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读书散文

2023/01/10经典文章

读书散文(精选20篇)

寒冬读书正当时

文/张小六

四季当中,春天温暖,夏天凉爽,秋天干燥,冬天寒冷。有人以为,最不适合读书的季节便是冬天了,因为他们觉得一个人在寒冷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不是太方便,其实不然。

冬天虽然天气寒冷,可是环境却并不糟糕,天冷更容易让人精力集中,在城市里,冷天出门的人也少,街道往往比平时要冷清,此时读书,不必担忧被周围的嘈杂所干扰,因为大家都在家里,周围的环境当然也就要安静许多。

冬天读书其实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如果心情不错,完全可以在冬天里好好地读一把书。下雪天,找出自己喜欢的书籍,搬一把藤椅往院子中一坐,不管是有太阳还是没有太阳,都不必介意,因为心思全在书中,此时读书,因为有雪为伴,感觉非常特别,收获也自然不小。

冬天最适合读书,或者说读书最佳的时候当属夜晚,冬天的夜晚,格外寒冷,然而,这种寒冷对于读书其实一点影响也没有;不但没有影响,反而还有可能提高读书的质量,因为寒冷,所以许多人早早睡觉进入了梦乡,此时,万籁俱静,你只要喜欢,完全可以在此时过一过读书瘾,拿出自己热爱的图书,躺在床上,或者坐在书桌旁,生一炭火或者小电炉,然后,静静地品读,此乃人生一大快事也!

寒冷有时让人讨厌,可有时也会让人喜爱,比如冬天的寒冷,尤其是对于一个喜欢冬天读书的人来说,寒冷也是令人感到亲切的。

冬天最适合读书,冬天正是读书时。

整理旧书籍

文/黄育斌

我一介平庸,粗俗鄙陋,却喜欢看书读书,因此时常去书店书摊买书淘书,学问见识虽不见长进,但日积月累,多年来家中书柜中也有数百册书籍了。

曾几何时,工余饭后,闲时暇间,深夜睡前,随意翻阅,与书亲近,陶醉于文字的芬芳,悠然而乐。无用讳言,近些年来,随着新兴媒体的流行普及,特别是用上智能手机后,读书时间和购买纸质书籍大大减少了。虽如此,但对旧书籍依然喜爱,情怀依旧,对书的那份痴迷永不变迁。因而常于书柜前流连,目视着书柜中一排排的书,默念着每本书脊上的书名,心中感到非常亲切温馨。一幕幕聚精会神捧书而读的镜头、一幅幅专心致志埋首书页的画面,一一显现于眼前,那一刻,仿似重回当初悠然自得从容恬淡的读书时光……与书亲密无间的日月,世界多么简单朴拙,内心多么简约轻盈。人生千山万水,最是惦念眷恋这读书片段,世间风景秀美,最是回眸此与书相伴的景致。故常常兴之所致,情之所起,便整理下书柜中的旧书籍来。诗歌类,散文类,小品文类,小说类,名著类,古诗词类,年度选本类,某个作者的集子类……慢慢的一本一本分类整理收拾,拂拂灰尘,抻抻卷角,压压皱褶,这本翻翻,那册看看,书柜中的部分旧书虽然开始发黄褪色,有些甚至已经斑驳破损,但摩娑着熟悉亲切的每一本书,那嗜书爱书、读书看书、与书相依相偎的情景又历历重现脑海,仿佛又回到当初的快乐读书时光,一种久违的情愫呵又溢于心间脑海。

我有个习惯,每买一本书回来,都在扉页写上购买于什么书店或旧书摊和日期。因此在整理旧书籍时,每一本书我都会先翻开扉页,看看是何年何月何日在哪购买的,有的书购买时日虽然久远,但大部分我依然可以从扉页上的购买日期上,记得起当初买书淘书时的情景场景。任岁月流转,书本有情似故人,每一本旧书,似是一个多年的老朋友,随手拿起翻开,仿若与某位故人重逢、或与某位知己邂逅,自然而然的娓娓而谈欣欣畅聊,那一份经年的情谊便弥漫飘逸,萦绕于心头。世事纷繁,生活喧嚣,工作忙碌,或许无暇长时间去捧书而读。但何妨抽空整理收拾下旧书籍,重拾一下旧时雅致情怀,再温习一回怡然逸趣,与书籍作一次亲密接触,闻闻书香,嗅嗅墨韵,让书籍的氤氲气息,洗濯身心,荡涤灵魂,芬芳精神,洁净思想,暂时抛开现实的苦恼无奈,远离利禄功名的羁绊,让浮躁的心静谧闲雅,惘然的神志澄明清澈。

