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风光文章

2022/12/23经典文章

风光文章(精选14篇)

用“人说山西好风光”谱填词

文/牛车叔

说说海南好地方
山青水绿热情旺
频频招手五指山
尖峰吊罗伴霸王
骑上单车绕岛一圈
领略那海风椰韵陶醉你乐不思蜀忘家乡

旅游岛建自贸港
海南成为购物天堂
脉脉含情黎母岭
昌化万泉南渡江
博敖论坛高谈阔论
你看亚州航船勇往直前乘风破浪

要来海南好通畅
北飞美兰南翔凤凰
高速成网三纵四横
高铁环岛举世无双
沿边旅游路踆工后
你架驶房车悠悠织女也思下凡寻牛郎

写下冬天好风光

冬天即将过去了,在忙碌间,还没有来得及向它倾诉,今天在正月初二的上午,我将自己酝酿好久的话语,写给冬天,本想用一支曼妙的笔来画下这喜欢的冬天,但自己才华欠缺,我就斗胆用自己的文字来写一下这冬天。

仔细一想,春天呢,蠢蠢欲动、诱人。夏天呢,热情似火、乐人。秋天呢,迷茫自我、伤人。只有冬天,一切痴迷和躁动都不在,迷茫失去的过程已经冷静,落叶正滋润着庄稼地,落花已经融化为泥土,树叶本来的枝条条历历可见,一切都回归了它本真实在的模样。

如果以女子来形容。春天是女子打扮的漂亮去出游,春心荡,外在的繁华掩盖了内心的不安,不知道装扮哪一刻会掉落,夏天呢,是女子出游后来宴会,繁华仍在,招待热闹,可女子总想找个冷清的地方微微休息,光太刺眼,人声嘈杂,空气太闷,连太阳也可以晒得人心浮躁。秋天呢,女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想着来时路看见的美好,怎么都没有了呢,你看叶儿落,秋风起,女子的盛装已经不在,自然老去的容颜也似乎显现,不戚戚惨惨才怪呢,女子心情跌落到极点,还好,到达了终点站冬天,女子无需化妆,无需应酬,无需费劲心思,就懒懒的窝在椅子里,舒服的晒着冬天的阳光,一切生命体验的繁华和落寞,她已经看透熟知,显得自在和安静。

西北风吹起了,刮走了一切可以令人浮想的花草,只有干净的可以留下的。如果四季为加减乘除,冬天一定是减法,它让你明白许多东西其实可以舍弃,即使再舍不得,但事物不属于任何人,放弃也是很美的。因为冬天有了舍弃花开,丢掉火热,去除叶落,才得到了冷静,才拥有了大悟,才知道珍惜拥有的,麦子点点绿意就够了,叶子还绿的就继续绿吧,枯枝上的鸟巢出现就出现吧,虫子冬眠就冬眠吧,雪下就下吧,一切随心所欲。

悲喜和茫然不在,唯有安静和冷淡。休息的夜晚,万物安静,冷风吹来,无法寻路的寂寞让我知道,冬天冷淡背后的深刻,内心的人生有些东西需要珍藏,就像这冬天,不会显露树暖花开。不再出现姹紫嫣红。但这就是人必经的道路,冷淡慰藉了我迷茫的心灵。清新爽洁了自己惆怅的心灵。

人们聚集在一起有了时间,春天鸟语花香,忙着出发,夏天闪电雷鸣,忙着到达,秋天丰硕果实,忙着收获,冬天万物萧条,忙着团聚。在最冷的日子,人们忙活着年,热气腾腾的菜端上了,开心的酒喝起来了。冬天让菜拥有自然的味道,无需冷藏,冬天给了大家团结的心,坚强的意志,知道生命是由春天般的温暖和冬天般的寒冷组成,一切的失去都有了解释,大自然的四季不正如禅的说着这一切吗?有得必有失,它提醒讨厌冬天的人们,生活本来就像冬天样冷清,苍凉和孤寂才是人生的本色,要退却一切澎湃。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唯有干净的一切点缀着晶莹的雪花,还有静心活着的我。

若有风光,不如相忘

文/东篱自醉

《庄子·大宗师》中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意为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能及时离开,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为了生存,两条小鱼相互吐沫来润湿对方。与其这样,当初还不如在江湖水中各自游走、相互忘去。

对于爱情,人们称颂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玉堂春”苏三,自小流落妓院,却也天生丽质,聪慧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官宦子弟王景隆相遇苏三,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海誓山盟。不到一年,王景隆千斤散尽,被扫地出门。苏三苦劝王景隆发奋读书,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隆后考中进士,与历尽千辛万苦的苏三终成眷属(电视剧《苏三传奇》中,苏三冤屈昭雪后其行离去)。

这世界偏偏不能随了人的心愿,不是所有的有情人最终都能成为眷属。

名妓杜十娘,不甘做王孙公子们寻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一切与富家子弟李甲相爱。李甲也曾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他屈服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破坏,最终背叛了爱情,造成了杜十娘投江的悲剧。

能终成眷属的也未必幸福。

明末“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结识出身名门望族的高名才子冒辟疆,才子佳人结秦晋之好,却也只是个小妾,不遭公婆待见,只能是“病眼看花愁已深”,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久劳成疾,重病而死。

做人要知进退,感情上的事也是如此,“应已能知己知彼,若有风光,还要彼此相忘。”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落拓不羁的书生,穷困潦倒时还往来于青楼,只有妓女椒树赏识他:“此君岂长贫贱者哉”。椒树拿出卖身之钱,倒贴与他,供其读书,临考之时,又为其置办行装,给他家里送去柴米油盐,书生感动万分,许下诺言:他日得志,回来娶你。椒树辞谢道:所以看中你,是因为姐妹们嫌贫爱富,我要让世人知道,脂粉堆里也有慧眼识贤的人。至于相约白头到老,从未奢望过。我等青楼之人,成不了良家妇女,登堂入室,仍旧纵情声色风月,你受得了吗?幽闭闺阁,如坐囹圄,我又不堪约束。与其开始欢合,终将别离,还不如互留相思之情,化作长久的思念。书生后来官居县令,多次来请,椒树都不答应。

纪晓岚感慨道:要是韩信知道这个道理,也不至落得杀身之祸。

身边有朋友,身陷围城,城外另有寄托,却舍不得城内幼子、房产,又恋着城外“红颜”,城里城外都不能“相忘”,家里家外一团糟,何苦!

