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高铁文章

2022/12/22经典文章

高铁文章(精选12篇)

高铁梦·母女情

文/孙成栋

这几天,母亲的心情特别好,原因就一个:盐通铁路开建了!

母亲是从电视新闻里得知这个好消息的。当时,年逾古稀的母亲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啧啧赞叹:“从盐城去上海一个小时就到了,这在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啊!”随即,母亲又打电话向在上海生活的小妹“报喜”。母女俩兴奋地聊了足有半个小时,而“到南通也只需四十分钟”这句话被重复了好几次。

这是有缘由的。二十四年前,十七岁的小妹考上“小中专”,来到南通农业学校读书。那时候,我和大妹已先后从本市的两所学校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父母平常就对小妹这个“老巴子”格外疼爱,一下子“单飞”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两人更是放心不下。小妹到南通两个多月后,母亲实在经不住思念之苦,想去看望宝贝女儿。因为父亲工作繁忙走不开,我和大妹更难请假,母亲只能孤身一人前往南通。

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天刚蒙蒙亮就出发了。一路上,母亲真是受足了罪:仅转车就转了三四回,每转一回都担惊受怕、心急火燎,惟恐坐错了车或赶不上趟。雪上加霜的是,母亲还晕车,颠一路呕一路……等“摸”到小妹的学校,已是傍晚时分。看到脸色苍白、憔悴不堪的母亲,小妹冲上前去紧紧抱住她,眼泪夺眶而出。

这样的“罪”母亲此后又遭了多次。小妹在南通读书的三年里,母亲每学期都要到学校去一次,对她来说,每一趟都是一场“长征”。后来,小妹毕业到上海。父母依然放心不下最小的“小棉袄”,每年都要去上海几回,纵然到了七十多岁,也照样如此。尽管有了父亲或者我和大妹的陪伴,加上高速公路的建设、车辆班次的增加,母亲的上海之行比以前去南通方便了不少,可她还是巴望着能“更快些”。尤其在听说发达地区的高铁后,母亲更是常常念叨着“哪一天盐城到上海也能有高铁啊!”

如今,母亲的“高铁梦”终于要成真了!一千四百多个日夜后,盐城到上海的“极速通道”将全线运行。而通过这一轮高铁建设,盐城与主要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将大为缩短,“5+1”高速铁路网将极大地增强盐城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中心大城市的经济交往、人文交流与融合发展。与母亲一样的千千万万个盐城人民,也将把生活画卷翻向全新的精彩一页。

“到时,你们那边坐上车给我打电话,我这边开始做饭,你们到了,饭也好了。”“我去盐城也会更加方便,想你们了随时可以成行。中午溜一趟盐城都可以!”……这些天里,母亲和小妹时常在电话里描绘心中的憧憬,字字句句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夜色苗寨看高铁

文/吴遵智

春已到来,节日的街灯还在亮。

迈步在高铁站前大道上。身旁,每一棵树都撒满了星星。红色、蓝色、紫色……七彩光临人间,点缀着幸福。

苗家的夜,色彩旖旎,层次分明。民居,依山而建。山势起伏,寨子绵延。灯火成了山间的颗颗明珠。

山高云低,翠叠的树让灯影迷离。河迂回,缠绕在寨边。一天星光,一河灯火。

我站在寨边,吊脚楼里很热闹,那天是正月十四。元宵前,苗寨有玩龙灯的习俗。鞭炮响起,锣鼓齐鸣,一条通体透亮的龙,在众人纷拥中挥舞而来。

龙灯队伍走进堂屋,拎马灯的小孩高声贺起:龙头高上三点青,今夜来到贵府门。贵府门前打一望,高铁列列上京城。高铁列列京城去,北大清华你家人。小孩讲完一句,扛龙的众人都“是啊是啊”的应答着。

“贵府门前打一望,高铁列列上京城”,夜色里,这种风景一定美到极致,我决定,爬到这个山寨的半坡去看高铁。

寨子门前的高铁为沪昆线,是中国东西向里程最长、影响范围最大、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由沪杭客运专线、杭长客运专线和长昆客运专线三段组成。

沿着崎岖山路,借着别人家的烟花火光,我大步攀爬着。这条路我曾多次走过,那是2015年5、6两个月间,彼时沪昆高铁长沙南至贵阳北段已全线竣工,时不时有车试跑,为了捕捉到快车的身影,我们多次上山拍照。

为了找到一个最好的拍摄点,我与摄影爱好者们带着柴刀、镰刀,走遍了这个寨子后面的山头,硬生生的于丛林中砍出了一条道路,修整出了一个最佳拍摄点。

2015年6月18日15时42分,这是三穗值得写入历史的一个时刻。第一列由贵阳北开往长沙南的G3004次高铁客运专列,满载旅客缓缓驶入三穗站,并靠站停留5分钟。我作为一名宣传干部,亲临现场。

当时的情景是——高铁站候车室、站前广场,人山人海,欢呼四起,三穗寨子的人像过春节一样欢天喜地!

这当然值得欢庆,我父亲满含激动地对我说,他去云南服兵役,入伍那天,他们从乡下老家出发,翻山越岭步行,然后坐帆布拖斗车到镇远,再从镇远坐几天几夜的绿皮火车,到云南大理,至少得十几天。

现在,三穗通了火车,而且还是高铁,三穗结束了没有列车过境的历史,对于经过“出黔难”的人来说,那是何等的高兴。

沪昆高铁在黔东南境内总里程约161.8公里,三穗境内总长20.5公里,途径滚马、八弓两个乡镇11个村,并在八弓镇高寨村设客运站场——三穗站。三穗从此东出北上,山任它高,但路不在遥。

穿过一片松树林,我来到了三年前选点拍摄的地方。被我们砍掉的灌木,又重新长了出来,那株被当作攀高而望的老树还在。茅草与荆棘盖过人头,遮住瞭望与高铁轨道的视线。我歇了歇,攀爬上那株老树。

星空下,半山灯火,满眼银花。刚在树杈上坐好,只见两束白光从对面大山的隧道里直射而出。一声长笛,一辆透亮的长龙如同一支箭矢,贴着大地的脊背,极速飞行,瞬间消失,进了另一座大山的隧道里,留下轰轰的鸣声在回旋。

来不及将相机调到夜拍模式,一辆高铁又疾驰而过。在约莫40分钟的时间里,我看到五列高铁先后从对面的山中飞过。我想象着,高铁里会坐着哪些人,苏杭的、北上的、春城的;那每一扇透亮的窗户后面,是否也有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在捕捉着苗寨的夜色?

