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骑行散文

2023/01/18经典文章

骑行散文(精选7篇)

骑行时光

文/孙文胜

1984年秋天,我考上高中那年暑期,一日随大哥到田里干活,见邻村有家大青椒长得敦实墨绿,煞是喜人,心下就想,能不能批发一些到西安零卖了,赚些学费。和几个伙伴一合计,当天下午就去找那家人趸辣椒。等到摘满了两蛇皮袋,月亮已经升到了半天。

回到家,也饿了。剥一头洋葱,倚着门框咔嚓咔嚓就吃了三个馒头。娘知道我没出过远门,这次又是负重夜行,惶恐得坐在炕边直抹眼泪。那一刻说真的,我也有些怯火了。但见父亲脸板绷直,一言不发,只是低头给我往车子上绑菜,就下了决心:卖不了米,还能把升子丢了?走!

出门时,娘追上来,给我兜里塞进两个西红柿,说:路上渴了吃哦。月下暗影里,父亲咳了一声,我们骑上车子七扭八歪就出发了。

骑行路线我们都不熟悉,只知道顺着公路一直向东。过了咸阳陈阳寨,夜路懵懵懂懂的,也没路灯,几人就把车子靠在路边的白杨树上,计划先歇一会儿,等有人了再出发。约莫到了凌晨三四点,果然有人从身边经过。一打问,还真是去西安的,就高兴地跟着进了城。

一口气骑到炭市街,早市上已是人影绰绰。悄悄打听过菜价,就专等买菜人了。这期间,有个小哥哥建议说,零卖分称舍两的不划算,批发了,还有时间在省城转转。大伙儿觉得有道理,事情就这样定了。那天还算顺利,没到九点菜就发出去了。细一数,人人都赚了3元多。那个高兴啊,就像考试得了个满分。几个人推着单车,先是参观了炭市街的铺面街衢,又闹闹嚷嚷地看了钟楼、鼓楼,还兴奋地花了几毛钱吃了油条,喝了豆浆才开始返回。行至三桥,见一配电房门口有几棵大梧桐,夏风吹过,清凉扑面,顿时睡意弥漫。几人放倒车子,席地而卧。一觉睡醒,已近黄昏,这才匆匆打道回府。

有了那次骑行经历,我除了自己卖菜,还没少抽空给父亲帮忙。高中后两年,我每天早起,都要帮父亲把菜送到十几里路外的北原上去卖。去时,把车子绑在架子车上,帮父亲拉车,回来一路下坡,耳边生风,呼呼几下就到了学校。附近其实也有市场,只是父亲宁愿辛苦些,也要到北原上多赚几元钱。能帮他省省力,我很开心。

骑行的诱惑

文/王景瑞

“红一程,绿一程,车向遗爱深处行;樟一层,柳一层,绿如碧涛车如龙……”不知哪位作曲,把我写的这首“打油”谱成小调,不想一纸风行,不少晨练的骑行老者都在轻声哼唱。别人听之可能一笑了之,但在我的心里却是异常亲切。

话还得从今年初春说起,30多年没有摸过单车的我,经受不了“风影”的挑唆,贸然加入了老年环湖骑行车队,有幸零距离地领略了他们的老骥风采。年近花甲的“风影”,也是电网系统的一名员工。因为爱好而选择,因为选择而拼搏。据他介绍,在省内最美十大湖泊之一的遗爱湖里,常年活跃着“梦之队”、“风之队”、“0713”等数支自行车骑行队伍。

我也喜欢那种挑战自我的感觉,欣赏风景与磨练毅力并行。于是,每天黎明即起,便与“梦之队”的骑友一起,越拱桥,穿石径;过栈道,走廊亭!湖区的路面曲折起伏,蜿蜒迂回,骑行所体验的就是那种冲刺和冒险。我与那些环湖骑行者们脚踏山地车,两腿生疾风。一会在攀爬,一会在俯冲;一会像脱兔,一会像隼鹰……一部单车显身手,一步一景都关情。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完成至少一次骑行,不管圈数多少,无论距离长短,次次变道都有心机,回回走向各不相同。

问到为什么喜欢骑行,用骑友的话说,就是强身健体,感受快乐。只要谈起骑行话题,几支环湖队伍的骑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触:尽管这里弯路较多,坡度不小,但是这种活动简便易行,老少咸宜,在此运动,相当惬意。骑行略带凉意的轻风,可以带走身上的热度。特别是在人车合一之时,可让身体处在一种自由飞翔的空灵状态。这些老年骑者,基本都是退休员工,所以在配置车子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地拒绝了公路车,而是选择了相对憨实的山地车。他们认为,骑行安全第一,但是偶尔也得外出,也得“飙车”,老夫聊发少年狂,寻找一下爽爽的感觉。他们说,当你把自己的汗水拼撒在奔向终点的路上时,回头再看,路上的坎坷都会成为你骄傲的资本!

