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老人日记

2023/02/10经典文章

老人日记(精选20篇)

心中的佛

文/xsdz7172

不知道为什么,在琳琅满目的首饰品中,独爱手串,唯有那圆圆的檀木手串,让我钟情万千,爱不释手。
小时候一直把老人的一些警世谚语当成耳旁风,也总是不屑一顾,一笑而过。那些不谙世事的年月里,总以为自己可以任性,可以跋扈,可以无所不为。对于那些吃斋念佛的人与事,会窃窃暗笑,不以为然。
如今,时过境迁,弹指间,已经人到中年,也成了孩子眼中的老人。恍惚间才懂得曾经那些老人的古语如忠言一般受用。逝去的光阴里,留下支离破碎的梦,如阳光照耀下的树叶遗落在大地上那些斑驳的影子,若隐若现。
年少时的梦想和爱恋如四季里的风一样路过,无影无踪。

经历了岁月里的有情和无情,品味了生活的五味杂陈,终于懂得人世的沧桑,生命的无常。一颗心尘埃落定后,才会明了尘世的纷繁,人情的无奈,还有那些一时的无助。
于是,忽然有了一种寄托,想把心交付于尘世以外的佛,而这尊佛早已住进了我的心中。

那天的交流,你问,想要什么?
我含着笑,思忖了片刻说,送我一个手串吧。
为什么你喜欢手串?你不解地问。
没有为什么,就如我一直喜欢你一样,就是喜欢。说完这些,便把头低下。
你总歉意地抚摸一下我的头,然后我们都会无语。

这些年从不收任何异性赠予的礼物,无论有没有理由,心是拒绝的。只有自己知道我的心里住着一个你,再也无法容下任何一个人,因为你是我的生命里无可替代的。
后来,给你留言,其实,除了你,我什么都不想要。但我知道,今生你已有了属于自己的归属,我只能把你如佛一样珍藏在心。
你总是如初见一样少语,再一次相见,你无声地将两个精致小巧的礼盒捧在我的手中。
从不戴首饰的我,却欢天喜地地戴上了手串,还把那长长的手串戴在了脖子上,小小的,圆圆的,檀香沁脾,时刻相伴,如影随形。

我想现在的自己是信佛的。

心蕴温暖——传递情感

文/李梓玄

世间什么让你最为感动?是行为?是语言?还是他人的帮助?我认为是感情。友情温度

时至今日,我仍忘不掉那件事,它仿佛云雾,缠绕在我心头。

那是一个下午,老师发下了第二次奥数考试的卷子。前次满分的我自信地打开卷子,映入眼帘的却是近半的错题,而平时成绩平平的同桌竟没有一道错题。他乐呵呵地靠过来看我的成绩,“哟呵!你怎么考的……”半句话在他嘴里没刹住,他开玩笑的语气好似一桶汽油,泼在我的怒火上。

放学后,我头也不回奔出教室,但没走多远,就听见他气喘吁吁的声音:“玄,等我……卷子!”我看见他手中挥扬着我的卷子,顿时,心中的火山开始爆发。我夺过他手中的卷子,不等他辩解便快步跑开了。

回到家后,再打开试卷,除了那些红叉外,错题旁还多了几处铅笔写的解析。看着他那清秀的字体,我倾刻间便泪流满面。

此刻,又有谁能体会到这寒冷空气中的热泪呢?

有力的手

每每回想起那双手,我就不禁思考他是谁?他是怎样的。

记得那是一天下午,我在去围棋课的路上,碰见一群人围在一起,好像在讨论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摔倒在地。我下意识地伸手去扶,不料一位青年伸手拦住我:“小心他讹人!”我触电般地缩回手。因为最近网上在疯传一段老人讹人的视频。“但万一他真的摔倒了呢?”我犹豫了。旁边的几个人议论纷纷,有的说老人真的摔倒了,也有人说老人是装的,还有人说老人几乎天天都摔一次,值得怀疑……这时,一双有力的手拉起了老人,大家都望向他——那个戴口罩的叔叔。他在大家的叹声和赞声中缓缓离去。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陷入深思。动物友谊

我们小区里有两只猫,后来它们都走了,一只去了别处,另一只去了天堂。

我最后一次见到它俩是在深秋,那只白猫若有所思地看着黑猫的尸体,那尸体已有些腐烂,被车碾过的痕迹依旧清晰,上面的血早已凝固。白猫守着它已有好几天了,但依然没有走开。

第二天,清洁工将那尸体收拾掉了,而我却仿佛看见白猫眼中有两滴泪水在打转……我被震惊了。

我觉得,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恩情,它终究会让你为之感动,为之震撼!

