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马路散文

2023/01/19经典文章

马路散文(精选12篇)

路和河

我家在豫西一个小村庄,门前有条公路,门后有条小河。

从上小学起,母亲便常常在我耳边唠叨:不能到马路上跑,不能到河边玩。

对,那公路不叫公路,就叫马路,因为那时公路上汽车很少,大多数跑的是马车,偶尔跑来一辆车,那叫拖拉机。十天半月也会过一辆汽车,每当汽车过后,我们会爬到马路上闻汽油气,那时觉的汽油气真好闻。每当拖拉机跑来时,我们一群小孩子会对着它大叫到“拖拉机,高鼓轮,上面坐着鳖儿子……”,开拖拉机的司机大多会向我们朝朝手,有时还会点点头,他并不知道我们淘气在骂他,有的司机有时还会用力按喇叭,我们呼啦一下作鸟兽散。忽然有一天,听大人们说憨子大千或是大乾(小时候识字不多,不知是那个字)被拖拉机撞死了,母亲一再说过马路时要左右看,不要乱跑。这时才真正知道拖拉机还能撞死人?以至于到今天过马路还得小心翼翼,左右看看。

小河不小,长大后才知道叫洛河,真的不小。它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悲伤。狼叼跑的是山上孩子,淹死的是河边的孩子这话不假。我们老师家唯一的儿子就淹死在洛河里,那是一个太阳高照,晒的地上滚烫滚烫的,小孩子不穿鞋,烫的小脚哧哧的叫,我们一群小孩洗完澡后,赶紧跑回学校,还剩几个小孩在洗澡。再后来他们没来上课,老师问我们也不敢说,再后来听说小理卿淹死了,和他一起洗澡的小朋友也不敢说,直到晚上再家长逼问下才说了出来,听说村里人找了一晚上,最后死体在“三道桥”边找到的,老师哭了不知几天几夜,从此老师沉默寡言。母亲在那一天也打了我一顿,扬言再去洗澡皮给你揭了。以后在洗澡就和哥哥或父亲或偷偷和别家的大人们,没有单独去洗过。

鲁迅说的好啊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家乡的变化真大,东边有了高速路,北边多了快速路,南边的公路要拓宽,村中修了水泥路。路,是我走出了小村庄,来到了大城市。路,使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正逐步迈向城市化。

家乡的洛河正在整修,昔日的洛河滩正在变为美丽的洛浦公园。洛河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洛河是华夏文明的根源,洛阳,一座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演绎了千古风流,传承了中华文明。

家乡的路啊,我爱你!

家乡的河啊,我想你!

家乡新貌

文/孙权

我的家乡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是阿诗玛的故乡。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这块彝家人聚居的古老之地,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以前,这儿的马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在上面走路很不方便,一不留神,就会跌一跤。马路又窄又脏,只能容一辆卡车行走。道路上的垃圾随处可见,一到夏天,苍蝇发现路边散发着阵阵“香”气,成群结队地飞了过来!马路两旁连路灯都没有,到了晚上,人们要带手电筒出行。

现在,宽阔平坦的大路代替了坑坑洼洼的小路。晚上,道路两旁的路灯发出耀眼的光芒,仿佛要和天上的星星媲美。路上的垃圾在街道两旁的垃圾桶里安家了!过去,在大街上,你会发现许多为生活苦恼而愁眉苦脸的人。现在,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你看!新建的双龙公园风景如画,树木葱茏,百花盛开,地上芳草如茵。蜿蜒的小路上,游人悠闲地漫步。昔日臭气腥天的巴江河,如今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树下有许多人在垂钓。每到晚上,双龙广场上热闹非凡!东边,老人腰上系着红绸带,手里拿着彩扇在崴花灯;西边,一群穿着漂亮彝族服装的中年人正在快活地跳着大三弦舞;南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坐在音乐电动车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爱欣欣向荣的祖国,也爱日新月异的家乡。

身边的活雷峰

文/张起森

老师经常对我们说:雷峰乐于助人,他的精神值的我们学习。虽然我没有见过雷峰,但是他的形象也一直刻在的我心里。

妈妈也经常对我说,虽然雷峰已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像雷峰这样的好人。比如我们班的张华,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峰”。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图书馆看书。我们刚刚上了车,就看见一个小男孩,他正在找钱时,车开了。小男孩找不到钱,着急坏了。他满脸通红,局促地站在那里。张华走过去说“我帮你刷卡”。小男孩非常感谢的说“谢谢你,下次看到你,我一定会把钱还给你的”。“不用了,不就几毛钱的事嘛”。张华轻松地说道。然后,帮他刷了卡,就走开了。张华帮助陌生男孩的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他就是我身边的“活雷峰”,他无私帮助别人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还有一次放学后,我背着书包懒洋洋地在马路上走着。这时,我发现张华走在我前面不远处。在要过马路时,他扶着一位老奶奶一起过马路。我追上前去,才发现老奶奶是个盲人。我在想,他遇见盲人要过马路,都没有经过思考:扶还是不扶?就直接去扶老奶奶过马路了。老奶奶一直不停地重复说着谢谢。张华说“不用,这是我应该的”。

看到一幕,我就想到,如果世上多一些像张华这样的人,该多好啊。人与人之间,多一些温暖,多一些善良,多一些关爱,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美好和谐。

