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作业故事

2023/02/09经典文章

作业故事(精选8篇)

我的童年

文/沐叶紫枫

夏天的夜晚,独自躺在草地上,回想儿时生命的随意……

黄昏,夕阳的余晖酣畅淋漓的倾洒着,记忆中金色的黄昏,微风袭过,夹杂麦子的余香。伙伴跑过,留下一路欢声笑语。爬树,翻墙,偷邻居大妈家的地瓜…偶尔点把火,不起眼角落里冒起的烟,熏湿了眼也映红了脸。当然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从树上摔下,被隔壁大妈追丢鞋子的事也时有发生。最喜欢的是傍晚同伙伴们一块玩耍,爸妈多忙于生计,无暇照看我们,像出笼的小鸟,玩的“无法无天”,玩到天昏地暗,一身泥,一身汗,等到夜色朦胧,来个降龙十八掌,打开自家门,叫一声,“妈,我饿了”,接着便是“臭小子,你还知道回来”的回答。也有同伙伴闹别扭的时候,多是拌两句嘴,骂几句解气的话,记得那时最流行的是,“你给我等着,叫俺妈找你家去!”实在不行,也能活动活动拳脚,接着几天不说话,但不知什么时候又打成一片,哥哥长弟弟短的叫的还挺甜。

有时傍晚村中停电,一家老少就到屋顶上乘凉,说说庄上琐事,聊聊今年收成,放眼望去,脸盆大的芭蕉扇随处翩跹。我们孩子对大人的话题可没有兴趣,呆呆的数着星星,久久的望着月亮,希望能见到嫦娥姐姐一面。多是数着数着倦了,望着望着睡了。等到来电的一刹那,“来电了!来电了!”那幼稚却不失响亮的孩童声便在村中回荡,立马来了精神,连滚带爬的下了屋顶,打开电视,期待恍若隔世未见的《变形金刚》。不久,蝉鸣林叶响,灯火万家熄,喧闹了一天,终归于平寂。

等上了学,玩的时间就不如从前多了,多是周末两天还能疯玩些,不过还要抽出时间摇头晃脑的背诵:鹅,鹅,鹅…一副貌似认真的样子,其实都是做做样子,要不期末惨不忍睹的成绩爸妈面前是说不过去的。最难忘的是假期临开学前一天,仍旧夜晚,不是玩,而是奋笔疾书了,貌似养成了把作业堆到最后一天的习惯,有种“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感觉。一边写,一边念念有词,“臭老头,人家好不容易一个假期,还布置那么多作业!”虽愤愤不平,但作业还是要完成的。作业无非是抄写几十张字罢了,那时到也会偷懒,一只手拿两支笔,上下两行写同样的字,竟能糊弄过去。

村庄傍山依水,山不高,几十米而已,夏日花团锦簇,蜂蝶成群,自然成游玩的好去处。多是捉些蚂蚱,或骑在石头上同伙伴瞎扯。随着成长,已不多捉蚂蚱了,但与儿时好友依坐秃石,畅聊几个钟头的习惯仍保留至今。如果说山寄托了儿时情思,那河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欢乐了。岸旁绿波荡漾,河中波光粼粼。再大些,便学会了游泳,奔跑着,呼喊着,一窝蜂跑到水边,将衣服褪了去,箭似的扎入水中,不一会,小脑袋浮出水面,露出一张张笑脸。深吸一口气,潜入河底,捞一把淤泥,对准伙伴的脑袋砸了过去,“啪”,正中眉心,活脱脱一个包小公。“以人多欺负人少”“打完就跑”是我们的组织活动准则,于是追的,跑的,呼的,喊的,让原本平静的河面顿时开了锅。久久的,久久的,直到山映斜阳,微风才携着孩子们的欢笑消失在地平线……除了打泥仗,捉鱼也是必不可少的,无需工具,两手足矣。待到水退河浅,往往是一年中鱼多的时候。或许叫摸鱼更合适些。闭眼,深呼吸,一口气潜入水底,在水草中摸索着,有时运气好,说不定还能抱个鲤鱼上来呢!山青河绿,承载了多少孩子的梦想,包容了多少孩子的欢乐……

