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不喜欢散文

2023/01/19经典文章

不喜欢散文(精选13篇)

不喜欢过年

文/刘兴国

“年”是“春节”的前夜。传说中,“年”有两款截然相反的版本。正面款是“神仙”:帮人们赶走叫“夕”的怪兽,因此有“除夕”和“过年”之说。反面款是“恶兽”:每到年末午夜,它就会进攻村子将村民屠杀殆尽,但它怕红色、巨响和火光,所以人们便用放爆竹、贴门联来防范、驱赶它,逐渐形成节日习俗,春节由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此习俗延续至今,但早已大变其味,与早先“年”的本意、传统春节的内涵相去甚远。

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用1至12个字,阶梯式地依次概括《“春节”是啥》:“累;消费;大聚会;胡吃海睡;短信满天飞;大家拜年贺岁;鞭炮声震天欲碎;探亲旅游纯粹受罪;酗酒深醉伤身又伤胃;长假放纵后还是回原位;春节就是全民折腾运动会;最麻烦的是从此还得长一岁。”周边众人涉及过年的话题时,发出的大多都是愁、怕,又不得不过的无奈感叹,现在的“年”成了很大一部分人挥之不去的心病。

我由来已久,主要是因为一过年,定时定量、按时作息等生活规律全被打乱。早年在部队,生活规律被打乱的不厉害,倒没特别不喜欢;转业后,越来越不喜欢过年。除开短时间内突击花钱置办年货、熬更守夜、胡乱吃喝伤害身体等等不说,单说工作上的聚堆忙乱,就让人觉得过年是个大累赘。吃文字这碗饭,如果身处“一好遮百丑”的年代,供职于“获奖专业户”企业,节前的迎来送往、总结表彰等诸多事务,节后开门红等各种会议要用的多个典型发言、先进事迹材料,就由不得你不“自愿”节假不休加班加点地赶写;就不愁你不经常处于有个搞笑段子所调侃的“白甲板(白加班)”的痛苦之中。退休后,我更不喜欢过年,天寒地冻中的东奔西跑,白昼颠倒后的困乏饥寒,都不是我想要的,却无法一一躲开。于是不由调侃,现在中国的春节,几乎成了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传说中反面款的“凶恶年兽”、集中花大钱买罪受的“传统枷劫”!

偌大一个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东西南北,都一窝蜂在有限的时间集体出行,单说节中车辆不够用,节后大多闲置这点,就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我常常想,现如今什么都在改革,为什么过年就不能改一改?我以为完全可以将确定节假日和放假时间长短的权力下放地方,根据南北气候不同等条件,各地自行确定放长假的节日和时间。同时对休假制度进行改革,允许个人自由选择何时休长假。这样,就可望最大限度做到避开寒气逼人的冬日全民上路,而在各取所需的合适日子分别出门。错开放假错峰出行,既可有效避免道路雍塞,又能一身轻松旅行观景。如果号召全民提方案,相信集思广益比我即兴想到的好办法多的是。我也深信,通过不断改革完善,总有一天,亿万人民会从“活受罪受活罪”的“春节综合征”中解脱出来。

遇到一个不喜欢的人

文/吴克成

与三教九流打交道,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跟自己气场不合的人。我不喜欢的类型人是马屁精,有事没事往上司的办公室里钻,也不知道有多少军机大事,等他前去拍板。我在一个社会机构里服务时遇到这样一个人,芝麻大小的事都要去跟上司请示汇报。比如机构里给了我们办公室一盆花和一个花架,马屁精说先别动,她要去问问上司,看花架要摆在什么位置,是靠着墙还是靠着窗……无数的蛛丝马迹都证明,她是个货真价实的马屁精。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经常要去参加一些工作坊,有时是请专家来面授机宜,有时是圈内好友自发组织起来,通过一些专业技术,促进自我成长。有一次我去济南参加一个工作坊,恰好马屁精也在。主持人先要我们分享自己与原生家庭成员——就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兄弟姊妹等人——是如何互动的。马屁精分享的时候,提到了她的爷爷和爸爸。

他的爷爷有极强的男权思想,家里的大小事务都必须经过他点头同意才能付诸实施,即使他说错了,也不容小辈质疑。爷爷去世后,爸爸继承了这一传统。反正他家祖祖辈辈,小的只能听命行事,没有人敢对长辈提出什么要求。

她说到这里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她不是什么马屁精,她之所以早请示晚汇报,只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已经渗透进她的行事方式中。她的行事作风,没有任何的针对性。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怎么可以看走了眼?而且对象还是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同事?为此我特意去找老师做了督导,澄清了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原以为自己经过专业训练后早已学会用中性的态度来看待人与事,可是事实证明我也有看不精准的时候。看不精准的原因部分来自技术上的欠缺,但更重要的失误应该是低估了人心的广度与深度。