风吹来,满天烟花。下了树,我沿着来时的路返回。对面山间,一列高铁又疾驰而过。山脚,寨子里的龙灯还在玩耍,此起彼伏的喝彩声仍在响起:

龙头高上三点青,今夜来到贵府门。

贵府门前打一望哟,高铁列列上京城啊。

高铁列列京城去呀哟,北大清华都是你家人。

乘高铁去成都

文/李汝骠

前不久,儿子和儿媳到成都出差一周,就带上我们老两口乘坐高铁动车组去成都看望在那里工作的女儿与女婿。以前我们也曾多次乘火车去成都,不过那是绿皮车,乘车人多,车上又脏又乱,更辛苦的是要坐两白天一黑夜才能到达,颠簸一路,把人熬得精疲力尽,好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

我们第一次来到了太原南站,首先对自动取票感到新鲜,在儿媳帮助下我们顺利取上了票。进站还要刷脸,自动检票,然后坐在老年人特座上候车。乘电梯走进站台,一眼看到流线型车头和车身,“和谐号”三个大字非常醒目。上了车以后,看到车厢宽敞,光线明亮,干净卫生,看到列车员美丽端庄,笑脸喜迎乘客,照顾着我们对号入座。座位既柔软又设计合理,可坐可靠,还可抽出小桌板,走道也宽敞多了。不知不觉间车开动了,列车运行平稳,没有绿皮车的“咣当当”声响,乘客们多数玩手机,看电脑,我们年纪大了,悠闲自得地按摩、哼唱、闭目养神。车厢两头的电子屏滚动字幕不断地播报车速、外温等。车载电视循环播放着有趣味的节目,从视觉到听觉都是美好的享受。

动车组列车贴地飞驰,窗外,阡陌纵横的原野,星罗棋布的村庄,一闪而过。过桥梁、穿隧道,盆地、山川、平原、河流、湿地尽收眼底,高铁像倏忽即逝的白色精灵呼啸而过,看到电子屏上标示着每小时220……249公里的速度,列车员告诉我们不到8个小时即可到达成都,让我们惊叹速度之快,感受到速度之美。卖小食品的服务员身着漂亮的工作服,推着小车不断穿梭于车厢内,微笑服务使乘客如沐春风。保洁员一会儿扫地,一会儿墩地,一会儿收集垃圾袋,辛勤的工作使车厢一直保持着整洁、清新的舒适环境。我起身上卫生间,列车员看到我老态龙钟,一直叮嘱我慢行,告诉我如何开门,如何冲洗。我去打开水,一位乘客告诉我要看指示灯,如何取水,防止烫伤。晚饭时,餐车服务员端来份饭,有大米饭、土豆炖肉、现炒绿色蔬菜、一杯紫菜蛋花汤,热乎乎的,吃得很舒服。饭后还端来苦荞茶,让我们品尝。

这次乘高铁去成都,一切都那么新鲜有趣,充满人情味。希望老年朋友还是找个机会乘坐一次高速动车组去亲身感受一下,那一定会带给你舒适、快乐和幸福。

动车飞过我的村庄

文/王德亭

我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唱一首歌:“火车火车呜呜响,一节一节长又长。前头装的优质钢,后头装的丰收粮。备战备荒为人民,铁路工人运输忙……”这首歌,带给我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可火车是什么样子,铁路是什么样子?火车只在我的作文里开动过,我用“风驰电掣”这个词表达火车的神速。胶济铁路从离我们村二十余里远的辛店穿过,什么时候我能去亲眼看一看火车呢?

长到十几岁的时候,这个愿望实现了。约上我的发小,背上父亲为我办的干粮,我们步行去看火车。我们是奔淄河店去的,火车从淄河边的牛山经过,这时候又正是秋风凉了,柿子红了的时候。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因为怀揣了少年美好的梦想,也没觉出怎么累。到了淄河铁路桥边,太阳已当头顶挂着了。一桥飞架河上,正有一列火车开过,消失在苍翠的牛山一带。我伫立于铁路桥不远处,注视着过往的火车,数着车厢节数,一节一节,数着数着就数花了眼,心里能不懊恼?我看到了绿皮火车,车窗里有乘客的面影在我眼前一闪,一晃就过去了。我想,哪天哪日,我也能坐一次火车,出一趟远门呢?

我第一次乘火车,是1994年的春天,我们去爬泰山。一早从村里走四里路到车站坐公交车赶到辛店,坐火车去泰安。辛泰线的火车车站密集,几乎逢站必停——据说山里人可以坐火车赶闲集。想一想吧,坐这样的火车能有多快?等进了泰安车站,已是人困马乏,天差不多也晌午了。第二次坐火车,是次年的“五一”,我和爱人去北京,火车开到北京,费了半天时间。对于火车“哐啷哐啷”的慢节奏习惯了,火车的颠簸也认为是天经地义,除非你不坐。

是2003年吧,胶济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火车要提速。我们好容易盼到胶济铁路竣工通车,动车在临淄却不停站,闲置下来。想想看,我们该有多颓丧!我们临淄人坐动车出行,从辛店赶动车,或西去五十里外的淄博火车站,或东上四十里外的青州火车站。渴望临淄火车站恢复运行,成了我们朝思暮想的事。

济青高铁施工,规划建设高铁临淄北站的消息,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也着实让我们眉飞色舞。终于有一天可以在家门口坐动车飞向远方了,能不高兴么?高铁北站选在辛店城北二十里远的凤凰镇王青村,去我们河堐头村只有五六里路,高铁就从我们村不远处经过,铁路建设成了我的一份牵挂。从辛店回乡下过周末,我总要从村后下淄河。高铁淄河大桥在村后不远的河面上,高高的钢筋混凝土桥桩撑起了铁路路面,如一道长虹伸进遥远的天际里去。2018年11月下旬,济青高铁动车上线试运行了。为方便城乡居民,还专门开通了从辛店至高铁北站的公交车。我渴望有一天去乘坐高铁,感受一下动车从我家乡飞过的快乐。这一天在今年的五一变成了现实。

那天,站在临淄高铁北站站台上候车,看着临淄北部平原一抹平畴,垄亩碧绿,顿时有天高地阔的感觉。我有一个小小的私愿,就是从动车上望一眼我的村庄,可是一恍惚就错过了。一瞬间跑出数十里的动车没有留给我机会,或者是我的反应太过迟钝。在动车上,没有旧时乘火车时聒耳的车轮与车轨的摩擦声,没有颠碎了骨头般的颠簸和晃悠。从前因为赶车要去张店,很不方便。我们去青岛看女儿,选择坐长途汽车,车走上一个上午,人累得浑身不舒展。从家乡坐动车,这个快,用我乡亲们的话说,“吃袋烟”的工夫就到了。