我暗暗的想,我一定要向张华好好学习,也做一个别人心中的“活雷峰”。

夏日那道橙色风景线

文/张书省

甲午夏末。星期天。上午七时多。西安太白路二环南段。

晨起,想去买几根油条,孩子在家。刚出小区西门,即被在马路中间十多个人的身影吸引住了:他们男男女女,多数人头戴草帽,那种上年纪农人必戴的象征辛苦劳作的又防晒又避雨的麦草编的大沿帽,人人身上斜肩背着或单肩挎着一个硕大的布口袋,手不断地向口袋塞着什么,很像进城的农民却又人人身着环卫工人那种橙色的大马夹,特别醒目,显然是环卫工人了!他们一溜烟拉开,不等距离地沿着马路中间的一米多宽的绿化隔离带缓缓自北向南,走走停停……他们在干什么呢?

我不由得停下脚步,驻足于道沿瞩目他们,这才看清他们是在拣拾清理或裸露或夹杂或潜藏于绿树青草间的杂草垃圾,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把或者一片塑料袋、或一根烟头、或一张破纸、或一丛杂草,拣拾后就回手塞进自己背着的布口袋里,一个个人的布口袋里面手都半鼓囊着……

他们中没有年轻人,女的偏多,四五十岁中年偏多,有的老点应该六十多岁了,他们没人大声说笑,但又似乎说点什么,听不大清,有的人只是低头拣拾或在拔草,有人费力地把手臂身躯斜向花树那边,或者在树枝间插手进去,显然都是拣搜哪怕是一片垃圾杂物,还有人手里拿着铁锹或长把的铁夹子……

我看不清他们的面孔,但我却被他们的身影行为深深地感动了。他们都是谁?他们真是日子过不下去了为着这点微薄的薪酬而顶风雨冒烈日含辛茹苦?他们当然很在乎自己的收入,但他们知道自己的平凡而朴实的劳动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多少洁净的妍色啊!

我默然站在路边,瞩目着,沉默着,我忽然下意识觉得身边有人,左右一瞧,两边四五个人和我一样驻足道沿瞩目着他们……

放眼望去,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也有两三个人驻足在道沿上望着他们,还有眼前身后匆匆的行人,我注意到他们都瞩目于马路中间的他们……

我想,急驰的车辆中的司机和乘车人,一定也会把目光投向他们……

大家都默默着。这种瞩目应该是一种注目礼吧!可是人们都在默默地思想者什么呢?

是埋怨友人乱扔烟头纸片塑料袋呢?是自责自己也曾是马路垃圾的制造者呢?是在对这些最普通最平凡最无名却又最辛苦的底层劳动者表达敬意呢?是……

鲁迅先生当年早就赞美过这些默默奉献的底层劳动者是中国社会的脊梁!

毛泽东早就赞誉过这些脚上有牛屎衣服上有汗腥味的工农是世界上最干净的人!

习近平在五一劳动节看望这些普通劳动者时也赞扬他们通过诚实劳动铸就生命的辉煌和社会的财富!

今天,商品交换、金钱润滑、利益驱动、经济杠杆的今天,多数人衣饰艳丽、披金戴银、口叼香烟、手持手机,还有相当一些人花天酒地、一掷千金,住豪华别墅、打高尔夫球,这些默默的底层劳动者也能受到他们尊重么?

马路中间的橙色风景线已向前移动了二三十米远了,我傻乎乎地孤零零地站在道沿上,但我一抬头,前边马路两边的人行道上,又有人驻足在默默地行着注目礼!

夏日浓浓,马路中间的这道橙色的风景线还在向前移动,旭日斜洒下来,这道橙色格外灿烂……

寒夜传来建楼声

文/李炳锋

天已进入腊月,冰天雪地,晚上更是寒气逼人,城里的人看完最后一集电视剧后,大都在温暖如春的房子里安然入睡了。深夜,我一觉醒来,听着窗外呼叫的北风,一时没了困意,就躺在床上眯着眼睛,胡思乱想起来。

“当、当、当……”这时,从不远处传来了阵阵声响。我起身下床撩开厚厚的窗帘仔细听仔细看——是马路对面建筑工地发出的声音。

听着这说不清是刺耳还是悦耳的声音,我实在无法再睡。不是因为响声赶走了困意,而是想到了那帮敲敲打打的人,那帮建楼的民工兄弟。同样是父母所生,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是寒冷的冬夜,自己在暖气房里还觉得冷,而他们却在北风呼啸的高空作业,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啊——砰!”突然从高处传来了一声巨响。“不好,有人坠楼了”,我下意识道。然后是一阵声嘶力竭的喊叫和哭声!我立即奔到阳台向外望去,窗外是一片漆黑。又极力向马路对面看着、听着,不一会传来急促的救护车的鸣叫声,先是由远而近,渐而是由近而远……

刚才发生的一切,把睡意全赶跑了。没了睡意的我先是在屋里踱来踱去,后又重新上床,辗转反侧,翻来覆去,心里更是难受:在这又黑、又冷、又高的地方施工,出事在所难免。为了赶工期,层层加码,日夜奋战,到了民工这里已经是工程的收尾阶段。如果另有他法,谁会干这活?谁不知道生命的宝贵?可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呀!他们冒死挣来的钱,可能正要为儿女交纳学费;可能为了赡养老父老母;也可能为了治愈久病的妻子;可能……为了生存,他们用廉价的劳动,换取微薄的收入,哪里有脏、乱、差、险的活儿,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世界上最弱势的群体。