意念的转换瞬息万变,任何精密的仪器都难以企及,人心之善,可以原谅偷走自己银餐具的小偷,甚至杀害自己亲人的凶手;人心之恶,可以杀妻灭子……人心在这两个向度上所达到的高度,人类的想象永远无法跟得上。

人的心理有个特点:偷懒,能省则省,除非需要深思熟虑的时候,否则总是以最简单的方式来给面临的现实下判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神经系统有张有弛,坏处则是难免挂一漏万,做出错误的判断——很多情况下,我们往往就是简单地以“善”或者“恶”来给人下判断,“他是个好人”或“他是个坏蛋”之类的说辞司空见惯。

我们的文化也来推波助澜:几千年前的典籍就这样教导我们,“人之初,性本善”,或者“性本恶”。我们的电影和文学作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在给人贴标签,现在的很多作品还是如此,出来一个人物,看服饰和相貌就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蛋。我们的教科书也还在这样教学生,比如《红楼梦》里的贾政与贾母在教科书里一直被定义为封建势力的邪恶代表,从不被当成父亲和祖母看。

其实善恶之间有片广阔的灰色地带,真实的情况是,人性都是无限丰富的,善人往往也包纳着私心,恶人心中也有闪光之处。

调查显示,少年儿童所受的伤害绝大部分来自他们信任的人。所以现在我们真应该换个教育方式,从孩子懂事起就应该告诉他们,人并不是非黑即白,不要把人想得那么坏,也不要把人想得那么好——这个“人”,包括邻居和老师。既然这是真实的情况,大人没有必要睁着眼说瞎话,因为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童话里,他总有一天要离开我们的呵护,走进并不完美的现实中去。

绝大部分情况下,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很完美,那是因为他并没有对你呈现出他的全部,或者,你离他还远,还没有真正走近他,同样,如果你觉得一个人不够好,往往也是因为,你对他的了解还不够多……

善待学生的“不喜欢”

文/郁惠英

本人虽然从教多年,但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总觉得自己经常是力不从心,总觉得现在的孩子上课听课不认真,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不喜欢语文课堂。对此,我们该做怎样的教育教学反思呢?

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可以不喜欢吗?坦率地说,学生有不喜欢的权力。或许教材不合该学生的口味,或许那天心情不好,或许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许教材本身确实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而作为教师,我们要善待学生的“不喜欢”,不喜欢不是他们的错。

我们应该允许学生“不喜欢”,不必为学生喜欢的竟然不是老师喜欢的而乱了阵脚,而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为什么喜欢这而不是那?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方面:其一,学生问题。由于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不足,学生还没有真正感悟到什么才是有价值的,那么,教师就应该调整方案,把学生引导到有价值之处去探究。要想让学生“喜欢”,教师首先要“备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你了解吗?学生的兴趣爱好,你有所耳闻吗?学生学习的障碍和弱点,你明了吗?学生学习中最近的变化,你观察到了吗?只有“备好学生”,教师面对的才是有生命的课堂。其二,教材问题。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适合让学生选择学习的。有的课文侧重字词训练,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精美;有的重点放在朗读上,在读中感悟哲理与情感;有的人文性浓一些,做人的教育可以突出一点;有的课文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没有什么“微言大义”,如果挖掘反而显得勉强、生硬。不难发现,一味地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可能会乱套。这其实告诉我们,备教材是重要的一环。

走进课堂,如果怀着允许学生“不喜欢”的心态上课,我们一定会发现,原来学生有很多的“喜欢”。喜欢与不喜欢,看上去是一个教学技巧问题,其实,它还是一个教育问题,当我们多一点爱,多一点智慧,学生一定会回报我们很多的“喜欢”。

清明

文/李海娅

有一瞬间茫然失措,指着梧桐花开得正繁的树对来自世界的控诉的声音表示不服。

我孤身一人,孑然一身,穿梭在风尘和雨水浸润的城市和街道;我半边脸埋进建筑物的阴影里去,与世无争供奉青灯;抑郁时看书,寡味了呼呼睡一觉,喝着人人一口的鸡汤想起明天一起大概能窥见树下斑驳陆离的光,晃着晃着花了眼。大抵是说我又起得太晚,配不上日益见长的野心。

我的野心又能是些什么零碎让你看不惯的东西。无非瘦个几斤,下周自考全过。

我的努力大抵就是去香樟树上挂个香囊,诚心诚意地做次虚假的祈愿。就好像小时候花灯河上沿河漂流下来的心愿,女子娇羞的半边脸、书生扮白面斯斯文文,戏子都要自愧的唱腔、戏文都演不出的弯弯绕绕。

至今还记得起来,小时候临考前,我头脑不清醒地跪在祠堂前,涂料红得渗人,从字迹上边隐隐看得出笔锋和几分力道。书法课只图个新鲜,水平学了几年也就个半吊子,硬笔写出来不敢说接触过书法。我还是很羡慕这样的字。

