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街道文章

2022/12/09经典文章

街道文章(精选20篇)

初夏夜的街道

立夏十来天,天气日益热燥,夜晚偶会凉风习习,夜半醒来,满额汗迹,窗外已是一片微亮。

胃口也不是很好,逼着自己戒了早晨丰富的汤面。晚上刷牙满口血色,却怎么也找不到从哪里渗出来的,对着镜子看下盘牙慢慢印出奇怪的血迹,顿感岁月不饶人,憔悴的可以。

小长中午突然说,在家翻大学的笔记,上面全是我画的漫画,到处写着阿短阿长,小肉小瘦。还有我帮她写的作业,字迹也是短短的。顿时默默无语,对屏发呆,青春美好的让人不敢回头看。

站在初夏夜的街边,一对年轻的男女从身后走过,手拉着手,穿马路,一个紧紧的拽,一个撒娇的撇。街上很多车,滴滴巴巴声伴着发动机的轰鸣,瞬间远去,对街花园里跳舞的人们,在灯红酒绿中不断闪烁。这一对人儿,慢慢的晃过那边去,嬉闹着逐渐消失在视野。

忽然,眼眶温热,好像被风沙迷了眼睛,打上车,深深窝进后排,任顽皮的你们在脸上横行,最近咱们总是常见面,是我变脆弱了。

4年前,说出走是为了再回来,回到原来的地方,从不同的路。

4年后,说不出什么,出走也许就是出去走走,回到某个地方,从任何一条路。

风居住的街道

哥:

这次不管谁对谁错,我们真的是离开了彼此。

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突然不可抑制地想你,呵呵,有什么用呢?我们已经不能在一起。

你总是对我说“我怎么找了你这样的一个女的呀?”每次我听到都忍不住心花怒放,充满了身为小女子的快乐。(*^__^*) 嘻嘻……,昨天晚上,大概是你最后一次跟我说吧?那时候我也是心花怒放的,只是怒放之后的所有,都成了一场灰烬。

你今天叫了我的名字,是全名,呵呵。记忆中你好像从来不曾这样叫过我,充满了陌生,与敌意。我一下子明白了,我们是真的,要分开了。

哥,你说的对,离开了你,我依然能生活得很好。你看,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很多年里都沉浸在你的世界里。可是没有你,我依然能生活得很好。我甚至想,我们真的,在一起过吗?

哥哥,有吗?我们曾经在一起过吗?为什么我已经找不到一丁点儿彼时的感觉呢?

对于爱情,对于生命,对于语言,对于心灵,我都觉得越来越陌生。我甚至不知道这样下去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一种悲观的绝望吧?

将来会怎么样,谁会知道呢?只是一想到将来所有的生活里都没有你,禁不住悲从中来。我看到你将我的QQ拉入了黑名单,那个两天前还给我们带来了狂喜的聊天工具,就这样被你弃之如敝屣,呵呵。

哥哥,我知道我做错了。可是,我更知道,其实我们最深层的原因不在这里,你的心结也不是这个。你知道的,它不在这里。可是,我能说什么呢?哥哥,我只是万般虚无地说一句:其实,我是多么多么不想失去你呀。

人生的种种,是命中注定的吧?四年前,我们就错过了彼此,也正因为那次的错过,使我们倾尽了一生的力气,也不可能再次在一起。

如果我说,这辈子我只喜欢你一个人,你信吗?我自己都不信。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那么坚贞的爱情。我不可能有,你更不可能。

爱情是多么脆弱的东西呀,不管多么如胶似漆,不管多么卿卿我我,说没有,就一下子天翻地覆了。就像你,那么爱我的你,我曾经以为在这个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你,竟然会对我说:”你***吧!“真的,这句话该有多恨才能说出来呢?

哥哥,自尊、高贵,这些都是什么样的词语呢?很多很多年,我也以为自己是自尊的,是高贵的,但是谁知道呢?其实这些东西从来都不是自己可以强求的,是自己争取别人给予的。想起很多很多年前,我对你说:”与君初相识,仿若故人归。“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现在的你,怎么离我越来越遥远了呢?

哥,我以后要好好学习了,谢谢你让我从此脚踏实地。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些遥不可及的梦境,我都要丢掉了。我开始学会了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路。

有一天,我会和一个能给我足够温暖的人结婚、为他生一个宝宝,过着平淡的日子。而这些,你也会,对吧?

哥哥,我会微笑,微笑着愿我们一切都好。

在欧洲步行过街道

文/商子雍

生活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即就是有车一族,步行过街道,也是几乎天天要做的功课,不管是欧洲、抑或中国,概莫能外。

有道是没有规矩不可以成方圆,步行过街道也是如此。仅仅从纸面上阅读,中国和欧洲各国在这个方面的规矩,应该没有什么区别:行人必须沿着人行横道、即俗称“斑马线”的通道过街道;在有红绿灯设置的“斑马线”,还必须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矩;如果“斑马线”没有红绿灯设置,则路权优先归行人使用,机动车只能客客气气地对行人说“您走先”――如果它会说话的话。

以上所言,包含了行路人和开车者分别必须遵守的规则。我先后两次去欧洲,走过了七八个国家的十好几个大小不等的城市,总体感觉,那里的行路人和开车人,好像都能严格遵守他们应该遵守的规矩,也因此,尽管欧洲城市的街道。普遍没有中国城市的街道那么宽阔,也少见执行公务的交通警察,但交通秩序,却显得特别井然。作为外国游客,我们沿着“斑马线”穿越街道,心里十分安然,因为,绝不会有不守规矩的车,来惊扰守规矩的我们。

中国的情况又如何呢?20年前我去欧洲,从慕尼黑赶到萨尔茨堡来接我们的女导游(一位来自四川的留学生),在旅行车上强调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欧洲步行过街道万万不可造次,但只要守规矩便绝对安全。20年后再来欧洲,离开法兰克福机场登上大巴,资深的男导游首先耳提面命的,依旧是必须规规矩矩过街道。20年过去了,中国人在循规蹈矩步行过街道这件事上,显然还不曾进步到能让人完全放心的水平,看来,吾辈仍须努力!

更让人恼火的,是中国城市街道上的车。在那些没有设置红绿灯的“斑马线”上,您有过被汽车礼让的经历吗?我有过,但仅仅三几次,少得可怜!最近几年,西安市的主要街道,在那种没有设置红绿灯的“斑马线”左近之处,都醒目地喷涂上三个大字“车让人”,但好像效果不大,以至于我几次想向交管部门建议,以后考驾照,一定要有对这三个字认读并解释的试题。

在欧洲的“斑马线”上,我安然前行,感受到的是人的尊严;在我们自己城市里的“斑马线”上,汽车无视行人的路权,呼啸而过 ,人的尊严何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历来有小视人的尊严、人的权益之弊端,强势者尤其如此,这不能不让人扼腕长叹!

