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思乡文章

2022/12/17经典文章

思乡文章(精选12篇)

望月有怀

文/逸轩嫣然

丹桂幽幽牵月影,铅华清素浅,澄辉千里舞清练,光华琉璃一片。映轩窗,唤醒离人,举目遥望月团圆。木犀香沁,皎皎银盘,皓色婵娟。

月满西楼,晚云尽收,粼粼湖光现。软秋千,曾凝蝶香,而今已被花翻。卷青帘,金风徐入;启朱户,步踱江渚。欣欣然,萋萋芳草,枝影零乱。

清景佳处,韶楼东畔,有流水潺潺。柳丝长,依依月色。动人萧萧秋声,素怡恬恬菡萏,惊扰闲人,留足驻步,却是为顾影自怜。念亲朋,徘徊旧庭院。想应也是,淡淡离恨幽长,浓浓思乡。

流离游子,苦忆乡容。望故处,幽幽归途,黯黯连天。曾记当时,茧手穿线,针针密缝,絮絮箴语,更添上泪痕千斑!都堪寄,故土一掊难。劝君莫再思乡,因离别后,好学不倦,便自心安!

过年之思乡

文/奔走的小星星

今年炒红了凤凰男的返乡报告这一话题,他们衣锦还乡,却不惜渲染农村落后愚昧的糟糕情况,让人读了愤懑不已,舆论多嘲讽那是***多矫情,甚至说自揭其短,是典型的数典忘祖。以前我也写过寒假或暑假的返乡报告之类的东西,自然认为这绝非凤凰男的矫揉造作,这种情怀虽然不至于提升到忧国忧民的高度,也确实是心系家乡,失望之余才表达了对家乡现状的不满和忧虑。

没有相似经历的人自然体会不到这种情怀,只会站在道德情操的制高台冷嘲热讽,大放厥词。

农村从来就不是世外桃源,不是风光旖旎的所在,也不是真朴人性最后的阵地,所谓的田园风光、民风淳朴更多是无关痛痒的外人产生错觉而已,而身处其中者从来没有闲情逸致去吟风弄月,他们早已厌倦这种生活,受够了乡村文明的琐碎愚昧,恨不得早日跳出农门,到城市去呼吸那充满热闹和繁华的空气。相信每个凤凰男都是抱着改变命运的理想去奋斗,以至于在城市立足,我也不例外。

脱离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当年我们能够坚持努力学习的动源所在,很多人也通过各种途径也离开家乡。

因情感所系,加上在外打拼诸多不易,每个人都对生之养之的家乡总是念念不忘,回忆中的家乡也是选择性地避免了那些困顿和苦难,只留下美好的回忆。说白了家乡就是一个虚拟化了的念想。然而真正回到家乡,家乡依然是落后和愚昧的,除了商品的花样多了,跟过去相比并没有什么改进,甚至添了其他弊端。于是在失望和愤懑之下,凤凰男写了一些披露农村现状的返乡报告类,这也是当年我写此类文字的原因和动力。

不排除有人喜欢农村生活,少数退休者回到家乡,过着怡然自乐的生活,因为他们已经解决了生存之忧,只在乡间颐养天年,而且容易找到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有利于身心健康。而那些写田园诗词的也多是闲人,我非常喜欢读莫言的文章,那不是诉苦和自黑,因为两地相距不算太远,里面描写的生活和情感更容易引起共鸣。

很久没有回家了,母亲去世当年春节曾回家接父亲来这边过年,此后再也没有回家。父亲每年都是自己过来坐直达车过来,偶尔谈起家乡的事情,说一些人情往事。父亲年纪大了,不再种地,何况种地已经不是农村的主产业,父辈们也被排挤出农村主流,对村里的事情也不甚关心,也了解不到什么信息。

前些年是农村迅速发展的时期,临街房屋大搞建设,各种商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如今也逐渐放慢了速度,正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变化并不很大,包括物价似乎也很稳定,正跟城市的房价相似。

农村的那些事情,也不想提及太多,渐渐地平息了思乡的念头,习惯了另一种生活,因为是处境的改善,还比较满意现状,也没有必要矫情地说乡愁,没有必要控诉那些依然保留的愚昧落后,看看以前的帖子就够了。

疾风与思乡

文/梓湉

一阵疾雨,昭示着匆忙的回家之旅,就急速地结束了。

似乎回家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一样地晚睡晚起,一样地沉迷书籍,知秋的寒夜使初来的两日还稍有不适,而当已习惯穿长袖时又要回到如夏的岭南海滨。一周,看似很长,实则很短。重新清点好的行装,行李箱的合上,宣告了短暂假日的终结,宣告了离家千里的旅程的继续。

朋友们都好奇:你每一次长假都会回家,为什么不出去玩玩呢?看看外面的风景,总比惬意于安乐窝中,似乎更有“正能量”,也更能够使人感受到冲劲。但是,似乎负笈在外已是一种旅行,身在香港,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一个人去承担,一个人去经历,游子飘萍,如果好不容易得来的假期还继续在外游荡,便有些太累,也太难受了。

