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民族文章

2022/12/13经典文章

民族文章(精选16篇)

长白盛开金达莱

文/尚书华

展开中国版图,在雄鸡喙下部有一座边城,这就是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发源于长白山南麓的鸭绿江,沿中朝边境的这座小城缓缓流过。

这里环境优雅、小城恬静、居民幸福。这幸福来自于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来自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这块东北边陲的土地上,汉族、朝鲜族、满族等多民族兄弟姐妹情同手足,相濡以沫,共同书写下民族团结进步的和美篇章。“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最佳民族生态旅游名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一串串的荣誉让这座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北岸的小城熠熠生辉。

走进长白,你很快会被山野般纯朴的民风吸引。不管是在车流人行的街上,还是在小巷、社区或休闲广场,倘若问路,或打听某个单位某个人,当地人一定是热情地、不厌其烦地讲清楚,生怕对方人生地不熟多走冤枉路。尽管有的大叔大妈汉语说得不很流利,但这种纯朴和谐的氛围依旧会拨动人的心弦。

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意识,早已融进了当地人的工作生活之中。绿江社区一位朝鲜族大妈告诉我说,她小时候居住的那个村庄,大多数是朝鲜族,一百多户人家,只有十几户是汉族。一位姓初的汉族老弟,当上了生产队副队长,由于语言的障碍,和社员们沟通交流不顺畅。他决心学习朝鲜族语言和文字,不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说话聊天、记账记事,他都用心学习。几年下来,他的朝鲜族语言文字水平竟然超过了很多朝鲜族村民。恢复高考时,他考入了延边民族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做专职的翻译工作,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也是相互影响、相互接纳的。以前过年时,朝鲜族是不包饺子、不贴春联的,而现在,他们觉得过年包饺子有气氛、有年味,于是主动向汉族邻居学习包饺子的技巧。春节来临时,在阵阵喜庆的鞭炮声中,大家都高高兴兴地把迎春的对联贴上了自家的门楣。邻里间相处久了,好多汉族人喜欢上了朝鲜族饮食,特别是对酱汤、辣白菜情有独衷。她们把朝鲜族姐妹请到家里,拜为老师,让她们手把手传授技能。点点滴滴的互帮互助行为,渐渐凝结成民族间兄弟姐妹的友谊之花。在果园村,年届六十的老书记告诉我,他们村有个由朝鲜族和汉族村民共同组成的红白理事会。无论是汉族还是朝鲜族,家中有什么事,大家都会遵照本民族的风俗,把事情办得体面圆满。

在县民委做了二十多年民族工作的冼科长如数家珍地对我说:在我们县,历任领导没有不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没有不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的。县里坚持每5年召开一次全县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连续十几年举办“长白朝鲜族民俗文化节”;成立朝鲜族民俗文化研究会、民间艺术协会、阿里郎文体协会,举办“金达莱山花摄影节”,创办双语文学期刊《望天鹅》;编辑出版《长白民俗》;县民族歌舞团创作演出了大型舞台剧《灵秀长白》、歌舞剧《风华甲子 锦绣长白》……

董瑞吉是县里的朝鲜族民俗专家,沉稳帅气,睿智谦和。聊起朝鲜族民俗艺术,他像遇到了知音侃侃而谈。这些年,他们用心用力挖掘了一些民歌、民谣、民间舞蹈,并把这些带有泥土气息的素材,提炼出独特的精神内涵,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傍晚,华灯初上。灯火璀璨的鸭绿江景观带、长白广场上,处处都是健身娱乐的人,散步、玩滑轮、踢毽子、跳广场舞、跳朝鲜族舞……人们悠闲快乐,置身其中,你会深切地感受到中华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

春末夏初,这座静美的边城被漫山的油绿和紫红艳丽的金达莱簇拥着。北山上,那座千年古塔无声俯视着这座边城的昨日和今朝。金达莱开满了远近的岭岭坡坡,如云似火,灿若朝霞,映红了长白边城……

二十世纪最疯狂的人

文/齐奇

在二十世纪里,它是一个不平凡与不平静的世纪,是一个风云骤起的年代。

在这个世纪中期以前,世界上出现了一个最疯狂的人——德国的希特勒。对于希特勒,我认为他从小就已经不是一个健全的孩子了。确切点说,就是心理上有缺陷的。他一直怀有且很深的反犹太思想绝非偶然,而是可能与他长期的生活中有关系的。包括他父母的教育,以及他生活的家庭与周围环境都有关。或许是他看着他认为等级并不高的犹太人却操作着德国的各个行业,而且大部分领头人都还是犹太人,这样致使他从小就已经积蓄了嫉妒的心理。而随着他个人的不断长大,他步入社会后,这种感受更是愈加深刻了。在当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影响下,希特勒便想了用“劣等民族”来宣传犹太民族,而使自己所认为是“优等民族”的日耳曼人达到控制犹太人在德国的一切发展。他喜欢用“优等日耳曼民族”的说法来对日耳曼人的宣传,让他们感觉自己是优越的民族,要他们“觉醒”,不能让犹太人把他们的利益给占去了。希特勒最狠最残忍的想法就是要把在德国的犹太人全部驱赶出德国乃至全部消灭掉。甚至他认为只要是犹太人都是劣等的,都是让人感到恶心的,他们是一个狡猾和喜欢背叛的民族,全世界的犹太人都不应该存在。这样极端的想法使希特勒产生了疯狂的想法就是要将所有犹太人杀光。希特勒还极力推行“优胜劣汰”的种族制度,也就是优秀的人或民族就应该获得更多或更好的生存空间,而劣等的人或民族就应该被淘汰。他认为自古以来自然规律就是如此的,所以他才造出了“优等的日耳曼”和“劣等的犹太”。这看起来似乎有些滑稽可笑,这只是希特勒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我想,希特勒怎么就不想想自然生态也是个多样多元性的,就好比世界上不可能只生长着一个种类的大榕树或花梨木或望天树吧,自然也是需要许许多多的物种来陪衬的,才可能形成一个和谐美好的自然环境。如果没有了小花小草和这些大树竞争生存空间,等哪一天来了“病菌”,这些单独的树种就更脆弱,就更可能有灭顶之灾了。所以,希特勒的这种人种选择根本就不符合人类的发展,没有什么客观规律,纯属个人见解,自古以来大自然就没有如此规律。