有妈就有家

文/张昊宇

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但在我看来,有妈的孩子不单单像个宝那么简单,而是有妈的孩子才拥有一个完整的家。

记得,妈妈以前对我说,她曾经做过一件非常后悔的事。

有一次,妈妈的奶奶重病,医院已经反反复复下了很多次病危通知书,可是她却因为贪玩,耽搁了时间,等她赶到医院,妈妈的奶奶已经奄奄一息了,当她走进病房时,她爷爷生气地大声喝斥道“你要是再晚来一点,你就再也见不到你奶奶了!”我妈妈一听,当时就哭了,她的爷爷,也就是我的太爷爷又说:“孩子,你还小,不懂。人啊,活到八十也要有个妈,有妈就有家!”

不久,我太姥姥还是没有逃过疾病的折磨,去世了。

听完妈妈的话,我的感触很深,我经常想:就连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都需要有一个妈妈,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孩子呢?

我是一个很淘的孩子,放学了,有时连家都不回,就跟小朋友跑出去野了。只有饿了的时候,才知道回家。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妈妈,进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喊“妈,我饿了”。听到了妈妈的应答,心莫名地平静下来。受气了,伤心了,生病了……每每安慰我的,陪伴我的、照顾我的都是妈妈。妈妈就像宁静的港湾,不管我们多累,多彷徨,多难受,只要一想到妈妈那张慈祥的脸,心就安了。我想这就是幸福吧!

现在,有很多孩子不敬父母,和爸爸妈妈大吵大闹,还有些孩子长大了以后就不管自己的父母,甚至有些人的父母因儿女不孝只能靠卖垃圾来维持生计。有些子女虽然在金钱方面并不吝啬,但却不能经常陪在老人的身边去尽一份子女应尽的孝心,让老人充分去享受那份天伦之乐。

所以,我常常想:父母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金钱,更需要的是子女们的关怀和陪伴。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再去后悔。如果真到那时,就为时已晚后悔莫及了。

一面普通的“旗帜”

文/团溪镇中余祖鹏158701

一个正在教育脱贫攻坚的路上的普通党员教师,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承担了一个班的数学科教学,一个班的物理科教学,当校长对他说,把你的工作减轻一点,他坚定的说,不,校长,没关系,能胜任,不要为我考虑,比我工作重的同志还有很多很多。他默默的干自己的工作,从没和别人谈东论西,说长论短,说三道四,按照各级领导的安排做好他的本质工作。

2 019年6月18日,他到精准扶贫户王世杰家中,久病不起的他,家中厕所很脏很脏、家中凌乱,床铺上还有大便,真让人无法想象,老伴无能为力,子女在外,几乎没人照料。可是人称“傻子党员”老师的龙安国同志毫无怨言在他家里,为老人洗澡、洗衣服、整理床铺、打扫卫生、做饭等家务,老人真是乐开了眼,心想他是自己儿子吗,想到这儿,老人却流出了眼泪。经过一天的辛勤劳动,终于把王世杰家中的一切家务都做了,清爽而温馨的环境展现在眼前,他却一身较脏、满头大汗,向老人说来说去的安慰,慢慢离开了老人的家。随后又来到自己的班级,为孩子们上晚自习,他忘了自己的一切,正在这时候,班的一个孩子,向他提出一个非常难受的问题,说,老师,您的身上怎么这么脏呢?他尴尬的笑着对孩子说,今天老师不讲究,他红通通的脸,不好意思相同学们说,明天老师改变吧,请同学们谅解。当下了晚自习后,同学、老师们都离开了学校,我看见他趴在办工作上睡着了,走过去叫醒他,他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回家去了,四十分钟之后,我向龙安国老师打电话,到家没,他说刚到家,谢谢你的关心,我真的才放心了。

