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大舅文章

2022/12/20经典文章

大舅文章(精选16篇)

我爱你,这就是道理

文/阿紫

前些天请了假,先是回家和各路亲戚会合,晚上九点多的卧铺,一起去参加婚礼刚上车就熄灯了,妈妈和大舅妈在4车厢下铺,大舅、姨妈和我住7车的中铺,中铺的设计很不合理,两侧合用一个梯子,空间太小上去只能猫着腰十分不方便。约莫过了两个小时,大舅妈跟个精神病似的跑过来喊我和姨妈的名字,确定了我们的位置,让我跟她换位置,她说下铺车轨撞击声太大睡不着,可能中铺会好点。我睡眼朦胧的收拾东西,穿上鞋,下床,换铺,折腾到4车厢,玩了会手机睡下了,又过了两个多小时,大舅妈又来拽我的被子喊我名字要换回来,说那边有人打呼噜她根本睡不着。当时已经凌晨两点多,我多少有点怨气,只因为是长辈不好说什么,又收拾东西折腾回去,上下铺分别是重量级的女人和男人,打着重量级的呼噜,这一夜几乎没怎么睡。早晨那会儿睡的还挺香,一车厢的人没醒,她从我的枕头底下把她的包拽走,然后把我们都叫醒去洗漱。下了车她和大舅走在前面,姨妈开始吐槽大舅妈太能折腾人,自私,一帮人被她搅和的没睡好觉。期间还折腾大舅两次,从我的中铺换到他的中铺,感觉不行,又换了回来,换回来还不行,又跟我换了回来。睡不着她就叫醒大舅,问他睡不着怎么办,大舅还很耐心的回答她,问她吃安眠药了么?她第二次折腾我的时候,大舅让她忍一忍将就讲究,她不干,换了回来,结果仍是睡不着,一夜未眠。她平时在家就睡不着,换了环境睡不着是正常的,睡不着证明不困,我妈妈也睡不着,但是我妈就安静的躺在床上连手机都不玩怕影响别人睡觉。

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刚进来就见大舅妈头耷拉在椅子上,嘴里跟大舅叨咕着不行了,坚持不住,想要回去。点菜的时候大舅特地嘱咐点两个不辣的菜,大舅妈过敏不能吃辣。人还没来齐,服务员开始上菜,大舅不顾别人开始试吃辣不辣,不辣的放在她跟前,跟她说吃这个行,吃那个行。没吃多大会儿,大舅就张罗着要先走,说大舅妈身体不舒服。

大舅是外公姐姐家的儿子,一米八多,长得很像演员郝平,铁路工作。大舅妈不漂亮,一米五左右的个子,年轻的时候在新华书店卖书,退休后开了一个宾馆,精神衰弱长期失眠。大舅年轻的时候大舅妈就很事儿,他从来都是护着她,她作,小心眼儿,不讲理他都不急不躁不生气,依着她,照顾她。

你和至亲至爱的人是讲不了道理的,讲的是爱,爱的越深,越是要包容。你想和一个人确定关系无非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你爱对方么?你想离开对方么?你爱,不想分开,就要做好一辈子的打算,想要自己好过些就需要把对方想的可爱点,像疼一个孩子一样认真的去对待她。一个爱你的人又不是你的敌人,对方能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呢?让你早点回家,让你认真听她讲话然后给出反馈,让你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陪陪她,让你说些甜蜜的温言软语来哄哄她逗逗她,让你对他好一点,想让你浪漫一些配合她。当你小时候,话都说不明白,你的妈妈会耐心的哄着你笑,陪你说那些可笑的孩子话,她们不会觉得你烦,不会嫌弃你笨,不会今天对你好明天消失不理你,你淘气她再生你的气,依然会按时给你做饭,让你吃饱,你为了一瓶可乐一个冰棍跟父母耍赖,闹情绪,撒娇,甚至淘气惹事,他们当时会拒绝你,会严厉,会训你,甚至还会揍你,让你知错,让你改,但是当你哭过后,认错后,他们还会抱着你,亲吻你,你打开冰箱门就会看到可乐,看到冰棍。那种爱是始终如一的不离不弃,很有安全感。

爱当然不是控制和改变,是一种成长和蜕变,是要以最舒服的相处方式来磨合,我很少回复评论,曾有一段时间只要我看到某人的评论我立刻就回,这不是刻意的改变,而是你想为对方做什么,为你们的爱情做些什么。

平安喜乐,勿忘心安

我的母亲

文/简单

母亲自去年(2018年)阴历腊月二十四日以来,吃饭、睡觉、白天里休息都不如从前了,虽说春天都快过完了,可身子像是一点一点的再熬,先是说吃鸡蛋就像吃土坷垃,喝汤也没有一点饭味,到后来在她强烈的要求下,连衣服寿木都置办齐了,日子又仿佛平静了下来,慢慢的这些日子,她在恢复,开始讲述过去,主要是讲那些我从没有谋过面的先人或依稀只有一两个片段的逝去的亲人们最后的时光。

父亲弟兄两个,爷爷弟兄三个,爹是老二,爷是老三。二姐也知道大爷的一些事,比如打工外出是怎样花光了家里的捌拾元路费,再跑回来;怎样倒背着手牵着猪去乡村的集市上去卖,到会上,手里只有一个猪绳,而猪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大爷只有一儿一女,却又在他们小时候的冬天里都冻得脸上一块,腚上一块(开档裤),手脚都冻烂。大娘却总是对外观的人都说,你也不看看他二叔,咋能过拽(富裕),整天南集北会的去赶,去整蓝子整蓝子的鞋。我姊妹弟兄7个,娘最骄傲的是没有一个在小时候那寒冷的冬天里冻过手脚,挨饿那是没法,大家都啥吃。家里最大的男孩(从没谋面的大哥吧)活到了九岁,一次得病,打翻针死了(就是用错了药)母亲的记忆中,他是最会说,最知道疼人的一个。第二个大哥活到了三十九岁,在他儿子7岁,三个妞大的才15那年,自己过不下这苦难的日子,自己去了。如今几个孩子都也成家成人了,母亲其实挺想他们的,可孩子眼中的世界早就变天了,他家唯一的一个男孩,都当爹了,也不愿给我们有太多的联系。只有跟爷爷奶奶长大的大妮,多少还有点感情。可她们一家在北京,7、8平方的一个小店,10岁左右的一个男孩在哪里上学,店门像窗户一样,半米多高,想租个大点的店面卖烟酒,可生活也不太容易,房租太高,按平方收租吧。

前年见她时,说唯一令人高兴的是:弟弟家的孩子都会跑了(也就是大哥的孙子)。我们姊妹几个都长大了。哎,里面多少也有一点对我们这些长辈的不满吧。

我们几个,我是老小。小哥的两个男孩,都在上学,一个高中,一个技校,高中考的。大姐在新疆、二姐三姐在家种地。小哥常年在外打工,娘就平时在二姐三姐家轮流住着,大姐有时冬天也从新疆回来照顾一阵子。这次生病,大姐也在这里一个多月。开春了,看娘轻了,她才回的新疆,那里有他们的枣林,苹果林,也有她的儿女们。娘说:叫她走吧,走吧,我真不好了再给她说!她会回来的。

娘说:我爷爷去世就在那一年的腊月二十四(我也不知道哪一年,我和小哥都没见过我爷爷,三姐可能都没见过)。前一天,下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父亲去十几里地外的集上去买议价粮,天黑了才到家,第二天,起的很晚,棉裤和鞋子都冻得没有样子了,早上,就晚起了一会,爷爷早起还在大爷家里吃了一个黑面馍,喝了一碗汤,然后去(合理)谁家的小铺里买了一毛钱的小烟,在咱家的西屋里一站,说了句那不行,还的得去草窝,忒冷,正碰上你二姐和秀芹(堂姐)去井边抬水,秀芹还说:爷爷,俺婶都快做好饭了,你咋又走了。他还是那句:不行,忒冷,还是得去草窝。可没有过多大会,就听旁门的三邦喊你爹:二叔,二叔,你快起来看看,俺三爷爷不好了!你爹还大声喝斥他:你瞎扯啥,他才从这里刚走。可那人(三邦)还是用急腔大喊:是真的,你看去看看吧!草窝那边,有个老头再叫你!你爹才慌忙的起来,慌里慌张的跑过去,一会就又回家了,啥也不说,就把原床子(一种用绳攀的床)的东西都弄掉,又喊上你毛大爷(二爷爷家的四儿,其他三个都逃荒在寿州送人了,听说都改姓了)叫他去请先生。把老头抬到家,就给你爹说几句话:小二,别看了,这次真的好不了了。用牲口套拖车的人还没有收拾好,请先生的还没有回来,你爷爷就去世了。那一年他不到70岁。