动车从我的村庄二里外的桥上飞过,此时此刻,我坐的车也许成了乡亲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劳累了,停下手中的锄头,扯下肩上的毛巾擦把汗,正好我坐的车从村边经过。一方面,是我与村庄失之交臂,另一方面,是乡亲们对这条空中飞龙习以为常。我们赶上了好时候,想到这里,我不觉微微一笑。

母亲第一次坐高铁

文/张秋生

上周末,我回晋南老家,接77岁的母亲来太原过冬。母亲是第一次坐高铁,她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早早就把家里安顿好,等着我去接她。

周日上午,哥哥开车送我们去车站,40分钟后,我们抵达了闻喜西站。我和母亲经过安检,购买了动车票。母亲指着火车票说:“这车票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在候车室里,母亲左顾右盼,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开始检票了,母亲面对着自动检票机惊讶地说:“以前都是人检票,没想到现在机器都能检票了。”

上午11时,动车缓缓地停靠在站台上。“嘟嘟嘟”声后,车门自动打开,旅客井然有序地上下车。我让母亲站在动车前,用手机给母亲拍了张照片。在3号车厢,我找到了座位,让母亲坐下来。我给母亲调整好座位角度,母亲说:“没想到高铁门都是电动的,座位还能自动调节。”车开了,车速迅速攀升到了246公里/小时。母亲扭过头,眼睛直盯着窗外。一块块麦田,一个个村庄、绵延起伏的山川沟壑……那流动的风景让她应接不暇。

动车迎着寒风飞驰,在大地上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母亲感慨地说,1960年,她第一次来太原看父亲,在东镇站买的车票是硬纸板票,坐的是慢车,站站都停,座位还是木头的,人也多,比较脏,十几个小时才到了太原。现在的高铁又干净又稳当,根本听不到“咣当咣当”的声音……因为母亲腿疼,走路费力,我打电话与太原南站“导购台”预约轮椅,将母亲送出站。工作人员接到电话后,爽快地答应了我的求助。

两个小时后,动车抵达太原南站。车门打开后,旅客纷纷下车,迈着轻盈的脚步,走向出站口。我们下车后,车站客运员推着轮椅停靠在门口。母亲在轮椅坐好后,工作人员推着轮椅来到站台南端的电梯间,坐电梯来到候车室。宽敞明亮、环境优美的候车室也让母亲眼前一亮赞叹不已。再乘坐电梯,下到一楼,通过绿色通道,来到站前广场,又转乘电梯,我们到达了出租车候车区。母亲对两位客运员的优质服务,说了许多感谢的话。

回家路上,体验了速度之美的母亲意犹未尽,念念不忘高铁的快和安全……

春运与高铁

文/吕蓓卡

年前春运大军滞留广州火车站的消息纠结人心,后来听说一些买了普通火车票的旅客被免费升级转乘高铁,爱心广州的做法让外地旅客意外惊喜。

前一段我乘高铁去了潮州,每次乘高铁似乎都是愉快的旅程;同样是铁路出行,但与近期春运大军近乎悲壮的回家行为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3个小时就到了公路开车6小时才能到的地方,而公路交通的6小时其实是挺难熬的,因为小车里无法随意走动。高铁时代,对近途交通的意义更加重大。

我第一次坐高铁大约是在6年前,当时是从海口到博鳌(其实那只是动车),感觉高铁方便高档,就像旅游小火车,一出海口机场就是醒目的高铁站,在售票窗口随时购票上车,即使是一等票也很便宜,座位宽敞,车行平稳,在清爽宜人的冷气车厢里透过窗纱看热带的景色真是一种享受……这次愉快的出行让我对高铁留下美好的印象。高铁跟以往的中国铁路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就在10年前我还坐过一次广哈线,虽然提速了、也不用北京转乘了,卧铺车厢可还是基本未变:抢行李架,大吵大嚷、因为长途旅行无聊而在火车上打牌的旅客们……而到了2010年,中国铁路终于彻底升级换代了,这真让人感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上大学我在京广和京哈线走了四年,18次和48次列车在当时已是一级特快,可是那时铁路给我的印象就是拥挤、混乱、肮脏……但是铁路的尽头是我的家,我唯一的渴求就是想归家时我能有一张票,哪怕是硬座和近40个小时的晃荡,哪怕坐得下肢浮肿、哪怕为了避免上厕所一路上不吃不喝……毕业之后一旦我有钱买机票了我就第一时间远离铁路,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因为人口流动和打工大军,春运一直是拥挤、混乱的代名词,铁路交通也总是让人联想到民工和漫长的、省钱的出行方式,总之就是忍受……

此时我从广州南站上车偏晚,一坐下来车就开了,当我坐安稳了,车已经到了深圳,到深圳就是半小时车程嘛!而高铁3个小时的车程对潮汕地区的人们到省城实在是大开方便之门!不过说真话,潮汕的高铁站候车大厅虽然外观很有气势,但内里空间不足、冷气不足,卫生也差强人意(尤其是卫生间),铁路要想比肩民航还是要修炼内功。

对人们习惯的铁路交通来说,南站离市内确实是远了些,我一直纳闷为何高铁不在广州市内多设一个站,可以设在东站或者北站啊,地上不行就在地下走也可呀,这样可以方便很多市内乘高铁的人。南站还有一个缺点,网上订票的取票口永远都是排长队,建议增加更多自助取票机。

我这个不爱出门的人可能缺乏说服力?那说说我一个常年跑出差的朋友的体会吧,他说:跟民航比起来,高铁最大的好处是风雨不误、准点儿!这比什么都重要!

高铁开到家门来

文/佟杨

盼望着,翘首着,满载希望与欢喜的高铁终于开到家门来。

2018年7月1日,这是湛江人难以忘却的日子……故乡湛江昂首迈入高铁时代,故乡人可以在家门坐上高铁通向省城通向首都。

故乡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较早就拥有海陆空的通行。然而,在二十年多前,故乡的铁路发展很不尽人意,通向省城的广茂湛铁路也是21世纪初才开通的,尤其这“子弹头”、“千里眼”的高铁总如待字闺中的黄花闺女,姗姗来迟。湛江800多万的民众为了这个高铁梦可说日盼夜望,望穿秋水。

高铁的发明制造,也许在20世纪中后期。最早认识高铁,是童年时代挂历里看到“穿过富士山的新干线,子弹头飞驰于富士山下,美丽又现代”的日本高铁,那时候可说是遥不可及的梦。高铁飞奔神州大地,走进寻常百姓家,也就在21世纪初,我国最早的有京津高铁、京沪高铁……中国高铁,像一束文明的闪电,照亮黑暗的大地;像一条银白色的飘带,穿越东西南北。