一阵风裹着无数锋刃的气流卷起周边气息,醇厚得像吟游诗人半夜刚做的那首,或者像提琴架在肩上与露和鸣。我爱的就是这种无法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感觉,之前学过一段时间的琴,现在回忆起来都是模糊一片。那一段缺少目的,没有结果,就好像突兀地安插在了那里。我也想不清楚那时懵懂的感觉。

恐惧在恍惚间就一直延伸攀爬了过来,蜡烛的火光摇曳时忽闪忽灭地,看得我心惊肉跳。刚停的雨也滴答滴答地响起来,不一会儿就变得急促起来。院子里的打落的梧桐声音都清晰可闻。

小时候就不喜欢这祠堂,不喜欢那戏子,不喜欢那弯弯绕绕。但你和我都清楚地知道什么会变,女子容颜会老,所以学驻颜有术,瓶瓶罐罐堆满台;年龄单纯地增长,单纯就变了味。

是日清明,我一瞬间茫然失措。

挥着手告别寡淡的灯和建筑,花灯和你。

我孑然一身,始终孤独地行走过街道和风雨。

你是雨是星,是光和树影,我却是雨打落的半朵梧桐,像星子的半截蜡烛,斑驳陆离的光华。

清明一年又来一年,几多素颜又粉饰上鲜妍。

Dream

文/【末夜】永世不醒

Dream

对于我来说,正常的生活是奢侈。永远不可能像别的小女孩一样有自己的小心思,不会因着小事而有

一些小情绪,永远都是面无表情、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我不喜欢目前的生活,因为那总是让我觉得恍恍惚惚没有灵魂

。希望我可以。

18岁以后,我想要开始流浪。我喜欢一个人走在陌生的城市,穿着牛仔裤,戴着鸭舌帽,背着一个黑

色的帆布包,耳朵里塞着黑色略带银光的耳机,里面传出寂寥空旷的歌声,激荡在我的心坎里,低着头迈着随意的步伐

渐次延展穿越城市的一条条街道,眼神的迷茫映射到我的心里,留下了浅浅的疤痕,身后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成为这个城市的属于我的一种印记。在每一段旅途的开始,我要准备好足够的钱。我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每到一个城市都要找到一个独立的房子。不喜欢和半生不熟的人说活,但是我爱玩文字游戏。内心渴望热闹不想孤寂,却不知为何始终无法填补内心那份空白。白天的时候可以静静地学习喜欢的专业,或者出去无聊的散步;在夜晚不去睡觉躺在外面的吊床上看着苍穹的夜色和璀璨的星辰融合在一起,想着一些事情……

夏日如火,似水流年。青春像时钟上的指针,一去不复返,带走了我们的幻想与美好

。落寞的身影消散了,只剩下哀伤而又华丽的碎片从眼前斜斜飞过。折翼天使带走了梦想的翅膀,那一刻便瞬间僵硬,找不到一丝生气。回旋﹑辗转﹑缠绕逐渐勒紧直到缺氧 ,脑中却是一片空白。压抑的氛围席卷了一切。天空黑的史无前例,没月华,没星光 。记忆像是香樟树的年轮,随着时间的增长,被青苔包裹着暗中滋长,与日俱增。寂寥的眼神透入心底,映射着说不出的空洞孤寂。雾雨朦朦胧胧的飘落着扬扬洒洒,带着 不尽的空寂与落拓。流年未亡 ,夏日已

不喜欢吃肉的孩子

文/闫岩

自开饭店那天起,我就主张节俭反对浪费,可是不管怎么主张节约,每天还是会有一些浪费,看着大盘的饭菜被扔掉,心里总会有些不舒服。

那天,在收拾这些浪费的饭菜时,我看到门外不远处有一个看起来不过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儿正在垃圾筒旁捡垃圾,心里不禁一阵酸楚,就出去把那个孩子叫了过来,很婉转地问:“孩子,我这里有一些剩下的饭菜,你需要吗?”

小男孩儿有些惊喜说:“需要,我爸爸吃了饭店里有营养的饭菜一定会早点站起来的,太好了。”

“你爸爸得什么病了?”我问他。

“风湿,好多年了,去年还能走路拣垃圾,今年走不了路了,所以我得出来拣垃圾养我爸爸。”小男孩儿小大人似的话语让人听着很心痛。

我再问他:“***妈呢?”

“我妈妈早就死了,我不记得她。”小男孩儿的神态好像妈妈与他无关。

我拿了几个袋子准备把桌上的饭菜分类装起来,小男孩儿却问我:“阿姨,你这里真好,我能先在这个桌上吃饱了再走吗?”

