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林冲棒打洪教头》优秀教案设计

2025/07/27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优秀教案设计(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林冲棒打洪教头》优秀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文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共分为八个部分)

一、课前导入(分为四个部分)

1.说我国的四大名著及作者。

2.听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

3.让同学们说一说还知道《水浒传》中的哪些好汉。

4.复习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课文第三自然段主要是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进行描写,要求学生反复地有滋有味地读课文,然后交流林冲和洪教头的形象。

通过这一段可以读出洪教头粗俗、傲慢无礼,林冲谦虚忍让的性格特点,作者对于正面人物林冲的性格特点,是通过洪教头的人物形象反应出来的。这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种写作手法——侧面烘托。

在品读完这一自然段之后,我安排了一个环节就是看录像,让他们先体会人物的语气和形象,然后再分角色朗读,这样就更能把洪教头粗俗、傲慢的语气读出来。

三、通过看录像快速学习第4—6自然段,在看录像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比武还没有分出胜负,林冲为什么就喊停,说自己“就算是输了”,学生再通过思考之后回答问题,由此过渡到第7自然段的学习。

四、学习课文第七小节,再次感悟两人不同的形象

首先我请了一位同学朗读第7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洪教头和林冲各自使用了些什么招数,从而再次感悟两人的不同形象,洪教头打了三棒,招招都是杀招说明了他心狠手辣的性格特点。林冲也还了三招,只挡不攻,适当时机攻其不备,这里说明了林冲武艺高强。

在这里我搭配了一个说话练习,想象一旁的观众会说些什么?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

五、学习写作方法(侧面烘托)

六、总结拓展

七、作业:续写故事:洪教头灰溜溜地走开了……

八、出示名言,激发学生品读《水浒传》的热情。

《林冲棒打洪教头》优秀教案设计 篇2

教材分析: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课文,根据《水浒传》的部分章节改写而成,文章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真。

学情分析:五年级上学期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大,或多或少都接触、听说过《水浒传》应会对比较感兴趣,但作为十几岁的孩子对两个成年男子:林冲的忠直淳朴、内敛隐忍以及洪教头的自以为是、跋扈嚣张不见得可以理解透彻,需要教师多方加以引导。另外,对涉及到的'一些背景知识也知道得不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下节课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理解生词,读通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林冲、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知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一、简聊《水浒传》,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传》吗?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改写自《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

3、什么地方给你深刻的印象?(棒打)谁打谁?(林冲打洪教头)师相机板书课题

4、请生对课题质疑

5、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疏通读音,理清故事脉络,整体感知全文

1、生自由读文

读书要求:

(1)独立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2)文章较长,速度可稍快一点。

(3)思考: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结果怎样?

2、检查自读效果

(1)课件出示生字词:

板块一:

白昼 衣裳 银锭 推辞 较量 踉跄

押解 还招 灰溜溜 依草附木 骗吃骗喝

板块二:

躬身施礼 纵身跳出 往后一退 抡棒一扫

全不理睬 气势汹汹 措手不及 满面羞惭

A、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注意:两个多音字“解”“还”;一个轻声“裳”;三个后鼻音“棒”“沧”“锭”;两个三拼音节“骗”“掂”;一个平舌音“睬”;一个翘舌音“昼”。

B、齐读、开火车读

C、指名说说部分词义,再齐读

D、观察三行词语,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写林冲的,第二行与洪教头有关,第三行和第四行是洪教头在比武前后的态度变化)

3、改写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上文白参杂,出示句子请生读通,简单理解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4-8段落写了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那其他的段落在写什么呢?

三、精读课文,直入重点,品读文字,感知人物形象

1、学习第1自然段

师介绍林冲被押解到柴进庄上

2、学习第2、3自然段

A默读第2、3自然段,林、洪二人比武之前,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B指名交流,师相机点拨

C除了写两个主要人物外,文中柴进的言行有什么作用?指名归纳

(柴进的话和行为,反衬出林冲非同一般的社会影响力)

D写法

正面描写(语言、行动、神态、心理)

侧面描写(烘托、映衬作用)

E指导朗读

2、更精彩的比武就要开始了,施耐庵如何用他的生花之笔刻画出这个比武场景的?比武过程中,我们又可以从中感受两个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让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地品味!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生词

3、阅读《水浒传》中林冲和其他英雄好汉的故事

板书设计: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 ︱

︱ ︱

武艺高强 自以为是

谦卑忍让 粗鲁傲慢

《林冲棒打洪教头》优秀教案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词。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并通过朗读品味人物的动作、对话及人物外表的精彩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看过《水浒传》这本书了,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我,为什么喜欢他?

(二)揭示课题,解题。

1. 板书课题,读题。

2. 解释题意:“教头”是什么样的人?林教头指谁?