我又起床站在窗前。外面的风更大了,吹得冬夜呜呜作响。我再次仰望马路对面的大楼,黑夜里它显得更加高大伟岸。楼的左右矗立着两座塔吊,就像人的两只手臂,楼顶上有一堆圆圆的物体,更像人的脑袋,是此楼的标志。此时,噪杂的声音已经散去,“当、当、当——”的声音又重新响了起来。听着这声音,我五味杂陈,仿佛在听着大楼对这座城市现在和过去的诉说。

30年前,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怀着诚惶诚恐的心情来到这座陌生城市。那时城市的规模不大,屈指可数的几座高不过十几米的建筑物,星星点点地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显得很是稀疏。几十年过去,随着时代的脚步,我们的城市变大了、变高了、变美了,路也变宽了。每当我站在千佛山顶俯瞰这座城市的时候,总有几多感慨:哪一座高楼大厦不是我们民工兄弟来建?哪一条宽阔的马路不是他们去修?他们吃着漂着几滴油花的饭菜,用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劳动,托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修好了一条条马路。当楼房建起主人喜气洋洋入住的时候,马路修好汽车欢快驶过的时候,他们打点起简单而又粗陋的行李,又奔赴下一个工地,继续为我们的城市奉献着。

干活、挣钱、吃饭,这些简单的看似天经地义的事,可有时也成了民工兄弟的奢望。尽管各级都成立了民工维权机构,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情却经常发生。年末岁尾,电视新闻里不时就播放为了讨要工钱而上演的一幕幕过激行为。我所居住的小区南面一个工地就发生过悲惨的一幕。为了讨要工钱,一包工头就爬上了十几米高塔吊,妻子和工友们相劝无果,这位民工纵身跳了下来,七窍出血,当场毙命,他的家人哭作一团。从此,那包工头绝望的神态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在焦虑不安和一阵阵沉思中天亮了。我向着医院的方向祈祷,但愿那位坠楼的民工兄弟身体没有大碍!

美哉,胡杨林

文/高伟俊

1.

在去新疆泽普县看胡杨的路上,我透过车窗,看到了茫茫苍苍的一大片一大片的戈壁滩,戈壁滩是深灰色的,一绺绺的骆驼刺,一簇簇的蓬蓬草,长在深灰色的鹅卵石土堆上。偶尔也会看到村庄,但是农居是分散的,那些农居占地面积很大,它们整齐排列在大路旁,周围是高大的白桦林。白桦林长有十几米高,叶子片片向上,但它们的叶子都遮盖着一层层细细的灰土。民居黄色的外墙,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它们只有一层高,但是高大的围墙挡住了农居院子里的一切。有时可以看到一两个院门未关闭的,里面停有耕地的大型拖拉机和摆放着一些木材之类的东西。

公路很宽,车辆也少,我们的车在英吉沙县上了高速路。在路上,我们竟然看到一长条的水域,那水是青蓝色的,水面上有很多鸟儿在飞翔,那些不知名的鸟,有时在水面上掠起一道道碎金般的水线。水岸边长有一丛一丛的芦苇,芦苇低垂着头颅,显得很沉默,也有不少的鸟儿在里面停息着。不远处,一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我们看到了某高速建设企业在田野上搭建的工程工作房,绿白相间的铁棚房横卧在灰色的戈壁滩涂上,它们的身边就是高大的水泥搅拌铁炉……

一路都是这样的景色,单调无味,阳光却偷偷射进了车窗,趴在我的膝盖上,静静地,暖暖的,我也无聊地打着瞌睡,竟迷迷糊糊地要困觉了。

为了到泽普县的金胡杨湿地公园看胡杨树,我们就这样在车上坐了整整四个多小时。最终当车到达泽普县城时,已经是正午一点多了。

我们在泽普县城第一小学的对面的某小广场下了车,大家疲惫地走进一个维吾尔族人开的餐馆。餐馆有两层,地下一层的正厅摆设着几个大葫芦装饰物,吃饭的人很多,我们径直上了二楼。在上楼时,我看到楼梯边的墙上挂了一些墙画,还有墙上横放着一块长木板,上面摆放着几个当地的土陶瓷罐,显得很艺术化。穿过长走廊,我们在一间大包厢坐下,为了节省时间,每人只要了一碗当地的拉拉面。面条也劲道,肥嫩的羊肉片夹着番茄汁,非常入口。

在泽普县简单用过中餐后,我们立即上车。开车到目的地还有一个小时的路程。这时我感觉吃饱后,睡意全无,开始观察路边的景色。我发现泽普县城是一个干净卫生的城市,路面十分干净整洁,行人不多,整个县城也很安静。车子向东行驶,路边也是民居、商店、农田等。但是快要到达目的地时,我们看到泽普县的田野上有一垅垅的方块地,里面有半米高的枣子树,那就是新疆最有名气的水果树了。它们只有半米多高,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想到我们江南的枣子树都可以长到十几米高,而这边的枣树才半米高,反差如此之大。而且这些矮个子枣树上的枣儿个个酱红色,大的像家鸡蛋仔一样。一颗小枣树,竟结有几十颗红枣。那些红枣迎着阳光,映出耀眼的红光,在绿叶中享受着阳光普照的温馨……

2.