我说:“没问题,你吃吧,吃饱了阿姨再给你打包。”

小男孩儿高兴地拿起筷子吃起来,我就到一边先忙去了,一边忙还一边朝他看一眼。我发现小男孩吃的全是素菜,一块肉都没有吃。于是我上前问他:“小朋友,你怎么不吃肉啊?”

他笑了一下说:“阿姨,我从小不喜欢吃肉。”

我也冲他笑了一下,他继续吃。我对他说:“小朋友,如果你愿意,你每天这个时间到我的店里来把这些剩下的饭菜带回去吃好吗?”

“好呀好呀,阿姨真是好人。”小男孩儿天真地说。

小男孩儿吃饱后,掂着几袋子饭菜欢欢喜喜地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想到和他差不多岁数的儿子整天被我们像星星月亮一样宠着,一阵又一阵的心酸。

之后的每天,小男孩儿都会准时出现在我饭店的门口,他很懂事,如果他来了,屋里还有顾客,他就会先在外面等着,一直等到顾客走完了才肯进来,他还不时地会带来他爸爸对我们的感谢。

这样大概过了有半年多的时间,有一天,顾客都走了,小男孩儿还没有出现,我就坐在门口等了他一会儿,他还是没有出现。我想可能他爸爸有什么事了吧,就把饭菜装起来放在吧台上,等他来了再拿走。结果,他一天都没有来。

意外的是,第二天,一位老板模样的男人拉着小男孩走到了我们店里,一进门,小男孩儿就指着我对那个男人说:“大伯,就是这位阿姨一直帮助我,我天天都从这里拿走好吃的饭菜。”

这种情形让我不知所措,这个男人笑着走到我跟前说:“谢谢你,谢谢你一直照顾我侄子一家,真的很感谢,我给你三鞠躬!”

我忙阻拦说:“别这样,我没做什么,只是让孩子拿走一些剩饭剩菜而已,也没帮他什么忙。”

“我和我弟弟失踪多年,更不知道他如今沦落成这个样子,如果不是你的剩饭剩菜,我弟弟和侄子或许早就饿死了,你是他们的救命恩人,也就是我的救命恩人,这三鞠躬你必须接受。”这个男人鞠完躬后对我说:“拿菜谱来,我今天要请我侄子在这里大吃一顿,让他想吃什么点什么。”

小男孩儿兴奋地冲我大叫起来:“阿姨,我要吃肉,我要吃红烧肉。”

我不解地问他:“你不是从小就不爱吃肉吗?”

小男孩儿眨巴了一下大眼睛说:“我骗你的,那是我不敢吃肉,我怕我吃肉吃胖了别人会认为我是富人家的孩子,我就再也要不到饭了,那我爸爸就会饿着,可现在不一样了,我有大伯了,我大伯很有钱,不但要给我爸爸治好病,还要带我去大城市上学呢。”

一时,感情脆弱的我竟然抖掉了手中的菜单,泪涌而下。只见那男人把侄子紧紧地搂在怀里,本能地闭上了眼睛,半天都处于沉默状态,那种痛,也许不能言语。

曹公为何不喜欢贾宝玉的父亲

文/李治亚

曹公最钟爱的人物无疑是贾宝玉,不过在红楼梦里,曹公似乎对贾宝玉的父亲不是很友好,甚至有些抵触的文字。如果按照常理,假如是自传体小说的话,曹公应该对贾宝玉的父亲应该多褒奖,为何里面很多是不敬之词呢?

贾宝玉的父亲就是贾政,其实是贾府很大气的人物,你看他本是贾母的第二个孩子,贾母就喜欢和他住在一起。他本人又娶了四大家族中王家的女儿做老婆,因此是一个在各个地点都能说得上话的人物。不过贾宝玉和贾政的关系似乎并不好,贾政不喜欢贾宝玉,尽管贾母把宝玉看成是掌上明珠。贾宝玉对于贾政呢,就没有这么让人难以捉摸了,他害怕自己的父亲,也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父亲这样的人,所以对于贾政他总是近而远之。平时什么都不在乎,但是父亲却是他的死穴,要是听到父亲找他,马上就能在大冬天里急得冒汗,这还不算什么,当自己的要拿他在众人面前炫耀的时候,他很反感,可是又只能是无奈接受。

其一,贾政小时候不喜欢宝玉。俗话说三岁看老,大概是从贾宝玉出生后抓周的时候开始起,就对宝玉有所不满,因为宝玉什么都不拿,偏偏拿走了女孩子的用品(钗),所以贾政认为宝玉将来一定是个纨绔子弟。

其二,贾政过于严厉。和古时候所有父母一样,贾政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因此对贾宝玉的要求过于苛刻。比如得知贾宝玉和琪官有了关系之后,贾政下手很重,要知道琪官是忠顺老王爷手下的: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其三,贾政很虚伪,表面上看贾政有点好名声: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人品端方,风声清肃。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惟失之于迂腐。不过其实内心也是很肮脏的,看一个人就要看他交的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看贾政的宠妾赵姨娘,是如何的骄横跋扈色厉内荏,你就知道其实贾政也是这样的人。

