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大山散文

2023/01/01经典文章

大山散文(精选20篇)

父亲有山的模样

文/刘志斌

起起伏伏的大山,就是父亲身上凹凸分明的肌肉。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我似一只蚂蚁,顺着父亲的筋脉在爬行。我憧憬,有父亲一样的胸膛,有山一样的力量!

父亲是山!那一身逼眼的包谷绿,那一片火红的高粱花,扎根在父亲的肌肉、脉络、骨骼上。山是父亲!那根晃悠悠的扁担,压不垮父亲的脊梁。那张弯如月的犁,只能在父亲的额头犁出一片沧桑。

我,已被岁月的车床加工成一只候鸟。每一次的来来回回,总要劫走父亲全部的积蓄。而父亲,却默默叹惜,叹惜自己没有更多的给予!我啊,还要在每一次的离离去去时,赚足父亲的深情相望。而父亲,却在深深自责,责备自己没有更高的巅峰做为我的起飞点!

其实啊,父亲,我不曾对您说,您手中光溜溜的锄头,是敲我人生之鼓的槌!

其实啊,父亲,我多想对您说,您身上油晃晃的汗水,是我奋飞之路上的酒。

在山的怀抱中,我多想是一只永久永久的宿鸟!在父亲的臂弯里,我多想是一只永久永久的蚂蚁!可是大山,仍顶着烈日的炙烤,仍抗着霜雪的欺凌,仍忍着雷电的轰鸣的大山,把我托在肩膀上,让我一次次远望。可是父亲,仍穿着素朴的衣服,仍吃着清淡的食物,仍睡着暗旧的木板床的父亲,叫我睡在胸膛上,让我一回回放飞梦想。

也是父亲的梦想呵!也是山的远望!

那一天,父亲捋了一下白发,喝了一碗糯米酒。那一刻,父亲低下头,弯下腰,蹲下腿。那一瞬间,父亲血脉偾张,惊天动地一声喊!

父亲把我弹到了远方。

父亲笑了。因为,我也成了一座巍峨的山!

父亲靠着大山,笑得沧桑叠出,笑得醉意飞扬。

哦,我的父亲,我永恒的喜马拉雅山!

雪花里的乡愁

文/魏益君

我的老家在大山里,是一个明丽的小山村。村子背倚大山,一条由百泉汇成的小溪,绕村而过,缓缓流淌。大山里四季轮回,草木更新,虽然四季景色各不相同,但我唯独对山中的雪依依眷念。

少年的记忆中,只要第一场雪造访大山,小村便真正进入冬季,因为这场雪要到来年春天才得消融。

每回下雪,总喜欢蜷在被窝,听雪打脆瓦,听雪叩窗棂,听雪穿过枝桠、漫上柴垛的美妙“沙沙”声。那一种心境,那一种惬意,甜蜜而美好。

听了一夜雪唱,天亮时雪停了。一夜飘雪,使得本已消瘦的村子和大山变得臃肿起来。山峰间挤出那个被冻得彤红的半个太阳,慵慵懒懒的,抖抖瑟瑟的跳上山尖。太阳起晚了,炊烟也就起晚了。太阳一竿子高的时候,谁家的烟囱里开始袅袅地冒出白烟,飘向静远的高空。于是,一家、两家、三家……早炊的热气蒸着白雪覆盖的村子,把一轮太阳也烤暖了,抖擞精神亲吻着白色的村庄和厚重的大山,折射出万道金光。

一场雪后,田野、远山都盖上了一床柔柔的铺絮。村边的流溪结了一层冰,被雪覆盖,再也看不到潺潺流溪的姿态,只能想象到冰下溪水不甘寂寞地走向远方。大人们开始坐在家里,围着火炉剥丰收的花生,拉着一些当下和远古的话题,妖魔鬼怪也在大人嘴里变得柔情而美好。户外是姑娘和小子们的天堂,总有一群姑娘认真地堆着雪人,堆出她们心中的美好;总有我们一帮小子忘情地打着雪仗,打出一个暖洋洋的战场。

而今,每到冬天,我就祈盼老家降雪,期待着大山银装素裹,去寻觅心灵深处的那份温热。现在,气候变暖,冬天很难见到几场雪,即便下雪,也很难见到像当年那样的冰雪冬季。

前几日,气象预报家乡有雪,我驱车赶回老家。

村子依然是当年的样子,只是多了几座二层小楼,当年进出村子的羊肠小道,变成今日平展的水泥路,只有绕村而过的那条小溪,还那么欢快地唱着。

天空变成黄白相间的时候,一场雪就纷纷扬扬地飘起来。我披着风衣走向村头,去亲近这场雪。进村的路上,一辆红色的桥车由远而近。车到村口停下,钻出村里刚结婚不久的二娃。二娃幸福地牵出穿一身红衣的新娘,对我说:“叔,难得下雪,我们想拍雪景照片,您是文人,给我们当个导演呗。”

我看了看村头的那个石碾,已经落满了厚厚的雪花,说:“照石碾吧,红衣、白雪、石碾,构图一定很美!”

当他们幸福地摆好姿势时,我一下子找到了钟情一场雪的理由。那是一种对雪的感恩,那是一种对雪的希冀,那是一种对雪的刻骨铭心的眷恋,那是一种对乡土乡亲浓烈的乡愁!

大山深处圣人堂

文/杨仕英

宋朝诗人杨万里的《秋山》:“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我喜欢这首诗对红叶的描述,也喜欢红叶的艳丽可爱。

我喜欢乌桕树叶的红,那是一种特别的红,比西瓜红有亮度的红,看上去不艳,却吸引人,那红给人心灵慰籍,让乌桕树异常美丽!

也许由于对乌桕树的感情吧,我的家乡称乌桕树为木梓树。乌桕树叶子绿时青翠,红时浅浅的,似小女孩纯真的脸。小而圆的叶子,密密地挂在树上。乌桕树结的子一串串的,叫木子,可以打油做蜡烛。

去圣人堂的朋友,不是发图片给我,就是津津乐道说途中见闻,让我的心也不知不觉地飞向那里。我天天想呀,想那个在大别山主峰罗田天堂寨脚下的村庄,想看那里的红叶。

去年11月26日,怀着激动的心情,我踏上去罗田的征途。汽车在山里穿行,群山峻岭、层岚叠嶂。远看山上,红绿相间,各种红色各显风采。特别是路边的杉树,整棵都是铁锈红,有的几棵连在一起,红得耀眼。乌桕树的红叶在大山深处,一晃而过。

看着远山红叶,我不禁想起红叶传情的故事。唐朝宣宗年间,一个叫卢渥的书生,在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结束后,从溪水中拾起一片红叶,上有宫女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卢渥将这片红叶擦拭干净,在上面和了一首诗:“红叶诗何美?出宫未曾闲。才女我钦敬,约定到人间。”他和书童一起寻到溪水流入皇宫的进口,将红叶放在溪水上,流进宫里。那位题诗的宫女,又捡到这片红叶,拿起来一看,她认为写和诗的人就是她的知音。后来,唐宣宗允许部分宫女嫁人,中了进士的卢渥选了一个清丽苗条的宫女。洞房花烛夜,他轻声吟诵那首宫女写的红叶诗。不料这位披着盖头的新娘,吟诵出卢渥写在红叶上的和诗。就这样,红叶成了媒人,将这对未曾见面的男女联到一起,成就了百年姻缘。

也许是红叶传情的故事,感染着向往美好爱情的年轻人。一个深秋,罗田的百对新人在圣人堂举行盛大婚礼。乌桕树上挂着绿、黄、红三色叶子,在风的吹拂下,叶子零星地飘落下来,吻着新人的额角。穿白色婚纱的新娘是那样纯洁,西装革履的新郎是那样俊朗。百对新人相依相偎,浓情蜜意,婚礼热烈而隆重,让圣人堂益发美丽生动。在这美丽的大自然里,新人祈愿爱情天长地久!当新人们双双对对走向树林,或拥抱、或亲吻、或凝视,或牵手……整个树林被爱情包围着,见证着他们走入婚姻的殿堂。

到了圣人堂,吃完午饭后,我迫不及待地来到了看红叶的最佳处,那是乌桕树最集中的地方。但大失所望,那绚烂的红叶呢?那树树皆红的景象呢?地上的草枯黄了,树叶落了很多,树显得稀稀落落。有的树叶落光了,乌黑的枝丫峭楞楞地伸展着;有的几片红叶挂在树上,成了点缀品。只有几棵高大的乌桕树红叶多些,树顶上的叶子形成树冠,显示着婀娜的身姿。整棵树的叶子都红了,那种深红让人想象到生命的极至。

正当失望之时,听见欢笑声。寻声看去,几个漂亮的少女在林间说笑。少女依在树旁,仰头看红叶,那纯真的模样,似红叶般清纯可爱;一会儿,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学生,叽叽喳喳似一群小鸟,在林间追打,嬉戏;还有一对情侣相依相偎,靠树坐着,那种忘情的爱恋,让树林也充满深情。于是,我信了,相信微信图片美景是真实的,一旦人融入其中,这是个处处皆风景的地方!

我们走到林子的尽头,回头看,呈现的是一幅水彩画;当我们走到山脚时,仰头看去,是山水画;我们要走了,当车子在路上行走时,从路旁看这片树林,又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遒劲的树枝,深深浅浅的红叶,高高矮矮的树。远山繁茂的树丛中,红叶渲染着大山,深深浅浅的各色红叶,点缀着大山,显示着特有的美丽。此时,我想起了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大山深处的圣人堂,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农民领袖徐寿辉。这个敦实的大别山汉子,出生于圣人堂,靠贩卖布匹为生,后成为红巾军领袖,被拥立为天完皇帝。他率部以“摧富益贫”等口号发动群众,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率众至百万。徐寿辉的衣冠冢,就在圣人堂,人们缅怀这位农民领袖的功绩,又不禁为他的悲壮人生潸然泪下。这里原本是美丽的大自然,这里原本是与世隔绝的天堂啊。

回首望去,群山环绕,树木参天,田舍依然。历史的车轮永远滚滚向前,徐寿辉留给人们的是扑朔迷离的历史故事,而如今的圣人堂,将如火的美丽、世外桃源般的恬静献给了人们!