近日,“京城四少”之一喜结良缘,佳侣喜形于色,婆媳言欢,旧爱亦称“仍是朋友关系”,但愿能“彼此相忘”。

夜深时,总想起刘若英的歌: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不牵绊你/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飞去/很爱很爱你只有让你/拥有爱情我才安心……

窗外的大树风光

文/周有光

我在85岁那年,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一间小书室,看报、看书,写杂文。

小书室只有九平方米,放了一顶上接天花板的大书架,一张小书桌,两把椅子和一个茶几,所余空间就很少了。

两椅一几,我同老伴每天并坐,红茶咖啡,举杯齐眉,如此度过了我们的恬静晚年。小辈戏说我们是两老无猜。老伴去世后,两椅一几换成一个沙发,我每晚在沙发上屈腿过夜,不再回到卧室去。

人家都说我的书室太小。我说,够了,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有人要我写“我的书斋”。我有书而无斋,写了一篇《有书无斋记》。

我的座椅旁边有一个放文件的小红木柜,是旧家偶然保存下来的遗产。

我的小书桌面已经风化,有时刺痛了我的手心;我用透明胶贴补,光滑无刺,修补成功。古人顽石补天,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版。

一位女客来临,见到这个情景就说,精致的红木小柜,陪衬着破烂的小书桌,古今相映,记录了你家的百年沧桑。

顽石补天是我的得意之作。我下放宁夏平罗“五七干校”,劳动改造。裤子破了无法补,急中生智,用橡皮胶布贴补,非常实用。

林彪死后,我们“五七战士”全都回北京了。我把橡皮胶布贴补的裤子给我老伴看,引得一家老小哈哈大笑!

聂绀弩在一次开会时候见到我的裤子作诗曰:“人讥后补无完裤,此示先生少俗情”!

我的小室窗户只有一米多见方。窗户向北,“亮光”能进来,“太阳”进不来。

窗外有一棵泡桐树,二十多年前只是普通大小,由于不作截枝整修,听其自然生长,年年横向蔓延,长成荫蔽对面楼房十几间宽广的蓬松大树。

我向窗外抬头观望,它不像是一棵大树,倒像是一处平广的林木村落。一棵大树竟然自成天地,独创一个大树世界。

它年年落叶发芽,春华秋实,反映季节变化;摇头晃脑,报告阴晴风信,它是天然气象台。

我室内天地小,室外天地大,仰望窗外,大树世界开辟了我的广阔视野。

许多鸟群聚居在这个林木村落上。

每天清晨,一群群鸟儿出巢,集结远飞,分头四向觅食。

鸟儿们分为两个阶级。贵族大鸟,喜鹊为主,骄据大树上层。群氓小鸟,麻雀为主,屈居大树下层。它们白天飞到哪里去觅食,我无法知道。一到傍晚,一群群鸟儿先后归来了。

它们先在树梢休息,漫天站着鸟儿,好像广寒宫在开群英大会。大树世界展示了天堂之美。

天天看鸟,我渐渐知道,人类还不如鸟类。鸟能飞,天地宽广无垠。人不能飞,两腿笨拙得可笑,只能局促于斗室之中。

奇特的是,时有客鸟来访。每群大约一二十只,不知叫什么鸟名,转了两三个圈,就匆匆飞走了。你去我来,好像轮番来此观光旅游。

有时鸽子飞来,在上空盘旋,还带着响铃。

春天的燕子是常客,一队一队,在我窗外低空飞舞,几乎触及窗子,丝毫不怕窗内的人。

我真幸福,天天神游于窗外的大树宇宙、鸟群世界。其乐无穷!

不幸,天道好变,物极必反。大树的枝叶,扩张无度,挡蔽了对面大楼的窗户;根枝伸展,威胁着他们大楼的安全,终于招来了大祸。一个大动干戈的砍伐行动开始了。大树被分尸断骨,浩浩荡荡,搬离远走。

天空更加大了,可是无树无鸟,声息全无!

我的窗外天地,大树宇宙、鸟群世界,乃至春华秋实、阴晴风信,从此消失!

满眼风光北固楼

文/梁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曾几何时,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名句让我对镇江北固楼充满憧憬。

初夏到镇江,迫不及待地朝北固山牌坊走去,小道两旁绿树成荫,路灯柱上张挂着历代文人墨客描写赞美镇江和北固山的诗词,让游客仿佛穿越在一条时光隧道里……

沿着东吴古道向东缓缓登高,经过东吴文化长廊和传说中刘备招亲的甘露寺,不一会儿便进入到一个大院子,但见一座恢弘的三重檐高楼耸立在北面,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北固楼。

眼前的北固楼是五六年前重建,为宋式仿古木结构建筑,主体结构为柚木,门窗为楠木,屋面为青灰色琉璃瓦,彰显出古色古香的大气韵味。踏入首层大厅,便见右侧高墙上挂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幅巨大的书法作品,均为毛主席手书。据记载,1957年3月20日,毛主席从南京乘飞机往上海,当飞机飞临镇江上空时,毛主席即兴高声朗诵并挥毫书写了《南乡子》,并向同行工作人员解释这首词的意义和所用典故。而刚才所见的“北固楼”牌匾,便是从该书法作品中选取了三字制作而成。

辛弃疾是南宋抗金主战派代表人物,一生以复国为志,无奈却壮志难酬,当其任镇江知府时,多次登临北固亭,遥望江北尚未收复的国土,怀念历史上的英明君主,感叹自己报国无门,悲愤之余便写下《南乡子》和《永遇乐》这两篇传唱千古之作,堪称爱国主义文学双璧,也使镇江的北固楼随之名扬四方。