忽然想起一件旧事。很多年前,国力足球队还在市体育场踢主场的时候,一天,球赛散场,我随着人流向场外行走。身后一辆黑色轿车拼命摁喇叭。那个时候,能坐着轿车来看球的,不是有权人、就是有钱人。我历来害怕这两种人,搁平时,也就给人家把路让了;谁让咱人穷志短、位卑命贱呢?但那一天国力输了球,心里不痛快,偏不让!于是,那辆轿车就轻轻把我向前“拥”了一下,我立马回转身去,“啪”的一掌拍在车头上。车停了,一个中年人的脑袋从车窗伸出来,客客气气言道:“老哥,这是私家车,不是架子鼓,敲不成!”我则同样客客气气作答:“对着昵,老哥这儿是私家腿,不是水泥电杆,也碰不成!”结果挺圆满,大家哈哈一笑,各回各家。事后,我写了一篇文章记叙这次奇遇,题目是:人比车大!今天,我要把这四个字再大声疾呼一次。如果这种先进的文化理念,能被众多的行路人和开车人衷心服膺并认真践行,那城市道路上汽车肆无忌惮地违法侵犯行人路权的丑陋现象,还会如此广泛和长久地存在吗?

不过,比不认识“车让人”三字的疑似“文盲”司机更可恨的,是不辨红绿的疑似“色盲”司机,他们驾驶的电动车、摩托车,常常是面对红灯依然飞速向前。我从欧洲回到西安的第三天,时差还没完全倒过来,有点儿晕头胀脑。在小南门外准备到环城路对面去乘公交时,见绿灯亮起,便大步前行,至路中间,一辆电动车从面前贴身掠过,惊出我一身冷汗;旁边的一位比我更老的老头,更是几乎被挂到。老头怒骂:“狗日的,急着去三兆呢!”我赶忙扶老头继续前行,一面好言劝慰:“算了算了,人家跑远了,听不见。以后多加小心,不要让这一伙狗日的把咱先送到三兆去!”三兆者,火葬场所在地是也,现已搬迁,但坊间俚语,依然将其等同于人生的终点站。

看来,从欧洲回到西安,不但要尽快把时差倒过来,更紧要的,是必须立马把步行过街道的心态和姿态,回归成中国模式。

一叹!

小城夜读

文/唐宝民

最喜欢的读书时间,就是夜里,当白昼的一切喧嚣都隐去之后,只留下夜的宁静。在这种氛围中展卷阅读,从文字中感受生命的有限、宇宙的无涯;感受春花秋叶、生命轮回,一种苍茫的意象便浮现在脑海中,使人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感慨和体悟。

白天是忙碌的,心也静不下来。但晚上就不同了,晚饭后的时光,完全可以自由支配,用来读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我在冀东的一座小县城居住,我家是顶楼,紧邻着一条街道,书房的那扇窗子就对着街道。窗下放着一张书桌,书桌旁边放着一把木椅,每天晚上,我就临窗而坐,静静地读书。

夜间,街上的车流虽然不似白天那样多,但还是会有一些车开着照明灯驶过。也会有一些路人在街上行走或散步。读上一段时间后,我就会向窗外望去,看街上的车来车往、人聚人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我的生活方式,就是守住一盏孤灯,静静地读唐诗的博大、宋词的精深,读哲学家的理性和诗人的浪漫……在当下这样一个时代,独守书斋让我守住一份清静,在清静中守望人类的精神家园。

夜渐渐地深了,街上已几乎不见了车流,行人也都回家了,整条街空旷而安静。我坐在书桌前,沉浸在夜读中。夜风轻轻吹过,送来一阵清爽,令人心旷神怡。读书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月落乌啼,带来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留不住西去的斜阳。书籍承载了人类文明的轨迹,使流逝的岁月定格为一种永恒。当我们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收获的是会心的欣喜。前人的智慧之光,在我们眼前组成了一幅无比灿烂的画卷,不但令我们倾倒,更丰富我们的身心。

街道两旁的路灯都熄灭了,整个街道漆黑一片。对面那些楼宇中家家户户的灯光,也一盏一盏地依次熄灭了,当最后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小城进入了深夜,我知道,此刻的小城,已经睡着了。

我仍在读书,书桌上的灯仍然亮着,亮闪在宁静的夜晚。阅读是心灵通往精神家园的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在阅读中抵达智慧的境界。

小城睡了,沉睡在一片黑暗中。我抬头望向苍茫的夜空,夜空中银河灿烂、星月交辉。这样的圣地,我们注定无法到达,但阅读却能使我们穿越时空,在类似的圣地中享受世界文明之光的照耀。夜已经很深了,月影已经西斜。熟睡的小城中,有我书房的窗口亮着一盏灯。望着遥远夜空中的星光月色,我忽然想到了康德的那句名言:这世间惟有两样东西使我们感动: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风居住的街道

如果注定要伤悲,请来的稍微晚一些,这颗敏感却又迟钝的心还没有做好准备。

如果情缘躲不过距离的牵绊,那就放飞手中的线,有多远飞多远,不要再有任何眷念,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再美的过去带不到现在,有情有义哪里敌得过时空和天性的界限,只是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这样难过。

你在寻找什么?你需要什么?

你在昏暗的角落,独自悲泣。风吹过街道,她也舍不得离开。这首没有歌词的曲子,那么悲伤,是谁在哭诉她的哀怨吧?

请你慈悲一些,允许留下一些美丽的幻想和对过去美好的怀念吧,梦如路长,从来就没有任何誓言,人生再一次擦肩而过,而此生,终将就此别离,那天的雨下得如此凄迷,本来就如此遥远,本来就不该,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可是这些回忆怎么抹得掉?你年轻的生命总有精彩的邂逅,美满的生活和爱将伴随你,在你歇息的片刻,在沉睡的午后,在喧闹的人群里,偶尔也会想起多年前那个沉默的人吗?

风居住的街道,有悲伤的行人路过。

暧昧

文/赵波

她在这座城市走着,她看着这座城市的街道,街道旁的树高大、整齐地排列在一起映照着她的形单影只。她常常一个人来到这座城市,不像某些爱慕虚荣的小说家,总爱说自己到了哪个城市,就坐在了哪个固定的酒吧。她不属于酒吧,也不属于那个陌生的小旅店,她只是一个过客。

她对她自己说,这个城市的街道留着他走过的足迹,这个城市的空气是他曾经呼吸过的,她去听他说起过的小吃店吃小吃,在定林山庄和鸡鸣寺喝茶,然后站在夫子庙附近的一座桥上想起他说的桥的两边各有一半的月亮。

他早已不在这个城市,他是急病而亡还是什么意外?她不记得了。她发过一场热病,然后总是陷在晕眩之中,她搞不明白,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来说怎么会永远地失去了消息。