铁路长长的,我的记忆也长长的。火车经过多次改造、提速,从绿皮火车到空调车,又逐步演变成了动车、高铁。也许就读铁道院校的缘故,我一直关注着铁路的变革、火车的提速,听闻校友们修铁路造火车建高铁的轶事。

20多年前,故乡的铁路建设还相当滞后,故乡通向外面的铁路是唯一的黎湛线,那时还不是复线,来来往往的火车也是慢吞吞的。从公路到高速公路,故乡人的出行也随着道路的变化而变化,平坦、直达的高速公路在一段时期里也曾让出行省城的人群感到快速、省时、便利,高速公路的开路,一时曾被传为佳话。但是,随着开车一族与日俱增,车流泛滥,唯一的一条通向省城的高速公路也变得“僧多粥少”,堵车塞车却成了交通的大难题,一些大城市经常成了“堵城”,不少都市人每天耗费5-6个小时在上班的路上。我们所在的三四线城市,上下班的高峰期,堵车也让人叫苦连天,望路兴叹。

近年来,在我国大地上,高铁已不再是什么新奇的,奔涌的条条江河上,巍巍的崇山峻岭间,开通了一条又一条像飘带似的高铁。新时代的高铁在四通八达的神州大地上也可说是遍地开花,出行的人们说得最多的话题就是高铁,出行选择最多的也是高铁。人们视野里那些凌空飞架的大桥、晶莹光洁的隧道、新颖别致的车站,令人眼前发亮。

但是,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故乡湛江,能在家门口坐上高铁,还是很让人向往的事情。高铁对高寒地区望而却步,而对一年没有冬天的故乡,也一样的令人渴望。

高铁还没开通前,故乡人的远行多是靠汽车、火车、飞机,然而,往返省城的飞机票,一般民众消受不了。铁路上跑的火车,慢吞吞的。汽车的路程又很遥远,遇上节假日路途大堵车也是常有的事,从省城返故乡400-500公里的路程,却要10多个小时,若碰着交通故障,在高速路上滞留的时间更多更长,可说是路途遥遥,车抛锚,人疲困。

飞机票太贵、火车太慢票难买、高速公路常常堵车,成了故乡人多年“走出去、赶回来”的纠结。“一年不赶,赶三十”。去年春节,我一位老乡除夕一大早就从省城开小汽车往家赶回过年,然而,半路途上碰着几次车祸大堵车,时走时停的车流让他在路途长达20多个小时,年夜饭吃不上了,也体会不到回家与亲人们团聚的祥和喜庆。在寒气袭人的夜幕下,被困的大小汽车一辆接着一辆,望不到头,远远看去,所有亮着灯的车辆就像一条长长的灯河。还记得去年国庆中秋“双节”,探亲访友,外出旅游的人常常汇聚在一起,从港城到省城的高速公路上形成了一条条车流,高速路变成了“低速”路段,前堵后挤在高速路上更是令人生厌。我的一位朋友开小车从港城赶往湖南老家过中秋节,因为高速路上车多又挤又堵,他们一家人被堵在路途30多小时,路途又困又饿,带回老家的5盒月饼,吃掉了4盒,路途围堵,回家过节的中秋礼品却成了自己的饱肚之物……

每年的春运、国庆黄金周,可说有路必堵,有车难行。不管国道省道,还是四通八达的高速路,只能拿一个“堵”字来形容。往往近在咫尺的故乡,却像远到世界的尽头,一个小时、二个小时……甚至大半天。这样一次次的奔波,慢慢地回家过年就成了人们心中的隐痛。但也难以逃脱,因为一年一度的乡愁,催生着你回去尽孝、感恩……

高铁一路走来,神话着中国的速度,激荡着新时代的光环。高铁一路走来,让城市与乡村如此的贴近,让故乡与他乡如此的贴近,带来的就是人们生活里的“人生处处桑梓地,他乡故乡一线牵……”

数年前,我曾经在其他城市坐过高铁、动车,那平稳、便捷、舒适的感觉,给人心灵总有一份“爽快”,也带来文明有序的新风景。第一次坐高铁在六年前,路程大约250多公里,汽车、火车需3-4个小时,高铁却不到一个小时。走进高铁车厢,一人一个座儿,不拥挤、不嘈杂、不颠簸,最令人舒适的是车厢的宽敞、洁净、明亮,还有微笑服务、彬彬有礼的年轻漂亮的“高姐”。高铁徐徐启动,眨眼间时速已达成200、230、250公里,可谓风驰电掣。

第二次坐高铁,在三四年前,北京高铁站,一辆辆高铁如一排排巨型的“子弹”蓄势待发。坐上京广高铁,大约2200多公里的路程,仅需7个多小时,真正过上了“清晨坐在南海边欣赏日出风光,傍晚便可在北京的全聚德享受正宗的北京烤鸭”的生活。

高铁美了大地,爽了出行的人群。“来往穿梭的高铁,是一趟趟飞奔的动车,箭一样的速度,拉近了距离,缩短了时间。大地飞龙,不再是天方夜谭;同城化、快速化,不再是纸上谈兵。飞奔的速度,抒写着城乡一体化的神话。中国名片、中国速度,大跨步迈向新时代……壮哉高铁中国,你是神州巨龙腾飞的大写;美哉中国高铁,你是中华民族的和谐、复兴。”

高铁飞奔,一路欢歌!“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境变成了现实;“才饮珠江水,又食武昌鱼”、“晨依珠江啖早茶,午登黄鹤吹玉笛”、“朝饮广州早茶,夕食兰州拉面”……已成了真实的生活。高铁的快速化、公交化,将更多城市融合成同一个生活圈、经济圈。诸多跨省跨市上班一族,从此告别提前三四小时起床,起早摸黑上下班的别样生活。

这几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故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湛江市综合交通“十三五”发展规划》绘制了故乡交通发展的蓝图。这几年,湛江掀起交通建设大会战,建设工地如火如荼,大交通热潮涌动。《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深湛高铁、合湛铁路、广湛客专、包海高铁、张家界至海口高铁均布点湛江,湛江将成名副其实的高铁枢纽,“高铁梦”正稳步走向现实,走进故乡的生活。

故乡通高铁的消息像长翅膀一样,人们日夜奔走相告。是啊!深广湛高铁,是我们故乡人心中的一条天路。这几年,故乡人恨不得时间过得快些,恨不得拔快时针,牵着高铁走进家门来。

一年一风景。以“雷州换鼓”为元素的湛江西站建设引人注目,也令人振奋。江门至湛江的铁路于今年4月14日开始联调联试,深湛铁路江湛段5月28日进入高铁试运行阶段……

高铁不再是梦。2018年7月1日,风一样的高铁飞奔到我们故乡来,从此结束了故乡不通高铁的历史。缘于高铁多年的等待而兴奋,湛江大地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幸福和喜悦,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许许多多市民专门赶到湛江高铁西站,以在“家门口”坐高铁出行的方式,感受和见证故乡湛江首条高铁开通的历史时刻。