(爹活着的时候,好给我说:咱门(家族吧)的男子没有活大年纪的,一般都过不了70岁。爹去世的时候,73岁,大爷不到70岁,四毛大爷有病60岁不到,四毛大爷的儿子69岁)

奶奶下世的时间比爷爷早,那时二姐还不会说话,二姐说她只有恍恍惚惚的记忆。(我不信,一两岁有啥记忆)母亲说:那时候是7月得的病,直到九月才去世,两个多月,吃什么,拉什么,天天没大事就拿着她的脏衣服去小二河里去洗,一天不知道多少趟就是给她洗裤子。临走的时候,啥病都好了!你大大(我爹)那时正在西乡掏煤(后来大哥也去过,就是洛阳西边的新安县),快厉害时,我叫你大舅,给他拍电报,就说家里的老太太去世了。你大舅他还不愿意,还说,那要是他回来一看,人还活着没断气,他不生气吗?我就叫他这样说的,可等你大大回来时,你奶奶已经去世三天了,要不等他,让他再看一眼,就座台口了(封棺)。矿上的领导不想让回来,把电报一下子瞒了两天,不过不瞒回来也说不上一句话了。

母亲说:到时候,我没有什么要求,就是寿木不能像你爹的一样,太孬,光用棒子轴填缝就填了一口袋,活着穷了一辈子,死了能再穷吗?给我弄个好点的棺木。你爹那个,再用柏油灌,那么大个空隆那也不会结实的。

母亲九岁那年,那一年的天特别热,刚收了麦,在姥娘的庄(太平镇 北黄楼)上发生了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战争(1944年,日本鬼子发动的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中国叫豫湘桂战役),部队进村,老百姓跑反。母亲跟着她奶奶(我老姥娘)在东南地里的碑旗楼的(坟场边祭祖上供的石头桌子)边上躲。一上午就在别人的供桌底下玩,有时候有飞机过时还出来看看飞机。天都快晌午了,老姥娘给她说:小大(da轻声),我们回家喝水去吧。日本人穿着大马靴,骑着大洋马,见了小孩不会打吧。刚走出没有一里地,(离村大概有几百米),不知守城的军队里谁说了什么,就听见一声枪响,老人家倒地,脑袋上有个洞,脑子流出了,死了!还听着里面的人喊:还有一个丫头片子。可能是本村帮忙的人,连忙求情:老总,老总,只是一个小孩,放她一条生路吧!母亲慌忙往外跑,直到下午,才到张庄找到了姥爷,哭着说:我奶奶叫人打死了。

那场仗只打了一天,中央军就出水(跑了)了,可死的人不能看,庄里的死尸就向外运了半个多月,四十多天后,又请和尚道士泼汤诵经超度了40多天。打死的战马身上的肉都被外庄的人割了吃了,(你四毛大娘都去割过马肉)大英家的院子死了十一个,堂屋被炮弹穿了牛腰大的洞,院子里炸了粪坑大的坑。庄边那3分没来得及收的大烟地里,倒下了十八个十七八岁的兵。我也被吓掉魂了40多天。我不是被死人吓的,是你外爷(姥爷)背我回村殡你老姥娘时,快到庄边了,一个受伤的马,一看人来了,一打洋站,又摔到了,以前没见过那么大的马!他一个战马可以装下你外爷家磨油拉磨的那头驴和一头青骡子。

你老外爷(老姥爷)临死的头天晚上还把他所有的地又看了一遍,快解放了,当年买的很多地,都叫他一个鸡蛋,一个棉穗子(一种纺花织布用的线团)的都退了,有的什么也没要,要不,解放后非得划成地主挨斗不可。不退,一下午,他真看不完那些地。(母亲出嫁过来时,还没有土改,带来了一盘石磨,一只羊,还有大舅不知怎么调换的一块2亩多的地)第二天,你外爷去赶集卖油,他还给他说:你今天下会就别再给我买麻花了,我这麻花茶可真喝够了。可你外爷还没有走到集上,就被人喊回来了,你老外爷他就下世了,一大碗麻花茶快喝完了,只剩下一点麻花头。那一天是阴历四月十一。快收麦了,人都忙,借了别人家的棺材殓了以后放在屋里,直到五月初一才出殡。他一生光棍(干净,利索)到死也没有污嗦人,割麦的时候累了的邻居,还去放他棺材的屋里吃饭凉快!

没有见我过我的姥爷,母亲说:姥爷也是伤风(感冒)伤的,好几个月,当时也是来回的几家搬,最后是老在他自己的小屋子里的。打黄楼后,官府到处抓人审老百姓,叫把拾到的刀枪上缴。不知道最后收拾上来多少东西,却顺手拿走不少东西。那时你外爷是保长,就相当于现在的村长吧,不是自愿干的,没有多少人原意干,就临门的歪,歪到了不干又不行。自家的一头老母猪,藏在秫秸垛里九天,最后还是被他们拉走宰了吃了,老母猪还能下崽的,可惜了,更不用说鸡鸭鹅那些下蛋的东西了,只要他们见了,就吃,就败坏。也没几年就解放了,要不普通人家的日子真不知咋过了。母亲那一年害眼,外爷也被他们抓去了,正吊在屋梁上审呢,审了一天一夜,就还是那句话,就拾到了一个柳叶刀,早就上交了。打死也没有。放回家后,才赶忙拉了一麻袋储备票去给我看眼。后来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了(国共内战)。你大舅被抓兵的抓走了,其实是被进财的爷爷几个大钱卖的,你外爷先是在这边用磨油的大青骡子拉兵车,后来骡子累死了,就让回家,可你外爷心里有事,他在家就呆不下去呀。就去追你大舅,往往是这边刚打听到音信,赶到时部队就开走了,就这样一直赶,终于在快过江时(长江吧),见了你大舅,叫他回来,他还不愿意,用什么法子不知道,反证把他带家里来了,当时你大舅都是连队里的文书了吧。哎,要不真跟王国牌的军队去了江南,就不知后面咋样呢!

其实,家里当时也真藏着一个汉阳造(国产的枪,质量真的不怎么好吧!)一个翻天镜,天上的飞机用的,多远一看就像眼前,后来还真拿出来玩过。(军用望眼镜吧!)

大舅后来学会了摇课,就是算卦,用一只画眉鸟,让他从布袋里叼出一张写有字的字牌,然后再根据字牌上的卦辞推断吉凶。母亲常说的一句卦辞就是:今也攒、明也攒,攒了钱,买把伞,大风刮了伞头去,两手报个空竹竿。(近年来,也看过易经,很多算卦的书,但这句爻辞,我一直没看到)。他算他自己能活到多大,他真在那一年去世了。大舅属马的。大妗子2019年才去世,快100岁了吧!他家的故事挺多,母亲以前常说:可大多事关生死迷信,就说一个大舅家开始要孩子的事吧,刚开始的几年,孩子也生了几个,可都是不满百天或不到一岁就夭折了,最后一次,不知听谁的指点,就把家里烧饭的大锅在孩子绝气前揭下来,看到又很小又歪歪扭扭的几个字,“过些事(就是过些日子)还来你家来”,刚几个月的小孩,手指不会多粗,就像有人拿着那小孩的手指写的。脱下来大人(其实就是大舅)的鞋,用鞋底狠劲的往那块写字的锅底上搧,把锅都快搧烂了,字也搧没有了,然后掂着快断气的小孩往乱死岗子上一扔,用铡刀一劈两半。再过一年,才陆续有了几个成人的孩子。后来还有一个可惜的大玉,活到九岁了,得病了,南里北里也是看不好,最后你大舅说,那就招魂吧,生死由命,那就看天吧。(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城有一篇叫《招魂节一景》的文章,说是写日本的札幌招魂节。想看看,一直没有找到)当天下午也是人山人海的,吹着响器,抬着供品,也抬着象征替身风筝一样的东西,从东头往西头小阁子(也就是小庙吧)里送,可连村当街都没过,就见那代替人的东西,飞起来,飘飘荡荡的直向小阁子里飞去。招魂失败,没多久,小孩就没了。

打过仗以后,那时是多少年都不敢晚上出门的,你想想,多少年轻的少壮人,正活蹦乱跳的都死了,能没有一点动静吗?晚上或夜深人静时的喊操声,人马的操练声、跑步声,就是你外爷信神也轻易不敢晚上外出的。一次一个东庄的亲戚来家里来下细粉(红薯粉条),天刚打眼(就是有点模糊,路还能看清)就想回去,刚走到庄外的一小段,就慌张的有跑回来了,说是一个头大的坷垃一直不紧不慢的跟着在后面。快吓死了。