那时候她年纪尚轻,她不明白的事有很多,没有人告诉她答案,她在黑暗中摸索了几年,后来习惯了,很多事不再要求别人给她结果。

走累了,她习惯在小旅店附近的一个小酒馆喝上两杯,她每年都来,一年来上两次,店里的人都习惯了她总是茫然的一张脸。他们起先觉得她那么年轻,而且也美,店主的年轻儿子总想和她多说两句话。后来她一年又一年迅速地老去,她再喝多了酒,酒后脸色潮红开始焕发美丽,她在这时再看着他笑,店主的儿子却不再想入非非了。

小店每年都会有一点变化,重新装修过,然后又破了,今年,老店主说,你下次不要来了,这里整条街都要拆掉了。

她不知道这个城市会最终变成怎样,这个城市已不是当初他存在过的那个城了,她想,她真的不会有下次了,她可能再也不会到这个已经变得陌生的城市里来……

任爸爸

小时候,我们对相邻叔辈们的称呼都是叫某爸爸。姓张的叫张爸爸,姓王就叫王爸爸。

任爸爸比我爸年龄略小,他家紧邻我们小院隔壁。偶尔遇到,叫一声任爸爸,但他爱理不理。后来,就很少主动与他打招呼。他家后门外有一个小花园,种了一些花草和小树。中间有个水池比乒乓球桌稍大。我和小伙伴们常偷跑进去,爬在水池边上,俯瞰池中水草间游动的金鱼。有时把手伸进水里,幻想捞一条游到近前的红色小鱼。偶尔任爸爸看到,就声色俱厉一通呵斥将我们赶走。

在我们心中,他就是一个倔脑壳。

那年秋天,抄家的“风暴”席卷全城。

顺城巷突然热闹非凡。那时我上小学,中午回来,见任爸爸门前围好多人。任爸爸夫妇弯腰站在高高的木凳上,他双手提着一张很大的白纸,上面粗大的毛笔字:历史反革命分子、伪校长任从书。任爸爸两眼似睁似闭,脸上有抓痕,衣着凌乱。木凳周围的地上摆满从他屋里抄出的日用物品和书籍。

我们小娃儿当然不明白任爸爸怎么变成坏人了,当时心里只是想,要是又去捉金鱼他还会不会大声吼我呢?

突然我的头顶被敲了一下,后领子被人用力拽住。回过头见我妈在身后。我只好悻悻地跟妈回屋里。她压低声音说,那有啥子好看的?要是我早一年和你爸结婚,我也会和他们一样被弄来挨斗。她的语气里充满同情与无奈。

我们家成份也不好,我爸已去世。所幸的是我妈和爸结婚两年多就解放了。按政策规定,如果结婚三年以上,我妈以前出身的贫民家庭就无效了。

揪斗任爸爸夫妇的行动持续了好几天。

不久,任爸爸的手臂上戴了白袖章。他和小组其他两个管制分子一起,打扫那些公共区域的卫生。我们顺城巷与老城墙之间有一条壕沟,旧城区很大部分下水道的废水都从城墙下面那个硕大的排水口流出,然后通过这条壕沟排向州河。他们的任务也包括随时保持这条一百多米长壕沟的清洁和畅通。要是遇到一场大雨,那些被大水冲出的泥沙瓦砾就会将壕沟填平,他们又得重新理出一道沟来,那个工作量是很大的。那时我们小孩子都会站在高高的保坎上,看任爸爸带着另两个五类分子在壕沟下面劳作。

听大人说,任爸爸解放前做过校长。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任爸爸是一个灰匠。最初我们这一带居民家中从烧木柴改为烧煤炭,那带烟囱的煤炭灶都是他打的。再后来,全城掀起节能煤炭灶热,那些茶馆旅馆餐厅及各单位食堂的节能煤炭灶差不多都是出自他手。他就是靠这个手艺养活家人。

手艺虽好,也难免出事。那一年,给街道企业修一个烘房。街道当然有权力召集本街道的几个五类分子去做事。虽然也付工资,但绝不允许讨价还价。

砌烘房烟囱时,下面打杂的一个姓崔的五类分子,给架上的任爸爸递灰后,没放稳的人字梯倒下来,差不多就砌到房顶的烟囱被砸垮。当时已过了下班时间,烘房就他们两人。任爸爸是想将就把那点活干完才下班。

响声太大,自然惊动了值班的干部。那人不问青红皂白把任爸爸狠狠吼了一通,说了很多难听的话。那个肇事的坏分子吓得脸色煞白,哪敢吭声。要知道那个特殊年代,像这种事情说小点是事故,说大点就是搞破坏,以他们的身份,可以定一个破坏“抓革命,促生产”的罪名而坐牢。

任爸爸从架上下来,也不分辩,边收拾那些砖头边说,垮了又重砌吧!烟囱垮了也不是没遇到过。就因为他的这个态度,让现场的街道干部心里不舒服。

第二天,街道企业召开了现场批斗大会,任爸爸咬定是自己技术出错,没砌端正,造成烟囱垮塌。好在很多人都认为这种事很常见,加上工期要紧,所以,没有再进一步追究这事。

若干年后,姓崔的五类分子平反后,提着东西来看望任爸爸,才说出当年事情的真相。

渐渐的任爸爸老了,但他还是很早起床去打扫公共卫生,他说话的声音依然很大。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都在为冤假错案平反。他自己认为解放前做校长,那也是职业而已,没有做过反革命的事。

他的家人开始为他纠错平反的事奔波,经过多方努力,跑遍了公检法司及政府相关部门,没有查到任何有关任爸爸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分子的档案材料。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任爸爸是一个假的历史反革命分子。他所受的屈辱和伤害,及家人受到的牵连都是不该发生的。

所以,平反也就无从说起。

春雪

文/丁继坤

“一冬无雪天藏玉,三春有雨地生金。”正月初六早晨,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窗户,只见外面白茫茫一片,韩原大地到处都是银装素裹的春色美景。

这场期待已久的雪,化作二月春日之花,装饰着美好的世界,带来美好的祈盼。雪停了,我在雪地里行走,沐春风,观雪景,别有一番风味。春雪给楼房、公园、街道披上了一层粉妆玉砌的银色,晶光闪耀;看那远处的风景,像海市蜃楼,在雪中时隐时现;公园里墨绿色的松柏树上,一朵朵雪白的“梨花”挂满枝头,千姿百态;街道两旁一片片冬青灌木丛,戴着白帽,列队整齐,像整装待发的勇士,十分威武……

严寒风雪阻挡不住勤劳的人们,机关干部放弃休假,奔赴一线,与清洁工一起清扫街道路面;那些坚守在岗位上的交警们,为了大家的安全出行,站在冰天雪地中,聚精会神地指挥车辆;还有在春节期间仍然坚守岗位,服务社会的工作人员……不由让人肃然起敬,向他们投去赞赏的目光。

春雪到山区,那崇山峻岭的半山腰,一条条“银项链”闪闪发光,分外壮观;春雪到乡村,银光闪烁,奇美异常,给早春的时光带来一种诗意的宁静。“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古代诗人韩愈道出了对春雪的赞美。

