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雨》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流星雨》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流星雨》读后感 篇1
我很羡慕三毛,羡慕她和荷西的爱情。每次我看到三毛在她的在文章中和演讲中讲自己先生的时候,我总能隔着书页感受到那种满满溢出的甜蜜和幸福感。
书中有一场写到荷西与她离别的场景,荷西一边跑一边喊着她的名字,一边跟她说再见,他与她离别,却是挂着笑容的离别。没有眼泪,却不知为何让人觉得凄凉。这里总让我想到日本的动漫,春日里的小街道,阳光极好的下午,路边的樱花慢悠悠地落下。本来是极美的景象,可是看完总会有一种淡淡的哀伤。两个人都是很干净纯粹的人,两个人的爱情也是十分简单干净的,不需要一些无聊的虚礼,也不需要一些华丽的海誓山盟。她就是他梦想中可以等待他回家的妻子,他就是她爱着的英俊的小少年。将每一天的生活过程诗,简简单单却幸福的令人羡慕。
为什么三毛写的东西都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琐事,但是总有一种让人手不释卷的魔力,让人向往那种平淡简单的生活?或许是一种爱吧,那种从文字中渗出来的对生活的认真,对身边人的爱,都让一切变得充满了生活的情感。三毛那种毫不掩饰的享受和对于现下生活的满足,让所有人读起来都没有负担。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很容易就把人带到了书中的那种氛围去了,读的人与写的人都在享受生活,读书的那一刻,所有读者都是幸福的。
三毛的书的折页上写着,三毛在中国文坛掀起了一场“流浪文学热”。而我看来则不然,在西班牙学习,居住在撒哈拉,行走在中南美的土地上。有些我们看起来是一种灵魂流浪的方式,在三毛的角度上来看却未必如此。她在找寻自己的、荷西的灵魂,找寻自己的居所,听到来自撒哈拉的召唤,说不定也是一种灵魂的回归。她走在路上,在路上感受着生命,感受着自己的存在,倾听着灵魂里不一样的声音。
在《远方的故事》一文中,我隐约记得她说过一句这样的话:“我是替大家来看看中南美的。”准确的话我记不清了,意思大约是这样。有时感觉三毛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或者说三毛是一个把自己看的很轻的人,身体里似乎只剩下了灵魂的重量,她行走在世界上,不是为了自己或者为了一些什么物质的东西而活着,她一直在感受,在体会,体会世界,体会生命,体会存在。她为了爱活着,活的单纯又敏感,爱着她的人走了,她也再无牵挂,就像他们从来没有来过,就像他们只是又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就像某一天他和她还会带着他们的小小的行李站在你的面前。
《流星雨》读后感 篇2
一日,读了青年文摘中的《看不见的流星雨》颇有感触。作者在新闻上看到了有关于了盛大的英仙座流星雨的预告,于是决定在百无聊赖的夜晚看看流星雨也好。因为这个决定,作者整天儿都有了好心情,觉得有一件美丽的事情在前面等待着自己。闷在公司高层里昏天黑地地忙活时,都充满着雀跃的小小喜悦,电梯停电时居然都高高兴兴去爬了11层高的楼梯,推车疾走时哼起多少年前的山歌小曲:山对山来崖对崖,蜜蜂采蜜深山里来。
是啊,生活往往一如往常,偶尔给自己一个特别的决定,就像是给自己注入了一针鸡血。“天呐,你今天不会是打鸡血了吧,这么兴奋、开心”。日子高兴也是过、寡欢也是过,我们当然选择前者,更可乐的过法。作者为自己做了一个观赏流星雨的决定,于是今天就不同了,高高兴兴一整天,即使都最后因为天气原因,乌云密布,也不用沮丧,因为那璀璨华丽的流星雨正在云的那一面,落英缤纷。宇宙中的感动,不需要观众。而至于你,那个期待漫天流星雨的.心情,好好久久地善待了你一天,亦是收获,何乐而不为。
于是,我开始想,有什么事情能让我开心,那么这件事情就是“鸡血”,做这个决定、执行这个决定,就如同为生活注入一剂“鸡血”,就能让今天不同于昨天,能让今天变得异常特别。我想自己活在当下,我想开心每一天,那么我必须为自己抓住一些特别的灵感闪现,说走就走,说做就做,我喜欢这样想到就去做到的自己。
看一场流星雨是特别的,尝一道从未吃过的菜是特别的,学一句法语“我爱你”,装扮家,尝试喝点红酒、还必须是红酒杯装着喝才行,泡一杯咖啡、让整个儿办公室香香的,去见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坐火车去旅行、即使只是一日行、想到了就准备好背包、说走就走……想到这些的时候,心里会起特别的化学反应,嘶嘶嘶的声音和闪着光的blingbling,都让人兴奋不已。
改变天气,不如改变心情。那么就为今天注入一剂“鸡血”,让今天特别!