前几天,我从省城坐上开往故乡的高铁,心潮澎湃——大陆最南端的故乡终于踏上了高铁时代。“子弹头”高铁向着故乡飞奔,省城不再遥远,山风扑面而来,海风扑面而来,故乡越来越近……

高铁的开通为湛江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动力,湛江也大阔步地融入了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圈”、“生活圈”。

湛江也像一辆高速前行的列车,“下一站”更让人充满希望,新时代更让人充满憧憬。

高铁进行时

文/朱全弟

喜欢高铁。它有一种可以自控掌握的快意。

出门走到2号线中山公园地铁站,第一班列车5:50准时停靠,上去,6:30就可以坐在高铁车厢的座位上了。

启动了,列车缓缓驶出上海。初始,触目所见都是高楼。穿行出去,别了,钢筋水泥的森林,有绿色满眼前来报到。但是,那些高楼团团围困下的田地,被挤压成了一块块方格子仿佛张大口在喘气。

哦!提速了,这是突破,每一次外出,我的心都是要奔向广阔的田野和壮丽的山川的。

昨夜一场大雨,早晨空气清新。大地像被洗涤过一样,干干净净,让人神清气爽。不知不觉总想起王维的那首名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前一句触景生情,何况昨夜那是豪雨,后一句则是充满了对目的地的向往和期盼,追求新鲜和美景永远是驱使轮子旋转的原动力。

靠窗,浏览外面大好河山和无边景色。至桐乡站,村庄不见了,一簇簇建筑群抢入眼帘,间或有乳白色的烟雾袅袅上升,可惜,那不是炊烟,而是从一些工厂的烟囱里冒出来的。

高铁之妙在于高,把我一介凡夫俗子的身体也抬高了。可以极目远眺,亦能俯瞰近睹,饱览平原田畴之景色。好是好,就是自己免不了轻飘飘发思古之幽情。

到城市车站,楼群,又是楼群,一幢幢板式结构的房子了无趣味,多是粘贴和复制。此刻,竟觉得它们是一群群压迫土地的怪物。快快走过,快快走过!高铁善解人意,倏忽发出,诸暨又有山了。葱茏的绿色被拔高了,与高铁相视,我双眼贪婪地搜寻那山上的无穷碧色,心里也漾起了远离城市扎进大自然的快感。一团团的绿树越来越紧密,浓郁得让目光根本无法将它们撕扯开来,就像黏附在我的体内了。一方方的水田,或许是池塘养鱼吧,阳光下反射出水灵灵的轻盈意蕴,温柔无声地划过我的心底。

正惬意时,列车进入隧道,一个接一个,时间很长,因为深邃。

高铁好,望出去满眼青翠,间或有挖山者平整坡地,供建设盖房用,只要无碍生态,方便出行就好。中国的许多地方正在做两件事,开山挖山,多在西北。还有就是治河,这是大好事!南方为甚。

田地、河流、丘陵、山坡,南方多种树木,一路绿过去至无涯,煞是好看。特别是到了隧道口,那山上的大树色愈浓,显得沉着有力,厚重勃发,有一种向上的顶劲。

出山洞,高铁加速,此时,心情可以放纵与大好河山一起呼啸奔跑。远方的天空,黛黑色的云朵低垂,近在眼前的电线杆子,插在田间垄上,金黄色的庄稼开了一地一路,碧绿的参天大树啊,无论你长得多高都成了护卫和衬托。看了那山那树和黄灿灿满地盛开的油菜花,赏心悦目,养眼润肺。

到江山,见上饶,越鹰潭北。江山真的是有山了,湿度也大,绿更深树更茂盛了。进入南昌站,又见红土地,朝发夕至已成往事,现在只需四个小时了。紧挨着下一站南昌西,农田旁边就是高楼大厦,每次出游,我都担心:多少年后,这里的土地将不保?

我记得那是2015年,最后抵达邵阳,我们去湘西瑶族的聚集地。烟雨迷蒙的远山和近屋,湖南真的大美,植被蓊蓊郁郁,一派绿色。水,也多是一池春光迷离闪烁。

又是阳春三月,踏青出游时。

惟愿高铁更快的今天,祖国大地上的每一块农田没有减少不再消失,与提速相反,这个要减速,最好保持静态。如果风驰电掣的高铁行经处,窗外两边没有了绿生生的无边景色,没有了水泱泱的湖泊河流,那么,我们出行即使临窗而坐,心中还会有那种莫名的冲动吗?

火车·铁路·高铁

文/佟杨

孩童时,我就从电影里知晓《铁道游击队》的传奇故事,那主题歌——“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像熊熊的火把点燃了我们少年时代的火车梦——车轮飞,汽笛响,火车向着远方跑。从此,“火车的影子”犹如一粒种子植入我的心田,也梦想有朝一日,坐上长长的绿皮火车,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戈壁……这个梦想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远赴西南交通大学读书,我才坐上绿皮火车,也因就读铁路院校的原故,我与铁路、火车有了一段难解的情缘。20多年来,我亲临其境绿皮火车的拥挤、喧闹、纷杂,耳闻目睹时代列车的变革、升级、提速,翘首期待到来的高铁时代带给出行人们的快捷、便利、舒适。

绿皮火车长长的,一节连一节,我对绿皮火车的回忆也是长长的,一串又一串……

第一次坐绿皮火车,定格我眼帘的,是车厢里长长的过道,过道两侧,一侧有三个座位,另一侧有两个座位,每侧是一排排相对的绿皮椅子,中间靠窗处有一个固定的小桌子。坐着奔向远方的火车,窗外一望无际,一闪而过的风景,充满着新鲜和好奇。但是,一天后,我感受更多的是寂寞、烦闷、疲劳。那个时候,一些火车头还是烧煤的,奔跑中的火车头顶上,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烟囱,总是大口大口地向外喷吐着浓烟,散飞着煤灰。绿皮火车没有空调,又热又闷的夏天,小小风扇也不济于事,只能打开窗户,这些黑漆漆的油烟和煤灰,通过车窗和封闭不好的车厢连接处猛地往车厢里、人们身上乱飞乱钻。1600多公里的旅程,经贵阳火车站中转,耗费三天两夜多的时间,我才到达学校。从没坐过这么长时间的火车,我已疲倦得像一只发瘟的小猪,头晕晕,脚沉沉的。浑身上下除了牙齿是白的,几乎都是黑的,头发、衣服被煤烟、煤渣熏染得又腻又硬。

