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孩子散文

2023/01/12经典文章

孩子散文(精选20篇)

拒入俗流

文/林少华

毕业的季节,放飞的季节。鸟儿们欢快地扑棱着翅膀从树上飞走了,飞向山那边,飞向海那边,飞向天那边。

放飞的仪式,不用说,是毕业典礼。这差不多是师生们最后一次正规集体会面。典礼过后师生就同是“社会人”了,平等了。我想作为老师,对毕业生们讲几句话。

讲两点。一点是拒绝平庸。你们到我这个年纪,至少有三十年时间。而三十年时间,完全可以使你们成为着作等身名扬一方的学者,成为带甲百万决胜千里的将军,成为力挽狂澜化险为夷的商界企业界精英;但也可以使你们庸庸碌碌默默无闻,世人的百分之九十九难免如此。要做百分之一!一个没有佼佼者没有精神贵族的民族,哪怕再有票子房子车子也是永远站不起来的民族。第二点是拒绝庸俗,拒入俗流。庸俗和平庸不是一回事,庸俗比平庸可怕得多。《红楼梦》中,宝钗之所以始终没有赢得宝玉的爱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宝玉嫌她小小年纪便入了俗流。作为老师,不希望你们学得趋炎附势、八面玲珑、钩心斗角、投机钻营。人的真正幸福,绝不取决于衣香鬓影灯红酒绿西装革履前呼后拥,而取决于静夜烛光中是否拥有安顿灵魂、驰骋情思的心间净土,以及一分慈悲与温情。

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拒入俗流还意味着要有社会担当意识,要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进入“大丈夫”精神境界。换言之,洁身自好片云独飞的清高和优雅固然不可或缺,但不能忘了“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那种天风海涛的阳刚世界,不能忘了“身无半亩心忧天下”那种热切感人的家国情怀,不能忘了“铁肩担道义”、“心事浩茫连广宇”的赤子之心。

而我、而老师,将在这里长久守候。“我们会在这里长久守候。即使夜深了,也会给你留着灯,留着门——只是,你得是有出息的孩子。而且,我们相信,你是有出息的孩子!你们会是有出息的孩子。”——这是北大教授朱苏力老师的话,也是此时此刻天下所有老师最想说的话。请你们记住,请你们相信!

小村

文/礼拜三A

村子唯一通向外界的路需要重修,挖掘机巨大的轰鸣声中,大片的沥青路面被挖起,像一块块老去的,布满褶皱的皮肤,被抛弃在一边。本来还算平整的路面,转眼间,就被破坏的体无完肤。

一修路,又有几个月村里将无法正常和外界连接。那些每天从这条路上经过的客车,也早已绕道而行。这个本就偏僻、渺小的村庄,被迫进入了一种隐居状态。

几年之前,我还居住在另外一个更偏僻,更荒凉的村子里。总共不过十几户人家,几十栋始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土坯房,房子周围长着一些马莲花,那是村里人从野外挖来种下的,每到春天,就会开出蓝盈盈的花朵,香味传出很远。一条土路是和外界唯一的联系纽带,狭窄而凹凸不平,车辆从上走过,就会带起一阵黄尘,遇到雨天,又变得泥泞无比,难以行走。

村子太小了,小到都不配有自己的名字。某某农场四队,一个明显有着毛泽东时期味道的代号,一如那个年代孩子众多的家庭里,那些被喊作小三,小五的孩子。

村里人贫穷,孤寂,思想不够开化,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若非需要,他们很少走出村子。出去做什么呢,手里那点靠汗水换来的纸币,对于外面日渐飞涨的物价,实在显得薄了些。而田里那些庄稼,还在等着他们去照顾。虽然那些土地全都是营养不良的盐碱地,虽然那些庄稼都是些发育不良的孩子。可是,一畦萝卜一畦菜,那些都是他们自己的孩子,他们依然深爱着那一切。那是他们生存的根,是他们生命得以延续的本。

即便生活是那样窘困,在过去的那些年里,我也从未感受到村里人因岁月穷苦而丧失快乐。清闲下来的冬日,他们聚在某一户都喜欢的人家里,或是玩扑克,或是闲聊,时不时爆出一阵无所顾忌的大笑。玩够了,到了吃饭的时间,他们走在村子颠簸不破的小街上,朝着自家的炊烟走去。就算是农忙时节,田挨在一起的两户人家里的男人,也会坐在田埂间,沟畔上,点燃一根自卷的旱烟,天上地下的扯上半天,然后在两边女人有些生气的喊声中,走回自己的田里,或收,或种,或除草,或施肥,继续经营自家的日月。

那个村子如同一艘被搁浅在时光深处的小船,静谧而安详。晚饭过后,便很少有人在街上走动,昏黄的灯火被院墙遮挡,夜行的人远远望去,几乎发现不了它的存在。平日里,也很少有走街串巷的小贩来这个村子。村子太小了,小到从他们的叫卖声里穿过,他们都没有发现。

如果不是还有电视和其它一些必备现代电器,和一些现代农耕所必须的农用机车,初次去到那里的人,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穿越到了上世纪中期。我经常听一些去外来人感叹那里的穷,那里的闭塞。在他们的感叹声里,夹杂着惊讶、怜悯,甚至是轻视。看着那一间间颓败的土坯房,来穿着落后的村里人,充满了和这个时代不和谐的音符。让人很难相信,距离天子脚下,京畿重地之处,竟然还有如此荒凉的存在。

不过,那也仅仅是外来人的感受罢了。作为那个村子里的人,早已淡漠了所谓的豪情和壮志,剪掉了那些不现实的欲望,仅仅为生存,为繁衍而活。当人的欲望变少,快乐也就回归了本质,简单而明晰。恰如当年辞官归隐后,在南山下采菊的陶潜,被一壶浊酒轻易醉倒的悠然。

愿望越是简单,越容易被满足,愿望得到满足,也就得到了快乐。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会使得快乐生生不息,永无止境。若愿望过于复杂,过于高远,即使最后得到满足,那因愿望得偿的快乐,怕是也早被那一路追逐的艰辛和算计,消磨得所剩无几了。那样的快乐,哪里还算得上快乐,已经离快乐的本意——轻松、自在,相隔万里之遥。

在我的心中,并没有“清教徒情结”。只是时间过去几年后的今天,忽然想起那个已经消失了的小村庄,内心生出一丝怀念。怀念那种简单、质朴、孤寂,甚至清苦的,近乎隐居式的岁月。对比于外界的繁华和喧嚣,在那里,我感悟到了生命的本真,它让我思考,也让我在某个瞬间感动的一塌糊涂。

隐居是一种经历了浮华之后,抛弃物欲的控制,寻求心灵释放的,返璞归真的选择。它当然不是人生唯一的选择,但却是一座最靠近灵魂的村落。当你走入其中,你看到了孩提的自己,正一脸无邪的笑着。

开往幸福的火车

文/梅莉

我们准备结束十年双城记的日子,在他居住的城市买房安家。看了数十处房子以后,有一天,他打来电话说看中了一套,环境、交通、学校什么都不错,但是有一个缺点,房子的正前方是一片绿化带,再过去几百米处就有火车轨道,经常有火车出没,今后必定会很吵,不过窗户都是双层玻璃,隔音效果不错。他问我要不要拿下这套房?

我在电话这头简直是欢呼雀跃:“快拿下来呀,火车啊,我超喜欢它!”

是的,从小到大,我对火车有着特别深厚的情感,总觉得它的另一头有我想要的幸福。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某个夏天,一位面目清秀的少妇,一只手抱着一个幼儿,另一只手牵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走在大马路上。她是要带着孩子们去赶火车,看她远方的丈夫。走着走着,那个步履蹒跚的孩子走不动了,她也想让妈妈抱,母亲鼓励她,大宝走得很好,很了不起!突然就听到“咕咚”一声,孩子滚进路边的小水沟里,母亲赶紧把她像拎只落汤鸡似的拎起来,刚穿上身的新衣服已经又湿又脏。少妇于是从背着的行李包中,又拿出干净的衣服给孩子换上,再继续赶路。

步行近一个小时才到火车站,只是火车还没来。那是一个小站,记得叫分界山。于是,年轻母亲就带着俩孩子站在路边等候,那个大孩子突然馋猫似的吵着要吃香瓜,于是,母亲掏出一元钱来买,恰好这时,火车来了。她抓起一只香瓜拎起孩子们就匆匆忙忙赶火车去了,连找的钱也没来得及要,那时的一只香瓜不过区区一角钱,她却花了整整一元钱!猪肉才七角钱一斤呢!