他做的事,虽然我们每一个同志都会做,他想到的我们都能想到,可是,我们大家扪心自问,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人向龙老师这样去做了。广大基层的老师们,在这里,没有夸大其词塑造他,只是把他的一点小事记录下来了。他曾经获得老师、同学们给他的“傻子党员”老师称号。因为不管学生、老师、领导要他做的事,表现出非常乐意、非常高兴,绝没有别的异常表现。在今年区教育局庆祝七一表彰活动中,他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他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中,学到、做到、更想到:总书记的要求,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的教育思想,随时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一名基层党员力所能及的事,我相信有更多的像龙安国老师这样的“傻子党员”努力为人做实事,这样一面小小的旗帜汇集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帜,真正实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者:贵州省播州区团溪镇中学 刘艳

唠叨

文/清静无为

天还是那样灰霾,但是并没有下雨。心还是那样跳动,不急不慢的节奏。你轻轻的一声哎!打断了我的思绪。看着你那张笑脸,不由自主的想起,那杯泡好已多时的茶。

生活就是这样平平淡淡的,却也是有滋有味的。我为你削一个苹果,你为我泡一杯茶。看到你眼睛就知道你想说什么事。不用多言就晓得你的意思、要干什么。

一辈子就现在最甜蜜。退休前各自忙着工作、学习;下班还要料理老人、孩子,忙的不亦乐乎。现在老人去了,孩子成家了。就我们俩,你眼里只有我,我心里只有你。头发白了、牙掉了,走路还没到蹒跚的地步;还能干些自己想做的事,一起看电视、一起玩电脑、一起晨练、一起买菜烧菜做饭。

别人都说闲得慌,没事干。我们却忙得没闲空打牌,要做的事多得很。

这就是幸福!

深深的遗憾

文/陈佳瑶

完美是生活的偶然,不完美才是生命的常态。从出生到现在,我虽行不远,但是或多或少总有一些遗憾留在心头。

一个星期天早晨,我和几个小伙伴照常去游乐场玩,一疯就是四五个小时,非得肚子咕咕叫了,才去“觅食”。我们决定去旁边的饭馆里吃碗牛肉面。

面很快端了上来,香气扑鼻,看一看那细薄的牛肉片,点缀一些葱、香菜,再配上清香酸辣的汤,真是人间美味呀。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突然传来了一阵缓慢的推门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衣衫褴褛、胡子拉碴、背着一把破旧二胡的老人。

老人颤颤巍巍地问正在看电视的服务员:“一碗面多少钱?”服务员斜了一眼老人,不屑地说:“八块。”老人犹豫了一下,从身上翻出一个破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仔细地数着。

“出去,我们不收零钱!”店员粗暴地打断了正在数钱的老人。老人看了店员一眼,将包慢慢放入衣袋里,失落地走了出去。

“这个店员太过分了,人家又不是不给钱,咱们要不然凑一下,看够不够再买一碗面。”我对小伙伴们说,他们点点头同意了。我们几个摸兜翻袋好不容易凑了6元,还差2元,大家犯难了,最后还是无计可施。我只得说:“能帮多少算多少。”说完,我赶紧出去追人。

我攥着6元钱,冲出面馆,左右寻视,只见马路上车流往来如梭,鸣笛声此起彼伏,那位老人早已不见了踪影……

年前回家

文/一方泥土

每年临近春节都要回老家看看爸爸妈妈,敬一份孝心。一到家,老人已经盼着了,在门口内向外张望,是在看过往的街人中有没有我们的车辆;临走时,老人会站在冷风中看着我们走远后,再回大门里,就这样一年又一年。

和老人主要就是聊天和谈心,更多的是回忆,有苦也有乐。妈妈信基督教,心地善良,朋友也多,我喜欢看着她们在一起聊天,打扑克。虽然妈妈患病,但在不知的情况下心态还是蛮好的。看到老人气色尚好,身体无不适,我心就踏实多了。

一位老嫂子,与妈妈年龄相当,70岁了,身体很好。她说孩子们给她买了很多保健品吃着,但她就是喜欢吃野菜包子,孩子们也喜欢吃,每次孩子们来看她,她就蒸上几锅,让她们带回去忆苦思甜。老嫂子和我妈妈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回忆起她们年轻时,讲起来充满感慨。老嫂子说她是远处过来的,正是挨饿的时代,结婚时带了三个窝头骑着马嫁过来的,没有人看新媳妇,也没有人闹新娘,没有一丝欢乐的气氛,因为那时村里的人们都已经饿的没有力气了,地里没有能吃的东西了,树皮也都被扒光,凡是能咽下去的东西都吃光了。过了门儿,吃完三个窝头就回了娘家。每次回来她都自己带干粮来,因为丈夫家里实在太穷了……最后她说:“现在讲起这些事儿来,小孩儿们就跟听瞎话儿似的,等我们这帮老家伙死了,就都不知道了”。