在二十世纪硝烟弥漫的年代里,德国与日本是当时最霸道的两个国家了。经过了战争的洗礼,让我们反过来想,是当时我们中国人和犹太人没有什么民族危亡意识,不甘思索生存之道,不甘上进。这样一来就会使希特勒和日本天皇这些不法之徒有了来“改造我们”的可乘之机。他们想在我们还在“沉睡的年代里”,趁机消灭我们,建立起他们一时痴心妄想的帝国王朝。在这两个国家发动战争中,他们都心声共鸣地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民族或人种”。结果,他们国家的命运被这些滑稽可笑之人毁于他们的思想之中。庆幸的是他们这两个国家里还有与希特勒这样思想不一样的人,所以才不会致使他们整个民族的灭亡。我想,人与自然是有情可依的,你怎么对待别人,正常情况下,别人也怎样对待你。越是认为自己优秀越想称霸世界的人,也会注定他将会从地球上消失得越快。不一定是别人将他毁灭,在自然规律面前,他也将会消失得不留一点痕迹。

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只有我们人类和睦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了,世界才可能变得更加美好,否则伤的还是我们自己。从古至今,各方的人们有着不一样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才会形成不同的民族,而想要去把世界上其他民族同化成某一种民族,那就是违背了人类的发展规律,那将是行不通的——那是多余且愚蠢的想法。如果这样了,那么我们人类社会的历史将会倒退到远古时代一样,都没有太多思想,没有太多的语言文字了。随着时代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民族意识将会越来越强,不可能还将他们同化起来。哪个还会像希特勒去搞单一人种,建立单一的民族帝国呢。希特勒想把犹太人同化过来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他只有采取灭亡之策。就算是他一时能成功了,这样的美景绝不会长久。因为社会本是有矛盾存在的,我们人也会产生矛盾,就算一个单一的群体里也会分出不同种类的人来。一个民族发展久了,它是可以分出许多种族来的。所以在当前的时代里,想建立这样帝国的人都是痴心妄想、滑稽可笑的。

希特勒是一个冒险主义与个人主义泛滥的人,他极力的发动战争,他是想拿整个德意志人民与国家的命运来做赌注,结果他们输了。在他们给别人带去了苦难后,他们在后来也要承受相当的苦难。希特勒的思想是违背人类科学的,所以他才极力反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哲学。他这种思想有着很重的个人心理作用,他仇恨人类和社会,所以他才会变成一个战争狂人。可得知像他这样的人是多么地可悲可笑可耻。而关于人类优等民族的说法,希特勒拿德意志人民给我们及历史做了一次实验,可行度世人与目共睹。

在旧的一个世纪过去了,迎来了新的一个世界。让我们感受很深且明知的道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若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建立在损害和牺牲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之上,不论其借口如何,都应该以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的覆亡作为前车之鉴。”

关于人类的生存,绝不是某个喜欢投机的人或民族及国家,要去抓住世界在某个变动的时候而征服其他民族,称霸世界。世界的人类不会因为一个狭隘的、极端的民族而发生改变。我们人类最伟大最神奇之举应该是我们不管什么民族,只要他是合法的人,他们都有权利以“人”而居。最后不是谁同化了谁,谁统治了谁,是地球上的任何资源我们都能共同享受,我们的思想有了一个高度的共鸣,让我们的生活达到一种美好的境界。最后不应该再有人喊什么“帝国主义”,而我们应该有的共同意识那就只是“地球主义”了。我们应该一道去保护地球,一起来维护我们共同的生活家园。而我们不再需要有人去发动无耻的战争,去制造污染的东西,去破坏我们生态环境的行为。我们永恒的“主义”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平衡地生长。

清明是种信仰

文/张辉祥

清明,一种品质,对为官者来说,这是廉洁的信仰;清明,一个节气,对农民来说,这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农耕信仰;清明,一个节日,对每一个人而言,这是追思祭情的信仰。

据史书上说,清明祭奠曾是古代帝王个人独享的信仰,或许他不肯与人分享这清明时节的情思?可是,当晋国公子重耳下旨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不准生火做饭,只吃冷食,纪念为之“割股奉肉的介之推”以后,青青的柳枝便拂去“寒食节”的哀思,反而让“清明节”承载了一场全民祭奠的盛典。在那纷纷细雨中,唐代诗人杜牧着一袭素袍,骑一匹跛驴,吟出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名句,把这虔诚的祭奠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其实,清明就是一种信仰,一种民族、国家、家族的精神文化信仰。

清明,无论是陕西黄帝陵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还是河南新郑黄帝故里的拜祖盛典,抛开“黄帝之争”的经济利益,剩下的全是信仰:“同根同祖同为炎黄子孙,同心同愿同拜炎黄始祖!”是的,一个民族的认同感,是建立在积极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祭黄帝,他人文始祖,勤劳勇敢;祭炎帝,他尝遍百草,创立农耕文化;祭帝尧,他禅让,大公无私废除家天下;祭大禹,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清明的公祭,就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民族信仰。

清明,万物生长皆此时,苍松翠柏环英烈,人们在铭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前默哀献花,一种爱国主义信仰油然而生。无论是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还是建立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或是改革开放中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批革命先烈为之前赴后继、不懈追求、流血牺牲,忠诚着自己的信仰。清明,我们凝望着鸭绿江的对岸,遥祭长眠异国他乡的英魂,保家卫国;清明,我们在南京“遇难者300000”的石壁前深鞠一躬,勿忘国耻;清明,我们献一束鲜花在汶川大地震的废墟遗址上,多难兴邦……清明的缅怀,和国家联系在一起,就成为一种振奋向上的信仰。

爱让我们手同携,身相依,心相连。理所当然,亲人永逝的时候,我们的爱也就应该随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而去,为他们做一盏引路的明灯。所以,不管逝人如何,我们这些生人都会在清明这个特定的日子,扶老携幼、拖家带口,来到亲人的坟前,燃上香烛纸钱,奉上瓜果祭品,并在内心的深处道一声:你在他乡还好吗……千百年来,人们都是这样做,没有人问过为什么。似乎只有这样做了,才能让逝者温暖、生者踏实,对得起列祖列宗,或许这就是清明的家族信仰吧。