荒凉里的灵魂

文/我尊重你

载着我的身体和铺盖卷的黑色小车,沿叠峦的山脊岭左弯右拐的爬行者。顾不上和我聊天的王乡长,双手握着方向盘,专注着前方,手脚娴熟地配合着。挡住视线的急拐弯,连襟着一眼望不到的深沟,裹挟着沙尘暴连绵逶迤远去,稍一疏忽就会车毁人亡。六盘山脉高耸的黄土山峦,脆弱得经不起地球沧桑的水土流失而形成的干燥苦窖的特有环境,造就了像王乡长一样坚强的领导干部。神经绷紧的我,默默地体会着眼前的一切,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浓浓的对王乡长的敬佩之情和信任之感。

就这样,我到了我的又一个新上任的偏僻艰苦的王民乡政府,已是深夜时分。早已生了炉火打扫干净的给我准备好的办公室里,王乡长帮我铺好床走后,我就上床和衣睡觉了。半夜寒冷狂风梦魇惊醒,果然是门外狂风怒吼,屋里寒气逼人。起床来给炉子填满炭,又躺床上呼呼睡着了,而且睡得很香。像我们这样工作了好多单位,经历了许多的人,唯一练就了适应环境的超常能力,和一颗平常的心态,到那就好像到家了一样,到那都是很快熟知的乡村干部和村民。

第二天早起的我,但见靠门处已是一层细尘土。掏干净炉灰,拿起笤帚,扫干净屋里,用毛巾抹干净办公桌,叠整齐被褥,穿整齐衣服。干净的房间卫生,整洁的衣服,乐观向上的精神,是多年形成的。这一切完成后推门出去,迎面而来的是闭呼吸的大风和尘土。走出乡政府门去,站一埂子上,乡政府周围的一切映入眼帘。

前面是大山,左面是大山,右面是大山,后面还是大山。四条大沟怒吼着撕扯着绵延的大山远去,但还是逃不脱大山怀抱的束缚,折回来更显示出狂放施虐的特性,形成了特有的汇集点。尽管四条大沟在这汇集点处,借助着雨水和疏松的黄土,毫不吝啬的吞食着仅有的狭窄的平地,膨胀着大沟的深度和宽度,但还是不忘把留下的一块平地,撕裂得坑坑洼洼。

就在这坑坑洼洼的一块相对平一点的斜坡上,就是王明乡政府大院了。破旧的房子使乡政府不再显眼,只是不远处的王明中学三层教学楼,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显示着教育的重要性。一条柏油马路过乡政府门前,头朝下又过中学门前,便一低头过大桥,来不及打招呼,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横空挡在眼前的大山,叫风雨的沧桑,深刻下了无数条的不规则的条沟,从山顶成喇叭状跌下深沟,但大山更显示着宽容博大的胸怀,和千年不衰的灵魂。半山腰被推土机修开的一条黄土路,预示着这里的人们的一种特有的与自然抗争的精神。

转过身仰看阴洼远处山坡上,有几户人家,与山下零散的农户相比,更显得孤单无助。偶尔传来鸡鸣狗吠声,打破了荒凉里的寂寞。路过身边用架子车拉水的老农,笑问怎么还拉水吃?老农笑呵呵答曰在很远的地方吃水,别看我们吃水困难,但这水质特别好呢。看着老农慢慢上山坡吃力的背影,被大风卷起的土雾淹没,心中更是心酸悲凉,随后是咬紧嘴唇所迸发出的一种紧迫责任感。

更好的风景算是乡政府东面山嘴上的一片榆树林,虽然裸露着身躯,但仍挺立着笑迎着风土的摧残,和春天里遗留下的冬天的尾声里的残酷。这样的山峦,这样的深沟,这样的半山上的土路,这样的远处上坡上的人家,这样的山嘴的榆树林,在黄风土雾的天气里,找不见太阳的锋芒。我们可以用肉眼,随便地在天上任何一个地方去直视她,在干枯的枝条里找寻她,但找不到太阳的温暖和热情,这就是荒凉里的环境。

当然在乡镇府干部这个群体里,到处是像夏天里太阳一样的笑脸,太阳一样的工作热情。没有水,没有地方去洗澡,几天不洗脸,清谈的饭菜,饥一顿饱一顿,来自于四面八方,从没有怨言,只是默默工作和生活。最钦佩的人是一位来自于教主家庭的女副书记,放弃了城市的优越条件,只身来到穷山僻壤里,更能吃苦,更能工作,默默地改变着这里的面貌,至今仍是单身。她的那身红毛呢子上衣连同她的灵魂,永远是荒凉里的一道靓丽精神风景线。

秋山叶情

文/刘久炎

风,来了,很轻很轻,抚摸着一望无垠的涌,思绪绕着阔叶的悠闲,煽动着珍重,风,小声告诉自己,大山的尽头,有云、有雾、有晚霞、仍然有,风的心声。

月亮羞涩着脚步,在梢头守盼着黎明,于是,凝固了神望,小心了曦光,悄悄了晨风雾雨,惊叹了露落花红,一双太久的注目,翻动了岁月的苏醒。

穿越森林的脚步敲柔了大山的骨梗,将一颗圣洁缩写,埋在生命开始的寂静中完成阔别的旅程,一路欢歌将梦想编织成花环,满腹追逐把泪写成秋霜,在信念中狂书不朽的真诚。

溪水,也许能读懂大山的从容,灵秀中,将满山的落叶唤醒,潺潺里,远行的尘风洗净,捧在眼睛里溢出了滚滚涛声,任彩叶调出了一道道风景,宛如甘露不语,无声了此刻的相逢。

叶,绿了又红,秋,在不经意中掠过,便让大山虽醉尤醒的酣态铭刻着季节在人们心底永恒的殷红。点点颤动,微微碎影,你为何如此述说?那一定是流淌在你血管里,美丽的曾经……

爱那神溪

文/心海若洋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

在茂县的大山里打工期间,我每天重复着自己的劳累,却也享受着那美丽的风景!

早早的起床,在柔和的晨曦中,流动的清新的空气把我温柔地拥抱,浸入我每一个毛孔,没有一丝阻碍!深吸一口气,灵魂在升华!晨阳从山背轻轻爬起,只照亮了半边山峦,有阳光与无阳光的地域只有一线之隔,却像分属两个世界!一层层白云浮在山尖,像小姑娘头上挂了一圈雪白的棉花似的头环。不!比棉花更加轻盈洁白无瑕!

中午时分,虽说骄阳当空,却不会那么热。大山时刻散发出丝丝凉意,还有那清凉的风,那只会拂动头发和衣襟的和风,没有海风的狂躁猛烈,也没有一般陆风的暗热!在自然的大气候中,大山给了她的土地、人民小气候,人们在山的庇护下安心的生活!白云在阳光照射下轮廓更加清晰,阳光穿不透白云,便在大山腰上投下一片阴影!

即便近黄昏,夕阳甚是无限好!有时候上班要到几里外的地方,所以下班得走回住的神溪村,我便沿着盘山的公路欣赏夕阳。她缓缓地落在山尖,含笑着,像害羞的少女红着脸慢慢隐退到山的另一边!霞光映红了一片天空,给整个村子洒下一片金黄古铜色,这色彩比女子的彩衣更好看,比健壮的男子的肤色更健康!安详的村庄呈现出一幅安静的画面,纵然王维在世,可能也无法将此景收入画中

因为提水烧水麻烦,我和舅几乎每天下班都到村里的溪里面洗澡。溪水全来自山里,所以很冷,甚至刺骨,每次我都冷得直叫唤,却欢笑着感受溪水的气息!蹲在溪边,真的可以闻到溪的味道,只觉一股凉气钻入鼻孔,很舒服!溪水是大山的血液,涤洗身上的尘垢,濯去一身的疲倦,更净化了心灵,在几乎忘己的境界中享受这份惬意

夜晚在我吃饭时从筷子上悄悄滑落,待我走出房门,抬头便见满天星星,再没有昏黄的灯光扰乱我的视线。大山沉睡了,静谧的夜里,我坐在床上,聆听窗外虫叫声,这是山在一天的最后时刻奏出的美丽篇章!很荣幸能得以山的佑护,我期盼着我的美梦,安静地入眠!爱就一个字,爱却无限深。

高高瑶山上

文/陈露

舞台之上的篝火源于祖先记忆吗?重新编排的舞步贯注着阿贵与莎腰的激情?变调重复的《瑶族舞曲》唤起对高高瑶山的仰望,有一份感动穿越大山灵魂。《盘王歌》在哪里?阿公的传唱含糊不清的咏叹,大山之神崇拜,阿贵莎腰细碎舞步走过了多少山重重水复复?.

把一个民族的艰辛,迁徙,对幸福向往绣刻在服装上,唯瑶族吗?那些山形的花纹,那些美丽花草的花纹,那些生命伙伴的动物花纹,那些爱与恨的花纹,一部生动的历史纪录片,在绣娘针线之间飞掠幻影。大山的仰止与顽强,成就这个民族强盛的生命力,成就了大山深处彪悍民风。

高高瑶山上,我的双脚第一次踏进这古老瑶家山寨,我的思绪便开始抵受着高山气息凌厉逼来,满山满野弥漫着花香与土地氲氤的味道,让人回到早已消逝的时光。瑶族,一个热爱自由的民族,一个浪漫而以大山为神的部落,在呈梯级状的村寨巷陌行走,找不到方向,找不到进入这个古寨的通道。高山之上一个满地绿草大坪,“歌王”唱起了瑶歌,“鼓王”跳起了长鼓舞。“歌王”鸣鼓提气的瑶歌在大山回响,仿如“万山朝王”气势,惊飞白鹭盘旋于原野。或能从中感受瑶家神秘的仪式?那些破败的屋檐,行将消失的记忆,孤独的俯视大山深处的目光,如何从眼前回望!