当车子停靠在泽普县5A级金胡杨国家湿地公园的停车场后,我们下了车,快速朝着公园的大门走去。

一到金胡杨大门,就看到一块巨大的褐色石块,横躺在距离大门十米开外的小广场上,它的上面有一行硕大遒劲的金色行书体:金胡杨国家级湿地公园。在大字体的右下角,竟是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的题字。我们猜测散文家余秋雨先生应该来过这里。

绕着金属栏杆,我们进入了售票厅,票价低廉,一人二十元。走出售票厅后,我们竟然被一条汹涌的河流拦住了去路,这就是新疆著名的叶尔羌江。新疆区域广阔,但是河流只有三百多条。我们站在高处,远眺叶尔羌河,河流宽度不过五十米。远处弯弯曲曲,它像一条银色的彩带在戈壁上飘荡;近处,在我们的脚下,有一座用木板铺就的桥,不过它的两侧有高达三米的粗绳护栏,桥下翻滚着洁白的浪花。行人走在上面,不摇晃,可以径直到达河流对面。有些游人,为了好玩,竟在桥中心,用双手晃荡着这座并不稳定的绳索桥,走在桥上的人不免像喝醉了酒的人一样,就有些摇摇晃晃起来了。不过,这样开玩笑的游人不多,大家都急着过桥,都想快点去看胡杨林。

我们快速通过这座桥后,到达了河对岸的空地上。空地上游人很多,但是都站在空地上,像在等待着什么。我们看到在空地上还搭有一个小木屋,木屋门上贴着“售票处”,我一惊,开始以为还要重新售票。不久才知这里是出售去金胡杨公园的车费。我们又从公园回来的游人那里得知:公园很大,需要购买一张车票,凭着这一张车票,在公园的停靠站,随时都可以搭车回来。公园的车有三种,除了电动车,还有马车,另外还可以租三人骑的自行车,但那是要五十元的租费。

一听说有马车,我很兴奋,我就与同乡老彭说,我们一起坐马车吧!他也喜欢坐马车。就在我们等待中,一辆辆马车从远处跑来了。“哒哒哒哒”的马蹄声,在安静的下午,十分入耳。等马车一到空地,很多游客呼啦一声,纷纷跑到马车的后车板上找位置坐下了,等我们也急着坐好后,正等待马车出发。那位驾驶马车的中年妇女用不很标准的普通话对我们俩说,马车只能坐八个人,现在多了两人,你们几人下辆车吧。我们几个只得下了车,又等一辆马车到了后,才愉快地向金胡杨湿地公园深处前进。

我坐在马车的右侧,与驾驶马车的老人紧挨着。他戴着一顶小白色镶蓝色花边地帽子,雪白的胡须证明他年纪已近古稀之年,布满皱纹的脸上却闪烁着一种特有的红光,我知道他是一位维吾尔族的老人,但是我没有想到他的驾车技术竟然那么娴熟,精神劲头也如这胡杨林里的秋叶一般灿烂!

3.

我们随着马车一路前行,才发现这个公园深处的秘密。曲折的马路通向公园的深处,越往里面走,越发现泽普县的金胡杨湿地公园名不虚传。

我们坐在马车上,看到了不远处有江南一样的莲花塘,那池塘不算很大,但是池塘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枯萎的莲花茎秆,那莲花茎秆弯折不一,散发出一种枯涩、清凉之气。池塘有水的区域,闪烁着一片银色的光辉。一架半圆形的石桥飞驾在池塘的两岸。我竟怀疑自己到了江南农村的某个小山村,这时,猛抬头,看到路边上有一块木制红牌上,写着的四个白色的字:江南莲韵,想想这个小景点的名字取得真是恰如其分。

当马车行驶到一条宽阔的马路转弯处时,突然出现了一条小河,河岸站了好多游客,他们正拿着照相机和手机在拍照。原来在小河的两边长满了葱茸茂密的的胡杨林,它们的叶全散发着黄金般的光泽,一律如红彤彤的手掌,向天空伸展着,这就是著名的金胡杨树林。我们在一个停靠点下了马车,在小河岸停止了脚步,开始近距离观赏我们最爱看的美景了。

金胡杨,有的高达三十几米,有的只有十几米高。它们横逸竖斜,杂芜而立于小河的两岸。河水清澈,清浅的水中倒映着蓝色的天空和朵朵白云,还有一团团红色如火的金胡杨树叶。虽然游客很多,时而有马车和电动车经过这里,但是好像这所有的声音都被这片胡杨林吸走了一般,显出一派沉静的氛围。这种安静,我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只觉得心灵也静谧了许多……

我们在小河边都拿出自己的手机拍摄了这安静灵魂的美景,仿佛陶醉在一片黄金般的天国中。不久,一阵马蹄的声响打破我们的宁静拍照,我们知道前方可能有更美丽的风景在等着我们前去欣赏,于是又坐上了一架马车,随着“哒哒”的马蹄声,我们向金胡杨林更深处漫溯……