这帮老人们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功臣啊,在最艰苦的年代熬过来了,肩负着重建祖国家园的重任,吃尽了苦头,现在真是他们应该享福的时候了,但却都老了。

我从农田里长大,对村子充满感情,虽然近年电厂已经占了村里很多土地,原来的池塘也被垫平了,没有了芦苇、没有了野鸭,没有了荷叶,更多的是遍地的垃圾了,空气中弥漫着电厂的灰尘,一夜之间车上就会被盖上一层尘土……,但这里有我全部的童年,满满的都是美好的记忆,我对这里的土地依然充满敬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这些土地养育了一些朴实的人们,并支撑着我们这些70后走出村子,走向城里,老人们付出的代价又有多少孩子们能体会到。

傍晚,要返程了,拿上老人包的包子、蒸的馒头和窝窝头,又回到这喧嚣繁华、灯红酒绿的城里。

《三下乡》有感

文/陈春燕

早上八点,一行人兴奋的坐着车来到关后村。村支部书记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并由村里的老人讲解了关后村的历史。告诉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会后,我们开始打扫关后村的马路和周边的环境。在打扫中雨约下越大,每个人都淋湿了,都很累。可当我们看到干净的马路,村民脸上热情的笑容,我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

下午我们走进村里进行“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发现村里在家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儿童。基本上都是小学文化,不会讲普通话,沟通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希望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展经济的同时,能够大力发展教育。

天工不作美,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早上天下起了雨,不能做炒米了,有点小诅丧。最让我感动的是慰问老人这块,他们让我懂得老人不是需要多少钱,而是需要家人的陪伴。我们的到来,让他们格外的欢喜,拉着我们问长问短。

让人担忧的是关后村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我们这次来到的关东村小学义教。发现孩子都渴望学习,可是教学设施缺乏,孩子们除了教室,没有其他的娱乐场所。老师们也只关心主课,让孩子们的课堂缺少了快乐!希望政府可以增加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希望老师教学可以劳逸结合。

期盼桃树著花时

文/鹤野云闲

楼下三株桃树,两粉一红,春来烂若云霞。初搬来的那个春天,我便被桃花吸引了,踱上阳台,看到对面楼上也有人看花,是位老妇。我们两幢楼相并而立,却属两个小区,所以算不上邻居。唯有桃树树冠出墙,让我们共有这片春光的绚丽。

我刚上阳台,老人便向我招呼,用目光。我也向她缓缓颔首。接连几天我们阳台上相见都这么无声地致意。她半靠在一张高背椅上,时不时有个女孩出来扶一扶她,那是她的孙女,极爱说话。刚刚混熟便向我说她祖母瘫痪失语多年,一年中只有这几天才被家人抬上阳台来看桃花,从早看到晚,从开看到谢。我惊诧老人如此喜爱桃花,女孩子半对着老人半对着我说:“奶奶就是桃花,桃花就是奶奶。”说着调皮地亲亲老人的脸颊。原来桃树是她祖母栽的,正待要开花了,赶上了旧城区改造拆迁,老奶奶天天来看护,没让施工机械毁了它们。等到住进小区楼房,她却中风卧床了。以后,每年开花时她定要挣着出来看花,也喜欢别人看花──看她的花。我听了极为感动,突然发现此时老人眼中汪起了泪,我便大声向她说:“谢谢啦!谢谢你的花。”话声刚落,泪水竟滚出老人的眼眶。于是每年桃树着花时,我都要每天定时走向阳台,看花也看老人那份欣慰。

去年没见到老人,因为楼下桃树没开花。有人围着桃树搭了车棚,树虽没枯死,枝叶却蔫了,春来不再着花。听说老人的晚辈去交涉过,回答是:停车比看花更重要。我听了为之怅怅。