清明,祭祀亡灵,为民族、为国家、为家族,它是我们最虔诚的精神信仰。

中国梦

文/Ⅶ叶阑珊の夜雨纷飞

落夕无痕,在天际空洒了满目的腥红,像这样的瞬时繁华,谈笑而逝,如同刹那成烟的盛世大唐。

梦回华夏,黄沙袭卷在塞北疆土,细雨清风眷慕着如水江南。若是千百年前,立于这片华夏土地上闭目闲听,耳际或飘扬着震人心魄的战歌,或旋绕着委婉淡雅的小曲。古筝,古琴,二胡,琵琶,曾响彻在华夏土地凝汇了古人智慧与艺术感悟的乐器,也许早已在五千年的风雨中渐渐淡出,静默,最终被西方钢琴,吉他取代。中华乐器被弃于我们的生活之外,如同被抛弃在历史深渊的盛世大唐。

华夏的民族文化传承而下的是无上智慧与艺术精华,京剧,皮影,书法,诗文,无不跳跃着华夏处于世界顶尖的艺术文化,这是华夏独有的魅力,是西方文明根本无法与之媲美的独特艺术,可惜现在有太多国人崇洋媚外,盲目地爱慕着西方风格,穿着追求洋气,饮食追求快餐,口齿间流露的全是以追求西式生活为荣的言语,没有一丝民族气节可谈。中国人自称华人,龙之传人。也许是对中国唐朝巅峰的敬仰,又或是对当代中国人的讽刺,大多西方人则称呼中国人为唐人。

一个以龙之传人为称的骄傲民族,一个传承着五千年文明的优秀民族,一个曾一度屹于世界巅峰的民族,正一点一点地抛弃着自己民族的智慧,从思想上一点一点被腐蚀,一步一步践踏着自己民族的尊严,一寸一寸踏向灭亡。

那些在华夏土地迅速发展起来的奢侈品行业,西式餐饮行业,对比着诸多被外企收并甚至无奈倒闭的国企,这无不是对国人消费思想崇洋媚外的讽刺。外资奢侈品行业以低额的成本在华夏土地谋取暴利,而众多国企却遭遇消费冷门,以至于在强烈的竞争中步入灭亡,莫要说这只能怪国企生产水平过于落后,缺乏核心技术,产品不如外企,真正的问题源头,其实是中国消费群体的思想。

臧克家曾在纪念周树人的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个有思想的民族,无非是活着,而一个明知民族思想正被腐蚀而无动于衷的民族,又的确是真真实实的死了。

“中国制造”即为山寨,这种思想已经在国际消费群体形成了理念,这是中国近代的一个耻辱,也促使着众多国人认为购买国货便是贬低了身份,可又有多少国人仔细想过,身处于一个山寨王国,还有何面子身份可言?国人只知国货被染上“山寨”二字,便如同厌恶国足般唾弃着国货,那可知这种恶性循环的最终结果,还是需要国人来承受。

彻底摆脱“山寨”的根本不是拒购国货,而是支持国产。以温州成功摆脱“温州货”为例,模仿其成功体系,把国产商品的质量提高到最好,逐渐以质量为实在国际树立起中国的品牌,用良好的质量口碑取代往日不良名风。对于科技产品,中国的确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才需要国人的支持,购买国货使国企得到可观利润,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技术开发。国货有了质量,过硬的科技,是摆脱“山寨”的根本途径,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捷径,是中国富强之根本,是几代华人图望的一个梦。

回观中华之历史,有大唐的盛世巅峰让国人热血沸腾,犹如体内流淌着炽热滚滚的岩浆,大有一吼叱咤风云的豪迈感;也有清朝时期的败落,八国侵化,抗日战争,内战时期,大革命时期,这些都让国人深感身体仿佛是裹上了天山上千年不化的冰雪,沉重而冰冷,无法动弹。

历史是不断前进的,无论一个国家或民族有多么富强,终有败落的一天;而一个落寞了的民族,也终是有一天能重反巅峰,引领风骚。

历史将中华的过去交给了先祖,但那已是过往云烟。如今历史大迈着脚步,将中华崛起交在了中华精英份子手上,将中华之未来交于了满腔热血的少年,生于这个时代便负担了这个时代给予的责任!请相信这个时代的少年定当拥有和周恩来一样的热血情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是中华的期望,是中华未来的光芒。

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梦则为少年梦,华人梦。看着华夏土地上艰苦学习的学子,忙碌在各个艺术领域的艺生,这是光芒,照亮整个华夏乃至世界的光芒。

少年梦,非梦,在艰苦奋斗下梦定当为实!中国崛起,富强,繁隆,复归大唐巅峰!天际浮现出了火红如血的朝霞点缀着华夏的土地,像极了一副惊艳绝世的画。

深吸一口气,中国梦?绝非梦!

我的中国梦

文/一起去流浪

我的中国梦

我抬起头,仰望天空,努力睁大双眼,却始终无法找寻你的真容,天空,昔日蔚蓝的天空呢,你去哪儿游荡了,我为什么找不到你了······

--题记

我坐在摇椅上,享受着阳光沐浴的感觉,静静的盯着窗外的空气发呆,闭上眼,回忆着过去那些······

渐渐地,梦境的美好带我驶向梦想的彼岸,在我的梦中有这样一幅画面被勾勒出来:在四叶飘香的花丛中,我和蝶儿一起嬉戏,欢笑;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我和鸟儿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迈着轻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雾霭缭绕着,白纱般柔柔的漂浮在空中;我吮吸着花草的芳香,欣赏着阳光的沐浴,我陶醉了!夜晚,我坐在稻谷飘香的农家小院里,仰望着璀璨的星空,聆听着蝉鸣嘹响,蛙声如潮,仿佛我就置身在一个童话般的王国。春天,我坐在牛背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听那牧歌婉转,牧笛悠扬;夏天,我坐在小船上,任双桨拍打着碧绿的湖水,看海鸥轻盈的掠过辽阔的海面!秋天,我站在树下,凝神瞩望着那金黄的叶子一片片落下;冬天,我站在窗前,欣赏着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

梦中的那诗意的仙境,令我神迷向往,陶醉到无法自拔,从梦中醒来,那种诗情画意的盎然气氛一扫全无,取而代之的是雾霾弥漫的疮痍之态!让人难免有些失望!