我一直是个“恋家”的人,读大学之前连“住寝室”对我来说都是不能忍受的“苦事”。然而这是父亲所喜爱的。每当母亲以一种亲昵的语气假装“责怪”我“回家频繁浪费钱”时,父亲总在一旁讲:“孩子恋家总是好的”。这当然与父亲的个性有关,父亲早年打拼在外,事业成就之后便乐于居家守业。精于园艺,也乐于读书,却对旅游十分不感冒。上大学前,每当我提议“出去旅游”,他便说:“自己去看的还不如电视上给的美”而拒绝,记忆中我与父亲一同出远门不过两三次,在外时父亲还不时念叨:“总有一天你会感受到呆在家里的美好”。是啊,当有父亲在身旁时,无忧无虑的我只会觉得遍览美景的愉悦,而没有体会到置身陌境的艰难,而当我孤身一人在外生活时,那被忽略的压抑之感,就会顷刻间爆发,让人只感到一种煎熬,和一股无尽的思乡之感。

随着我逐渐适应独居在外的生活,这股思乡之愁看似也在逐渐消弭。记得上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一个在北京的同学被诊断出了“抑郁”——失眠、心焦,当他描述他的症状时我徒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无奈之感,久不适应独自在外的我,无法用一种太理性的方法劝说他克服逆境,只能在无数次的书信对话中透露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一般的酸楚,以求得在互相倾诉和互相鼓励之中的一份慰藉。到了第二学期,他告诉我他克服了抑郁,而我也逐渐不会失眠,五月份我去北京见了他一面,发现各自都好,拥抱之后的分别,至今再也没有见面。我一直认为我已经克服了孤独,但那一切都只是第二学期假期很多,所以回家机会也很多带给我的假象。我像是高中住校一般地生活,都觉得自己没有离开家便完成了一学期的修读,转眼至今,当假日变少,自己又回到放逐一般的困境。仿佛疾雨突降一般,我的乡愁迫使我急不可耐地回家,又迫使我在不得不离乡之时感到无尽地烦恼,原来那种煎熬,一直跟随着我。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其实不无道理,对于一个置身现代社会每日可以用微信视频与父母聊天的人来说,回家都是一种极大的渴慕和憧憬,何况那只能靠尺素传音的时代呢?有家便是有牵挂,不是家乡的风物,不是家乡的美食,也不是家里舒适的空间牵挂着你,而是父母牵挂着你。如若家人移居,此城此地便不再是家乡,因为了无牵挂,纵使风物尚好,美食甚佳,你也只是会把它当做人生中的旅行站,总有留念,却无思绪万千,因为,家人与你同在。

有家便是有天下,这句看上去只会出现在春晚的俗不可耐的句子,仔细回味,却能深叩我心。我自以为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可是“群居性的人”的属性使我无法孤独地游离于世界,唯有知心的二三人相伴,便是一种享受和寄托,而家和家人,恰恰是无论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最好的,也是最终的寄托。

人们常说思乡如绵绵秋雨,难舍难分,可思乡也可以如疾雨一般,直击心弦。离乡时的煎熬是漫长的,可是回家时的憧憬却是兴奋的,而居家之日,无论再长,都会似疾雨一样短,对家的渴慕,无论再淡,到了归乡之日,再度离家之时,也会如咖啡烈酒一般甘醇,涩苦。“在家千日好 出门一时难”便是这种情绪的最恰当的描述吧。

思乡“毒”

文/游玲玉

思乡,我害怕这两个字,可它又深深地浸入我的骨髓,挥之不去。

以前上学的时候,家乡对于我来说只有冬夏,无春秋。现在再次远离家乡,来到另外一个陌生的城市,家乡只能成为内心深处最执着的怀念。

来到兴义三个月了,新的工作,新的同事,新的生活,全新的一切仿佛让我忘记自己已经离家千里之外。然而每天下班之后,家里只有我孤身一人的时候,思家的情绪还是开始蔓延开来。

大学毕业我就回家乡工作,那个时候,身边的一切都是熟悉的,有亲人的陪伴,有同学的关心,有朋友的问候,我就像是被宠溺的小孩,安稳快乐。

曾经以为,这样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的样子。但后来渐渐发现,熟悉安稳的生活让我变得有些懈怠,忘记了去全力奋斗,忘记了去结识新的朋友,忘记了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于是我离开家,来到了新的城市,进了新的单位。

兴义是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永久会址,“天人合一、山水贵客”的文化理念和这里的自然人文环境一脉相承,好山好水好人家,就是对这里最典型的描述。我爱上了这里的山,这是万峰林的美誉,这样的山,少了一份刻板,多了几许灵气;我爱上了这里的水,碧水微澜,湖光山色,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柔情;我爱上了这里的人,他们勤劳、热情、淳朴,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其乐融融,颇有“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意境。