如今老到头发不染都不敢出门的母亲,每次回忆起这一段时,就会点着我的鼻子笑骂:“就是你这个小东西馋香瓜!害得我该找的零钱都没来得及拿,火车就开来了!我一个人拖着你们两个小的,还有大包小包的行李,那时候日子真难啊!也熬过来了。”

母亲的回忆里是她来来回回坐火车时,一路上的辗转与艰辛。而我的童年记忆中,却是火车上飘散着油纸蛋糕的香味和停靠地那些稀奇古怪的站名。火车上卖的那种黄黄的油纸蛋糕,便宜又好吃,曾是我喜欢坐火车的理由之一,不像现在慢车上老卖撕不烂的袜子,而动车和高铁则不卖乱七八糟的东西了。至于那些小站名字,有个叫“寒亭”的,还有叫“毛耳山”的,寒亭听上去很小家碧玉,“毛耳山”则被小时候的我叫成“猫耳朵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让我对火车上的旅程充满无尽向往和渴盼的,是因为火车可以带我去看父亲。由于父母婚后分居两地,我从小就被母亲拖着在火车上奔波,对火车那头、一向严肃的父亲,是既熟悉又陌生,既渴望又畏惧。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我上中学时才一家团聚。

命运的轮回总是惊人的相似,后来我也嫁了个异乡人,婚后也是两地分居。一次次的欢聚与别离都由火车来承载。周末,我坐火车去看他,或者他坐火车来看我,来来回回的票根收集起来可以装订成一本厚厚的日历,那些年买火车票的钱足够买一辆好车。突然有天,一向热爱火车的我,竟然也坐怕了,于是,果断辞职搬到他的城,安居下来。

如今,我常常在黄昏里伫立在阳台上,看着不远处从上海西站开出的一列列火车“哐当、哐当”呼啸远去,一点也不觉得它吵,相反,我觉得这是一种动听的声音。想象坐在火车里的人,他们是多么幸福,因为火车的那头有人在等他。

我问先生,当年他每个周末乘火车回家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他说,一到星期五那天,早晨起床时就开始高兴,又可以回家啦!坐在火车上,心就在呐喊:火车快开!带我回家!我又可以见到老婆孩子啦!

人生通常就是这样,我们所爱的人在哪,家就在哪。火车载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带着希望出发,开往幸福。

感动

文/徐妍

11月28号是学校的运动会,对于这场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我根本就毫不在意,认为这是一群小孩子的游戏而已,可孩子们似乎并不这么想,一有机会,他们就算着比赛的倒记时。我被他们的期待搞得暗暗发笑,一群傻孩子,像这样的比赛,在你们的人生中不知道要经历多少次呢,用得着这样兴奋吗?

比赛当天,班上一个要参赛的小女孩身体不舒服,为了她的健康着想,我劝她放弃比赛,可她一听,急了,忙说“老师,我没关系的,休息一下就好,我一定要比赛!”听她这么一说,我只好作罢,并嘱咐班上的学生要好好照顾她。一听到这个消息,孩子们立刻涌到她的座位上,你一言我一语,嘘寒问暖,简直把她当成“班宝”了。

带病的女生参加的是200米跑步比赛,这着实让我很担心,害怕出现什么意外。而看到班上孩子们安静地盯着起跑线上的她,我的心里感到一丝欣慰,“孩子,跑吧,友情的力量会帮助你战胜一切困难。”我在心中默默地说。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她坚持到了终点,班上的两个女孩马上跑过去扶她,孩子们自发鼓掌,班上一个最调皮的小男孩也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过后,那女生由于高强度的运动而发生了呕吐,我赶紧送她去校医室。路上,小女孩哭了,我很担心,急忙问她是不是哪里难受,她摇摇头说:“不是,老师,我辜负了你的期望,没有跑出好成绩。”这一句话忽地一下撞击着我的心灵,轻轻地,我拍着她的肩说:“在老师心中,你是最棒的!”

面对这群孩子,我真的感到惭愧,惭愧于自己的漠然与偏激,而惭愧过后却是感动。

小河流水,断肠天涯

文/贺语千

曾经我在青山绿水中玩耍了十六年,那里的快乐让我永远都难以忘怀。

清河水中欢游着的鱼儿,蓝天上飘着洁白的云彩,从家门出来,所呼吸的空气都是那样的让我心旷神怡,记得我们一伙孩子踏着河水,追着鱼儿跑的那些快乐,就像是一场盛宴一样,从脑海中一划而过。

小河,山川,我的梦,还有他(她)们,难忘的美好,难忘的家。

那时候我们穿着花衬衫,手上提着花凉鞋,女孩的头上都编者各种各样的花环,男孩都有一个用柳树条做的口哨,反正那时候河边总有我们这一伙小孩子的欢歌笑语,无拘无束的心情渲染着整个可爱的夏天。

在门前的小河边玩累了,和一群小朋友们睡到河边的青石板上,有时候我们睡着了之后有些睡觉不乖的孩子,会掉到小河中,然后吵醒了我们一伙,那小孩如果老实了还好,如果是遇上调皮捣蛋的孩子,我们干净的花衬衫就都要遭殃了,然后的快乐可想而知,一伙孩子都光着脚丫,在清澈的河水中玩起了打水仗,这样其实才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

那条小河中荡漾着我们这些孩子的梦想,我们在小时候有很多梦想,很多天真纯洁的梦想,比如说,让鱼儿离开水也能生活、让花儿永远都只开不败、让夏天永远都不要过去、让我们在自己生日的哪一天,会收到来自天外的礼物。

这些天真并且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就是我们纯洁的梦啊,还有那条小河,那些河边被青山绿水包围的幽静人家,在将来成为了我们深深的思念。

慢慢的我们长大了,每一个在那条小河边长大的小孩,都要走出这一片高山,寻找自己的生活,寻找那个让人产生好奇心的世界。仿佛一切全部都像是过往云烟,过去的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唯一给我们的只有那再也不能回到过去的念想了。

那条荡漾着我们梦想的小河,虽然我们是坐上列车的时候才跟你说的再见,请原谅我们不告而别,或许我们会在更远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后忘记了你曾经的存在。

外面的华丽,外面的热闹,外面的小吃,外面的一切一切一直吸引着我们这些抱着梦出来拼搏的孩子,我们相信刚刚走出大山时候是喜悦的,那种开心也许比在小河边上打水仗的时候还有兴奋吧,可是慢慢我才知道,现在的我们只是好奇的看着这些没有接触过的世界,没有一点防备的看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我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找到了我们不知道是真还是假的的梦想,同样也找到了我们内心中一直被埋没的虚荣心。

在大山外,在小河不再流过的世界之中,有比高山环绕还要多的高楼大厦,有比星星还要亮的绚丽灯光,还有比羊肠小道还要长的柏油大路,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这些都是征服了自然的象征。

我们穿衣服不是穿着妈妈做的花衬衫了,而是去名牌衣店买的一些知名牌子的衣服,那些衣服都是经过专业的设计师给我们量身定做的,夏天的一套衣服就要上千元,我们穿着那名牌的衣服,背着跟衣服很相配的包包,吃着街面上很流行的麻辣串,麻木的生活近乎让我们厌烦。

1

我们在工作中抛弃了自己的性格,对不喜欢的人还要笑脸相迎,对讨厌的事物还要强装接受,对那些华丽的宴会还要做到彬彬有礼。为了所谓的利益,为了钱,干什么都已经有了拘束,干什么都不想过去一样自由,干什么都不能再有同情弱者的恻隐之心。

原来这就是是社会吗,两年的打拼下来,无助的人依然很无助,彷徨的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彷徨着,痛苦的人甚至连个黑暗的角落都找不到。

我们学会了很多虚伪的现状,也学会了很多心眼,同样也学会了原来不曾有过的防备之心,这个世界中的危险实在太多了,我们被虚荣心折腾的好惨,唯一让我们记住的是,我们还活着,但是不知道是活的骄傲了,还是活的悲哀了?这些尖锐的问题我们根本不敢正面的回答,因为在这些问题面前,我们是自卑的孩子。

我已经慢慢的厌烦这里的喧哗,厌烦了这里的炫丽,厌烦了这里的垃圾小吃,我觉得我真正的生活应该是那幽静的人家,那个有小河流过的地方。

那里漫天的星辰可以代替城市的灯光,有层峦叠嶂的山峰代替了方方块块的高楼大厦,有一路走不到头的羊肠小道代替了车水马龙的公路,还有那条荡漾着我们孩子们梦想的清澈小河,这是那个世界中没有的,那里永远都得不到这样清澈的小河。

我坐上了回家的列车,突然感觉我还是一个孩子,还是一个可以肆意大笑的小孩子,还是我自己。

此时此刻站在小河边的我,就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眼泪啪啪的拍打着流淌的小河,我轻轻的对它说:“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可惜只有我一个孩子回来了。”

站在这里的时候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心情,孤孤单单的我一个人回来了,那些伙伴们已经和我走散了,在那个奇怪的世界中走散了,我走上了回家的路,他(她)们呢?是不是迷路了,还是已经忘记了这条清澈的小河,我不知道伙伴们都去哪里了。