其四,贾政其实很龌龊,贾政讲过一个故事,其实一点也不好笑:中秋家宴上,他讲了个怕老婆的冷笑话:“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买东西,便遇见了几个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着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来家赔罪。他老婆正洗脚,说:‘既是这样,你替我舔舔就饶你。’这男人只得给他舔,未免恶心要吐。他老婆便恼了,要打,说:‘你这样轻狂!’唬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说:‘并不是奶奶的脚脏。只因昨晚吃多了黄酒,又吃了几块月饼馅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其实这个故事往往是自己生活的缩影,可见对于王夫人,他在心里还是很怕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古人一直这样要求男人。贾政是严格按照古时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可能有点过了,叫迂腐。这和充满生机活力的贾宝玉自然不能同时而语。贾政自己也说: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可见曹公不喜欢贾宝玉的父亲,其实也是对昔日父亲的一个追忆,也是对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反讽。

谢谢你,不喜欢我

文/王太生

一个普通的人。在有限的过往,有赏识,也有诋毁;受抬举,也遭相轻。

有个朋友,年轻时最大的理想是做一个销售员,他的父亲托人找厂长,厂里也正缺人手,当时有一桩业务去武汉,厂长让他跟在一个销售员后面实习,谁知那个销售员嫌他为人厚道老实,不愿意接受,朋友的理想终没有实现。

这件事已经过去20多年,后来他离开了那家小厂,换了另一份工作,现在有非常不错的事业。朋友说,谢谢那个销售员,当初没有接纳我,让我重新考虑人生设计,如果顺利入行,也许我会一直做下去。

一生邂逅很多人,只有少数人,让你记住。那些走在路上的人,在某段时光的小道上与我擦肩而过,走远了,变成了一个小黑点。

我的邻居朱老五,出生在一个很热的夏天。外婆对朱老五说,你生下来的时候,脚朝下,已经窒息。她央求接生婆,不放弃、不抛弃,才有了朱老五在这世界凑热闹的清澈啼哭。小时候,外婆经常对朱老五说,“你的命是捡来的。”每当看到朱老五里外折腾,忙忙碌碌,外婆总是笑着说:“六月里的龙,呼风唤雨。”农历六月,正是长江下游,草木盎然的雨季。外婆、外公,还有朱老五,住在一条大街的老式民居里,老宅旁有座古旧的砖桥,桥坡很陡,雨中常有拉煤的师傅顶着风,在吃力地上桥爬坡。这时候,外婆总是先唤朱老五的小名,然后吩咐:“小把戏,去帮人家推一把!”

推一把,其实是对那拉煤工人的感情援助。小孩子的力气很小,那被帮助着爬上桥顶的板车师傅的回头一笑,眼光中包含深深的感激。然后,便抹一把脸上的汗,满足地冲下桥去。

刚工作时,朱老五在一家小厂上班,同厂有一位大三岁的姑娘,同他合得来。朱老五那时一天到晚,满脑子都是人家的影子。有一天,朱老五终于鼓足勇气,托人送去一封信。

送信后的几天,朱老五一直躲着,不敢与那姑娘见面。有一天,下雨,姑娘撑一把伞,将朱老五堵在厂门口,塞给他一张字条。朱老五心里紧张得嘭嘭乱跳,找一个没人的角落,打开一看,原来那信条上说,我一直把你当小弟弟,其实我并不喜欢你。朱老五像一只泄了气的球,一下子瘪在那里。

这件事也已经过去20多年。现在朱老五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正在向一女孩发动攻势,估计要不了几年,他就要抱孙子。朱老五说,谢谢那个姑娘当初没有看上我,她说你应该走得更远。如果她和我走到一块,说不定还在那个工厂上班,恐怕早就是厂里的双职工了,也许已经下岗。她现在还好吗?

被别人“支持”,你的人品与做派,对方能接受,哪怕是小小的缺失都能包容。即使有什么困难去找他帮肋,也不会推辞。那年冬天,我心情比天气还低落,我去找认为能够帮助我的人,敲开那扇门。他听了我的话,答应帮助我,临了还送我一句话:不用着急,会慢慢好起来的。

别人“不喜欢”你,不一定就没有值得被人欣赏的地方,只是他对你,没有感觉。

“我爱你,却与你无关”。某个深夜,当情感涨潮时,那搁置已久的沙滩上的小木船,随着潮水左右摇晃。你还会想起,那个“支持”或“不喜欢”你的人。他(她)现在还好吗?为什么还和你那么多的纠结。