赶火车要提前一两个小时,而火车晚点又是常有的事。买火车票又是一件很烦人的事。有时买不到座位票,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甚至10多个小时。脏、乱、差、挤是火车车厢里常遇的情景。没有空调暖气,车厢夏热冬冷。夏天像一个大“闷罐”,让人汗流浃背,汗水味、臭脚味、香烟味……混合成独特的车厢味道,熏得人喘不过气来;冬天像一个大“冰库”,冷风寒气让人手脚冰凉,浑身发抖。火车经常超载,过道挤满了人,拥挤不堪,人贴人的,站的、席地而坐的、躺进座椅下的、甚至爬上行李架的,一节节的车厢挤得寸步难行。不管车厢、过道多拥挤,每过一段时间,我们总会听到乘务员喊话:“啤酒饮料矿泉水,瓜子花生八宝粥,放一放脚,让一让啊!”……

从黎湛线前往大西南的火车,多为慢车、普快,极少特快,特快每小时七八十公里,慢车每小时三四十公里。那绿皮慢车,慢吞吞的,像一条多足的巨大爬虫,蹒跚地爬行在大西南的巴山蜀水。最令人厌烦的不管大站小站,站站都停,给本已人满为患的车厢,又增添了烦乱。而小站上车下车的,几乎都是肩挑担子、背驮背篓的当地农民,上上下下,川流不息的在不同的小站轮换着,还有那烦闷恶心的巨大颠簸,以及咣咣当当的响声。但是,每次停站的间隙,都是旅客们检阅品尝地方小吃的时辰,有卖烧鸡猪蹄的,有卖盒饭面包的,也有卖红薯玉米花生的……小站台也成了买卖的小市场,有的小商贩甚至不顾危险,扒窗户爬上火车做买卖。

每年寒暑假,就是我们这些学子归心似箭的时候。那时还没电话订票、网上购票,我们要提前一两天到火车站排队购票。火车站,这本就与闹市一样喧哗的人气聚集地,再逢遇学校放假,售票处不管白天黑夜,总是摩肩接踵、水泄不通。在寒假春节期间,火车站更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那些返乡过年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涌来,步履匆匆,神色慌张……“一票难求”,“一车难坐”,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火车站售票处这个鲜活的舞台,把人们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长时间排队候票的疲惫不堪,买不到车票的愁眉苦脸,拿到车票的,那喜悦之情有如炸开的爆米花。这个时候,每个出入过火车站又急着回家的人,既有焦虑、心悸、烦燥,又有浓烈的思乡之情。记得一年刚放寒假,我们几个老乡同学急匆匆赶到人流奔涌的火车站时,近几天的直达火车座位票早已售完,而离春节只有五天时间,我们毫无犹豫地挤上一趟中转列车。在拥挤的车厢里往外看,站台上到处人流滚滚,来来往往的都是返乡过年的人们,或大包小包,或携妻带子,车门上不去,好多人就拼命扒窗户。车厢里乱哄哄的,座椅靠背上、行李架上、过道里、厕所里,全是人。因又困又累,我们两个老乡累得顾不了脸子,挤上火车就一头钻进一张座椅底下,躺下呼呼大睡。我也累得直喘气,不管脏臭,随地挤到一个过道,屈膝躬身,铺上报纸,躺下也呼呼入睡,已不顾车厢怎么脏臭。

进入铁路院校,我的专业所属工程机械系,学习的课程大多与铁路建设铁路发展有关,实习地方多为火车站货场、铁道车辆厂、荒山野岭的铁路施工场地……两条长长的铁轨延续着我们的希望和未来。毕业前就业推介会上,我被铁道部某工程局选中,这让我又喜又忧,喜的是在大多数同学落选之时,我能幸运地进入铁路系统工作,忧的是某工程局却在远离故乡的外省异地。毕业离校,我拿到分配派遣证之时,也拿到这个工程局送来的铁路职工工作证(当时持有铁路职工工作证就可办领免费火车票),那时这个工程局已计划安排我到下属单位——第四工程处,一报到就去渝怀铁路电气化工程建设工地,之后又将前往参加建设南昆铁路、青藏铁路……然而,返家半个月后,由于某些原因,我要求改派回到故乡某企业工作。从此,我与铁路失之交臂,但我的心永远魂牵梦绕铁路、火车,关心和关注母校——西南交大在铁路发展领域的科研创新,耳闻校友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修路壮举和交织激情的抱负壮志。

被汗水涂抹的青春,挺起烂漫的山花和激起波纹的水浪。电影上、电视上、网络上,我多次看过延伸很远很远的铁路——一幅幅战天斗地、惊世骇俗、雄伟壮观的铁路施工场景;看过头顶烈日、夜宿山野的铁路人——一幕幕豪放、雄浑、古拙的悲欢离合故事。一个个脊梁般的背影,把铁路作为约定的方向,一次次通向东西南北,一次次拥抱苍茫天际……

21世纪初,红遍祖国南北的《天路》:“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人人争唱。铁路人以破冰之势,惊人之举,让思想变成了夜明灯,把远方每个角落照亮。从此,山路不再遥远,江河不再阻隔,历史上被视为天堑的海峡江河,变成了黄金水道。绿皮火车也华丽变身,从空调特快到城际动车又到一条条高铁——“你已不像过去,脚步那么沉重,声音那么轰隆。现代的你,白色梳妆,步履轻盈,悄悄走来,那样的轻,那样的静,带来一股芳芬的清风”。印象中“穿过富士山的新干线,子弹头飞驰于富士山下,美丽又现代”的日本高铁,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异乡他国风景,而是我们眼前真实的生活——高铁在生活里,生活在高铁里。中国高铁以飞奔的速度拉近空间的距离,缩短时间的间隔,消磨远途的茫然,甜蜜游子的归心……又大跨步地冲出国门,已成为共和国的“外交名片”。

我的母校——西南交大在中国高铁研发的征程中,走过一段从制造到创造、从探索到突破、从追赶到引领的崛起之路。一列列风驰电掣的高铁动车,一条条金色的飘带,印记着母校在高铁领域里的卓越和荣耀,挥洒着校友们的智慧和汗水,壁画了创新、繁荣、文明的美好前景。高铁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它的覆盖面、影响力,以及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已超乎人们的想象,“子弹头”、“千里眼”、“顺风耳”为平凡生活插上了科幻的翅膀。时速350公里的京津高铁、世界上第一条技术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世界上第一条穿越高寒冻土地区的哈大高铁、世界上第一条运营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铁……这些在神州大地惊艳亮相,穿行其间的“和谐号”,让人欢呼,让人自豪。高铁时代不再是遥远的梦,高铁已成地面交通运输的“飞龙”,拉近了城市之间距离,浓宿了出行人的时间,正如一首诗所言:“箭一般速度/又似一道白色闪电/忽如一夜春风催生了一个新时代”。