这一天我穿上了一席红格子衬衫,搭配了花折子的短裙,这是很普通的装扮,没有华丽的凉鞋,没有牌子的衣服,就穿着这样简简单单的衣服,光着脚丫,站在冰凉的小河中,深情的跟小河说了声,“对不起,请原谅我两年前的不告而别。”

这一次,我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躺在了过去的那块青石板上,眼角留下了苦涩的泪水,闭上眼睛的我听到了那滴泪水滴到小河中溅起水花的声音……

爱,如花绽放

文/灭毒草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万物都显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大地的各个角落都焕发出了新鲜的绿色。碧绿的小草,嫩绿的树叶,还有潺潺流动的碧绿的小河,小河边草地上玩耍嬉戏的孩子,这一切在蔚蓝的天空下是那么的和谐与美好,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浑身上下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然而,同在一片蓝天下,脚踏中国大地的雅安人却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遭遇了地震这个恶魔的突然袭击。在这个恶魔面前,每个活着的人都会顿觉生命的脆弱,一瞬间,亲人好友已是阴阳两隔。然而,最惨的还是眼睁睁的看着有人被砸到,生命危在旦夕,却无能为力。有什么能比亲眼目睹死亡无情的吞噬一个鲜活的生命更让人恐惧,无助,悲伤与震撼呢?

当然,也有很多人,选择把生命留给别人。据电视新闻报道,有一位母亲临死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自己幼小的孩子。当被救援人员发现时,早已停止了呼吸。而孩子却奇迹般的毫发无伤;还有一个才紧紧几岁大的小姑娘,把生的希望留给弟弟。我相信在那一瞬间,他们都是毫不犹豫的本能的选择。这就是亲情的力量!母子情,手足情,在那一瞬间都淋漓尽致的喷发出来。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爱”这个字的丰富内涵!当然我也相信这种人还有很多,他们也在用实际行动去实践“爱”这个无比温馨,无比幸福的字眼。

勇敢的雅安人,尤其是雅安的孩子们,当有一天你们长大了,一定要明白是爱延续了你们的生命。不管未来的路有多少坎坷崎岖,不管未来的生活有多少艰难困苦,你们一定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你们并不孤单,有许许多多的人,会永远跟你们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党,会给你们送去深切的关怀,我们的政府会给你们重建美好家园。

逝者已矣,生者,未来的路还会很长。我衷心祝愿你们能扫除心灵的阴霾,去迎接属于你们的美好幸福的明天!因为有爱就有力量,有爱就有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爱,就有如花绽放的人生!

爱,如花绽放!生命也应如花绽放!

七月的疼痛

文/叶浅韵

七月,园子里的木槿花和紫薇花正开得热火朝天,我每天从它们身边经过,一张张绚丽的笑脸迎我怒放。我常想,若是人间没有疾苦疼痛,没有生老病死,没有动荡不安。美,当是可以花语来作出最好的诠释。我是一个爱花无度的人,一直觉得这世间没有哪一种美可以这么具体和纯粹。

我乐意享受在美的周围,并尽力去做一个传播美的人。让心的绽放、香的弥漫居有定所。我一直走在路上,从枝叶向上的姿态里得到生活的力量,在花开花落里看清了生命的真相。我保持着伸展的姿态,用托举的态度来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辛勤与汗水,向上和向善,可以让我暂时忘记了曾经的疼痛。我不知道这些花朵,它们会不会疼痛。就在我经过它们的身旁时,我的眼眶里顿时蓄满了泪水。我想,它们一定看见了我的疼痛。

一个幕景如电影的画面那样印入我的眼帘,心在刹那间疼痛不已。一个老人用竹篾编制的篮子背着一个孩子,他戴着牙舌帽,手里拿着一个杯子,正站在紫薇花下,笑吟吟地看着我。我欢天喜地要上前去拉着他,手伸出去,却只敢逗乐一下那个孩子。然后逃也似地钻进车里,任眼泪在眼眶里打圈儿。

我看到了一个影子,一个父亲的影子。当年,父亲也是这样背着我的孩子站在这里等我回家的。我娇嗔地说我的孩子是小憨憨,不到一岁的孩子在父亲的背上虎窜窜的动着,眼睛滴溜溜地转,我装作转身要离开,他迫不及待地大哭出来。父亲说,这是多么聪明的娃呀,下雨的时候,一把摘下父亲的帽子蹲下躲在篮子里。父亲是不允许我说他的外孙一点点小坏话的,他与母亲常扬言说我不喜欢就归他们了。

母亲说父亲一天到晚宝宝贝贝地叫着,比带小时候的我们更亲昵更耐性。百密一疏的意外,让这个刚长了脚的孩子烫伤了半边脸。父亲眼泪汪汪地抱着背着,心疼不止,又难过不安。一边想着孩子的伤,一边又想着不知道该如何跟他的女儿交待这件残酷的事情。父母亲找来狗油、鹅油、芦荟等可以治愈烫伤的药,小心地涂抹着,希望赶紧结痂掉疤。在这期间他们还需要向女儿隐瞒真相,编织阻止女儿回家的理由。母亲来电说下周她就带着孩子来了,这周末让我们别回去了,省点车费油钱。

万没想到的是,就在那个周六的下午,我等来了一个电话,说父亲病重的电话。好好的父亲怎么就成重病了呢?我和弟弟慌忙火急打了出租车就往乡下赶去。在那个简陋的卫生院里,父亲安静地躺在床上,任我们抱着他撕心地呼喊,父亲再也没睁开眼睛看他的儿女们一眼。我紧握着父亲尚有余温的手,贴近他的胸膛。我在内心深处始终存有一种念想,希望有奇迹发生,睡着的父亲,他会醒来的。

当冰凉渐渐侵袭我的双手时,我意识到我已彻底失去了父亲。跪求苍天,拜倒大地,再换不回父亲鲜活的生命。我感到有人正拉着一根粗壮的绳子,那根绳子直接连接着我的心脏,它一直被人拼命地往外拉扯。我整个人被切割撕拉得失去人形,我的灵魂一次次地跪求着另一个世界里主管生死的人。我哭喊着不肯离开父亲的怀抱,被人搀扶拉开,又丧失意志地挣扎着。

医院离家整整十里,我仿佛走了一个漫长的世纪。村里的人抬着父亲回家,我提着父亲的鞋子一路哭着走着,父亲的一只手从担架上无力地垂下来。我拉着这只失去温度的手,我多希望象小时候那样,父亲用他的大手摸摸我的头,爽朗地一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呀!

年迈高龄的祖母,一朝白发的母亲,悲伤麻木的儿女,属于我们的世界彻底坍塌了。我断绝了所有的念想,只剩下倾泄的眼泪。深夜了,那个小小的孩子被邻居抱到我的怀里时,我才想起我还有个孩子。他的半边脸上结着厚厚的疤,乖乖地看着这个一下子就不一样了的世界。一岁零五个月的孩子,还不会说话,用手指向躺着父亲,象是在询问。全家人的悲伤再一次决堤,响彻一村的哀恸,让夜无处躲藏!

一个刚失去父亲的女儿,一个刚知道孩子受伤的母亲,被撕裂的心该如何安置才好呀!所有的痛苦都只是伤口初撒的盐,疼痛过后继续疼痛,直到不知道什么是疼痛。

这个伤口缝合的过程是那么漫长啊。从那个七月开始,不知白天黑夜的痛楚侵袭着我的身体。天空、大地、星星、月亮、炊烟、羊群全然与我无关了,但它们都看见过我鲜血淋淋的疼痛。日子是一个个细细密密的针脚,每缝合一针,都尖砺地疼着。刚学会说话的孩子还清晰地记得父亲的容颜,每吃东西就举着小手喂到父亲照片的嘴里,发出简单的字节,“公……吃……”。隔世的呼唤,欲绝的悲伤总在一刹那就涌上心头。

孩子脸上的疤慢慢掉了,留下一个心形和肝状的痕迹,醒目地占据着半边脸。我天天给他涂药,希望将来没有任何印记。八年的时光一分一秒地度过,儿子的脸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我心上的伤疤却不定时地发作疼痛。

每年清明和春节,我都去看望父亲,短松岗上的一杯黄土就是父亲永久的归宿。我带着孩子跪在父亲坟前,告诉他些喜事乐事,祈祷他在另一个世界平安快乐,请他的在天之灵庇佑他的子孙们。

父亲可知道,在他走后,外婆、祖母、大姑、二姑、舅母相继离世,父亲的缺席让这些葬礼显得凌乱寂寥。我听到亲戚们叹息的声音,都说若是他在该多好,一切事情皆有父亲来承头操办。好人不在世的消息被村间邻舍感叹传说了很久很久,而没有父亲的村庄总是让我感到无边的空荡。