为了改观被污染侵袭的浮躁的城市生活,我梦想着未来有一天我能发明一种墨水,用它来拯救我们的神州大地,还她一份清净和绿意,让她重拾往日的飒爽英姿!

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发明这样一种墨水:一,只要在受污染的区域轻轻滴上一滴,绿色与生机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到所有需要的地方,空气中各种悬浮的颗粒物,灰尘便会被吸收化为天然的肥料滋润大地,那些高大的烟囱排出来的各种污染气体和那在城市中扬长而去的汽车尾气便会被瞬间消灭,空气中恢复了往日的清新与自然!二,它可以在蔓延所到之处令那些将要濒临灭绝的物种得到拯救,让他们获得重生,重返美丽的新家园,重新活跃在我们的视线中,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和谐美好的新家园中!三,它可以弥漫在空气中,使闻到或看到它的人,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水准得到提升,不再有乱砍滥伐,毁坏生存环境的现象,将"保护自然,和谐才能共生"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让人类从根源上认清唯有地球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四,它可以穿过地心,渗入地球母亲的五脏六腑,医治她多年来饱受摧残而至的各种疾病,免去因她老人家病情再次恶化而致的自然灾害发生,免去更多的人因此失去亲人和家园!

我的墨水怎么样?有没有一种想要为了那个梦境而去付诸努力使它成为现实的念头呢?我相信只要你肯为你的梦想勇敢的跨出第一步,你就能看到有一道无形之中的曙光在向你招手!

我们的祖国六十多年来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沧海桑田的翻转,我们的国家把奥运梦,强国梦,飞天梦,航海梦一一实现了,我们的民族如今可以骄傲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了,可是不幸的是,我们的环境也快被经济和科技的进步给拖垮了,匮乏的资源,脆弱的环境已经给不起我们什么了,那么我们的强国之路还能走多远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审视和关注的重大问题,这关乎我们民族的未来,我们国运的昌盛与否?当然,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腾飞固然重要,但国家的繁荣昌盛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国家的进步吧?这样于我们的民族不又是一种摧残和折磨吗?

我想只有我们保证我们每个人拥有健康的生活,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复兴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兴旺,我们的前途越走越光明!

客家,汉民族的精英

文/周振清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他们的迁徙繁衍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向往和平幸福美满的精神追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战火不断,导致一批批中原人相继南奔。黄巢起义时,他们因避战乱又纷纷迁徙江西,此后,从江西迁往福建、广东。江西则成为客家人南迁的大本营。宋末元兵入侵,客家人又进行一次大迁徙,他们或勤王护驾,或深山避乱,散居南方各地。明末清初满洲人南下,再行避难往返迁徙。井冈山市下七乡的客家先人大约是此时在这立基。据说客家先民迁徙时有两样东西是必须随带:一 是先人遗骸;二是家庭族谱。所以历经千年行程万里而始终保持着客家的语言和民俗, 永远不忘自己先人故土。

最近,读到井冈山市下七乡党委、政府组织编写,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井冈山市下七乡《客家民俗》和《客家山歌》,感到特别亲切。随着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各地都出版了种种介绍风光名胜的导游手册。游城主编的《客家民俗》、李国亮主编的《客家山歌》则以文化底蕴深厚,资料详尽而更具特色。

来下七开基创业的客家先民是在没有大路没有汽车,没有电灯也不通电话的时代,仅凭一双赤脚一步一步跋涉千里, 一把铁锄一锄一锄开垦荒山野地,靠着勤劳双手建造家园,抚育后代 。他们追求安定生活,自由幸福,艰苦卓绝,义无反顾,敢于冒险,勇于拼搏。这些开创历史风云的先人,和谐相处,相互包容,真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啊!1964年,笔者在吉水县西团乡蹲点,居住在一户客家农民家中,他们一家生活幸福。那时正值秋天,房东大爷傍晚竟热情提了一桶热水唤我“冲凉”。这是我在农村工作从未享受过的待遇,也体现了客家人的朴实与真诚。

江西大多数先民也是从中原迁徙而来, 现在虽不会说客家话,但口头语中仍有许多词汇是中原余韵;许多习俗仍有传承。《客家民俗》和《客家山歌》对帮助了解中华民族的迁徙变化是有裨益的。现在很少听到有人唱山歌了,难怪井冈山民歌手江满凤的一曲《红军阿哥慢慢走》竟会引许多游客驻足聆听。其中有的竟是东南亚侨胞,因为他们的祖先大多是客家人。这就是民族心灵感应的凝聚力,也是历史造就的民族之根。遗憾的是笔者没有造访过风光秀美的下七乡,但读了这两本书对了解下七是有帮助的,它会让你更爱下七!

爱是阳光

文/子墨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被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爱所包围、所滋养。爱之于生命,正如阳光之于植物一样,缺少阳光普照的植物会枯黄,缺少爱滋润的生命,会显得苍白、落寞。这世间的爱有许多种,有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有亲情、友情、爱情;有同事间的关爱及对弱势群体奉献爱心等等,不胜枚举。

在所有的爱之中,对祖国和人民的爱高于一切。俗话说,立身必先安国。当祖国和人民处在灾难的洪流中时,热血儿女自当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扞卫祖国的统一、民族的独立,正如当年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们一样,为了国家的安危不惜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反之,一个没有爱国之心和民族气节的人,在祖国有难、民族存亡的时刻,必然会沦为奴颜媚骨、卑躬屈膝的跳梁小丑,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亲情对我们来说,就像我们赖以活命的粮食,缺失了亲情的抚慰,我们也就失去了生的乐趣。亲情中最高尚、最伟大的当属父爱与母爱了。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又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养育成人。为了子女的健康幸福,父母亲可谓不计代价地付出。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才会放手对儿女的疼爱。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无微不至地滋养我们一天天长大。父爱与母爱是我们头顶的两盏明灯,照亮了我们人生的航程。