人们常说:有不满才有所成,幸福的最后归于平静。这回响在耳边的话语,给人感觉是给大自然的,更是说给自己的人生感悟。一场雪改变不了冬去春来的自然规律。它好似人生之路,有艰难困苦、崎岖坎坷;有收获成果、成功喜悦。有时需要绕道而行,后退几步,这是为了积蓄力量,攒足后劲,奋进前行。

城市的风

文/朱钰

初冬的风略有些刺骨,街道两旁偶有落叶稀疏飘零,漫步于路上的行人脸上只有行色匆匆。空气中沉沉的雾气强压下来,好似漫不经心地提醒人们,该终止一天的忙碌,回家休息了。

急促的行人脚步声中,夹杂着“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

循声寻去,寒风中,一个人正在清扫街道,五十多岁的样子。和路旁的匆匆人流比起来,她似乎没那么匆忙。青石铺就的小道,尽管承载了诸多行人的脚步,以及他们留下的种种痕迹,但在她的精心打扫下,依然干净整洁。

“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渐渐缓了下来。她直起腰回头看了看刚刚清扫的街道,嘴角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忽然一辆小车驶过,只见车窗打开,从车内飞出几个烟蒂和一个食品袋,恰巧落在她的身旁。看着远去的的车辆,再看看地上的垃圾,她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默默把它清扫干净,之后拉着斗车,吃力地向不远处的垃圾池挪动。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街道已经清扫得差不多了,她下意识地加快了速度。这时,“笃笃笃……笃笃笃……”一阵急促的声音愈来愈近,一位浓妆艳抹的中年妇女,右手撑着一把大大的雨伞,左手拎着一个大大的塑料袋,走近了才看清身后还跟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什么也没有拿。妇女身材高挑,可在紧身的棉袍下又显得有些臃肿,仿佛一位画师故意描摹了一幅失败的图画。她径直向环卫桶走去,将袋子塞进环卫桶。显然袋子太大,桶太小,妇女一用力,生活垃圾撒了一地。

她见到后,于是走上前去,笑着对妇女说道:“不是有规定,市区居民生活垃圾必须丢进对面的垃圾池吗?”说罢,她指了指对面的垃圾池。妇女听了后,白了她一眼,高傲地说道:“呵!我们不丢,还要你们干嘛!那你们吃什么?喝西北风啊!”可能震动太大,竟把脸上的脂粉震掉了一些,凑近瞧,仿佛是因为生冻疮烂掉了一般。

她听后,一句话也没有再说,只得呆呆地站在哪儿,眼中含着泪,看着她们远去。然后默默地拿过扫帚,把桶内的垃圾清理出来,又将地上仔细打扫一番后,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地朝着垃圾池走去。

寒风中,她听到这样一段对话,“孩子,你要好好读书,不然只能扫大街了。”“嗯!妈妈,我要好好读书,以后当大官,挣很多很多的钱。”“呵呵!这就对了……”

第二天,城市的空气尚好,街道一片净洁。这座小城以良好的环境迎来了许多旅客,他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小城,导游背诵着已经讲了好多年的台词,游客不停地拍照。

忽然一个孩子指着城墙发问:“妈妈,城墙上的字什么意思?”

众人顺势望去,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只见城墙上挂着:创建文卫莫范城市。

妈妈仔细辨认了一番,对孩子说,应该是“创建文明卫生模范城市”,“明”,“生”二字与“模”字的偏旁都掉了。

孩子问:“妈妈,是谁这么不讲文明,把这些字弄掉了呢?”

妈妈回答道:“不是我,不是你,是风。”

流水的日子一如既往

文/吕敏讷

和以往的晴天傍晚没什么两样,街道逐渐变窄。有人脚步匆匆,赶往最繁华热闹的街区,另有人大步流星地逃离。

心之所想迥异,身之所趋自是不同!

某化妆品豪华的店面外,醒目的广告词是手写的,“小三的脸是水润的,你的脸是蜡黄的!”

利润的诱惑不断地开发着人类大脑遣词造句的聪慧。路过的人群相视而笑,或者表情漠然,有人会进去买,有人不买。这个时代,所有的事物都想方设法一针见血。露骨,仍然并不一定引起关注。正如全民追求低胸,露得已经很多却并不会都成为风景!

超市蔬菜区的货柜上,造型美观的各类蔬菜整齐码放,在晶亮的灯光下等待顾客慧眼检阅。服务员阿姨戴着袖套系着围裙擦去汗,蹲在高高堆放的纸箱子后面,沾满泥巴的手,一面拨通电话悄悄叮嘱,“饺子我包好了,在冰箱里,你和娃自己吃吧!”一面大口地吞下桶里的方便面。很多事物,光鲜得像嫩生生的蔬菜,也狼藉得如吃剩的方便面桶。也许因为它们承担不同角色分别在货柜的不同方位罢了。

弯曲的山路上,有老年妇女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伴,蹒跚学步。老头每每迈出一小步,都借助左面的一支拐杖和右面的老伴的肩膀。为了支撑生命,每个黄昏,都在将晚的光阴里重新走起。

高考和中考成绩都公布了,山路上的学生一群群,离我最近的三个男孩一个女孩,他们在议论行书的美!语调缓和,表情平淡,在喧闹的人群中独自安宁,悄声说话。扎起的马尾俏皮地上下跃动,黑色休闲T恤,浅蓝的牛仔短裤,板鞋,正青春的模样。最青春的年华里,在最美丽的季节,朴素,并有书法为伴,不动声色地美着!

城背后的小路上,一位年轻的父亲急匆匆擦肩而过,左右拉着一双儿女,语重心长地教导:“宝宝,现在到外面的厂子里干活都要读书读得好的!”孩子们眨着眼睛,似懂非懂的样子。还有大群的花花绿绿的孩子,借着远处街道的昏黄的光影,把头挤在一起,手持树枝在和一群搬家的蚂蚁互相挑逗,在所剩不多的泥土的地面去找一些还能叫上名字的昆虫,嬉闹欢呼穿越空旷无人的城背后的天空。

广场舞的鼓点狂轰滥炸,无理由直击耳膜,霓虹色彩上演,微尘朦胧,各式鞋子与地砖摩擦,大大小小的步子迈开,不同名字的味道杂陈,人心浮躁,发式飞舞,今天和昨天一样的音乐一样的造型!就在21点的一片酒意阑珊里。

橘红的街道,流水的灯光或明或暗。车流涌动,开过来很多辆,开过去很多辆,都千篇一律晕晕乎乎往前走,红灯亮起,车子开始排队,车窗内忽有人大喊我的名,在等待绿灯的三十秒内。声音穿过浮尘飘散的街头,枯燥的行走被唤回到烟火的当下。下班之后的同事是要忙什么去?不等打招呼,他穿过车流拥挤的街角已跑出老远了!街边的停车位,永远车头接着车尾,填补的满满当当,落满灰尘的各式车辆,被晚风吹了一次又一次,很无辜的样子!