大部分瑶胞已搬迁至坪地山下建起新村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却也因此大量瑶文化难以保存下来。瑶医,先生公,问卜,诸如此类其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正日渐消失。瑶绣,瑶歌,瑶舞,是瑶文化的重要组成却并非全部。所有传统文化形态的存在,一旦离开本土疆域,必然“人是物非”,失却存在的依凭。而那些生活在国外的瑶族同胞,保存着身上的血统基因,保存着作为瑶族的印记与符号,但那些先辈们创造的多姿多彩的文化,在流变中已不复如昨。

匆匆两天瑶山行,寻觅的瑶族史诗《盘王歌》不见踪影。高高瑶山上,简陋盘王庙祭祀盘瓠王,唐氏祖,猎神等神氏。鼓王于庙前数说瑶风吹过的历史碎片。蜿蜒的巷道石级,偶见瑶胞祈祷平安的问卜,欲问何故,闪烁其词,似有神秘说法。所阅《盘王歌》,皆是研究者上世纪记录下来的片断,更多也是其他地方瑶族流传。倘若只剩下“一碗水酒了”的民风,那将是可悲的。

瑶族诗人唐小桃在她的长诗《千家峒·梦里故乡》中抒写的情怀:“站在高岗&千年的物事随风而至&百里瑶山&父辈的一声深沉叹息&夹杂着远山的鸡鸣犬吠&和梦里阿贵和莎腰妹的歌韵”。那部记载了瑶族苦难史的《盘王歌》,我寻觅多时,何时大山深处再度回响,再度唱颂一个民族骨子里的强悍?再度吹响十二节牛角的合奏?

耳际不断回响着《瑶族舞曲》的旋律。可我的记忆无法绕过舞曲带出的欢乐、自由、激情,行板的节奏与旋律!瑶家长桌宴,清潵而有温度的瑶家水酒,喝下的是抛却世俗烦恼的心情。十斤的水酒,如清清的山泉瞬间成为了欢乐的激情。《瑶族舞曲》一遍遍地响起,甚至山寨的喇叭也重重复复播放,却是让草木喜欢,牲口舞动。莎腰妹成人礼上要头插的白鸡尾绖,晃动眼前。开耕了,荒芜的山野渐次丰盈,《瑶族舞曲》在我心深处,在大山深处,缓缓响起。

我要走出大山

文/许曙明

小时候,我常常站在家门口眺望四周的山峦。心想:山的那边是什么?还是山吗?如果还是山,再后面又是什么?

山村的生活日复一日,古朴而单调。我心里的愿望年复一年,明确而坚定:我要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

对一个充满好奇、心存幻想的山里孩子来说,走出大山的憧憬魂牵梦绕、不可抑止;对一个衣着褴褛,食不果腹的山里孩子来说,走出大山的道路山重水复、坎坷曲折。

不管有多高的坎,我也要翻过去;不管有多险的山,我也要爬上去;不管有多长的路,我也要走出去。靠着这个信念,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奋斗、坚持、拼搏、喜悦、失败、绝望、伤感、痛苦、等待、磨难、煎熬、艰辛之后,我终于一步一步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外面的世界,走进了自然……

祖国的壮丽山河吸引着我,我渴望以旅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知。我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有生之年旅行中国。一方面是祖国秀美的山水吸引自己去放逐心灵、陶冶情操,另一方面自己也希望开阔眼界,排郁遣闷。我知道,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的情况下,对我这样一个“草根”来说,旅行是我抒发情怀、拥抱生活的最好方式。

于是,我利用一切机会,创造一切条件去亲近自然。我感谢我就职的单位,在我认真履职的同时,使我能够获得说丰厚不丰厚,说微薄不微薄的薪水,靠这点财力,吃最便宜的饭菜,住最简陋的旅店,坐最普通的车辆,足以使我走得很远;我感谢我的亲人,家里的积蓄大都让我买了车票也毫无怨言……有了这些条件,靠每年的休假,靠一年的几个长假,靠平时的双休日,只要周密计划,精心安排,我就能够到达我想去的地方。

我克制不了远方对自己的吸引,去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子,是我的最大夙愿和乐趣。旅行让我知道了美好的所在,当我克服困难、挑战自我,走向高耸云端的念青唐古拉山、清澈透心的纳木错、冰清玉洁的南迦巴瓦雪峰、晶莹剔透的卡若拉冰川、汹涌澎湃的雅鲁藏布江、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草原、茂密幽深的大兴安岭、奇异瑰丽的神州北极与东极、浩如烟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望无尽的南疆大戈壁、崩天裂地的恩施大峡谷、云遮雾绕的神农顶时,灵魂在山水中得以遨游,思想在宇宙里自由翱翔,精神在天地间完全解放。

旅行中的许多见闻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使我能够一步步摆脱浮躁,抛弃急功近利,走近平和,走进宁静。如今,我已经能够对过去耿耿于怀的一些事情坦然释之了。相反,以前视而不见的某些东西今天却显得弥足珍贵。这一切,无疑得益于旅行给予我的启迪和再造。

旅行中国首先是一个挚爱,同时也是一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整整奋斗了35年。就是说,我用了35年时间,到达了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个省、市、区,到达了240多个地级行政区。到达一些英雄人物和着名作家的故里,到达了自己向往的大多数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亲眼目睹了祖国壮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观察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体验了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我一边旅行,一边记录下旅行过程中的所游所历、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我用35年时间写下了《走向蔚蓝》《走过高原》《走近平和》《走进山水》等4本散文集,以此来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没有人赋予我旅行中国的责任,完全是我自己的选择。我知道,以我的能力和现状,我已经很难在别的领域内有所成绩。我能做的有点意义的事,就是实现自己旅行中国的夙愿,并写下心里的一些想法,这是一个贫寒中长大的七尺男儿对生活的最大回报。

此生此世我不再期盼什么,只渴望能继续迈开双腿去更远的地方,被神奇的山水洗涤身心,净化灵魂,以此来激励自己完善操守,坚持自我,真正成为大地母亲的儿子。

翩翩雪花入梦来

文/白薇

雪,给了大山纯白的梦境。雪,装点了我贫瘠的童年。雪,带着儿时的记忆翩然入梦。

二十年前,我是大山里的留守儿童。自三岁起,爷爷奶奶便带着我守望在大山深处。那时候的我,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天外还有天。我眼里的世界,只有这片亲切而熟悉的土地。一群群低矮的房子卧在大山坳里,像夜空里寂寥的繁星,三五一群,环抱取暖。我的家就在这一群低矮的房子中间,看上去并不突兀,相反,呈现的却是和谐而美好的样子。

春天的大山,是瑰丽、旖旎的。冬天的大山,是寒冷、贫穷的。

那一年的冬天无比漫长,时间仿佛被冻结了一般,似乎永远定格。呼呼的北风,吹得窗棂上的挡风报纸哗哗作响,吹得破旧的木板门吱呀吱呀乱叫,叫得人心惶惶。

一个多月的苍茫大雪,村子犹如油尽灯枯的老人,奄奄一息。那个年代,大山里没有暖气,没有电,没有煤,只有无尽的等待与叹息。大家都在等待,期许着春天的到来。村民所有的愿望,仿佛化作天空里翩翩的雪花,纷纷扬扬,急切而不间断。

一间厨房。矮小,破落。它像一只受伤的猫,窝在土砖屋的角落,瑟缩地舔舐着伤口。小小的厨房,拥挤着一家人,大家都围坐在土灶前,等待开火做饭,抱团取暖。

吃过早饭,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便结伴上山捡柴。一个多月不间断的烧柴取暖,家里的柴火已经所剩无几,我和爷爷也加入了捡柴的队伍。

一行二十几个人,井然有序地走在空茫的雪地里。一个多月的纷飞大雪,眼前早已是冰雪的王国。那时候的人们,根本不知道羽绒服为何物,更没有防水、防滑、保暖的雪地靴。有的只是穿了一年又一年的破旧棉衣,有的只是一双单薄到仅剩一层塑胶皮的雨靴。

我穿着一双破旧雨靴,哆哆嗦嗦地走在雪地里。雪地里的雪已经有几尺来深,许多地方的雪已经没过我的膝盖。一层层的雪,像一尾尾一哄而上的小鱼,涌进我的雨靴中。雪在我的脚下悄无声息地融化,冰冷的雪水渗透我的棉袜,冰寒刺骨。

久住大山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贫穷,习惯了寒冷,所以只会坦然地接受。我们始终相信,妍丽的春天就在赶来的路上,它在以光一般的速度向我们奔来。

一路上我们用欢歌笑语,驱赶着寒冷。手脚在行进中开始发热,手心微微有了汗意。每个人的脸上仿佛被涂抹上了一层薄薄的胭脂红,像极了夕阳下天边的那抹云彩,美得那么不真实,但又触手可及。

行进了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了林间。

“大山里住着希望,雪地里藏着宝藏。”我们熟练地扒开厚厚的积雪,敏捷地将被暴风雪压断的树枝用麻绳捆绑起来。一根又一根,一捆又一捆。一堆堆的柴火在我们眼前,不再是简简单单裹着银色外衣的树枝,它们是正燃烧着熊熊烈火的希望,它们驱散了寒冷,赶走了贫穷。

不知何时起,雪已经止住了它纷至沓来的脚步,阳光终于光临了这片冰雪世界,一望无垠的雪地里,一束又一束泛着银色光晕的微光,在雪地里慢慢移动,渐渐舒展。就像一张金光灿灿的画卷,被人们缓缓铺陈开来。连绵起伏的白色山峦,一路迤逦如浪朝天边涌去。空茫的雪地里,是深深浅浅的脚印,二十几张满载而归的笑脸,还有一颗颗被旖旎雪景捂热的心……

岁月流转,二十年转瞬即逝。爷爷早已作古,化作大山深处那一座小小的墓碑。为了所谓的梦想,我被放逐去天涯。深藏在大山深处,那个被叫作老家的地方,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渐行渐远。

如果,不是每年的冬天会下雪,如果,不是城市里的雪脏乱得不堪入目。我就不会如此的想念,那一场又一场大雪,它亦不会带着最美好的儿时记忆翩然入梦。

秋夜山韵

文/姚东明

山中最美,诸君以为,在放霞的春晓,在薄阴的夏晨,在金秋的黄昏,在飞雪的冬日。然则,我独独钟爱山中月夜的秋景。此时景致,宛如“橄榄”,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和郁郁的甘甜。品嚼那物,耐人寻味,可以诱惑出无限的遐想,不难品出世态万象,品出处世经纬,品出历史沧桑,品出人生哲理……

最妙是,孑然一人,踏着月色,沿着小溪,到这山的腹地来。像点了卤水似的,这会儿大山的万物,正在悄然趋静。忙忙碌碌了一天的太阳归巢了,羞羞切切的眉月爬上树梢了,颤颤微微的修竹显现出整体的朦胧,昏昏欲睡的山峦表露出木刻般的凝重。是因了目击的景物平添你胸中的片片诗意,还是因了心中的丝丝感慨铸塑了眼前的月夜空阔?个中况味,难以言断。我想,也许二者兼而有之,抑或二者相互映衬,这大概就是禅者所言“天人合一”之境界吧!