骑行到底是为了什么?当我去了方才弄懂这些环湖骑行者之所以春不怕潮气,夏不怕热蒸;秋不怕燥裂,冬不怕寒风,是因为骑行乐无穷的内在动力!如今,我也更加向往那种在路上的感觉,喜欢那种高速飞翔带来的刺激——当一定的速度在路上飞行转弯时,那瞬间时速所带来的快乐是难以表述的;当靠自己的双腿超越四个轮子的汽车,追星逐月,那份潇洒是难以表述的;当穿越于林间、水边,那份惬意是难描述的;当人们投来赞佩、惊讶的眼光,那份自豪感是难以表述的;当坐在路边亭榭喝一口清茶,那份淡泊与坦然是难以描述的……

环湖骑行,收获的不仅仅是一阵清风,一泓甘泉,一袭白云,一抹夕阳,一缕炊烟,一米诗情,一路梦境……骑行之美,无法言喻,只有真正融入的行者,才能真正地体会到,那是一种真情的美,一种野性的美,一种回归的美!

看穿

文/郭雪强

周六上午天气不错,我带女儿去菜市场转转,顺道儿买点新鲜蔬菜回来,也好让刚入小学的她多多地了解市井生活。

我们俩一边走一边聊天,当走到菜市场边上的一座桥上时,一眼就看见两个穿着骑行服,戴着头盔,背着背包的小伙跪在地上,面前的一张大纸上写着:“千里骑行,到此身无分文,跪求资助!”因为我也偶尔参加驴友的骑行活动,深知路途之上的艰辛,我刚要掏钱,女儿用稚嫩的小手拉住我,拉到一边小声说:“爸爸,肯定是骗人的!”我眉头一皱,让自己冷静下来,疑惑地问:“你怎么知道?”

女儿扬了扬头,骄傲地对我说:“你没看见吗?他们根本没有自行车,骗人的手段也太不高明了!”

这一次,我算是被孩子教育了。

骑行,倾诉

文/听雪山人

这一周,还算宁静,经过两个多月的疫情管控,终于孩子们又回到了学校,开启正常的群体生活。

看着每天老师在微信群里发布的测试成绩,不能喜,确也不算太坏,但孩子总会在平静生活里为***妈炸药包旁准备点小引信,随时都有可能炸出几轮冲击波。

昨晚,本来孩子兴冲冲地约我骑车去丁香湖,信誓旦旦地要在一个晚上的时间把三天假期的作业全写完。但是,随着妈妈所谓的恩惠,允许玩半个小时的手机,瞬间便进入游戏的快感之中,即使吃饭时实现了人机分离,却在饭后怎么也进入不了学习的状态。原本简单的地理作业,不是字迹被训斥,就是改了好几次也没有得到认可。再等到写语文作业的光景,那就是一个双目游离,最后干脆认怂,到此结束作罢!

我虽然不玩任何的游戏,但非常了解游戏的魅力,所以也就从来不敢涉足游戏,毕竟我真的没有时间去消耗。昨天写了一整天的报告,回家后又为了一个方案耗尽了脑子,实在没有精力再参与到他们的斗气之中去,伴随着“365读书”柔顺的散文,很快就进入到了自己的梦乡世界。

夏日的沈阳,天亮的很早,我也特别喜欢这种众人皆睡我自醒的时光,无声无息,一丝丝清爽的微风从窗户里闯入,很是让我舒坦。不到六点,我便起床,把两个卧室的房门分别关好,独自一人在书房里,冲了一杯淡淡的龙井,播放着班得瑞的音乐,清理干净孩子“霸占”的书桌,铺上毛毡,摆上砚台,展开字帖,取来宣纸,十分恬静而从容地练习着我的书法。

按照往常,我总是愿意时间的齿轮吐露扣,让时针走的慢点,再慢点,让那两个睡虫能多睡一会,再睡一会。可是,今天快到八点左右,我还是狠下心收起了书法家伙,把孩子叫了起来,按计划向丁香湖骑行。因为昨晚睡觉后,我隐约听到孩子妈妈试图以作业完成不好为由,拒绝他的骑行计划。我并不想和孩子妈对着干,但总觉得这个年龄的男孩,如果不能有效地发泄多余的气力,不能尽情地倾诉出自己的内心,是会不断走向极端的。

这一次,从出发孩子就和我并肩而行,和我讲述这几天学校里的一些新鲜事。而我,在他哆哩叭嗦地讲了一气后,给他讲起了小时候我和我的妈妈之间的故事,讲起那个年代同村孩子不同季节玩的不同花样的游戏,讲起我小时候一心想靠读书跳出农村吃上国家粮的愿望,讲起奶奶用按时开餐来约束我在外放肆地游戏的小策略和硬威严。最后,我还是回到了他昨晚游戏中、游戏后内心的真实起伏,他那人机分离后的难以平静,是他昨晚作业不能如期进行的根本原因。