干净整洁的街面依旧干净整洁着,污水横流的垃圾桶,永远都在污水横流里站立。逛商场的人仍在商场里闲逛,摆地摊的姑娘,还一直拉着脸不屑和你讨价还价。抱怨道:“你们没做过生意的人,不知道生意人的难!”街边的音箱准时传出连三岁小儿也能背出的叫卖:“牙刷、手霜、面膜,全部清仓大处理,给钱就卖,给钱就卖!”从冬天一直喊到夏天。

走过水果店,挑一些苹果荔枝和香蕉,穿过人声噪杂灯光耀眼行人拥挤的街道,躲过一阵阵刺鼻的烧烤味,在地摊啤酒猜拳的震天嘶吼里,目不斜视,快步上楼,尔虞我诈关在窗外,隔窗,忍耐步行街的一片喧闹。并独自宁静。

流水的日子一如既往!

旧城

文/张立新

钢筋混凝构筑的高楼,林立在小城的版图,版图也因此而不断向四周辐射性扩张。一栋栋、一排排,鳞次栉比,把本就不太宽的街道挤压得似乎就剩下了一道缝,从上至下的俯瞰,那些车流人流就蠕动在蜿蜒的缝隙里,压抑的感觉,让心率难以调伏,不知不觉,节奏,就呈奇怪的曲线跌宕。

穿行在这样的氛围,无论是骑行、步行还是驾车,都必须绷紧每根脆弱的神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充分挖掘出特种兵的潜质,警觉地观察着每个路口、过道甚至车流的间隙,判断着会否突然从中闯出个程咬金来,以免让肌肉和思想一起碰撞出愤怒的火花。所以,在这样的路上,你绝无法跟诗意联系起来,顺利的过去,就阿弥陀佛了。

于是常想起往昔的旧城来,那些如今想来简陋、破败的街道和建筑,竟常勾起我的牵念。

孩提时代的旧城,无非东西、南北两条相互交叉的街道,整个城区基本上呈不规则正方形,东西相距步行也不会超过半个小时。街道最宽的地方也不会20米,但却并不显得拥挤,因那个时代,人少、车更是鲜见。偶尔过来一辆破旧的吉普或者大东风来,老远就能听到骄傲的汽笛声,惹得路人侧目。

旧城最繁华的当数东西大街和东西、南北大街交汇处的十字街了,街道两旁国营的代销点最能留住我的脚步,每当路过这里,从店里散发出来的糖、酒、酱油和醋的混合香味总能吊起我的馋涎,(那个时候酒、酱油、盐和醋大多是散的,分别装在不同的罐子里,买多少就卖多少,都是用秤称量的,哪怕来买一两也行,很少有人买瓶装的,所以,距离店铺老远就能闻到香味。)大多的时候身无分文,也要走进去,扒着柜台睁大眼睛透过玻璃往里看,里面陈列的各种商品,仿佛都是精美的艺术,让我觉得美不胜收。如今一个个大型商超豪华、气派,各类高中低档商品琳琅满目,无处不彰显着奢华和物品的极度丰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可走进这样的商超,我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买完,离开。幼年那种在老店里总也舍不得离开的感觉,再也没有了。

记得有年春节,得到的两块钱压岁钱就被我第一时间和小伙伴们跑到一个代销店买了一个塑料钱包,至今我还记得那钱包的样子,咖啡色的,里面有好几层,可以把相片装进去。得,两块钱买了钱包,包里面却分文皆无。现在想想,那个时候妈妈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十多元,两块买个塑料钱包,真是亏了,因为这个钱包,我要放弃好多好吃的呢。

那个时候,街道没有红绿灯、栏杆,也极少出现堵塞,街道两旁的树木茂盛,尤其是现今的解放路,当时是最宽的林荫大道,路两边的大树高大茂密,两边的树梢部分交错相连,形成一个拱形的绿色长廊,就算在盛夏时节,走在路上,也不会觉得酷热难耐。这里曾是当年青年男女相会的最佳选择,被我誉为“爱情大道”。

常和朋友们三五成群的在这里徜徉,漫不经心的闲逛,任清爽的风轻抚着我们的青涩,就算偶尔有些雨滴落下来,也不会使我们的脚步变奏,依旧缓缓的踱着,嘴里哼着费翔、齐秦或崔健的歌,一幅闲庭信步的样子,拽拽的,在路人的侧目里,感觉那是一种酷。

当夜幕低垂的时候,这条路上,就开始有一对对儿的恋人相依慢行,远远看去,那种甜蜜的样子还真馋人。更有皓月当空的时候,皎洁的月光透过密织的树杈照下来,反衬过恋人的身姿,路上就铺满斑驳而又生动的剪影,那氛围,静到极致、美到极致,好像什么语言都成了多余,活生生一幅爱的写意。

那个时候,城内没有街心花园之类的,这条街道,就是我们心灵栖息的绿洲。

最吸引我们的当然还数电影院了,哪里总是最聚人气的地方。曾记得八十年代中期,电影院进行了全面改造,第一天开放日,当时记得好像上演的是《庐山恋》,当时好像正是盛夏,外面骄阳似火、气温灼热,可走进影院,就感到阵阵凉意,那时没有中央空调,原来是采用水冷技术送的冷气,居然效果不错。再看影院四周,新粉刷的墙壁、专为影院设计的全新装饰(现在看来真是简陋极了),无不让我耳目一新,加上《庐山恋》宽银幕视觉效果,哇,感觉真是美轮美奂了。虽然容纳一千多人的影院已是座无虚席,但一点也没有影响我的心情。直到回到家后,那种激动的心情依然无法自己,在当晚的日记中不仅照例写了观感,更是用不少的笔墨描述了当时的情况。

电影、录音机和书就是我们当时主要的精神食粮,改革开放之初的小城,我认为比现在更注重文化的熏染,也许,是匮乏了太久,饥渴了太久,急需精神文化生活的填充。虽然物质还不够充裕,但是,人们还是舍得精神生活的投资,这也许是小城固有的文化底蕴所决定的吧。

所以,在每条街道上,都不乏报亭、书店、音像店和卖录音机为主的小电器专卖店,同时,我还注意到,在刚刚兴起的规模大点的商场内,也有了电子琴、电吉他、琵琶等乐器在卖。

文化的繁荣总是和物资的繁盛相伴,渐渐浓郁的文化味儿,给小城凭添了几分闲适和优雅。

如今,随着城市呈几何级数的扩张,无数高楼大厦仿佛一夜之间拔地而起,一切都变得不可思议,光怪陆离起来。城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更多的人从乡下涌进城市,街道更多了,也更宽了,车流更如过江之鲫穿梭不停,汽车喇叭声、沿街门店的广告声、摩肩擦踵的人流的嘈杂声,混成一曲现代城市的交响,凌乱的节奏,慌张的脚步,烦躁在红绿灯下喘息,一切都湮没在喧嚣之中,旧城的那点韵味也就荡然无存了。

城市是维系人们梦想的地方,更是人们休养生息的港湾,所以我总想,无论多么繁华的城市,都应该留出一片属于心灵的空间:营造一个宁静致远的氛围;创建一个淡定闲适的景象;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从容,这才应该是城市的灵魂所在。

旧城不可逆转的远去了,消失在依稀的记忆,可那馨香的味道,却恒久的留在了心底!

