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中秋散文

2023/01/11经典文章

中秋散文(精选20篇)

和民工兄弟过中秋

文/翟杰

小区的正对面,有几排高高的脚手架,脚手架上,经常忙碌着不少建筑工人。那天,我骑电动车出门,刚走出小区门口,车胎就没气了。四下张望,周围并没有修车摊。我只好一只手扶住车把,一只手抬着车身往前走。

这时,一声浓重的外地口音在我身后响了起来:“要帮忙吗?”我转头一看,是一位20岁左右的小伙子。虽然头发和脸上布满了灰尘,但闪闪发光的眼睛显示出他的阳光朝气。在他的帮助下,我顺利修好了车子。

闲聊中得知,他姓刘,来自于安徽农村,和他一起出来打工的,还有同村的十几个人。前几天,我来到菜市场买菜,正好碰到他。小刘见到我,热情地和我打招呼。他告诉我,今天轮到他买菜,正为不知道吃什么发愁。我对他说,难得今天你做一回主,何不趁这个机会改善一下伙食?小刘憨憨地一笑,说大伙儿有个约定,不管谁出来买菜,都得执行既定的伙食标准,不能随便乱花。我还想继续劝他,但看着身上满是泥点的小刘,一时说不出话来。

那天傍晚,我正在家里忙活,抬起头时,透过玻璃窗,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正从工地上往工棚走。想到马上到中秋节了,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冒了出来。我站起身,来到超市,买了一些菜和几瓶酒,来到他们的工棚。

我的出现出乎他们的意料,面对他们不解的神情,我把菜放在桌子上,边拧酒瓶盖边说:“咱们进进出出都一年多了,做了这么长时间的邻居,还没在一起吃顿饭呢,小弟今天请客……”见他们还愣在那里,我又故意说道:“怎么?不欢迎啊!”听我这么一说,老李答道:“咋不欢迎!”说着,他张罗着其他人围坐起来。

我给他们倒上酒,说:“快到中秋了嘛,咱们聚在一起热闹热闹。”或许是酒精作用,平常不善言谈的他们,此刻各自的话多了起来。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我起身告辞。他们把我送到大门口,感激的话说了一大堆。其中一个兄弟握着我的手说:“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真不敢相信,素不相识,你能这么看得起俺们……”

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虽然天气微凉,但心情格外舒畅。

秋之思

文/水天共色

满月如玉盘,新月如银钩。不论是圆满的玉盘,还是残缺的银钩,那播撒清辉的月亮总是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无尽的思念。从古到今,人们总是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月亮,总是用一种赞美的口吻描绘月亮,尤其是每年的中秋佳节,更是赞月、颂月、思念亲人的最佳时机。

中秋佳节,这个从古传下来的节日,已经成为中华儿女盼团圆、思亲人、念家乡的美好日子。每到这个时候,各家各户都要上街购买月饼,蒸制年糕,置办水果,等明月中升,清辉倾泻之时,在桌案之上摆放水果、月饼、枣核之类的物品来祭拜天上的明月,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同时也祈祷明月保佑全家能够团团圆圆,健健康康的。尤其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在这月圆之夜,眼望明月,心系家乡,思乡之情更是浓烈。于是乎,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就成了一种时尚,一种寄托。发一条短信祝福亲人,打一个电话报告平安,寄一个包裹表达心意,回一趟老家看望亲人。真是“说不尽的相思,道不完的思念”。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月不同。”今年的中秋就有些许的遗憾。中秋节前夕,一场又一场的秋雨如同商量好了似地,一起急匆匆的赶来,好像要一起过中秋节,稀里哗啦的下起来,没个完,把大地浇了个透心凉,天始终灰蒙蒙、阴沉沉的,白天见不到笑盈盈、暖洋洋的太阳,夜里看不到清爽爽、银晃晃的月亮。几日的阴雨让今年的中秋多少失去了点喜庆的气氛。中秋那天,虽没有下雨,但天气总不见晴。到了夜晚,细瞅天空,暗淡无光,黑云翻墨,连一颗星星也看不到,更别说中秋赏月了。遥想古人过中秋,亭中置案,蔬果茶点,一一摆放;亲朋好友,围坐一圈;等皓月当空,月光倾泻,起舞弄影,对酒当歌,吟诗作赋,猜拳行令,那是何等的潇洒,何等的温馨,月圆人全,相思锁心。可如今,同是中秋,却没有了那份闲情逸致,时尚点的就是邀几个朋友到歌厅或酒吧唱歌消遣,庆祝一下节日;通俗点的就是全家一起出去吃个饭,在饭桌上聊聊天,说说事;最普通的就是自己在家看电视,欣赏丰富多彩的中秋节目。

虽说圆月千年不变,但依旧光彩照人;虽说佳节流传至今,但依旧老歌传唱,即使那明晃晃的月亮今日悄悄隐去,但佳节总归是佳节,依然挡不住人们对婵娟的思念,反倒是人们更加渴望团圆,渴望聚首,渴望重逢。

“明月千里寄相思”,今夜虽不曾看到圆圆的、明亮的满月,但心中的月亮却永不落。

曾经的月色

文/子隽

昨日入伏,屈指就要迈入秋的门槛。

进入秋,一季的繁茂就要渐渐隐退,偶尔可看到一片叶子的飘落。妩媚的月色也渐次有些清冷,洒在心头,再现了一潭忧伤的记忆。曾经的月色亦如今夜,然而,曾留下忧伤的月光距今已很遥远了。

那年中秋刚过,楼前的梧桐叶不时的飘落,发出哒哒的落地声。我带领全区新闻宣传战线一行,前往南戴河举办新闻讲习班。就下榻在区里的宾馆,与海岸近在咫尺,隔窗遥望,那一片片小舟由远而近,大约是满载而归。有的渐行渐远,也许满载丰硕的期待。你只要不怕潮湿打开窗,就会听到阵阵悠悠的涛声,瞬间洗刷掉了一路的风尘。

短暂的休整,匆匆开班,晚间除少量作业,都可自由活动。中秋刚过的月,虽然稍稍来迟,然而依旧那样的丰腴,那样的妩媚。

一出宾馆的大门就进入海岸,你会被海月相融的意境所陶醉。让你不知身处天宫还是大海。中秋过后的海岸,海风有些微凉。低头望明月,海上的月格外的妩媚,妩媚得足以让你恋惜;海上的月格外的清丽,清丽的足以让人心碎。夜色稍稍浓郁,海月便浑然一体,此时你再去赏月下的海,竟然是那么的深情,深情的使生命多了许多血肉。你再去赏海上的月,竟然那样温柔,温柔的让你饱含热泪。此刻,你的灵魂,月下的海,海上的月早已交融在一起,成就了心灵深处的旷世之美。那种美,美就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了。正如我在讲习班上所调侃:你只要领略了海上的月,月下的海,你就领略了深情和温柔的极致。

走过了一段海滩,不禁回回首,那一串串深深的脚窝里,无不洒满了霜一般的月色。此时,置身于明月与大海怀抱的人也许都会这样想:天有阴晴,月有圆缺。滚滚海水,日日东去。人,都不要把得到与失去,顺境与逆境看的太重,看重了岂不大喜大悲,熬煎了清澈的心灵,白了我们仅有的黑发么!

