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万花筒》教案

2025/07/27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万花筒》教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万花筒》教案 篇1

教学目的:*感知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学习拆装万花筒。

*通过实践活动验证自己对万花筒内部构造的猜测,理解形成美丽图案的原理。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活动准备:可拆卸的万花筒与幼儿人数相等、玩过万花筒

活动过程:

一、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 提问:小朋友在玩万花筒的时候看到里面是什么样的?(幼儿可边玩边说)

2、 提问:“请小朋友看看、猜猜万花筒里会有些什么使它能变化出美丽的图案?”

二、探索万花筒里的奥秘

探索一:拆开万花筒

1、 幼儿尝试拆开万花筒,先拆好的幼儿教不会拆的幼儿如何拆。

2、 提问:“说说万花筒里有什么?”

3、 小结:万花筒里有三块长方形的镜子,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小片片,还有装片片的小盒子。

探索二、探索形成美丽图案的奥秘

1、 提问:“美丽图案是如何变出来的.呢?请小朋友玩玩看看万花筒中的三样东西,找找原因。”

2、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根据幼儿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

1)指导组装万花筒的幼儿看看不同镜片的摆放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2)指导在桌面上探索三样东西的幼儿用一面、两面镜子照照片片或其它的东西。

3、 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根据幼儿探索的情况小结。

小结重点:美丽的图案是小片片和镜子中的影子组合出来的图案。

4、 幼儿组装拆开的万花筒。

三、激起幼儿下一次活动的兴趣

导语:今天小朋友自己尝试着拆开了万花筒,找到了变化出美丽图案的小秘密,还把它又重性,组装好了,真不简单。下一次,我们来……(根据幼儿在课堂上出现的新的兴趣点提出)

《万花筒》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过程,对自己的家庭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继承传统家庭的美德,有效地发扬于现代家庭生活中。

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知道家庭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明确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学重点:

懂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也在不数据发生变化,了解家庭演变的历程。

教学难点:

体会如何在现代家庭中发挥家庭生活的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1、播放《家》的片段及家谱。

2、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二、了解家庭模式的变迁

三、家庭模式展示会

1、选择一种家庭模式学生讨论交流。

2、分析这种家庭模式的变迁特点,尤其是其中所隐含的家庭美德。

四、家庭美德储蓄单

1.自己所收集的家庭美德。

2.:家庭美德是家庭幸福的基本因素。

五、作业

1.收集古代有名的家庭资料相互交流。

2.搜集家庭中的老照片等。

第二课时

一、试着编写家谱,深入了解家庭

1.实践准备(教师指导)

⑴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时间、调查形象、调查内容等。

⑵调查时作好调查记录,要有文字、摄影、录音等。

⑶收集家庭有关的`老照片,有一定历史的老物品等。

⑷收集家庭生活中典型的美德。

2.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编写家谱。

3.针对自己的家谱小组内讨论交流。

二、“爱我家”——家谱展示会

1、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讨论如何完善家谱。

2、请编写得好的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其它同学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讨论平台

1、小组讨论: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各自的优缺点。

2、自由发言,参照教材“家庭美德储蓄单”谈谈自己在家庭生活中该怎么做?

四、作业

1,写出自己三代以内的家谱。搜集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没有发现的美德。

《万花筒》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模式的演变过程,对自己的家庭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继承传统家庭的美德,有效地发扬于现代家庭生活中。

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知道家庭中的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明确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学重点:

懂得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也在不数据发生变化,了解家庭演变的历程。

教学难点:

体会如何在现代家庭中发挥家庭生活的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1、播放《家》的片段及家谱。

2、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二、了解家庭模式的变迁

三、家庭模式展示会

1、选择一种家庭模式学生讨论交流。

2、分析这种家庭模式的`变迁特点,尤其是其中所隐含的家庭美德。

四、家庭美德储蓄单

1.自己所收集的家庭美德。

2.:家庭美德是家庭幸福的基本因素。

五、作业

1.收集古代有名的家庭资料相互交流。

2.搜集家庭中的老照片等。

第二课时

一、试着编写家谱,深入了解家庭

1.实践准备(教师指导)

⑴确定调查对象,调查时间、调查形象、调查内容等。

⑵调查时作好调查记录,要有文字、摄影、录音等。

⑶收集家庭有关的老照片,有一定历史的老物品等。

⑷收集家庭生活中典型的美德。

2.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编写家谱。

3.针对自己的家谱小组内讨论交流。

二、“爱我家”——家谱展示会

1、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讨论如何完善家谱。

2、请编写得好的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其它同学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讨论平台

1、小组讨论: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各自的优缺点。

2、自由发言,参照教材“家庭美德储蓄单”谈谈自己在家庭生活中该怎么做?

四、作业

1,写出自己三代以内的家谱。搜集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没有发现的美德。

《万花筒》教案 篇4

认知目标:

了解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和影像变化的原理。

通过制作万花筒的过程,培养幼儿初步具有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通过对万花筒图像形成原因的探究,发展幼儿创造力。

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材料准备:

万花筒展开图、观察图片、塑料镜子、小彩片、透明塑料片

万花筒

实验步骤:

1、如图将图片抠下

2、如图将有线处折叠

3、如图将镜片粘贴在纸片上

4、如图将纸片折叠成盒状

5、将红色塑料片剪成三角形

6、如图粘贴在三角口处

7、如图放置小彩片

8、如图粘贴另一边,观察现象

活动过程:

(一) 提问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玩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2、请大家都来玩玩这个万花筒,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万花筒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呢?(发现:许多美丽的花,万花筒每转一次,里面的花都不一样)

3、这么美丽又好玩的万花筒,它是怎样制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万花筒的秘密吧!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

(1)首先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一下材料的`名称和特征,如:材料的名字、颜色、形状、材质等,并且也可以让孩子们结合已有生活经验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里可以见到这种材料。

(2)接下来让孩子们探索一下材料的关系和作用:我们怎样利用这张图片做成一个万花筒的筒身呢?在这个实验中镜子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彩色的小碎片要放到什么地方呢?透明塑料片有什么作用呢?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制作万花筒: 把万花筒展开图沿虚线取下来,并按折线折好。把三面塑料镜片用双面胶各贴在万花筒的展开图的背面。(注:贴三面镜片时,缝隙不要过大,否则会影响观察效果)

(2)使用万花筒看观察图片,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3)提问:为什么我们每一次看到的效果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小彩片在万花筒里不断移动位置,被万花筒里的镜子反射后,就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图案。)

3、总结:万花筒中,三面镜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个光线闭合的空间,这样看到的物体的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外两面镜子上,这样反复反射,形成了一个排列很规则、互相对称的几何图案。

(三)互动课堂

下面几种情况,哪个看到的物体数量最多?(三角形的)。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万花筒中,三面镜子放在三棱柱的里面形成一个光线闭合的空间,这样看到的物体的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外两面镜子上,这样反复反射,形成了一个排列很规则、互相对称的几何图案。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

3、作品展评:哪个小朋友的万花筒最漂亮?

(五)总结延伸

用四面镜可以做成万花筒吗?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活动反思:

让幼儿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万花筒里图案的形状和花的特征,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万花筒里的图案由于镜面的原因会产生多个连接在一起的纹样,比较抽象,孩子是很难看出来的,因此帮助孩子进行观让幼儿观察万花筒,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制作万花筒,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