整理旧书籍,就像与书本作一次无声的交流,进行一番心灵的对话,品味一回生命恬淡澹泊的意蕴。整理旧书籍,就好像整理一段旧时光,重温一段记忆深处的读书岁月。

最是书香好入眠

文/隆如

在这世上把读书和睡觉联系起来的,恐怕也只有我这样的痴人才会如此吧,更何况总是在书香中入眠,更是少之又少的懒汉书呆子了。

古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圣训,又闻映雪偷光的励志典故,怎能不视读书为最最神圣、最最庄重的事情呢?但我还真的就是枕着那些书卷,吸着那些墨香,恬静入睡的呢!并不是我忘记了先贤的教诲,也不是我十分的懒惰懈怠,一定是那书,是那些字里行间流动的文字所特有的静谧,使我烦躁的心也澄净了几分,自然就毫无忧虑地酣然入睡了。

日头渐渐落了下去,天光一点点暗了下来,窗外的世界变得安静,除了蟋蟀和蚯蚓的浅唱低吟,以及河对岸一只野鸭不时的孤叫声之外,天地间寂静一片。薄凉的风吹来,丝丝缕缕拂过脸颊,心绪少有的安定。这样的时光如果不用来读书,简直有负上苍的恩赐。不如让我们点一盏橘黄色的小灯,泡一杯茉莉清茶,偎在椅子上看一会儿书吧,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简单而惬意,夏夜也可以是这样幸福而又清凉。

夜的光景在书香里显得那样雅致,那样隽永。当一篇温婉细腻的文字和浪漫轻柔的夏夜相遇,当一本丰富精致的好书和袅娜氤氲的茶香邂逅,那是一场怎样的偶遇呢?读吧,读吧,无常的生命历程中这样读书的机缘能有几多呀?与书作伴,和文为友,看到睡意来袭,看到杂念不生,那是一种境界,一种书卷人生的通达无碍。

有了书,那梦也必定会香甜了几分,就连空气也仿佛弥漫着人文的气息。看书是我睡觉前一定要做的功课,少了书香的沁染是难以入眠的,就好像孩子离开了母亲的怀抱,总会有些不适和挂念。打开一本书,倚在靠背上,温馨而又柔和,夜空那么深沉,星光那么寂寥,心却随着文字的脉络,或感动,或哀愁,或欢喜,或悲叹。与其说是文字使我透彻,使我心安,不如说是这样的境况,这样的氛围,让我更能体会到夜读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床榻上的扉页轻翻,枕头旁的翰墨缓流,静夜书香让心灵更熨帖,更明澈。

下雨了,是那种夏天常有的雷阵雨。天很黑,电闪雷鸣,豆瓣一样的雨“噼啪”袭来,打得窗外的青竹哗啦作响。彼时我正斜在床上看书,原本已经临近入睡的状态,被这突来的雨声惊醒,一时心血来潮,久久难以睡去,索性坐到窗台上去看书吧,我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整个雀跃起来。灯光有点暗,声音有些嘈杂,这些丝毫不会影响我读书。飒飒的风影,沥沥的雨声,浅浅的睡意,浓浓的书情,在那个风雨之夜,我尝试了一种别样的读书况味。风息雨止,透亮的水珠在夜色中繁密的竹叶上睡去,不久,我也在沾着湿雨气息的书香中打起了小盹儿来。

在我的歪理邪说中读书和睡觉,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字眼,却有了紧密的联系。原因不在于看书睡觉是多么光荣的炫耀,有多么舒服的享受,而是读书所带来心境的洒脱,却是其他行为所不能赐予的惠泽。是的,人生也应像这样,读过了,经历过了,就要放开。千思万虑,只会让我们堕入执着的迷惘中。枕着书香入眠吧,该放开时就放开吧!放开了,无执了,那么对于生活这本书的体悟也就更为明朗了。