朋友是彼此间心灵走得最近的人,朋友如同我们人生的拐杖,有句歌词写得好,朋友多了路好走。事实确实是这样,朋友间可以互相慰藉,互相鼓励,说不定还会带给你许多成功的机遇。有了朋友的陪伴,人生的路不再孤单、寂寞。真朋友是在你得意时与你同欢,在你失意时仍陪伴你左右的那些人,是既能分享你的喜悦,又能分担你痛苦的人。

爱情则是一种让人痴迷销魂的情感。两颗心灵在瞬间碰撞出的爱的火花,会温暖心灵,令人回味。那美好的记忆,就成了永恒,甘之如饴。开了花、结了果的爱情,则更为可贵。当两个人心中装的全是自己时,他们将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对弱势群体奉献爱心,是一种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大地飞歌

文/周伟兵

当我看到这部介绍侗族大歌的纪录片时,整个世界都肃静下来,耳中唯有高山流水般的天籁之音,如此悠扬,如此美妙,它托着我的神思飘飞游荡,云天和绿野就此钻入心怀。说实话,对于这个繁衍生息在黔湘桂大山深处的侗族,以前的确知之甚少。原来,它也是一个拥有二千五百年历史和二百八十万人口的古老民族,它的美不仅辉映在每个族人太阳或月亮般光彩的脸上,还凝结在其“民族三宝”鼓楼、风雨桥和大歌里。

要说最爱唱歌的民族,当属拥有大歌的侗族。他们的歌穿越春夏秋冬光阴岁月,遍布田间地头山谷溪畔,渗透生活的点点滴滴,出自寨中每一个男女老少。听着他们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而朴素天成的合唱时,就像是扑向大自然慷慨的怀抱,满身心都布满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还有鲜花盛开的原野与蝉鸣鸟唱的森林。一个爱唱歌会唱歌能唱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民族,注定是美丽幸福的。

“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侗族大歌续唱二千五百年而不息声,是因为它有着歌以铭史的功能,从而承前启后,代代相传。在大歌分类中,“嘎吉”是专门用于叙事的,它旋律舒缓,低沉忧伤,一如夜月火塘旁的祖父或祖母,向子孙们叙说祖先的故事。刀耕火种,虎豹豺狼,天灾人祸,战争和平……那一颗颗被塘火映得通红的青春或幼稚的心,由此记住了歌声中的历史,又继续传唱历史的歌声。大歌之大,在于它千古宏音,万代传唱。当看到纪录片中的奶奶级歌师潘萨银花在自己的歌堂中教一个孙子辈的小姑娘唱大歌时,有谁会怀疑这大歌铭史的传唱动力呢。

“饭养身,歌养心”,是侗族人信奉的真理。大歌分类中的“嘎想”是为伦理纲常的述说而专设的,歌以载道的功能在此水落石出,一目了然。据纪录片介绍,侗族是一个爱和平,讲团结,重友谊,群体意识强且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世代居于深山幽谷,长期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能形成自己优良的文化礼仪,道德规范,习俗戒律和艺术修养,着实很了不起。贯穿其间的一条连线,就是大歌的载道作用。大歌之大,在于它寓教于乐,春风化雨,让人心立大德,身行大道。那些着丽服的女孩和穿对襟短衣的少年唱着这样的歌成长,就如同心田里播下一颗文明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以歌为媒,行歌坐夜”,是侗族成年男女寻觅爱情的方式。大歌分类中的“嘎嘛”就是为抒发男女之爱而定制的,它柔媚而极富感染力,歌以传情的功能让世世代代乐享不疲。像许多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侗族也有对歌择偶的美好习俗。大歌的对唱必须是在异性、异姓(房族)间进行,所以每个寨子里都有按同性、同辈、同房族原则组成的不同歌班。他们的对唱有可能是在飞阁重檐的鼓楼里,也有可能是在青青山坡上和潺潺溪水边。当清脆、嘹亮抑或纤细的女声与浑厚刚劲的男声在苍穹下干柴烈火般地燃烧时,那昂首扬眉的阿哥和低头娇羞的阿妹就“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大歌之大,在于它能打动装得下天高地厚的春心和人间大爱。生命因为有了爱而倍升价值。

我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地听侗族大歌,感受到了一种无以言表的神奇。即便千人一唱,它仍无需指挥与伴奏,就像冥冥中天赋仙歌,有神来助。那起起伏伏的多声部就像他们身后连绵的群山,层层叠叠,涛掀浪涌;那孩子们的声音如鲜嫩的青草,老人们的声音似沧桑的古木,姑娘小伙的声音一如莲吟竹喧,清新得充满幸福的气场,让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大歌为什么那么美妙?因为它凝聚了一个民族的千古精华!大歌为什么震颤灵魂?因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心皆同!

我陪母亲唱民族歌曲

文/陆肖鸣

母亲九年前患脑梗留下了后遗症,这几年行动愈发地不方便了,必须有人搀扶方能缓慢行走。因为行动不便,母亲很少出门,呆在家里时间长了,心情难免烦躁。

轮流回家照顾母亲变成了我们的日常。周末我回家照顾母亲,吃过早餐后,把母亲珍藏多年的《民族歌曲》翻找出来,问母亲是否记得以前喜爱的老歌曲。母亲翻开我递过去的歌本,兴奋得像孩子般一页页查找。

母亲年轻时喜欢唱歌,退休后曾复印了一本本厚厚的老歌曲,每天都到老人歌唱团唱歌。如今八十多岁的母亲记忆力已大不如前,即使那些她做有符号最喜欢的歌曲,也已经唱不上来了,望着熟悉而陌生的歌曲,母亲不知所措地叹着气,心情忽然阴郁起来。

我找到自己会唱的歌,希望领唱可以开启母亲那些埋在记忆深处的天籁。果然,听我唱起了《南泥湾》的歌词“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呀”,母亲的记忆忽然回来了,她跟着我的节拍反复吟唱了几次,渐渐重新熟络起来。

母亲记忆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母亲的兴致越来越高,我们又一起唱了《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歌让我们想起了参加“三月三”民歌节活动那些快乐的时光;而《欢乐今宵》《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洪湖水浪打浪》等等脍炙人口好听的民族歌曲,一次又一次打开了母亲的话匣,跟我絮絮叨叨地讲起了她许多旧事,那些旧事尽管我早已记熟于心,但再次从母亲的嘴里有条理地讲出来,我心里依然暗暗高兴。

