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精选5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随着主题活动“豆豆家族”的开展,小朋友纷纷带来了各种豆,有黄豆、蚕豆、绿豆、赤豆,我们一起做了种子发芽、豆豆装饰画,我们还和小朋友一起把这些豆装在小玻璃瓶里放在自然角,在装豆豆的过程中,小朋友欣喜地发现不同的豆豆在玻璃瓶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于是,带着这一发现,综合活动“豆瓶进行曲”就这样产生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不同大小的豆在玻璃瓶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学习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结果。
2、参加打击乐活动,并选择合适的节奏用豆瓶为乐曲配节奏。
3、积极参加探索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足够的蚕豆、绿豆,人手一玻璃瓶。
2、音乐准备:幼儿多次听过音乐:郊游。节奏卡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物品,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今天,我们活动室来了一群特殊的新朋友,是谁呢?让我们来把它们请出来!”(出示各种豆)你们都认识它们吗?谁来告诉我,他们是什么?(蚕豆、绿豆)这些豆娃娃有什么不同?(大小、颜色)
还有一群朋友啊他们吵吵闹闹地也要来呢,它们是谁呀?(出示玻璃瓶)
2、幼儿第一次探索,自己制作豆瓶,知道把豆放进瓶里会发出声音。
(1)“在这些豆娃娃和瓶娃娃中有个秘密,它们要请我们小朋友去找一找,看看是个什么秘密?)幼儿操作,尝试将豆娃娃放入玻璃瓶里发出声音。
(2)你们找到秘密了吗?谁来告诉大家?
这些可爱的豆娃娃和瓶娃娃还会唱出这么美妙的歌声啊,我们一起来摇一摇,上边摇摇,下边摇摇,左边摇摇,右边摇摇,前边摇摇,后边摇摇。
(当幼儿通过动手探索,发现了把豆放入玻璃瓶会发出声音,这时给孩子摇一摇的机会,充分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3、幼儿第二次操作,探索不同的豆在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并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结果。
你们听,他们唱的歌声是一样的吗?请你们下去把每种豆放在瓶里试一试,听一听,他们的声音是怎样?然后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下来。幼儿讲述自己操作的结果。
3、节奏游戏,体验乐趣。
(1)幼儿创编节奏你们的豆瓶真好,会唱出这么好听的歌声,现在请你们告诉我,你的豆瓶可以唱出什么节奏。(老师随幼儿打出的节奏及时出示节奏卡)
4、打击乐:拔根卢柴花
(1)“听,这是什么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唱唱看”(幼儿一起唱歌:郊游)
(2)现在请我们小朋友用我们手里的豆瓶为音乐打节奏,请小朋友想想用什么节奏呢?
(3)随着幼儿的回答在歌曲图上标记节奏卡
(4)幼儿看了节奏卡一起为音乐打节奏2次。
5,延伸活动。
看,在窗台上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豌豆、黄豆,一些塑料瓶和铁瓶,小朋友可以去玩一玩、试一试,看看他们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科学活动最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实现探索、发现的愿望。
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让幼儿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并能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事物变化,有效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2、引导幼儿用说说、画画等方式感知事物的变化.
3、培养幼儿关心周围事物,乐于探索的兴趣。
重点:说说事物的变化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系列观察活动
2、教师自编故事《神奇的礼物》
3、画册范例、幼儿操作工具。教师用具(冰块、烧杯、酒精灯)
一、活动过程:故事引题
1、教师讲故事《神奇的礼物》
师: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等一会请你们说说到底发生了哪些奇怪的事?
2、引导幼儿讨论、理解蝴蝶的生成过程:卵——幼虫——蛹——蝶.
(神奇的故事情节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观察:冰块的变化
1、出示冰块问:这是什么?用什么办法使它快点溶化?
2、观察冰块变化过程。(教师点燃酒精灯,把冰块放在烧杯里,置于酒精灯上面)。
师:冰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一下子就变成水了吗?
(先讨论再实验,让幼儿有充分说的机会,并带着问题去发现,探索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幼儿讨论:还有什么也会变。
1、师:除了冰块会变化,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能发生变化?