无论我离开村庄,还是回到村庄,有关父亲的历历往事总是被拾起。记得那一年,女儿带了男友回家,父亲很是欢喜。要商量着结婚了,按礼节,应该是男方的父母到女方家拜访。而他的父母说了,他们的大儿媳当年也没上过门就娶了过来的,如今到小儿子也不能坏了规矩去伤大儿媳的心。我气愤得直流眼泪,发誓要不入这家门。父亲爽朗地一笑说,他不来我家门,那我就去他家好了。我说,哪有把女儿送上门的理儿,这样也太掉了身份。而我的父亲为了女儿的幸福,他愿意弯下身子。

在一个傍晚,父亲真就来了,他在准亲家那里聊了一晚,说女儿的脾气不好,说女儿的刀子嘴豆腐心……第二天一早,他笑吟吟地回去了。一向心气高扬的准公婆对父亲赞不绝口,如今每每说起也一再惋惜不已。

所有的一切都成为遗憾的时候,我也慢慢地走在衰老的征途上。我用父亲教育我的东西来经营料理我的婚姻生活,竟是受益匪浅。我在知道了生活的本真以后,依然保持着热爱生活的态度。我想,这种对待生活的品质是父亲交给我的接力棒。我要一路不急不忙地走下去,不忘记欣赏路边的风景,不去计较太多的得失。尽管我常常被生活的琐碎牵绊,被莫名的忧伤侵袭,但一颗赤诚的心灵依然热忱。

只是有时,情感就象海拔极高处的沸点,总是在轻轻碰触之间爆发。在一句不经意的对话里,在一幕熟悉的场景里,甚至只是一顶相似的帽子或是一根旱烟袋的出现,我就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当疼与痛被时光缝合完整的时候,伤心也只是平常的伤心,思念也成了平淡的思念。父亲象是用他的生命给他的女儿一种启示,让我早早地明白了生命最本真的意义。我不再那么执着于对错的纷扰,也不会潜心在钱财里计较。明白了一切无私的大爱都与心灵的坦荡相关,一切与人为善的举动都折射出心胸的广阔。

父亲身上的正直、善良、爽朗、热情、达观、向上……我一一地翻阅学习。我一直走在父亲指引的路上,不敢懈怠,不肯放手。我想,若是父亲安在,他是愿意看到他的女儿今天的样子。

爱,只能这样表达

文/大躍哥

他现在既是祖父又是外公,女儿们一个个离开了他,都有了自己的家。她们在远方,年二半载也回不了一趟娘家。儿子是最小的,修完研究生,也在远方的一个城市安了家。现在老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可他总是闲不住,早些年凭自己的本领,获取了行医资格证,在村庄中开起了小诊所。但他并不满足,后来,楼房盖好后,地方宽畅了,他又开了一家商店。老俩口还种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责任田。虽然忙,并快乐着。一同享受着老年生活的幸福时光。

在他的婚姻生活中,也发生过战争。那是30多年前。他的成份不大好,娶了她,那是既捧又哄。随后,及至到联产承包时,几个女儿相继出生。紧巴巴的日子,空荡荡的房子,闹嚷嚷的孩子,她是越过心越烦。他不但要耕种自家的责任田,又担负着村中生产组长的职务。忙了私活,还要操大家的心,家庭的事务他便很少顾及。

面对这样的生活,她不断和他吵架。可是,吵嘴又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那天晚上,他哄着孩子,一边看医学书籍。她一边收拾家务,一边絮絮叨叨着她那一套子“经”——穷家烂业的日子,不好管的孩子,以及家中急需解决的事情。她一件又一件地晒。说过一遍又一遍,并逼着让他拿个决定性主张。能有什么好主意呢?他只有默默地听她诉说,尽量做一个最佳听众,而不随便打断她的话。万一哪一句她听不热,等于自己点燃了家庭战争的导火索。

把睡着的孩子一个个放在床上后,他以劝慰的口吻说:“谁家的日子不是慢慢过的呀!”

“你还想跟我过日子?”收拾完了家务,她疲惫地坐在床上,哀怨而坚定地说:“我也不嫌赖,也不怕旁人笑话我,咱俩干脆分家!你过你的,我过我的。你成天也不管小孩们,你自己过去吧!”

他深知她一向倔强,真的惹恼了她,说不定她真敢走这步棋。到那时,在村中怎样向人解释呀?但现在不顺着她,事情会闹大到不可收拾。他只得作了考虑状,然后很男子汉地说:“中啊!”

她似乎早有准备,一条条地开列出来。她舍不了孩子们,他又管不好,孩子们理所当然就是她的。至于粮食最多给他一百斤,住房呢,也就是那间小厨房。农具没有他的,家禽家畜更没有他的。他一一同意下来。“还有……”她说了好多好多,好像这一会儿自己已经是一位至高无上的女皇,在对她的臣子发号施令。他那种谦卑,甚至比皇上身边的奴才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等她说完了,发泄够了,他谨慎地问:“你想想,你仔细想想,还有遗漏的没有?”她表示该说的都说了,于是他为这次分家作了总结:“我完全听从你的安排,家里的一切全部都是你的。但我只要一样,真的,只一样!”

她想想,自己该说的,该要的,都说了,都要了。还能有什么呢?她知道他一向脑子灵活,说不定又在耍啥花招吧?但她确实想不出还有什么了,就义薄云天地说:“你说是啥吧,给你!”

他严肃而认真地说:“家里所有东西都分给你,我只要我的老婆!”

……如今,当人们以开玩笑的方式在他们面前提起这件事时,她总是矢口否认,说那都是别人瞎编的,根本没有的事。而他却一直微笑不语。殊不知那个时代的乡间,他对她的爱,只能这样表达。

多给幼儿想象的机会

文/金越

在实施“好听的声音”这个活动时,我先让幼儿分别欣赏乐音和噪音,感受两种声音带给我们的不同感觉,并请幼儿把他们的感觉说出来。我的目的是想让孩子感受乐音优美动听,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和享受;而噪音嘈杂难听、使人厌烦,影响我们的健康。开始时,孩子们回答时大都能顺着我的思路,可是后来,感受变成了想象,思路出现了偏差。运运说:“这个噪音好像是坏人在偷东西时用力砸箱子的声音。”铭铭说:“我觉得是有人在打架。”韬韬说:“我觉得是汽车发动的声音。”……

看到孩子们没有顺着我的思路走下去,我有点着急,可是我又想,孩子们这么想说,一定是受到启发、思维启动,想象出了生活中听过的很多声音,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有意想象”的机会吗?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和感觉。果然,兴趣所至,孩子们调动起所有的想象力,思维非常活跃。培培说:“是停电时发电机发电的声音。”丹丹说:“是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喷发的声音。”婷婷说:“是电视坏了发出的呲呲声。”……

好丰富的想象力,好精彩的描述!我不由反思,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有的知识内容枯燥乏味,与孩子的生活离得很远,孩子不喜欢学习这种知识。相反,那些难度不大,贴近孩子生活的知识内容,他们才会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回答。因此,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我们老师要善于抓住孩子学习的兴趣点,多激发孩子的有意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又见风筝飞起时

文/安子妤

等待北方的春天,漫长而又寂寥,望着天空的颜色,亮了又暗,晴了又阴,无法预知,温暖的距离。期盼的春天,一直那样若即若离地徘徊在季节的边缘,牵连着一些明媚和偶尔的暖阳,浅藏在冬寒渐去渐远的背影里,时而把人们想象的景致拉得很远很长。

灰暗的树枝还直立天空下显得憔悴落寞,枝条上有了点点淡淡的发芽的痕迹,很轻浅,怀着淡然的心情,安静无言地等待着某日的纷然绽放。在向阳的寂静角落,会发现苍色的枯草根下也有了绿意,那么一点,在积雪融后湿润的泥土里,不敢贸然钻出来,却也不失生命独立坚韧的姿态。

北方的早春,依然那么涩涩的微凉,彷如迷失在半风半雪的叹息里,不知如何终结冬的满目苍夷以及清寒的惆怅,一直辗转着风凉吹冷的剪影。

午后的一些阳光,慢慢从云层里探出来,空气里开始流动着融融的气息。顺着阳光的方向,走出门,路过广场那边,偶尔抬头,看见几只风筝在天空飞。不由得放慢了脚步,仰头望那色彩鲜艳,翩翩舞动的风筝,心豁然明朗起来,暖暖的喜悦在心里涌动,那是种久违的,渴望的遇见。在这个淡漠的午后,在这个和热闹街市只一路之隔的空旷的广场,有人在放风筝,在和这个季节一起,等待春天的讯息。

已经有几年没有看见风筝了。想起鲁迅先生的一篇写风筝的文章,“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见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蟹风筝或嫩兰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摸样。”这是先生笔下久经诀别的故乡里,久经逝去的春天和他那个时代悲哀的风筝。