中秋的海岸游人稀少,海风忽有丝丝凉意。人的思绪也仿佛月光和海滩一样的深情和柔软,不羁的流泻在潮水刚刚退去的海滩上,然后,会习惯的理理思绪,理出一条五彩缤纷的小径,然后去慢慢的憧憬。

然后,你也可由于夜色太过浓郁,不受夜色的凉意,在回家的路上,萌生一丝丝忧伤。人生易老月难老,月月有月,而岁岁沧桑。有时,霜一般的月色,会让原本熟悉的事物变得那样陌生。大约是在很久前的一个夜,传来老父亲病重的消息,那时通讯和交通远没有现在这样的便利。匆匆驱车赶到生我养我的庄子,一切竟然那样的生疏和别样,一样的月色却那样的清冷。真是“中天明月光,村庄满是霜”。

村后的青山,眼前的沃野,村边的牛棚,全脱胎于霜的世界。我踩着洒在地上的清辉,匆匆赶到生命垂危的老父亲的炕前,此刻的月色清冷得竟让我不知所措。

送别了老父亲,我常常感叹:故乡的月光,有着霜一般的清辉,总会勾起人生的哀伤。这哀伤,总会带你去亲历一段无奈的生离死别。于是,你会真切地感知到疼痛,懂得了哭泣,学会了珍惜。等你从霜一般的月光走出,面对和煦的阳光时,才有了一丝有苦涩相伴的灿烂,让你整理思绪,把该捡的捡起,把该丢的丢弃,让心房渐渐的平和,渐渐的安静。

往昔不见今时月,今月依旧携往昔。曾经的月,你也许依旧恬淡。我期待着再一次置身于中秋的大海,与你一起品味那一段月光下的旖旎,让日渐老去的生命在月色的浸染下,多一分清幽,少一分喧嚣。

中秋,一斛月色写相思

文/安康古月

中秋的月,是一首让人浮想联翩的诗。
赏月,我们相遇在一首唐诗里。
缘份的天空下,我们举杯,痛饮寂寞。
一杯酒,一份离别的乡愁。
一杯酒,一朵谈雅的花朵。
回家的行囊,挂满岁月的枫树……
沧桑的枝丫,缓缓流逝的秋色。
晃若一杯酒,灯火深处的人家,醉意阑珊。

那年,乡村的月很美,我们是诗意的年龄。
读诗,我们相逢在诗意的月光里。
你青春的长发,像墨汁,染黑了想像的夜晚。
陶醉在写给你的诗篇里,思念如洪流。
从内心,破堤而出。
桂树的香,你的身影,花落满地……
只有纯净的乡村时光,依然浅搁诗页里。
浓浓墨香,月光放纵的银白。
让我忽然想到,抒发诗意的铜雀台。
大乔和小乔,在秋风的阵阵寒意里:
悠悠远去……

又到中秋,天空的月儿,圆圆的。
只是赏月的人,一个在南,一个在北。
就像孔雀东南飞,绵长的相思,潜滋暗长的忧伤。
期盼你的回归,就像杜甫回到他的茅屋。
留下的诗话,成为诗人内心的绝唱。
抚琴,吟诗,把诗意放逐于乡村的夜晚。
直到月色茫茫,直到楼空人去。

今夜写诗,月光从窗棂照进我的小屋。
照进中秋,照进诗人饮酒写诗的长夜。
窗外,桂花的香,让人兴致高昂地,抬头仰望。
圆月,驱散不散一个寂寞的人内心的黑。
晚风从我脸颊拂过的时候,有一枚孤独的月亮,升起。
然后,停在我们一起读过的诗句里。
停在当年,与你吟月弄诗的回忆里。
今夜,这诗意的光,格外得亮。
只为,拨亮相思的魂:为你写诗。

那年中秋

文/曲贞文

那年中秋很特别。

那年,我分明是十来岁的样子。那个中秋或许正值星期天抑或秋忙假,不然我怎么没上课呢。白天,我们一家五口人都在地里忙着备耕备种的活儿。夜幕降临,月儿微笑着给大地涂抹上了幽美的亮色。母亲在做饭,两个弟弟和小伙伴们在我家附近的麦场里嬉戏。饭还在做着,父亲唤我去地里拉苞谷秆。通往地里的路上,父亲拉着架子车,我坐在车上,一路享颠簸,一路听虫鸣,一路看星月,一路沐晚风,舒服极了。到了地里,我和父亲把铺在田里的已经干了的苞谷秆往架子车上装,那可是烧火做饭的好东西呀!不像今天的农家人做饭都现代化了,苞谷秆全然扔了或卖给养殖大户。装满了一车苞谷秆,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两块月饼,一块让我吃,一块留给自己。蓦然我才想到当天就是中秋节,觉得天上的月亮突然间更圆了。

父亲和我一起坐在地里的苞谷秆堆上啃着月饼,那月饼硬硬的,却异常甜。那时父亲无论买什么都买“便宜货”,如今我也如此。从小与父亲就很少侃侃而谈,因为他严肃,我亦木讷。吃着月饼,听着虫鸣,看着月升,心中泛梦……那一刻倍感自在幸福!父亲叫我回家,我才从梦境中醒了,赶紧把余下的月饼啃完。回家的路上父亲拉着一大架子车苞谷秆,我在后面用力推车。推出一身汗,到家了,饭好了。饭后父母亲破天荒地给我们弟兄三个讲了几个故事,听着听着,月亮打盹了……

那年中秋父亲还是壮年,2001年他走了。中秋月像父亲一样表面严肃,但却能照亮心的方向。父亲健在时常斥责我,厉声让我干这做那。父亲走了,母亲亦不怎么使唤我了,我心中却空荡荡的,没有了方向感。时间让父亲变成了黄土,将我雕刻成中年的样貌,但每逢中秋我都会买、吃便宜的、硬硬的月饼,权当,是对父亲的追思。

最是一年中秋月

文/马从春

中秋之夜,花好月圆,引人无限遐思。月亮,因其于夜晚的明亮皎洁而独为中国人所爱,中秋月圆润清澈,向人间遍洒清辉,诗意而美丽。

中秋月,一年一次,古典而唯美,是中华民族最为经典的月亮。几千年前,《周礼》中就出现了中秋,到了唐代,中秋已经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月就像是一个婉约的古代美女,穿越泛黄的线装典籍,穿越千年的历史云烟,在古老的中国农历里行走至今。多少帝王将相观赏过它,多少文人墨客吟咏过它,一代代一年年。它是达官贵人的月亮,也是平民百姓的月亮,对每个人都无限公平,无论你身居何位身处何方,都给你送去那一缕缕迷人的光辉。

中秋月是丰收之月。“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的辛勤播种,夏天的精心管理,到了秋天便是硕果累累。金秋时节,树上果实飘香,地里谷穗金黄。丰收之时,月亮赶来助兴,那圆圆的样子,像不像高高的粮仓?那银子般倾泻的月光,不就是祝福的美酒?中秋的妩媚月光下,人们欢聚在一起,就着美食美酒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秋天。

中秋月,如诗似画,是一轮浪漫之月。“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凉爽的秋日,丹桂红艳似火,野塘莲荷犹在,中秋明月高悬于明澈天空,无限的浪漫尽在其中。如此良辰美景,众多才子佳人倍感相思。古往今来,无数风流名士借月示爱,痴情女子对月抒怀,多少风韵之事伴随着一地月光悄然流淌。爱情是美好的,须得有美景衬托,情人们漫步于中秋夜,相依相偎,一任朦胧的月光悄悄爬上肩头,此情此景,地老天荒物我两忘。