除了城市环境让我欣喜之外,单位同事的关心和帮助更是让我倍感温暖。我忘不了,那天深夜我突发疾病,发了一条朋友圈,单位里的一个老大姐看到了,她没有我的电话,就通过微信问我是什么病,是否严重,是否需要帮助。不见我回复,打听到我的手机号码后,天一亮就赶紧打电话给我。后来我打开微信,才看到她发的消息,从凌晨四点一直到七点,每一条消息都是情真意切的问候和担心,冰冷的手机,在那一刻突然充满了暖意,就如同我的心,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我忘不了,在我生病的时候,单位工会和部门领导在百忙之中来看我,他们对我说:“你一个人在外地不容易,单位就像一个家,我们都是你的家人。”满满的关心让我几乎忘记了疼痛,也驱走了这冬日的严寒。我忘不了,我的车被别人撞坏之后,同事们都来安慰我,了解情况,给我最中肯的建议,提供切实的帮助。单位的同事们让我感受到来自异乡浓浓的温情,即使只身在外,我也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一个大家庭在我身后,支持我,关心我,帮助我。

家,梦开始的地方,思乡的情愫与生俱来地生长在每一个离家的游子心里。但若不是离开了家,我们又怎么能接触更多外面世界的美好?又怎么能去体会更多的人间温情?又怎么能知道,只要敞开胸怀去接纳,在哪都有美,在哪都是家?

于我,这思乡的“毒”,正在慢慢变淡。

绵延的思念

文/惺惺相惜188

记得很早就有人说过:“最朴实、最真挚的情感,才最感人”!写此文并不奢望感动别人,只想将生活中最真切的感受如实记录下来;将温暖传递出去……

--题记

(一)

看了央视中文国际台的《与你同行》第三届海外忠实观众颁奖典礼,深受感动!很多海外观众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对祖国的热爱。有的将喜爱的节目,以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来;有的将看过节目后的感受、体会记录下来……特别是那位前后录制了1800多盘录像带的观众,那雷打不动、持之以恒的精神,尤其让我感动!不仅如此,他还让周围的华人无偿观看,籍以缓解思乡之苦;通过沟通交流,相互取暖!

欣赏着精彩节目,自然想起远在异国他乡的好友。在异国打拼,除了要付出比国人更多的努力与艰辛;还要忍受孤独、寂寞时的思乡、思亲之苦。为缓解思乡之苦,她常常会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发挥自己的特长义务为同胞服务。当我们赞她为“洋雷锋”时,她总是谦虚地笑称:“我这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毕业30周年同学聚会的余温,盘旋心头迟迟不愿褪去。是天性使然;还是这种温馨的聚会,能唤醒对往昔的记忆;对逝去青春的追忆,不得而知!

我只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越来越留恋亲情、友情,甚至爱情。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滋养心灵。在回忆中沉醉,可以感受青春的活力、美好;感受情感的温暖。而多年游走海外的赤子,对故土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肯定比我们更强烈!

只是现在通讯的发达,缩短了人们交往的半径,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全球好似一个村庄,QQ、微信的普及,特别是视频的运用,让远方的亲友近在眼前。如果不是因为有时情不自禁想去探望而未果,就不会意识到彼此之间的距离。

深秋时节的树梢上,跳跃着小簇鲜艳的凤凰花。好像也舍不得退出它的舞台,更将我们的思念渲染得淋漓尽致。平静外表下蕴含的火一般的热情,随风跳跃!

(二)

圣诞节的前一天,朋友们的祝福一早就来临。那跳动的小熊,捎来了浓浓的思念。没人会在意礼物的轻重;也没人在意礼物的实质与虚幻,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纵横交错!激情澎湃的心绪在暖流中微微荡漾,感受着友情的温度、亲情的柔软。寒冷平淡的日子,突然刮进一股轻柔的暖风,着实让人兴奋不已!

平安夜,那浸透温馨的蛋糕、那美味诱人的鸡腿、那象征平安幸福的苹果,都点缀烘托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在这充满温情的夜晚,忆起年轻时,兴冲冲地去教堂欣赏唱诗班演出的情景。那美妙的钢琴曲及动听的歌声,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新!在那圣洁的氛围里,灵魂得以升华!

我是无神论者,却喜欢探索各种宗教文化,领略其中的奥妙,汲取其中的精华。人的境界高了,格局大了,对待世间的烦心事,就自然有了超然的心态。其实,人最难战胜的恰恰是自己。平安欢喜,才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平安夜的特别在于,这天还是好友小女的生日。俗话说,儿女的生日,往往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她是好友母女最值得纪念的特殊日子!如果将这天写成一首诗的话,那么这天便是最伟大、最痛苦,也是最快乐的一首感人诗篇;是美妙绝伦、旋律激越,古典现代交替的一首动人诗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欣赏着好友发来的全家福,除了默默地祈祷、祝福外,就是跨越大洋彼岸的浓浓思念!生日与节日的重叠,往往会催发特别奇妙的幻想!如果将中国人过生日的传统模式与西方人的过节方式融合,那又会是什么效果?我不知道,东西方元素放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但我知道,无论什么样的组合,都会是非常热闹喜庆的!因为那来自家乡与亲人的祝福是连绵不断的!而源于同一血脉的生命之歌,更是经久不衰的!