然而,你要的不就是这种况境、这种心境么?它使你有了那么一种游离于红尘之外的冥冥仙觉,使你萌生出那么一丝超凡脱俗的缠绵空灵。

到了这般天地,可以说你才算得上是一个自然之人。可能你在单位是个地位卑微的“小卒”,谁都可以对你命令使唤,大声作威;你也可能一脸无奈,俯首甘为,满身“虔诚”。可是到了这山的怀抱,尽可不必那样,因为你就是这大自然的主宰。可能你是一个单位的“首脑”,权倾一方,士卒如云,指挥若定,一脸“严肃”。可是到了这山的怀抱,是该松弛的时候了。因为你在伟岸的大自然面前,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分子罢了。犹如一位慈母,大自然对于投入她怀抱的儿女,不论尊卑,一视同仁,都将给予同样的呵护与温存。故而在此,你没有必要装腔作势,尽可能卸掉你所有的面具吧。性之所致,自然无不可致;喜怒哀乐,让其淋漓尽致。甚至不妨趁着这轻阴薄辉的月夜,踢履卸服,不丝赤裸,来个痛快的泉水浴,尔后,就这样赤条条地对着大山、对着丝月、对着苍穹,毫无顾忌地大唱大笑大哭大吼大骂,没了遮拦,尽情宣泄。这时,也只有在这时,才不见了在人际中的满身“虔诚”一脸“严肃”的你,才寻回了早已久违了的真正的完全的“自我”。

在大山的怀抱里,你是骄子,是宠儿。你不妨选一岩石,权且当床,平躺其上,叉手为枕,看星月作媚,听秋虫低吟。你可以什么也不想,就这样安安静静地躺着;亦可以什么也都想,感慨出千丝万缕的神悟。也许你官场上失意,情感上不如意,生意场上不满意;也许你单位里有了一个偏爱“马屁精”的顶头上司,家里有了一个刁横无理的婆娘;也许你工作上充斥着很多烦恼,人生旅途上横亘着诸多羁绊……可是,当你安详地平躺在大山怀抱的时候,所有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你必然有一种“笑着去数完人生这串烦恼念珠”的豁达,必然有一种笼雀放飞、困兽脱篱、囚徒逃狱之心情,必然有一种徜徉在世外桃园之体验。至此,种种人间烦恼不快早也逃到爪哇国里去了,你的情操将得到陶冶,你的灵魂将得到净化,你的思想将得到升华。

蓦地,一只松鼠从你身旁跳过,一阵小惊把你从幽蓝梦幻中拉回,当感触到了周围时空的客观存在,你是否有了人类羸弱渺小之悲哀,须臾过客之苍凉。从身下的岩石,进而想到四周朦胧粉黛的山峦,进而想到承载万物正在呼吸着的脚下的地球,进而想到熙熙攘攘的银河天汉,进而想到起止无处的浩瀚宇宙……它们是何等的伟岸、何等的恢宏,而你我他,难道不只是沧海一微粟,泰山一小土么?在它们面前,谁敢有一点傲气,谁敢有半点霸气?!小溪于岩边打了个折,在你脚下欢跳不息,月辉轻抹,流光泄银,如一幅有声的画,似一首显形的歌,更像大山这把古琴上的一根颤动的弦。“小溪,你何年生于斯,又将于何年逝于斯?”小溪笑呵呵地答曰:“吾与大山同在!”呜乎!人生七十古来稀,如若比起这柔柔的小溪来,不得不叫你滋生出弹指挥间、人生过客的孤寂般的忧郁,从而感悟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人生奋进箴言之真谛。

我安详地躺在岩石上,用躯壳承受着大山的沐浴洗礼,用灵魂感受着大自然的空阔伟力,用思维编织着五彩缤纷的秋思遐想。可以想见,当你从大山走出,再投入到摩肩接踵的红尘世界的时候,少了的是思想重荷,多了的是精神慰藉,增了的是人生向上的动力。

天地相应的景色

文/欧阳欣悦

高高的云天呀,高高地大山,你们是如此的遥呼相映。碧蓝色的天空和碧蓝色的水,也是这般如此地融为一体。

大山耸立在无云的山梁之上,迷雾难以忘怀地把你紧紧地相拥。雾,飘洒在青山环抱地巍峨山冈。风儿踏遍千山万水,把你神情探望。把你的美丽景色观光,把你的美名传扬。

看着绿茵茵俊俏的山冈,你多么象塞外的草原一样。青青地草地,牧民们的牧场。姑娘,小伙子爱念吐露心语的天堂。是他们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风传情,花含笑,青草儿的发梢在半空中幸福地跳跃和飘逸。飘逸着美好的思想。荡漾着美好的愿望。

山有情,草有心。河水清净地象一面光洁的玻璃镜。

山冈上一棵棵站立的小松树,跟战士一样,为大山守护站岗。乡情、亲情都融进钢铁般的意志柔情般地爱念之中。

故乡的小河呀,你是不是也象眼前的宁静的小河一样,一湖秋波,情深意长?家乡的小河哼着家乡的小调,歌声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还有年轻人拥有的激情和洒脱。

山,依旧是这样地巍然不动,水,依旧是这样地风平浪静。高高的大山,心中装满了华夏的壮美。清清地小河心底,装满的是热爱故土的信念。

翻过一座座大山呀,我今天总算看见你,看见你的挺拔地身姿,看见你高耸入云的风采。

爬过一座座云岭呀,我今天真地看到你,看到你头顶上风起云涌般地天空,看到了云岭上直冲云霄的飞鹰。飞过大山,飞过天涯海角,飞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也飞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带着希望和理想,乘着理想的翅膀,传播华夏景色地美丽和骄傲!天地响应的景色,永久地印记在我们心中。

大山深处

文/周天红

拖板桥

拖板桥是个老码头形成的场镇。大山深处,两道岭之中,山外的山里的人家,要进山出山办点事儿,就得从拖板桥来往。早些年,山里不通公路,只有从码头坐船或是推竹排子才能行走。拖板桥当然热闹了。先是顺着码头上岸只有一条街道,后来渐渐发展成了“丁”字形的两条街道。一溜水的老房老屋,青石板街面人来人往没断过客流的。

从场头数到场尾,拖板桥的餐馆店子少不了七八家,家家都在卖红烧坨坨肉。这是老场上饱胃口的一道好菜。跑码头的、挑竹片扛木料的、抬石头上船的,都是干体力活儿的,这道菜吃起来,满口油水,带劲儿。山里土生土长的食材,坨坨肉烧黄豆、烧萝卜、烧芋头,都是好搭配;下干饭下烧酒,也都是滋养人的美味;用来待亲朋贵客,更是能拿出手的礼物。

这道菜做起来简单。猪肉,四四方方的一块块切成,放在热锅里炒,爆出油,加入清水,再加入黄豆、萝卜或是芋头,放入花椒、辣椒、酱油等调料。烧上大半个小时,一切就都成了。一盆一碗地端上桌,看起来就有食欲。两三块下了肚,不饿了,说话也有劲了。山里人家日子再穷再苦都要想方设法吃顿红烧坨坨肉,安逸呀。

话说回来,真要做好这道菜,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拖板桥的店子,赵六爷做这道菜是最拿手的。赵六爷的店子就开在老码头的石梯坎上,前门后堂只能摆下三张大圆桌子的门店。店子虽小,可招牌菜的名气大着呢。多年前,赵六爷是老跑码头的。不要说拖板桥的码头了,顺着永宁河出长江,县府州府的,大大小小的码头跑得自己都数不清了。跑码头干重活儿的,都爱吃这道菜。赵六爷吃着吃着,就思考出道道儿来了。赵六爷不跑码头了,就专门在拖板桥开餐馆卖红烧坨坨肉。再说,哪个真想跑码头呀,风里来浪里去的,不好干。开餐馆一分一角挣着了就是自己的,当老板多好啊。

赵六爷做这道菜,首先从选肉开始就有讲究。肉要选半瘦半肥的三线肉,太肥了腻人,太瘦了烧着口感不好。肉提回店里,放在热锅上把皮子烙得金黄,迅速放入冷水,吱的一声泡着,刨得个干干净净。肉打整干净了,在上面撒上盐巴、香料、酱油,晾上个几分钟,方便入盐入味。再切成两个拇指并宽的块。坨坨肉,切肉是关键,切大块了,不易入味;切小块了,吃在嘴里又刹不住瘾。水是保证味道最重要的一环。赵六爷做这道菜,只取拖板桥场口上大黄桷树下老水井里的山泉水。那井水,清清凉凉的,照得见人影子。赵六爷只做黄豆烧坨坨肉一样,烧萝卜、烧芋头、烧竹笋等,都不做。用他的话说,做事情就认真做一样,心思多了打烂船。赵六爷选黄豆,先下水浸泡。黄豆浸泡了水后,蔫的扁的霉的,一概不用。黄豆要选那种饱满的,色泽周正的。