童年总是易逝,到了今天,街头巷尾已难觅孩子的踪迹,山脚河中也罕见孩子的影子,其中缘由,我想自有心知。

依旧金色的黄昏,微风袭过,夹杂麦子的余香,这就是我童年的印象。携山河入梦,追忆似水童年……

通向世界的路

文/赵自力

女儿读初中了,比起小学来,作业要多很多,而且周末还要补习,压力自然大了不少。

女儿放学回家,常常背着个大书包,鞋子一换就去房间写作业,一边写还一边抱怨,“今天又有很多作业,读书好苦啊。”当我发现女儿经常抱怨读书苦时,觉得有必要和她好好聊聊,不然无形中她就给读书贴上苦的标签了。

一次我带女儿去图书馆看书,一直喜欢看书的女儿很快看得入迷。“你觉得看这些书苦吗?”我趁机问她。“不觉得苦啊,我觉得看这些书挺有趣的。”女儿说。

“其实读书也不苦,里面也有很多乐趣”,见女儿疑惑地望着我,我耐心解释着,“每门课程都值得认真学,读书就是学习本领的过程,让将来的自己更有出息。你喜欢写作,却忽视了语文课本里那些文章都是千挑万选的精品佳作;你喜欢交流,却忽视了英语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机遇。学习并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为了将来做更好的自己。”

“我也不是觉得很苦,只是感觉累,每天都有没完没了的作业,而不能抽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女儿说。“做作业就像雏鸟学飞一样,得反复练习,才能有展翅高飞的那天”,我继续跟女儿谈心,“苦读书,才会觉得读书苦,可以尝试快乐读书法,为每一点滴的进步而高兴,因为今天又学到新的本领了,这样慢慢积累,你的知识就是一口池塘一条河甚至一个湖泊了,现在吃苦积累的每一点水量,说不定以后突然就能发电了。”女儿莞尔一笑,“怪不得老师总是说吃苦是一种资本,我现在才稍微明白了一点点。”

通过那次谈话,女儿慢慢变乐观了,好像看见很远的东西后,就对眼前的小困难不那么在意了。

女儿在挑灯夜读时,我常常和妻子也在陪着她,妻子看书,我写稿子。我们是想用行动告诉女儿,没有什么不辛苦,但为美好的未来吃苦是值得的。

我在孩子的书桌上写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孩子,不要抱怨读书苦,那是你通向世界的路。”

帮儿子找玩伴

文/刘恒菊

儿子最怕暑假。平时上课,校园里多的是玩伴。暑假,校园里不见人影,儿子就闷得慌。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书。儿子拿着他的竹制小弓箭,一个人在操场上孤独地射。一会儿工夫,儿子回来了,把小弓箭扔到一边,坐在沙发上发愣。我问他:“怎么不玩了?”他无精打采地说:“一个人玩没劲。”我给他出点子:“你去大门外找金杰玩。”听我这么说,儿子来劲了,一溜烟就跑出去。

可是,儿子很快就蔫蔫地回来了。原来,金杰的家庭作业里,有两道数学题做不出来,***妈不放他出来。校门外,和儿子差不多大的就只有金杰了。这个玩伴要是被关在家里,儿子就只有一个人玩了。我拍拍儿子的肩膀说:“儿子,跟我走,我去帮你找金杰!”

见到金杰的妈妈,我笑着说:“李大姐,听我儿子讲,金杰有难题不会做,我来给他讲讲吧!”金杰妈妈很高兴:“那太好了,我识字不多,也不晓得跟他讲,老师来了,就好了!”

给金杰讲完作业,我笑着说:“李大姐,现在能让两个小家伙玩了吧!”李大姐大笑:“老师讲了,我哪敢不给呀!”