中秋月,也是一轮团圆之月。远方的游子,没有能够回到亲人身边,对着中秋的圆月,思乡之情绵绵无限。老家的母亲,凉凉的月光下,手里织着寒衣,盼望着孩子一切安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八月十五的夜空,一轮圆圆的明月,就是一部全世界最大的电话,可以让每一个思念亲人的人得到深深的倾诉和祝福。咬一口月饼,温一碗故乡的月光下酒,思绪袅袅,感情得以安放,今夜无眠。

最美一年是中秋,明月皎皎惹人醉。鞠一捧月光,美丽氤氲弥漫,心情芬芳,花朵般层层绽放。

独饮那枚月

文/赵艳红

十五的月,在日历上独自远行了一个世纪。终于在一个叫作中秋的日子里,被思念用十五道金牌召回。生怕这枚月被天狗吞噬,我急忙用残存的生命一片片撕碎,来喂食那只邪恶的天狗,只为月中玉兔有个温暖的家。

秋至,中秋如期至。聆听月光如水,池中鱼儿游过漫长的月色,留下难以辨认的水迹波光,拜月的虔诚,随着月的升起变得深不可测。忧郁的目光凝视天空,中秋充满了哲学的味道,被月光涤荡过的心灵更加澄明。

遥遥跪拜,求乞比黑夜更抽象的相思,心头便长出长长的期待。吴刚赐我一杯桂花酒,月光便缠绵地爬上双眸,微醺的瞳孔里有雨飘落,月亮背过脸,心头开始步入雨季,于是便有了淅淅沥沥的不安和摇曳的期待。

中秋夜又梦故乡

文/凌明焰

或许是夜班工人的车铃声,或许是梦中的情景惊醒了我。睁开稍涩的眼睛,就再也无法回到刚才的梦境。拧开床头灯,手表正指向十二点钟,推开虚掩的房门,走到阳台上,放眼看一看周围宁静的夜。

因夜班工人喧闹了一会的街道,重又回到了宁静深处。街上起雾了,薄雾似轻烟,数不尽的街灯在轻烟里宛若天上闪烁的群星。从街道上偶尔传来的一声低沉而又悠长的汽笛声,更加深了夜的静谥,使我的心境更为惬意。

呵!真没想到异乡的都市之夜如此的美、静,仿佛荡尽俗世尘埃的仙境。月色溶溶银河西斜,夜深沉,难入梦。天底下整个夜市于溶溶月色中,一切物体都呈现出朦胧轮廓。天也朦胧,水也朦胧,我心已朦胧。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弯弯的小船悠悠是我童年的阿娇……”不知谁家窗口传来熟悉的歌声,在这深旷无垠的深夜,听来是那样忧伤,凄凉而又婉转。

客居他乡的游子心坎里装满了永远都是沉甸甸的乡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吟着李白的《静夜思》,心却乘着溶溶月色飞回了千里之外的故乡。啊!真想数一数妈妈的银发增加了几根,看一看爸爸的脸上岁月之轮辗出的道道辙印,听一听心中姑娘开朗的笑声。

贫瘠的故乡是我心中的沃土,那里有我童年的足迹,少年的幻想,青年的彷徨,有我事业的得失,有我初恋的忧欢。无私的月儿,不知你能否替我捎去对亲人的思念,对友人的问候和祝福。

宁静的夜更深了,透出些许深秋的凉意,我想故乡的小山村也肯定在气氛中找到了拥护自己的怀抱了吧!

中秋夜又梦故乡。

乡愁

文/金中平

秋熟时节,田野很厚重,空气中都渗透着稻穗的沉香。父亲挽着裤脚,扛着贼亮的刨锄从田里归来,衣衫有星点的泥水和草汁印,汗水密密沁出额头。细细算算,今年他75岁了。

“看起来禾好,但没有多少收入。”他跟我算了一笔账,一亩田犁田插田要200元,肥料要150元,种子要50元,农药要200元,收割要200元,马驮回家要100元,还不包括平时自己打药、管水、除草、晒谷的工日,成本就花了900元,一亩能产1200斤谷,150元100斤,也就1800元,实收900元。而现在在外打零工一天就有150元,所以除了老人,没年轻人在家做事了,太不划算了。

丰收的庄稼地,是汗水浇灌的喜悦,也是庄稼人的心愁。吃不完的瓜果,愁煞一家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知瓜果甜,哪懂农民苦。

老了,背不动沉甸甸的秋收;瓜果贱了,几毛钱一斤的瓜果只够换一壶酒钱。乡里五天赶一场,家里种的瓜菜很多,南瓜和冬瓜四五角钱一斤。上一场,父亲赶场进账40多元。这一场是过中秋节,天不亮父亲就挑起满满一担去赶场,但除了长豆角卖了十多元钱,其他东西无人问津。

家里的鸡喂了40多只,每天都要下很多蛋,冰箱放不下了,就放在回潮的火坑。据说这样不会变“怪鸡蛋”。因为鸡到处屙蛋捡不尽。母亲说,前几天有一母鸡带着9个鸡仔回来了,它也不知何时下的蛋,在哪里孵化出来的。成群的鸡都在屋上,母亲说,瓦都被它踩翻了,来年春天一定会漏雨。因此,她常拿一个“响鸡夹”赶鸡,但效果甚微。

家在山边上,难免会有老鼠。家里便喂了一只猫。因我回家过节,父母将主卧室给我睡,他们睡偏房的竹床。母亲今早说,昨晚睡到半夜,脸上感觉毛绒绒的,一摸是那只猫躺在身边。她说现在还不打霜,也没下雪,猫怎么这么怕冷了。

家里的西瓜还藏在装红薯的地窖,等着中秋子女回来分享。田里的第一拨篙笋可釆了,用来炒肉真的很甜。直到油下锅后,才发现丝瓜还在树上没摘下来,母亲才急着催父亲去瓜棚摘个丝瓜。我发现老人们的记忆明显一年不如一年,但每逢过节对子女的惦记却异常清晰。

父母就像屋边的那棵古树,有着对土地的眷恋和坚守,而儿女们也像芭板栗树一样,春天的花开得很热烈,满树繁华,但秋天的果子却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几个。古树来年还可开花结果,老人却不可能青春轮回。

中秋是家人团聚的时光,但有多少子女在父母的身边?