我们一边欣赏沿途金黄的胡杨林,一边默默安静地享受着这片美好的清凉时光。马车大约行驶了十分钟,又在一个拐弯处停靠。下车后,我们静走一段路,发现前方有一座恐龙世纪公园,原来那是孩子们玩耍观光的去处。很多游人携带孩子们来此参观,我们也好奇地进入了公园。只见一个宽敞的广场上,有四五只电动人造大恐龙正嘶哑咧嘴地向我们发出“吽吽”的嚎叫声,几只巨大无比的恐龙让我们感到一丝恐惧。公园里还有观看恐龙3D影片的剧院,我们没有心思观看,就匆匆退出了该园,朝着一条笔直宽阔的马路向前走去。

马路依然干净静谧,两边高大的白杨林遮住了阳光,星星点点的光斑从碧绿的树叶中透射下来,仔细观察,有一缕一缕的光线射下来。白桦林中夹生着高大的胡杨树,它们金黄的叶子和碧绿的白桦树叶形成鲜明的对比,黄绿相间的树叶弯沉下来,正好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遮阳棚,整条马路越发显得沉静安定了。虽然有许多游人在走过,却没有任何的声响,一切都仿佛沉浸在一片安静中。这时,我们没有坐马车前行,毅然决定要步行此一段宁静的马路时光。

我们一边漫步而前,一边向马路两边察看:那疏密有秩的白桦林中竟然长满了一棵棵纤细的白茅草,茂密的的茅草在有些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清凉而凄美,我的心中不免生发一种凉意。整个一片白桦林中都长满了此类茅草,也给人带来一种凄凉冷落的荒芜感。路边的白桦林还长有一簇簇繁茂的野蔷薇,这时的野蔷薇已经开始慢慢凋萎,一颗颗点缀其中的红色小花失去了原来鲜艳的光泽,在绿叶中发出暗淡的色彩。我想,要是在春夏之处,这些茂密的野蔷薇一起盛开那红红的小花朵,简直就像一盏盏微小的灯笼在绿叶瀑布中流泻。可惜,现在不是在春夏之际,而是金秋十月,当野蔷薇开始凋零之时,胡杨林的叶子才是公园内一道道最迷人的风景。

我们在这条宽阔的马路边看到了“沙枣人家”和“红色知青纪念馆”等景点的外相,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无法在这里久留,于是又快步向前走去。

到了马路的尽头,就是一个十字路口,通过十字路口的指示牌,我们才知道已经到达了景区的尽头,现在开始要通过另外一条马路返回到景区原点了。但是我们发现在返回的路口不远处,有很多游人在拍照,定睛一瞧,发现在一块黑黝黝的方形巨石上雕刻三个红色楷书字迹:胡杨王。原来我们到达了景区最重要的一个景点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景区一棵最古老的金胡杨树了。

于是我们紧走十几米,来到了这块黑色巨石后方,看到一块红色木牌,上书“胡杨王”三个字,而牌子背后就是一棵直径巨大的胡杨树了。这棵巨大的胡杨树有1400多年的历史,树身长满了皱纹,像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但是它的顶部依然绿意盎然。我走近它,看到它那灰褐色的树皮上呈现许多不规则纵裂的沟纹,有些地方还有凸出的拇指大小般的疙瘩。我用手抚摸着它沧桑龟裂的树皮,有一种坚硬如铁的感觉。

胡杨树,又称胡桐树、眼泪树、异叶杨。它能够忍受荒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被称为“沙漠的脊梁”。它已有一亿三千多万的生长历史,在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种之一,以强大的生命力闻名于世,素有“大漠英雄树”的美誉。所以在这棵千年“胡杨王”的身边,还树立一块长方形的红褐色木牌,上面有汉语和维吾尔语两种语言写着“胡杨树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文字。

胡杨木,不是一种平凡的树种,它的质地坚硬,耐水耐腐,是制造木桥的特质木料,也是造纸和打造家居的极好材料,它的叶子还可以制碱。所以胡杨树,不仅外表美丽、具有极好的观赏价值,而且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有用的贵重树木。

4.

与“胡杨王”合影留念后,我们在这里的小广场上休憩了片刻,等待马车的到来。远远地,我回望刚才走过的那一条马路,马路两边的白桦林中,它们银灰色的树皮上闪烁着夕阳折射出来的光芒,树林里面一棵棵茂密的白茅草低垂着头,一位少女正默默地站立在马路上,静静地注视着那一片略带温暖而散发着凄美之感的美景,而我站在远处,情不自禁地拍摄下这一张温凉美丽的图画!

“哒哒哒哒”,一架马车终于到了我们的身边,等马车停下后,那一匹枣红色的马儿仰头长啸一声,才打破了这番寂静的气氛。我也从宁静的心境中醒悟过来,跟着同事坐上了马车,从另外一条马路返回景区原点。

马路两边依然是高大的胡杨林,那金黄的树叶在夕阳的照耀下,更加璀璨夺目,或大或小的片片金黄,像极了一只只金色的彩蝴蝶在微风中飞舞盘旋着,它们的光影和谐地调配着眼前的天空,那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示出来的美啊!