两个孩子在校园里比赛射箭、玩过家家、藏猫猫,欢乐的笑声洒遍校园。

我想,我要继续给金杰解决作业上的难题,这样儿子有玩伴,金杰也有玩伴了!有天真的玩伴在一起嬉戏玩耍,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就悄悄延长了!

奶奶教我做“女工”

文/柴秀兰

我们那时的暑假作业是统一印发的综合假期作业。一本作业就囊括了全部学习内容。每张上面都有日期,每天做一张。放假前,老师将全班同学按居住地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三到五人。每个星期由班长对各组抽查一次,看是否按规定做作业。假期中间还要返校一次,老师对假期活动和作业都要进行检查。除了完成假期作业外,每个同学还要每天写一张仿影,就是现在的毛笔字。开学时和假期作业一并交老师。那时写毛笔字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老师会在写的好的毛笔字上用红笔画个圈,红圈画得越多,证明你的字写得好。

除此以外,暑假期间最有意义的就是参加社会活动了。小学四年级暑假,全民开展扫盲运动,我们小学生也不闲着,每个小学生包教一个文盲,要包教包会,直到把扫盲知识课本上的字全部认会。叔叔婶婶们看到我们来了,特别高兴,直夸我们这么小就能认识这么多字。听了大人的夸奖,更增强了我们做好小老师的信心。

那时,我们的暑假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上午写完作业,女生们跳皮筋、扔沙包、抓石子。男生们打元宝、推铁环、打弹弓,有时还到小河里戏水,抓蝌蚪。下午没事的时候,奶奶就会教我学“女工”,奶奶说:女孩子学会针线活,一辈子也不会吃亏。所以,从7岁开始,奶奶就教我缭边、搓麻绳、纳袜底。慢慢地,奶奶还教会裁剪衣服,街坊邻居都夸我小小年纪针线活真好。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那时的暑假真是无忧无虑,天真无邪。

母亲的心愿

文/崔向珍

母亲读书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都有什么心愿,母亲说她的心愿是将来做个姥爷那样的教师。上进心很强的母亲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可是遇上了特殊的年代,母亲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再后来就嫁给了我们的父亲。

父亲是一个教师,每天都会抱着一摞作业本回家批改。父亲刷刷翻动纸页的声音扯得母亲的心里痒痒的,她经常会帮着父亲批改作业。母亲批改作业是很认真的,一本本作业批完了,母亲心满意足,虽然没有做教师,但是也算弥补了一些遗憾,母亲的心底是快乐的。

有了我们兄妹以后,母亲家里地里忙成了陀螺,还是勉强温饱。母亲养了一群鸡,因为粮食总是不够吃,母亲就卖掉鸡蛋换粮食。每次卖鸡蛋之前,母亲总是恋恋不舍地看看鸡蛋,再看看黄瘦的孩子们,迟疑半天狠狠心拿出来一个鸡蛋,再拿出来一个鸡蛋,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母亲有了一个心愿,那就是让孩子们每天都有鸡蛋吃。我们上学以后,母亲每天晚上和我们一起坐在煤油灯下,她做针线活,我们写作业,她经常因为盯我们的作业而把自己的手指扎出血。母亲手把手地教我们写字,和我们一起背诵古诗文。母亲那时候的心愿就是我们都能够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有一个好的工作。

如今的母亲老了,她不再担心我们吃不上鸡蛋,也不再担心我们不好好学习,她只是希望我们都能够工作顺利生活幸福。我以为,母亲尽享天伦之乐,不会再有什么没有达到的心愿了,可是我错了。前些天,我拿出我为父母准备的影集给她看的时候,母亲说:“孩子,你有这么多娘的照片可以看,将来我们离开了,你也不会后悔。可是娘后悔啊!我把你姥姥留给我的那张一寸照片弄丢了,我想看看自己的娘,都看不到了啊!”母亲叹一口长气。看着母亲痛悔的眼神,我的心一下子像是被雷击中,痛到了无法呼吸。因为姥姥去世很久了,我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她的照片。