一步迈进赵六爷的店子,找个位置坐下,一碗红烧坨坨肉端上桌,心情就好起来了。不管是山里来的还是山外来的,不管是走亲戚还是访朋友的,不管是饿肚皮还是饱肚皮的,看着这道菜,香气弥漫,经不住就动起筷子了。说不定前两天还发誓下决心减肥呢,见着这道菜,一切都忘了。筷子夹着菜,再来二两老白干烧酒,与朋友、亲戚面对面坐着,那真是一种享受。看着老场上人来人往,看着码头边石梯坎人上人下,看着小河里船呀筏呀竹排的进进出出,不知是市井还是人生的最好画面就在眼前了。生活着,只要有口福,就是幸福的事儿。

岁月不居,大山深处早已通路通车。拖板桥的老场老码头还在,赵六爷的店子还在。只是,其它卖红烧坨坨肉的店子搬的搬,走的走,转行的转行,都消失在岁月和风尘里了。赵六爷的招牌菜,生意依然热闹:做大寿办喜事的要上这道菜,见亲朋小聚会的要进店子吃这道菜,就是那些城里远方的、坐着车走着路顺着水都要来拖板桥尝这道菜。用大家的话来说,如果你去了拖板桥,没吃上一回红烧坨坨肉,那你就白去了。

打渔岭

打渔岭不出产鱼,茄子倒是主产物。岭上坡下,一望眼的田地,是茄子生长的好地方。从村头到村尾,家家都种茄子。“菜是三分粮,辣椒当衣裳”。粮食不够吃,那就多吃菜;衣裳不够穿,辣椒可抗寒。既然是茄子的产地,以往粮食不够的季节,茄子便上场了。老老少少,娃儿大小,一碗一盆地,茄子成了填饱肚子的主食。

村里人把茄子的吃法研究得透透的,煮茄子就有好多种煮法:白水煮茄子,油汤煮茄片,茄子加豇豆加苦瓜煮成“地三鲜”。炒茄子的做法也不少:辣椒炒茄片,炒茄疙瘩,炒茄泥。茄子还可以蒸来吃、烧来吃、炖着白肉吃。茄子在村人的手里,能吃出五花八样来。村人的饭桌上离不开茄子。菜园子里,门前屋后,坡上地里,种几亩地的茄子,成了村里的老传统。自己家里吃不了,逢场赶集的时候,背上小半背筐去乡场上卖了,那也是柴米油盐钱,如果价钱好,再买上块猪肉,那就更高兴了。茄子还可以喂猪喂鸡鸭。茄子蒸烂了,拌着米皮糠或麦皮子、高粱酒糟等粗粮,可以喂牲口。

村里人研究茄子的吃法,真做得出两手菜吸引人眼球的,那就是肖二爷肖二厨子了。肖二厨子是远近二三十里地界有名的厨师,那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上上下下都传了好几代人了。村子里哪家哪户办红白喜事,都得请肖二厨子掌勺。当然,也有不信的。村子口刘六叔做五十寿酒,就偏要在十里坡亲戚家请厨师进屋掌勺。结果二十几桌酒席,没有一个吃安逸了的,尤其是那几道茄子菜。

肖二厨子能把茄子做出一桌酒席,也就是说,茄子在肖二厨子的手里,能玩出花样来。松花茄子是头碗菜,就是把两个茄子横横竖竖划成花状,蘸上红苕粉,放入油锅里一炸,松花茄子就成了。一碗两个松花茄子,下面垫着红苕坨子,放在蒸笼里蒸上半小时,味道就出来了。松花茄子上了桌,紧接着是蒸的蒸,煮的煮,炒的炒,一桌子茄子酒席就摆上眼前了。最后再上一个凉拌茄子,大家都明了,茄子酒席菜就上齐了。喝酒的喝酒,吃菜的吃菜,心情好的,遇上几个说话对路的,那就猜上几拳。一坝子的酒席就热闹起来。

茄子能让村里人吃出生活的幸福。茄子酒席,好吃不?不好吃。那是生活困难年月没得办法的办法。过去年月,生活就是这样,有茄子吃就不错了。家里娃儿大小要吃东西,有亲戚上门要接待,逢年过节做大寿办喜事要办酒席。你不想出点办法,日子就没法过。

说实在的,茄子吃多了,上顿下顿的,见不着一点油花,那也倒胃口。凉拌茄子、白水茄子、蒸茄子、炒茄子、天天吃,有人见着茄子就心烦。村子西头的赵三叔,年年种茄子,但就是不吃。要是哪家哪户请他吃茄子,他总是想方设法找着借口不来。那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接连吃了半个月的茄子,据说是吃过敏了。但他还是放不下茄子,自家地里年年种,承包了不少地,成了村子里的种植大户。

可是今年,村子里办了茄子酒席,就是最不喜欢吃茄子的赵三叔,也大快朵颐,端着酒杯,四处敬酒。

事情的大概是这样的。村里修公路与乡场上的公路连接上了,大车小车都能通。村里成立了茄子种植合作社,销路打开了,最远的卖到了省城。赵三叔靠着种植茄子的路子,两个娃进了城里的学校,还建起了新房。

村里的酒席办得可热闹了,照样是茄子酒席,仍然是肖二厨子掌勺。鸡鸭鱼肉,茄子肯定是少不了的,不过也仅仅是作为辅料而已。不过,那一大盆白水茄子汤,是全部酒席中吃得最干净的。为什么呢?这年月,家家户户都富裕起来了,肥甘厚味吃腻了,哪个不想吃点白水茄子汤改改口味呢。

落在陕南的雪

文/南星

陕南大山深处,真正的冬天到了。

第一朵雪花,是从洛河源头的草链岭之巅舞动起来,潇洒地飘落在洛河源头的山山峁峁,让松柏也有了一些滋润、发亮。

当这一朵雪花与人们相约、与地面亲热时,紧接着草链岭之巅的无数朵雪花也响应起来了,纷纷扬扬地降落在洛河两岸的波涛里。

紧裹着厚厚的棉衣,走在漫天飞舞着雪花的大街上,宽敞的马路上少了车辆,马路两旁寥寥无几的早行人在雪地里小心翼翼地、笨拙地行走着,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哈着白气捂着脸庞,一个劲地抱怨天气好冷好冷。偶尔有车辆经过,也是喘着白白的粗气,车尾拖出一道道混浊的齿印,霎时车轮被洗个干干净净。风裹着雪花,不一会儿,地上房顶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大片的雪花似芦花如粉蝶,旋舞着飘飞着,飞上“银树”,飘到“玉顶”,扑进“雪褥”。房顶上鱼鳞似的瓦棱晶莹剔透,马路像一条玉带伸向远方,行人的身上也罩上了薄薄的雪衣。

雪花飘飘,它不但荡涤着朽木枯枝,而且给山川河流带来了温柔的爱。“簌簌无花落未休,寒梅疏竹共风流”,在这雪花飘飘的季节,更显得竹青松翠梅花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层洁白的绒被,把整个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待到云开日出万物复苏时,雪便融化成水渗入泥土,用自己的身体洗净万物三季的污垢,用琼浆玉液去滋润百花的盛开。

雪在陕南的天空中静静地绽放,尽显冬日的美妙和魅力。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认为陕南大山深处的雪感染了陕南大山深处的人,那样淳朴善良。陕南大山深处的父老就如同这雪,他们以素洁的灵魂美化着家乡,自己却悄悄地溶解、润泽,为了一种纯洁的心而存在。雪匆匆的来也匆匆地走了,融化了自己,只为陕南大山深处增添一份美丽。

雪匆匆而来,落了一方纯白,一方幽凉,我恍如进入了一个宁静的世界,一切的喧嚣似乎在这一刻与世隔绝。我希望永远在这份宁静中停留守望,永远的沉醉在这里……听,雪与大地的情侬软语,那般深情,那般执着,令人迷恋;看,雪与枝叶的拥抱,那般友好,令人向往。

漫步在陕南大山深处的小路上,她继续带着我的思绪在飞翔……

体悟大山的宁静

文/我心岿然

喜欢在蒙蒙细雨中在山间小路徜徉,崎岖山路,曲径通幽,山清水秀。走在枝绿枫红的景致下,雨帘漫打着风尘,增添了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手握几缕长风摇摆,把那一季的青涩与枯黄风干,让纠缠了一腔的点点心事化作浮云飘远。驻足在高天瀑布挂水帘的门前,心曲随泉水潺潺跳跃,跨峰谷、穿松林,跳过花丛、流过绿荫,折折回回,迤逦蜿蜒,把把芳草香枝梳理的郁郁葱葱。

远处,传来了幽幽的琴音,那吟唱了几世的梁祝心曲,萦绕耳畔。随小曲漫步跟进,看那凝神的双眸,看那纤纤柔婉,却不忍惊扰沉浸在故事里神往的心境。还是回到高天瀑布的门前,瀑布、水漫、雨帘打击乐般与小曲合奏,那天籁之音,让银河决堤,让山峰跌宕,让松涛共鸣。

走向瀑布对面的寒谷,寒谷下面,一汪汪由高向低的潋滟,借着山谷的回音,一缕缕水线叮咚,又传递出了古筝般神韵。再往下看,一片波澜不惊的高山深湖,引来了别样的飞禽,在上空翱翔,还有七彩蝴蝶,戏花曼舞。走近湖岸,掬一捧凉爽的湖水,涂抹面颊,好一个神清气爽。敛一行淡淡的芬芳,拥入怀中,令心胸弥漫香凝。