因是那个时代,风筝便成了悲情的角色。似乎,风筝在不同人的眼里,亦是有着不同的象征和意义。但风筝只是风筝,如赋予它那么多的寓意,就已经失去了本身。风筝只是在别人的世界里做暂短的停留,享受一段时光暂短的自由和风的默契,曾经拥有过的快乐和幸福,这已经足够。

我所能忆起的童年的所有故事,似乎或多或少和风筝有关。那时的天空还没有这么高远,似乎永远低垂了四幕。风在初春的季节里,也似乎没有改变它的初衷,给人的依旧是那样威严和冷酷的外表。很少的几次,在广阔的田野里,看见风筝,蝴蝶形状的或八角行的,远没有那么鲜艳的色彩,做法也很简单。远远的在天空里飞,如盘旋的鹞鹰一般,几个孩子在下面仰头望着,虽有一些孤寂和落寞,却是孩子们一种简单的快乐和幸福的日子。时常很出神又很羡慕地看那简陋的风筝,梦想自己也会拥有只会飞的风筝。

风筝是邻家的叔叔放飞的,而父亲永远没有时间陪我们做风筝和放风筝。自己偷偷的做过几次风筝,也做了骨架,简单的十字型,也做了色彩的装饰,兴高采烈地领着弟弟妹妹们到大地里,放飞的时候,却怎么也飞不起来。即使我在前面怎样拼命奔跑,后面弟弟妹妹们一种渴望的眼神,那单薄丑陋的风筝怎么也不肯在我的手中飞起来。最多的时候,风筝摇晃着飞过屋顶,这样,却也足够我们欢呼雀跃的了,这,或许是有关风筝的唯一画面。其实那时的梦就这么简单,简单的以致自己很快都忘掉了。

追逐梦想和幸福快乐的一段时光,在没有风筝和渴望风筝的日子里远去,无意中划过心头时,或许还间杂着淡淡的成长的味道,苦涩而又温馨。

被搁浅在岁月一角的记忆,多年后,还是会翻阅出来。每每到春天时,看见那天空飞起的风筝,淡淡的惆怅模糊在柔软的心底处,无声,无息。

城里,每到这个时节,五颜六色的风筝就会摆放在春天的窗口,以季节之名,迎接春天。每当有风筝在城市的上空飞起时,总会有人抬头看。

也曾经给儿子买过一只风筝,不知是想延续自己梦想还是为单纯的欢喜。那是一只漂亮的老鹰,制作精致逼真。儿子喜欢,也盼望着我们能陪他去放风筝,却迟迟没有时间。只有那么一次回农村,儿子兴奋的把风筝也带着,但是那天的风却忽然很大,风筝不但没有放起来,还差一点刮丢。儿子多少有些失望,也许以后还会有机会放飞风筝。

久而久之,那只风筝已不再是儿子的渴盼了。上学,写作业,他再也没有时间去惦记风筝的事情。我把风筝挂在了墙上,那只风筝就成了儿子挂在墙上的童年,少年,而后,渐渐的被遗忘在某个角落。我也忘却了一个和风筝或有或无的情结故事。

很多时候,已经忘却或者不会提及的往事,会依稀在岁月的某段呈现,或者无法回避,会千丝万缕遐想,会默默在心间萦回。比如看见这飞起的风筝。

漂亮的风筝在空中清闲滑着自由的弧线。放风筝的是一个中年人,聚精会神地牵动着手中的风筝线,专注而痴迷,仿若流转着世间美好的时光。身边或许是他的孩子,孩子的脚上穿着旱冰鞋,偶尔几个滑旱冰的阳光少年飞掠而过,那孩子的眼神在滑旱冰的孩子身上,一会儿,也试着加入了滑旱冰的行列……有关风筝,有关我们这一代曾经有过的一个小小的梦,在下一代孩子的故事里,似乎已经淡漠,很遥远。

再一次把视线转向空中,飞过的风筝,在这样一个季节,成为我眼里一道明媚的风景,念念起浮于心中那抹淡淡记忆,悄然隐逸眉间心头,也许转身,就会遇见春暖花开。

母亲的情怀

文/璞山

再过两日就又到母亲节了。想到【母亲】,心中不免酸楚,六岁那年母亲去世, 我对母亲的印象是很模糊的,母爱的温暖深厚我从未体验过,我所刻骨铭心的永远难以忘怀的是如山的父爱,父亲在我十六岁离开人世后,为了寻觅和找回这种父爱,让我付出了一生的沉重代价……!

虽然我没得到过母爱,但当我做了母亲以后,作为母亲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却是体会颇深的。母亲对于孩子的那种牵挂,担忧,那种为了孩子可以舍弃一切的精神,那种为了孩子不知苦累的力量,我想应该都是来自于母爱的天性吧。虽然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前途有时需要把自己的真实心境掩盖起来,甚至有时要把严肃摆在脸上,但对孩子的担忧焦虑却时刻煎熬着母亲的那颗心。

俗话常说:生儿才知报娘恩。有些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常常和父母产生抵触情绪,讨厌父母的唠叨,讨厌父母的严厉,却无法理解父母的苦心,到了能够理解的年龄又已经是悔之晚矣错过了最好的年龄和时机。故此 懂事的孩子会让父母很快收获作为父母付出的成果,而遇上自控能力差,看问题总是偏执的孩子将是父母一生的牵累和心病!

母亲的情怀是缝连在儿女身上的千针万线,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扯也扯不断。母爱是伟大的,也是平凡而辛苦的。愿天下所有的家庭母贤子孝,愿天下的母亲都能快乐幸福!

那时候

文/无盐

早上醒来,感觉有点晕晕的,举目远眺,只是看见有闪闪烁烁的灯星星点点。想起儿时在老家的时候,白天就是极致的明亮,晚上也是真正的黑。那种感觉现在想起来是那么的美好。

那会儿是很羡慕城里的,晚上可以有路灯,照得哪儿都明晃晃的。一花一木都显得那么温馨,在光影里隐隐约约地浪漫。认为那种日子是今生都遥不可及的。

等住到城里了,慢慢习惯了灯火通明的生活,就再没有了看星星月亮的心情,忙忙碌碌地挣钱养家。大人孩子、学校、工作团团转。偶尔一天女儿说,妈妈,好想姥姥家,白天能看见太阳,晚上能看见星星。我抬头看看被灯光照的橘黄色的夜,几乎看不到天,更别说星星。忽然就很想很想老家。

儿时的家乡是贫穷的,也是红火的。白天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干了一天的活儿,晚上回家后放学的孩子早早地做好了饭,却并不邀功。姐姐妹妹把小饭桌小凳子依次摆到家门口。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孩子只管呼噜呼噜地吃。大人们就开始边吃饭边天南地北地神侃。那时是没有新闻联播的。家家都没有秘密,村里有一点新鲜事都满天飞。口口相传神乎其神。东家长西家短,嬉笑怒骂。直到夜深人静了,孩子都睡在大人怀里才各自散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冬天,当我们都穿上厚厚棉衣的时候,大人们就在早晨吃饭时坐在冬日初升的太阳下侃天说地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儿会找一块平坦的地界用脚使劲来回磨,直到露出厚厚的冰,那么一长溜儿,然后几个人排着队,为首的人先跑几步双脚踏上冰从这边一下子滑到另一边,我们叫“打滑擦”。其中不乏摔倒的,会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在寒冷的冬日我们玩到大汗淋漓。直到各自的大人找来,连打带骂地拎着领子拽回去。我们边跑边回头用眼神暗约下午还来。

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会不会感觉到幸福。被禁锢的只剩下娇弱了,哪还有一点点乐趣可言?

那会儿,最最期盼的事就是过年了。母亲扯上几尺的确良托人绣上花,给我们姐弟几个每人都做一身新衣服。我们小心翼翼地看着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不时用手摸摸,母亲会呵斥我们不要摸脏了,否则就成旧衣服了。

那时候,结婚娶媳妇是让随便放炮仗的。我们几个就捡炸过的二踢脚,晚上街上没有路灯,我们就偷出家里的蜡烛,悄悄地溜出去。点着蜡烛,然后让蜡油滴在炮筒上,厚厚的,再把炮筒点着举着火把似的满街跑。小伙伴儿越聚越多,远远看去也是无比壮观,堪比现在的荧光棒,灯火通明。那情景今生难忘!