我给表妹发了微信,希望她能找来姥姥的照片。表妹赶回舅舅家中,终于找到了姥姥唯一的那张小照片,我把照片给母亲看的时候,她的泪水悄悄地在脸上流淌,母亲带着泪水笑了。

生产队里罱河泥

文/赵理章

罱河泥我们生产队里称之为罱沟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里有三只罱泥船,一只双人操作的大船,两只单人操作的小船。我们村庄周边,大大小小的水塘有十几个,每年罱泥从三月份开始,至深秋的十一月底结束。

罱泥在十几个水塘中循环作业,大水塘罱一次三至五天,小水塘两至三天。罱泥必须是男性甲等劳力,即每一个工日得10分工的劳动力,一般而言,女性再强也只能得九分工,属乙等劳力,不能参与罱泥作业。生产队里四十余名甲等劳力,有三十余名罱手,每隔几天轮流上船作业。因小船罱手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四位小船罱手都是年龄在50岁左右的老农。小船与大船的区别是,罱小船是六分技巧四分体力,大船是六分体力四分技巧。大船与小船,在同一个水塘罱泥,可以互补。小船可在深水区和斜坡沟区作业——小船的罱篮是夹子状的,两根竹篙粗的一头分别装插在两片凹着的罱片中,在上面把两根竹篙分开,水下的罱篮口就张开了,沿着沟的斜坡向沟底铲下去,就可把沟泥夹上来。大船既可在深水处作业也可在浅水处作业。大船的罱篮呈半圆形,篮口是一根铁刀片,横着镶在竹片上,一根竹篙小头向下装插在罱头上,粗头朝上。大船作业时,两个罱手配合密切,一个人撑着竹篙慢慢向前,另一个把罱头沉入水塘底,待篮口扎进河泥时撑船者用力撑住,另一人则双手抓着竹篙上部,依靠船沿边凹下去的支撑点,把竹篙用力扳成近九十度,再把罱篮提出水,将河泥倒入船舱。因罱手体力消耗大,大船的撑手与罱手每隔两小时便交换一次作业。

1970年我17岁,成了一名甲等劳力,参加到罱泥队伍中,并在此后创造了一个奇迹。18岁那年,我与大我一岁的邻居搭档,在一次大风大雨天气极其恶劣的境况下,在村庄西面的一个大水塘中罱泥。水塘名为大西沟,足有十几亩水面,水面大,风浪越大,风雨大的时候,我们双眼都睁不开,但我们俩在急风暴雨中坚持了一天,把一个存放沟泥的大草塘罱满了。这一天,全生产队八十多位社员,都因大风大雨蛰窝在家中,我俩是仅有的出工的一对小伙子。这次作业不是为出风头,而是为了挣工分,当时额定每五立方为一个工分,那天我俩各得1.60个工分,比晴天最高时还多了0.30个工分。

罱泥是一项相当耗体力的重活,出点力气无所谓,关键是饿着肚子在干活,每到半上午就饿得头晕眼花。肚子虽然是饥饿的,但每当船舱罱满泥,船向岸边徐徐驶去时,我们的心情都很愉悦,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最开心的是,在作业过程中,竹篙有时在水下碰撞到大鲢鱼,大鲢鱼会跃出水面甚至正好跃入船舱中。

罱泥是农村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项重要农事,在农业严重缺肥的时期,为粮食丰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知错就改

文/唐锦润

我的同学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是我最好的同学。我们一直都是好朋友。他有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高高的鼻子。

他刚转学来的时候总是不写作业,有一次被老师批评了,罚他进办公室写作业,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他却跑出去玩了。他一个人觉得无聊就跑出了校园。走在大街上。他边走边看,生怕遇到熟人,走到米粉店边。看见一个人在那儿吃米粉,他就站在旁边看他吃,过了一会儿,他想回学校了,但又怕老师批评。正在为难时,他的妈妈来了。