(三)初读课文。

1. 自学课文。

2. 检查自学效果。

(1) 生字词正音。

发配 理睬 骗 恼恨 劈头 满面羞惭 押解 禁军 掂量 木枷 一锭 归还 踉跄

(2)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进庄上,被迫和洪教头比武,最后林冲获胜,洪教头满面羞愧而去。)

2.林冲、洪教头各有什么个性?

2.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洪教头挑动比武以及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经过?(2至7自段)

3. 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5.交流讨论。

一(1):写 林冲被押解沧州来到柴进庄上。

二(2—3):林、洪两人相遇,洪教头挑动比武。

三(4—7):在柴进庄上,林冲与洪教头比武。

四(8):林冲获胜,洪教头满面羞愧而去。

(五)练习写字。

1.提醒注意点。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林冲、洪教头各有什么个性?

(二)学习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1.读读课文,说说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人?课文是运用哪些语句来表现的?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感悟。

3.讨论交流:

(1)林冲的“谦虚忍让”。

①第三节写了林冲的三次谦让,林冲是在什么情况下谦让?(第一次林冲刚看到洪教头,寻思是柴大官人的师父,理应敬重,“连忙躬身施礼”;第二次是洪教头不理睬林冲,柴进向洪教头介绍林冲,林冲“起身让座”,表示礼貌;第三次洪教头冷言讥讽,瞧不起林冲,要与他比武,林冲连称“不敢”再次退让。)

②第四节:林冲只好从地上拿起一条棒道:“请教了。”

③第六节:战了四五个回合…… “我输了!”

(2)林冲武艺高强。(只三个回合就打败洪教头)

指导读第七自然段。(投影出示三个回合的有关句子)

讨论:“措手不及”说明了什么?(来不及躲避)

评价:读了这三个回合的描写,你觉得林冲的武艺怎么样?(出手迅捷、武艺高强)

4.小结:林冲是一个谦和忍让、武艺高强的人。

5.课文中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一个人呢?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人物的性格。

(1)第三自节的外貌描写,看出他粗鲁、傲慢无礼。(理解“依草附木”:依赖他人。

(2)第四、五节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脱、拿、耍、喝、敲”看出洪教头心急气盛。

(3)第六、第七节与林冲打斗的表现,看出洪教头的鲁莽、出手凶狠,但又不堪一击。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总结全文。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这一段写了什么?(这一段写洪教头满面羞惭地离开)

3.读后想想:这时,柴进对林冲会说些什么呢?

4. 齐读第八自然段。

(二)总结全文。

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有关内容改写而成的,通过学习,可以初步了解我国古典文学反映的社会面貌、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三)复述课文。

1.揭示提纲。

(1) 林冲被押解到柴进庄上。

(2) 林冲被迫和洪教头比武,获胜。

(3) 洪教头羞惭离去。

2.分4人小组,轮流复述,同学评议。

3.推选代表到班上复述。

(四)完成课堂作业。

一.多音字组词。

还 hai ( ) 禁 jin ( )

huan( ) jin ( )

解 jie ( ) 差 cha ( )

jie( ) cha ( )

xie ( ) chai( )

二.写出近义词。

羞愧— 推辞— 陷害— 恼恨—

三.写出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22.林冲棒打洪教头

谦虚忍让 逞凶好强

武艺高强 不堪一击

《林冲棒打洪教头》优秀教案设计 篇4

课时教学目标

1、认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能力: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解、禁、还”3个多音字的用法。

3、情感: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件

讲述法、讨论法

师生互动二次复备

(一)导入。

我们都看过《水浒传》这本书了,你最喜欢

其中的哪个人我,为什么喜欢他?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释题意:“教头”是什么样的人?林教头指谁?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发配理睬骗恼恨劈头满面羞惭押解

禁军掂量木枷一锭归还踉跄

(2)生字词释意。

发配理睬骗恼恨劈头满面羞惭押解

禁军掂量木枷一锭归还踉跄款待陷害

较量寻思依附草木

(3)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洪教头挑动比武以及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经过?(2至7自段)

3、课文可以分成几段?(三段)

4、请你按初次见面_初次次手_再次交手把第二段分为三层。

第一层(2、3);第二层(4_6);第三层(7)。

师生互动二次复备

(一)复习导入。

1、林冲、洪教头各有什么个性?

2、课文的重点是哪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哪几层?

(二)学习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1、读读课文,说说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人?课文是运用哪些语句来表现的?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感悟。

3、讨论交流:

(1)林冲的“谦虚忍让”。

①第三自然段写了林冲的三次谦让,林冲是在什么况下谦让?(第一次林冲刚看到洪教头,寻思是柴大官人的师父,理应敬重,“连忙躬身施礼”;第二次是洪教头不理睬林冲,柴进向洪教头介绍林冲,林冲“起身让座”,表示礼貌;第三次洪教头冷言讥讽,瞧不起林冲,要与他比武,林冲连称“不敢”再次退让)

②第四自然段:林冲只好从地上拿起一条棒道:

“请教了。”“只好”说明了什么?

③第六自然段: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林冲真的“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