重建的北固楼是“明二暗三”的楼层设计,顺着木制的楼梯拾阶而上,先到一个暗藏的二层大厅,陈列着镇江风景名胜、人文历史的宣传展品,让游客对当地三千年的历史文化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当来到三层大厅时,豁然开朗,四面八方的湖光山色尽入眼中。

北固楼所在的位置是北固山的最高处,面江而立,异常险要,沿着三层的外围回廊凭栏远眺,东南西方向著名的焦山、镇江城区、金山等风光一览无遗,青山与绿水相衬,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相间;往北便是浩瀚开阔的长江天险,长江生态湿地公园所在的绿洲将宽阔的江面间隔开来,南侧靠近北固楼的江面形成了宁静平和的内湖,浅绿怡人,北侧则是长江主航道,一派生机,与扬州隔江相望。

往事越千年,站在这八面来风的回廊上抚今追昔,回想起九百年前宋朝丢失的半壁江山,就不难体会到辛弃疾在此发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和“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慨叹———国强才能民安,落后就要挨打,这确是千古不变之恒理!

裕河好风光

文/张晓红

背起行囊,来到裕河,沿八湖沟放歌前行,回归自然,放飞心情。带着你的家人,约上你的朋友,静听空谷回音河水潺潺,远眺松柏青翠密林葱郁;或翻越高峰,领略北国风光的山川雄奇;或信步峡谷,欣赏江南水乡的钟灵毓秀;或择一处依山傍水的静谧之地,领略裕河独具魅力的长流绿水,感受裕河水“清澈见底”的淋漓尽致;或徘徊于依山傍水蜿蜒曲折的人工栈道,贪婪地吮吸天然氧吧的馥郁气息。视野所及,皆令人陶然忘机。

裕河的美在她那些大大小小形状怪异的石头。有条纹石,纹理清晰整齐;有动物石,形象突兀;有条桌石,平整的长长的,倘若你将它作榻卧于其上,天当房子石当床,再手捧一本全唐诗或宋词集,耳旁是鸟鸣山涧松涛阵阵,水流淙淙清风送爽,恍惚间,你也许就有了与心仪已久的文人墨客谋面的讶异,就有了穿越时空超越自我与古人心有灵犀的感慨。

裕河的美在她温婉娴雅的河水。远观,波光粼粼;近看,河水清清,一颗颗石子静静地躺在河底,仿佛一大群孩子躺在妈妈的怀里酣睡。我情不自禁,伸出手探到水底,抓起几颗石子细赏把玩,又用双手掬起一捧水来,任她从我的指缝流出,亲吻我手上的每一寸肌肤,触动我心里的每一根神经。

裕河的美,还在她独有的野生川金丝猴。我们此行就是为了急赶着与猴子见个面。顶着烈日步履急促的我们,必须要在饲养员给猴子投食前赶到投食地点。

饲养员拎着一大桶苹果块和一大桶胡萝卜块,沿小路走到了远处的投食点,吹响了哨子。顷刻间,在他前方的几座山头上,猴子们仿佛一个个战士听到了冲锋的号角,呼啦啦直窜而下奔往投食区。有的猴子使出浑身解数,跳跃式自上而下,从一棵树荡到下一棵树;小猴子最为可爱,用两只前爪紧紧抓着妈妈的前胸,身体紧贴着妈妈的肚子,由妈妈带着赶往投食区。

正当猴子们吃得津津有味时,饲养员招手示意我们近前观看。我们悄悄来到离猴群两三米的地方,屏息站定。出乎意料,他们居然一点也不害怕人类,仍旧若无其事继续大快朵颐,圆圆的眼睛还不时专注地打量我们,看起来温顺友好。

川金丝猴的长相非常帅气漂亮。它们有着金色的毛发,美丽的容颜,圆脸蓝面杏眼,嘴唇丰满,两眼炯炯有神,顾盼生辉。它们四肢发达,尾巴很长,身形矫健有力,机灵敏捷;它们的身体与尾巴的长度比例约为1:1。饲养员特别叮嘱我们,金丝猴的尾巴是万万不可触摸的,如果你触摸它的尾巴,它会发怒,进而攻击你。

在观赏过程中,饲养员介绍说,这一大群猴子中只有一个猴王,妻妾成群。这群猴子分好几个家族,各自为政且家庭观念十分强烈。正说着,就有猴子为抢夺食物在不远处打了起来,吱吱声中你扑我打,你撕我扯,战斗还挺激烈的呢!

夕阳西下,归鸟还巢。尽兴之余,我们一行人踏上了回家的路。

家乡美,裕河美,尽管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但这片美丽的风景已然定格在我的心中。

老爷岭上风光美

文/孙景琦

早就想到蛟河老爷岭去观光,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能成行。近日跟随一群年轻的朋友去采风,终于完成了多年的心愿。

小客车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在鲜花夹道、平整宽阔的吉图高速路上,风驰电掣般前行,穿过农田,穿过全长1820米的老爷岭隧道,来到了海拔1284.7米的吉林地区老爷岭最高峰山门处。远处望去,云雾缭绕,重峦叠嶂,不见山岭真面貌。

我捡起一根木棍当拐杖,迈开了攀登的第一步。越过路两旁的道道溪水,越过一棵棵高大参天、古老得挂满藤蔓的大树,来到了一处平缓地带,已经累得张口直喘、心跳加速了。问领队还有多远?回答是才走三分之一,以后的路更难走。随后关爱地说,老年人就别上了,原地休息。我知道他说的是我。

上还是要上的,坚持就是胜利,我又跟随队伍出发了。迎接我的是望不到边也看不到头的木质台阶,每跨上一级台阶,手里的拐杖都发出一声脆响,好像是奋进的鼓点,鼓舞我一步步向前。