孩提时的质问

文/邓仲祥

谁起得最早

夜,合上了明亮的眼,黑的色渐渐浓了,大地一片静悄悄。

母亲坐在屋里的灯下,消瘦的背影牵动着我的心潮。

我走过去,怀着一颗幼稚的心问母亲:

——每天谁起得最早?

母亲笑了笑,放下手中的讲稿,用手指了指窗外:

——街道,就是人们不注意的街道。

——街道?

——不相信?那你等到明天,不要等到黎明破晓,去看看苏醒的街道!

——嗯!记住了。

我跳上床,进入梦乡,去捉我梦中的小鸟……

黎明的思考

我从甜美的梦中起来了,探头望了望窗外的苍穹,晨星还没有退消。

这时,我想起了昨晚母亲对我说的,等到明天不要等到黎明破晓……

对!这正是解答人生疑难的时候。

我怀着好奇心向门外走去,心中的思绪涌向心头……

我轻轻地用手叩开了门,生怕惊动邻居的小狗,蹑手蹑脚踏上街道。

有几位俊俏的马路天使,每人手中握着一把扫帚,在街道马路上正俯首弯腰挥动着。

每个人身后射下一道健美的躯影,像是我给母亲提出的一串天真的问号!

呵?是她们——我不相信。我揉了揉刚睡醒懒觉的眼睛,仔细端瞧……

呵!真的是她们!——清洁工。

我的心好像在剧烈地猛跳……

逛出好身体

文/王艺翔

我这个人平时没有什么爱好,就爱逛街。上班时每周逛一次,退休后则天天下午逛,一天不逛就浑身不舒服。

我逛街时不仅看热闹、看景象,更看变化。每当我看到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幢幢居民新村建设落成,一条条街道改建拓宽,一块块绿地花团锦簇时,我的精神都会为之一振。

儿时,我们这个小城的街道是用长条石铺就的,街道坑洼不平,狭长弯曲的大街小巷,散落着零星的店铺。转眼几十年间,我们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阔的大街上,车辆行人井然有序。现代化的商贸大厦、办公大楼鳞次栉比,出租车、公交车川流不息。忆往昔,看今朝,我的心情越来越好,两条腿也越逛越有劲。

逛街会遇到好多新鲜事。像商家开张庆典、街头义务献血、广场老人秧歌表演等,所见所闻都成了我与家人和朋友交谈的话题,融洽了家庭关系,密切了邻里联系,其乐融融。

有时,逛街还会遇到一些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老同事老邻居,那个亲切劲真让难忘。大家拉着手问寒问暖互诉衷肠,临别还不忘留下联系方式,约好经常相见,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我今年六十有余,身体灵活度不比年轻人差,爬高楼一点不吃劲,肠胃病、气管炎与我无缘,吃饭倍儿香,睡觉倍儿甜,精神振奋,浑身充满了活力。逛街,给我带来的不仅是快乐和健康,还使我的退休生活更加充实和美好。

警花更鲜艳

文/李来和

春天来了,田野里、山坡上各类花卉正在盛开,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各显神态,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

然而,站立在城市十字街头岗台上指挥交通的一个个女交警,她们的脸上不时地露出灿烂的笑容,白色的警帽,白色的腰带,白色的手套在深蓝色警服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一种飒爽英姿的神态,给川流不息、车流如梭、高楼林立的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田野里,山坡上的花朵属于大自然的美丽,而城市街道上绽放的警花却发挥了双层的作用,她既给城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又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增添了坚实的保障。

每当陌生人走进城市迷失方向时,她会义不容辞地给你引路;每当走路蹒跚的老人,拄着拐杖艰难地横过街道时,她会马上走到跟前扶助你安全通过;每当学生们上学、放学蜂拥式越过街道时,她会马上引导你列队在“斑马线”上安全通过……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城市街道上的各种车辆与日俱增。然而大浪淘沙,泥沙俱下,有遵章守法的驾驶人和行人按灯停走、按线行驶,也有违法行驶,横冲直闯的野蛮者扰乱城市交通秩序。面对此况,警花会挺直腰杆,公正执法,大力弘扬遵章守法的正能量,严厉打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使城市街道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温室里的花朵虽然鲜艳夺目,但经受不起大自然的风霜;田野里、山坡上的花朵虽然又香又美,风景旖旎,但绽放的时间非常短暂。而城市街道岗台上绽放的“警花”,既能够经受起夏日的暴晒,冬日的寒风,还能保持四季鲜艳持久绽放。事实证明:警花比各种花卉更鲜艳。

春雨

文/sunxx

北方的春天,乍暖还寒。一会儿像叫喳喳的的喜鹊,抖落严冬的霜雪,在嫩绿的枝头,在桃花、杏花、玉兰花和迎春花的鲜艳与芬芳里,欢呼、雀跃,高调地报喜“春来到,春来到。”转脸,又像冷面杀手,剑一般的寒光阴森森地躲在深不可测的雾霾后面,诡异冷笑。

接连几天的雾霾,终于在寒风的威逼下,仓惶逃窜。雨,淅淅沥沥,趁势而下。南方,雨打梨花,习以为常。在北方,这样的春雨不常见。

被高楼大厦逼仄的街道,弯弯折折,细雨打湿了路面,湿湿滑滑,仿佛酥油烧饼,舒润、爽口。往日里在风和霾里沉溺太久的树木和花草,静静地,吐绿、绽放。拥挤着、喧嚣着,走走停停的行人和车辆,如今,在春天嫩绿的枝头,娇艳的花朵里,在淡淡的芬芳里,沉醉,忘了归路——路,拥挤着、喧嚣着,一代又一代,多少时光多少岁月从你脚下淌过,或欢快、或呻吟、或忧郁、或畅快、或感慨、或激昂,或哀怨、或叹息、或无奈……一切都淹没在这场春雨里,糟粕的已经腐烂,新生的开始孕育、成长、丰富、强大,就仿佛从过去走到现在。那一声声古老的叫卖声,依稀,在悠长寂静的街道回响,清冷、温暖、柔肠百转。

空气的清新让人领略着生活的美好。整日穿梭在单位与家的路上,行驶在梦想的航道上,抑或庸庸碌碌讨生活的人们,这一刻,觉察到上苍的恩赐,柳绿、花香、湿润、清新。自古至今,有什么比这更千金难买?