书香人生

书香,伴我成长

父母都是教师,我出生后见的最多的就是书,书桌上除了父母的教科书就是文学书。

我的童年生长在校园里,听的最多的是朗朗的读书声。从小到大,目光所及,是父亲订阅的《小说月报》《人民文学》《十月》,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了王蒙、铁凝、刘震云、莫言。

书香,久违的香

也许好久你没有踏进书店了,也许好久你没有买上一本书了,更是没有闲暇去闻一闻纸张的香气。

如今,是电子信息发达的年代,微信微博各种链接每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多更快更直接地获取信息,然而它们的快餐性、一次性,让我们无法细细品味,更是无法收藏。但我们无法阻止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面对众多的诱惑,面对选择,我们要懂得取舍与摒弃,不要让这些海量的信息乱了我们的心。

当然好的信息和电子书籍要为我们所利用和借鉴。我也在微信手机杂志上订阅了“慈怀读书会”,随时随地品读一些积极向上的文章,那些图文相配、穿越岁月的美文,会让你感到图美、文香、意远,让你感觉日子是鲜活的,生命是有色彩的。

这样的阅读一样会让我们学习和成长,却缺少了和书上油墨文字对视的灵性和惬意,缺少了那份醉人的书香。

书香,醉了时光

受父亲影响,我依旧故我,喜欢读书。随意翻开一本书,纸张的香味和着油墨的香味,带给我的是不一样的味道,不一样的感觉,于是常常在读书时轻醉。

所以搬了新家,最先要买的不是电视,不是冰箱,而是书橱。里面放着我看过的书:林徽因的、张爱玲的、沈从文的、余秋雨的……书中的文字吸引着我、诱惑着我。书橱里散发着书香,那是我心中的一片绿地,那里有无声的力量,那里生长着美好,让我的心灵沐浴阳光。

书香,是来自灵魂的香

有人说,读书或者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是在路上。我一直认为,读书,就是与自己的灵魂共舞。

说到底,读书是一种更广义的倾听,只有读书,你才会了解世界的广大与多元;只有读书,你才不会让外物轻易奴役了你的心灵。读书让人丰富,读书让人安静,而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丰富的安静,心静了,你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

有时候,我宁愿享受寂寞,一本书一杯茶一段音乐,静静地感受那些真诚、轻松、简单、随和、有温度的文字,享受与书相伴的简生活、慢时光。读书,将成为伴随我生命成长的一个元素;读书,会让我生命的底色厚重些再厚重些。

一些文字,无论素净还是喧哗,被岁月赋予了各种不同的味道,亦苦亦涩,亦酸亦甜,我含着泪,微笑着,一读再读。

沿着时光的甬道,在飘着书香的岁月里御风前行,我依稀看见,希望和美好向我走来……

读书的乐趣

文/朱子岸

生活中有很多乐趣,我最大的乐趣是读书。

我读的书种类很多,军事书、冒险书、故事书、历史书、科技书、文学书、百科全书,或其他名着,我都看。不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军事书、历史书。我尽量不看我妈妈所说的垃圾书,就是所谓漫画书之类的书。

我看书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放学一回家,立即写作业,完成以后,我便如饥似渴地看书。有时候会看到晚上十一点,还不想睡觉,直到妈妈把我拽到床上才肯罢休。上卫生间我也看书。中午睡觉前,在外面吃饭时,我也要看一会儿书。每每去外地,我的小旅行箱里,有一大半都是书。总之,我在任何地方都要有书陪着我。

我尤其喜欢看我没有的书,因为我爸爸认为我书架上的书太多了,不给我买新书,所以我只能找新书看。每周六我爸爸要去古玩市场,他会硬把我拉上,他在那里找他的瓦当,我就在那里找书看。上完奥数以后,时间还早,我就偷偷地跑到汉唐书城去看书。

我为什么对读书有乐趣呢?为什么不像其他一些同学那样以玩电脑之类的为乐趣呢?原因很简单:读书可以增加知识,又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很多的信息。

我从不看那些品质不高的书,尽管我也有,因为那些书里有不健康的东西,知识也少。

假如没有了书,我的知识就不会增长,也没有什么想法,也会感到无聊吧!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喜欢读书,它是一种乐趣。我的生活离不开书!