当今人们的出行,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高铁。高铁出行,用二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爽”、“快”。我第一次坐高铁,是六七年前出差河南省三门峡市,乘坐郑州到三门峡的高铁,路程大约250公里,汽车、火车需3-4个小时,高铁却不到一个小时。车厢宽敞、洁净、环保,“高姐”纯真的微笑,温馨的服务,让人心情愉悦……最令人难忘的还是车厢前面的速度显示屏上红色的数字跳动——200,230,250……惹得我们都瞪大眼睛:哇,好快,好稳,好静啊!250多公里的旅程,我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高铁的舒适,路途的风景,一眨眼功夫就到了目的地。这又让我想起那首诗《从前慢》:“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慢慢的绿皮火车已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如今,“风一样”的高铁,让距离不再遥远,让时间不再漫长!“千里江陵一日还”已不再是唐朝诗人李白的想象与夸张。

高铁飞驰,一路欢歌!高速铁路的相继开通,沿线各城市说的最多的就是“同城效应”、“同城生活”,高铁的快速化、公交化,将更多城市融合成同一个生活圈,“才饮‘珠江水’,又食‘武昌鱼’”;“南京人下班后去上海外滩散步,无锡人下班后到南京秦淮河赏夜观景”;“清晨坐在南海边欣赏日出风光,傍晚便可在北京的全聚德享受正宗的北京烤鸭”……这就是高铁带给人们生活真真切切的变化。高铁时代创造美好生活,催生了一个个不同层次、大大小小的跨区域“城市圈”、“经济圈”。诸多跨省跨市上班一族,从此告别提前三四小时起床,起早摸黑上下班的别样生活。是啊!中国高铁飞奔得有多快,就与百姓的寻常生活贴得有多近!

故乡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较早就拥有海陆空的通行,早已有黎湛铁路、茂湛铁路、粤海铁路……然而,高铁对她来说,可是姗姗来迟,吊人胃口。到省城400-500公里的路程,少则5-6个小时,若碰上节假日堵车,大车小车,一辆紧跟一辆,排成一条条车河,时走时停的车流可要10多个小时,返乡的人群被堵在路途,望路兴叹,心急如焚,一身疲惫。每当此时,故乡人对高铁的期待与日俱增,从心底盼望、呼唤高铁的早日到来。期待满载欣喜的高铁让故乡早日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快速地融入北部湾城市群,珠三角交通圏、经济圏、生活圈……

故乡的高铁建设如火如荼,高铁时代的到来已进入倒计时。春暖花开,不久的将来,“风一样”高铁就会开到我们家门来。

乘着高铁去绩溪

文/宋金珠

南陵开通高铁啦!这对于南陵来说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南陵人从此结束了没有火车的历史。

南陵人2015年玩疯了,大家纷纷乘着高铁到厦门、北京、绩溪等高铁所到的城市去游玩,尽情体验高铁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快捷、轻松。我觉得高铁就像人的动脉血管,给南陵这片土地输入了新鲜血液,让南陵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据说有一位老人,乘高铁到泾县玩,刚把行李摆放好,准备坐下来时,车内的广播说:“泾县站到了,请下车的旅客携带好自己的行李准备下车”老人觉得神奇极了,这在他的生命旅程中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秋天的脚步刚刚抬起,我就迫不急待地来到高铁站加入到体验高铁的行列中。买票时,售票员告知:到泾县的票已经卖完了。所以就买了到绩溪的票——体验高铁不需要明确的目的地。绩溪我曾去过,很美,那次是开会,坐小车约三个小时。但此次我的心思已不在景点,主要就是体验高铁带给人的感受。

我们买票进了站,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找到指定的站牌。在我们翘首期盼中,高铁“和谐号”像一条长龙驶入南陵站。我们上了车,找到自己的座位。车内干干净净,深蓝色绒布面的沙发座椅十分舒适,空调温度适宜,给人宁静、祥和的气氛。不知不觉中,车子已经开动了,这是从车窗外运动的山峦、建筑物中感觉到的。我坐过火车,也乘过飞机,喜欢火车给我的安全感,因为它接地气,但火车总给人略嫌拥挤和脏乱的感觉;飞机虽然快速,但总给人不着边际,把握不住自己的恐惧;而高铁带给人的是惬意和舒服。当我沉浸在飞翔而兴奋的思绪中,还无暇欣赏车窗外一晃而过的风景时,列车已经驶入了绩溪北站。我看看时间,约20分钟。啊,真是神速啊!高铁一下把我们南陵人和外面世界的距离拉近了好多好多。20分钟,是我从家步行到工作单位的时间;20分钟,是我们吃半顿饭的时间;20分钟,是我们上半节课的时间。高铁却让我们从芜湖市来到了古徽州。初中毕业前,我连火车都没见过。读师范期间,曾到邻县的同学家做客,听到火车鸣笛,我兴奋得要命,那声音像一个高音喇叭刻在我的脑海中,我觉得它在传递着祖国各地的消息。那时我就想:要是南陵县也通火车多好啊!不曾想,这个美梦终于在30年后的今天超理想地实现了。

下了车,我们随着指示牌的引导出了站,门口就有中巴车接送游客去龙川等景点。因为曾游过龙川,所以就直接选择去了绩溪大峡谷。司机非常坦诚,说坐中巴车去要13元钱,坐小车要15元。我们没有看到中巴车,只有选择小车,但又怕宰,于是有人随口还价:10元行不行?司机说“行”,但景区门票要归他买。原来门票60元一张,我们凭高铁票就50元一张,司机给我们买也是50元。既然师傅如此坦诚,我们又不吃亏,何乐而不为呢?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绩溪大峡谷确实很美,他的美是自然的,是原生态的,完全没有人工的雕琢和修饰。两旁的高山树木茂盛,浓阴密匝。溪流发源的方向是一座座岩石裸露的山峰。我想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着岩石流下来,形成的一道道天然大瀑布,定然甚是壮观。溪水所到之处形成如今的大峡谷。峡谷里泉水清澈,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头,有的静静地躺在水里,享受着水妈妈的滋润和抚摸;有的散落岸边,尽情享受阳光母亲的沐浴和温暖。游人们面对这样美丽的大自然,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或相机,站到溪水里,坐在石头上,留下珍贵的倩影。

峡谷之行结束后,我们又乘公交车来到绩溪县城。明知城市的面孔大同小异,但还是忍不住去转转。转的过程中我发现,绩溪人热情、友善。我们向他们打听路,他们都会热心指点。在一家服装店里,一位店主看到我同行者手中的方便袋破了,不仅作了善意的提醒,还主动送上一只方便袋。我们并没有买她的衣服,而她仍然热情地和我们道别。忽然间,以前由于交通的不便,和我们联系并不十分紧密的绩溪人,如今感觉一下成了我们的邻居。难怪儿子考大学填志愿我责怪他填远了时,儿子说:“妈妈,什么叫远啊?将来都是地球村。”现在看来,儿子说的是对的!