又到春节思乡时

文/何小琼

每年春节将至,总会多了几分思乡情。它如一根纤细柔韧的线牵着远游的我,离开的距离即使是海角天涯。我也始终只是那迷离碧空上随风飘荡的风筝,稳稳让它牵引,不曾远离。而我,总喜欢仰望那美得非常纯净的碧空,想得很远很远……

记忆中的家乡,每到这个准备过年的时候。正是那一株株满树金黄的银杏傲然挺立、满山灿烂之时。山风乍起,只只“黄蝶”起舞翩翩,恰似仙女们身着黄衣婀娜袅袅。正在这时,远方打工的我们,手拎肩扛着大包小包,一路风尘,一脸灰尘。在疲惫中首先看到的就是那,梦中出现过千百次的黄金翠锦。泪水止不住往下流,瞬间渗入了那熟悉的乡土。更是忍不住喊:“我回来了。”

又是一年新春到,耳边满是熟悉的乡音,眼前都是熟悉的亲人。到处是喜气洋洋的红,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字里行间有着对新的一年美好的向往。母亲多了皱纹的脸笑得像盛开的菊花,父亲粗糙的手更显温暖。小侄子、小侄女们长高了,不住地围着我们要听城里的新鲜事!婶子伯娘们正为家人精心准备着丰富的饭菜,每个人都是笑吟吟的。新年的钟声响起,鞭炮声便震动山河,响彻夜空。而腾空而起的花炮更是五彩斑斓,争奇斗艳,大地沉浸在烟花弥漫、炮声震震中。一声声来自家人、乡亲的祝福透着和谐和喜悦。

可每次,总会身不由己地回到这个陌生的城市,为生活而忙碌。林立的高楼、陌生的面孔,让我一度感到紧张。每当夜晚来临,这里就进入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此起彼伏的灯光,争相辉映,光彩夺目得让人如坠云雾。一天的忙碌之后,拖着疲惫的身躯,草草吃过饭,想得最多的却是那远方的村庄和卫士般的银杏。南宁的冬天并不寂寞,可我知道,我的心中始终呵护着那一片灿烂的金黄。那是对家乡最深的思念,是我从小到大最深的记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游子走得越远,乡愁越浓。思乡是一杯绿茶,清香中带有一丝苦涩。苍茫的夜传来喜庆的乐曲,节日的鞭炮刺破长空,猴年春节的脚步更近了。

思乡,存在心里的光

文/李笑天

思乡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小时候常读古人的诗词,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再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然而孩童时期的我们只知道摇头晃脑把他们背到朗朗上口,却无法体会其中的情感,思乡对小时候的我而言,只是一个抽象的词语。

第一次有思乡的感觉,是十几岁时的一次出游。那次旅行,我们横跨了祖国的东西,出行了将近半个月。本来是愉快的旅行,我还记得那是个落日极美的傍晚,我坐在旅游大巴上听着歌,看着车窗外异乡的晚霞,突然鼻子一酸,竟然默默流下了眼泪。当时心里想的是家乡朦胧的落日和阳光晒在家中阳台那种暖暖的感觉,眼前的景色再好,终究不是家乡的味道。再看看陌生的场景,突然非常想回家,想回到熟悉的故乡。大概所谓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是这种感慨吧。

思乡情大概是只有离开家乡才会有的感情。后来出国留学,这种情绪更是常常涌上心头。第一次不在国内过中秋,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原先在家过中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无非就是吃吃月饼,看看晚会,一年一年的从来感受不到所谓的中秋团圆是什么感觉。出国那年的中秋节,是与好友一起度过的。桌上有月饼,电视里放着直播的晚会,也是与朋友有说有笑。然而总觉得少了什么,心里空落落的,手里的月饼失去了它应该有的香甜,原本无聊的晚会变得字字亲切。那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第一次唱到我内心深处,并且我也感同身受的一次。那个时候,才明白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如果不是身在故乡,身边多少人陪着也终究是孤独吧。

随着在国外时间的推移,这种感觉并没有逐渐变得麻木,而是一天天地越发敏感。到后来每每听到国歌都会声音哽咽,看到国旗也会油然而生一种安心的感觉。有的时候我也会在异国拼命找寻一切与家乡有关的东西,以至于看到国内进口的中文图书或者从家乡出口的水果都会激动得立刻拍照分享,仿佛有了那种丝丝的关联,就是回到了家乡。我原来总以为那些在国外闯荡已久的人不会再有思乡的感受。那天与一同上课的美国同学聊到他前些日子去香港的工作,我问他这次旅行感觉如何?他说非常好,因为他感受到了家的气氛。怎么说呢,他去香港以后,在那里的街道闻到了像纽约那些中餐馆里混杂着中餐和西餐的味道,走在街道上,夜晚的灯光也使他想起了纽约城市的灯光。原来就算是在外闯荡多年的人,也会仅仅因为一个熟悉的味道,或是一个相似的场景勾起对家乡的思念。

对很多事物的感觉都会随着思乡亲切的心理产生变化。在热带四年没有经历过冬天的我,回到家乡的心愿就是看一场雪,看一场从小到大看了二十多年稀松平常的雪。去年终于如愿。见到阔别多年雪的我高兴得像个从没有见过雪的南方人。长大后不屑于玩雪的我又扑向了洁白的雪堆,做着像孩子一样有些幼稚的游戏。当我的手再次碰到冰冷的白雪的时候,我却不觉得寒冷。不管怎么说,那是有关家乡的记忆,总是温暖的。前段日子陪伴家人到我所留学的国家游玩,晚上逛着夜市,突然放起了烟花。看着那些璀璨的光在空中一次次绽放,我的眼角又湿润了。我见过国内无数更加绚丽多彩的烟花,却是第一次在国外看见它。仿佛我的身体在那一刻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小时候大冷天的夜晚裹着棉衣捂着耳朵看烟花的时刻。