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

文/刘浩宇

很多不解的知识通过读书能在书中得到答案,《十万个为什么》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也让我逐渐明白了读书好处多多。

一天,我出去骑自行车,看到天上有许多云,我想知道“云”是怎么产生的?就去问妈妈,结果妈妈也说不清楚,我就去读《十万个为什么》,终于找到了答案。

通过读《十万个为什么》,我懂得了“云”主要是由水汽凝结而成的,地面上富含水汽的热空气上升的过程中温度会逐渐降低,当升到一定高度后其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也就是水汽含量够多了,空气中容纳不下了。如果还继续上升的话,那里的温度倘若高于0℃,那么水汽就会凝聚成小冰晶,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会逐渐增多,当它们达到一定数量后,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云。

奇妙,有趣!读《十万个为什么》解决了我的疑问,还帮我解决了我生活中遇到的好多问题,正如人们所说的,书就是解答器,很多答案都可以在书中找到。但是,我们不能有问题才去读书,而是要养成多读书、爱读书的习惯,书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知道了很多道理。

读书如垂钓

文/曹光源

闲暇之时,总爱去明山水库垂钓,乐在其中。久而久之,便觉得垂钓与读书有许多相似之处。

其实,尽管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热衷于垂钓,但垂钓的境界不外乎三种。

其一,所钓者,鱼也。这样的垂钓者目的很单纯,完完全全是为了钓得个“满”而归。无论海、湖、河、塘,只要能钓到鱼,他们都愿意去;无论是风景秀丽之处,甚至是污秽不堪之处,只要能钓到鱼,他们都乐意前往。其二,所钓者,健康也。这些垂钓者黎明即起,为健康而奔波,渔具只是道具而已。于是,所选垂钓之处,不在乎鱼多鱼少,鱼大鱼小,要空气清新,环境幽静,阳光柔和,无刺耳之噪声,无呛鼻之烟尘,无污眼之秽物,无乱心之烦事,无危险之陡坡,有利于身心健康即可。其三,所钓者,意境也。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随心选境,由境入心,心境融和,天人合一。水上波光云影,岸边翠柳成行,远处青山隐隐,近处“野渡无人”,树上鸟语,草中虫鸣,皆赏心悦目,怡人性情,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屏蔽了人世间的喧嚣。即便天公不作美,或“斜风细雨”,或“千里冰封”,也流连不思归,“独钓寒江雪”。

读书如同垂钓,也有三种境界。

其一,为功利而读书。民间所谓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皓首穷经,便是典型写照。此种读书,往往伴有父母之命、兄长之言,其中免不了枯燥之感,厌倦之情。其二,为事业而读书。所谓“三十而立”、“成家立业”、“建功立业”,就是说人人都要建立事业,且不断为之奋斗。读书就是“立业”的前期“储备”,也应该是“立业”过程中的“加油”与“充电”。这样的读书,“意义”与“辛苦”同在,“动力”与“惰性”并存。许多人在事业稍有成就之时,读书之“闲”便让位于事业之“忙”,能坚持读书的几乎全靠恒心与毅力。其三,为心灵而读书。土地的沙漠化是因为缺乏水的灌溉,心灵的荒漠化一定是因为缺乏书本的滋润。许多人已经功成名就,着作等身,生活无忧,仍然孜孜不倦地读书,因为读书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成了他们生命存续的一种方式,成了他们心灵的渴望。有些垂暮之人,已无功利可言,也无事业发展之虑,但生命尚存,读书不止,无其他解释,只是心灵的需求也。

自古以来,读书、垂钓皆有高雅之名。然目的不同,则层次分明,境界各异,个中苦乐不亦大相径庭乎?