“去,把这碗狗肉送给大舅妈。”母亲嘱咐我。大舅妈一生育有4个子女,而今没有一个在身边。今年中秋,她又一个人孤零零地过节。为了过好这个中秋,她打算犒劳一下自己,但明显力不从心。大舅妈一人守着表哥今年盖的新房子,走路都是沿着墙一步步挪动,显然已煮不动饭了。听邻居说,有一次,她开不了门,被关在屋里几天,幸好被邻居发现。年轻人为了生计在全国各地奔波,年老多病的大舅妈,可能终有一天会一个人孤老而去。

邻居一个大妈儿女一大群,中秋却没有听到儿女的讯息。听说我回来了,老人也有几分欣喜。我用我的电话拨通她远在广州打工女儿的电话,她顿时笑容可掬,也许怕把我的电话费用得太多,谈了分把钟就挂了,但我看到了她的满足和快乐。

这个中秋没人陪她过节,我挽留她在我家吃完晚饭再走,她婉言拒绝地走了。等饭熟我再去请她,她内心很高兴地来了。其实她家什么过节的东西都没有置办,儿女们一个都没回来,自己守着十来间房子,过着一个人的中秋节。

中秋的火把

文/王昆

秋阳熏黄了季节,秋霜打落了树叶,看着落叶在秋风中翻滚着,追逐着,思绪也犹如一张张陈年的黄页被打开,沿着泛黄的书页向前追寻着,童趣也被一一地捡拾出来。

旧时光如同一部陈年的留声机,流淌出来的音符总让人挥之不去,割牛草,挑猪菜,下河游泳,上树捉鸟,还在故乡的小河边当几回放牛娃。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燃烧在中秋之夜的火把。

儿时的火把中,深深燃印着童年的快乐。以前,家乡就有中秋玩火把的习俗,每当中秋将至,我和小伙伴们就蠢蠢欲动,心儿早就浸在中秋节的快乐里。走在放学的路上,向田野张望着,希望站立在田野里的高粱,或者水边的芦苇快快地长高长大,因为那是扎火把的基本原料。

不知怎的,我和外公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着,在我们孙子辈当中,外公似乎偏爱我,每到中秋节来临之前,外公就会对我说:“小军,扎火把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没有,要早点准备。”每每听到外公叫我的乳名,都会有一种幸福的暖流涌入心头,每每我都会按照外公的指示一一准备好,好让外公大显身手一把,帮我扎火把。

外公喜欢乖诚的孩子,外婆说我是最听话的一个,我也时常绕着外公转悠,外公不仅把家里人给他准备的点心与我分享,还时常把他老人家从私塾里学来的那点知识教给我,像“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古训,以及之乎者也类的文言文,都是从外公那学来的,那时虽然只是朦朦胧胧,一知半解,但却对我后来学习文言文有很大的启发。

扎火把是有讲究的,短了燃烧的时间不长,长了举不起来,紧了不利于燃烧,松了容易脱落。外公扎的火把不长不短,不紧不松,恰到好处。在那一群小屁孩当中,我的火把坚持的时间最长,火苗最旺。火把将村庄的小路照的透亮,一个个火把犹如一盏盏心灯,在孩子们的心中燃烧着,又像点点繁星,在夜空中闪烁着。

舞动的火球中,燃印着童年的梦想。火把在孩子们舞动的过程中,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棉花球代替了高粱节和芦苇。而棉花则是从家里的棉被里偷偷拽下的,或者是从绽开的棉衣缝里一点一点取出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大人们绝不会奢侈于孩子们的棉花去玩火球的。记得有一回,我正从棉被里往外拽棉花,突然被母亲发现,不但没拽成,反而连本带利都被母亲没收了,那可真是让人郁闷,眼看着中秋节就要到了,看着其他小朋友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劲头儿,很是着急。万般无赖,只好向外公求救了,在我那甜言蜜语的纠缠下,只见外公从他的床底下拉出一个包裹,又从大包裹里取出一个小包裹慢慢地打开,当那白花花的棉花映入眼帘时,破灭的希望又重新燃起。心里在默默的祈祷,不愧是我的好外公。熟话说,帮人帮到底,外公在我的哀求下,不仅找来了铁丝,还从生产队里的拖拉机手那里找来一些柴油,将扎好的棉花球浸泡在柴油里,就这样一个精致的火球就制成了,就等待中秋节的到来。

火球比火把要阔气的多,小巧,玲珑,火苗旺,耍起来更加轻便自如,随心所欲。有的让火球静静的燃烧,有的让火球慢慢地迎风摆动,有的则让火球飞舞着,旋转着,只见火球有点到线,有线到面,在空中划出不同的造型,耍出心中的梦想。

默默流淌的岁月不知不觉将我带到了中年,直到有一天女儿对我说:“爸爸,给我扎个灯笼吧。”我如梦方醒,才知道又快到中秋了,那封存多年的往事如老电影般一幕一幕地展现在眼前。

时过境迁,火把已经躲进岁月的深处,取而代之的是灯笼。陪着女儿,挑着自制的灯笼,悠闲地漫步在我们生活的那个酒镇,烛光将灯笼染的通红,如小小的红星在闪烁。我说:“许个心愿吧。”女儿说:“好”,后来我们又把心愿寄托在孔明灯上,不过我和女儿的心愿截然不同,女儿的心愿是未来的,而我的心愿是过去的,怀旧的,在故乡的小河边耍火把的情景让我永远难以忘怀。

儿时温馨的中秋

“月亮圆,月亮光,好像灯笼在天上……”

曾几何时,这首熟稔的儿时童谣,又隐隐地萦回耳际……

八月十五,月到中秋分外明。瞄向窗外,一轮澄明、皎洁的皓月,悬挂在邈远的苍空,俨然是亮丽的灯笼,正挥洒一室的清辉,不期然地令我缅想起儿时温馨的中秋……

犹记得,儿时每每中秋跫音近在眉睫时,祖父总煞有介事地收集美禄罐,然后敲敲打打,又割又剪地制作一个“美禄罐”灯笼,让堂哥环绕老家宽敞的庭院,提早“提灯笼”过中秋。美禄罐灯笼虽缺乏艳丽的外貌,但亦似模似样的,对乡间的村童而言,这已是弥足珍贵的珍品。

中秋似新年,标榜团圆。故每逢中秋佳节莅临时,大伙儿总会齐聚在老家过中秋。

中秋节当天,草草用过了晚餐,华灯初上,大人不约而同地将中秋应节食品:柚子、菱角、月饼,还有各式自制的可口糕点:红龟糕、菜包、东洋菜、水果及绿茶等,从厨房端出,置放在客厅的圆桌上;小姑与堂哥则在屋外的庭院里,忙着用铁线环绕四周的柱子;小孩则兴味盎然地将色彩斑斓、形状不一的灯笼点燃,悬挂在有S形铁钩的铁线上。大伙儿各司其职,却忙得不亦乐乎。瞬息间,为数20多个灯笼,大放异彩。绚烂亮丽的灯笼,为这中秋的皓月添上姿彩,亦为即将展开的“月光会”掀开序幕。

逐年一度的月光会,是大伙儿引颈为盼的,故参与演出的堂兄姐妹们,皆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务必在演出中脱颖而出,以赢得喝彩。

月光会的节目林林总总,有:歌唱、舞蹈、节日典故、口琴与管箫独奏和游戏。

一首复一首,令人百听不厌的儿歌、民谣乃至流行歌曲,在大伙儿落力的演唱下,不禁令人听出耳油。事过经年,依稀记得,我演唱的曲子有:“小白船”、“兰花草”及“爱的路上千万里”。

有歌唱,就少不了有舞蹈项目的衬托。犹记得,“土风舞”及“竹竿舞”,是大伙儿的最爱了。大伙儿就随着悠扬的舞曲,翩然起舞。

曼妙的舞姿,往往引来了提灯笼漫游的村童驻足围观呢!

接着,四姐与小姑会不逞多让地相继呈现口琴和管箫独奏。记忆里,儿歌“可爱的家庭”与“红河谷”,是姐姐最爱吹奏的口琴曲。往往,大伙儿总爱一边拍手,一边随着轻柔的琴音大合唱,宏亮的歌声顿然传遍广袤无际的夜空,为这静谧的中秋夜增添了一股生气盎然之感!