《流星雨》读后感 篇3
三毛所写的作品与鲁迅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在他的作品里没有复杂的爱国主义情怀,也不会刻意的去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她的文字所表达出的就只是她内心中纯粹的情感而已。
在《流星雨》一书中,三毛很多的地方提及了他的先生—荷西,可以看得出,她和他的先生情谊深厚,有那么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觉,但可惜事与愿违,她的先生在1979年的中秋节就就英年早逝,当时荷西只有30多岁。在这本书中亦可以轻易看出,三毛与荷西的感情是十分深厚的,他们的相处已经从最初的深爱变成了一种习惯,就如荷西每天晚上都要拉着三毛的手才得以入眠。
虽然三毛写的文章不在少数,也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作家,可她却不太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作家。因为他认为写作并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他生活真的一种乐趣。而事实也是如此,他不喜欢为了写作而写作。有一次,在就要交稿的最后一天,三毛实在是不想写文章,但又不得不写,就在他纠结的那一段时间,她丈夫与他一起出去散步时说道:“我觉得那些被关在方盒子里办公的人,才是天下最可怜的人。”于是她豁然开朗,果断的打电话给杂志编辑说:“对不起,下个月的专栏要开天窗了,我不写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更高于生活。”我想三毛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而《流星雨》一文就是很好的代表作。他将我们生活中遇到过一次,但却有可能终身再也见不到的人比喻成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流星。他将一场旅行中遇到的流星都记述了下来,将这些流星描述的很平
淡,却又让人在平淡中读出他们各自的特色与故事。
在三毛的文章中,我最为喜爱的也就是《流星雨》了,喜欢文章中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那份平淡。
最后,借用这本书最后的标题。
假如。还有。来生。愿三毛可以如他所希望的,活得轻松,做自己想做的,继续他的流浪。
《流星雨》读后感 篇4
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品味品味书何尝不是中乐趣。指尖轻轻划过书柜,“青春”两字牢牢地吸引了我的目光。让我不由自主地抽出那一本书。
情绪莫名地高涨起来,是“青春”两字拨动了我的心弦?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在书中的伴随之中度过,但我有往往急于饱览群书,却有似乎对青春不懂得珍惜。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青春的世界。我们没有对困难的恐惧,更没有对失败的顾虑,只有勇往直前的激情。我们没有对权威的迷信,更不受框框的约束,总能出其不意地创新。我们没有对生活的害怕,更没有对人生的失望,只有不断勇敢地拼搏。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岁月的'脚步从不停止,逝去了的永远也不会回来。但我,每一份,每一秒,少珍惜了些,心头总是泛起莫名地惆怅。面对火红的枫叶,转眼即逝的浪花,青春的心灵也会变得伤感,把那份“为说新词强说愁”的无奈紧缩于眉头,那倦怠的笑容会使我深感颓唐。
但烦恼不是青春的主旋律,虽然难免会遇到一些烦恼,但朝气蓬勃的我们,不是应该把他们甩在身后吗?因为青春是一首诗,格调高昂,节奏欢快,空灵而蕴藉深厚,隽永含蓄,耐人品味……青春是一幅画,五彩缤纷,如秋水,如青山,总也看不尽,看不够;青春是一首歌,旋律优美,高亢嘹亮,无论浅唱还是低吟,都能让人沉醉,让人遐想。
青春,属于我们。她就像太阳,可以消融一切阴影,它不仅属于年轻人,更是一种心态。
当青春从我们生命中走过,请伸出我们的双手,敞开我们的心扉,紧紧地、紧紧地把它留住,让他悬挂于我们的内心。
就像爱那个内心有了太阳,悬挂在宇宙,不挂边行星怎么运转,他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只会向外抛洒阳光。不管年林怎么变化,即使老到需要互相搀扶,在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也可以感受到温暖的慈祥,感受到阳光的青春。
青春,它应该是太阳,不应该是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