年前,我在街上被人叫住,是老人的孙女。她急不可耐地告诉我那车棚属于违章搭建,给拆了,明年桃花一定会开。她要我到时一定出来看花,并且加了句:“是奶奶要我约你的。她见到有人看她的花就高兴,就有精神,就不会耐不住病痛。”

从那天起,我便计算着时日,期盼春天,期盼着桃树着花时。

山的那一面

文/太行道

每一次,走进山的那一面,我仿佛回到了我心里很久就认识的地方,媳妇说,我也许前生的佛性,但也只是也许。

前两日,媳妇说,那边姥姥托梦让去烧些银钱,她在阴间太苦了,我说那就去吧,几十里,车子却快,姥姥把媳妇十多岁就带走,养到初中毕业,感情极深,我因此也极敬重她,若干年前,他们家是大户,却因为国民党军败退台湾而掠走了外公,守了一辈子寡----

常听老人说,善良的人忠厚的人,逝去后都在山的那一面修炼成仙。

这样日子,我愿诸位逝去的老人在山的那边成仙。

爱在路上

文/班温倩

“铃……”放学铃按时响起,同学们都拿起书包,以一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出教室,操场上随处可见奔跑的身影。

但我和两位同学还在收拾书包,十分钟过去了,我们才出校门。

都这个点了,公交都走了,我们只好步行回家。

书包像一座大山似的压在我们身上。还没走多远,就已经累得不行。路过的车一个个都点上了灯笼,我们也慌张得很,急忙跑到马路中间拦车。可根本没有人理我们,都开着车扬长而去。

可就在我们欲哭无泪,感到“绝望”之际,一辆白色三轮车向我们驶来。透过挡风玻璃可以看到,开车的是一位老人。

结合“三轮车”、“老人”这两个特征,我判断,这是大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三无车”,他在我们身边停了下来,摇下车窗对我们说:“要不要坐车?”我本想拒绝,但现在除了这辆车,我们没有什么办法回家了。

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坐他的车。我们朝他点了点头,意思是我们要坐车。

他询问了我们的地址后就发动车,送我们回家。

从后座打量老人,他的样貌就被我记在了脑海里——不是很茂密的头发,从脸上的皱纹可以看出,他已经上了年纪。他说他住在另一个离这有一段距离的村庄,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听到这,我们觉得有些愧疚,如果我们没答应乘车,老人这时已经到家了。

老人像是看出了我们的心思,笑着说:“放心吧,这天还早着呢。”我看了看车窗外,云层中漏出几点星光。

老人又问了我们其他的问题,我们也都一一回答了。

三轮车的稳定性不是很强,遇到坑坑洼洼的地方,老人就减速慢行,我们才没有受伤。

三十多分钟的车程结束了,下车时,我们把钱给老人,但老人却笑着摆手道:“你们误会了,我不是送客的车,我只是来这走亲戚的。”说完,便开车离开了。

看着车影渐渐离开我们的视线,我心里却久久不能平复……

这里,也是我的舞台

文/李梓灿

花儿是蝴蝶的舞台,漆黑的天幕是星辰的舞台,洁白的宣纸是墨笔的舞台。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也有自己的舞台。

正是午后,太阳越发刺眼,热得人想躲进屋子里。我受妈妈之托出来买盐。走在蒸笼似的大街上,我挥汗如雨。我后悔我为什么为了一杯果汁,而往火炉里跳。我对自己说:“买完盐后,一定要奖励自己一瓶冰冻的矿泉水。”

终于,我来到了一个小超市的门前。忽然发现这么热的天,居然有个老人坐在超市门的旁边。只见他穿的是又脏又破,上身穿着打着补丁的上衣,下身穿着一条露着膝盖、脏兮兮、皱巴巴的破裤子,光着脚,头发像乱稻草。他身前的一个瘪得不成形的小碗里只有两枚硬币。我看了看手里的五元钱,又看了看他碗里的硬币,迟疑了。我又想起了那瓶冰冻的矿泉水,就咬了咬牙,绕开他,走进了超市。

我拿了一袋盐后,来到了冷饮柜前。手在拿到矿泉水的一刹那,我忽然想到了门外的乞丐,想起了妈妈平时的教导:做人要善良,要有爱心。我抽回了自己的手。付完钱后,我来到了老人的面前,弯下了腰,毫不犹豫地把买盐剩下的钱,放入老人的碗里。老人微微地笑了一下,我对他点了点头,他似乎很感激我,身子又向前微微一欠。