说实在话,在这个年代,想要孩子放弃智能手机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面对游戏、网络小说、滑稽短视频等等诱惑,想做到收放自如也有点太强人所难了。作为过来人,曾经一样地面对着这些那些诱惑,曾经犯着各种不一样的错误,自己也演绎了很多荒唐。和孩子在丁香湖环湖自行车道上非常和谐地骑行,彼此没有任何顾忌地交谈着,偶尔停下来用他的手机拍摄几张照片,畅想着他学习的自律给家庭带来轻松地微笑,畅想着我也能买一辆自行车并配上外放小音箱向更远处骑行。很快地骑行一圈后,孩子要求继续再来一个八公里的骑行圈。

在回家的路上,孩子提出要避开自行车道被占用的路段,我们顺着沈阳慢道一段僻静的小道,绕行了几公里,却非常顺心如意地回家!

骑行牛车河

文/王景瑞

20余位花甲老友,相约以最朴实的骑行,最真诚的礼赞,拜访美丽神秘的牛车河水库。于是,斑斓的九月中旬,这群热爱自然、真爱生活的骑行“达人”,身背旅行袋,蹬着山地车,翻过5道山梁,骑行60公里,如痴如醉地走进了这片诗廊、画舫般的山水。

位于团风县东北部杜皮乡、贾庙乡、总路咀镇之间的牛车河水库,库容1亿多立方,水面近10平方公里。这里素有鄂东千岛湖之称,水质清澈,风光绮丽,库中叉叉英姿迥异,岛岛风韵不同,像一颗颗碧绿的珍珠点缀库中,犹似一尊天然盆景。停好单车,徒步缓行。周围山色黛秀,蜿蜒起伏,松涛阵阵,泉水淙淙;水库中,水色灵秀,山石嶙峋。他们置身湖光山色之中,邀亲朋,泛轻舟,流连忘返,其乐无穷。现在,牛车河水库已是周末休闲娱乐、自驾出游、写生创意的必游之地。

这里孕育出多元而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时代生机,渲染着牛车河水库的神秘和幽古。据考,此地原有一条河流,源头发于大崎山百丈岩,中途与马鞍山、长冲、肖石坳冲等流水在“烈马回头”处汇集回旋,然后汇入长江。明初战事不断,在洛阳城做生意的倪氏家族被迫迁徙逃荒,千辛万苦之后,除了族长还在乘马,其余全都换成牛车。到了一个陡峭山峰,烈马腾地回头。族长见此情景便说就此安家吧!于是,马不愿行的地方叫“烈马回头”,水库也冠名牛车河。

历经明清两朝,牛车河慢慢成为市镇,当地人时称“芭茅街”。街上酒肆、当铺、杂货铺、小吃,应有尽有,十分热闹。1939年,鄂东抗战史上着名的“马鞍山大捷”,就是发生在牛车河“烈马回头”至马鞍山方圆不过20公里地段上。新中国成立后,牛车河成为黄冈县东岳乡政府所在地。

一座以河命名的水库,一块被山环绕的圣地,民风淳厚,院落别致,溪涧纵横,山岗错落,林木茂盛,鸟兽丛飞。骑友们知道了每一条溪流都有它的传说、每一道高岗都是它的屏障;骑友们懂得了每一个岩壁都见证着岁月的沧桑、每一棵古树都蓬勃着生命的顽强……

放纵在牛车河的山水之间,不少花甲左右的骑友,俨然就是一群快乐的孩子。他们的眼眸一次次闪亮着湿润着,他们的脚步一次次跳跃着奔跑着,他们的内心一次次撞击着洗涤着,这一方高山厚土,原本就是一片绝美的福地洞天,他们该如何安然而温柔地打量、轻抚还有颂扬?

牛车河水库是遗落在人间的一块净土,如今已经受到世人的瞩目,召来各地文人墨客、音乐、摄影爱好者和车友、驴友、网友、游友争先恐后前来探幽,一睹芳容。时辰不早,这些骑友作别之时,依依不舍,他们采掘的仅仅是一阵清风,一泓甘泉,一袭白云,一抹夕阳,一缕炊烟,一米诗情,一路梦境!骑友们在心底祝福牛车河水库——你的现在和未来,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歌!