我把母亲唱的歌曲一首首录了起来,再回播给她听,听到自己的歌声,母亲忍不住笑起来,不禁感慨时间过得太快,儿女都已成家立业,自己曾经清脆的声音也已经变得如此苍老了。

一首首旧歌唱过,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时分,兴致勃勃的母亲仍意犹未尽。我告诉她要去做午饭了,母亲不以为然地说,随便吃垫点肚子就可以了,午饭天天吃,唱唱歌更开心!拉着我继续翻着歌本寻找她喜欢的歌。

望着放声高歌的母亲满脸皱纹笑成了菊花的表情包,我也满心愉悦。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对于年迈行动不便的父母而言,山珍海味不如粗茶淡饭,别墅美景不如孩子在身边,亲情的陪伴无疑是父母晚年最美的幸福时光!

被围困的城池

文/钟映秋

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

——题记

半透明的夜把太阳拥入怀中,夜色中融着微微酡红。在红消醉醒中的旅行,一点点显露出围困方鸿渐的牢笼。

温饱有余,读书尚可的方鸿渐依托着昔日丈人的资助海外“镀金”,却无心专注于学业,可是在遯翁和丈人的殷切期望下,他只好买下德国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的证书。在他们眼中,仿佛一张文凭便可将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统统包裹遮盖,恰似亚当与夏娃的遮羞布。这一遮,虽隐去了方鸿渐海外“深造”中的空白,却也围筑了一起他自己心中的围墙。

这一座文化之城,困住的又岂止是方鸿渐一人?褚慎明借着自己对哲学大家的恭维赞美,以生拉硬扯的关系来抬高自己的文学地位;韩学愈的文凭和所谓的“着作”…当民族的文化实力变得软弱,城中的所谓学士文人只好凭借着西洋身价来抬高自己。有人享受其中带给他的名望与荣誉,譬如韩学愈;亦有人希望远远逃离——这样的人,大抵是心中还坚持着文人的骄傲与清高。这应该是民族危机之时日民族文人余存不多的风骨吧。

“局部真理”般的鲍小姐,百般献媚的苏文纨,绚丽如蝶般的唐晓芙,以及最终把方鸿渐引诱至婚姻这座围城中的孙柔嘉,她们环绕着,包围着。在糖衣炮弹的轮攻下,方鸿渐开始在婚姻的城池下经营。

汉服的魅力

文/刘荻

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有着近四千年的历史,是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小时候常见我的姥姥裁布制衣,打样做鞋,一根绣花针,牵引各个花样跃然于衣襟。偶尔也手把手教着我的舅妈裁衣,这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样式与细节让我深深地为其着迷。后来我才知道,使我着迷的衣饰原来也有它的名字——汉服。不再羡慕其他民族拥有美丽的服饰,我们的汉服也有着最独特的魅力。从这时起,我也开始跟着姥姥学习汉服制作。交领右衽,象征着地道方正;衣身中缝,象征着人道正直;以系带束之,也代表着为人的准绳。姥姥生于旧时代,虽不是学识渊博,但做人做事的道理却是半点不忘,单这一份对汉服的传承就足以让我为之努力。

汉服的制作中,与时俱进用着现代工艺,但是真正传统的手艺,也是时刻不忘,平针、回针、套针、缲针……在机器几乎可以完全替代人工的时代,我却更喜欢这一针一线的踏实感觉,承袭着千百年来手工制衣的传统,做出来的衣服才更有着令人不可抗拒的魅力。而这其中更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南京云锦妆花、缂丝、鲁绣、苏绣……种种技艺都是古代制衣中所一直沿用的工艺,这些繁复的带着我们民族色彩的技艺,是一代一代手艺人的灵魂。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孔府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等国内各大博物馆都馆藏有出土或是传世的汉服藏品,很多用于服饰制作的工艺都已失传。工艺的复原,服饰的复原,更有着无数人为其默默努力着,我荣幸可以是这其中的一分子,发光发热。

交领右衽,宽袖博带,衣袂翩翩,汉服作为民族服饰,更是体现着民族的气节与风度。女子着汉服,体态优雅,一举一动间最是端庄柔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男子着汉服,身量颀长,自有一份风雅与沉稳,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它是一件衣服,又不仅仅是一件衣服,在这个时代,它更是承载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注入民族的血脉。

汉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华丽,宋的风雅,明的内敛,融合成今天我们血液中流淌的民族的优秀品质。

大美汉语

文/张一楠

“云对月,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自幼便在汉语的浸润下一点点长大。 汉语予人,恰如鲁迅先生所说:“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诚斯言哉!且说那“山”字,不正是孤峰立在白云间吗?那“旦”字,不正是黎明时太阳的精彩一跃吗?再说那音,通读古诗,看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细细一品,好一个平仄相对,令人神清气爽。最后那意已不必多说,且想一想那“飞流直下三千尺”,想一想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汉语,凝结着多少雄伟豪迈,多少清婉哀伤。汉语予人,是意境、音韵、形状的美,是那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升华。

汉语之于民族,是把金钥匙。

当年列强侵华时期,我中华大好河山一点点地破碎,有人不免意志消沉,麻木不仁。鲁迅望见此情此景,心生悲痛,于是弃医从文,用笔锋直指中国人心中蒙了尘的爱国魂。鲁迅先生完成《呐喊》后,人们呐喊了,郁结在心中的亡国情在一瞬间爆发,中国新生的曙光,在汉语的激励下,愈发明亮。再看那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好一个“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文字一出,立马激起了人们那“死亦为鬼雄”的不为瓦全。汉语对民族,是情感的命运的充实与满足,凝结了民族精神。汉语对于世界,是文化多样性中必不可少的一抹艳丽。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汉语,便在须臾间吸引了全球的瞩目。孔子学院的开设,中国的语言,在世界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汉语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语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时光的打磨下愈显精致。