每到阶梯拐弯处,都会见到一个景点:象鼻石、夫妻岩、猫耳洞……游人忙着拍照,我也不甘落后,留下了一个个难得的瞬间。几百个台阶过后,进入了高山草地区,再越过千层岩,就来到了神龟望海的地方。只见这里巨石高耸,不亚于云南石林;这里古木参天,不亚于长白山原始森林;这里全无杂音,静得掉片树叶都能听到……

开始下山了。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果然,往下每走一步都很吃力。走啊走,终于到了大路上,遇到了一个上山过夜的驴友团,他们看到我拄着拐杖前行,纷纷向我竖起大拇指,说我能活过一百岁。

又见家乡好风光

文/琳琅小神

过去的家乡是多么贫穷,多么落后。但由于改革开放,家乡有了巨大变化。变得日益强大,变得繁荣昌盛,变得兴旺发达。以前的家乡我爱它,现在的家乡我更爱它。不管家乡发生什么变化,我都爱它,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看到了家乡的巨变,就像看到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景,时时在脑海里飘荡回味着。

小河“哗哗”的流水声,好像在欢快地歌唱。歌唱家乡巨大的变化。到处充满现代化气息景象。跨越沮漳河的两座当阳桥,街上的交通大道四通八达,交通大道上时时可以听见汽车的喇叭声、自行车的铃声、赶马车的吆喝声,喧闹的声音集合在一起形成尖锐的声波。一旦有了“交通警察”后,人们就会各自其道,遵守交通规则。

看到了家乡的一幅幅动人的情景,你不觉得我的家乡有巨变吗?

深山里的风光

文/周谦涵

冬日里的暖阳虽然没有夏日那般炽热,但在透凉的寒意中却让人格外惬意。久围火盆取暖的我们一家三口,虽然很温馨,可内心总感觉有点憋得不对劲儿。我提议去爬山,利用假期前来看望我的爸爸便满口答应,准备自驾带我们前往陕西与湖北省交界处的坎子山石林观景。

上车时,想着要去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激动的心情进一步高涨起来。一路上我们迎着蓝天白云,整个身体都像在巍峨的群山间漂移。在山间公路上绕行虽有点晕,但看到挂满枝头的红彤彤的柿子,垂涎欲滴的馋劲儿涌上心头,不舒服立即就被撵走了。

经过近两个小时十八弯的“羊肠”道路穿行,爸爸似乎有点驾驶疲劳啦,但我唱的几句他喜欢听的儿歌,立即就让他抖擞了精神,一脚油门就把我们轰到了巍峨的“石林”山脚下。这时,大树上的喜鹊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倒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眼前的石林,一人多高的石头密密麻麻如蜂窝状,大小交织着缀满山头,覆盖整个群山。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妈妈,爬起山来很带劲儿;我爬着爬着,被带刺的灌木枝刮破了手心,说不疼是骗人的,可这点皮外伤很快就被我丢到脑后。我们三人顺着岩壁向上,马上就要到山顶时,眼前竟然有三四头黄牛在吃草,它们用大眼注视着我们。终于站在至高的山顶上了,大山里村庄的景象和画卷里是一样的诗意壮阔。

在返回的途中,我恋恋不舍,想着要是能用神话传说里的“乾坤袋”把这深山里的美好风光全部储藏起来带走就好了。虽然这是不现实的,但经过这次简单的旅行,直到收假时,这种美好感觉一直被我带在身边。

心怀达意,风光自取

文/温馨先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人间四月芳菲尽。我用手抓一把五月的风,似乎嗅到了她柔暖而湿润的气息,带着花香,带着泥土的芬芳。随即,我想将她装进口袋,留在心里。人的想象是微妙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念想兑现的那一刻,常常料所未及。人的潜能也是不可拒否的,当你徘徊在前进与倒退、坚强与脆弱之中时,狠狠地逼自己一把,往往会有奇迹出现。这也难怪有人说:乐观的人只顾着笑,而忘了怨;悲观的人只顾着怨,而忘了笑。心怀达意,风光自取。

心怀达意是一种境界,人有两个心房,没有谁装不下这种东西。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处所,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世界太大,我太小,可有可无,不要把美好建构得那么远。五月的风是抓不牢的,如果你肯放下,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当下,都值得珍惜。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处处都是驿站,风光比比皆现。

一杯茶水,喝和品的结果截然不同;一碗热豆浆,五分钟喝完与十分钟喝完的区别是:滋味。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会给你真滋味。同样,你给心灵时间,生活才会给你意趣。意趣的大小多少这里不消细说了吧。生活的空间,迷惘、旁徨、犹豫、惊悚一类的情形,常常会出现,需要清理挪减而留出;而心灵的空间,则需经思考领悟而拓展。

平日里,我们太忙,有时候,要忙到电话来不及接,信息没时间回,也根本抽不出没空来快乐。奋斗,拼搏,忙碌追逐一辈子,无论得到了多少,却发现,即便最后取悦了整个世界,可是最终委屈的,是自己的心灵。好多外在的风光,都成了心灵泣血的歌唱。

现在看来,我把佛家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放在文首为时过早了。想那当年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谁在笑谈苍生,谁在煮酒把言。那为了不老而去的三千童男童女,不过是多留荒诞的笑语,还有什么?能有什么?生前波澜壮阔,死后风光无限,那些被盗的墓室,荣华富贵,尸首无存。女人中的人中之极,武皇帝“无字碑”算是最明白什么是永远的人吧。不永所事,山永星火。穷高极远,念悲其远!叹乎?