绕湖慢步,时而淹没芳丛,时而立于岩峰。向前看去,有蜂蝶招收,慢慢回眸,又有花朵致意。树上的鸟语,低吟浅唱,岸上的花香,芳菲伊人。听那隔着霞光的神曲,看那隔着水的白云,阳光下的五线谱,清风摇的七弦音,静美的大自然啊,令人方寸紊乱,叫人留连忘返。难得古人追求那种闲云野鹤的生活,那种融入大自然的岁月,那种吸允东来紫气的妙曼,恁般优雅高洁。花草沐细雨,飞鸟沐阳光。来到这里,即使烦心满腹,却早以随烟云消尽。真可谓枕石观流云,卧丛闻花香。斜倚菩提树,虔诚心清凉,莲花宝座下,修得三世缘。

天作棋盘星作子,敢与天宫争高低。地为琵琶路为弦,弹遍神州作和声。高山上长城垛口,有北斗七星的痕迹,深湖里横卧的不老松,有攀缘足蹬的脚印。放飞心灵的风筝下面,系满了无数只温暖的手,山脚下的凉亭里,投来了无数双敬慕的眼神。走过的名山大川,绿意盈盈,游过的五湖四海,浪涛滚滚。看惯了野外变化的四季,到处都是宜人的风景。

摘一只野果,就着清风挽来的香,饮着细雨酿成的酒,在吟听高山流水的悠曲中,感受着天籁神韵;在雨帘摇花影,晓风拂朗月的境遇里,感受着大自然的宽慰;在羌笛绿杨柳,古筝弹风霜的音律中,感受着尘世间的愉悦,在天高云淡,水流潺潺的环境下,感受着心灵的宁静。风缠缠,缕缕绕心语,雨绵绵,丝丝咏诗情,筝荡荡,让水起涟漪,笛慢慢,让芳心通幽径。

这般境地,多么的温婉,多么的悠然,多么的安宁。 ?

想念一场雪

文/魏益君

我的老家在大山里,是一个明丽小山村。村子背倚大山,一条由百泉汇成的流溪,绕村而过,经年流淌。大山里四季轮回,草木更新,虽然四季景色各不相同,但我唯独对山里冬天情有独钟,对山中飘雪依依眷念。

少年的记忆中,只要第一场雪造访大山,小村便真正进入冬季,因为这场雪要到来年春天才得消融。

每回下雪,总喜欢蜷在被窝,听雪打脆瓦,听雪叩窗棂,听雪穿过枝桠、漫上柴垛的美妙“沙沙”声。那一种心境,那一种惬意,甜蜜而美好。

听了一夜雪唱,天亮时雪停了。一夜飘雪,使得本已消瘦的村子和大山变得臃肿起来。山峰间挤出那个被冻得彤红的半个太阳,慵慵懒懒的,抖抖瑟瑟的跳上山尖。太阳起晚了,炊烟也就起晚了。太阳一竿子高的时候,谁家的烟囱里开始袅袅地冒出白烟,飘向静远的高空。于是,一家、两家、三家……早炊的热气蒸着白雪覆盖的村子,把一轮太阳也烤暖了,抖擞精神亲吻着白色的村庄和厚重的大山,折射出万道金光。

一场雪后,一切的一切都盖上了一床柔柔的铺絮。村边的流溪结了一层冰,被雪覆盖,再也看不到潺潺流溪的姿态,只能听到冰下叮咚的流溪不甘寂寞的走向远方。大人们开始坐在家里,围着火炉剥丰收的花生,拉着一些当下和远古的话题,妖魔鬼怪也在大人嘴里变得柔情而美好。户外是姑娘和小子们的天堂,总有一群姑娘认真地堆着雪人,堆出她们心中的美好;总有我们一帮小子忘情地打着雪仗,打出一个暖洋洋的战场。

而今,每到冬天,我就祈盼老家降雪,期待着大山银装素裹,去寻觅心灵深处的那份温热。现在,气候变暖,冬天很难见到几场雪,即便下雪,也很难见到像当年那样的冰雪冬季。

前几日,气象预报预告有雪,我驱车赶回老家。

村子依然是当年的样子,只是多了几座二层小楼,当年进出村子的羊肠小道,变成今日平展的水泥路,只有绕村而过的那条小溪,还那么欢快的唱着。

天空变成黄白相间的时候,一场雪就纷纷扬扬地飘起来。我披着风衣走向村头,有意去亲近这场雪。进村的路上,一辆红色的桥车由远而近。车到村口停下,钻出村里刚结婚不久的二娃。二娃幸福地牵出穿一身红衣的新娘,对我说:“叔,难得下雪,我们想拍雪景照片,您是文人,给我们当个导演呗。”

我看了看村头的那个石碾,已经落满了厚厚的雪花,说:“照石碾吧,红衣、白雪、石碾,构图一定很美!”

当他们幸福地摆好姿势,定格画面的时候,我一下子找到了钟情一场雪的理由。那是一种对雪的感恩,那是一种对雪的希冀,那是一种对雪的刻骨铭心的眷恋!

美在思江

文/康乔华

远远地望着眼前的大山,感觉它是那么的峻拨、苍雄,连绵的山峦在阳光的映照下,清晰地呈现她那俊秀的轮廓。那些蒙茸的草,蓊蔚的树,郁郁葱葱,莽莽苍苍。人望上去,大片大片的绿色沿山势漫延开来,那种气魄有着“层林尽染”的鲜明。山下边是一个名叫思江的小山村,村子不大,只有五十来户人家。它位于桂林东南方向,海洋乡南部,离市区约六十公里。这里起伏的山坡上,山脚下的沟壑里、田垄间,还有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满眼都是葱茏的树木丛林。有人说,那是村民种植的桃树、李树和银杏树,总面积达千亩之多。这些树木花草在阳光的映射下就显得更加浓绿,如墨染似的。这个夏天,山间桃林里,挂满了一个个艳红的桃子,它们点缀在山谷田地间,泛涌着红红绿绿的色彩。置入其中,有一种被芬芳的气息淘洗的感觉,胸间顿时变得清爽和明澈。

在来这里之前,我就听说过思江村民为发掘大山里丰富的旅游资源,自发组织劈山开路办旅游的事迹。如今这里已经初步开发出了“相思瀑布”、“羊桥水帘洞瀑布”、“天梯瀑布”等瀑布群以及仙人棋盘山、峡谷、天坑等景点。它们分布在大山各个不同的部位,互相渲染,映衬,把大山的生命演绎得鲜活而又豪壮。亲近这些自然景点,你会情不自禁地把大自然揽入怀中,感受思江山水的妩媚之美,并且由此启迪心智,抚慰心灵,获得精神上的安逸。此时,人看自然,妩媚动人;自然看人,饶有情趣。宋代诗人辛弃疾面对自然山水,曾动情地写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两相似。”是的,这种山水美是自然界固有的,也是人的精神赋予的。

沿着崎岖的山路走向大山,两旁浓密繁茂的花草树木,在我的周边围成了一个幽秘空间、富氧绿棚,令人有一股苍森之感。刚爬上十数米,便觉晴光忽暗,尘嚣骤静,恍惚置身在深山老林之中。不远处,那些参天大树、矮枝杂林,许是在光影的映照下显得彩颜簇簇,油亮光鲜,甚是抢目。这其间,苍绿、娇翠、轻黄、淡红,错落相映,特别好看,令人心中不禁自生一份惬意来。草木间,有鸟从眼前飞过,无声,有影。在这里,你没有听见鸟鸣,或许还想期待蝉噪。这时,蝉未噪,是心弦在撩拨;鸟未鸣,是诗情在发酵。有风吹过来,树叶无声的飘落,那种柔柔地姿态,似乎在重复着大自然的款款深情。面对如此场景,我记起南梁诗人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诗句写得实在是好,短短的十个字,就把一片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喧染出来。行走在这里,我已然感到自己走进诗人王籍描述的诗的意境里,更多了一份遐想和向往。

我们边赏边走,细细地看这里的景物。沿山路下转后又往上爬,眼前猛然一亮,出现了更为开阔的一片境地。随即,穿过一片丛林幽谷,便隐约听到了缥缈的水声,像远空淡淡的轻雷,又像梦里隐逸的乐鼓。走近了看,更觉得气势不凡。瀑布不是一泻直下,而是折成两叠,左一叠,右一叠。许是由于悬崖的不平整,水流从高处坠落时就形成了这样两叠大小相同的瀑布,瀑布的下方是一面空潭,瀑布落到潭中,就像两卷冲天而下的白缎,一头扎进了水里。在这枯水季节,它们犹如一对难分难舍的情人。由于这样的象形特征,当地人便称其为“相思瀑布”,那鼓点般细碎的响声,像一支极具抒情意味的乐曲,让我沉醉其中,不愿醒来。

越过这道瀑布,继续向大山深处走去。沿途极少见有游人,唯有漫山漫谷的树木藤蔓,忠实地陪伴着我们,这便恰到好处,使我们没因人世的事语分心劳神,进入了一场纯粹的审美场中。此刻我的目光毫无避闪地搜寻着思江瀑布群丰富的美丽,它们有的飞流直下,有的是贴壁而落,因山势而展形露色,可谓是各具神韵,气象万千。在观赏的所有瀑布当中,尤其羊桥水帘洞瀑布和天梯瀑布让我难于忘记,而天梯瀑布是最为壮观的,有人曾在此感慨,参照古诗即兴作了一首:“石壁高挺美如画,草木相伴境赛仙。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上九天。”可见,其高度是如此地令人叹为观止,朋友告诉我,这条瀑布自上而上落差约60余米高,这样高度的瀑布在桂林周边应是不多见的。行走其间,我的兴致一直都很浓,没有产生审美上的疲倦,这得归功于思江瀑布群这些“一瀑不与一瀑同”的灵变特性了。