马车在一个空阔的场地停靠了片刻,原来在这里有一座金色的餐厅,很多游人餐厅进进出出,手里拿着一串串烤肉,显露出满脸的笑意。那羊肉串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我也闻到了一丝丝清香的气息。

抬眼望去,前方竟有一个小湖泊,湖泊边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正端着一架驾长镜头照相机在拍摄水边美丽的胡杨林景。站在远方眺望,那水边的胡杨林,密密葱葱,像极了画家们颜色调盘中一团团黄颜料。我想,自己若是一位画家,一定会把这一片片美丽的胡杨林美景,绘画出一幅幅浓艳的胡杨林油画,挂在家中正厅,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兴奋和自豪!可惜,我只能在脑海中留下这一幅幅金黄温暖的胡杨林画面,业余用文字表达出对这一片胡杨林的热爱之情。

马车继续前行,沿途是一条潺潺的河水。河水边的胡杨树林里夹生着各类不知名的藤蔓状的植物,身边有位姑娘不停地喊着那是什么什么植物,我竟然无心记住,我只想在这梦幻一般的画境中,独自品享一番清凉的美丽时光。

当马车最终到达景区原点时刻,已经是下午六点多钟了,夕阳依然挂在偏西的空中,散发着这一天最后的余温。为了等待其它同事的到来,我站在进入景区宽广的场地上高地,遥望前方,那是一块金黄的湿地,一条弯曲的河流向天际流淌着。那条河流就是南疆著名的叶尔羌河的支流,它洁白光亮的水,永不停息地在这块干旱的灰色土地上流淌着,滋润着这一大片美丽如画的胡杨林。

叶尔羌河的流水,成就了这一片金胡杨的繁密和美丽。美哉!金胡杨,在我的一生一世中,你可能就是我所看到的最让我陶醉的一种树木。啊!金胡杨,你金黄灿烂的叶儿,你坚韧顽强的身躯,将永远镌刻在我人生岁月的深处……

啊!我要高声赞美胡杨树,你才是南疆最美丽的一道精神风景画!

冬夜里的蝴蝶

文/小雅堂主

三十年前的冬天,父母之间发生了严重的矛盾,母亲伤心地带着我回了老家。为了生计,母亲找朋友求得了一份扫马路的临时工作。冰冷透骨的夜啊!每天凌晨四点就要起床出门开始工作,因为心疼柔弱的母亲,我强忍着困倦和寒冷起床陪着母亲一起出门,母亲吃力地推着沉重的垃圾车,扛着比我的身体还重的竹竿扫帚,两人就这样踏着冰冷的黑暗出门。外面冰天雪地的那个冷啊!即使如今在夏天想起,我也会不寒而栗!每一个呼吸都要拼尽全身的力气,几分钟后手脚耳鼻就失去了知觉,小小的手儿握着垃圾车的把手瞬间就脱一层皮。母亲吃力地扫着马路,只要我看着她陪着她就好。我就说:妈,你累吗?我跳舞给你看吧。母亲就会说:三更半夜的,让人家看见以为你是疯子呢!其实,她满脸欢喜。我说:三更半夜的,哪有人看到嘛!于是,母亲一边扫地一边看我在马路中间毫无顾忌地翩翩起舞,舞得头发眉毛眼睫毛都积起一层白白的霜花。我就问妈:你看我跳得像蝴蝶吗?有时跳着跳着一不小心被路面的冰霜滑倒,母女俩就蹲下来捧腹大笑,有时也惊醒街角的乞丐。遇见好心的乞丐会说:大姐,你女儿真乖!

就这样,我们熬过了整个冬季,直到来年春天,我辍学,考取了一家单位,开始工作。

三十年过去,在这个没有了母亲的冬夜,想起她,心里也满是甜蜜……

不买车

文/刘路

还是本世纪曙光初露的日子,我曾撰文预言:即便步入新世纪,发达国家“汽车家庭化”也绝不能在世界人口第一的中国出现。理由明摆着,几乎不需要论证。

时间只过了十来年。事实证明,我当初是多么的武断和自以为是。一个叫做“缓堵保畅”的新词,还来不及进词典,便一夜之间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成为大街小巷的各种标语。据报端披露,在事业单位,家庭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过半。掐指算算我的学生和同事,几乎人人持照,家家有车。每到周末,总在家待不住,不进山、不去农家乐,不给车找点事,就似乎对不住自己的座驾。那些在菜市场和摊贩们为几毛钱争得面红耳赤的主妇,竟是开着小车来的。在我的故乡,村子里有车的乡党已数不胜数。平日里,他们用小车接送离学校近在咫尺的孩子上学。初冬,正是收菜的时节,他们用小车把自家地里出产的萝卜白菜,一趟一趟地往回拉。甚至,堂弟告我,村里一个叫碎狗的,开着马自达,满脸自得,竟把土粪装进后备厢,把汽车当架子车用呢!