我不信佛,但对佛语颇感兴趣。诸如“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心无达意,风光何来?因此不过都是一时一己而已,无永远之说,远主备之,无奈不可夫。心怀达意,其少不讽诵,其壮不议论,其老不教诲,亦可谓无业之人矣!钱财不积,则贪者忧,长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期盼永远,没有永远,故现在就是永远,把握现在,把握自己,善待生命,善待朋友,真诚的来、真诚的去,回首之时,无愧于心,无愧于己,无愧他人、无愧平生、既是永远。不要去问人生有没有永远,你只需明白,迢遥的时光,远比永远还要长。智慧的人,只是去相信,去领会,但决不去抵达。相信,是不放弃希望。不去抵达,是不愿让自己失望。仰首无愧苍天,俯首无愧春秋,君子坦荡荡才算是达其真意了吧。

其实,人生,好多时候,像我的文章,从一开始都在重复着,并且装了很多的东西。活得快乐的人,是那些能自足地守着这枯燥的平淡,并把生活里仅有的一点变化,在心中无限放大,并懂得感恩的人。乐观的人只顾着笑,而忘了怨;悲观的人只顾着怨,而忘了笑。

心怀达意,风光自取。风一阵,雨一阵,说过去就过去了。一杯清澈的水,不停地摇晃,它不会清澈;一杯浑浊的水,不去摇晃它,会自然清澈。心亦如此!如总摇晃不停,会处于混乱状态,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沉淀,和自己沟通,这样你的心会相对清静,不再那么烦躁。

有些话,也会是那么锋利。比如,那些未曾兑现,而且永远无法兑现的山盟海誓。想起来,都会轻轻地,把一颗心割伤。受过爱情伤的人,无论过去多少年,都会在人生某一刻,一瞬间心疼,又一刹那黯然神伤。那不是爱的痛,那是,灵魂的伤。做一个旷达之人何其之难?!但是,这种人,却是这个世界永恒的温暖和良心。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本该是郁金香盛开的时节,田地里大多还是一片青葱。但本该已经谢幕的风信子和洋水仙却开得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紫的浓郁,粉的热烈,黄的明艳,白的如雪……五颜六色的风信子汇聚成色彩的海洋,在蓝天下蔓延舒展。

人间四月芳菲尽。我用手抓一把五月的风,似乎嗅到了她柔暖而湿润的气息,带着花香,带着泥土的芬芳。随即,我想将她装进口袋,留在心里。据说风信子的花语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回头想一想,文章开头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不是有点意思?想一想看到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能感受到花语中传达的生命的感召力?!

山水风光在于峡

文/雨君

大自然造物首为山水。山磅礴入云又低徊垂首,水盈盈似镜却迂回波澜。且山应藏水,水应润山。管氏地理说:山无水则气寒,水若无山则气散。倘若山不灵水不秀,甚难以养一方风土。

想那壶关峡谷,之所以灵秀出名,盖是山水至多之缘故。原本汪汪大海,经了一亿多年演绎,裂变成今日高深断谷。其巨大过程,我等肉眼凡胎无法想像得出。或许人们踏着千里古迹,攀援石国洞界、水庄森园和峰海峡群之后可揣摩和感觉一些。那时间即使再曲折再坎坷,人总是本能地从艰辛跋涉中获得怡情和见识。

晋代抱朴子是何等人,他在游历中国名山丽川之后说,“天下佳山者南五夷,北抱犊”。 其中“北抱犊”即是壶关紫团山”。 试想,一个30万年前的老古溶洞,于日出日落之际,从洞口喷出团团紫气,袅袅飘飘,岂不仙气?古人素以紫气为贵,或潜藏帝王、圣贤,或宝物,仙踪等。想必紫团山也是潜藏圣贤帝王之类,只不过是世人看不透,而贵人又不到时候显露吧。也或许地下蕴藏宝贝,某处隐着仙踪也说不定。豁想起一签诗,“九华山顶紫气腾腾,异尽一舟尽取前回”,九华山顶,多么威武的地方,据说是大愿地藏王菩萨的佛教道场。信民们千里迢迢位抵此处,图的是感受一下灵山仙界的气势蓬勃,却也是诚想着于瑞祥缭绕处,求得一张平安顺利签,佑得家人时时平安,事事顺利。而紫团山虽不是国际性道场,最关键的,在于其紫气成团,祥云浓重。其仙气并不逊于九华山,应是求签布道施法的致胜地界。

然即便是菩萨圣贤愿意护佑,也得有条件限制。比如非善行不得护,非忠义高尚之愿无应验等等。想当年宋兵征西夏路过紫团山下兵困粮绝之际,若非山中二女卖大豆稀饭义助,宋军断不会获得全胜。此二女真正扶持了宋室天下,应属仙宗。

壶关峡谷内一无底洞,人称天下“第一无底洞”,也是个好景致。敢称第一,应是有硬道理。悬空深无底,洞内乳石立壁,有金瓜吊灯,鱼跃深潭;有水怪出洞,魔妖坐殿;有金瓶溢酒,小妖吃奶。洞外,清流如柱喷出;雪瀑如飞银散玉,一唱三叠,直落得青潭碧波,荡荡漾漾。如此宝地,连庶人都巴不得沾染的地光宝气,何况妖乎?想必也是仙踪之所。

潭是深潭,至清,易飞鱼或藏龙。却也是仙女沐浴之圣地。闭目想象,仙女们荡漾在清波中,袅袅婷婷,与月共舞,却未曾料大树后,躲藏着才子或牛郎之类的帅哥,或许演绎出不少鲜为人知的“天仙配”呢。

再有五指峰,极像五指。古人云“五朵危崖五指开,亭亭玉立绝尘埃,惊涛忽涨清泉水,是否翻云覆雨来”。当你站在山顶,举目四望,或许顷刻间便见风云变幻。似乎蕴藏着魔力的五指山,不知是否如压迫悟空的五行山同等,也许此五指非彼五指,也或此峰要胜过彼山。

最好去往红豆峡。掬一捧清水,撷几颗红豆。不管是仙的意还是人的情,都统统寄于东流之水或北往南雁,让无尽思念刻骨柔情在美妙的情峡中灿烂开花。这恰恰让北国风情颇具了些异域情调。王维硬是没料到,此物也在北国,春来更发无数。这里,我替王维兴叹:“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也可去狭如羊肠的羊肠坂,最是惊心动魄。“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崔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曹操他老人家当年攻打上党壶关高干时的心情何等悲催,羊肠坂的不寻常真正难煞过老先生。如今,时虽过而境未迁,睹物思人,羊肠板依然诘屈,而风声怡然。