城市之光

文/紫玲珑

郑州大学南门门口的桃源路是一个繁华的路段,每天来来往往的人群、车辆穿流在这条不甚宽敞的街道上。绵延数里的街道两旁商店林立,各式美食小吃,冷饮铺子,商店,体育用品店,服装店,咖啡店,甜品店……栉次鳞比,星罗棋布。可就在这条人头攒动,熙攘吵闹的街道上有一家闹中取静的书店――城市之光就座落在此。

匆匆穿过一楼摆放错落有致、风格独特的工艺品,沿着蜿蜒的楼梯进入到二楼。一个弥漫着深厚的文化气息,伴随着轻柔音乐的书室展现在眼前,这彻底颠覆了我想象中的书店形象。

整体书室的面积并不算很大,色彩以深棕色为基本色,打造出一种极为内敛的低调奢华,厚重而不失时尚。一排排的书柜层次分明,整体线条利落洒脱,将各类书籍纳入其中,丝毫没有任何的拥挤与凌乱。洁净的爱尔兰方格子桌布整齐地铺在长方形桌子上,桌子上方简洁明快的吊灯发出柔和的光线,红色、蓝色方形沙发散落其中,看似随意,却恰到好处,冲破了整体空间中的方正质感,既有欧洲皇室的华贵,又不失东方古典的雅致。还有充满着各种情调的壁画以及遍布角角落落的艺术品,一切的古色古香把整个书室的气氛渲染地是那么轻松和谐。

慵懒的午后,懒洋洋地窝在书室一隅的沙发里,背靠在超舒服的大靠枕上,时而低头看看书中感兴趣的书籍,时而盯着窗台上生机勃勃的绿萝恣意舒展着枝叶,在优雅安谧的环境中,在轻柔的音乐中,在咖啡飘香的温柔意境中,一个人,一本书,一个只专属于你的宁静下午,你甚至会忘记自己身在何处!幸福感,更多来源于简约、自然、宁静的心态。

在这样的环境里,轻轻地遇见了你,邂逅在这书香里,沉醉了!

月亮与乌龙井

文/拾梁雨

我相信我写这一行字的时候,她一定睡着了,睡的很安静,偶尔翻个身,嘴角还会想起我。

?乌龙井是家乡的一条街道。

是只有你和我的梦,所以满街熙攘的人群不会看见我,他们自顾忙着叫骂讨价还价,或者闲聊打发时间。我从这一头走向另一头,是一道属于我们的时光。

十二年前,我站在街头,惊恐的看着这条杂乱的街道,纷杂世界里真实普通的生活在眼前血淋淋演出。我是个怅然若失的少年,我被告之世界会如此的拥挤不堪,我会在这最普通平凡的方格中求一偶呼吸。

乌龙井是一条逐渐被遗忘的街道。

她没有新步行街平整宽敞的大理石路面,没有装修靓丽的名牌特卖店入驻,没有霓虹闪烁的绚丽灯饰招牌。

每次夜里骑着单车在街道经过,乌龙井已经散市,家家户户拉起防雨用的帷幕,街道狭窄,头顶上一块连起一块,严严密密的挡掉月光,我像是在巨兽的肠道里穿行。老式的路灯将视线涂抹成黄色,涂抹在石板路上,涂抹在帷幕上,涂抹成一个油画般的真实梦境。每一个令青春安静的夜晚,我悄悄骑行过这布景里,失去喧嚣的乌龙井会慢慢对路过人的诉说自己的美丽。她脏了累了,需要休息。

每天开张关门,每天灯灭灯明,每天组成十年,十年流成岁月。

来来回回,人去人空。乌龙井除了商户换来换去的门牌,没有太多变化的色彩。每年回来她都是静静的留在岁月里,而我已不是以前那个少年。

太阳会升起,照散梦境,你的世界会在我的脑海里破碎。

乌龙井像一列慢车,被时间遗弃,却努力找寻月亮。

城市之光

文/紫玲珑

郑州大学南门门口的桃源路是一个繁华的路段,每天来来往往的人群、车辆穿流在这条不甚宽敞的街道上。绵延数里的街道两旁商店林立,各式美食小吃,冷饮铺子,商店,体育用品店,服装店,咖啡店,甜品店……栉次鳞比,星罗棋布。可就在这条人头攒动,熙攘吵闹的街道上有一家闹中取静的书店――城市之光就座落在此。

匆匆穿过一楼摆放错落有致、风格独特的工艺品,沿着蜿蜒的楼梯进入到二楼。一个弥漫着深厚的文化气息,伴随着轻柔音乐的书室展现在眼前,这彻底颠覆了我想象中的书店形象。

整体书室的面积并不算很大,色彩以深棕色为基本色,打造出一种极为内敛的低调奢华,厚重而不失时尚。一排排的书柜层次分明,整体线条利落洒脱,将各类书籍纳入其中,丝毫没有任何的拥挤与凌乱。洁净的爱尔兰方格子桌布整齐地铺在长方形桌子上,桌子上方简洁明快的吊灯发出柔和的光线,红色、蓝色方形沙发散落其中,看似随意,却恰到好处,冲破了整体空间中的方正质感,既有欧洲皇室的华贵,又不失东方古典的雅致。还有充满着各种情调的壁画以及遍布角角落落的艺术品,一切的古色古香把整个书室的气氛渲染地是那么轻松和谐。

慵懒的午后,懒洋洋地窝在书室一隅的沙发里,背靠在超舒服的大靠枕上,时而低头看看书中感兴趣的书籍,时而盯着窗台上生机勃勃的绿萝恣意舒展着枝叶,在优雅安谧的环境中,在轻柔的音乐中,在咖啡飘香的温柔意境中,一个人,一本书,一个只专属于你的宁静下午,你甚至会忘记自己身在何处!幸福感,更多来源于简约、自然、宁静的心态。

在这样的环境里,轻轻地遇见了你,邂逅在这书香里,沉醉了!

瑞雪归途

文/刘恒菊

那年三十晚上,我回到平时工作的小屋,一个人静静地守夜。本来父亲要替我照看小屋的,冰天雪地的,我怎忍心让白发老人往来奔波呢?这些年我已经喜欢寂寞了。我醒得很早,是雪光照耀窗户,迷惑了我。雪花簌簌,扑打窗棂。看来,我们将要获得一个瑞雪呈祥的初一清晨。

我睡意全无,该起程了。踏过一段长长的雪途,我应该能赶上初一的开大门。初一清晨,必须穿好新衣,全家人聚齐才能开大门,这已经成为我们村庄多年不变的民俗了。我撑着伞,一步一个脚印,走在回村的雪途上。雪花把大地修补得平平坦坦,雪路两边的大地像摊开的、巨大的无字的笔记本,长长的雪路是笔记本的中缝吧!雪下得很大,我踩出的脚窟窿,时间不长,一定会装满雪花。手中的伞,沉重起来。把它降下来看看,已经是一把银白的伞了,原来我一直擎着童话里的白蘑菇在走。

我经过街道时,天还未亮,老街还在祥和的白雪中酣眠,静寂得让人心慌。街道上,总该有些嘈杂的声响,才令人心安。街道上的人们在年前的交易中,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体力严重透支。三十之夜,他们可以锁紧赚来的银两,在一场安抚心灵的大雪中,去做金光闪烁的梦。我穿过街道,疑心两边站立的是不是空空的房子,而木门上红脸膛的春联,正僵硬地举着招财进宝的话语,这才让我想到门后殷实的世俗生活。

出了街道,又穿过一座村庄,天已露亮。我不禁加紧了脚步。家在望了。忽然咚的一声闷响,我的心头一热,大雪覆盖新年,我的村庄最先醒了!紧接着,咚、噼里啪啦,大小鞭炮吵闹起来。老父亲领着一家人一定也打开家门了吧?哪一阵鞭炮声是我家门前响起的?