妈妈跑过去问他:“你怎么不去上课?”他说:“快下课了。我想吃米粉,能给我三块五角钱吗?”。

***妈想了想,点点头说:“可以,但要写一张欠条给我。”他说:“好。”

他拿来了一张纸和一支笔,当写到钱字时,不会写了,钱字怎么写啊!他绞尽脑汁想。还是没有想出来,***妈看了看,心里非常难过,读五年级了,连个钱字都写不出。***妈气得给了他一巴掌,他立马跑了。他边跑边想,自己太不对了,学习不认真,连个简单的字都写不出来,有什么用呢?他跑回学校向老师认了错。从此以后不再欠作业,天天上课认真听,后来他考出了好成绩。这就是我的同学,一个知错就改的同学。

检修火车皮

文/郭润生

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当年考入太原铁路机械学校,成了铁路车辆专业中专生,两年后毕业分配到太原北车辆段从事铁路货车检查维修工作,职名为检车员。到如今,一晃40多年过去了,已经退休的我很是怀念使我得到砺练和成长的这段工作经历。

我所在的段属榆次西列检所,工作是给运行中的铁路货车进行检查维修,俗称“修火车皮的”。刚来到列检所实习时,我看到检车师傅们腰系插放着检查维修工具的安全带,在到线路上对到达和始发的货车进行检修作业。在作业中,师傅们用手触摸检查车轮轴箱测出温度,用检车锤敲击车辆各部配件来判断货车故障,还要猫下腰在车底下钻进钻出查找货车故障,很是敬业,也很辛劳。与师傅们交谈我得知,这种工作责任心强,还要上夜班,并非像我想象的那么轻松。知此,我打起了退堂鼓,真有些后悔选择了这个专业。

正式上班了,带我的师傅叫闫慧珍。闫师傅检车技术过硬,干起修理的活儿来干脆利落,他对我的要求也十分严格,手把手地教,我也尽心尽力地学和练。一个多月后,我顺利地通过了上岗考试,可以独立作业了。

那个年代,因山西盛产煤炭外销,铁路货车运输非常繁忙。我所在的工班分为两个组作业,一个组检查维修到达和始发的货物列车10列以上,每检修一列车多的需要一个多小时,少的也需要半个小时。那个时候,杂型货车多,发生的故障也多,检车工作的确不轻松,尤其是更换闸瓦、调整制动行程活儿最多,也最累人。有时检修作业完毕一列车后,返回待检室还没等身体歇缓过来,又有通知上线作业,还能遇到接着转线作业,不停歇地一列车接一列车地检修作业,上一个班下来感觉浑身骨头像散了架似的。好在,我们这一批中专生大都是从农家出身,打小就干农家活练出个好身板,上班的这些苦和累还是能够承受得住受的。

那个年代,我所在的列检所生活条件也很简陋。在一个不足半个足球场大的院子里,有前后两排平房,前排是待检室和更衣室,后排有会议室、更衣室、书记办公室、澡堂和锅炉房,另有一间伙食团靠着右围墙。待检室里的座椅是木条带靠背的长凳,更衣室的木柜多已破损,上着锁子只是个摆设而已。说是伙食团,却不供应烹制的饭菜,只是雇了两个职工的家属负责把每个人自带的面粉用水和起,再擀成面条煮熟了,另外再给加热自带的菜肴,工友们的午餐和夜间餐就这么凑合着吃。

我当检车员时业余爱好写作,经常给所里出黑板报,还把所里的好人好事写成稿件投给报社登报。段领导知道这些情况后,于1984年末将我调入段机关从事文字工作。至此,我告别工作5年多的检车员岗位,离开了亲如兄弟的工友们。这5年中,我没有发生过漏检漏修安全事故,多次报名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快速修比武并获得名次,经考核第一批拿到了铁道部颁发的标准化检车员证书,我甚感欣慰。5年的列检所工作,磨练了我的坚强意志,催动着我奋力前行,成就了我人生追求永不言退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