四舅家也是先有几个孩子没成,他家的大妮与你三姐差不多大,你姥娘开始还出坏注意叫我们跟她用你三姐还。我气的多少时没上他那去。谁家的孩子不是金豆子。要不是你妗子看的紧,红梅(四舅家的大妮)也差一点,都到几岁了,也一刻也不敢离豪。三月大时,一次她看他睡着了,刚睡着,拿个衣裳也不是小孩的尿布去河边洗,刚到河边,其实就几步路,很近的,一想不对劲,拔腿就往家跑,就看到红梅头上裹个东西,头向下已经头脸发青,这会说也就2、3分钟光景,就是有人想做也不可能有人能有时间去做。

哎,农村的事怎么能事事说的清,就像李佩甫先生的《生命册》里面:在秫秸结成的锅排上,找当年的小麦磨成的白面,用细箩均匀的筛上一层,尔后,仅凭意念(不用手),让筷子在锅排上竖起来,走出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

姥娘去世时也是挨着过年,我对姥娘是有一点印象的,那一年二姐出嫁,她来给烙的烙饼,烙完时,专一给我烙了一个焦的,吃完焦饼两天,二姐就被接走了,没有租赁到响器,只有一个车载的大喇叭。没多久快过年了,姥娘去世请后街的能人用萝卜雕了一桌花花绿绿的供品,一只鸡是被怎样处理了翅膀和鸡脚,做了造型。娘说:咱的供是没有盖的。

整理完,又快清明了,春天温暖,万物复苏,母亲也慢慢的好起来了,往后的事我都是亲历者,从四毛大爷死(那一年我正上初中,住校,其实是住在堂嫂的姨家)回来不知道哭,傍黑,跪在棺材傍,被大哥瞪了一眼才哭出来。后来就是得病的会唱花鼓的二舅,(那一年我去郑州上学)再后来我的长兄,大舅、我的大爷,大妈,四毛大娘,我的父亲,妻子的奶奶,岳父,儿子的豁牙子大爷(四毛大爷的儿子)……

岁月无情,人如流水,只要不如大爷爷家没有男孩,就会如大海的波涛一浪一浪,不止不息……

2020年3月27日

礼物会说话

文/李敬荣

我过生日那天,小妹送了我一只布做的大红公鸡,我是属鸡的,我收到后很开心地把它摆到了客厅沙发上显眼的位置。虽说这个小礼物也不值太多钱,但小妹挑选礼物所花的心思、购买邮寄礼物所花的时间精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情义又岂是礼物本身的价值可比?

礼物本就是一个物品,但当它担当起送人的使命时,它就具有了除本身之外的意义和价值。收礼人收到的也不仅仅是一个物品,还有这份礼物所承载的情感,这份情感足以让人心生阵阵暖意。因此,才有了“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之说。

高中毕业时我头脑简单,认为同学之间你送我一支笔,我送你一个笔记本没什么意义,只不过是交换了一下而已!而如今,每当我看到它们时就想起那些美好的青春和同学间情同手足的纯真友情,因为它承载了那段峥嵘岁月。

人的感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好表达,所以才有了送礼,因为礼物会说话的。

几年前,我和哥哥去外地看大舅,本想给大舅带点礼物,又考虑路途遥远,背上很重。七月流火,天气炎热,就想到时给点钱,让他自己买点好吃的吧。

谁知,大舅说什么也不要钱,我就给他解释,这不是单纯的钱,是我和哥哥的一份心意。

大舅说心意领了,钱不收,他自己有钱。我当时说:“这钱代表了我们兄妹的一份情感,情感总要有个载体,不然情感不就是空的假的?”

任凭我巧舌如簧地解释,大舅非常固执,就是不接受这份情义。

后来我觉得心里非常惆怅,那是我对钱所代表的情感体验最深的一次。钱没有送出去,感觉白跑了一趟,这次探望的诚意大打折扣。

我就想,钱和礼物有时是连接情感的媒介,可以温暖人心。如果礼太重,也不太合适,无功不受禄,送太重的礼,反倒成了收礼人的负担。小礼物,是情感的润滑剂,不然的话,我还真想不出用什么表达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呢。

有时去旅游,买点小特产,想送给朋友,又怕朋友嫌少,多了也不合适。其实一份特产,朋友看到的是你心里想着他,他就很开心啦!

有朋友牵挂着,谁会不开心呢?

悟到了礼物的美好含义,我现在也乐于送朋友小礼物,有朋友送我,我也欢喜地收下,不像以前,死活不接受。礼尚往来,其乐融融,何乐而不为呢?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文/橙子

国庆和中秋隔着几天,这个假期是我一年特别期待的:因为这段时光里暑气的闷燥已经失去了力量,扑面而来的是秋高气爽的开朗和金秋满园的芬芳,一年的这个八月,桂花的甜香占据着人们的嗅觉世界,金橘的橙香充斥着人们的味蕾,黄菊的清新已是不折不扣的丝丝缕缕,麦香的景致描绘着的是一年好收成的模样!

假期里最温暖的主题还是回农村,攀岩崎岖的山路成全着我们渴望宁静致远的心境,大山的清凉抚平了我们狂热浮躁的心跳,就连归巢的鸟儿也用动听的歌声吟唱着我们团聚的喜悦……行走在这宁静的山路间,阳光用柔萃的金色铺垫着一路的奔波,两旁的山石也随着岁月的拍打愈发坚固,采一支沙棘,浅尝着山野里独有的酸涩,回忆起的童年里的那无忧无虑的嬉戏玩耍;捧一口泉水,包含着乡村里专属的甘甜,呼唤醒我们向往纯净回归自然的夙愿!

外婆的农村就是这座距离县城约莫四十里地的乐园,这样的时节回去,近在手旁的是随处可折枝的红枣树,酸枣树,还记得从小外婆就喜欢捡那漫遍山坡的酸枣,然后用旧的小袋子包裹起来,最后用一贯得麻绳牢牢捆起来,一天天地等着我们回去,每当我们狂吃酸枣脸上呵呵大笑时,外婆也不禁欣慰得笑起来,这或许是半年来她老人家脸上最舒心的笑容吧!还记得当年的外公,在我们不经意的山沟里用充满回音的鞭策声赶着两头老黄牛,远远地就能听到他浑厚地吆喝声,牛车上满载着地是甘醇的河水和带着青草香气息且已晒干的衣物!

然而这次回去时,我们欲把这画面重拾,无奈中在脑海里回荡,推开半掩着的门,外婆才刚刚睁开睡眼,无力地看着我们,屋里好像是好久没有整理过,只有一束微弱的阳光投进了摇动,外婆之前由于不小心摔倒再加上这几年来的不听使唤身子骨已耗尽了应有的元气,于是她便在炕上长期躺着,看到我们回来的还有年迈的外公,外公一味的和我们打着招呼一边握着我的手嘘寒问暖,让我心暖!呼吸不畅的外公长年靠呼吸机维持着微弱的气息,无力的眼神里也被苍老的容颜吞没着以往的神气,健壮的身躯也蹒跚不已,转身望去一个柔弱的身影在窑头上缓慢着,我赶忙喊了声大舅同时凝聚着大家的注意力,大舅今年也因脑梗两次入院治疗,险些丢掉生命,出院后大妗一直精心照顾,而倔强顽固的大舅一度考验着大妗,欣慰的是大舅现在也终于能够下地走路!来到了大舅的身旁,他奇迹般改变了以往的哭泣,转而用朝气的精神和有力的 笑脸迎接着我们,尽管他暂时失去了正常语言的能力,但手势间透露着和我们团聚的欣喜,笑容里彰显着久违的踏实和满足!

接着我们来到了扣蛮舅舅家,推开紧闭的大门,不是一股寂寥的气息向我们扑鼻而来,一个人过了一辈子,舅舅却始终把孤独自己吞噬在肚子里,看到我回来了,舅远远地便向我们招手,沉默地容颜顿时主张开来,从小到大被舅舅疼爱着,虽然没有以往的水果罐头,但舅还是一刻不停地拿自己积攒已久的山果大枣款待着我们,时光飞逝,舅舅已失去健步,大大小小的病痛也不断折磨着他渐渐老去的身体!

二舅得知我们回来,迅速骑摩托从乡里赶来,大姨和姨夫也采摘着核桃让我们品尝着今年的新味儿!仔细望去,大姨夫的眼睛里沉淀着的是年近古稀的疲气,欣慰的是他还留存着当初的飒爽!多年养病大姨看到我们来了,也不停地忙碌起来,欢喜地在客厅走着!