祖国,祝福你

文/张厦门

一个人在黑夜里孑然哭泣,一个人在夜色中努力摸索,对光明的渴望与向往;一个古老的名族正在滴血,是一个古老民族的悲哀,却是一个新民族的崛起,又是一个新民族的腾飞。

新的崛起并不是件易事。时间的流逝并没有黯淡矢志不移的坚定决心,盘根错节却是迎难而上。诞生在血雨腥风中,忍受着外来侵略者残酷的压迫与剥削,但那里有压迫,那里就会有反抗。林则徐实践了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是抗击外来侵略者的伟大胜利,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全都接踵而至,对祖国不遗余力的“踏访”,饱经磨难与屈辱、、、、、、是谁铿锵有力的音调在人口如潮的天安门广场宣告着中国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了。从此,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1956年,“解放”牌第一批国产汽车诞生,在交通已有了有力的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巩固了军事化的力量;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对军事和经济进一步的深入;1973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使中步入了自给自足的道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在国际地位中已占有一席之地,以崭新的躯体在舞台上婀娜多姿,这是一个步入新时代的征途,古老的民族褪掉了那一古老的青衫,披上了新时代的霓裳。

如今,和平盛世的年代,人民安居乐业,过着幸福温馨生活的同时,自然灾害业渐趋泛滥。南部阳光明媚的晴空被簇拥的阴霾浸染得乌黑茫茫,天空划过一道道闪电和震耳欲聋的雷鸣。飓风来袭,暴雨倾盆,强烈的的飓风不遗余力的搜刮着每一处角落,让多少人在这强烈的飓风下成为了永远的诀别,又卷走了多少欣欣向荣的自然景物与生辉,他们原本高昂的头颅现在低哑着,显得有些沧桑与无奈。大雨滂沱,经久不息,滔滔不绝的洪荒一泻千里,堙没了千里沙土,浩浩荡荡的咆哮在广袤的土地,昔日的繁华与幸福都浸泡在洪荒中浮浮沉沉,渐隐渐现;北部湛蓝的天空悬挂着一颗火阳,流火飘曳的阳光狠狠炙烤着焦硬的卷土,无垠的大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裂缝通向自然地心脏,盘旋在 的鸟也销声匿迹,原本喧闹的街道已变得渺无人烟,原本万紫千红的大地,如今呈现着茫茫苍然景色。

这些沧桑的景象却与我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如今,我们不分昼夜肆意挥霍纷繁美好的生活, 强加在自然上,却不知这是一种奢侈的损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祖国,我衷心祝福你繁荣昌盛、蒸蒸日上,在这个绚烂多姿的二十一世纪里,昂首阔步,一展风采!

老神树下的年

文/王忠范

巍巍大兴安岭东麓峰岩下的鄂温克民族乡,因为山上山下都生长着亭亭玉立的白桦树,所以名叫查巴奇,查巴奇的语意是白桦丛生的地方,多么美丽而好听的名字。乡政府所在地北边的大石砬子南边,有棵三百岁的老神树,挺拔苍劲,独擎云空,像闭目养神的老者安祥站立,被这里的鄂温克人尊为民族的长者。每每年节,老神树这个神圣的地方都有民族民间活动,人们忠实、虔诚,又那样欢快、喜气。

三十多年前,上海著名诗人黎焕颐观赏这棵老神树时感叹不止,说他从未见过这样古怪神奇的大树。这孤孤零零的老神树,虽被岁月的风雨冲刷出树洞,但树干粗壮敦实,狂野的皱折深深的黑黑的,像山地上的条条长垅。而遮天蔽日又蓬蓬勃勃的树冠上,东北面枝叶尖尖细细,层层密密,翠绿清纯,雅洁秀丽,正如薄雾曼舞。西南面枝壮叶大,重重叠叠,粗犷豪爽,飘飘欲飞,恰似绿云生风。一棵树两样枝叶,又都绿得新鲜绿得不可抑制,着实令人叹奇论妙。曾任乡长的鄂温克族朋友那显峰告诉大家,最早流落到这里的鄂温克人发现这棵树很特别,就当作“白那查”山神来敬仰和保护,并称之为神树。后来人们在神树下用石头堆砌起象征天地神灵的敖包,常常用一头牛或几只羊进行祭祀,既庄严又隆重热烈。

禁猎以后,这些大山里的鄂温克人种地打粮、养羊养牛,搞山产品加工,收入增加,都住进了楼房,日子过得像山上的柳兰花红红火火。所以,每当过年和民族节日时都在老神树下举办活动,那是一种表达、抒发和寄托。刚进腊月,外出打工的、做买卖的、采山的、跑运输的都陆续回来了,家家户户开始忙年,民族乡里热热闹闹,喜气洋洋。民族户宰牛宰羊,过年必吃手把肉,显示生活的美满。凿冰去打捞冰河鱼,图的是年年有渔(余)。还要做表示团圆的年糕、象征心心相连的套环面果。每个人家都在做灯笼、写对联、刻绘桦皮画、剪彩花,忙得亲热快乐。大人小孩一拨拨地出来进去,说说笑笑,那是忙着打年纸办年货。这期间,好多人选择阳光很好的日子,结伙来到老神树下,恭恭敬敬地往敖包的石头堆上添加石块,静静,默默,忠诚而又安然。年轻人在老神树的枝条间系挂祭火的红绸条、祭地的黄绸条和祭天的蓝绸条,多姿多彩,飘飘闪闪,营造出天人合一的妙然景致。上了年纪的人点燃叫“刚格”的香蒿草,以此缕缕清洁的香烟净坛、净场、净身,然后将糖果、奶制品摆放在老神树前,祈愿新一年风调雨顺年景好。

腊月二十三送“火神升天”,接着又拜北斗七星,年的气氛越来越浓,老神树这个地方常有人来。鄂温克民族自古以来就热爱和崇拜大自然,不允许出现任何毁坏家乡生态环境的行为,因此过年便在老神树前面对山河拜石、拜水、拜火、拜树,祈祷平安、降福,人畜两旺。有人开始在老神树下放灯了,或玻璃灯、或冰灯、或电池灯,都是防风防火的安全灯。洁白透彻的冰天雪地之间,盏盏灯相挨相连,在阵阵寒风中闪闪烁烁,红红亮亮,给年带来神秘的妙境,更让人感怀与憧憬。

