属于他自己所在的行业,到一个不属于自己的行业里充内行,必定原形毕露,必定破绽百出,必定贻笑大方。但是,现在这样的人太多了,总是在一个陌生的行业里指手画脚,煞有介事地充当内行专家。所以,那种让人发自内心的敬仰和崇敬越来越少了。

我一直在寻找志趣相投的朋友,这样的朋友犹如美妙的甘露。我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我只是想,作为朋友,应该是包容的,他能够欣赏我的优点,能够包容和理解我的弱点,能够让我作为人生的参照。我有几个这样的朋友,我们生活在一个城市里,我们常常聚会在一起喝茶聊天,一起谈论柏拉图和老子,谈论诗歌和艺术,一起听莫扎特和肖邦的音乐。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与朋友进行心灵的交流再美好的事情,我常常陶醉在这种甜美而迷人的友情当中。

一个人脾气的好坏,折射出这个人内心是善良还是丑恶。一个善良的人必定是平和微笑的,他的脸上永远闪耀着明朗的笑意。一个内心黑暗的人才会喜怒无常,才会暴戾怪诞。我十分憎恨那些总是抱怨着的人,抱怨天气,抱怨命运,抱怨机会,甚至抱怨这个世界。他们对于眼前明媚的阳光熟视无睹,对于眼前艳丽的花朵视而不见,对于人间和煦的温情麻木不仁,却总是把生活中一点小小的失意随意放大。

居住在远离喧嚣的湖边,更多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平静阳光和变幻无常的风雨。我明白我们的生活也如同变幻无常的自然,它是由相互对立的元素组成的,它具有不同的声调,有时温和细腻,有时粗暴凄厉。一个音乐家只有学会运用各种声调,才可能谱写出伟大的作品。我们也是这样的,只有安然地接受并体验人世间所有的酸甜苦辣,才能够超越苦难,抵达人生的彼岸。

树的沉思

文/堕落恶魔

我不知道心里怎么了,我看见了了这棵大树,有点想哭。

这棵大树很普通,我甚至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它在那里默默的哭泣。

我看到了它的泪水,我想问它为什么哭泣,它没有做答。

看见它现在这个样子,我的心好酸,它失去的太多了,它的花朵被雨采去,它的叶被风拿走。他现在只能孤独的站立着,被风雪嘲笑着,它做错了什么?它什么也没有做错。也许是它的花不好看,也许是它的也不美丽。现在它正在受惩罚。

我看见了,我看见了它和它的叶子在跳舞,我看见了,我看见了它和它的花在唱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看着它我哭了,看它是多少的渺小,为了那片已经死亡的叶子还是依依不舍。今天,它在疯狂的反抗,它拼命抓住那几片仅有的叶子,风看都不看他一眼,它扭动着那个丑陋的身躯。它想挽回它的爱叶,一切都是徒劳。

树啊,你是不是错了?你在追求你的爱情时,有另一个默默爱着你。

那是你的生命源泉根啊。它每天都默默的走过。你看见了吗。

树叶明年还会有,树根只有一个,在你恋爱是看看吧,也许,有一个人默默守护,爱了你很多年,朋友们,珍惜爱你的人吧!

孤独的沉思

文/柯蓝

昨晚,黄叶飘落;明天,流水就会把它们带走;而今夜,我,连同我沉重的影子,屹立在黑暗中,默默无语。

影子,我最忠诚的随从,我最安静的伴侣。我们一同仰望过黄土高原的冷月,一同聆听过茫茫林海的怒涛,一起在大江大河中翻滚,一起在漫天风沙里高歌。

是的,既然你是我的影子,见证过我的生命和眼泪,那么,凡是有天有地,有水有木的地方便有你。既然你是我的影子,目睹过我的记忆和追求,那么,凡是有哭有笑、有爱有恨的地方,便有你。