过年了我们守岁不肯去睡,不知道怕错过什么亦或是怕失去什么,就是不想睡。认为经过这样漫长的等待才来的年不能轻易错过,得清醒地去感觉它。等待的时间是平淡而漫长的,但是这一天却是飞快就逝去了。那个时候是不会悲春伤秋的。

春暖花开的季节,母亲总是种上各式的花,我们就期盼着破土发芽的那个清晨,惊喜得不肯离去。母亲会栽上一圈整齐的篱笆,说是挡鸡鸭,却也挡住了我们触摸春天的希望。我是有特权的,我会在妹妹们羡慕的眼神里迈进篱笆里浇花。妹妹殷勤地一盆盆地端来清水,我就仔细地浇到花下。我们突发奇想把过年剩下的粉红纸剪成花朵夹在叶子里。母亲也惊喜异常,以为真的是开花了。惹得我们得意的笑。

那会儿司空见惯的蓝天白云不成想到现在都成了奢侈品。不知道现在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样的记忆。

我真怕他们记忆里都是灰蒙蒙黄乎乎的一片……

做个有孝心的啃老族

文/孙庆丰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常常有这样一些人——虽然已经结婚生子,可家中的灶台一年四季都冷冷清清,一日三餐父母做;生完孩子就像完成了一项任务,孩子刚刚呱呱坠地就即刻拱手推给父母。仿佛这一切的一切都应该是父母所为。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同事。他的孩子都三周岁了,却没有和他们小两口一起生活过一天。他的母亲俨然成了孩子的全职保姆。不仅如此,别说是孩子的尿布了,就连他和媳妇的衣服都是自己的母亲洗。按理说,这样的大家庭应该生活得很和谐,可就这样,家庭矛盾还是发生了。孩子上幼儿园了,居然还不会自己小便,老师斥责家长,家长把根源归结到了孩子的奶奶身上。老人心中虽委屈,可谁让她对儿孙一代更比一代溺爱呢?同事两口子下班,发现家中没人,饭菜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做好。儿子把电话打到母亲的手机上,生气地问母亲干什么去了。接电话的是他的父亲,告诉他,他的母亲因积劳成疾住院了。整整一个月,儿子和儿媳借口照料孩子,没有在医院陪护过一天。

随着啃老族现象的广泛出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在父母无私精神的土地上,让自私的稗草疯滋猛长,不仅影响到家庭的和谐,还会把人性的自私带到工作中,影响社会的和谐。都说做好人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人,其实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自私的性格一旦养成了,想要改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奉劝那些啃老族的朋友们,啃老不是一种资本,孝老才是一种美德。不要等父母动弹不了了再去伺候他们,趁他们还能吃饭的时候,哪怕做一顿小米粥,他们的心中也会无限温暖;父母有责任关爱子女,但这种关爱不应是长夜醒不来的噩梦,不要让他们劳碌一生,临了还要把噩梦带到棺材中。

当下紧张的工作节奏与沉重的生活压力,许多人啃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不能一个模子,一尺衡量,武断地认为啃老的人都是没有孝心的人,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个有孝心的啃老族。

包书皮

文/张利兵

小时候,每到新学期的开始,父亲就会为我包书皮。那时父亲用收藏的旧挂历,经过一番裁剪折叠,一本本新书就穿上笔挺的“外衣”。

父亲给我包书皮,总喜欢“素面朝天”,我觉得单调乏味,总想花花绿绿的。可父亲却不同意,对我说:朴素,就是一种美。

“求人不如求自己”,于是我自己学着包书皮,经过一番摸索也就会了。“我的地盘我做主”,于是我的书皮渐渐变得“花红柳绿”。说来也怪,几个学期下来,什么样花哨的书皮,最后我都觉得乏味。此时才有些理解父亲的话:朴素,就是一种美。

等我的孩子上学了,挂历已不是包书皮的首选,取而代之的是塑料书皮。塑料书皮更轻、更薄、更花哨,使用起来也很方便,一套即可。我给孩子也买过一些,但是塑料书皮容易变形和破损,最后我决定,自己亲自给孩子包书皮。

我用的是牛皮纸,朴素而坚韧。每一次折叠,每一次裁剪,我都极为认真小心,生怕书皮不平整顺直,最后为了耐用,我还用订书机订住书角。孩子的书不少,我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困意中我包着书皮,脑海里却想到这样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我真的感觉,包书皮就如给孩子缝衣服,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也更能体会当年父亲的辛苦。

今年我也教儿子包书皮,不是心疼那几个书皮钱,而是想通过包书皮,把父子之间的关爱传承下去。父亲给我包书皮,我给儿子包书皮,儿子再给孙子包书皮,这样子子孙孙传承下去,我想想都觉得幸福。

陕北的糕

文/陈出新

糕在家乡,既是便食,也是喜食。平常食用,只当口福,重要场合,必须具备,无糕不成喜,喜则席也。所以,家乡人一年四季,到底要吃多少顿糕,谁也说不清楚。可以这么说吧,家乡的糕,伴你生,伴你终。

每到我的生日,后来又加上我孩子的生日,老妈老爸总要张罗着,吃一顿糕和粉汤,以祈祷在外地的我们平安。至于大张旗鼓地在村道,推碾逶磨轧糕面,不用问,也知道是要待人做事计,过满月,过头生儿,订婚结婚,老人庆寿,最后是老人过世。记得二搁幸爷爷殁下,他见我们,不是悲伤,而是又蹦又跳,鼓着掌说,又能吃糕糕了,又能吃糕糕了。正遇他大路过,冲屁股蛋踹了两脚,还骂了两句,没见过你这么个汤货!就是,我们也认为他是个汤货,爷爷去世,应该哭,怎能为吃个糕,就高兴得又跳又闹又拍手呢!

另外,孩子远行要吃糕,图个“飞天落地”,平安;远方亲戚来要吃糕,孩子中考、高考都要吃糕,说是“喜事临门”,高兴等等。

家乡人之所以看重糕,把它和喜事、大事联系起来,关键是,做糕的成本低,原料所需的黍、油,均是当地的特产,加工起来又简单又方便。如果谁家媳妇不会蒸糕、炸糕,那可是个不小的笑话。

府谷属于苦寒极北的晋陕蒙高原三角地带,土地贫瘠,十年九旱,作物中的大部分不适应这里的生存条件,唯独糜、黍这两样耐旱作物能顺应这里的土壤、气候,只要洒点过云雨,山梁沟峁的糜黍就能出头。所以,种糜、黍,是家家户户的首选,糜用来主食,黍用作喜庆。平常,没事务可做的人家,一般隔几年种一料黍。假如来年,家有婚丧大事计,就要专辟一二亩地,留作黍田,秋风吹起,红彤彤的黍穗迎风起舞,上下颠簸,不由人吟起“大红黍子软油糕”的诗意,想到来年喜悦的酒醉。

黍经碾磨脱壳,生成“软米”。“软米”泡水,老家人叫淘,再轻晒,入碓臼,上磨台,或捣或轧,就成为糕面。

糕面可以直接入笼,轻撒在箅子上,一层一层,撒完为止。这时,收笼合盖,温火漫热中只管蒸,等到汽圆冒出,鼻尖上没有了生面味,就算熟。女人揭盖,男人连笼布带糕一裹,提出蒸锅,翻扣入大盆,洗净的手,先入旁边的凉水碗一蘸,袖口高捥,壮实的拳头,在滚烫的面团上,不停地揣,翻起折转,手太烫,就蘸凉水冰渗一下。男人手头越用劲,女人看着越中意,和软坚劲的糕,就做成了。剩下的工序就随人愿了。爱吃枣糕,就在捏薄的素糕上,摊一层枣泥,慢慢卷起成卷,切成片,就是年轮状的枣糕。吃时,在当地产的胡麻油锅一炸,金黄酥脆骨软,热乎乎入口一咬,那个舒畅顺意解馋,不是一个“好”字能概括得完。一片糕下咽,再吸溜几口香辣滚烫的热粉汤,主家盛意笼罩的喜悦气氛,自然就感觉到心满头满眉梢满。

老家人吃糕最讲究的,一是年节,二是做事计。过年必须有糕,好像天意一样。家家户户轧糕面,家家户户蒸糕,切糕,炸糕。这倒不是年饭就是糕,主要是方便,待客、自食皆可。一改寻常的酸菜捞饭,也增加点年节喜气。赶到正月十五过后,最后一顿糕和着粉汤上桌,意味着年节已完,要想吃糕,只能等到“二月二”的鸡蒲篮糕灯灯了。

至于婚丧大事,总领的执事单,专列有“糕、面房”,以示郑重。拣几个气壮力沉的中年男子,和中年媳妇,揣糕,点馍馍。一个事计的成功与否,体面大气等,全在这一组的运作。包括糕盘手,一盘油糕端在手,穿梭于人群席宴之间,脚底生风像抹油一样快,油嘴巴还要不停地唱道,油糕来了,亲亲们,小心油了衣裳……

尤其是婚嫁,男女主家最看重“陪妆糕”的宽厚、楞挣、色泽,八十大片软油糕,排列齐整,用两个朱漆托盘一扣,红黄彩带精巧束结。女方父母现场开盘观展,金黄铮亮耀眼,一显女婿家的殷实宽裕,和“糕、面房”的做糕手艺,更凸显女儿家的门面光辉。