我走进村子,走过人家落着红红鞭炮碎屑的门前。看见我家的小院了,院中竟然铺着无痕的白雪,贴着春联的木门紧闭,只是门缝里面透出温暖的烛光。刚到院中,哗啦一声,木门大开,衣着崭新的孩子奔跑出来,手中的竹竿高挑着一串长长的鞭炮。原来家里人早已准备好一切,他们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只是倾听外面鞭炮的炸响,只是隔着门缝张望,期待外面的亲人归来,才一起共享大开家门的快乐。父亲点燃了鞭炮,我们都没有去捂耳朵,就让这巨大的、幸福的声响震颤心灵。红鞭炮的碎屑,点缀在雪地上,构成一幅最具新年色彩的风俗画。

城里的喜鹊

文/中秋月儿明

走出居住的小区,穿过一条商贩云集的小街,然后向左拐,向前走,就到了我要告诉你的这个地方。

这是一条宽阔的老街道,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每天,我都会在这里经过,或上班下班,或出门游玩。这条街道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街道两旁生长的高大茂密的梧桐,伸展的枝叶交错在街道上空,在每个炎热的夏季,长长的绿荫给过往的行人带来了清爽和凉意,让人们感觉到酷暑之下尚存的些许快慰。

有了这么一条街道,就有了这么一只奇怪得令我突发奇想的喜鹊。

看到这一只喜鹊,是梧桐树刚刚吐露新叶的时候。我在这条大街上的公交车临靠站等候班车的到来,这只瘦弱得十分可怜的家伙总在临靠站边的梧桐树下悠闲地散步,那种旁若无人的傲慢姿态让人平添几份嫉妒,有时还有意无意的踱到我的面前,在我的脚下贪婪地觅食。从发现那一天起,我几乎天天看见这只奇怪的喜鹊。

小的时候经常看见喜鹊。夫妻双飞双栖,百般呵护幼鸟,在村旁高高的树上不停地衔枝构建坚固的鸟巢,是我从小对喜鹊的深好印象。至于说看见喜鹊即预示着吉祥,恐怕是千百年来流传的美丽传说里更多地包含着人们美好的期望和祝愿罢了。我们有时候故意爬到树上掏走喜鹊蛋,或者抓走幼鸟,或者干脆拆了鸟巢,那喜鹊夫妻一定会拼命地保护,顽强地反击,发出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哀鸣,好几天都会在原地盘旋寻找,如果喜鹊夫妻的一方突然不见了踪影,那另一只喜鹊所表现出的丧偶的悲痛欲绝,丝毫也不逊色于人类的真情流露抑或是煽情的表演。

所以看见这一只喜鹊,我就自然百思不得其解。

你这只喜鹊,如果说你是为了爱情而坚守于此,却为何始终看不到你的另一半?如果说你的另一半已经遭遇了不测,却为何听不到你的一声哀号?如果你是贪恋美食,广袤的大自然有你享用不尽的佳肴,城市里有的只是高高的壁垒和坚硬的石块;如果你是渴望宁静,喧闹城市里的林林种种,芸芸众生永远都与你格格不入;如果你是渴望安居,繁茂的大森林才是你最好的归宿吧,这几株梧桐又算得了什么?如果你只是匆匆过客,却为何见你累月不归,全无一丝离意?看你枯瘦如柴的模样,你根本就是寝食难安,看你故意摆弄方步的神态,却始终难以掩饰你内心的恐慌,和孤独的凄凉!你这只喜鹊,真让人好生费解!

有的时候,我试图努力地猜想你可能是喜鹊群种里的另类。你是失恋之后依然在苦苦寻觅爱情么?那你却是在愚蠢地缘木求鱼啊!你是承受不了沉重的打击而心灰意冷逃避鸟界么?那你一定是一无用处的可怜虫,怪不得鸟们瞧不起你!你想独树一帜装扮城市的美丽么?那你仔细看清楚自己的模样,除了给这座城市带来孤独和凄凉,还能带来什么……

但是我仍然在思考,你既然甘愿脱离鸟群孤单地守候在这一座陌生的城市,就应该有你留下来的理由的吧。你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可以告诉我么?我实在太怜悯你的孤单和寂寞,我实在不忍心看到你这样的生活啊!

回过头来,忽然看见盘坐在梧桐树下手拉风琴企求施舍的老者,还有那残臂断肢推着饭钵艰难爬行在炙热的水泥地板上的乞讨者。他们是这只可怜的喜鹊呢,还是喜鹊本来是孤单的他们?

这些可怜而孤独的行乞人,他们的心境其实还没有喜鹊那么复杂吧?他们的愿望其实远没有喜鹊那么高深吧?他们来到这一座举目无亲的城市,除了期求生命的简单延续之外,其实是一无所求的了,他们给这座城市带来的不和谐,完全可以从匆匆行人鄙夷与冷漠的眼神中映照出来!

猛然又想到了自己,一个人几经周折来到这座本不属于自己的城市,为的是什么呢?又得到了什么呢?我是和谐了这一座城市,还是从来就只是自己的一相情愿?

喜鹊,行乞者,我自己。忽然觉得三者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

这天气好生闷热,心里却阴冷如冰。看每一个孤单过往的行人的脸色,其匆匆行态下透露出来的,都是似曾相识又讳莫如深的心绪。

说喜鹊愚蠢,自己又何尝不是?说行乞者可怜,自己又何尝不是?

其实,来到这里,有必要想那么多么?有必要追根索源么?喜鹊的脱群和甘心孤独,我们更应该欣赏她的勇敢和不落俗套,她一定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只是我们人类不可能理解罢了;行乞者卑微的身躯之下,其实也拥有为人的高贵尊严,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的,这些和我们每一个人有什么不同么?

对于喜鹊和行乞者,以及其他的“喜鹊”们和“行乞者”们,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让他们的理想散发出灿烂的光芒,让他们的尊严得到最好的尊重,为他们营造美好未来铺垫锦绣。

每一个来到这个城市的生命,都是这个城市的主人。

既然来了,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城市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庭里有你有我也有他,大家庭的美好与和谐,离不开你,离不开我,也同样离不开他!

这样想来,就感觉这酷热的夏日其实并没有那么烦闷难忍了,总感到自己行也清爽,坐也清凉,听也清甜,闻也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