来到了二姨的家里,这是一座不大的农村,小时候夏天不敢来住是生怕蝎子蜇人,而二姨姨夫总是竭力地邀请我和姐姐,在那里,留驻了我们太多的童年岁月,二姐是名符其实的孩子王,那时候带着我们到山上游玩到河里嬉闹,玩老师学生玩过家家玩很多充盈着神话色彩的集体游戏,我们喜欢给邻家的小妹用新采的花盘头发当新娘,我们喜欢在树干上坐着开火车,我们喜欢用各色“食材”“烹制佳肴”……

轻轻敲门,是外甥女萱萱开的门,二姨见我们来了赶忙洗着苹果招待我们,而熟悉的小院里已明显寂静,只有不时地鸡叫声…

在看望过叔叔家后昨天终于回到了我的家乡,自从爷爷去世后老家的院子尽管翻新,但在一片不堪的凌乱中唤醒着我儿时的乐趣,六年的幼年时光全部驻足在这座亲切的小院,没有富足的吃食只有艰苦中无忌的童年时光,没有丰富的物质只有穷苦岁月里的希冀渴盼,看望了老姑姑后奶奶朝我和爸爸走来,尽管步履维艰,但前进的脚步里回荡着她内心的激动,看到我完好的站在她面前她顿时涌出了泪花,这样的泪水仿佛积淀了太久太久,苍老的手一直握着我未放,嘴里还不停念叨着我关怀着我的一切……这几年奶奶虽然慢慢习惯了一个人的孤寡生活,但内心也难掩不断的空莫和孤寂,只有小狗的陪伴和每月去教堂的活动或许能够给她的生活带来一些色彩!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里,童年的美好尽管已全然不在,但许多物件和场地里隐约间还潜藏着最初的美好和童真,就连那一颗颗老树仿佛也在摇曳着一个个美丽的童年往事,在那里有我们清脆的笑声有我们玩耍的草场,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有我们一片片正容易遗忘的梦!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里,深埋着我们我们永久的记忆,快节奏的生活步伐也唯有在这里能够让我们的脚步沉稳下来,也唯有这里能够洗涤着我们正污浊的心态安定着日趋丢落的灵魂,让我们浑浑噩噩的生活充进了点滴的清静与明亮!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里,时光的飞逝让原本静和的亲切逐渐变得空旷,寂寥的人间也渐渐变得更加惨淡,这几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太多的不平事,生命也在这磕磕绊绊崎岖猛烈中经受着考验,唯有当我们团聚在这遥远的小山村时,不变且缓缓被解放的亲情也开始柔软着这棱角遍处的世间,温暖着所有冷酷的画面,同时也明媚着一个个渐渐阴冷的角落!

此时此刻,我正抵达着飞往他乡的机场,耳畔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首格外熟悉的歌谣: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

我大舅我二舅都是我舅

文/郑信仪

“叮铃……叮铃……”门铃声在大年初二的中午毫无征兆地响起。

妈妈狐疑地开门,咦!门外空无一人。可能是邻居家的拜年客走错门了吧。

妈妈回客厅还没落座,“叮铃……叮铃……”又响起了门铃声,这回我去开门!唉!还是没人,这是哪家淘气的熊孩子在捣蛋?我一边说,一边关门。门却怎么也关不上!我再拉,依然纹丝不动。往外看,外边的门把上竟然有一只手!我很惊诧,跨出门看。嗬!原来是住在另一座城市的大舅。他每次来我们家都不提前告知。

不像大舅,二舅住得很近,他每个星期都会给外婆打电话,挂电话前都会告诉外婆,周末哪天几点来看她。每次二舅都会准时到,还给外婆带些膏药,询问饮食、休息、身体情况,反复叮嘱一些注意事项。

大舅每次来都会带着我去逛夜市。一会儿给我买个糖人,一会儿给我买个烤面筋,走不动了,他就背着我回家。

二舅来了,我有意无意地给他说起广场边上大个的棉花糖如何好吃,还没说几句,二舅就拉着我到镜子前让我张开嘴巴,看里面那两颗黑黑的蛀牙。二舅说:“你看蛀牙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小洞洞,再吃糖牙齿就会全烂光的,到时候什么美食都无法享用了。”二舅每次见到我都会询问我的学习情况,会给我带乐高玩具,带百香果、碧根果、库尔勒香梨……还教我怎么整理书柜。

戴着眼镜的二舅,衣服总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即便是大热天,衬衫领子上那颗纽扣也不会轻易敞开。

大舅的着装就豪放得多了,大夏天里几乎总是光着膀子,顶多挂个敞着的短衫。于他而言,扣子这个设计是那么的多余,即便是大冬天,外衣的拉链也不会拉上。偶尔还会一个裤腿高一个裤腿低地在外面晃悠,身上充斥着一股烟酒味。

“坐稳了!身子要坐直,要不然脖子一会儿该窝疼了。”二舅确定我坐好了才发动车子去给外爷上坟。清明时节,油菜花一片一片开得十分灿烂。二舅拉着我的手一刻也不敢松开,说油菜花里的蜜蜂会蜇人,必经的小桥坏掉了一大半,下面还有很深的水潭……

聚餐时,大舅不见人影了,打电话,发现手机铃声在家里飘荡。于是,一家人饿着等他回来,直到天黑才吃饭。

大舅可忙了,一般五点多就起床了。电茶壶上烧上水,电视机切放到音乐频道,然后去洗漱,接着拖地收拾屋子,又去院子里侍弄花儿和蔬菜,再把黑黑拉到水池里用刷子洗刷一遍,用毛巾把它全身的水珠拭掉,然后带着它去门口的菜市场。八点钟,被大舅叫醒的我,看到餐桌上已经摆好了他亲手做的丰盛早餐:花生稀饭、西红柿炒土豆丝、蒸鸡蛋、软饼、煮玉米、蒸紫薯、水煮毛豆……太多了,我这个大胃王根本吃不消。

二舅也很忙,每次来家里,还没坐上一会儿,电话就响个不停,好几次正要吃饭时,他被单位电话催着回去加班。脱贫攻坚这两年,他更忙了,几乎每天单位乡下两头跑,三个月前我见到的二舅已经晒得像个“非洲人”了。

暑假里,在去灞桥玩的路上,我央求大舅背我。大舅像往常一样用双手抓住我的胳膊想把我抡起来,没抡动。大舅说是我长重了。我想,肯定是他变老了。

哦!我的二舅,这整个暑假都还没见过他。

大舅六十正年轻

文/王学敏

周末,接到电话,说大舅要来,我和妻既意外又欣喜。我的新家,大舅还是第一次来,很久没见了,妻端茶倒水,忙里忙外,我陪着大舅,问长问短。

记忆中的大舅,性情是暴躁的,时常为家庭琐事,和舅妈吵上一架,激烈时还会挥拳相向。那时候,常常看见舅妈向人诉苦,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但大舅和舅妈对我是热忱的,小时候,每逢暑假,大舅家便是我快乐的去处。

大舅本是块读书的料。听大舅说,初中升高中时,他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高中,只可惜,家境贫寒,中途辍学,回乡当了农民。在大舅家疯玩的那些日子里,常听他对邻居们讲一些我似懂非懂的道理,他还常常扯高嗓门对我说,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上大学,做大事!

大舅辍学回乡后,一直守在大山里,从未外出闯荡。我上中学后,就不大愿意再去大舅家,就连春节也懒得光顾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去舅舅家的路简陋难行。对此,大舅虽有不快,但还是原谅了我的少不更事。

曾经有段日子,大舅热衷于请人看命相、看风水,为的是儿女们能有个好前程。或许是受了哪位高人指点吧,大舅将自家原本南向的大门,硬是改成了朝东,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

我三十岁那年,镇政府实施了“村村通”工程,通往大舅家的那条机耕路,终于变成了宽广的柏油路。从此,经常看到满载着木材、竹子的货车,从山里运往山外;一辆又一辆的小汽车,从大舅家门前过。偶读《无限风光在奇峰》一文,方才恍然,大舅深居的大山,不仅风光无限,还有丰富的资源。

机耕路变成柏油路的那年春节,我带着妻和儿子去给大舅拜年。对我的举家到来,大舅异常兴奋,鞭炮接,鞭炮送。舅妈也好像变了一个人,脸上看不到一丝愁苦。此时,身为人父的我,已经懂得了人生不易、世事艰辛。我坐在火炉旁,安静地与大舅话家常,第一次发现,大舅递给我的香烟比我口袋里的烟要高档。

原来,大舅的家境早已非比往昔:他办起了茶叶加工厂,收入稳定而且可观;我的表弟、表妹们也陆续到上海发展,先后立业成家;近几年,大舅和舅妈也去了上海,帮儿女们打点生意,可谓儿孙绕膝,欢乐满堂。

去年,大舅又从上海回到了老家,继续打理他的茶厂,准备春节后,来城里再开个茶庄。此番前来,就是考察市场,挑选店面的。我提醒大舅:“城里的茶庄很多,竞争也激烈,开茶庄可不轻松。”大舅笑着说:“我来这儿开茶庄,不想赚多少钱,就想换个活法,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年轻!”