2、设疑讨论
(铅笔会变吗?河流会变吗?鸡蛋会变吗?可能有一部分幼儿会说不会变化,通过以上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感知,有的物体变化很快,有的变化不明显,很慢,需要小朋友的细致观察。)
四、制作“变变变”画册
1、出示折叠式连环画书,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示范制作(先将纸折叠再画)
3、幼儿构思、制作
如:鸡蛋——母鸡孵蛋——小鸡破壳——小鸡——母鸡
卵——幼虫——蛹——蝴蝶
婴儿——儿童——成人——老人
4、分组进行交流、探讨。
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已经认识了一般常见蔬菜和水果的名称。
2、实物准备:各种蔬果实物(苹果,梨,葡萄,香蕉,龙眼,番茄,茄子,马铃薯,红萝卜,玉米,番薯,橘子,灯笼椒)等。
3、装水的玻璃鱼缸。布口袋。
4、蔬果图片若干张及上下箭头符号。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老师:小朋友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魔术袋。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请幼儿上来摸实物,并说出蔬果名称。
二请幼儿探索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它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同时拿出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表示沉下去,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把相应的图片放在上下箭头的后面。
三引导幼儿尝试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想)
1,教师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相应的蔬果图片到白板上下箭头的后面做好记录蔬果的沉浮现象。
2,幼儿操作。教师:小朋友在把蔬果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清楚蔬果到底是沉在缸底还是浮在水面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四教师验证,小结
将幼儿做的记录做个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的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蔬果“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教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上浮的蔬果有:茄子,香蕉,玉米,灯笼椒,橘子,番茄,苹果,梨。下沉的蔬果有:番薯,葡萄,红萝卜,龙眼,马铃薯。
五活动延伸
你们觉得物体的上浮和下沉有趣吗?老师出个问题给你们动动脑筋,也可以请爸爸妈妈帮你们实验一下,就是:一只香蕉会浮起来,那么一串香蕉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呢?下次把答案告诉老师,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使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同时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蔬果沉浮的秘密,并学会将结果记录下来,这充分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讲一讲,议一议这一环节,通过集体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发现秘密后的乐趣。
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 篇4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教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供给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欢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明白螃蟹吗(明白)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日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可是必须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立刻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欢乐吗(欢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貌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能够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本事都得到不一样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可是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能够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同一种东西在水里可能会浮也会沉。
2、学习寻找让东西浮起来的方法。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胶泥若干、玻璃弹珠、卡纸、屈别针若干、桂圆若干、水、水杯、盆、小空塑胶瓶若干、吸管若干、盐、糖。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故事:从前,有一位魔法师,他住在一座魔法城堡里。他的城堡四周围着一条水沟,使城堡和外界隔离,不准外人进入,可是总有许多人慕名而来找这位魔法师。所以在城堡的水沟外,每天都有一堆人等候,希望有一天魔法师能够大发慈悲,可以收他们做徒弟。
于是,有一天魔法师设了三道关卡。他说如果有人闯过这三道关卡,就可以收这个人做徒弟,否则,就施展魔法把他们摔得鼻青脸肿……
现在,老师就按照魔法师的.方法设立了三道关卡,请小朋友来进行闯关,看看谁是最聪明的宝宝。
二、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在教室两边设立三个关卡
(1) 水盆中有沉在水里的玻璃弹珠,旁边有纸、胶泥等魔法物。
(2) 水盆中有沉在水里的屈别针,旁边有空塑胶瓶、吸管等魔法物。
(3) 水杯中有沉在水里的桂圆,旁边有糖、盐等魔法物。
2、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在两边的关卡。
请幼儿开动脑筋看如何让沉在水底的物品浮起来,你可以利用旁边的魔法物进行帮助。哪一组闯关成功就是“聪明宝宝队”。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视,确认物体是否浮起来 ,是否闯关成功。
操作后谈话:你闯关成功了吗?过了几关?你是如何做的?
让闯关成功的幼儿介绍其方法。
四、鼓励幼儿再次操作
听了小朋友的介绍,你再去试一试好吗?
五、老师带上魔法师面具给每位闯关成功的幼儿贴上奖牌 :“恭喜小朋友闯关成功,小朋友真聪明,魔法城堡欢迎你们,你们将在这里学到更多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