回家的路上,我不再感到那么的炎热,心里美滋滋的。这是我生活舞台上的一次精彩表演,这场表演让我回味……

小镇里的孤独

文/柚之城

门口有两尊石狮,一个光鲜亮丽,另一个同样的光彩。这间房大概是整个扬斜街道最光彩的一间了,光是门口这两尊雪白的石狮就展现了这一家的富贵。

反差鲜明的是 这房周围的一个个院子,都是木头或已锈迹斑斑的铁门,死死压实的土墙和用砖砌制而成的房子。一个个都是朱红色的窗,好一点的窗户就是用哪种蓝色的玻璃制成的。在这样一个路、墙都是土制的环境里,那样一个用水泥砌成的,用钢筋盖起来的,富丽堂皇的房子里,难免显得有些孤独,有些凄凉了。

院子里的人也不知道在干什么,我每次去都只知道里边有人,因为院里有整晚格外明亮的灯光。老家的人们都很健谈,每每傍晚十分,都会有一些老人在门口站着,谈论着些什么事,有时也会谈论那件富丽堂皇的房子和房子里的故事。因为,那群人里从来的都没有那间房子的主人,而每次谈论的时间也很少,似乎人们是在仇富,我觉得即使房子的主人出来他们也未必会有友善的微笑。

终于有一天,我看见了那院房里的人。我从二楼的阳台上看见了那唯一主人——一位老人。老人躺在一张躺椅上,身上半坠着一条毛毯。他面朝着大门,躺在阳光下,目光空洞地盯着前方。他身旁蹲着一只猫,那猫似乎不是猫,而是一坨乱七八糟,到处散落的黑毛。那猫也很老了,老得连尾巴都懒的动一下。那本应清澈的猫眼也浑浊着。这一人一猫一直在这里慵懒着,夕阳的余辉将他们的身影拉的老长老长,而他们,从未有任何的举动,只是守望着那富丽堂皇的一切。

他们也许会想:呵呵,这无聊的富贵,呵呵,这难耐的孤独。

唉,这梦寐的,动人的,让人魂牵梦绕的富贵,着恼人的寂寞和孤独。

平凡人

文/王云旭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个人:孝星钟辣椒。2012年,安徽省老龄办公布“第五届十大孝星”评选结果,我们新河镇敬老院终身名誉院长钟辣椒榜上有名,这也是青阳县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钟奶奶,今年73岁,1990年开始扎根新河镇敬老院,20多年来,她像保姆一样,照顾敬老院里多个身有残疾的老人。他们有的是半身瘫痪的人、有的是盲人。她每天为这些老人洗脸穿衣、送水喂饭,日复一日,无怨无悔。20多个春秋轮回,她更像一个女儿那样贴心,除夕夜都在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没和家人吃上一顿年夜饭。为让老人们有家的感觉,她在自己房间墙上贴上这些老人的生日表,定时为他们过生日,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20多年来,她先后为38位老人尽过孝,为22位五保老人送过终。

2010年下半年,钟奶奶因患动脉瘤病倒在岗位上,但她病情稍有好转,她又赶回到敬老院工作。已到退休年龄的她,仍在不辞辛苦地为五保老人服务着,她的行为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因此被上级授予终身名誉院长的称号。“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不会离开这儿”,她经常这样饱含深情的对那些五保老人说。

钟辣椒的事迹感动了社会,她先后被评为池州市首届“道德模范”、安徽省第二届“十大好心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等称号。

钟奶奶的故事虽然平凡,但正是有无数像钟奶奶一样的普通人传承、发扬着中华精神,这就是平凡人的中国梦。

孝老,人人应为之

文/费南希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浸润着中华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孝老,更是华夏大家庭的“必修课”。

当今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越来越多,也意味着我们更要尊老、敬老、爱老,让孝老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我们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从小就要懂孝道,明事理。中国古代有句话: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如何去尊老爱老,就很难想象他会如何去热爱自己的祖国,如何去关爱他人。在祖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也出现过许多尊老、爱老的人,是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什么是孝老。

我相信,孝,它会以飞快的脚步遍布全世界,快速地占据人们的内心。不久的将来,孝,会成为每一个人的“心”常态!