谢谢你“支持我”,也谢谢你“不喜欢我”,没有这样一种情愫,我的人生,也许不会这样丰富。

轮到我们来怀旧

文/梅玉荣

东坡外滩,汀步咖啡。因为一次酒宴的缘故,几位老同学饭后聚到一起。

一壶甜甜的菊花柚子茶,被我们喝到淡而无味。一小杯一小杯,喝下的都是时光的滋味。

偌大一把杀猪刀砍下,竟然显出三十年的刻痕。那时青葱年少,那时轻狂骄傲,那时踌躇满志,那时的爱恋只在心海里飘。

华,蔚,武,桂,燕,晓,我,当年号称“七星座”,三男四女,像夜空中的北斗七星一样,保持着恒久的友谊和距离,纵横学校内外,笑傲江湖之间。我们在琴房练琴,不分昼夜。我们加入文学社,办起油印刊物《扬帆》。我们结伴出游,轮番光顾了几位同学的老家,互贺生日、夜行骑车、雨中叫啸、爬山下田、割麦插禾……

七星座,今日不期然的聚了五星,自是五味俱全。回想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路,爬过的山,翻过的墙,打过的架,谈过的话,唱过的歌,心潮起伏。犹记被我们奉为校园歌星的晓,最爱唱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来日纵是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是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有亮……”喜欢粤语歌的独特味道,别有一番空灵苍凉的风情。

近来迷恋辛波斯卡的诗歌。这位举止优雅的波兰女诗人,用她精准的笔触、细腻的传达,向我们展示了诗歌这片星空的璀璨迷人,万物静默如谜,生命美妙如歌。

她的《不期而遇》令我久久沉吟。“我们的老虎啜饮牛奶/我们的鹰隼低飞于地面/我们的鲨鱼溺毙水中/我们的野狼在敞着的笼前打着呵欠”,年少时那些生猛的念头变得温顺,尖锐的棱角变得浑圆,是悲哀还是庆幸?是坦然还是失落?

我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我偏爱人到中年的我,胜过青春年少的我”。决非矫情。青涩的少年时代,我们并不了解自己,是岁月的风沙一点点扬起,在迷蒙的天空里,我们反倒越来越看清那个真实的自己。我爱文学,比年少时更甚;我写诗,激情一直未曾消减。今生何其有幸,我用文学作羽衣,在劳碌迷茫的尘世,让自己绽放出仙子一般的光芒。不喜欢用灰色眼光看待世界,不喜欢用阴暗心理揣摩他人,不喜欢过分的偏激和一味的偏执。我只是有我的主张和见解,有我的观察与思考。

张爱玲有句话,“想做什么立刻去做,也许都来不及了,人是最拿不准的东西。”渺小的生命够短暂了,不珍惜也许真来不及了,有多少时光让你去怨天尤人?有多少日月让你去纠结算计?

生命有时不过是一捧流沙,从岁月的指间,不知不觉地漏下。

人到中年,天赋我怀旧之权,旧时阳光下有七彩的虹、五色的锦,旧时月色里有氤氲的诗、葳蕤的画。说说往事,并非伤感,不过人生一茬茬,轮到我们来怀旧,如此而已。

只需把握生命的每一天,像一棵向上的树,在春光荡漾里勤生绿叶,在秋色灿烂时硕果满枝。

我不喜欢玫瑰花

文/韦卫松

二月十四日就是西方的情人节了,也许是中国人变得越来越时尚了,紧跟着潮流过起了西方的情人节,而且对这节日的宠溺与日俱增,反而对中国的“七夕”节却越来越淡薄了,不知道这算不算忘本呢?

情人节前夕,市场上的玫瑰花越发红火起来,虽然这时候的价格贵得没天理,但销量还是很可观,足见这人倒把情看得比理更重哩,只不过这情是爱情的“情”不是别的情,不值得高兴。

说到玫瑰花,那无疑是时下年轻人最喜欢的花种了,据说那是泡妞必备之物。有人说玫瑰花是浪漫的体现,我则觉得这是浪费的表现,随便一枝便动辄上百块人民币。也不知道是中国人变阔气了,还是现在的人民币不值钱了,又或者是中国人对爱情有了新的认知,觉得爱情大过天,难怪常听到歌词里唱着“爱情大过天……”。

也许是我的审美观出了问题吧,别人都喜欢玫瑰花我却不喜欢,于是我便顺理成章地被归纳入怪胎的行列。这也难怪有朋友常戏谑地说我不属于这个地球,让我回到我的星球上去吧。

在人们的眼里,玫瑰花绚丽多姿,具浪漫与高雅于一身。男生追女生倘若没有一束玫瑰花,成功率便直跌谷底,女生也把收到玫瑰花为体现自身价值的标示。听起来玫瑰花确实是非寻常物,可是我还是不喜欢。为此我曾做过自我检讨和深入反省,然而却无法动摇我的初衷,我依然对玫瑰花有种发自肺腑的厌恶。