写着这些回忆,思乡的感觉又涌了上来。这种情感从来都是与生俱来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里,在无法预料的情况下就会汹涌而来。我总觉得这样的情感像是每个人心中的微光。它永远都在,在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在你感到孤独想家的时候,这份光就会有温度,温暖人心。亦或是在你感到无助的时候成为你的后盾,在你陷入黑暗的时候永远都有那么一点微光存在照亮前路。

愿那份感情永远与你为伴。

一缕思乡的愁,一份沉淀的爱

文/静荷灵儿

玉盘独行万星疏,清秋唱晚蝉饮露。独倚轩窗望乡远,无眠长风借天路。

——题记

许多年以来,不敢面对老爸已经离世的现实,冥冥之中,老爸始终与天国无关,那温热的气息,似乎从没离开过我的指尖,每每提起笔,好像就触摸到老爸的艰辛。

时光摧残了思念,老爸离去的多年后,自己也踽踽着步履,步入中年,儿时的记忆总在不经意间,爬上记忆的摇椅,在风中荡来荡去,老爸象一座大山,撑起儿女成长的路,短短的57个春秋,您沧桑走过,匆匆走完短暂而辛劳的一声,八口之家,您一个人的肩膀,本就不是地道农民半路出家的你,躬耕近百亩的农田,农闲时,赶着马车走街串巷,卖农产品,为的就是给儿女们多换点学费,少时不知事的我们,除了上学以外,能帮您多少是多少,你始终无怨无悔的奔劳。

可是,当病魔把你击倒时,你却流泪了,沧桑的脸老泪纵横,你担心满窝的雏燕,从此没了可以依赖的根。

本来能写得一手好字的手,却在病魔降临的一刻,笨拙,僵硬,干裂,你哭,从此再也无法梳篦儿女缓慢成长的年轮。

而今,飞出的雏燕想归巢,觅那一直未曾荒芜的老根,可是,您却不在了,那种,子欲孝而亲不待的苍凉,让我以赎罪的心抱憾今生。

半轮月,一怀乡愁,不是游子,又怎知人在天涯的忧?

多少次,午夜梦回,泪湿青丝。

多少次,梦回故里,哭倒在老爸的坟冢前,杂草与星星零落的野花迷断游子的眸光。

一份大爱深埋在千层土壤下,一份思念借长风,送天路,一缕幽魂,您在那边可好么?

老爸,又是一年中秋时,秋蝉声声,秋露盈盈,大红高粱,又飘起酒杯的香纯,引诱着贪杯的你……

你可知,你的离去,一直是我无法释怀的痛,十年前的那一天,那一次,还有两天就中秋,多想留你过那个中秋,可是,你执意回故里,在送你踏上归途的一刻,怎么也想不到,那是最后的别离,从此阴阳陌路,人鬼疏途。听老妈说,给您买的月饼,你小心的包裹到家,旅途中,一口未动,就为了给家人分享异乡带回的月饼香,你也许垂涎过那甜甜的美味,可是到您蓦然离去,竟然不知道那月饼的滋味。知道么,我好恨,恨自己未能将您老安然送回故里,听老妈在一诉说,心碎片片,泣不成声,心痛无法言喻。泛滥的泪水,决堤而泄……

老爸,你是否还记得回家的路,我曾笑问过你,你骂我混,谁都逗,可是,那次你走后,我梦里哭醒,你知道么?梦里,你真的走丢了,半个月过去,恶讯传来,你旧病复发危在旦夕,我与妹妹在千里之外,拼命的往回赶,然,你却无情的走了,没有等女儿的到来。知道么?那一刻,女儿痛断肝肠。

从此,你真的永远的走丢了,我再也触摸不到你长长的眉毛。再也找不到老爸暴怒时那种吹胡子,瞪眼睛的恨与爱。

而今,又是八月金秋时,还有两页就是与你最后诀别的日历,我抱着那一页泛黄的记忆,久久不肯离弃,只因,那一页有你最后的气息。

十三年了,我的双脚始终在外游离,故乡的云和月,始终照不到我凌乱不堪的足印,只有我一颗思乡的心,穿越空间,于梦中掬一捧您长睡地方的黄土,掩埋自己裸露的白骨,想与您一起完成异域旅行。

可是梦醒时分,我依然没有勇气去拾故乡的风沙,来填埋自己虚空的灵魂,也许,是世俗的虚荣吧!我始终不愿回自己曾梦里千回百转的“家”,因为我不能荣归故里,不能风风光光的给您行百孝大礼,因为我很失败,让您很失望,多年的打拼,最后是一无所有。

贫瘠的灵魂,贫瘠的情感,再视金钱如粪土,我是真的贫瘠之极,愧对您的谆谆教诲,至今在那本泛黄的日志本上,依然保留着您激励女儿的那首诗:

革命前途万里程,

前进途中放光明。

希望吾儿努力学,

一往无前当先锋。

看着那浅浅的几行字,是老爸一份沉甸甸的爱。而今时光流转,越发感觉无颜回乡面对曾经对我期待之深的老师和父辈们。沧桑的心性,承重着对老爸的愧疚,若如,苍天再许我一段时光,我多想回到那回不去的小时候,从新来过,牵着老爸的期待,一路幸福的走过。

“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每每月圆,心都会携一缕乡愁,轻轻长叹,也许,真的该回故居看看了,那一份沉淀的爱,也该安然落心了。少小离家,走在乡间的路上,也许连追蝶的少年都不会有了,能知我是那乡人的,就只有那坐山,那条河还有那一方热土……

望月思乡

文/简演

手机不时闪现出朋友发来的祝福短信,才知中秋将至。多久了,为生计忙碌的脚步无法停顿望望那轮明月;多久了,疏忽的月亮没有抚慰一颗漂泊浮躁的心;多久了,没有在月光下闲适的散步。站在这个繁华城市一偶,望着天上一轮明月,一首耳熟能详的诗想在耳畔;"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记忆中,乡村的夏夜,是一首悠长柔和的诗。忙碌了一天的人们,终于可以放慢脚步,静静享受夜晚的安宁了,夜风仿佛一块凉爽的轻纱,滑过肌肤,分外舒适,白天的烦热也一吹而散。

每到六七月,正是沉甸甸的麦穗压弯腰的时候,也是庄户人期盼着好收成的时候,这时父母搭梯将铺卷从闷热的屋里搬到屋顶,在屋顶睡觉,空气清新,特别凉爽,仰面躺在屋顶,夜空深邃,月光如水,星辉点点,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一样。海一样的夜空使人架上了想象的翅膀,我觉得自己仿佛变成了夜空的一颗星,镶嵌在夜空中,与月亮毗邻,与群星为伴。

多少次,我闻着麦香花香味、听着蛙叫蝉鸣、枕着皎洁、莹白、安详的月光酣然入睡。醒来后,听着父母在月下攀谈着庄稼的收成。

有一次,夜已经很深了,久久不见月的倩影,母亲焦躁不安,父亲的眉头聚成了山,夜的黑暗让人恐惧,胆小的我蜷缩在母亲的怀里望着夜空,厚厚的云层阻挡了月亮的脚步直压地面,父亲一声"不好,赶快回屋里",就在我们借着手电光整理铺卷时,天空霎时一道闪电照亮大地,接着一串震耳欲聋的炸雷响在空中,顷刻瓢泼大雨从空中倒了下来,行动迟缓的我们还是被淋成了落汤鸡,整个村子的灯一瞬间几乎全亮了,惊叫声、叫嚷声、脚步声不绝于耳。

父亲和哥哥不顾湿透的衣衫直奔庄稼地,密集的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密,地面很快成了汪洋大海,母亲眼里满是失望和心酸,强压抑着内心的苦楚连声说;"这下全完了,咱的收成全泡水了。"那一夜,整个村在没有月亮的晚上度过了不眠之夜。

第二天上午,大雨才渐渐平息,雨后初晴,阳光明媚,空气格外清新,乡村的土路坑坑洼洼,积水横流,泥泞不堪,极目四望,那诱人的黄澄澄、平展展、沉甸甸的麦子一夜被风吹雨打的洗礼全躺在地上,几个结实高大的汉子蹲在地头忍不住抱头痛哭,父亲一夜之间头发全白。那一年,家家收成微博,吃了一年长了芽带着苦味的粮食。也是在那个无月的暗夜,我一下长大懂事了。

望月笑、望月哭,望月知收获,望月尝冷暖,望月品艰辛,乡村的月亮带给农人无限憧憬和希望,月在乡村人的心里是圣洁善良的神仙玉女,每到中秋节,母亲总会在提前准备发面,一遍遍揉和,发酵,在面里放些白糖、红糖、鸡蛋、芝麻等作料,烙成一个厚厚大大如圆盘的饼子,摆上时令最好的水果,在八月十五这天晚上,放在屋顶,恭恭敬敬敬献月亮,那样子十分虔诚,就像在举行一个庄重的仪式,直到月落才准我们分吃。

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三十多年发展史,电视、广播、手机时时为今天的我们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望月知天晴已淡出这个时代,每每望着天空那轮明月,心中思绪翻涌,思亲思乡倍切,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身在哪里?和父母睡在屋顶望月的那个年月永远是铭刻在我心中最美、最温馨、最难忘的画卷。

旅愁思乡,神绕梦牵

文/老猫

人生有亲情、爱情、友情、第四感情,还有一种感情便是乡情,这种神绕梦牵的情感总是让人心里多了一份淡淡的哀愁和惆怅,多了一份守望和向往。没有人逗留他乡时会忘记自己的故乡,会总是因为某件事、某种物品、听到一首久违的歌声或音乐,或在街上偶尔听到亲切的乡音,都会让自己心绪难平,甚至泪光盈盈。