为母亲自豪

文/李龙欢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亲爱的妈妈,我有多少心里话想对你说,可到了嘴边又咽下去了,千言万语埋藏在心里不知从何说起。现在,我鼓起勇气想对你说;“妈妈,我爱你!”

多少个日日月月,多少个岁月年华,你对我的爱护不计其数,每时每刻我都能体会到你的良苦用心,感受到你对我的爱。

记得刚上小学时,由于我不懂事,总是给你添麻烦。我不肯进学校,不愿读书,总是嚷着要回家。那时,是你陪在我身边,和我一起在学校读书学习。当时,你是那么的无奈,但是你为了我,坚持每天都陪我一起上学。几天后,是您的谆谆教导让我懂得了道理,鼓足了勇气,从此,我不必在您的守护下读书了,这是你教会我的第一个人生哲理。现在我长大了,我才明白您是多么的慈爱、多么的伟大。

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对我的期望。因为有了你,我的生命才会这样多姿多彩。有你这样的母亲,我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女人与读书

文/郭敏

自古以来,读书与生活息息相关。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更新,过去的那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已有所不同,但一个人,如果你想在这个世界上立足,没有知识是万万不行的。

读书可以使人明目清心,让你视野开阔,让你懂得世间万象。纵观咱们国家五千年文明史,只有文字,才是绵延历史、传承教育的文明史。所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读书的人,心胸豁达,行为儒雅,只有读书的人,才会放眼未来,瞩目天下。而女人读书,更可以变得情清气爽、气质非凡。读书可以使女人高贵,更可以使女人精致。一个读书的女人,即便她不是生得动人心弦、美艳绝仑,但一定有从她身上流露出来的那种别具一格的引力,让你觉得非同一般,我相信,那种气质和美丽,会焕发出比容貌美更胜一筹的惊叹和光彩。

从史上着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到命运多舛的蔡文姬;从才情横溢的诗人薛涛,再到素有女史学家之称的班昭;从光芒四射的林徽因,再到盛名才女张爱玲……纵观中国历史几千年,虽然她们也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女人,可她们的名字,谁又敢说,不在历史灼灼皓空中占有一席之地呢?

作为女人,你可以生得不漂亮,但不可以粗俗,你也可以生得粗俗,但不可以无知。无知的女人最可怕。漂亮的女人固然好,可是如果没有内涵,也只能是作为花瓶的作用。一个女人的美好,主要在于外在和内在的相互结合。外在的美,尤于鲜花,可是,再美的鲜花,一旦离开了枝头,生命就枯萎;只有内在的美,它会无时无刻不追随着你,无论你年轻还是年老,变美还是变丑,它都会如影随形、日久弥新!

读书的女人,生活一定顺心如意,因为她懂得凡事不能苛求圆满,大千世界,一切都会随缘,只有顺其自然了,心才不会受苦煎熬;读书的女人,婚姻一定比较美满,因为她知道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两个人相处,只有把心放平了,不要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对待你好的人,你也一定要对他好,知道体贴,懂得进退,婚姻的围城里,没有对错,只有两个人同心同德,婚姻方可圆满;读书的女人,必定懂得孝心感恩,懂得人生在世,衷为善、孝为先,她在生活中应该懂得修心养性、善心如莲。

做个喜欢读书的女人吧,只有在书海中沾染书香的女人,才能遗世独立,清香永久!

读书滋味

文/刘泓宇

有一种东西,既是清苦的又是甜蜜的,它可以做人们的精神食粮;可以让人们品尝其中的乐趣;也可以使人们回味无穷……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散发着浓郁的油墨香气的书。书,是无声的伙伴;是一种奇妙的,无声无味的东西;它纵贯的是人类历史,横贯的是全世界,它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诠释了人类的文明。才上初一的我,已经被书海的美丽景象吸引住了,目前,我最喜欢“品尝”的是《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本古典名着,自从三年级妈妈给我买了本《西游记》,我就爱不释手,整天抱着它坐在椅子上细细品味,常常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做事。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书不仅可以给我带来乐趣,还能给我带来甜蜜和清苦的滋味。