耳熟能详的“草原之夜”,是小姑管箫独奏的拿手好戏。在小姑娴熟地演绎下,箫音袅袅,抑扬顿挫地萦绕耳畔,令大伙儿陶醉其中,获得如雷的掌声。

应中秋佳节的到来,祖母亦会在月光会上,为大伙儿叙述湮远、凄美的“嫦娥奔月”故事。在祖母如数家珍地叙述下,那一段久远的神话故事,顿时仿佛历历如昨地鲜活在记忆里,令人无限的怀念。

月光会的压轴节目,是大伙儿殷切期待,刺激又百“玩”不厌的游戏。

记忆里,大伙儿常玩的游戏,有:“报纸打人”、“大风吹”、“找手帕”、“捉迷藏”、和“抢椅子”。大伙儿尽情的玩闹,琤琮的笑语,登时为这静籁的中秋夜,增添一股欢腾的气氛。

游戏结束后,大伙儿才在这夜凉如水的庭院,一边赏月,一边品茶吃月饼。这当儿,大伙儿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话家常,温馨团圆,其乐融融……

时光如水,岁月不居。回溯儿时温馨的中秋,依然令我眷念与回味……

中秋节的思念

文/刘国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到节日,便会思念故去的亲人。特别是团圆的日子,对亲人那种浓浓的思念,就会萦绕心头,久久不去。

那年中秋节,我和爱人、儿子一起回老家,陪父亲过中秋。刚进村,就看到父亲坐在胡同口的大石头上痴痴地向村头张望。看到我们,父亲那因患脑血栓而有些呆痴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父亲趔趔趄趄地随我们走回家,嘴角一直抿着。看着父亲的样子,我的心有些痛。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一直和二弟一起生活。有时,我会把他接到县城住上一段时间。很快他就要求回家。在父亲的意识里,乡下的老屋才是他真正的家。

到了二弟家,我找出父亲的剃须刀,为父亲刮去胡须。这是我每次回家的必修课,因为父亲无论胡须多长,都不让二弟刮,非得等到我回家。然后,我就和妻子开始忙活中午饭。父亲拿个凳子静静地坐在一边,看我们忙活,不时说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看我们听不懂,他就急着再说一遍。他一急,我们更听不懂了。我知道,父亲是太寂寞了。平时,二弟一家要去地里干活,收工后还要做饭、洗衣。而家里喂养的鸡、鸭、狗都张着嘴眼巴巴地等食吃。二弟没有时间陪父亲说话。

于是,我让妻子准备午饭,自己拿个凳子坐在父亲身边聊天。我对父亲说,当年您在县城上班,一到星期就把我接到厂里,买上一份红烧肉或是炒鸡蛋,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下去,自己满足地在一边儿就着咸菜吃馒头;我对父亲说,那年我上高中,骑着同学的自行车去工厂里找你。半路上自行车前叉子折断了,我推着自行车走到你的工厂。见到你,我像见到了救星似的哭了。你一边安慰我一边找人把自行车修好;我对父亲说,那年我上中专,你送我去车站。等车的时候,你买了一碗香喷喷的馄饨让我吃,自己却在一边看着我吃,一脸的笑意。

我慢慢地说,父亲静静地听。父亲毫无表情的脸上忽然现出了慈祥,伸出粗糙的手在我的头上抚摸。我知道,父亲听懂了我的话。中午,全家人又像往年那样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那天,父亲非常高兴,还喝了两盅白酒。吃过午饭,父亲满面红光,一脸的幸福。

半个月后,父亲因脑血栓并发症走了。那个中秋节成了我们全家最后一个团圆节。从此,我们兄弟三人天各一方过着各自的中秋,品味着各自的寂寞。年年中秋,今又中秋。我愿化作飞舞的蝴蝶,穿过柔柔的月色,飞到亲人身边!

月饼·瓦子塔·中秋夜

文/黄文鸣

去年的中秋,离家千里之外的我,第一次在他乡独自度过。

晚上,我一个人沿着校外的马路走着,忽而一阵劲风吹来,携裹着北方早早就到来的凉意,我不禁紧了紧身子,感觉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因为想家而收缩。

夜色渐深,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事都可以不用做,也不用管,便觉得是个自由人了……抬头看着满月,俊俏、冷凝,又兀自伫立。风已悠悠,天已悠悠。夜似乎倏然间就静下来了,月在山上,幽幽地亮着光。也许,仅在这远离城市的山脚下,才能有这般的宁静吧。

思绪回到儿时,每逢中秋,父亲总会带回一些手工月饼,碗盘般大,上面芝麻点点。饼压得很硬实,我的小手掰不动,父亲都会用刀将饼切成八等份。他看着我将一块一块的小饼送进嘴里,笑着不忘提醒一句:给妈妈留一点。这时我就很舍不得的将手中的月饼吃完后,趴在桌子上一脸希冀地看着油纸中剩下的几等份,多希望可以得到爸爸的命令再吃一块啊。尽管现在的月饼各式各样,可吃起来无论如何也没有小时候的好吃。如今手工月饼已消失在我的视野里,可它为我儿童时代带来的幸福感觉仍回味无穷!

到了晚上,村儿里都会用红砖块搭起一到两米高的瓦子塔,在里面添加满满当当的木柴,然后一把火便点燃了半边天,熊熊火蛇疯狂地吞噬着无边无际的黑暗,跳动的火焰映在每个人的脸上。塔里噼里啪啦响起爆炸声,那是枯枝在咆哮!热浪迎面席卷而来,站在老远的我心存敬畏。每每此时。总有胆大的人往里面扔串鞭炮,顿时火星漫天飞舞,与人们的欢歌笑语腾空而上,又飞扬消逝……

多想和儿时一样啊,牵起你们温暖的手掌,一起看瓦子塔的焰火……

爸,妈,岁月在你们的脸上刻下沧桑,我没有做出让你们骄傲的伟绩,但你们却将我当成个宝。爸,妈,请照顾好自己,天冷了多添衣,不要再让我担心了。我是你们的骄傲吗?你们还在为我而担心吗?爸,妈,你们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

月如水 情如丝

千古中秋悲明月,自古明月话相思。

佳节临近,思念情切,归乡似箭。曾几何时,中秋别样的风韵,赋予人们美妙的畅想。

临近中秋,圆圆的月亮,载着亲人的团聚,揣着千里的离愁,鼓满了诗情画意,遨游在广袤的宇宙,漫游在幽蓝的夜空。

从古至今,习惯将满满的思念与祝福,遥寄于中秋的故乡,寄托于牵念的远方。隔着遥远的时空对月倾诉曾经的相思。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情怀,一抹浅浅的回忆,抚过淡淡的月光,惊醒了一帘幽梦,荡漾了一地的情愁,一丝丝忧伤幽柔地袭来,让万缕思绪随风飞杨。窗外缕缕的月光,正沉沉的穿过云雾,她的美丽从团团雾霭中射来,摔在地上,摔成斑斑驳驳的影子,抚摸着残存的记忆,弥漫着落寞的渲染,抒写成凄迷的痴思,惹脑了夏日的炽焰,招来了初秋的凉爽。