中国人爱看样子,我亦如是。几年前,看到别人有车的自得,我也曾萌发出买车的念想。钱是没有问题的。于是便跟着人学驾驶,半个月过后,我已能独自开着自动挡在操场上转圈圈了。那些日子,像打了鸡血,终日兴奋得合不拢嘴,连做梦都在风驰电掣着。

然而我终于没有坚持下去,让我改变主意的是一次偶遇。

那天,在会展中心门前发生了一场车祸,我恰好路过。车祸现场,两车相撞的玻璃碎片遍地都是,其间还有一团鲜血。现场一旁的马路牙子上,坐着一位年近花甲,垂头丧气的司机,他双手托腮,满脸沮丧,痛苦得鼻子、眼睛都挪了地方。有交警在做笔录,但无论交警问什么,他喃喃地只有一句话:“我干不了这机器活儿,没有这行道的本事。”

似乎有灵光乍现,我打了一个激灵,我不也是一辈子与机械不沾边的主吗?别说对机械一窍不通,一辈子连电灯泡也不曾安过,给墙上钉颗钉子都得求人。一辈子除了读书、写作、上课、聊天,任何一点涉及技术的行道都是笨蛋和白痴。这位同龄司机和我是一类人啊!我无端地同情他、怜惜他。我知道,我其实是在悲悯自己。我断定,我如果再把这车学下去,终有坐在马路牙子上双手托腮的日子等着。

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就是个安步当车的命。当然也可以坐公交,坐出租车,偶尔蹭个车,虽有些许尴尬,但对车主的虚荣或美意也是一种成全。我不想做那些不可理喻的事了:每天早晚强迫散步十里路,用计步器监督,而每每出门,却要以车代步;哪天晒了被褥,晚上一定要收回来,可把一二十万的车扔在马路边上,一夜竟能安然入睡;养车费用一年绝对过万,全部出行坐公交和出租车加起来也花不了一半。

更何况,有一辆车会让人平添多少烦恼啊!有人借车叫人为难;刮了蹭了,少不了跟人拌嘴;油价涨了让人添堵;违章了要交罚款消分;停车找不到地方使人发躁;车上有财物怕小偷下手;一个月光洗车要花多少银子?是好车上路像担着鸡蛋进城得小心翼翼,车差点又计较势利人的冷眼嘲讽。

更何况,国家提倡低碳,提倡环保,提倡绿色出行。唉!咱是普通人,说响应国家号召是自我贴金,咱觉悟不一定有那么高,我只会本能地追求实惠。在生活的喧嚣和宁静面前,我选择宁静;在生活的繁复和简单面前,我选择简单。人生有涯,时髦无尽,可赶则赶,当弃则弃,须量力而行。这是本能使然,年龄使然,阅历使然。别人怎么选择,是别人的事,反正,这车,我是不买了。

小动物过马路

文/凡夫

一群小动物来到马路边,刚好红灯亮了,大家立即停了下来。

几只小羊伸长脖子朝左右望了望,见暂时没有车经过,互相做了个鬼脸,一窝蜂地跑了过去。

两个小猪见小羊都过去了,也跟在后面,快步穿过了马路。

小狗见大家都过去了,趁一辆车还没有驶到眼前的机会,也飞跑着到了对面。只有小兔子古利特还静静地站在马路边。

小猫笑他说:“你真胆小,还在这儿守什么呢?”“我们应该坚守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好习惯。瞧,绿灯还没有亮呢!”古利特轻轻地说。

马路人家

文/姚文学

这条大马路,在两排亭亭绿树的衬托中,构成那个村庄最最闪亮的风景线,仿佛一扇充满活力的窗口,日日夜夜流动着多彩的世界。

广阔的乡野里,一条柏油大马路,仙女飘带一般,由远方飘来,穿过故乡那个小小的村庄,一往直前,蜿蜒伸向望不见尽头的另一个远方。长路如线,小村如点。这条大马路,在两排亭亭绿树的衬托中,构成那个村庄最最闪亮的风景线,仿佛一扇充满活力的窗口,日日夜夜流动着多彩的世界。

这条大马路,是合肥通往南方另一座城市的重要通道,据说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解放前只是鹅卵石星星点点镶嵌的路面,坑坑洼洼,十分简陋,解放后不久就铺上了石子,浇筑成柏油路,一时在老家许多人的心目中,它就是“社会主义金光大道”的具体象征。

三十年前,记得上小学时,因为家住偏僻乡村,别说柏油马路,连黄土大路也没有一条通达自家村口的,所以我特别羡慕班上那几位家住马路边的同学,觉得他们见多识广,好像一肚子装的都是新鲜的人、新鲜的事,真是非常幸运!虽然同是村庄,但差别极大,他们属于马路人家,天生多出一脉高度发达的兴奋神经,他们家的大门面路而开,能够昼看车流,夜闻车声,坐在家门口,天天都可以亲眼目睹“大解放”、“小江淮”、“小吉普”的迷人风采,说起来头头是道,如数家养的猪牛马羊。其实,马路给那个村庄带来的何止这些?那些马路人家有十分充足的理由,终生为住在马路边感到骄傲和自豪!