但在这以理至上的年头,不能一味的偏执于一已之见,虽说厌恶但总不能一股脑儿地厌恶,你得说出个厌恶的理由来服众,总不能语重心长地说:讨厌一个人和喜欢一个人一样是不需要理由的。

其实这理由也是很简单的,玫瑰花使我想起了我们社会中的一种人。玫瑰花美丽诱人的外表就如同金玉其外的人一般,徒有其表华而不实。一个德浅行薄,卑鄙龌龊的人自然是人皆恶之,然而一旦这个德浅行薄,卑鄙龌龊的人被枭枭娉娉,丰姿绰约的外表所包裹着的时候,即便她如何的败德辱行人们都会视而不见,无耻的为其开脱为瑕瑜互见。人性就是这样,往往迷惑于表面事物而不知探求实质真相。

盲目的喜欢玫瑰花,就像盲目地追求一个品行低劣的美女一样,如果她是你的终生伴侣,你往后的人生将会在阴霾中苟延残喘,凄惘地了此余生。但愿聪明的人及早觉醒,不要沉迷于片面的华丽而忽略其本质的丑态。

当然凡事都不是绝对的,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喜欢玫瑰花,但未必是绚丽多姿的玫瑰花,可能是花瓣枯萎几近凋零但枝干却完好的玫瑰花。

不喜欢春天的孩子

文/龙立榜

春天多好啊,莺歌燕舞,百花齐放。山里,有一个女孩却不喜欢春天。

从没到过贵州的江南朋友叫我给她寄去几幅孩子们的画,她说她想看贵州的春天,想看山区孩子描绘的春天。

春天里,我叫我的学生走到野外去画春天。

很快,我从孩子们的笔下看到了太阳、青山、飞燕、绿树、满树梨花和陌上玩耍的稚童……

就在我满心欢喜地收回孩子们五彩斑斓的图画时,却发现一幅十分另类的画。那是一幅手工敷衍、粗糙、没有色彩、充满倦怠的铅笔画——— 暗屋、倦鸟、老人、孤单的孩子……

正想数落作画的这个女孩时,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这女孩子是个特殊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腿瘸的父亲常年在别人的城市捡拾垃圾维持家用,母亲受不了家里潦倒的境况,带着弟弟跟人远走他乡。

是的,每年过年爸爸总要回家来,给她带来新书包、新衣裳和平时很难吃到的糖果。可是每年都一样,过年后,她家屋前那棵梨树冒出粉红花蕾的时候,爸爸又要走了,又要搂着她千叮万嘱后一瘸一拐地消失在寨脚的古枫树下……

她喜欢新衣,喜欢新书包,喜欢甜蜜蜜的糖果,但是,她更喜欢爸爸留下来多陪她几天。冬天是爸爸回家的日子,冬天就点燃了她的心灯;春天是爸爸离去的季节,离爸爸回家的日子最远,春天就在她的天空里布满了愁云,碾碎了她心中本就短暂的灿烂……

我连同这个女孩的图画,将孩子们的作品寄给了江南的朋友,并着重说明了这幅灰色图画的来历。

江南的朋友是一个六岁孩子的母亲,她一看这幅灰色图画就哭了。

朋友说:“如果可以,我真想把江南的春天给她,把满满的母爱给她。”

朋友还说:“这是孩子心中最真实的春天……”

那天晚上,我看到朋友微博上的文字:春天在爷爷奶奶慈祥的目光里!春天在爸爸含辛茹苦的手茧里!春天在老师期冀的微笑里!春天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远方的孩子,去拥抱春天吧……

让颜色慢慢褪去

文/水沐菁华

去商场买了一件衣服,当时很喜欢,谁知回来套到身上后突然就不喜欢了,颜色、款式,统统不喜欢了,这怎么办?退,有些不好意思;不退,又怕自己腻歪得睡不着觉,毕竟几百块钱呢。于是,思前想后,辗转反侧,最后决定听从内心的召唤,一不做二不休,拿起衣服往商场返。

路上,我边走边掰着手指头数这样的过程已经是第几次了,上一次买保温桶,也是当时喜欢,回家后就不喜欢了,觉得不实用,于是,又折回去退;买毛衣,也退过,而且把先前选好的两件全退了;买墩布也退过……

如此,买买退退,在我的生活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最后,女儿给我评价为提前进入老年。

其实,对于我这种越来越厉害的退货行为,我也很是头疼,我甚至已经害怕买东西了,我也曾追根溯源,把元凶归结到自己那份干了十几年的较真的工作上,归结到自己的犹豫不决的双子星座上,归结到强迫症上。但归结来归结去,我还是认同女儿对我的评价,因为,三十岁之前的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症状,即使自己不喜欢了,也没有退过,买错了就买错了,不喜欢了就不喜欢了,多大点事儿啊。所以,那时的日子洒脱自如,晴朗朗的。