大舅走后,我对妻说,大舅是个明白人,有志向,有思想,为人豁达,敢闯敢干。可惜的是,早年家境贫寒未能成就他的学业,家乡交通闭塞耽误了他脱贫致富,儿女外出发展又困束了他的手脚。如今,他没有负担了,终于可以放手做一回搏击市场的弄潮儿。妻笑着说,你总算读懂了大舅!

大舅今年已经六十了,而我此次见到的他,身穿藏青羊绒大衣,脚下皮鞋擦得很亮,和颜悦色,满面春光;花甲之年的大舅,活得竟比三十、四十的大舅还要精神,还要意气风发。谁会想到这样一个人,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十年的农民?

看着大舅,忆起往事,感触颇深。大舅六十正年轻,干事创业正当时呢!

大舅的寿岁

文/桫椤

大舅住在最西头,外屋有一口大棺材。

棺材有多大?不好拿尺子去量,不知道具体的尺寸,想必有讲究。盖板和两端堵头露着的帮,厚度都有我的小臂长,用手拃拃不过来。

大舅早早就买了两棵有百多年树龄的老柏树,看着木匠在院里叮叮当当做成棺材。棺材里照例留着一些刨下来的木茬花,什么时候看上去都像是新做的。棺材做成了,就摆在外屋迎门处,这一放就是二十多年。当然,它一直没有用,因为大舅活的好好的。

说它没用,但对大舅却很有用。他说进门看到它,心里就踏实。大舅还说,躺在里屋睡觉,想想如果黑夜里死了,出殡的时候能躺到这口厚棺材里,尸骨朽烂之前坟不会塌掉,也踏实。夏天外屋有风,大舅有时索性就在棺材顶上铺上凉席睡觉,醒来他就说睡的踏实。

做棺材那年,大舅七十岁。他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早预备下吧!省了到时孩子们着急。过了七十,大舅把地分给我两个表哥种,表哥们家里都养着羊,大舅把两家的羊合在一起去放。那一年他还让我表嫂把他的装裹衣裳也做好了,他高兴地赶着羊上山,边出门边说,就是死了也踏实了!

二十二年后,大舅真的死了,装裹衣裳又重新做了——先前做下的被虫蛀了。我不相信大舅能死,八十岁那年他还天天上山放羊。年轻时落下的关节炎加重了,腿都变形了,迈一步疼的咧嘴,但他说人得动啊,人要不动就完了!一头大公羊发情,奔跑时把大舅扯了个跟头,从此表哥再也不让他上山。

这一歇,大舅真的就走不动了——每天连搬带拄地扶着个杌子,从屋里挪到屋外的廊檐底下晒太阳,有时还下台阶挪到门口看人来人往。我去看他,碰巧见他从台阶上颤颤巍巍往下挪,我就想帮他。大舅说,我还能动,我自己知道怎么使劲儿,你一帮我我就得摔跟头。于是我就跟在他后头,一蹭一蹭地挪到大门口。终于有一天,他上不了台阶了,二表哥把他抱进屋里,半路上他就喊疼,说把他的肋条骨弄断了。二表哥就带他去医院拍片,果然抱断了两根肋条。大舅说,我的骨头已经朽了,我要死了。

话是这样说,大舅不仅没死,被抱断的肋条骨又愈合好了,但他却很少再出门了。多半时候,躺在一张木板床上,把上半身垫的高高的。我说您放平点多舒服,他说这样来人说话方便,有人来了我要像个死人平躺着算怎么一回事?他在床上拉着我的手,跟我讲他年轻时“跑日本”的事,说仓友他爹跑得慢被鬼子抓住,就吊死在咱这房后头的槐树上了。

我每次从城里回乡,我娘都提醒我,去看看你大舅吧,他喜欢见你们。我去了,大舅看一眼我手里或是蛋糕或是什么有营养的东西,说你拿的东西我不想吃,我就想吃玉米面饼子、搅山药疙瘩。我说大舅您说的这东西我没地方买去。他说你娘昨天黑夜蒸了菜团子给我拿过来两个,很好吃。然后他就又说,你爹活着的时候,每回回来都要来看我,你爹没福分,现在的光景多好,他没等到!

也奇怪,大舅不出门,却对村里村外的事了如指掌,大概是从那些来看望他的人那儿听来的。但也不尽然,有一次他问我姐,说你盖的新房装修好了吗?我姐从不记得谁跟大舅说过盖房的事。大舅躺在床上,记忆力还那样好。过“七一”村干部来家里慰问老党员,他回忆说,四二年入党的时候,日本鬼子正扫荡,黑夜里开了个会,我就算入了党了,还不能跟外人说,晚上连家都不敢回,就去“破交”了。

大舅九十二了,这回他病的很厉害。胸闷,呼吸困难,排尿也困难,只得去住院。查来查去,结论为年龄大了,各种器官衰竭,很危险。女护士来给他下尿管,他紧捂着被子不让操作,医生过来连哄带吓唬,他算是同意了。护士走后,大舅像个孩子似的呜呜地哭了很久,他说这叫我怎么有脸见人呐!病情略有好转之后,大舅执意要回家。我赶到医院,恰好在市里工作的老乡青军叔来探望,就一同帮忙把大舅抬到救护车上。他头朝里躺着,临关车门欠起身来大声对青军说,等那个时候你可要去呀!

我知道他说的“时候”是什么,只以为他是被病痛折磨,才说这样的丧气话。我没有料到,这是我见到大舅的最后一面。

三天后,我到北京出差,家里打来电话,大舅病故了。因公务在身,无法赶回去送葬,我伤心不已。但我知道,大舅躺在厚棺材里,走的踏实。甚至我想的更多的,是已经七十二岁的大表哥怎样打幡痛哭。我还想到,回乡之后,迎门处那口摆了二十多年的厚棺材不见了,不管那里放上什么,都像大舅还躺在棺材顶上踏实地睡觉……

童年往事——探亲之在大舅家

每次探亲都有很多新奇的事情会让人记忆犹新。记得在1982年的春节,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回山东探亲,在火车上差点把我弄丢了。在山东呆了大约有40多天,妈妈带着我们姐弟二人去了烟台大舅家。

那时已经到了正月底,山东的天气已经开始转暖。我已经个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已经不记得是怎样到的大舅家。只记得大舅家有5口人,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只记得当时大舅家住的房子很小,我们去了3口人以后,大舅家就住不下了。大姐有点胖,很占地方,她每天上夜班,经常是等她上班以后我们才会有地方睡觉,妈妈和大舅经常是晚上不睡觉,他们整夜坐在那里聊天,似乎永远也有聊不完的话题。大舅妈身体不好,她驼背,不能久坐。她会和我们这5个孩子一起挤在炕上睡。只有等天亮了,大舅妈起床了,妈妈才会和大舅小睡一会。大舅白天要上班,有时可能会趁我们不在家的时候休息一下。

在那一年,我是第一次见到大舅,大舅长着络腮胡,个头中等,浓浓的眉毛,总是笑眯眯的,一看上去就非常和蔼,他也非常喜欢我们,只要一看到我们就会满脸堆笑。那时候他在渔业公司上班,为了妹妹一家三口的到来,特意在单位买了鱼,还记得因为本来打算买鱼炖着吃,结果让舅妈给煎了,至此大舅还生了舅妈的气。后来为了一展厨艺,也是为了让我们尝鲜,大舅又买回来的黄花鱼,特意亲自下厨给我们炖的,每人一条。其实那时候买鱼也是不容易的,只不过我们不知道。所以在我的印象里大舅对我们非常亲。二舅家二姐长得特别漂亮,那时候感觉就像电影明星一样,对,就像当时的山口百惠。我当时还要了她一张黑白的单人照片留作纪念。大姐因为经常是晚上上班,白天睡觉,所以对大姐印象较少。二姐对我非常友好,还记得她送给我一副皮筋,后来在学校里被人羡慕了好久。但大舅家的弟弟印象较少,可能是男孩子不和我一起玩的缘故。

舅妈身体不好,驼背,她走起路后背上就像背了一个盆子,但为了让哄孩子高兴,她领我们去少年宫。在那里,我第一次照到了哈哈镜。在镜子里,我们变成了各种形状,有高的,有矮的,有胖的,有瘦的,有时脸会变型,有时候身材变得特别夸张。在哈哈镜前,我们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在那里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科技的魅力。

在烟台,我第一次品尝到了美味的苹果,那时生活条件不好,平时吃不到甜甜的苹果,偶尔过年吃的苹果也是酸酸的。为了省点钱,街上有卖已经削好皮的苹果,估计是有一部分烂的,好的就削了皮在一个车上卖。大妗子会买一盆分给我们吃。在大舅家的日子非常快乐,不知不觉就过了2个多礼拜,其实我已经开学了。但是大舅总是舍不得我们走,总是托词买不到船票,一再挽留我们。后来实在不能再留了。大舅给我们买了很多好吃的,有苹果,还有大鸭梨。当时是5块钱一张船票。我已经不记得我是不是买了票。