终于登上了被当地人称为“思江一绝”的棋盘山,这或许是思江山脉的最高峰了。当地相传,这里是当年两位神仙云游至此歇脚下棋的地方。好气派,四下里望众山环列,群峰簇拥,云飞雾腾。三块巨石巍然耸立在山顶,它们俨然一副巨型天然棋盘,中间一个棋盘,两边各一个座椅,一片片茂密的树木花草展现在它们四周,或直立,或斜曳,或弯曲,那般洒脱、飘逸、挺拔地生长着。对面山顶上住着几户人家,远远望去,错落的小屋仿佛缀在天界之中,那里白云悠悠,炊烟袅袅。是啊,这几块离天更近的天然巨石,处于思江村落生活的区域,是人们寻求的绝佳境地,怎不使他们驻留流连呢?站在这三块巨石上,遥想当年两位仙人“天作棋盘星作子”,在此怡然自得地下棋的情境,是何等的惬意。这时,眼前的景致在我心中,便已成了一部内涵丰赡、意义非凡的大书,是一部值得研究、珍藏的大书,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下山途中,不停地举目远眺,那些峰峦叠峰,树木丛林,涧谷飞瀑,那些飘逸姿态,雄浑气魄依然让我印象深深。我虽然看不清眼前的这座大山到底有多高多大,有多少路多少景,但我已经领略到它入驻我心中的另一番景象。回望中,我心怀感念地注视着它,在云絮的背景下,阳光的润泽中,大山正闪烁着禅意的光芒。

呼吸大自然的气息

文/恒心永在

好久没有去登山了,想了好久,定在青年节那天,跟同事们一起去登山。

那天的早晨,五点多就起来了。家里的小狗比我起的更早,它的两支前爪正搭在打开的一扇窗户上向外张望,不时发出呼哧呼哧的气息,它也想到楼下的草地上,玩耍吧。每天闷在屋子里它也是很难受的,一说出去玩吧,就到处找狗链子,即使拴住它,它也感觉高兴,因为它也想呼吸下新鲜空气。我走时,还抱住我的腿,也想跟着走呢。

对于我来说,何尝不更是如此。每天在充斥汽车尾气、到处是施工的工地以及钢筋水泥的笼子里生活,那是多么的困顿、郁闷和烦躁,总想出去走走,正如一座围城吧,有人想进来,有人想出去吧。

我跟近百名同事,分乘坐两辆大轿车,前往大青山登山基地。时已春深,那天天空很蓝,阳光很明亮,风变得很温暖,一阵阵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四周的街道和楼宇笼罩在一片明亮晶莹的绿色中,明媚在五颜六色的花朵里,喧闹的车厢里,发酵着浓浓的快意,如我兴奋而快乐的心情。

出了城,春天的田野显得很鲜亮,满眼葱绿,满眼灿烂,来往呼啸的车辆、花园式的绿化带,还有豪华的护栏。我用悠闲漠视的眼神,看着眼前的世界。

过了一个叫水墨村的地方,就到了大青山登山基地。大青山的轮廓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它像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妇,包裹在翠绿的衣裙里,山头犹如丰满的乳房不仅能衬托出婀娜多姿的体态,倚天而立,俯首大地;它又像一部厚重的古典,既有战火硝烟留下的悲壮,又有古老的遗迹带给人无尽的遐想。

车放在了停车场,我就组织人们开始登山。在登山的路上,有一座小桥,桥下有一个清澈见底的溪水,阳光欢实的跳跃在溪水里。小溪尽头是涓涓的山泉,无声无息地恣意流淌。我在山泉旁边默默伫立着,为什么它无休无止从不停歇地流淌?又为何渐渐成为小溪,我看到了山泉我想起江河和大海,山泉从不炫耀自己,也从不迷失方向。原来你心中装着海洋。我蹲在溪水边,手捧泉水洗了把脸,喝了两口,顿时脸上凉爽极了,沉到了心底,我好想把山泉装入胸中,滋润着,不让干涸,不让不停息呢?真有心如止水之意。

我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地准备攀登。我抬头看,同事们已经开始登山了,山不高,不到两千米,有几个山头,山坡上,虽然没有高大的树木,却是满是翠绿。

我顺坡而上。台阶是用木块楔入的,横竖交叉,台阶保持着土质,踩下去喧腾腾,还绵绵的。人们边登,边闹,全当是玩耍,可是登着登着,声音就静了下来,有的人就蹲在地上,歇息,有的人撑不住,就退了下去。我由于没有吃早点,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虑。但我只能继续往上登,去山顶看看,既然来了,我就要登上去,即使头破血流。同事小时,给我一个面包,小白给我一瓶矿泉水,我边登边吃边喝。我陟跋在悠长的山路上,却似一步一步地逼近心灵的清纯所在。

越往上走,风也越大,也越发凛冽,无数只鸟扇着白色的翅膀,鸣叫着在山间盘旋,我知道,是我们惊了它们的梦。前面的人的脚带起的尘土,迷得我睁不开眼,只好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上走。我也是气喘吁吁的,遮阳帽早已湿了,身体也渐渐滞重,额头上的汗水,顺着面颊流淌下来……

到了山顶,置身在浑厚、幽深的大山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山的凝重和壮美。同事们把各色衣服挥舞着,在风中飘扬着,那是生命的旗帜。闹了一晚上肠炎的小赵,有气无力的蹲在地上,脸上煞白,我劝她下去,可是她还跟着人们后面,执着地登着,边登边擦拭脸庞,我生怕她滚下山区,让同事搀扶她,可是她不让。我来了就是登山来了。看她那样。不是登山,那是爬山。后面的人紧跟其后,怕有个闪失,也不希望一个人掉队。

俗话说,登山不看景,看景不登山。到了山顶上,才有领略景色的机会。环视周围的山峦,逶逶迤迤,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澄绿,一道道山一道道岭,黑幽幽的,树木是一片连着一片,一团紧挨着一团,粉粉的花,红红的花,簇拥着,铺天盖地,一阵微风,花瓣撒落,纷纷扬扬的花雨,漫天飞舞。这是多少年已没有过的呀,我的心兀自战栗起来。徜徉其间,耳际传来阵阵的尖叫声,响起阵阵“大青山,我来了”的旷世回音,好像这声音是从我遥远的儿时传来的。敲击着我的耳膜,是温馨的问候,更是亲切的召唤。唤起脑海圈圈记忆的涟漪,便作美梦惊醒,怅然若失。

我站在山顶眺望,大山的每天感受着风的重量,可它是被草木覆盖的,大山一直蒙受着上天的恩惠,花草鸟虫知道大山的质量,他们的体质依赖于大山的品质,可是谁又知道大山是多么忍辱负重,生性寡言,默默承受。

在这座山上有最古老的赵长城遗迹,曾经抵御了外夷的进攻,在古代,每隔几年用独有的姿势告诉人们,大山是不可轻侮的。现在,大山又成了遮挡沙尘,阻挡风袭的靠山,它高大而深邃的怀抱是安全的,它无法遮蔽雾霾的天空,却能阻隔尘土玷污大地,让人敬畏。

大山的西面,山脚下是两个水塘。春风习习,吹皱水面,阳光烨烨,水光潋滟。有人高兴得直喊海子。这是一个逼近心灵深处的美丽的误会,它是来自梦呓的真实。

四周灌木丛中,到处都有身影,有的留影照相,有的在寻找花草,虽不相识,但让我深切感受到生命的无处不在。我也坐在一棵山桃树下,那还是暗黑色的树枝,花蕾才泛绿,旁边树下有一棵开的槐花默默地开着,我贴在绒绒的草地上。我被这无边无垠的绿淹没了。我听到了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花那么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同事调侃地形容“一个老人,坐在一个枯树乍新枝的山桃树下,与灿烂的鲜花辉映,好有诗意”,我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被自己的景象充盈着,感动着。

我跟人们凭着感觉,看着风向,跟着指向,跟着太阳攀一个山头再攀一个山头。有几个职业登山的人,全身包裹的严严的,手里拿着登山杖,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去另一个山头。他们还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絮说着,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笑。虽然再没听见他们说什么,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眼前的风景。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要想下山坡缓些,就走回头路转过来,可是我不想走回头路。我准备下山的地方,坡很陡,没有路,前面有人从这下去的。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我不知道自己来登山干什么,我也想从这下去,正犹豫间,同事小白就索性抓紧背包,还是我领着下去吧!不容我表态,他已经跨出去,踩在了树丛里。“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跟随几个人拨开树丛,被刺槐扎的胳膊很多血痕,我一程一憩,稍一不慎会滚落下去,可见是在爬山,小白若隐若现地导引着我。破险开路,低伏挪动。我也边扒拉着石头,踩着泥土,近乎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这是很艰难的一段路程,我下了山。我平心静气地蹲在小溪边,用水洗了脸,洗了手,我抬头仰望着天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

清爽的草地,绿得鲜亮。我看到一个熟悉的场景,有一对夫妇在溪水边安置了一个小帐篷,红红的,像燃烧的火苗,在甸子里闪着光亮,俩人拿个小铲子,在甸子里挖野菜。与山比高低的杨树上的几个鸟巢,乌鸦飞来飞去落谁家,嘎嘎地叫着。一个孩子放着风筝,在天空上飞翔,越来越高越来越远。山脚下那座“农家乐”炊烟袅袅,飘逸着饭菜的香味。野地聚餐的一伙人吆五喝六地好不痛快,洋溢着迷醉的酒的味道。一些年轻人正在举行着拔河比赛,那一二、一二的号子在山间回响。一些志愿者们在地上拣着垃圾。有个人跟两个执勤的消防员说,有人不自觉,在山上抽烟呢。有一个消防员生气的吼道,在哪里。不对别人负责,也需对自己负责呀。随后就气哼哼地跟着登山的人流而上。坐在歇息的我,静静地倾听另一个消防员讲述大山,讲述守护大山的人们,常年坚守大山,严防死守,避免一点火星,毁于一旦,虽然在游人的喧嚣声中,寂寥的心绪能得到些许的释放。但进山的人多,带来的工作压力更大。在大自然的考验中,经受人生的历练。默默无闻地品味着单调的生活,品尝着人生中的艰辛与快乐。大山上下,山坳旷野,人流不断,好像一个人们聚集的一个部落,大山的色彩是美丽的,透着那种无畏的生命的希望。一缕风吹过,满甸子的小草摇摇摆摆。它们以最朴素的方式,以最平凡的姿态,点缀徜徉在山间,那一棵棵树木,葱郁的枝叶飒飒作响,给雄厚的大山增添了气势,陪衬鲜艳的花朵光彩照人。