月光微绽的笑脸,缠绕起深深的牵挂;明月温柔的笑语,揉碎了寸心柔肠。犹流星从人生的天空悠然划过,掠起灿烂过后的徇丽,与短暂的虚幻,徒留云儿悲凉,独守痴望。倦卧在文字里安然入梦,朦胧中腿下现代的外衣,穿越时光的长廊,摇变云鬓高挽,薄纱轻扬,飘飘然降落在挂月的望台上,守候相逢,诠释缘分,谱一曲情曲,赋一阕诗行。秋风起潇,月华如水,缤纷落叶,玉树临风,手执玉箫,且歌且行,潇洒美丽。苍穹星海变花瓣,瓣舞飘逸化蝶,蝶绕翩跹情天。约定的欢快,相逢伴吟唱,清澈眸光如水,染暖了相思的心房;温柔敦厚的笑语,淡了几许忧伤;织成了深深的幽梦,抚慰了千年的思念。相遇相知相恋,缤纷了平凡的约定,爱意深远缠绵。

明月拥中秋,秋凉携落叶,曼妙的心韵成片,化作常情的魂魄,苏醒在有约的偶遇里,几生几世修来的碰撞,才有今生如此的相思,如此的魂绕梦牵。明月萧韵轻奏悠长,秋叶飘舞潇洒缠绵,思念还在蔓延。盈盈月光微凉,遐思在海阔天空中翱翔。千年轮回,似水流年,茫茫长夜,浅浅心事,淡淡闲愁,寄托清风明月,守候脚步过往,共吟千古绝唱。

又是一年明月!零落萧疏,阴沉气氲,灵魂私语!温婉的浸润开放了秋思。啜泣的云疏松在天空,莽莽苍苍的月光,筑成蟒鳞的虹桥,泛出流光异彩的白帆,留下古人足迹,与情人思恋的踪迹。颗颗鲜翠的星星,喜孜孜像待嫁新娘遍体光艳,欣欣怡悦,对着一泻的清辉,浪漫的月夜,沉醉的情泪自然流转,绻缱的诗魂漫自低回,梦境在明月云岩中间,一阵阵的轻霭,几道道起伏的银沟,在暗中涨落。秋思的痕迹,希冀凝成高洁的菁华,今夜遍走天涯。

中秋思念的驿站,疲惫沉睡的窗口,如水月光下,任伤口泛出嫣红,复苏着钻心蚀骨的疼,记忆被翻得凌乱。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寂寥的月夜,寂寥的心情,树影婆娑,阵阵秋风,摇曳斑驳的月光。席卷了一身的冰凉。

中秋凄楚的传说,嫦娥后羿深情眷顾,却天涯遥遥期盼,一缕相思无绝断,情殇徘徊落得千年哀叹。愁絮仍满怀,飘落相思泪,洒碎满地的思念,许的一世繁华,许的地老天荒,浪漫温馨绕着眷恋。

月下孤独徘徊,落寞身影拉长,眷恋思绪化成点点。轻叹拂落满额的忧伤。

枝头欲坠的叶,飘在季节的末端,伤感而落魄,曾经的过往,恍如隔世,飘零的思绪,拼凑伤感的音符,触碰内心深处,眼泪无声流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忧伤浸染,吟风弄月,淡雅相思,亘古不变,思恋穿越千年,捆绑思念,悲戚终望温暖,月缺了还会圆。千古情人,望月相思,情为何物?秋凉如水,思念浓浓。银光铺地,缠绕故乡。

月圆中秋时,望月独伤怀。

翻阅着记忆日历,挂着晶莹的银露滑进眼眸,溅起苍白的酸楚,伫望嫦娥守侯的美丽。

月之洁爽,睹繁华冷清,寂寥中秋伤情,情更难以留,嫦娥奔月凄美,唐诗宋词缠绵,行行洒青泪。

流逝了多少中秋,错落了几多红尘,中秋孤独相守,流离无数相思。年年岁岁,哀怨辗转凉冷轮回。

中秋无依,世道沧桑,月圆人瘦。思念中秋,倍感沉寂与清幽。

中秋感伤,暗涌惆怅,孤月惨淡里亘苍白的思念。思念故乡的山,思念故乡的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曾痴迷中秋之夜,曾陶醉中秋月光的温情。中秋有了几许的忧愁,相思孤立无助,月下孑然的花影,在此景中无语。

中秋夜,如此美丽,雾沙宛若母亲的笑容,轻飘飘地俯视着人间的儿女,眼里满是潮湿。含着湿润的感伤,期冀熟悉的声音飞至而落,幸福浸染人生中又一个中秋。中秋夜,是爱河的流动,是亲情的执着,在月光下寂寞,那是千年的守候。不觉中,泪水落在银色之光中,如绽放的绚丽烟花,在流动是夜色中,镌刻驻足的磨痕。

中秋月下,小鸟深情啁啾,举杯人流中,有一盏孤独的灯,抚摸着有感觉的伤口。春去秋来。人削黄花瘦,哀伤铺满离愁,皎洁的圆月,挥洒着透明的露珠淡然地伴着中秋。中秋轮回,铭记着的永远是那美丽的人生。时光匆匆,中秋如水的夜色里,清辉播撒悲欢的眼眸里,朦胧而充满诗意。

中秋,团圆的季节。从古到今融入多少欢乐多少思念,缕缕银光见证着多少沧桑,多少岁月悲欢淹在它的清辉里。中秋,伴一轮明月,品味红尘人生。仿佛倚靠在灯下,清酒与月对饮。“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影成三人”。此刻,花在摇曳,杯在空中,朦朦胧胧为中秋添一抹缠绵。

今年中秋,在论坛里凝望虚拟的园月,阅读温馨的祝福,书写炽烈与渴望,承纳着博大与广阔,诗意无限在网络空间延伸,踏月寻梦的来访者,分享团圆后的欢心。一轮皎洁的月亮,一片纯洁的心情。此刻,沉思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刻,古城上的月亮更晶莹!戈壁滩上的月亮更美丽!嘉陵江畔的月亮充满了诗意!花丛中的月亮溢出了清香!天上的月亮此时挂上了薄薄的窗幔!故乡的月亮更明更大更亮……

又到中秋,圆月夜美,让人痴狂,让人陶醉。中秋月仙境般的出现,“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举头望月,追逐神话千年的飘逸。相信今年的中秋,照样月夜思乡、照样月夜思情……

千古中秋悲明月,一袭团圆话相思。

与苏轼一起过中秋

文/艾兴君

中秋节如何过?只是吃月饼、看月亮吗?那你完全落伍了,现在流行像古人一样过中秋,吃月饼、赏月、观潮、燃灯、吟诗、寄相思,就连偷瓜偷菜都是习俗。穿越回去,与苏轼一起过中秋,看看宋人是如何过中秋的。

中秋节真正开始盛行是在宋代,这跟北宋政府在东京举行的科举考试有关。宋代的科举考试三年一次,恰好也是在八月举行。于是,佳节和桂冠结合在一起,就把应试高中者称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就进行隆重庆贺。《宋史·太宗纪》中说:“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从此,中秋节开始作为正式的节日,最先在东京盛行,接着风靡全国。

宋代的街市,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就已弥漫着浓厚的过节气氛。商店贩卖新酒,重新布置门前的彩楼。水果铺子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之热闹一年中少见。夜市人马杂沓,即使是住在陋巷里的贫穷人家,也都会典当衣物去购买酒馔,准备欢度中秋。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开篇序言就是“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如此看来,苏轼这首词肯定是他玩了一个晚上才有的成果了。

宋代中秋节是通宵欢庆的,这一天人们不会因为天色已晚而熄灯入眠。《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每逢这天,北宋都城开封的许多显贵和豪门,在自家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清雅,至晓不绝。普通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月光照着开封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妇女们拜过月亮之后,拿着小刀郑重地切月饼……