只记得大舅送我们上船那天,有好多人,特别拥挤,大舅帮忙拿着包裹,是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我们已经消失在人群中。当我回头望的时候,大舅仍然站在那里,那种不舍让我终生难忘。谁也没有想到,那一别竟然是永别。

我们到了船上,妈妈怕我们乱跑,就吓唬我们说要是乱跑,或是乱说话,就会有大鱼在船后面追,直到把小孩扔到海里喂鱼才行。我虽然大点,也是第一次坐船,虽然有太多好奇,也不敢乱跑。因为是晚上的船,船在海上航行,啥也看不到。我有时会跟着大人到甲板上去吹一吹海风,感受一下海的气息,毕竟是第一次坐船。因为不敢说话,我只是默默的去甲板,又默默的回来,弟弟总是在船舱里,默默的守着大舅给装上的苹果和鸭梨,就盼着妈妈下令让痛痛快快的吃上一个。只可惜妈妈不让吃,因为害怕不等到家就被吃光了。其实现在想想,当时就是太穷,要是现在让吃也不吃。

等到天亮的时候船到了大连港,我们下了船,又经过很久我们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看到爸爸赶着牛车来接我们,那熟悉的身影带着久别的喜悦。在3月中旬我们终于结束了探亲之旅,那时已经距开学已经有半个月了。2016-01-12

大舅的水晶球

文/中原梅子

姥姥家客厅摆了一个水晶球,晶莹剔透的外表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水晶球是大舅带回来的。大舅把这个水晶球当宝贝一样供着摆在客厅,说这个水晶球能改变人的气运,摆在客厅能让叶子学习进步,叶子是大舅的女儿,我的表妹。

大舅是一个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的大神棍,从我有印象时起大舅就喜欢捣鼓这些东西,什么水晶球、八卦镜、马头刀、泰山石之类的在大舅家都有收藏。大舅也很自豪他家的装修,因为大舅家全是大舅一点一点按照风水布局装修的,据说能给自己的家人带来好运。

大舅还给我们家看过风水,一开始我们照做了,毕竟是大舅的一片心意。直到有一次,大舅在我家的抽水马桶的抽水盖上放了一个仙人球,我爸冲厕所的时候不小心碰掉了,那个仙人球一下砸到爸爸脚上。我爸炸毛了,边喊着大舅是个大神棍边把大舅送的的什么八卦镜之类的东西砸了个粉碎。

听妈妈说,大舅年轻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大舅是学汽车修理专业大专毕业的,年轻的大舅自命不凡,总觉得修一辈子车不是他的追求,自己并不比任何人差。他先后换了七八份工作,当过网管,开过火锅店,给别人当过司机。可是这些工作尽管大舅干的再出色,也没有一点成就感。大舅几经周折后才明白,必须要学知识,汽修大专的毕业证是不够的,没有知识只能在社会最底层挣扎徘徊。

后来大舅去井队干活,趁中午吃午饭的空当都要拿出书学英语。因为大舅不满足一个井架工,他不甘心就这样干一辈子。大舅努力了,但是努力并没有给他应得的回应。被提干的都是些领导的亲戚、会说漂亮话的人,大舅这种拼命干活的并没有被人赏识。大舅对空有一身才能却没有丝毫价值的自己百思不得其解。

在一次偶然的条件下大舅看到了一本书。这本书讲了命由天定,人的成就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定了,该是什么命数就是什么命数。大舅联想到了自己的多年努力,不禁对这本书表示深刻认同。大舅认为,一命二运三风水,那些当大官的不是命好就是风水布局摆放的好。大舅觉得自己这大半辈子就这样了,但是至少我的孩子要出人头地。

于是大舅努力钻研风水八卦类的书籍,把自己家布置得跟个圣殿似的。叶子的学习一有进步,大舅就觉得是风水起作用了。大舅就这样在神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直到有一次,我突然发现姥姥家的水晶球不见了。我很是奇怪,这个水晶球一直都是被大舅当宝贝一样供着的,难道是谁不小心给扔了?“大舅,你的水晶球没了。”我说。“哦,我给扔了。”大舅面无表情的答到。“要这种东西一点用没有,叶子又退步了。早知道就不该信这个,对于不学习的,噼里啪啦打一顿比什么都有用!”

外婆

文/寒池

时光是不会拐弯的,它只会一步一步离最初越走越远,把一些东西埋葬和将活物苍老。有些事物和人已经越来越白,再不回望,就要成空白了,比如那些幼时的光影。

外婆已八十有余,到了暮年身子自然大不如以前。最近几次的挥手道别,她都是颤微微的,弯着腰拄着拐,满头银白,艰难立起来与我挥手,而眼角里却流下几颗浑浊的泪滴。

外公去世得早,与她生活在一起的大舅至今未娶妻生子,而小舅一家又远在他乡打工,所以外婆这些年是孤苦的。我想象着她一个人要么在田间地头或在屋里东窸窸西窣窣,侍弄一些庄稼,要么就是一个人在发呆。黄昏的时候,在夕阳下生起炊烟,然后定是坐在矮门槛上剥着豆或玉米,等待着外面上工回来的大舅吃晚饭。

“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几乎每个庄子都有那么一座小桥的,而这小桥或多或少地都会影响着一些人的童年,而我小时候去外婆家却没有,只是有大石墩均匀地散布在溪流之上,这却让我有更深刻的童年记忆。

那时候日子过得非常清苦,但外婆却从不感觉累,在一个季节里总是把一种蔬菜或山芋果子变着花样吃,精神上让她感觉好日子就要来了。外公是村里的党员干部,有时候开村委会就在外婆家里,外婆把吃饭用的黑黝黝的桌子擦拭干净,点亮煤油灯,他们就围成一圈,学习新的指示和精神。我那时尚小,听不懂他们说些什么,只顾玩着自己的画片,而外婆坐在角落里,静静地并不言语,只是时不时地点点头。

其实外婆并不识字,也不会唱儿歌,讲的故事也是我听过好多遍的,与母亲的版本如出一辙,也许就是母亲小时候,外婆讲给她听的。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吃过晚饭后都会搬一张凉榻到天井下纳凉,用蒲葵叶做成扇子为我扇着风,在我要入睡的时候轻轻抚摸着我,我的光膀子明显地感觉到她手掌的粗糙,但很舒服,好几次醒来看见她,她都笑着望着我。都说隔代亲,这是真的!

今年春节回去看望她,外婆仍一个劲地微笑着,精神却有些恍惚了,牙齿已经全都脱落,眼睛也陷得更深,看不清远的东西。但十几只土鸡被她养得肥壮,每天都会生下蛋,我惊讶的是猪圈里竟然还有一只二百余斤重的大黑猪,我如何能够想像外婆是怎样拄着拐一点一点给猪喂食呀?!我握着她近似枯皮的手,语噎流泪……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文/橙子

国庆和中秋隔着几天,这个假期是我一年特别期待的:因为这段时光里暑气的闷燥已经失去了力量,扑面而来的是秋高气爽的开朗和金秋满园的芬芳,一年的这个八月,桂花的甜香占据着人们的嗅觉世界,金橘的橙香充斥着人们的味蕾,黄菊的清新已是不折不扣的丝丝缕缕,麦香的景致描绘着的是一年好收成的模样!

假期里最温暖的主题还是回农村,攀岩崎岖的山路成全着我们渴望宁静致远的心境,大山的清凉抚平了我们狂热浮躁的心跳,就连归巢的鸟儿也用动听的歌声吟唱着我们团聚的喜悦……行走在这宁静的山路间,阳光用柔萃的金色铺垫着一路的奔波,两旁的山石也随着岁月的拍打愈发坚固,采一支沙棘,浅尝着山野里独有的酸涩,回忆起的童年里的那无忧无虑的嬉戏玩耍;捧一口泉水,包含着乡村里专属的甘甜,呼唤醒我们向往纯净回归自然的夙愿!

外婆的农村就是这座距离县城约莫四十里地的乐园,这样的时节回去,近在手旁的是随处可折枝的红枣树,酸枣树,还记得从小外婆就喜欢捡那漫遍山坡的酸枣,然后用旧的小袋子包裹起来,最后用一贯得麻绳牢牢捆起来,一天天地等着我们回去,每当我们狂吃酸枣脸上呵呵大笑时,外婆也不禁欣慰得笑起来,这或许是半年来她老人家脸上最舒心的笑容吧!还记得当年的外公,在我们不经意的山沟里用充满回音的鞭策声赶着两头老黄牛,远远地就能听到他浑厚地吆喝声,牛车上满载着地是甘醇的河水和带着青草香气息且已晒干的衣物!