壶关太行大峡谷,承亿万年雄风,汲亿万年精华,地气灵异,清醒自然,民风醇厚,文明璀璨,真正孔子回车处。

田间地头秋收忙 赏尽乡野好风光

没有人头攒动和沙滩阳光,没有人声鼎沸和熙熙攘攘,有的只是泥土的芬芳、秋收的繁忙、安详的老人、嬉戏的孩童,以及那勤劳朴实的乡亲和祥和静谧的村庄。这就是我本次大假的最大见闻。长假的第一天是中秋节,我一大早就独自坐上客车,踏上了回家的路途。车票还是提前一天去金阳客车站排队购买的,买票的人们排起长长的队伍,场面堪比春运。确实,八天的大长假比春节还长,不是每年都能遇到,怎能不让人动心呢?而且,金秋十月,天气不冷不热,无论是回家帮助秋收还是探亲访友,都显得较合时宜,况且打拼在外的人们,还不知道过年是否能回家团聚呢!正好趁这八天的假期着实打算一番。

我老家在兴义市下面一个叫做龙井的小山村,四面环山,村口有一座石拱桥把两座山之间的豁口连接起来,桥的两头分别有一棵树龄达百年以上的大树,当地人称“神树”,偶尔还有乡亲在树下做祭祀活动。穿过石拱桥再往上走一百多米,一个心形的大坝子展现出来,让人豁然开朗,眼前一亮。时下正值包谷和稻谷成熟的季节,放眼望去,整个村庄金黄色的一大片,空气中飘满了秋的味道,给人一种强烈的圆熟之美。为给父母一个意外惊喜,我事先没有和他们说我要回去,因为父母也知道我工作很忙,儿子还小,贵阳的家也需要照顾,从来就没有提出要我长假期间回去看看的要求。他们总是那么朴实,那么善解人意,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如此,回想自己这些年来对他们疏于照顾,只能不时通过电话聊表问候,甚是愧疚。五个半小时的长途颠簸,我终于到家了。到了家门口,放下给父母带的月饼和行囊,我习惯性地从门头上摸出自打我懂事起就放在那的钥匙打开家门,发现米饭已经煮好了,只是还没有做菜,父母肯定是煮好饭之后才去干活的。中午快两点的时候,父母终于回家,果然是到玉米地里收玉米去了,我们当地叫“撇包谷”,这些活我从小没少干,这些年偶尔也回家搭把手,只是早就不是那么娴熟了。见我到家了,父母显然非常惊喜,一边吃月饼一边说这下好了,下午就可以把近处的包谷收完,明后天可以把最远的那块地收完,还有一些没有收割完的稻谷,你正好和我们大干几天,把庄稼全部收进来。

陪父母吃完午饭,已经是下午三点过了。换上我平时在贵阳穿旧了淘汰后带回家的衣裤,背起背篓,扛起扁担,和父母一起到了地里。一路上,不停地和在田间地头干活的乡亲们打招呼,他们都笑着问我还会不会干活,我说又不是现学,肯定行。近年来,父母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父亲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还动过两次手术,母亲也因为早年太过辛劳,动不动就这痛那痛的,我一直劝他们不要再耕种了,又吃不了那么多,也卖不了几个钱,何必呢!他们就是不听。这次,我是下决心要说服他们不要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土里刨食了。一边干活一边聊天的时候,我和父母一起算了笔账,一亩多土地,收获的玉米最多卖一千来块钱,如果家里喂猪喂鸡,玉米还不能卖。而且,由于家里没牛,请人来耕地,要花两百多块钱,播种要花两三天时间,挑十多挑粪水,而且最远的地离家有三公里左右,还要爬坡上坎,那个累,年轻人都受不了,大都到外打工去了,来钱更快。玉米长起来后,中间还要施肥两次,就是用花两百多块钱买来的尿素去给每根苗下放那么一勺,然后挖土盖起来,这又得花三五天时间,最后才是去收,又要花两三天的时间爬坡下坎挑回家里,剥下外壳,把玉米棒子晾干后,还要花时间把玉米粒脱下来,直到这时,玉米才能真正使用。耗时之长,程序之复杂,而收效之微小,着实让人费解。这些,父母当然非常清楚,但是他们的回答是,庄稼人不可能让土地丢荒,那会被人耻笑。即便要花费那么多精力,他们依然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就为了证明自己是庄稼人,为了对得起“农民”这个称号,而且,在他们眼里,庄稼人的力气不当钱,用多少劳力,再怎么辛苦都是应该的,都无所谓。我告诉父母,新时代的农民要有新观念,不能照着传统惯例年复一年的只知道埋头苦干,要算经济账、劳力账和时间账,还按老套路干活,肯定是得不偿失,累了身体,费了精力,还没有什么收益。我还对父亲说,您作为村里的老村长、老党员,就应该率先垂范,在转变思想观念上起带头作用,而不是因循守旧、年复一年的在地里种包谷,而且还认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父母终于答应,明年不再种玉米了,改为种树,初步打算种一种新品杉树,虽然要几年以后才能有经济收入,但是经济效益高,种下后就不用每年都那么费劲地去打理。我如释重负,希望来年他们真的不再种包谷了,翻山越岭的肩挑背驮,对于六十来岁的老人来说,真是太不容易了。晚上,在兴义城里工作的三弟也回来了,母亲蒸了刚收进来的新鲜糯米,我们哥俩轮番上阵,把蒸熟的糯米放在石盆里,用一根粗大的木棒捣成了糯糍粑,一起过了个热闹的中秋节。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和父母把收回来的包谷去壳之后堆放在楼板上,黄灿灿的玉米棒子铺满楼板,看上去确实漂亮,虽然很疲乏劳累,父母的眼神里依然透露出丰收的喜悦。每天晚上九点左右,我收拾好当天收回来的包谷就洗完睡觉了,早上七点不到就起床干活。村里万籁俱寂,狗叫声也不知道哪里去了,静得虽然有点可怕,但是让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真正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大清早就背着背篓,赶着黄牛走出家门,回来的时候背篓里装满了干牛粪或者是柴火,牛也吃得饱饱的。白天下地干活的时候,我几次遇到了村里最年老的男老人和女老人,男老人95岁,女老人90岁,精神都非常好,男老人还能下地干活,据说夏天在家里还用辣椒水拌凉米饭吃。我和他们说话得用几乎是吼叫的声音,他们才能勉强听得见,还用手机给他们拍照后马上给他们看,他们都乐呵呵地问我要不要收钱,非常憨厚可爱的老人。下次回去的时候,一定把照片打印出来带到他们手上。还记得,2004年的国庆节,在京求学的我返乡帮父母收割稻谷,村里一个时年十来岁的小女孩一直在我干活的田边和我说着话,问这问那,还采摘了不少野菜送给我。此次,依然是在那块田的田坎上,我们又重逢了。然而,昔日活泼可爱、扎着小辫的小女孩,如今已经初为人母,正背着用蛇皮口袋装的一大袋包谷,胸前抱着的婴儿在轻轻啼哭。我突然感到一阵物是人非的心酸,痛彻心扉。