窗外,城市的车流、人流,裹挟着声音的浪头,淹没了思想的低语。此刻,我和我的影子,抵抗着所有欢闹的场景。缤纷的色彩褪掉了光泽,青春的欢笑哑然失声;这城市的流动,生机勃勃又残酷无情。所有的日子都在迅速枯萎,它们变成了片片落叶,未及珍惜,就被匆匆的时光,带进了遗忘的国度。

夜的深处,世界早已疲惫不堪。我和我的影子,相对 无言。

我以诗人的沉思穿越福州

文/仕凉

总是,不到黄河,心不死。总是,到了黄河,心依然难死。

我的无眠,有多顽固,我的文字,就有多顽固。我的世界,有多寂寥,我的诗篇,就有多寂寥。

那些遏止不住的文字,难免感伤,但绝非忧郁。那是一种灵感的味道,夜色一般,注定只与空无有关。而与阳光无缘。

爱上文字的倾盆大雨。就像,爱上,寒冬午夜的那笼炉火,初春开满山谷的梨花,盛夏丰沛无常的雨水,暮秋随风飞舞的落叶。

以文字的方式咏叹,是一个人深沉世界的衍射。是我生命里,那一阵阵空谷足音的颤动。

文字,修心。因为有你。让混迹浑浊市井之中的我,心藏一粒星光,一盏灯火。让我的内心世界,在这萧杀的季节,依然春色遥在。

文字,诛心。如今,除了剩下爱你。岁月,把我仅有的那些,兴许曾经有过的爱你的资本,悉数收走。

从仓山,到于山。从八一七路,到三坊七巷。今天,我以诗人的沉思,穿越福州。除了文字于怀,我一无所有……

秋夜沉思

文/轻轻一丝风

夜,很幽静,我安然独坐。若岁月是一首动人的歌,那么清秋必定就是那段悠扬的旋律,在这微凉的清韵中,我依然喜欢独舞,我在冰冷的键盘上敲出童年的单纯,刻下青春的苦涩,留住生活的美好。

在恍惚的回忆里,我们的经历都很简单,却被浮世的喧嚣,弄得复杂而惆怅。游走网络十年,听多了未婚女子的哀叹,看多了已婚女子的幽怨。无论爱,还是恨,都不能从心里删除,一笔抹去,所以走不出困局,总想把相遇的缘,留在曾经春暖花开的那一季,而后,却不能淡然相守,好像世界上除了燃烧的激情皆是一片空白。

诚然,秋风吹落了枫叶,也损毁了殷红的色泽。或许,秋在诗人眼中是一种悲伤,在离人眼中是一种沉重,是否也会有人想到秋是一种回归呢?秋阳晒红了高粱,秋风吹熟了稻谷,秋雨打湿了梧桐,根的吸吮是下一个春天的繁茂。你仔细想想,哪一片风景不绮丽?哪一片风景没有诗情画意?

苏菲·玛索说:“女人最可悲的不是年华老去,而是在婚姻和平淡生活中的自我迷失。女人可以衰老,但一定要优雅到死,不能让婚姻将女人消磨得失去光泽。”其实,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有苏菲·玛索的美貌,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有苏菲·玛索的才艺,但总不能忘记拼搏与奋斗,我们虽然不能优雅到死,也不能囚禁在情感的沼泽中坐以待毙吧。

我去论坛比较早,经常浏览坛友的文章,女性朋友淋漓尽致的抒情,着实让人动容,曾经以为一诺相许,会是素色年华里永恒的风景;曾经以为,这样的心心相印,会是无怨无悔的追逐。不幸的是,接踵而来的却是离弃,不尽的哀怨让人惊异,世界上怎么有那么多无情的男人,怎么有那么多背叛?单身或恢复单身的女子,似乎把所有的伤痛都流于笔端,把所有的才情都化作文字,把所有的情感慰藉都寄托于虚拟,这个世界是怎么啦?