买东西腻歪,说话办事也是如此,说一句话,想半天,但最后经常还是会“失言”。比如,上一次一个同事要去旅游,下班的时候,我突然就冒出一句“一路走好”。这句话,同事倒没怎么多想,可我自己却在说完之后多想了,怎么能这么说话呢,这话能在这场合说吗?于是,赶紧给人家打电话,向人家道歉,虽然人家都不知道我道的是哪门子歉。

给领导办事,犹豫来犹豫去,前怕狼后怕虎,干得一点也不利索,而在以前,我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干事果断干脆着呢。

晚上看电视,我再也不看那些娱乐新闻或是青春剧了,因为我早已不再追星,我会看有关婚姻家庭的电视剧,会关注养生,会看一些怀旧的老片子,我没事儿就回忆童年的生活。

早市上,我开始和一群阿姨一起讨价还价,开始在超市里排队抢促销,开始早晨站在老年人的队伍里练太极。

我整日小心翼翼,怕东怕西,一件事,唠叨千万遍还是怕他们做不好。

……

越来越多的征状证明我的确在变老,但我知道这是无法根治的,只能慢慢缓解,从而让青春的粉嫩色彩在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中慢一些褪去。

无知无畏话做饭

文/峰岭

我很少觉得吃饭是一种享受,跟小时候太多的玉米粥红薯粥蒸南瓜有关。直到现在,每当被嘲笑脑子不好时,我都怀疑是构成自己的原料不够好。

还有一个后遗症就是不会也不喜欢做饭。我曾经把排骨烧成炭、砂锅煮裂、铝锅烧穿,没酿成火灾还算是好的。我不认得苋菜芥菜杏鲍菇,分不清茭白和芦笋、鲈鱼和鲤鱼……一次才要给朋友显摆学到的一点技术,说做红烧肉时先加点醋容易熟时,她白了我一眼,说用高压锅嗖嗖两下就好了。我立马就怂了,因为我还没买过高压锅呢。后来去超市时特别留意了一下厨具,顿时产生了要我何用的感觉:人家随便一个电磁炉、豆浆机、智能电饭煲都能把我鄙视了。

即便如此,居然也把女儿养大了——还算囫囵完整。只是某日带她逛时碰到了个同事,她不客气地说:好丢人,把娃养得这么瘦。这让我有些内疚和遗憾,心想,如果自己早早地注意味道营养什么的,女儿是不是更健壮、或者关于母爱的记忆更多?

女儿偏偏是个吃货,比如带她吃一回法国菜,她说好吃得都快要流泪了。带她吃一回日本料理,她说好吃得心里的花儿都一朵一朵开放了。我想满足她可又不能老是下馆子,就只好撸起袖子学做饭,算是亡羊补牢。

这才发觉做饭根本不是一种和洗衣打扫一样的活计,而是带有创造性的艺术,就像把布料做成衣服、文字组成文章。比如蔬菜和蔬菜之间就有个谁搭谁的问题。白萝卜就不爱胡萝卜和木耳,豆浆不爱鸡蛋,菠菜不爱豆腐。搭配错了,就跟让两个互不待见的人结婚一样,没有好结果。记得三毛学做菜时,由“鲜”引发灵感,把鱼和羊肉炖在一起,结果是“不能吃”。

做饭还受个人偏好限制,我想我再也不会给红薯、南瓜、冬瓜、玉米们一个正眼了。也不喜欢芹菜和莲菜,吃起来老是咔嚓咔嚓响。洋葱不喜欢炒熟吃,甜不兮兮的。不喜欢灯笼椒,没有半点脾气,白披了一张辣椒的皮。不喜欢海鲜,没有关于它们的经验和记忆。我一买菜就买成西红柿、土豆、青菜,茄子、小辣椒了。

不过你要是把做饭琢磨透了,它也简单,通向所有美食的不过“用心”这把钥匙。而技术,网上一搜多得是。比如当你用心的时候,切的土豆丝就很匀称,姜末就会很细碎,不会把辣椒丝炝焦,盐不会放得太多或太少,不会在炖汤的半途加水,不会把米饭蒸得太软或太硬,让所有的食材都呈现最佳的状态。所以女儿说她能在我做的饭里吃出我的情绪,是心不在焉呢烦躁呢还是开心呢,她能吃出饭里有没有爱,饭菜能说话。

我在厨房的手忙脚乱中有时超水准有时失水准,比较得意的一次是做酸菜鱼,酸菜、豆瓣酱、火锅底料、泡山椒……巧妙借助别人的智慧。做好后盛在洁白细腻的陶瓷盆里,红辣椒、黄生姜、白鱼片、绿葱、青色酸菜,颜色味道俱佳。唯一那一次,女儿吃前把图片发给她同学,吃完后把残羹又发了一遍,馋得同学说她口水流了一地。在那一刻,我心里的花儿也噗地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