然而这次回去时,我们欲把这画面重拾,无奈中在脑海里回荡,推开半掩着的门,外婆才刚刚睁开睡眼,无力地看着我们,屋里好像是好久没有整理过,只有一束微弱的阳光投进了摇动,外婆之前由于不小心摔倒再加上这几年来的不听使唤身子骨已耗尽了应有的元气,于是她便在炕上长期躺着,看到我们回来的还有年迈的外公,外公一味的和我们打着招呼一边握着我的手嘘寒问暖,让我心暖!呼吸不畅的外公长年靠呼吸机维持着微弱的气息,无力的眼神里也被苍老的容颜吞没着以往的神气,健壮的身躯也蹒跚不已,转身望去一个柔弱的身影在窑头上缓慢着,我赶忙喊了声大舅同时凝聚着大家的注意力,大舅今年也因脑梗两次入院治疗,险些丢掉生命,出院后大妗一直精心照顾,而倔强顽固的大舅一度考验着大妗,欣慰的是大舅现在也终于能够下地走路!来到了大舅的身旁,他奇迹般改变了以往的哭泣,转而用朝气的精神和有力的 笑脸迎接着我们,尽管他暂时失去了正常语言的能力,但手势间透露着和我们团聚的欣喜,笑容里彰显着久违的踏实和满足!

接着我们来到了扣蛮舅舅家,推开紧闭的大门,不是一股寂寥的气息向我们扑鼻而来,一个人过了一辈子,舅舅却始终把孤独自己吞噬在肚子里,看到我回来了,舅远远地便向我们招手,沉默地容颜顿时主张开来,从小到大被舅舅疼爱着,虽然没有以往的水果罐头,但舅还是一刻不停地拿自己积攒已久的山果大枣款待着我们,时光飞逝,舅舅已失去健步,大大小小的病痛也不断折磨着他渐渐老去的身体!

二舅得知我们回来,迅速骑摩托从乡里赶来,大姨和姨夫也采摘着核桃让我们品尝着今年的新味儿!仔细望去,大姨夫的眼睛里沉淀着的是年近古稀的疲气,欣慰的是他还留存着当初的飒爽!多年养病大姨看到我们来了,也不停地忙碌起来,欢喜地在客厅走着!

来到了二姨的家里,这是一座不大的农村,小时候夏天不敢来住是生怕蝎子蜇人,而二姨姨夫总是竭力地邀请我和姐姐,在那里,留驻了我们太多的童年岁月,二姐是名符其实的孩子王,那时候带着我们到山上游玩到河里嬉闹,玩老师学生玩过家家玩很多充盈着神话色彩的集体游戏,我们喜欢给邻家的小妹用新采的花盘头发当新娘,我们喜欢在树干上坐着开火车,我们喜欢用各色“食材”“烹制佳肴”……

轻轻敲门,是外甥女萱萱开的门,二姨见我们来了赶忙洗着苹果招待我们,而熟悉的小院里已明显寂静,只有不时地鸡叫声…

在看望过叔叔家后昨天终于回到了我的家乡,自从爷爷去世后老家的院子尽管翻新,但在一片不堪的凌乱中唤醒着我儿时的乐趣,六年的幼年时光全部驻足在这座亲切的小院,没有富足的吃食只有艰苦中无忌的童年时光,没有丰富的物质只有穷苦岁月里的希冀渴盼,看望了老姑姑后奶奶朝我和爸爸走来,尽管步履维艰,但前进的脚步里回荡着她内心的激动,看到我完好的站在她面前她顿时涌出了泪花,这样的泪水仿佛积淀了太久太久,苍老的手一直握着我未放,嘴里还不停念叨着我关怀着我的一切……这几年奶奶虽然慢慢习惯了一个人的孤寡生活,但内心也难掩不断的空莫和孤寂,只有小狗的陪伴和每月去教堂的活动或许能够给她的生活带来一些色彩!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里,童年的美好尽管已全然不在,但许多物件和场地里隐约间还潜藏着最初的美好和童真,就连那一颗颗老树仿佛也在摇曳着一个个美丽的童年往事,在那里有我们清脆的笑声有我们玩耍的草场,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有我们一片片正容易遗忘的梦!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里,深埋着我们我们永久的记忆,快节奏的生活步伐也唯有在这里能够让我们的脚步沉稳下来,也唯有这里能够洗涤着我们正污浊的心态安定着日趋丢落的灵魂,让我们浑浑噩噩的生活充进了点滴的清静与明亮!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里,时光的飞逝让原本静和的亲切逐渐变得空旷,寂寥的人间也渐渐变得更加惨淡,这几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太多的不平事,生命也在这磕磕绊绊崎岖猛烈中经受着考验,唯有当我们团聚在这遥远的小山村时,不变且缓缓被解放的亲情也开始柔软着这棱角遍处的世间,温暖着所有冷酷的画面,同时也明媚着一个个渐渐阴冷的角落!

此时此刻,我正抵达着飞往他乡的机场,耳畔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首格外熟悉的歌谣: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

童年轶事

有人说回忆过去是因为现在过得不如意,可能吧。但在我们内心深处忘不了的过去还是会像隐形的时间那样与我们寸步不离,即便你看不见也摸不着。有时候回忆过去和现在过得如意与否确实没关系,全是心情使然。这样,记着些过去的事儿又何尝不美好。

我姑姥姥家在新街口,我家在北京也就这么一个亲戚。

打我记事儿起,每个星期天都要到姑姥姥家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串门走亲戚。父母平时上班只休星期天,那时不像现在是双休日。我就盼着星期天,因为每次去姑姥家父母总要在新街口一个不大的店铺里买酸奶给我喝,验证了小孩都是个小吃货。胖胖的白瓷瓶上用红色橡皮筋绷着纸质的瓶盖,酸奶是用绿色铁质的小勺舀着喝,一瓶酸奶两毛钱,那时的店铺就是现在的西安饭庄。

妈妈绿色的永久牌二六自行车就是我们的交通工具,那个绿色至今我也忘不了,它就像是古董,无法复制。我就坐在车前的大梁上,视野好,尽管有点儿各屁股,车铃儿就归我掌管了,好不骄傲,后来经过千辛万苦我又学会了骑自行车也是它的功劳。记得偷自行车很猖獗的那几年,它也幸免不了这厄运,想到这个陪我度过童年的伙伴再也不能相见,当时的我就哭了。

我的亲弟弟一岁大的时候被送到了姑姥姥家,每个星期天我们家的任务就是去看他。姑姥姥看小孩是很有一套的,她的五个儿女也就是我健康的舅舅和姨们都是她一手带大的,妈妈把弟弟交给她带是一百个放心。姑姥姥抱着弟弟,我问弟弟你几岁啦,弟弟神情恍惚的伸出了一只胖乎乎的小食指,逗得十好几口子人哈哈大笑,这笑声传遍了整个房间和院子,又飘向天空。

姑姥姥的大儿子我大舅是个极其老实的人,妈妈给他介绍过很不错的对象是个小学老师,不知怎么没成。结果他自己找了个女的结婚并生了个儿子小名叫大伟,在大伟三岁时他失去了妈妈,同样我大舅也失去了爱人,我大舅妈她自杀了。孩子最可怜,我每次去姑姥姥家都要带着大伟到外面商店去买好吃的,但还是觉得痛心。至今我大舅也没再婚,前年大伟结婚了,我也参加了婚礼,大伟婚宴上的感言又使我落下泪来,我知道他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因为他知道我大舅的不易、知道要感恩。

我心里过去的回忆,又一次掉下泪来!