宋代的月饼制作更加精致。苏轼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那时制作的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不过宋人过中秋,月饼并不是必需品,很多人家都不会刻意准备月饼作为当晚的佐餐之物。比起月饼来,饮酒倒是更为普遍。因为在当时条件下,制作月饼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大难事。一来制作月饼的工序较为复杂,一般人家难以做到。二来月饼所需材料不是每家每户都能置办齐全的。酒水就不一样了,村镇、街坊大都有酒肆,而且,中秋时节正是新酒上市的时期。中秋之夜,富人酌酒高歌,穷人也置衣买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除了拜月、赏月、宴饮外,宋代还有各种民俗活动。如江浙地区的观潮、摸秋求子等习俗。中秋之时,月圆之夜,正是钱塘江大潮涌动之时,当地就有了弄潮习俗。苏轼曾写过一首《中秋夜看潮》,描写了观潮人数众多,及潮水汹涌之气势:“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在中秋节当夜,女子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瓜和豆子,放到床上伴睡一夜,第二天煮熟吃掉,据说就可以怀孕。这就是江浙地区当时颇为流行的“摸秋求子”习俗。

中秋夜放水灯也是宋代百姓欢庆中秋的习俗之一。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写道,“此夕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观美也。”中秋放水灯在宋代人眼里主要目的是为了迎接潮神生日的到来,其意或是以此取媚于潮神,请求潮神不要给人们带来灾难。而从《梦粱录》等书记载来看,这种习俗不仅在沿江、沿海地区有,就是在内陆地区也都存在。

由此看来,大宋花样繁多的中秋过法,的确让人神往。而赏月、品月饼、吃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足见其影响之深、之远。

天边的玉盘月

文/汪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八月十五中秋夜,皓月当空,漫步在月光如霜的庭院中,寒鸦栖树,冷露沾湿了桂花。思绪在这清冷的月色里游荡飘逸,不由得使我怀想起故乡的中秋。

每年的此时,家乡正是五谷成熟收获的时节。乡亲们起早贪黑地站在田地里,摘棉花、打芝麻、拔花生。一片繁忙喜悦中,他们依旧不忘忙里抽闲,祭月庆丰收。

敲桂花,摘石榴,团团圆圆过中秋。儿时,每到中秋临近,奶奶便忙碌在院子里,把白布铺在地上,然后踮起脚,轻轻地敲打桂花。黄白的蕊儿像雪花纷纷飘落,顷刻间,满地沁人的花香弥漫农家小院。碎碎柔软的桂花,经过奶奶的巧手,晾晒两天,就变成了美味可口的桂花糕、桂花饼、桂花粥,从中秋一直吃到冬至,香甜我整个童年。

月到中秋分外明,就在这花好月圆的夜里,搬出几案,放到庭院中央,摆上石榴、枣、葡萄等时新水果,祭拜月神。全家老少其乐融融地围坐一起,吃月饼,赏明月,听爷爷讲“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的神话传说。

如今,独自在异乡,推窗远眺,天边的一面玉盘月,遥遥地镶嵌在漆黑的苍穹上。月华如水,倾洒房屋、树梢和道路。远处仿佛飘来渺茫凄清的乡思调,温婉柔情地拍击着我的耳膜,顿时心中愁肠百结,伤感万千。举头望月,喃喃自问:乡关何处呢?

明月啊,明月,亘古不变的明月,千百年来,已经渐渐成为了中华文化中“旅思怀乡”情感的载体。

其实,漫漫人生中,每个人的头顶上都悬着一轮明月。当境遇波折、悲伤无奈时,它便照亮旅途,慰藉我们疲倦孤独的心灵。

中秋拜月

文/隆如

中秋夜,我们全家人都要一起拜月。虽说是小门小户,没有大排场,但也自有一番钟鸣鼎食人家所没有的宁静和乐之美。

中秋的前几天,母亲就着手准备拜月的供品了。我们架了竹梯爬到柿子树上,把黄里泛红的柿子采下来,一个个擦洗干净,点上酒精放在大纸箱里焐熟。邻居大伯驾着一艘水泥船,载着我们到他家藕塘里去采菱角。河面上氤氲着一层似有若无的水雾,大伯轻轻一点竹篙,船儿便拨开满眼枯黄的残荷,飞一般地向前窜去。我们挽起袖管,捞起一根菱藤,一个个菱角逐个露出水面。小孩子采菱,大伯则忙着采藕。只见大伯跳到藕塘里,顺着荷叶的规律和脉络的走向,就可以轻松又准确地判断淤泥下莲藕的方位,然后单脚用力踩去,一眨眼的功夫就捞起一根粉白鲜嫩的玉藕,并且能够做到毫发无损,就连一个尖芽都不会碰断的。太阳升起,雾气散尽,我们载了一船的菱藕,也满载了乡村人家对中秋朴实的向往和殷切的企盼。

中秋前夕,村口那家商店是极为繁忙,几乎都是买月饼的村民。记忆中有豆沙和百果几个品种的月饼。记得每次父亲买了月饼,都要交给母亲藏起来的,只有到了中秋那天晚上才拿出来,供了月光菩萨之后,用刀子切开来大家分着吃。于是中秋前的那段日子,有些调皮的小孩子总是在家里翻箱倒柜找月饼,找到找不到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那样的情怀和岁月,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中秋的傍晚,母亲开始张罗拜月的供品。现摘的毛豆洗净去毛,还有地里刚挖出来的花生,和菱角一起倒在大铁锅里煮熟,这时箱子里的柿子也已经红得发亮了。老宅隔壁的人家有一棵桂花树,葱茏繁茂,恰有一枝撑起在我家的院墙之上,虽然隔着高墙,桂花的香味和神韵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有时也到他家去讨了桂枝回来,插在水瓶中,供在家里神柜上的观音像前。

吃过晚饭,月亮也就差不多爬上来了。天井中央放了一张小方桌,香炉里的烟气袅袅娜娜,一碟水煮毛豆,一碟菱角,一碟花生,一个大盘子里横着一根形色完好的嫩藕,另一个盘子里层层叠叠一摞的月饼,宝塔似的。

我们点了蜡烛,燃了檀条香,便依次叩拜月亮,然后便团团围坐在这月色溶溶之中。大大的月亮就这样挂在中庭,也落在那口汪汪的水井里,凉风从廊下吹来,携了那浓郁得化都化不开的桂香,我们合家老少便都醉了,醉在这中秋的月夜里。

想那大观园里的中秋之夜,贾母在箫声中品出了凄凉的况味,黛玉和湘云的即兴联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也多少有些酸楚、哀婉。曹公笔下的中秋,有诗意漫溢,却也预示着一个家族自此走向没落的光景。我们寻常人家的中秋,虽没有笙箫丝竹,但那月光却是那般的纯粹,那般的恬淡。