离开了故乡的人有的是荣升高就的人,多数人则是为了生活才选择了远去异乡为异客,我属于后者,理解这些人的切身的感受。走在自己户籍不在的城市里,我们很难、或者没有资格昂起头,只能在人行道上遛边走,随着外乡人流入城市里从事各种生意,我们在购房、买车等、在一些社会福利面前受到了种种限制而只能后退三步,我最有感触的是,在甲流蔓延时,防疫针供应有本市户口的居民使用,我们外地人在生命平等的严肃话题面前不得不黯然神伤,好在甲流病毒被控制住了,我们算是在天意的帮助下躲过了一劫。其实,外地人在他乡遭遇的歧视何止是这些,我们除了忍耐、淡定之外也没有其他别的办法了。也应了老人们常说的“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这句老话。本身离乡是为了生活,能够挣点钱,有一天回到故乡有饭吃、过上富裕一点的生活就是我们唯一的心愿。

思乡的情结里也有着我们对生命中逝去的时间的眷恋,我们的童年、少年一般都是在自己的故乡里度过的,在回忆中我们也能重温父亲的慈祥、深沉的爱,母亲那包容、温暖的爱,总是可以激励我们在异乡敢于吃苦受累、坚强奋进,那怕有一天在异乡我们受伤了、落魄了,我们在自己的父母亲面前也要强欢笑颜,声称自己在这里过的很好,这里的本地人热情好客,钱也好赚,吃住便宜,气候风景俱佳等,善意的谎言背后我们也只能强咽泪水,我们长大了,不能让自己已经年迈的父母亲为自己牵肠挂肚,这也是我们回报父母恩的一种简单无奈的方式吧。让远在故乡的父母亲能安心,甚至认为我们有了作为而感到骄傲。

当每年的各大节日到来时,我们倍加思念家乡和家中的亲人,除了寄点钱、打电话问候之外,我们更多是在心中涌满了祝福,孤悬在这个陌生的都市里,看到节日璀璨的灯火,市场里熙熙攘攘购置生活用品的人流,看到本地人亲情融融地在一起吃团圆饭,让我们梦醒泪落、情以何堪,也让我们深深地觉得命运难违的无奈,需要心中有一种充实的心态来面对背井离乡的生活,因为我们还有梦,还有对生活的美好的热望,还有一个积极进取的心。每当春节临近时,我们可以放下手中的一切而返回故乡,尽管我们在时间上、经济方面都有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我们值得其所,能够在辞岁迎新之际与自己的亲人在一起祝福明天、心向未来,这是一个不可更改的习俗和中华民族的自古到今的传统。

而我惨了,因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没有痊愈,春节正是东北最寒冷的时节,我只能有家难归,在异乡聆听爆竹声声辞旧岁,只能坐在自己临时的家里看电视、上网,没有心思购置年货让自己在春节吃到可口的饭菜。我只能希望有一天我真的有钱了,把我的亲人们从故乡接到我居住的城市,我能和他们在一起。而这举家迁移只能是一个幻想。

从李中的“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还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作中,理解了古人思乡之情也是如此地迫切,我们这些为梦想而流浪的人也感同身受,是的,没有谁逼着我们离开自己的故乡,只是我们在思想上有些不安分,不想过着那种近于平庸的传统生活,于是,我们想到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励志之言,希望自己去外面的世界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挤进一个陌生的城市也是一个侵略者,可能会影响到人家本来宁静祥和的生活环境,我们也不应有更多的怨言,只能默默地勤奋工作,尊重本地人的生活习俗和感激人家能够善意接纳我们,恳望有一天我们本地人和外乡人能亲如一家,相互帮助,让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旅愁思乡,需要我们忍耐、努力,需要我们铭记亲人的嘱托,也需要我们用文字、歌声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

梦雪思乡

文/陈文明

昨夜有梦——这座城市下雪了!

晶莹洁白的雪花,舞姿曼妙,轻盈而下。宛如天使撒向人间的花瓣,细小又迷人,美丽而梦幻。梦醒时分,窗外只有漆黑的夜,并无洁白的雪。然而梦中的雪,似乎还在眼前飘落,恍惚之间,我仿佛看到了家乡的雪景。家乡雪景与城市雪景相比,多了几分活力与趣味。

雪后的村子,显得格外寂静,山上河里白花花一片。刚被秋风扫过的零星枝头,所剩不多的枯叶因雪水交融而形成冰凌,透明耀眼,犹如晶莹的果实结在树梢。低矮错落的房屋,非但没有影响精致的雪景,反而添了些许起伏美妙的韵味。当然,雪后的寂静不过暂时景象,孩子们的玩耍嬉闹总在不经意间划破安静。于是,狂欢开始了。

打雪仗是雪后的通用玩法,不过太落俗套,我们早已玩腻。相比之下,更乐于冒险刺激。村头有个极陡的斜坡,长约百米,是个不错的滑雪场所。上面落满厚厚的雪花,雪花泛着白光,白光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有人找来厚实的木板,带头噌噌地爬到顶端,酥软的积雪在脚下咯吱作响,或许被踩疼了吧。只见带头者在坡顶摆好木板,霍然坐下后便风驰电掣一般呼啸而下,到底部竟还能借助惯性滑行一段距离。几个胆小鬼畏首畏尾,躲在后面,胆子稍大的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前去尝试“飞一般”的刺激。有些技巧不甚娴熟的家伙滑到半道,木板打转,整个滑稽地翻滚下来。不过这并伤不到身体,顶多像在柔软的棉上打了个滚儿,不觉疼痛,反而有趣,大伙儿一片雀跃。