面对大青山,我突然想起了故乡的那座青龙山,我坐在炕上就能从窗口看到清晰的轮廓,虽然是“龙脉”,曾经是一座瘦骨嶙峋的小山,忧郁呆顿的小山。这样的不起眼的小山经年累月地被治理,成为森林茂密,花果满山,鸟语花香,环境幽静的盛景。这是一种美好的表情让我难忘的就是这种奇特的表情。

回望大青山,我的生命仿佛也在返青。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的目光。有时莫名的感觉,世界越来越小,小到人生的半径只有家一半的距离,渴望一场远行,真的想走出去,以完全自我的方式,似乎在远方,才能找到自己只属于自己的远方,寻找释怀的理由,与大自然拥抱,在大自然里呼吸,即使还在伤着、痛着,让心灵和眼眸都装满陌生的山水。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不是仁者,也不是智者,但我喜欢水,自小就喜欢在门前的小河里扑腾;我更崇敬山,坐在就能望见似是对面的青龙山,是山让我学会包容,学会知足。我看见了大山的心灵,只有那些不畏艰辛的行走、呼吸大自然气息的人,才能拿到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能够打开大山的秘密之门。当我回归都市的时候,大青山将成为我梦中最美的风景,永远占据我的心灵……

看山

文/陈绍平

我所在的学校被大山环绕。环顾四周,全都是山,峰峦叠嶂,松涛阵阵,溪流潺潺。置身于此,会有别样的心境。

渐渐地,我喜欢上看山。

很多时间里,我习惯静处一隅,独对大山,默默地遐想。想着大山形成时石破天惊的一瞬,想着是多少年的沧海桑田,才让大山有了今日的精致,想着这山里的人,有着怎样的憧憬和期盼……

静默的群峰,凝重如诗,让我百读不厌。

有时,看见雨后似烟的白云,从这个山头缠绕到另一个山头,就会惊讶于山的孤高与雄奇。任外物的抚摸是温柔还是残酷,山永远是那么执着,那么坚定不移。

间或,我也会爬山。沿着山梁,倾听大山勃勃的胸音,体味大山厚实的馈赠。

山回路转,柳暗花明,离山顶还远呢!于是驻足仰望,品味樵夫高亢的山歌,千百遍咀嚼“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分。登临山顶,心中又会喷涌出一股涤荡心中的豪气与豪情。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四时变迁,寒暑交替。那些大山,用亘古不变的姿态,教我学会沉默,学会忍让,学会坚持,更把握所有的感情,包括孤独、喜悦、沉静和思考,都包容在了她宽广的胸怀里。

当簇簇映山红燃烧整个春季的时候,大山又以它年轻的身躯,召唤山里人耕耘生活的高度,那种自豪,让我一生永远也忘不了。

“人事无常山换主,青山依旧不曾移。”直到今天,我还是一如既往、十分虔诚地去看山,看山的春夏秋冬,看山的葱绿萧疏以及那道道千姿百态的山之风景。就这样,一年又一年。

而我对于山的那份情结,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千山万水地到达。

神秘的镜铁湖

文/刘应德

真正见过镜铁湖的人并不多,因为它隐藏在大山深处。据许多老工人讲,镜铁山上原来有一个天池,天池下方的山沟里常年流淌着一股清澈的泉水。1958年,桦树沟进行第一次大爆破时,飞溅的石块堵住了流淌的泉水,由此形成了今天的镜铁湖。

镜铁湖,像堰塞湖一样是镜铁山上的一片“湿地”。清澈的湖水像一面镜子,周围有茂密的野草丛生,还有一片桦树林,春夏秋冬流水不断。那里经常有岩羊出没,据说还有其他野生动物。镜铁湖的水渗透了桦树沟周围的大山,阴冷潮湿的井下巷道里,冬季形成的霜,夏季形成的“雨”,以及巷道两旁排水沟流淌的水都来自于镜铁湖。镜铁湖的主流从凤凰山对面的一个山坡上倾泻而下,汇入波涛滚滚的北大河。

记得十几年前,在一次生产大检修中,我跟着井下电工更换电线。那是镜铁山上最炎热的季节,从未下过井的我不知道穿哪个季节的衣服。下井的那天,我穿着毛衣毛裤,推着轨道上运输物资的小型平板车,从夏季进入了冬季。在巷道的一个弧形拐弯处,有几个小型的窗户和一个出口,望着山湾里明媚的阳光,浑身直打哆嗦。经过老师傅的允许,我和一起推车的工友急不可待地出去晒太阳。就在那个山湾里有股清澈的溪流涓涓流淌,四周生长着茂密的冰草和芦苇,还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山花。听一起的老师傅讲,镜铁湖在山的那面。

初秋,我和文友们到镜铁山矿采风。走下火车,山沟里特有的凉风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打了几个寒战。抬头一看高远的“一线天”格外湛蓝,四周连绵起伏的群山展现着不同的姿态。我们沿着波涛汹涌的北大河前行,穿过9号桥在凤凰山对面的山坡上,一股清澈的水流顺着人工修建的渠道倾泻而下。在一条折叠形的山间公路上,有几辆来往的排渣车缓慢地行驶着,车后尘土飞扬。我们避开公路在山坡上穿行,在一处平缓的开阔地带,山坡上摆放着几个大石头吸引着我们,远远望去错落有致。周围生长着“羊胡子”以及许多不知名的柴草,沟壑里的草长得郁郁葱葱,坡上却是灰苍苍的一片。石头表面有一层枯萎的苔藓,好像是绽放的腊梅花,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本领让人叹为观止。在排渣巷前的平台上,一位汽车师傅告诉我,穿过巷道就到镜铁湖了。我们穿行在黑咕隆咚的巷道里,凭着感觉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黑暗中借着手机微弱的亮光,望着巷壁上凸凹不平的岩石被一层水泥浆固定着。大约行走了一里路,黑暗中出现了一点亮光,希望的曙光让我们加快了前行的脚步。在通往山外的洞口处立着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行人止步危险”的字样。伸长脖子把头探出洞口一看,沟不见底,深不可测。原路返回向东北方向寻找镜铁湖的主流,顺着人工修建的渠道而行,在一座大山的腹部,一股清澈的水从涵洞里涓涓流淌。站在涵洞前目视巍峨雄壮的大山,寻找通往山那边的路,在山的北端有一座相连的土山较为平缓,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登山。

顺着山沟攀登,每攀爬十几米就感觉腿上没有了力气,坐在土窝里喘着粗气。爬到半山腰的人像动物一样四肢并用,眼看着距山顶只有几十米时,山坡的角度变得越来越小,十分陡峭。一心想征服大山,结果变成了大山的俘虏。我们没有找到镜铁湖。

镜铁湖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我的心里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许有一天,我还去寻找……

大山小草

文/黄国旺

我热爱大山,是因为它的阳刚之气。

我喜欢群山争雄。山,小山,大山,山连山,山迭山,山上有山,山外有山,起伏跌宕,层峦叠嶂。真是这山望见那山高,高处下览众山小。山的雄伟是它的英姿;山的巍峨是它的性格;山的壮丽是它的品位。

我喜欢青山不老。山的底色就是墨绿色。各种乔木和不同的灌木以及说不清的藤蔓,犹如一个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生机勃勃。特别是那些苍劲古老的松树,傲然屹立在大山之中,仿佛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以鄙夷的目光笑看雨雪霜雾露。

我喜欢高山流水。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这是自然规律。然而,没有群山的滋养,没有树木的绿荫,水就会流失而干涸。山涧的潺潺流水,汇成小溪或小河,是那样的一尘不染、清辙见底,是那样的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我热爱大山,是因为我与大山的“缘分”。

我出生在湘南的骑田岭下,那里的大山连绵起伏、峻峭雄伟。苍翠的竹木、欢快的河流、清新的空气,让人陶醉。我工作在福城郴州的苏仙岭下,这里的大山林木苍翠、风光旖旎。几十年来,我没有离开过大山,在大山脚下度过了平淡而又清静的岁月。

生活在大山旁边,多少有一份大山情结、有一份大山性格。耸立挺拔的高山,让我学会了生活的坚强;逶迤起伏的群山,让我懂得了世事的纷杂;层峦叠翠的黛山让我看到了和谐的生活。

我钟爱小草,是因为它的灵动之气。

我爱它的无名。山上的草,我们叫得出名的有“冬茅草”“狗尾巴草”“独脚丝茅草”,其他漫山遍野的草说不出几个。现生长在城里绿地的草好像除“高羊茅”、“橄榄球”、“佛甲草”外,好多都不认识。它们大都无名,但是,它们的朋友遍天下,健康并快乐着。

我爱它的无私。小草高贵的品质就是奉献。让它到山中岭中成长,毫无怨言;让它到高速路旁和水库塘坝护坡,它会服从;让它到城市庭院美化绿化,更是乐意。

我爱它的无畏。千万别看它娇小玲珑、老实巴交、貌不惊人,可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怪物”。狂风暴雨整不倒它,大霜大雪冷不着它,溪水洪流冲不垮它,满地野火烧不尽它。这就是小草的风格。

小草依靠大山,大山需要小草。小草依赖于大山母亲的滋养和哺育,让它绿草如茵,一碧千里。大山离不开贫贱小草的陪衬和造色,让它遮盖和掩荫着裸露的乱石和泥土。

我愿做一颗小草,永远生长在高山峻岭之中。荆棘丛中也罢,花木底下也罢,贫瘠土地也罢,默默无闻也罢,小草都会保持本色,洁身自好、昂首挺胸、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