上世纪70年代,部队深入野外拉练,千军万马、大炮战车从他们家门前经过,那浩浩荡荡的壮观队伍,武装整齐,近在咫尺,让马路人家一饱眼福,而那些远离马路的乡邻们,只有在黑白电影里才能模模糊糊地看到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有时赶巧,军队经过那个村庄时,恰逢夜幕降临,那些英姿飒爽的人民子弟兵们,头戴红星帽,身着草绿装,就选择他们家安营扎寨,个个热情高涨,挥汗如雨,把整个村庄的前场后院统统打扫得干干净净,饭前也列队齐声合唱,歌声铿锵有力,是那样的悦耳嘹亮!几乎在刹那之间,马路村庄好像迎来了一个盛大的喜庆节日。马路村庄是多么的幸福!在和平年代里竟也真真切切体验了一回“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美好滋味。部队的优良作风,官兵的亲切形象,深深感染着村庄的男女老幼,哪个不大大开阔了一次眼界?马路人家也许一辈子都会不时回忆起这段让人备感光荣的往事。

仔细想来,多少年里,这条柏油马路一直就犹如一道恩惠的光环,闪烁夺目的光彩,一次次给马路人家照亮优越的位置,引导他们直奔灿烂的前程。柏油大马路啊,你是路边村庄的福星。

遥想当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神州大地的时候,十里八乡的大多数乡亲还躺在旧梦里没有苏醒,马路村庄的人家这时特别敏感,事事总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有的毫不犹豫贷款购置机动小三轮、小四轮,兴冲冲上路跑起了个体运输业;有的利用自家的门面开起饭店、旅社,大大方方打出“司机之家”、“旅客餐厅”的招牌,以热忱的服务和优惠的价格,站在路边招揽着生意;更有大胆者,充分发挥交通方便和信息灵通的优势,办起一座座食品、建材、塑料等各色花样的家庭工厂……他们整天忙忙碌碌,看上去浑身有使不完的干劲,似乎早已翘首企盼等待了很久很久,才如饥似渴等来了这个可以放开手脚,自由施展才艺的崭新时代。短短几年工夫,低矮破旧的茅草老屋,眼看着一间接一间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临路建起的两层小楼,马路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马路人家从此提前过上了富裕的新生活。“要致富,先修路”,若干年后,当有人呐喊出这句富有真理的口号时,马路人家已经跨入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马路村庄永远也会牢牢铭记,他们的先进根源是来自大马路的恩赐!

如今,随着时代的列车驶上21世纪的轨道,社会前进的步伐全面加快。近年频频从媒体上欣喜地获悉,国家不断投入巨资,努力推进“公路村村通”的英明计划。在此,我衷心祈祷,但愿所有的村庄都能早日开通一条柏油马路!哪怕是碎石子路,哪怕是坚固的黄土大路,只要有一条能与远方连接的线路,让汽车通行无阻,那些落后的封闭村庄就不再孤孤单单被外界的同胞遗忘,那里的人家也一定能够实现日益加快本地发展的美好梦想。

马路牵着村庄的手,展开一幅简朴的画儿,会让世间多少双黯淡的眼睛再现一次新的光明,光明之后,泪光闪闪……

帮助残疾人

文/樊慈

星期天的上午,我走在马路上,路上的车很多。不远处,有一位残疾叔叔在艰难地走着,他好像要过马路。我急忙跑上去说:“叔叔,我帮你吧。”我扶着叔叔走着,叔叔笑了,不一会儿就穿过了马路。叔叔高兴地说:“好孩子,你真懂事啊!”和叔叔再见后,我就回家了。一路上,我很开心。

帮助残疾人,是一种美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心中的暖花

文/杨露

有一种花叫暖花,一年四季都盛开在心底里。它没有预定的花期,只要心灵供给充足的阳光、水和养分,每分每秒都会是盛花期。它有时如四月的阳光温暖和煦,有时如夏雨过后的彩虹炫丽迷人,有时如秋之硕果丰腴而真实,有时又如一地落雪洁白生动。

这种花来自于人性的深处,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一种精神享受。你若想它,它就会盛开就美,就会带给你愉悦。不管你是谁,时光都会如梭,那在指缝间溜走的是日子是心情是感悟,而心里的暖花却会随着日子愈加丰富,愈加暖人,愈加独开一树。特别是人至中年以后,每个人心里头塞的东西越来越多,即使经过岁月的洗涤而沉淀下来的也是一千零一夜,所以人人都有一本独特的“人生教科书”,坚定地希望暖花成为内容的主流。

暖花折射人性的至善至美,一件件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小事可以汇成花海。举一件刚刚发生在一个红灯路口的事儿吧,当时正值早晨上班的高峰期,来来往往的车川流不息。就在红灯亮的时候,有一位老年人拄着一条木凳蹒跚地过马路,估计是生病或者意外的伤害,让他仅靠双腿无法行路。此时,所有的汽车停驻在马路两头,好像有了同一口令的指示,静静地等候着他过马路。红灯停了绿灯亮了反复两次,老人挪过了马路,“汽车们”才缓缓开启,无一鸣笛。老人因为腿脚不利索,与其说是走,倒不如说是挪是移。在这段路程中,我们仅仅看到是一个独特的老人在过马路吗?不,应该还有一种暖暖的感受。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这一汩汩暖流无时无刻在澎湃着人们的心灵。

暖花,不但会温暖自己,也会温暖别人,温暖社会。心中盛开暖花,你会时时想着帮助别人,积极奉献这个社会,人类少了孤独,社会少了冷漠,欲望和私念就不再缠绕。

我们都会践行在自己的品德情操上努力追求上善若水的境界,与人为善也是与己为善。有歌者唱得多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只要人人心中盛开暖花,美好、善良、正直、诚信、孝德等一定会如春雨般滋润整个大地。愿心中的暖花处处盛开,永不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