除滑雪外,追寻野兔则是另一个颇为有趣的项目。冰天雪地,野兔出来觅食,行踪便会清晰印在雪上。群人结伴来到山里,山地空旷宁静,只得听见我们絮絮的低声讨论。大家头顶风雪,眼睛盯着雪地,小心翼翼地查找兔子的踪迹。一旦发现兔子,有人会一下扑将上去,没逮到也无妨,起来继续。严冬里的野兔,要么饿蔫了,要么冻僵了,就算有个别逞强的,跑不出几步也必定束手就擒。在白茫茫的世界里,我们像一群大兔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追赶着小兔子,纵然无所收获,趣味难以言尽。

雪后,即便孤身一人,也能找出乐子,譬如捕鸟。雪天鸟类食物剧减,大地犹如盖上一层雪白被子,食物更加无处可觅。每逢这时,我便会在雪地扫出小块地方,露出本色,而后在上面竖根木棍,棍上支个簸箕。小棍上面拴根长绳,绳子一端攥在我的手里。最后,在簸箕下撒些谷物作为诱饵,忙完这些,蹲到远处一声不响地候着,坐等鸟儿上门。往往不需多久,就有饥饿难耐的小鸟扑棱着翅膀钻入簸箕,饥不择食地闷头啄着。自投罗网,时机一到,绳拉棍倒,没及时逃掉的小鸟就被扣在簸箕下面,乖乖成了我的玩伴。

儿时的农村生活,饶是不富,但是乐趣不少,一场雪便可玩出诸多花样。

此刻,回味着适才的梦境,余味犹然。那梦中的飘雪,让我愈加怀想家乡的纷纷大雪,以及雪后的种种趣味。

年过半百的乡愁

文/鲁珉

乡愁似树,也会年年生长,越长乡愁越浓。特别是临近年关,那乡愁犹如耳边吹拂的风,越刮感觉越重。

年幼的孩子是没有乡愁的,他们只有父母宠爱。年轻人的乡愁也不会很厚,他们得为事业为前程奔波,难得有闲暇来撩拨乡愁。人到中年,乡愁的意味可能会浓些,但依然会被家庭事业所羁绊。

只有人过半百,那乡愁才会更加浓烈。或许只有到了半百,才有悠闲时光,多年积存的乡愁情节才会慢慢地长出土来,迎接阳光雨露。才会在一幕幕的思乡雨丝中,长成参天大树。

,如无意间洒落湖面的石子,总会在渐渐变老的心海里荡起一阵阵涟漪。少小离家的泪水早已风干在人生的奔波路上,而孩提时那个小山村在脑海中也慢慢变得时隐时现。偶尔回到家乡,待在家里的时间却是越来越短,看见的依旧是那山,淌过的依旧是那水,堆积的却永远是那份推不开卸不掉的乡愁。

半百人的乡愁是陈年老酒。数十年的漂泊,用坚实的思乡茧子烧制成一樽酿酒的老窖,用储存了多年的思乡泪水便成了那酿酒的源水,再从记忆深处拿出故乡的记忆做酵母,就可以酿一坛名曰乡愁的美酒。这酒虽难见形,可它也是那样烈那样醇那样使人醉。好酒的人很难戒酒,乡愁酿成的酒也是。它会像酒一样深入骨髓,产生无可去除的强烈依赖,没有人能够彻底地戒了它。

半百人的乡愁是浓浓香茶。那种叫记忆的物件,犹如一片青青的茶叶,被时光蒸干了水分,在心底慢慢搓揉,便可成为一片上好茶叶。当乡愁弥漫开来的时候,就用思乡的泉水冲泡,然后就成了一壶香浓的茶。这不,年轻人不太喜欢喝茶,手中升腾是咖啡味道。中年人的茶,也多是那种不太苦涩的红茶。只有年过半百的人,才会沏一壶或浓或淡的茶,让沾染乡愁的茶香萦绕在柔弱的心头。

半百人的乡愁是那条流经村子的小河,是背负家乡延绵的山脊和茂密的树林,是风吹雨打印记沧桑的老屋旧宅,是春天的花开青苗,夏日的稻香蛙鸣,秋日的金黄田野,冬天的飘飞白雪……

年过半百的乡愁,是在思乡中反复沉吟中沉淀的故乡情愫,是一种深深地坚守,是一种对故乡不离不弃的精神眷念。那种或淡或浓乡愁,总有那种熟悉的味道,也有那种熟悉的温暖。这一刻,总能够记得住自己的乡愁,就像家乡田角路边疯长的野草,秋枯春荣,没个尽头。

年过半百的乡愁,会和着席慕蓉的《乡愁》,时时在耳边响起: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其实,年过半百的乡愁也如玻璃杯,稍不留意,便会碎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