吃亏是福

文/纪传平

以前祖母在世的时候,常常说“吃亏是福”。有一次,祖母向邻居家借了两个瓦罐回来打水,还没用,一看,已经是坏的了,祖母也不去找邻居说明,买了两个新瓦罐还给人家。换了别人,去说明情况很可能引起争执,闹得大家都不愉快。祖母说:“吃点亏就吃点亏,没什么。”

我大学毕业去工作,出发前,祖母跟我说:“凡事不要跟同事计较,吃点亏没什么。”这些年来,我谨遵祖母的教诲,凡事不去斤斤计较,与同事们互相包容迁就,关系很和睦,从没红过脸。

若干年前,我的大舅和大舅妈在一个有雾的早晨出去做生意,拉货的三轮车不小心挂到了一个人,他们刚开始没注意,知道伤人后又返回去救人。这次事故把大舅家几年的积蓄花了个精光,那辆三轮车也赔了进去。那时候,出事的道路上没有安装摄像头,又是大雾的早晨,没人看见,如果肇事逃逸谁也找不到。但是,大舅却老老实实返回去救人。这么多年了,亲友相聚提及此事,大家都认为大舅吃了亏,但大舅并不后悔,他说:“我们现在这样不挺好吗?兄弟姐妹六个,家庭都很完整,老母亲活到八十五岁,这比什么都强!当时我真要跑了,会不会报应在我的家人身上?我会不会良心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大舅虽然花了钱,换来的却是内心的平静和良心的安宁,真值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吃亏真是一种福。

选苗

文/夏生荷

有年春天,大舅带我去栽树苗,他是林场的工作人员,有栽树的任务。

一捆捆树苗摊开后,有细有粗,有长有短,有直有弯。我喜欢挑选粗、长、直的栽,觉得看上去更漂亮,是好苗子。

大舅则不会去选,他按顺序拿,拿到哪根栽哪根。他说,树苗要长成树,就不会一直是这个样子,是会改变的,现在人为地去挑,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他还说,天下的树,没有哪两棵是完全相同的,树苗也是。所以,无所谓好苗坏苗。而且根据他的经验,粗、长、直的苗不一定就能一直粗、长、直,即便能,也不一定比细、短、弯的树木更有用,关键要看它们最终去的地方。比如,要成为景观树,就是要长得奇,与众不同。再说,在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方面,无论这些苗将来长成什么样的树,其功效都是一样的。

大舅的这套理论还真有些道理,不仅是选树苗,选人育人亦是如此啊!当我们以同一标准去选所谓的好苗子时,往往就会失去标准之外的其他苗子,谁能说他们就不是好苗子呢?

母亲讲的故事

文/陈培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从县一中毕业参加高考,成绩达到了国家普通院校本科分数线,父母、兄弟姐妹都很高兴。我的亲朋世代都是农民,在父母看来,我算是光宗耀祖了。也许是我从小就有“擅自做主”的脾气,也许是我担心家人的反对,其实早已报考了军校。我崇拜军人的气质和英姿,感到能当几年解放军才不枉此生。不久我拿到了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天晚饭时母亲一句话也没说,饭后领我走到院子里,向我讲述了一个故事——

上个世纪初,外祖父家里有十间蓝砖大瓦房,有地、有马、有木轮大车,在本村算得上一个富户了。外祖父十几岁时和几个大户家的子弟一起上过三年私塾,那时他经常去北平、保定、天津卫做生意,可生意好像总是做不好,常常连本金也收不回来,有人说他加入了孙中山的革命党、也有人说他是李大钊领导的共产党,后来知道他仅是济贫好善、为人仗义而已。家里的资产越来越少,后来才知道他将挣的钱大部分都捐了。母亲还说,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外祖父让大舅投奔了国民党宋哲元的39军,以后多年没了音讯。多年后知道大舅参加了抗击日寇的长城战役,历时五天,歼敌三千有余,是轰动全国的“喜峰口血战大捷”,大舅和众多民族英烈一起长眠在长城脚下。

1940年的夏天,鬼子来到了外祖父的村,这个村地处三县交界。一天深夜,家里来了两个外乡人,和外祖父嘀咕了一夜,从此他再也没有出过远门,好像是成了地下党,让人想不明白的是他还当了村里的伪保长。白天他为鬼子筹粮、修路、修炮楼,好像总是尽职尽责,鬼子把这个村当成“东亚共荣”的模范村。晚上家里经常来八路,二舅常常和县大队的人来取吃、穿、用的。三舅那时十三四岁了,妈妈刚刚十来岁,这时总是到巷子的拐角听远处的动静。祖父也总是将八路军需要的东西提前准备好,这里又是八路军的堡垒村。

1943年,是我外祖父家最不幸的一年,夏天,二舅在随县大队袭击抢粮的日伪军时受伤,当敌人搜到他时,他拉响了身上的一颗手榴弹,与一个鬼子一个伪军同归于尽,牺牲得很壮烈。秋天刚过,外祖父多年的风湿性关节炎一天比一天重了起来,请本村的郎中扎针时,坐在圈椅里晕了针,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双眼盯着屋顶,到死没有合上,那年他仅五十三岁。

一九四七年我们这里是冀南解放区,二舅定为革命烈士。十七岁的三舅参加解放军刘邓兵团,挺进了大别山,后转战全国各地,参加大小战役几十次,多次受伤立功。解放后部队上派两名战士专程送到县民政部门,办完移交后共同送到了家里。他失去了一个胳膊,胸部留下了两块弹片,成了由国家终身供养的一等伤残军人。一家四个男丁,两个为国捐躯,一个死不瞑目;仅活着的残废三舅要支撑起这个破碎的家,有人说这一家满门忠烈。

一九五八年的夏天,三舅找人修缮漏雨的房顶时,在梁檩的接口处发现了一块发了黄的白布,还能清晰地看清上面有三行毛笔字,写着外祖父的名字和“身在曹营心在汉”七个字,上面加盖了“中国共产党冀南特委”和“抗日县长ⅹⅹⅹ”的两个方形印章,下面的落款时间是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六日。三舅激动地送到了当时的县委组织部。后来县委还专门来人在村里的全体党员大会上认定了外祖父是地下共产党员,这是给外祖父亡灵最大的安慰,我想他会微笑地闭上双眼的。

大舅的尸骨已无法找回,灵魂应该回归故里。根据乡亲的建议和家人的心愿,三舅召集乡亲和近亲一百多人,择了一个吉日,在棺材里放进了刻上大舅名字的“蓝砖”,认认真真地为大舅举行了葬礼。

乡村的灵魂

文/邓溪燕

我的大舅胡昌义,古稀之年居然在《郴州风》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千字散文。

这是一篇有关村里文化发掘的抒怀之作。大舅平生第一次在这样一个级别的刊物上发表作品,他和他的乡亲们很快知道了这个喜讯,当即“磨刀霍霍向猪羊”,像过年一样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他没有半点老态,狂野的内心难掩这天大的喜悦。他有些迷离的醉眼泛着金光,俨然手握金箍棒的孙大圣,百万军中无敌手。他的高蹈与豪迈以及近乎儿童般的天真,为整个村子带来了盛典般的欢乐。

大舅无疑是村里的一个人物,大家也认为只有他才拥有骄人的资格。他上知天文地理,下懂“鸡毛蒜皮”,阉猪打狗,主祭司仪,无所不能,简直是乡村文化的集大成者。

大舅第一学历只是初小,却以小学高级教师的职称光荣退休。他的本领来自终身不倦地学习,这使他胜任了小学阶段主要课程的教学,一代乡村名师的地位由此奠定。

乡村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文化的象征,因而受到顶礼膜拜。这让大舅无形之中有一种文化的担当和自觉。他寻根问祖,不厌其烦地忙于修契家谱;梳理了明末以后村里发展的历史,罗列了上百个人物掌故和神话传说。他以扎实的乡村史学功底,成为乡亲们眼中的活字典。冬日闲暇的夜晚,大舅便以老酒助兴,带着丰富而生动的表情,谈古论今慎终追远。他是那样令人折服,心底充满了一个乡村教师的文化自信和自豪。

疏财仗义,热情好客,这是乡村成功人士必不可缺的风范和品质。大舅“内圣外王”,表里如一,豪气干云,令人“臣服”。仅酒一项,他跟我算过,每年家酿的“水酒”十几缸之外,还要喝掉一百多箱啤酒,他家常年累月客人不断,就像样板戏里阿庆嫂所说,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乡人喝酒,从不像城里一些人那样粗野和荒唐。乡村有的是时光,酒就喝得优雅了。酒喝微醺之后,大舅便开始习惯性地“布道”,或祖先的开创之功,如何光前裕后,或感喟人心不古,今不如昔,不禁唏嘘慨叹,或就家长里短判是非,只在杯酒之间便化干戈为玉帛。喝下去的是酒水,沉淀下来的是文化。大舅家境还算殷实,可说一无所求,四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不需操心。想起城里人那种请客必有事的功利,我由衷敬佩大舅的那分豪爽和洒脱。他一生勤俭,平时衣着朴素,但却静水深流,常常会以生命的强大张力,表现出也许是与生俱来的那种超然物外的胸襟气度。

大舅还略懂医道。我三岁时曾经因惊吓而失语,他因错过进城的唯一一趟班车,便步行30多公里为我送来草药,居然药到病除。乡村缺医少药,作为村里的文化人,是必须肩负使命,成为通用之材的,诸如蛇咬虫叮,跌打损伤之类的病症,对大舅来说是小菜一碟。就连身为中医主任医师的父亲也对他另眼相看,由衷佩服其民间偏方的灵验。

人们常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由此推论,乡村的文化人也是村里的灵魂,我想大舅足可担此名号而无愧是一村之魂。

面对这种令人景仰的精神高度,我充满敬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