我想,人都应该直面人生,脚踏实地,尤其是女性朋友,无论你是否曾经风华绝代,容颜总会随着时光老去,繁华有时,落寞有时,人生不会永远是春天,所有的凋落都是人生的必然,除了勇敢面对,别无选择。

今夜,宁静怡然。我喜欢秋天,或因为她萧瑟,或因为她短暂。指尖轻触键盘,也会想到一见如故,也会有孤独寂寞,生活教会了我淡然,但终没熄灭心中的火焰,我依然追逐每一个美丽的瞬间。

沉思小雨

文/王彦芝

没有想到昨天还是漫天飘雪,今日却已春雨降临,如此变化多端的天气,让人感觉季节在瞬时更替。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如牛毛,如花针,飘飘洒洒落到大地来冲洗大自然的一切尘埃,也让自己那禁锢已久的心灵在这个春天到来时慢慢的潮湿起来。隔窗望着这小雨,虽然没有江南小雨那样细腻连绵,但被风微微吹拂的雨丝,还是会让人有太多的感动。应是春暖花开的三月天,忽然多了一抹小雨的惆怅,淡淡的哀愁如三月的雨滴,慢慢地滴落,轻轻地飘摇,还有那么点微凉。

又是人间三月天,回首往事,如时光飞逝,望不断的总是走不尽的天涯路,犹如须臾的一瞬间,遥望走过的路,也不知该是微笑还是伤感,可总有那么点忧愁在心头。雨的柔情,雨的温顺,勾勒出无数透明而美丽的斜线。也许是寂寞的织女不小心散落了丝杼,长长的思念融进丝线里,化作雨洒落人间。轻轻地,纷扬的雨无声无息地轻抚着脸颊,吻湿了额头,打湿了衣服,弄湿了长发,也浸湿了一份不平静的心情。在雨的呵护下,伴着微凉的风,让它融化在朦胧如诗的雨意里。

曾经,我好喜欢这种蒙蒙的小雨,即使手中拿着伞,也迟迟不肯打开,喜欢在雨中淋雨的感觉,喜欢聆听雨轻柔飘落的声音,欣赏雨在空中随风摆动的舞姿。特别是在雨中漫步,让雨滴轻轻的飘落在身上,轻轻的敲打着心扉。那个时候我可以尽情挥洒内心的伤悲,让自己的愁苦得以释放,任由泪水伴随着雨水一颗一颗的掉下来,就算是过分也无须收敛;那时我可以尽情的回想从前,想起曾经你我手举一件外衣在雨中快乐的奔跑,想起过去生活的温馨与甜蜜;我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可以看到经过雨水洗涤后优美的风景……如今人到中年,总是为生活烦忧,为孩子担忧,为自己感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做每件事时,总是犹犹豫豫,踌躇而难以决断,再没有了年轻时那种冲动,那种快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再也不知道真正的自我是什么模样了,现在的我们被现实生活改变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再也没时间去欣赏,去感受生命中的各种风景,而只是忙碌的四处奔波着……

蒙蒙细雨虽带给人些许伤感与烦忧,可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美,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美,朦胧而略显灵动,令人心醉不已。望着小雨断断续续地渗入大地,犹如心灵甘露,点点滴滴地滋润心田。而自己,也仿佛脱离了喧嚣繁华的尘世,置身于大自然的世外桃源,隐约之中,似乎超然物外,忘却了那些所谓的忧愁与烦恼,抛开了那些所谓的是非对错。此刻,心静如水!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我沉思陶醉于此,依旧呆呆地伫立窗边,傻傻地望着零星的细雨,仿佛品尝清茶般,细细地品味着雨中的味道,和那雨中的人生。一切尽在不言中!真的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生活中有得也有失,只有带着正确的态度积极看待。人生也要拿得起,放得下,坦然面对属于自己的人生吧,也许你会感受到一种意外的惊喜。