孝老,人人应为之。是啊,孝敬老人是我们芸芸众生应做的事。如果我们不尊敬老人,嘲笑老人,恐吓老人,就违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今天起,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共筑孝老爱老敬老的“友谊村”吧!

路灯与老人

文/琳琅小神

在一座深山野林里,有一个十分偏僻的村庄,在这个村庄里,居住着几十户人家。

由于这座村庄的偏僻,因而家家都没有点上点灯。家家都是靠煤油灯供能自己夜晚的光明,幸好有一条电线从这座深山通过,这村庄中央有一盏路灯给过路人照明。

说起路灯,是一位老人修建的。这位老人深懂电力技术,他以前曾是个电力工人呢。以前的村庄仅靠点煤油灯提供夜晚照明,如果是狂风暴雨天,就无法照明。这位老头以前还是个电力工人,他懂得电力技术,他便向省领导指出架一条电线到这座村庄,省领导就派许多人开始架起来。此外,这个年轻人还要求修许多盏路灯,省领导怀着疑问的口气说:“修路灯要水泥柱,这么偏僻的村庄怎么运去?”年轻人又要求一根水泥柱,自己和其他人运回去。领导答应了,派了几个人。

年轻人和这几个人在路上走走歇歇,经过几个月才运到村庄。到了村庄,他们看到自己村庄的电线架好了,心里十分高兴。年轻人就和别人竖电杆。随后,他就装路灯,路灯装好了,现在的夜晚比以前的夜晚灯火通明,人们常常在路灯下读书写字。

时间一天天过去,年轻人也老了,村里的人个个都感谢这位老人,他给村庄增添了光彩。老人也以完成自己一个电工的心愿,他微微点点头向人们笑了笑。

爱,就在我身边

文/乐天天

爱,像迷雾中的指南针,带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爱,像黑暗中的一支蜡烛,给我们带来了光明。爱,像冬日里的一把火,在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温暖。爱无处不在,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

清晨,妈妈叫我起床,懒洋洋的从床上爬起来,睁开朦胧的双眼,感觉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我拉开窗帘,几缕温暖的阳光照射进我的房间。好温暖呀!妈妈叫我穿好衣服,急忙问:“妈妈为什么起的这么早?”“妈妈带你去感受一下生活,赶大集去,快点。”妈妈不停的催促我。

一出门外面寒风刺骨,树干光秃秃的没有了生机,一阵寒风吹过,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这是我第一次赶大集,不大的市场却感觉人山人海的,非常热闹,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令我惊讶的还有卖羊的,上前一打听才知道是卖的新鲜羊奶。

突然在人群中,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太太吸引着我,只见她的手里拿着西红柿慢慢的走着,老人穿的很少,正走在的时候忽然摔倒地上。就在那一刻很多人都围了过来,但是确没有一个人帮忙,老人一直抱着腿,一副痛苦的表情。

这时有一位中年男子走近了人们的视线,他迈开大步上去慢慢的掺起老人,并帮老人拿起了散落在地上的水果,一直搀扶着老人离开了市场。

爱无处不在,只是我们需要去发现爱的眼睛。

慰问空巢老人

文/封皓曦

过年时,城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可一些空巢老人却因没有家人陪伴,整天闷闷不乐。妈妈单位举行了慰问社区空巢老人的活动,因为好奇,我也随大人参与了。

到了妈妈单位,只见柜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慰问品,有米、油等,全都是送给那些行动不方便的老人们的。我提着一桶油,踉踉跄跄地跟着妈妈向前走着。走到一半,我累得都站不直了,干脆一屁股坐地上。妈妈说:“快点,老人们还等着我们呢!”听到这句话,我立刻来了劲儿。

到了李爷爷家门口,我们敲了好半会儿,李爷爷才把门打开。我向李爷爷问好,还将油提到了李爷爷家厨房,李爷爷说:“谢谢你们!”谈话间,我发现李爷爷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颇多,双手略显苍白,我想李爷爷应该有七八十岁了吧。谁知,当我问起他的高龄时,李爷爷居然已经91岁了!这简直令人不敢相信,如此高龄,身体还那么健康,他还说要带我们去见他的一位战友——“百岁老人”聂爷爷。

我们跟着李爷爷来到聂爷爷家,聂爷爷卧在床上,不好起身,我们将米、油放到床边。他热泪盈眶,嘴里还念叨着:“谢谢党,谢谢你们!”说着,聂爷爷忽然颤抖着从枕头下拿出一沓钱:“这是我今年的党费。”原来他是一位老党员,百岁高龄还不忘自己是一位老党员,多么高尚的品质啊,这就是一名党员对党的忠诚啊!