我们村老百姓近年来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很多人家增添了摩托车、洗衣机、电冰箱等物品,日子大都过得还不错。在地里干活的都是些上把年纪的人,吃的粮食是没问题了,但大的开支,都靠年轻人外出打工挣钱解决。但是,有的家庭,父母那一代就非常贫穷,而到了他们这一代,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上文提到的小女孩就是如此,父母属于那种老实巴交、毫无技能而且还稍显懒惰的人,以至于到了她这一代,依旧贫苦,成为“穷二代”,不但没有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而且连外出打工的机会都没有找到,依然没有走出父辈贫穷的阴影,早早就成家生子,重复着父辈曾经走过的生活轨迹。多少次,我都在想,如果我当年没有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可能就随便在村里或附近找个人结婚了,也在沿着父辈的生活模式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幸而,因了父母的勤劳,我们弟兄三个都考上了大学,这在当地实属罕见。如今,老二在北京过着惬意的白领生活但是难得回家一次,老三在兴义城里工作可以时不时回家看看,我在贵阳工作太忙一年也只能回去一两次。为了供我们上学,母亲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做豆腐卖,纯粹的手工作坊,但是味道好极了,那时候我们三兄弟还在放学后帮着推磨,就是用石磨把泡好的黄豆磨成浆,用来做豆腐。母亲每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每锅豆腐卖完后也就能赚十块钱左右,同时家里还能经常吃上鲜嫩的豆腐脑、豆腐皮、豆腐渣、豆腐锅巴等等,吃不完的豆腐渣每年能喂养出一两头大肥猪。就是靠着母亲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做豆腐卖供我们读书,我们三兄弟都考上了大学,直到我大学毕业的新世纪初,母亲才停止了这个营生。所以,直到现在,我每次在外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点一份豆腐,因为,我吃的不只是豆腐,而是一份永生难忘的情怀和感天动地的母爱。

我有个观点:没有在农村度过的童年,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童年;从小就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不算拥有真正的故乡。因为,诚如周国平所言:一切的生命,包括植物、动物、人,归根到底都是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农村孩子的生活不孤单,他们有许多同伴,他们与树、草、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他们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而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就与土地以及土地上丰富的生命缺乏最自然的亲密接触,于是就显得孤单。大城市里的人,来来往往,形形色色,流动不止,而街道上不时涌现的高楼大厦,更让人找不着永远能让你称之为“故乡”的特色,因此,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是没有“故乡”的。

此次返乡,闻着小时候就非常熟悉的泥土芳香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草散发出的味道,看着依然祥和静谧的村庄,我仿佛置身于快乐而艰涩的童年时代,对故乡又增添了一份不舍的眷恋。我很庆幸,我是农民的儿子,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我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童年;我拥有一个可以骄傲地称之为故乡的故乡 。

行走在洞庭湖里

文/阿山

去洞庭湖君山岛的路上,导游突然说:“此时我们行走在洞庭湖里。”

我们大吃一惊,眼睛里射出一波一波的疑问。导游有些得意,绽放出她这天第一缕晨光般的笑意,随后故意慢悠悠地解说道:我们所处的位置,属于洞庭湖的范围。如果你们夏天来,这里的公路被湖水淹了,是波光粼粼的一片水域。那时去君山,只能坐船去。只有到了秋天,湖水消退了,才露出道路和草滩来。

想了想,才明白过来。是的,春夏的时候,到处都在下雨,都在涨水,湖南湘资沅澧四条大河哗啦哗啦水声一片,而长江的上游也是水声轰鸣,万里长江怎一个“满”字了得!于是,大水就积聚在洞庭一湖,就有了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方圆八百里的浩淼与壮阔。而到了秋天,所有下雨的地方都秋高气爽,长江不仅流走了自己上游来的水,也把洞庭湖的水带走了,原来被淹没的土地又露出水面,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漫漫无际的草滩上的独特风光。

行走在洞庭湖里,这是多神秘和诗意的事情!

我们已经置身于一片辽阔无际的旷野之上,那边的波光和船影已经显得影影绰绰,而这面的草滩,坦荡无垠地展开在我们面前。浓淡不一的草色,一直蔓延到浅蓝的天边。早晨的阳光挥洒着温情和喜悦,给秋天的草滩抹上一层暖暖的亮色。土地的气息和青草的味道弥漫在天地之间,把我们深情地包裹。我们吸吮着新鲜的空气,对洞庭的秋色充满感动和醉意。