娄山关前的沉思

文/胡运增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光辉日子里,我瞻仰了盼望已久的我国最伟大的雄关——娄山关。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和娄山关,坐落在凤凰山上,是遵义市区的制高点。上山有几百级台阶,见惯了积翠凝蓝、云遮雾罩的山峦,来到娄山关下,仍会被那压顶的气势所倾倒,才明白什么是万山丛中的王者、鹤立鸡群的高峰。汽车沿着关下七十二弯盘山公路逶迤上行,仿佛变成了驾辕瘦马,每一步都费尽气力挣扎着、嘶鸣着,每一次抬头都只见一线天,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遥不可及犹如只有借助天梯石栈才能攀援。汽车每一次转弯好像半个轮胎已经伸出悬崖,车身在一片惊呼声中戛然而止,我们的呼吸似乎已经凝固。等到了山上,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绵延百里的娄山山脉皆在脚下似波涛翻滚,骏马驰骋。在火红的晚霞里,我们情不自禁地朗诵雕刻在巨石上的诗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的意境如此雄浑跌宕、逸兴遄飞。此时此刻,联想到许多文人描写娄山关险峻的诗词。比如郑珍写到:“避缝形声突,岩阴午照寒。”杨慎写到:“凌空石笋柴关上,却使行人望眼开。”莫友芝写到:“大楼高压万峰巅,鸟道才容一线穿。”更多地了解了娄山关的历史,我渐渐悟出了这样的道理,雄关的威武,来自于

它的英雄的伟大。

抚今忆昔,把人们带到80年前的烽火岁月,瞻仰遗迹,惊叹革命胜败攸关的转折。1935年2月的黔北,滴水成冰、雾霭沆瀣的季节。之前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被迫开始长征,血战湘江,转兵通道,召开遵义会议,顺应党心军心,毛泽东重新回

到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然而,形势十分危急,红军处于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包围中,前有雄关挡道,后有追兵迫近。山高路远,敌人正试图凭借娄山关天险,前后夹击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然而,红军绝不是石达开。娄山关下,正聚集着中华民族历史亘古未有的一支队伍。组成这支队伍的优秀分子,他们有的舍弃了做国民党将领月收入几百大洋,却甘愿与士兵同甘共苦领每天3分钱菜金,有的背叛了深宅大院的特权阶层,有的曾被捕面对酷刑坚贞不渝、严守党的秘密,更多的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工人、农民、受压迫、被剥削的

穷苦人,唱着“穷人吃的苦蕨菜,富人天天醉熏熏”的歌谣参加红军,拿起斗争的武器。他们已经不是为改变个人命运而战斗,心里装的是拯救国家、民族和同胞的坚定信仰。他们果敢坚毅,不怕牺牲,向雄关进军。

他们,顶着寒风冷雨,吹响冲锋号,向险峰攀登。他们相信

只要有正确的领导,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他们相信,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与生俱来的自强不息精神永远不会消失。红军将士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去开险关,凿新路。他们明明知道自己可能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长路漫漫,前面还有多少艰难险阻,不得而知,然而,他们无所畏惧,甘愿牺牲自己来换取大多数人的幸福。试问从古至今,天底下有谁能与这批年轻人身上无悔的青春追求,所表现的坚强、勇敢与机智相媲美?难怪外国记者哈利森·索尔兹波里被红军将士的英雄气概所折服,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这样最热烈的语言来赞颂他们。