鄂温克人最重视除夕之夜了,屋里屋外插“春枝”挂彩灯,红红火火,一派光明。供奉祖宗神、财神、护畜神,香烛点点,几分安然。女人从这时起不动针线和剪子,男人不准打骂牛马,谁都不能把任何东西扔到院子外面。所有的家庭都吃一个人不少的团圆饭,喝春酒,放鞭炮,唱年歌,给长辈下跪拜年,欢乐中飞扬着声声祝福。新春的第一天来到了,大兴安岭上的太阳喷洒着金子般的光芒,云朵奶汁一样在长空上游来飘去,遍地的冰雪也白出了亮光。满面幸福的山里人相继来到老神树下,相互施礼问候,抱拳拜年,欢欢乐乐,亲亲热热。灿烂暖和的日光里,老人们穿着民族服装环绕老神树跳熊斗舞跳野猪舞,呼喊着:“扎嘿扎,扎嘿扎……”步步向前,无比欢快。那些姑娘小伙相邀而来,他们朝气蓬勃地跳民族民间集体舞,唱民谣唱鄂温克情歌,舞步和歌声一起靠近了希望的春天。孩子们欢聚到一起,或追追赶赶或玩民族游戏,个个都像撒欢的小梅花鹿。鄂温克的春天来到了,老神树也显得美丽壮观了。

我爱教师职业

文/李向明

人们都说,教师是燃烧自己成就别人的职业,是从事塑造人类灵魂的伟大工程。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虽有足以履职的学识和文凭,而没有“读万卷书”的渊博和“行万里路”的历练,也少有“一挥而就”的创作灵性。

在我平凡的心里,供有万世师表孔夫子的圣像,怀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和为教育事业披肝沥胆的豪情!

一方黑板,是我四季耕耘的良田千顷;两寸粉笔,写不尽知识王国的大道与僻径;三尺讲台,传播因材施教的绕梁之声;五彩缤纷的多媒体教学,更令我成了气象万千的园丁。

我是党校教师,锻造为民执政的栋梁、精英;我是开放大学教师,励志劝学、指导成才新历程;我是中技学校教师,为莘莘学子再绘青春憧憬;我是小学教师,精心育苗、去接力民族复兴。

新时代我的职业理念——秉持品学兼优、素质引领。要像和煦的阳光,温暖、照亮学子成长的心灵;要像晶莹的雨露,褒扬那笃学求知的恒心;要像跨越山峦的桥梁, 接通走向学业大成的峰顶……

为实现求富图强的中国梦,我要铭记初心,学芝兰、吐放柔长的芳香,象春蚕、奉献一生的忠诚!

致十月的祖国

文/邱立新

十月,我们告别夏的绿荷,喜迎万山红叶,倚在岁月的木质窗棂,看伟大祖国群山巍峨、层林尽染;高粱火红、谷穗金黄。

十月,祖国的容颜越发神圣而端庄,无论你在北国边陲,还是南沙海岸;在丰收田野,还是林间小径,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的心中总会涌动一种神圣的情愫,那是对祖国的深深爱恋与祝福。

当屈原流放汉北沅湘,闻秦攻破国都,悲愤交加怀石自沉汨罗江;当苏武奉命持节,饮雪吞毡北海牧羊十九年;当岳飞仰天歌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当文天祥袒露“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泣血心声……祖国,你从远古走来,你是万古流芳的民族气节,你是洒满热血与热泪的历史画卷。在九州山河锦绣如画的金色十月,我愿携春之细雨,夏之繁花,秋之红叶,把最温馨的词句奉献给您。

有人说,青春的容颜润滑光泽,纯洁如雪。而我,更爱您那沸腾的灵魂,爱您经风掠过后记忆年轮里的沧桑斑驳。这里有北京山顶洞人农耕火种;有秦并六国的集权转折;更有强唐盛汉的峥嵘岁月……篇篇风霜画卷,记录着源远流长的华夏历史,更记录着共和国栉风沐雨,一路风尘一路走来的风采与荣光。在刘公岛,这史册写下过有负先人的耻辱;在三元里,这史册写下过民族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列强拼搏斗争的勇气。

在神州所有人的心中,都铭刻着这样的难忘箴言:不强国就是后退,不崛起就是沉沦,只有实现民族复兴梦,才会使我们的祖国,高山长青,绿水逶迤。

祖国,您是饱经风霜的母亲,用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哺育各族儿女,教育华夏子孙自豪于祖先文明,但更应奋进求索,不贪恋辉煌的过去,高瞻远瞩于新的明天。用黑色的眼睛,在求索中找寻光明,用今日之责任,实现华夏子孙的民族复兴梦。

祖国,您是千载长青的大树,笔直的干,屈曲盘旋的枝,有花的秀美,山的端庄,也有春的嫩绿,秋的枫红。您有三春贵子十里桃花的妩媚,有五岳群山惊苍穹俯山岗的威严。您曾佑护过黄土地上挂着辣椒的窑洞,也曾温暖过黑土地上抗联战士朔风暴雪的木房。当每一次秋风飒然吹过,您的每一片绿叶都噙着五彩的强国梦,每一个枝头都结满累累的丰收果。

祖国啊,您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永恒的春天。您用悠久的历史吸引着我们,用神圣的事业甜蜜着我们。您把我们团结在一起,以共和国70年奋勇前进的坚实步履,踏响东方土地,更教会我们勇立潮头,守正开新,弘扬崇德向善、立根固本的人间正气。

祖国,您于我们这些儿女来说,是深情的嘱托,也是一份生生相依的血脉情结。我们的生命之于您,是一片叶,一朵花,是您给了我们生命的滋养与光彩。

祖国啊,您是一首诗,一首抑扬顿挫、荡气回肠的诗,一首亿万人民用爱和泪,用琼浆热血和深情依恋共同吟诵的赞美诗!这首诗,因深情饱满而热情奔放!在云端哨所、在黄河源头、在长城脚下、在亚热带珊瑚椰林,负重前行的最美奋斗者们,深情吟唱着“以热血之我,创最美中国”的壮丽诗篇!

十月,阳光流泻,照亮九州山河。倚在岁月的木质窗棂,我们将一颗感恩的心,安放在希望的流年里,深深祝愿我们的伟大祖国——繁荣昌盛,迎接新世界的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