经过这次活动,我才知道“空巢老人”的真正含义,现在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却忽略了对家里老人的关爱。“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多去关心身边的“空巢老人”吧!

老有所依

文/sophia路过人间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外面赚钱奋斗,留下老人在农村生活,甚至孩子都成了留守儿童。奋斗那么久,有的在城市买了房子,过起了房奴的生活,年头忙到年尾,手头不宽裕,回家看望老人成了奢侈的事情。父母安好的时候倒也还好,父母身体不好,连身边照顾的人都没有,真可怜。有句话“父母在,不远游”,可是我们都有谁做到了?反正身边的人都是没做到的。一年四季漂泊在异地他乡,只有春节的十几天假期。父母养育培养了我们那么多年,到头来想要见面都难。

这篇文章感想由来是这样的。柴先生外公外婆养育了三个儿子,二个女儿,到年老的时候事情多多。在年纪还可以劳动的时候在大舅舅家帮忙干活,按他们那里的习惯,养老问题理应由大舅舅负责,生活费医药费兄弟姐妹平均负责。问题来了,现在外公外婆八十好几,小病不断,久病床前无孝子,大舅妈已经不乐意伺候,当然大舅要听大舅妈的。老人年纪大了,有时候行为类似小孩,或者会出现很多偏激的行为不好相处。后来去三舅那里住了一段时间。三舅在城市,老人在城市总是住不习惯的,然后又回去大舅那里。养老问题成了大问题。家婆是他们的女儿,有时候也很无奈,五十大几身体也不大好好,做过手术,无经济来源,想要照顾也无能为力。家公家婆住在大哥家,大哥大嫂一家人住一起,接来也是不方便的。并且中国的老一辈总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这个问题上家婆与大哥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吵架了。最后家婆回到原来村里的家,收拾收拾把外公外婆接过去照顾二个月,两个月后再说。幸好家公还能劳作,每年也能收入三四万元够他们生活。其实我很能理解家婆的做法,不忍心不管父母,希望他们能在有生之年,尽自己可能的力量照顾好他们。只是有时候身不由自。

现在的我们要多赚钱,多存钱,在父母更加年老的时候有能力照顾父母。时间都去哪儿了,一转眼感觉身上的负担那么重。马上而立之年,马上过上上有老下有小的坚信生活。

无论如何,为生活奋斗吧,为我们的家人好好努力。

一件小事

文/张俊鑫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激昂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庄严的气氛让我不禁想到了许多。

我想到了几个月前的一件事。天气很冷,快要过年了,我们一家四口一起出去玩。突然,阴沉沉的天空洒下了点点毛毛雨,我们没有带伞,只得在路边的公交牌下等候。

避雨的人不少,有的在玩手机,有的望着天空发呆,还有的左顾右盼。我看到了在雨中摇曳的白杨树,看到了川流不息的站台上的车群。公路上原本很干净,没有垃圾,但避雨的人多了,垃圾也多了,有人随手扔掉垃圾袋,有人毫不犹豫的把零食落到地上。

忽然,我的余光瞟到了一个佝偻的背影,我的目光再也移不开了,我仔细观察了那个人,那个老人弯着背脊,手拿一把大扫帚,身上穿着和其他清洁工没有区别的橙色褂子,满头的银丝被雨打湿,老人好像没有感受到雨一样,还在挥动着扫帚,清扫路面,他一路走一路扫,丝毫不顾被雨淋湿。这时,已经有不少人注意到这位老人了,大多数是同样年纪的老人还有一些小孩子。忽然,一个身着花夹袄的老奶奶从长椅上站了起来,然后捡走了自己座位下的一个矿泉水瓶,放进了垃圾桶里,人们愣了一下,很快,有不少老人都主动捡走了身边的垃圾,这些人的行为惊到了还在玩手机的年轻人,一部分人也一起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现在想起来还记忆忧新:文明都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爱护,才能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