他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吹响冲锋号,发起猛烈仰攻。一营攀爬悬崖迂回进攻制高点金山;一营喊声如雷,投出排排手榴弹,端着刺刀冲出敌阵,经过激烈肉搏,终于打垮守敌,攻占金山高地。敌军组织强大火力,拼凑“敢死队”反扑。红军发起五次冲锋,连续攻占了娄山关两侧的十座山头,在黄昏前牢牢控制了关口。第二天清晨,娄山关上笼罩着浓云密雾。红军牢固占领了关口,漫山遍野摆满了敌人的尸体、武器、弹药。日暮时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相继登上娄山关,面对壮丽山河、漫漫征途,一首交织着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雄关赋喷薄而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碧血染关千山翠,转折之城万象新。今日贵州人正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和毅力,在崇山峻岭、石壁松涛间掏凿架设,一道道高桥长隧横空出世,一座座如诗如画的茶林、花园、酒乡、村寨如白云般缠绕山腰,现代信息也穿梭在深山老林间。这难道不是发轫于长征精神吗?我登临娄山关,瞻仰红军遗迹,抒发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娄山关已经刻入我们民族的英雄史,长征精神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有了这种精神,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险阻不能战胜!

娄山雄关,屹立在我们心中的丰碑!

夜下沉思,几许思绪飞扬

文/漫晴依缘

安静懂我的温柔,漫漫长夜一直相依陪伴。——题记

夜色朦胧、华灯初上时分,一阵薄雾远远晕开,如墨染的雪图,与原本的情节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开了音乐,随手选一本书站在窗台对着夜色沉思,想起许多事……

或者,一路上所觉得理所当然的都不会发生,如同越是在乎的拥有越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看不到踪迹。反而是意念里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发生的几率比较高,因为随意,所以有“踏破草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遇。这样的时候,不放弃,顺其自然地坚持最理直气壮,也最具魅力。

然而,有人说,当你累了,烦了,倦了,选择放一放手,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前路步伐轻盈。

后来,我看到那么一篇漫画: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超乎想象的重量级十字架,在各种不寻常的路上行走。有个朋友似乎是很聪明地用刀砍断十字架的一端,他身上的负担轻了,走得也轻松了,队伍被他丢在身后,别人在苦苦努力,他在一边休息。最后,他和队伍一起来到一道鸿沟前面,别人把十字架横放铺成桥的状态,轻松地跨越了这道他无法跨越的鸿沟。他看着被他砍断的十字架后悔莫及,只是有些事一旦错,会毁掉一生。

看到这段漫画之后,思绪陷入了无边的宁静中,对生活有更深一层的认识。生活里,品尝过许多种味道。有时候做了一些傻事,知道自己很傻,但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傻!可能,对于整段生命来说,这是一个从幼稚步向成熟的过程。多年以后回头再看这些平凡的傻事,又会觉得这是一段奇妙情趣的经历吧!

凡事都有双面性,只是当时有点迷惘地只见单方面的好或不好。记得朋友的签名写过这样一句话:世间的任何事发生都有它必然的原因,且一定会有双面性,一面是好,一面是坏,关键看你怎样取舍。是的,取舍的一念间决定好与坏,这时候正确取舍成为一种智慧。

多年以前,曾以为轰轰烈烈的爱情最美好,它会有浪漫、有幸福、有甜蜜,高调得全世界都深受感染。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抱有极大的希望,要求也随之增大,万般挑剔、万般苛刻。当时是不顾一切地选择轰烈、舍弃平凡。“平凡”二字黯然失色,尽管曾潇洒地来过却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所有与“平凡”有关的都无迹可寻。一路追寻至高无上,一路遗失真实的幸福。当热情褪去、轰烈消失,发现身边的平凡是那么清冷,无法融入生活,哪怕平凡原来就是最原始的味道。

曾经还以为,只有全身心去投入某一件事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其实,生活不是一种味道。舍去所有只为心中的一个目标会有更丰满的时间去追求,但当你真的竭尽所有之后到达了某一个巅峰,你发现你真正要的并不是这个目标的结局,你还需要一些鲜花和掌声助兴。然而,鲜花和掌声早就在你忘情奔跑的路上丢失。想要追回来,却发现没有了世间和机会,它们早已与你分道扬镳、背道而驰,那段距离你得用一生的后悔去填补。