啊,高铁时代的到来,带给人的不仅仅是速度,还有很多很多……

乘复兴号 何远之有

文/于锡强

去年11月,我和老伴在上海儿子家小住,恰逢儿子休年假,又是旅游淡季,他提议说:“我们乘‘复兴号’到北京旅游好吗?”我和老伴都说好,于是,我们从上海虹桥火车站乘坐“复兴号”前往北京南站。

走进车厢,立刻感到“复兴号”比“和谐号”宽敞些,对啊,记得我从报纸上看到:列车高度从3.7米增高到了4.05米,座椅加宽了2厘米,过道加宽到1.02米,并且车厢内实现了WiFi网络全覆盖。入座后儿子和老伴忙着用手机连上无线网络,而我注视着车厢电子显示屏上的时速数字,驶出站台后只见数字不断飙升,最终在人们的赞叹声中,变成了350!“复兴号”时速达到350公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我这个经常坐火车的老乘客,怎能不感到兴奋呢?

上世纪80年代,婚后我每年春节都要带着孩子乘火车去上海探望岳父母,那时乘车是一桩相当头疼的事。春运期间候车室拥挤不堪,好不容易检票放行了,裹挟在争先恐后的人群之中,被推推搡搡地挤进车厢,大堆行李和乘客塞满了车厢、过道,扑面而来不仅是浑浊的空气,还有呼朋唤友的大声叫喊、小孩哭叫声,别提多闹心了。记得90年代初我出差去北京,要坐20个小时的火车,又因镇江不是始发站很难买到有座位的票,上车后没有座位只好站着,车厢门口、过道全是人,入夜不少人就在座位下面铺张报纸然后就蜷缩在里面睡觉。我是过了蚌埠才找到座位坐下,下车后感到浑身疲惫。我从纪录片中看到中国乒乓球队访问日本,乘坐的是新干线“子弹列车”时速高达200多公里,它和寿司、樱花一起成为日本的象征,从东京到大阪仅耗时2小时20分。观后我就在想:不知啥时候在中国也能乘上这样快速的火车啊?

改革开放以来,列车的运营速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十年后经过六次提速,我国旅客列车的最高时速也达到了200—250公里,2000年我又一次出差去北京,时间已大大地缩短,但仍需10多个小时。

斗转星移岳父母先后离世,我儿子在上海工作了,我仍要年复一年频繁地乘车往返在沪宁线上,可喜的是新时期国家加速了高速铁路的建设,多条高铁相继建成,从镇江到上海开通了动车、高铁,时间一下子缩短了近一半,我别提有多高兴了,经常关心高铁提速的消息。2017年9月21日,由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京沪高铁“复兴号”提升时速为350公里,这个消息对于我们这些退休经常外出旅游、探亲的人来说增加了获得感。

一路遐想,窗外的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切换成京郊连绵不断的高楼、宽阔的道路以及源源不断的车流,耳边也随即响起柔和的广播声:“旅客朋友们,本次列车的终点站——北京南站马上就要到了……”看了下表,是下午1点28分,全程只用了4小时28分,比过去最快的那几趟车又快了许多。乘车的时间缩短了,旅游的时间增加了,我们出站后乘地铁入住在网上预订好的旅馆,放下行李就直奔天安门广场,感受首都新时代的新风貌。

下坡和自行车

文/小女王雨荷

一个女生哭哭啼啼地在路旁,鼻子摔得肿肿的,自行车也倒在小路的一旁,妈妈从后面骑着自行车来了,看见她倒下了,马上就把她扶起来,送往卫生室。你肯定会问了,这个女孩怎么了?她是谁?想要知道的话,请看——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妈妈准备把我送回外婆家玩,以往回外婆家,都是坐公交车或者是坐出租车,这次,我给妈妈提了个打破常规的意见:“妈妈,我们这次骑自行车去外婆家好吗?”妈妈一听,给我点了个赞,我感到十二万分的不可思议,这种意见妈妈竟然会同意,我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小脸被阳光照得红扑红扑的,我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笑起来,声音清脆得像银铃一样。

我把我那辆蓝色的自行车从客厅里拉了出来,我先摸了摸轮胎,呀,都没气了,我把打气筒拿来,把轮胎打满了气,妈妈也在打气。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我们出发了。

去外婆家有一条小路,就是从还没修好的高铁开始骑,还没修好的高铁上没车,也很少有人,最多见到几个在高铁上散步的人。妈妈让我骑在前面,我骑得很顺畅,风声徘徊在我的耳边,这风不像冬天的风那么刺痛,这是春风,柔柔的,拂过脸颊,舒服极了,我有时边骑边看高铁外的景色,油菜花已经开了,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金灿灿的,阳光落在油菜花们的身上,让原本就很美丽的油菜花添增了色彩。

时间过得很快,高铁已经被我们走完了,已经到了通往外婆家的小路了,我和妈妈把自行车搬下了高铁,又继续开始骑行,一下高铁,就是一个下坡,我想享受风的冲击力,把踩踏板蹬得吱嘎吱嘎地响,“啊啊啊啊啊!”我发现大事不妙,旁边就是一个水塘,要是再冲的话,我就小命不保啦!我来一个急速大转弯,呼,有惊无险呐。

接下来又是一个下坡,我有了刚才的经历后,知道了要先观察一下。我先把自行车停下,看一看下面是不是有水塘或者是农田,确认没有了之后,我又开始冲刺了,我仍然把自行车踏板蹬得吱嘎吱嘎地响,整个自行车都在摇摆,风呼呼的从我耳边飘过,一阵又一阵狂风向我吹来,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自行车手,正在进行着最后的冲刺……

还没幻想完,“咚”的一声,我连人带车滚下了斜坡,我像一个滚筒一样。我本以为自己没什么大碍,但是,鼻子的刺痛让我觉得大事不妙了,我用手指摸了一摸鼻子,有血!

“哦不,我要毁容了。”我伤心欲绝,我觉得天空不再那么蓝了,云朵不再那么白了,一切都不美好了,我的眼睛立即变得很暗淡,像是被风吹灭掉的火焰。

妈妈从后面赶来,见我瘫坐在地上,知道事情不好了,连忙往我这儿赶,妈妈也没多说安慰的话,就把我扶起来,带到卫生室去了。

还没到外婆家,我就得先去卫生室了,哎……下坡和自行车结合起来,就是倒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