共享单车的风景

文/单秋荣

今春以来,古城的大街小巷路旁,一排排黄色、红色、蓝色、绿色的共享单车尽收眼底,点缀着古城的风景,吸引着游人的眼球。

那日,出于好奇,我也就近扫码了一辆小黄车,同孙女沿着宽敞的朝阳大街向南骑行,行进在熙来攘往的路上,五颜六色的单车从我身边穿梭而过,不少情侣骑车欢笑而过,青春的脸庞挂着甜蜜。身着休闲装的中年夫妻一路奔跑着,不见话语声,却见上衣后背已是汗水浸湿。偶尔还会看到年迈的大伯带着孩子、陪着孙子,悠闲地边骑行边看风光。我的眼前又掠过一道风景,只见几个回家度假的学子,肩挎背包脚踏单车结伴出游,浩浩荡荡的单车掠过广场,清脆的车铃声悠长回荡,朝气勃勃的面孔,一群人的骑行,壮观而有力。

当我走在古城的街口,在蓝天暖阳下享受着自由自在的骑行,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既经济环保又便捷。亲身体验和接受互联网新事物,饱览了大好风光,收到了健身效果,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

骑行路上觅风景

文/宁小华

秋日,初升的朝阳染红了天际,霞光也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散发着一丝从未有的安宁与寂静,于天穹悄悄地倾听着大地苏醒的声音。晨光,就这样一点一滴,依着云彩,偎着浓浓的秋意,在云端旖旎,透过天边泛红的霞光,光彩四溢,楚楚动人。

晨曦中,和友人们约定从县城骑行于平清村,然后再徒步半边庵。

出发啦!丝丝秋风轻柔抚摸着脸颊,小鸟在公路旁的树枝上愉快地欢唱。大路的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田里,金灿灿的稻谷,颗粒饱满,沉甸甸的,飘散着醉人的芬芳,翻腾着滚滚金波,推向无尽的远方,好像灿烂的彩霞抖落在田间。黄澄澄的谷子,压得谷穗都直不起腰,可它还是使劲地摇动,硬挺着为丰收的田野唱着欢快的赞歌。远远望去,整个稻田就像一张撒满黄金的地毯。田间,淳朴的农民们正忙着收割稻谷,田间地头不时传来他们欢快的笑声。群友们见状兴致颇浓,接过他们手中的镰刀,有模有样地挥动着,尽情地收割着。虽动作有点笨拙,但他们从劳动中得到的快乐溢于言表,也仿佛找回了年少时快乐,欣赏着一切美景,心中透着一种悠然与惬意……

沿途美景尽收眼底!不大一会儿便骑行到平清村。锁好坐骑,便开始登家乡有名的高山——半边庵。在洞口塘山顶,昔有一古庵,一半在岩洞,一半在岩外,半边庵因此而得名。遥想当年,这高山之巅,晨钟暮鼓,庵中香烟袅袅,膜拜顶礼、虔诚信奉的信男善女在此求子纳财祈福,可谓“山不在高,有神则灵”。崇尚这神圣而洁净的灵秘之地,脚下的节奏更为轻快起来。

我们疾步走在松软的田埂上,虽已入秋,可路边反季盛开的野花随处可见。白的,紫的,金黄的……在微风中婷婷玉立,婀娜多姿。很快便到达半边庵山脚下,站在山脚远远望去,连绵不断的山岭泛着秋天的金黄,山上的野草们,用自己幸存的绿,衬托着金色的秋。莽莽连绵的山峦,穿梭在白皙的晨雾之中,苍翠的群山巍然屹立,如同一条条正在酣睡的卧龙。脚下光滑而略覆青苔的石板路就是历史上上控云贵,下制长衡,扼守洞口罗溪的湘黔古道。古道蜿蜓地伸向山中。走过了一段稍长的古驿道,只见一阶一阶整齐、崭新的水泥台阶显现面前,原来是洞口县正在倾力打造半边庵景,这里已修建了观景台与楼台亭宇。在断崖绝壁的边上现已加固了精致的栏杆,只是倍感遗憾的是:在这几处惊险的半爿绝壁上,每次群友们都要把脚稍悬空,摆各种惊险的姿势,拍几张惊险又逗趣的照片,加了栏杆后这种惊心动魄的体验恐怕是永远也不会有了。但令人庆幸的是最高最惊险的断崖处,过去每次只能小心翼翼地走到断崖的一半,就不敢再向上跨步了,如今,任凭老少都能轻松走到最高最顶端。站在此处向山下高亢呐喊几声,释放内心积郁已久的压力,让全心身得以放松与舒坦是多么惬意的事!

因群友们还要赶回去上班,登半边庵之行只有中途折返。多想去看看山腰上的古迹与山顶上抗日战争雪峰山阻击战时留下的战壕;多想去绚怀一下那些在那牺牲的英雄们,给他们致以最崇高的躹躬礼;多想登山造极,在山顶俯瞰洞口县城全景。只有等他日,半边庵景点开发全面竣工,重新约上友人们再次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