有些事情错了可以修改,有些人错过了就无法重温,人心总是那么的脆弱,又那么坚定。拥有的时候害怕失去而小心翼翼,失去的时候接受残酷而果敢坚强。

生活是一本书,一脚步一情节,有些人寥寥数字,有人长篇大论,无论以哪一种方式书写,这部书都会结尾、都会有结局。我们也都知道,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过程。可是,为什么偏偏有那么多人只知道固执于结局,而忘了相依相伴的那些小插曲。

人生,其实很美好,简单一些、安静一些会读懂更多。当你磨平了自己棱角,不再为一点小事动怒、也不再为一些小人愤愤不平,你会懂得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道遇见的风景,可以从容不迫地做一些自己认为开心、有意义的事;也可以用一颗宽宏的心去包容所有,干净利落地取舍;还可以理智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足迹,不用舍弃任何却依然可以轻松迈上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

夜色已经淹没整座城市,千里万里之间只有一盏盏温暖、明亮的灯光在用自己的生命搭建浪漫唯美的灯光长廊,为夜增添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灯光长廊的尽头有无尽的遐想,美好的、珍贵的慢慢上演,一幕、一幕,又一幕……

一半芬芳一半缠绵

文/maxin8158

清风飒飒,细雨蒙蒙,倾洒于一池荷塘之上。

这夏日午后的傍晚,清凉而幽静。坐于池畔树下,彼时,荷叶在风中摇曳,花朵在绿波里飘浮,触目的是颜料怎样调和也无法超越的新绿,明亮,鲜润;是任何画家都不能复制的水墨图画,生动,天然。荷叶淋水,青翠欲滴,莲花初绽,不染纤尘。水是青绿的色,花是红白的朵,顿使人飘飘然,恍忽如江南女子,独摇小船,采莲荷叶间。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说的也是这一池夏花。百花之中,独有她驻颜有术,永葆青春之姿:绽放时清丽空灵,毫无凡俗之气;凋谢了也淡然风雅,不染尘埃,只是随波而去,有着无法形容的清爽和唯美。

邂逅了她,叫人爱慕,让人贪恋,使人痴狂。

有人说,绝色美女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于清雅柔美中更具一种风流态度。曹雪芹笔下的林妹妹便是这样的美人。曹雪芹写林黛玉行动如弱柳扶风,娴静若娇花照水,文中言她甚喜李商隐的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读到后来,方知那正是书中她的宿命。

徐志摩写女人之美有着名的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娇羞。”可见他心仪的是这种类型的女子。先是林徽因,而后,他爱上了陆小曼。想来小曼小姐也兼有莲花之诗情画意吧,否则,徐志摩邂逅了她不会意乱情迷,胡适先生也不可能会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微雨轻尘里,对花沉思,我想起那一年,在普陀山普济寺的后院里,放着两缸清新的睡莲。海天佛国的莲,是莲中的精灵。那缸便是小小的江湖,花瓣如玉,依水而生,清新可人,在俗世里默默静修着岁月。

对花沉思,也有清香盈袖。泛舟湖上,那水碧若琉璃,那风细若游丝,莲叶随风拂动,花朵轻轻摇曳,轻易就破解了李清照的千古名句:“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

对花沉思,记得梁实秋曾这样回忆清华园里的一处景致:“徘徊池畔,有‘风来荷气,人在木阴’之致……我在这个地方不知消磨了多少黄昏。”似乎文人雅士对荷塘的清雅古来自有偏爱,所居之所,若有一荷塘相伴,寒窗苦读之时可稍解枯燥,闲暇之余又添情,不知会引发多少灵感……

邂逅一池夏花,一半芬芳一半缠绵。此时若有一杯香茗在手,实在是无懈可击,但我依然欢喜,怀着一种希冀。人间有味是清欢,雨中赏荷独成一味。梦想超脱于外,内心澄澈通透,恬静而淡泊。

此情此景,我唯恐时光不再。关于2011夏花的一场相思,从此情根深种。都言人生若只如初见,但我仍深深期待着与它再次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