红事显“糕”,白事也一样,主人吃了一辈子糕,死后,大家在吃糕中送他,就连坟寝中的长明灯碗,压灯捻的还是两片大素糕,可见糕的诱惑。

栀子花开忆童年

文/徐春

清晨还在睡梦中,闻到一股浓郁的花香,努力睁开眼睛,看见床头柜上放着一束洁白的栀子花。我探过头和它默默相视。

我喜欢这娇小玲珑的栀子花,她洁白无瑕,像温婉静雅的少女,从不光彩夺目,却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她有不卑不亢的性格,无论将她放在水晶花瓶里,还是放在不起眼的玻璃瓶里,她都会静静绽放。我更喜欢她的气质,无论是洁白盛开,还是枯黄凋谢,特有的花香不增不减,直到生命尽头……

抬起头,看见卧室门口站着笑脸盈盈的妈妈,开心、喜悦、疼爱与满足都写在了她的脸上。原来,我在欣赏床头柜上的花儿,妈妈也正站在门口欣赏着自己的女儿。见我醒来闻着花香那陶醉欢喜的样子,她自然也很是欢喜。妈妈叫我快点起床上班,然后去厨房准备早餐。我习惯性地打开手机浏览,见微信朋友群里铺天盖地的节日祝福,还收到了节日红包,顿然醒悟,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妈妈特意起了大早,去街上买了我喜欢的栀子花,悄悄放在卧室,让我醒来看见带着露珠的花,一天会有好心情。不管我们多大年纪,在母亲心里都是孩子,我心里满是幸福与满足。

这儿童节的一束栀子花,让我的记忆一下飞回到了童年。那时候父母忙于工作,常常开会学习,无暇顾及我们。我和小伙伴的脖子上都挂着家里的钥匙,放学后我们自己回家写作业。每到栀子花开的季节,我和小伙伴跑到凤凰山玩捉迷藏,过家家,追蝴蝶……蝴蝶停在那洁白的花朵上,显得更加美丽。我摘下一朵花插在头上,跟着蝴蝶翩翩起舞。再摘一束带回家,插在瓶子里让她清香四溢……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有时候我和小伙伴周末拎着小竹筐去厂里的火炉前捡二煤炭(没有完全燃烧的煤渣)。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女孩子跟男生在煤渣堆里玩“打仗”的游戏,为了躲避袭击,我们钻进了大烟囱,烟囱里温度高,热得我们汗如雨下,汗水又将烟灰粘贴在脸上,出来后个个满脸黢黑,就像刚从煤井里出来的煤矿工人,只看见两个眼珠在转溜。

我们的童年没有电子书,没有电脑游戏,没有互联网,也没有肯德基汉堡、烤鸡腿。但我们玩的游戏至今难忘。我们的童年没有住过高楼大厦电梯楼,可通道的走廊里却充满了天真无邪的笑声。街坊邻居相互串门,谁家有喜事,大家一起热闹;谁家夫妻吵架,大家去劝和;谁家做了好吃的,一群孩子闻香而至,不约而同跑去蹭饭;谁家孩子犯错挨打了,一群孩子站在门前鸦雀无声地围观,眼里充满同情。

我常常是被围观的对象,家庭和工作的压力使妈妈脾气非常暴躁,动不动就拿我“出气”,再加上我个性倔强,自认为无错时,打死也不会认错的,而且还咬紧牙关不哭出声来,就这倔强的性格,让我小时候没少挨妈妈打骂。

童年,最盼望的是过年和春游。过年有新衣新鞋;春暖花开时,老师带着我们,我们带着水壶、芝麻饼和馒头,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带上蛋糕面包。一群小学生戴着红领巾,手牵着手,一路高歌,一路欢笑,去州河对岸的犀牛山春游……时光飞逝,山还是那座山,树还是那些树,当年的小松树长成了参天大树,当年唱“小松树快长大”的那群孩子,如今也人到中年。我们的脸上被岁月的利刃无情地刻下一道道痕迹,生活的历练,让我们变得成熟,纯净的眼睛变得睿智,人生的阅历让我们更懂得放下与珍惜,使自己变得淡定从容。

路过新世纪广场,我看见一位年轻母亲带着两岁左右的孩子一起摆摊,过去与她聊了几句,了解到她生孩子后就没有工作,趁着儿童节,进了些小玩具出来卖,以补贴家用。那小男孩不吵不闹,一个人乖乖地玩得很开心,还时而察言观色,帮着小顾客拿玩具。看到那可爱的孩子,想起了我的儿子。儿子童年的时候,我也整天忙于工作,没有好好陪他出去玩过,他去成都读书后,母子更是聚少离多。每每想起,心中总是遗憾。童年不能复制,为人父母者皆能理解父母心。不同的家庭环境,有着不同的童年生活。不同年代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乐趣。但是无论什么年代,什么家庭环境,童年都是单纯快乐的。

“六一”节,妈妈为我买了栀子花,还做了我最喜欢吃的“鱼花”。年迈的母亲变得格外慈祥,一边吃一边给我讲她的童年往事。妈妈生长在大山里,山里的空气清新,山花烂漫。但她最喜欢的也是这娇小如雪的栀子花,这看起来并不娇艳也不富贵的花,在任何地方生长,都保持着洁白散发着清香。想来,做人也要像这栀子花,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静静绽放,散发淡淡芳香……

当兵的孩子

文/郑龙君

年终岁尾,一则喜讯飞进了家门——当兵的儿子被北京市武警消防某部评为本年度“优秀士兵”!过去的一年,孩子不负重望,由消防特种车辆驾驶员至预备党员再到“优秀士兵”,走过了一条荆棘坎坷、艰辛的道路,每一步都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回首往事,一幕幕昔日的影像浮现在眼前——

年少时代的我非常崇拜英雄人物,古代、现代的都有,除岳飞、戚继光以外,我最崇拜的当属抗日英雄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等,最钟爱的电影是《闪闪的红星》、《渡江侦察记》、《奇袭》、《英雄儿女》、《小兵张嘎》等。为了模仿英雄人物,课余时间,我们成立了“平原游击队”,我自任“司令”,杜二、刘三分别任“副司令”、“参谋长”。全部“装备”是两支打火柴的“洋火枪”和一支装水的“左轮手枪”,手下有“四大金刚”,与另一支部队“打游击”。这样“坚持”了几年以后,我们都渐渐长成了半大孩子,对军装又非常感兴趣,为拥有一顶军帽、军上衣、军裤和“解放鞋”而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因为我的俩个叔叔都曾当过兵,军装对我来说真不算稀罕品,那穿着打扮特让人羡慕!折腾了几年之后,由花季少年转眼到了当兵年龄,当年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的我欣然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军,但是,虽然热情很高,因我家当时生活条件差、身体差、体重只有九十多斤。体检不合格,我伤心地哭了。在别人的劝缀下,我鼓足力气,一口气“咕咚咕咚”喝下一舀子凉水,再秤还是不过百斤,从秤上下来,又有好心人对我说,只要你认识咱乡的武装部长,送一百块钱或两包“大前门”香烟就行!天啊,当时俺连一身好衣裳都不舍得买,吃的都是粗粮,哪里有钱有好烟送给武装部长啊!就这样,怀惴着一肚子美好的梦想,当兵的事只能在梦里实现了。时隔30多年后的一天,在济宁发往北京的火车上,在卧铺车厢,我偶然遇到了与我同坐一列火车的当年的武装部薛部长,听了我说的当年的话以后,他笑哈哈地说道,哪里有你说的送钱送烟就能当兵的事哟,只要身体合格就中,身体不行,你走到部队上也是不合格的兵嘛!我说,你看我现在已经170多斤了,体重够了吧,可是年龄早已超标了。薛部长笑哈哈地说道:兄弟,我也早已退休多年了。他问了我的此行目的,我自豪地告诉他去北京看望当兵的孩子!薛部长听了非常高兴。

孩子是1988年出生的男娃,从县城中学考上大学专科以后,根据他本人的学科、爱好和家长的参考意见,他选上了山东省内的一所专科建筑工程管理学院,学的是土木工程。专科毕业以后,通过友人的介绍与推荐,与山东济南路桥集团取得了联系,被派往南京长江大桥4号桥工地施工,负责质检,月薪3000多元。这份工作与薪水当时来说也算不菲。况且,老板还说,第二年还有出国深造的机会。但是,我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做出了一个大胆且别人不理解的决定:让孩子回家接受体检报名当兵!当时我这么一说,妻子立马反对:孩子学的专业也对,工资也行,你咋想着让孩子当兵受罪啊?我坚持我的意见:“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鼓励大学生入伍,待遇也不错,况且大学学龄还算军龄,三期退伍以后,国家还有安置政策,多好呀!”经过我苦口婆心的解释、劝说,终于做通了全家人的思想工作。经过考试、体检、政审等诸多项关口,孩子全面合格,被批准应征入伍。欢送孩子入伍的那天,天空晴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运送新兵的大客车开动的那瞬间,妻子泪眼婆娑,我也模糊了双眼:去吧,孩子,我当兵的梦想在你身上终于实现了,愿你莫辜负领导的重托和全家的期望,锻炼出好身体,当一名合格的兵!