导游又说了,到这儿来,春来看油菜花,夏来看浪花,秋来看芦花,冬来看雪花。

能够与芦花在洞庭湖上相遇实在是一种幸运,我们以前只在电影和电视里看到过芦花。

越过一片片草地,一片白茫茫的芦花出现在视野。无数的芦苇,在旷野上举着自己白绒绒的穗状花朵,像举着无数洁白的火把,构成了一幅极为壮阔的画面,也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美丽。想想吧,一枝芦苇,一枝纤细的芦苇在风中摇曳就有舞蹈的美感,那么,成千成万的芦苇站在风中,在阳光里,在蓝天下一齐摇曳着生命的激情和精彩,那种翩翩起舞场面是一种怎样艺术盛会!在它们的摇曳里,音乐升起来,天空晃动起来,轻柔的花絮满天飘雪,使整个旷野迷蒙起来,带上了梦幻的色彩。天和地,人与物,都被一种壮美淹没了……

无边无际的芦花,让我们充满想象,让我们看醉了。

当然,除了芦花,还有青油油的草地,纵横交错的河汊,水塘,临水的湿地和干涸的泥滩,以及靠近岸边废弃的小渔船……他们共同构成洞庭秋色的多姿多彩。

突然想到,范仲淹和那些站在岳阳楼上看风景的迁客骚人,他们笔下所描绘的洞庭风光,大多着眼于水域,美则美矣,然而不是风光的全部,充其量只是洞庭湖上的主流风光。水域以外的风光被忽略了。我的意思是,洞庭的风光是丰富的,多元的,辽阔的……

其实,要来看洞庭风光,自然要站在岳阳楼上看,那是一种居高临下的鸟瞰,能获得总体印象并感受到洞庭湖那种磅礴气势。但我们还应租一只小船,在八百里洞庭转上几圈,甚至还应和那些渔民亲密接触,最好能吃一顿他们煮出的鱼虾。还应该像我们一样,到水域之外的草滩和那些小岛上走走,看看芦花,亲近草滩上野菊和蚂蚁,这样也许更能感受洞庭的多彩并领悟她的内涵。

但转念一想,洞庭的风光如此的辽阔和丰富,谁又能将它穷尽?人的生命很短暂,要做的事情很多,兜里的钞票也不是多得发愁,而且人的视野也要受到种种局限。洞庭湖八百里的浩荡秋色,我们能带走一丝两缕,也就足够。

陕南正是好风光

文/周舒艺

车行陕南。葱茏连绵的大山,不断地从眼前掠过。烟雨朦胧中,那些绿色愈发地生机盎然。这是秀美、湿润的陕南。然而,这里所属的秦巴山区,曾经又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如今,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

几个月前,我有幸踏上这片土地。

一路走,一路看。群山间、村道旁、大棚里、社区工厂中,我见证着那些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精彩故事。

一座座智能联栋大棚,眼下正在消毒休整期。之前,这些高高的架子上吊着的是一串串菌袋,菌袋上生长着木耳。位于秦岭深处的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曾经是一个深度贫困村。由于当地气候环境特别适合菌类生长,因此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木耳产业。过去,这里的木耳多是段木栽培,靠天吃饭,产量低;现在不同了,采用了先进的大棚吊袋栽培技术。木耳手工空心挂面、柞水木耳菌草茶……如今的金米村,将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

在安康市汉滨区谭坝镇松坝社区、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等移民搬迁的新社区,一间间玩具厂、电子加工厂厂房内,工人们正低着头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对大山连绵的陕南而言,易地搬迁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然而,下山后,生活变好了,后续的经济来源渠道也需解决好。一家家新社区工厂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安康扶贫空间”,一箱箱“富硒苦荞茶”整装待发,它们将从这里奔向各地。安康这片土地天然富硒,近年来,当地政府围绕茶、水、魔芋、生猪、渔业、核桃等富硒产业,打出了“富硒牌”。如今,富硒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富了安康,也富了百姓。

脱贫致富,关键是要找到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特色之路。

一路听,一路思。小村头、茶园边、车间里、农家楼旁,我聆听着走在脱贫致富路上的乡亲们的坚实足音。

一个个挂着的小木牌上,写着“豆腐脑”“豆浆”“农家豆腐乳”等字样。杨传红一边忙着煎铁板豆腐,一边招呼着来来往往的游客。身后,不大的店面里,整齐地放置着几张桌椅。这是老杨的豆腐坊。老杨原是柞水县红岩寺镇本地湾村的贫困户。2019年2月,在扶贫政策帮助下,他在终南山寨景区内的豆腐坊开业了。终南山寨紧邻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西安仅40多公里。景区里人流熙熙攘攘,老杨的豆腐坊生意自然也不会差,当年收入就达8万元,2020年的收入则更多。

眼前的这幢两层半小楼,共7间客房。房间内,按照城里宾馆“标间”布置,空调、淋浴、浴霸等一应俱全。这是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村民柳太青家开设的农家乐“双艳农家”。地处秦岭南麓的朱家湾村,农家乐、民宿等经营红火。忙的时候,“双艳农家”一天要接待十几桌客人,周末客房都得提前预订。2015年之前,柳太青在外打工,媳妇在家打理3亩地,一家子生活来源主要靠他在外打工收入,一年下来除去所有开销,剩不了多少钱。现在光靠农家乐,年收入就达5万多元。

一路精彩,一路惊喜。

脱贫致富路上,在物质上摆脱贫困、富裕起来的同时,乡亲们的精气神儿越发地昂扬向上。

我忘不了那一处处美丽乡村。甫一来到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五爱村,一幅漂亮的宣传画便映入眼帘。行走在村中,远处是连绵的青山,近处是百亩荷塘满眼的绿色。为了整治村容环境,当地下大力气,制定了诸如绿化承包到户等多项举措。

我惊讶于乡亲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山还是那座山。然而,以前的靠山吃山,是靠上山采药、伐木挣钱;现在的靠山吃山,是靠绿山青山涵养出好生态,发展旅游经济。朱家湾村红火的农家乐背后,是村民们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大家越来越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感动于乡亲们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的互助幸福院里,62岁的钟家玉正忙着和同伴们排练宣传政策的快板节目。移民搬迁到西苑社区的钟家玉,说到现在的生活,满脸笑容:“这里很好!”

就在那几日,一个好消息传来——安康富强机场试飞成功。而在写下这些文字的前些日子,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安康市至岚皋县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至此,安康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陕南大地,正是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