八月十五话中秋

文/徐大泉

中秋的傍晚,天气还是有点闷热。树上的知了还在一声声不停的喊叫,听了让人心烦,更增添了闷热的气氛。

我家四合院天井里放着吃饭用的小饭桌。上面只放着碗和筷子,没有丰盛的食物和月饼,更没有啤酒饮料。母亲做的虽然是韭菜篓子水饺,但是能在八月十五吃上这样的水饺全家人都很高兴。围坐在小桌旁静静的等待着。不一会母亲将滚烫的水饺端到桌子上,一家人都大口的吃起来。我坐在奶奶的身旁早已吃得满头大汗,汗水顺着我的前胸流下来,呈现出一道道的黑沟。可恨的蚊子不停的在我的头顶飞来飞去,奶奶拿起蒲扇一边吃饭一边为我驱赶蚊子。那时父亲是村里最大的官,因为过去没有送礼的习惯,家里一个外人也没有,显得特别清静。刚已吃完饭哥哥怕我跟着他早已偷偷溜出家门不知去向。这时奶奶拿起小梧撑和拐杖走到大街上去乘凉,我急忙拉着奶奶的衣角跟在后面。月亮已冉冉升起,爬过大门前的影壁照在西屋的北山墙上。过去的天空没有污染月亮更加皎洁可爱。顽皮的蟋蟀在墙角下的石缝里不停的发出“今今盖盖”的叫声。奶奶说“听见了吗?蟋蟀在说从现在开始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以免着凉。”听了奶奶的话我似懂非懂,又感到好奇,就跑到墙角旁掀起一块石头去抓蟋蟀,一只蟋蟀三蹦两跳又跑到另一块石头下无影无踪。奶奶见状赶忙喊我快回来,不要掀石头,有蝎子和蛇,我一听急忙放下手中的石头跑到奶奶的身边。

出了我家的大门是一条五十米长的胡同,往北才是大街。这时已有很多人在乘凉,已能听到他们的说笑声。我和奶奶顺着胡同的西侧借着月亮的光亮慢慢的往北走去。地面上呈现出一大一小两个人的身影。奶奶的拐杖触到地面发出咯噔咯噔有节奏的声音。我依然拉着奶奶的衣角紧紧的跟在后面。

五十五年过去了,奶奶父母早已去世。我已经有了外孙女。昨天在医院工作的大女儿给我送来了鸡鱼大虾等,八月十五用的食品应有尽有,还有一张两百元的购物卡。在外地读研究生的小女儿也打来了祝福的电话。

看看现在,想想过去,我们的日子已经到了天堂,应该感谢党的致富好政策。

乡思 不算什么

文/刘国平

中秋快到了,天上的月儿快圆了,月饼的香味溢出来了。

乡思,也就有了……

在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徐水的夜空还是干净的,月亮星星都能看得很清楚。每逢中秋,满满一轮明月挂在天上,八九盒月饼摆在桌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借着月光,一边喝着淡茶,一边谈天说地,真是其乐融融啊,多年来仿佛生活一直是这样恬静。

等我上了高中,开始住宿。中秋只能在学校过。中秋,并不是没有课程的安排,也不是少了,而是像平常一样,多。只有中午的片刻,去大门口,爸妈来看我。入眼是人海,但是,阻挡不了我前进的步伐。我像一叶扁舟,划开层层的波与浪,终于停泊在那“彼岸”边。握住父母有些发热的手,看着父母关怀的眼神,告诉父母:中秋我在这里,很快乐。我拿着月饼走回宿舍,路上遇到好友,就一起分享!感觉就好像家人在我身旁。

大学,我的第二故乡。虽然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但我又找到了一片清新的空气。山城的空气是澄澈的,天是蓝色的,我的鼻炎都好多了,但离家确实很远,思念,就难以抑制了。

幸好,每周,我都给家里打电话。说一说生活的酸甜苦辣,关心着父母家人的身体健康。爸妈则关心着我的学习情况,还有就是身体怎么样。我便汇报我获得的荣誉……我能想像得到,父母都在会心地笑。就这样,每一天,我都感觉,父母就在我身边,并未离我很远,他们一直在鼓励我,支持我。即使到了中秋,也是一通电话,就像平常一样,微笑挂在脸上。

从小到大,对于中秋,我并没有铭心刻骨的乡思。或许,我正好错过了那个书信的时代,没有古人那离乡背井两地相思的感觉。我赶上的,是科技的大数据时代。无论我走到天南还是海北,只要我想家了,一通电话,就能连接家园,一段视频,就跨越了空间,让我和家人面对面。

乡思,不算什么。

月圆中秋

文/李学强

快到中秋节了,田野里飘荡着温馨的气息,稻谷正在收割,棉花绽放笑脸。城市里,苹果、梨大量上市,交易活跃。天也黑得早了,气温变得适宜,蚊虫玩起了失踪。随着中秋的临近,远方的游子也在为节日的即将到来而兴奋,又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了。

月圆之夜,玉兔东升,晶莹澄澈。月光在窗间,门前阶下,树旁无声地流过,往地上瞧更是清辉一片,月华如水,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月光闪耀于朗朗夜空,把大街小巷照得如同白昼。偶尔,一片云飘过掩遮了明月,须臾,明月穿过灰白色的云朵,又露出皎皎无瑕的美丽容颜,一时间清光四溢。

手捧月饼,欣喜而小心地咬上一口,美味就在舌尖上弥散开。如今月饼品种是越来越多了,肉松,蛋黄,琳琅满目,形式多样,与小时候商店里只有五仁,青丝玫瑰馅的相比,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月饼在我小时候是个稀罕物,父亲下班买回的月饼放在小桌子上,油光纸扎着带着红贴,捆着细麻绳,五个一斤,虽然包装简单,但中秋节也成为全家的焦点,毋庸置疑,守着它晚饭都吃得格外香甜。

月儿升起,母亲微笑着把月饼细绳一道道解开,剥开一层一层的油光纸,露出焦黄油润的月饼,诱人的香味弥散开,让人垂涎三尺。把月饼都掰开来,每人分上一块儿。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小孩子们的心思瞒不过大人的眼睛,大人们把手中的又分成几块儿,孩子们手中又丰盈了许多,心里乐滋滋的。

现在的城市里,孩子们不太喜欢吃月饼,小时候爱吃月饼的我也感觉不到月饼的可口了,也似乎吃不出儿时那诱人的味道了,我想,其实它们的味道并不差,只能比小时候的味道好,喜欢吃它的人少了,是人们有更多的美食可以选择。

“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金”,中秋月圆,桂花也开了。淡黄色的花朵藏在肥厚的树叶中,花香浓郁,地上树影斑驳。“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几只小鸟从横斜突兀的枝干间飞起,枝叶婆娑,沙沙作响。蟋蟀藏在墙角唱歌。月圆之夜,清盈的月光如流水一般,倾泻在房前屋后,让人心里也亮堂堂的。

人们坐在自家门前赏月,品茶,听戏,侃大山。月光下回荡着孩子的欢笑。在明亮的月光下,他们在宽宽的巷子里玩捉迷藏,剪刀石头布。腿弯撑上一道皮筋跳来跳去,把几声声欢笑挂在树梢。

月到中秋,院里院外被月光镀成一片霜色。农家屋檐下挂着串串红辣椒,墙头码着穗穗黄玉米,屋角蹲着收获的花生。村边的荷塘衰败了,月光下水面泛起片片银光,静静的乡村披上一层薄纱。蛙声远去,沉淀下三两点静谧,无言中,明月把莫名的乡愁一寸寸拉长。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东坡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成为绝唱,残缺与圆满相对,阴晴与雨雪相承,时光悠悠,大自然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客匆匆,一眨眼便是沧海桑田。

中秋的月让人梦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明月熠熠让一天劳作的艰辛苦累好像都消逝了,明月调适着心情,人感受着生活的满足;中秋的月让人梦牵,节日之后,亲人又踏上征程,迈出匆忙的脚步,不舍之间让心头又增添几多挂念。

月到中秋,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