孩子当的是消防兵,担负着保卫首都的消防事务,多年下来,由义务兵消防员、二期士官、汽车驾驶员、特种车辆驾驶员、再到大学本科直至现在转为三期士官,每一步都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洒下了辛勤的心血与汗水。

孩子的成长同样也牵挂着父母亲人的心。2015年天津港“8.12”特大火灾发生以后,我和妻子非常牵挂着孩子,因为,天津离北京近在咫尺呀!那些日子,妻子整日盯着电视幕,为孩子们的安危担忧。

2015年8月12日晚,一场震惊世界的爆炸事故在中国天津的滨海新区发生,公安消防官兵、天津港消防员、公安民警伤亡近百人!“刚子走了,牺牲了,我在车上去塘沽,我回不来,我爸就是你爸,记着给我妈上坟!”“明白,你爸就是我爸,你小心!”这两位年轻消防员的对话,曾让全国网友热泪盈眶,也曾让我和妻子泪流满面、心颤!那些日子,我们和全国人民一道,深为火灾的发生、年轻的消防官兵和消防员的负伤、牺牲而深深悲痛。同时,也发短信给守卫祖国北京的孩子:出火警时千万要注意安全,要保护自己!

有好心人对我说,孩子当兵这些年了,该回来了,我的回答跟孩子一样坚定:只要部队需要,呆多久都行!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的官方微博称,近5年,我国平均12天就有一名消防员牺牲,他们逆火而行,一次次从致命浓烟、灼心烈焰中带出生命的希望,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大的部队。对此,我在担心的同时,也感到非常欣慰与自豪,因为,不仅我的儿子是光荣的消防兵,同一年入伍也在北京某部消防支队服役的还有我的亲侄子,今年,我的妻侄应征入伍也来到了河北省廊坊消防支队某部。您瞧瞧,这些当兵的孩子,他们的职业都是向着火灾发生的地方冲锋,都有一个逆火而行的身影!

你们幸福 我就快乐

文/黄静芳

教育是丰富心灵、健全人格的艺术,是让孩子心理变得活泼、健康的灵药。当孩子进入高年级,一切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他们的身体发育趋于成熟,思想上要独立,充满对异性的渴望……这段时期,是孩子的烦恼期,我们要掌握好孩子的心理,抓好萌芽教育,使孩子逐渐步入正道。

一天,一个孩子悄悄地告诉我说:“黄老师,小晨前两天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她喜欢班里的小炜同学。”小晨是个成绩优异的女孩,做起事情来大胆而泼辣,思想也比较成熟,有这种朦朦胧胧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马上要进行升学考试了,该如何引导她把心思放在学业上?作为老师,如果我在大庭广众之下斥责小晨的想法,那无疑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于是,我把小晨找来,问她是否真有其事。她冲我笑了笑说:“黄老师,是真的,我在班级里确实说过这话。”“那你能告诉老师,说说喜欢小炜的理由吗?”“我觉得他学习好,特别是数学,我的数学不怎么好,所以我很佩服他,就那样说了。不过,黄老师,我也喜欢您。因为您给我们范读课文时读得很动听,我们很多同学都学着您的样子读。”听完她的话后,我释然了,其实小晨的心理很单纯,只因为她认为小炜的数学成绩好,就喜欢他,只因为在她认为老师读书动听,就喜欢老师,这是多么纯洁的喜欢啊。

青春期异性交往其实有许多益处,我们应顺其自然。而对孩子最大的支持是正确引导,提醒孩子学会自律,使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因为孩子们异性间的交往,未必就像大人们所想的那样复杂,是早恋问题。孩子在这个阶段还单纯得像一张白纸,假如我们能与之沟通并正确引导,那么孩子的心理冲突、心理困惑就会少得多,他们就能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案,写出最美的篇章。

情系学生身心,播洒灿烂阳光。多给学生一点关爱,多点与学生交流的机会,用和蔼慈祥的目光关注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我想,只要播洒阳光,就会收获灿烂。男孩、女孩们,只要你们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

五月 樱桃红

文/段华峰

时值五月初,这天下班后,我在花团锦簇、碧草翠绿的园中漫步。在那芳香四溢,繁花盛开的百花丛中,竟然挺立着一棵樱桃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煦阳高照,暖风惠畅,在那随风摇曳的枝头,竟密密稠稠地结满红澄澄的樱桃果实,一串串,娇嫩欲滴,鲜红可爱,似红色的翡翠,又似惹眼的玛瑙。我忍不住采摘了一颗,轻轻地放在嘴里,一缕酸酸甜甜的滋味在口中蔓延,十分可口。

我把孩子从学校接回家,随即将摘的樱桃掏出在水里洗干净,放在茶盘里,端到五岁的孩子面前。可爱的孩子眼瞅着盘里一颗颗红色的果实说:“咦,樱桃?爸爸从哪里弄的呢?”我笑着说:“孩子,这是爸爸刚刚摘的,你尝尝好吃不?”儿子用小手拿起一颗吃了起来,很快他就把这酸酸甜甜的鲜红果实,贪婪地将它一颗颗分享,最后又吵嚷着让我再去多摘些回来。我静静地望着孩子可爱的模样,脸上溢满了幸福的光彩。

小小樱桃,红得可爱,成熟在五月,萦绕在心怀。春华秋实,花开花落,看它从青涩到成熟时间短促,从不作长久地停留,只把酸酸甜甜的滋味留给人们,默默守望,期待来年开花结果,一次次重复着生命的轮回。

桃花朵朵开

文/凌玉霞

我的老家果园场,后山坡上有一片桃树林。每年春天,朵朵桃花,如粉如霞。如今无论我走到哪里,求学在何方,工作在何处,那朵朵桃花,总是我记忆中最美的风景。

这样的朵朵桃花,出现在我班里一位小朋友的画里。然而,他“春天”里的桃花被画成五颜六色的!我有些急躁地问道:“为什么要把桃花画成这样?粉红色不是挺好的吗?”他充满遐想的告诉我:“老师,等我长大了,就种这种桃花,开五颜六色的花,结好多好多味道的桃子,让每个人吃到自己喜爱的桃子,那不是更好吗?”

原来以为粉红才是桃花最美的颜色,多么简单的满足啊!对于工作,我也这样满足过。陶醉于工作多年,教学、班级管理如行云流水,陶醉于比赛活动获奖,陶醉于优秀教师……停步赏景,我什么时候变得驻足不前了?面对这么有想像力的孩子,我羞愧;面对眼前这五颜六色的桃花,我内疚;面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幡然醒悟了……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这是《指南》中“艺术”领域开篇的一句话。孩子的回答不正是印证了《指南》中的话么?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而我的做法有悖于: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这些话字字如清风,钻进我的耳里,又句句似铅锤,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正如桃花,再美再绚丽,如果结不出硕果,也就失去生命的另一部分的意义。

一次关于“三八妇女节”主题绘画活动,小朋友们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妈妈。我发现涵涵的画与众不同,别人的“妈妈”都有着黄黄的卷发,大大的眼睛,红红的嘴唇,长长的珍珠项链;而涵涵“妈妈”的脖子上有条粗粗的添画多次的褐色线,上面还有许多排列有序的短竖线。于是我指着褐色线轻声:“这是什么呀?”涵涵头也不抬,指着褐色线认真地说:“这是妈妈脖子上的伤疤,妈妈做了甲亢手术。”随着话音落,涵涵抬起了头,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看着我。孩子接着说:“等我长大了,要帮妈妈买一条好大好大的项链,将它盖住,让妈妈更美!”涵涵边说便用手重重盖住了那条粗褐线。看着埋头作画额头上渗出细细汗珠的涵涵,我眼里噙满泪花……倾听孩子,我理解了涵涵。她稚嫩的笔触、笨拙动作和简单的语言蕴含着对妈妈的爱意……

用心倾听孩子,我们共同成长。作为幼教工作者,让我们蹲下身来倾听孩子,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尊重和鼓励吧,这如同阳光雨露,会让一颗“美”的种子生根发芽直至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今年的朵朵桃花又盛开了,再看桃花,我比以前更多了一份惊喜、一份期许、一份执着。因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我看到了:那朵朵桃花不再是单一的粉红,它变得五颜六色,正如我们的幼儿教育事业,大家共同成长,才会变得五彩缤纷,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