这天,我正坐在床上如饥似渴地读着《西游记》,当我读到孙悟空救了比丘国的小儿后,我的心里充满了暖流,我时不时会沉浸其中,幻想自己是孙悟空,为救了一大群孩子而感到喜悦,又为营救了老百姓而开心。当我读到国王居然要吃唐僧的心时,我勃然大怒,心中暗暗地叫骂:天底下还有这种国王,我要是孙悟空,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一顿。正在我怒气冲天、面红耳赤时,悟空聪明地变成唐僧,去国王那儿好好地教训了他一顿,还令两只妖怪现出原形。读到这里,我的心像吃了蜜一样甜,为悟空的正直感到敬佩。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没几天就读到唐僧师徒取经回来了。那时,我感到天上的太阳照射在云上,从白云流进了我的心田。可是,不一会儿,就下起了雷阵雨——真经被一只大老鹰给弄进了水中,我不由自主地为唐僧师徒四人感到惋惜。可当我读到最后,才明白这是对唐僧师徒最后的考验,真经要经过这最后一难后才能获得,我的心情立马像雨后的彩虹一样,开心地挂在白云上。

读书的滋味就是这样,有甜有苦,有喜有忧,但我乐此不疲。

读书的乐趣

文/张铭

读书似乎是件痛苦的事,要不,怎么有个成语叫“悬梁刺股”呢?不过,也有人认为读书是件快乐的事,否则,怎会废寝忘食地读书呢?我喜欢读书,因为读书有很多乐趣。

读书最大的乐趣在于随心所欲。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诗歌小说……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总之,我的阅读我做主。啊,世界如此之大,大自然又是如此奥妙无穷,多么令人神往呀。

乐趣之二,当你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的时候,或者当你对某一问题小有心得的时候,打开一本书,发现有个人对这个问题有了充分的论述,正好挠到了你的痒处,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那么舒服,是千金也换不来的。

乐趣之三,你和同学谈话时,当你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同学们都会羡慕地望着你,你小小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

读书有这么多的乐趣,那么,就让我们都来读书,读好书吧!

旧书情结

文/徐学平

真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和那些流动的旧书摊不期而遇的。昏黄的路灯下,一老妪屈膝而坐,面前散放着一摞摞旧书,每次见到这类书摊,我都忍不住要上前挑上几本。

读书确实是件令人惬意的事情。一卷在手,可读黄山雁荡的气势,可读小桥流水的清幽,可读大漠孤烟的粗犷,可读渔舟唱晚的意境,在宁静悠闲中便可以让灵魂悄然得以净化和升华。然而,如今到书店购书,面对令人咋舌的书价,作为工薪阶层的我大多只能“望书兴叹”。而与旧书摊的邂逅,对于酷爱读书的我来讲,真无异于“绝处逢生”了。

其实,读旧书也别有一番韵味。我最爱在心静如水的夜晚泡上一杯清茶、燃起一支香烟,尔后再拧亮书桌上的台灯,捧一本旧书来读。翻阅张张泛黄的纸页,如同尾随书的原主而行。一处不知其意的圈点,一抹或深或浅的折痕,那皆是前人留下的标识,宛如黑夜里闪烁不定的灯盏时隐时现,催人思考,耐人寻味。偶见几句言简意赅的评点,往往令人茅塞顿开,不由得心存感激,而无以言表。

读书是一种交流,读新书如同结识新朋,读旧书恰似与不曾谋面的知己一度相逢。埋头翻阅斑驳的书页,仿佛在考察昔日另一个人的生活。一个浅浅的问号,说不定正埋着他(她)深深的思考,从其淡淡的手迹中亦隐约可辨他(她)的学识和见地。于是,神游于熟悉的文字之间,恍若与故交屈膝闲聊,完全忘却了时间忘却了疲倦,尘世间那些名利场上的俗事也可尽抛脑后,待到匆匆话别的时候却早已是“七八个星天外”了。

读旧书,有时收获更多的是书外的东西,而那不断变换的藏书印章,也往往让人顿生世事如烟的感叹。《红楼梦》里宝玉对晴雯说东西不过是借人所用。一个“借”字道出了几多人生的哲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常常自以为拥有许多,其实物是人非,我们充其量也不过是数十载岁月中有缘共处罢了。望着书橱里满架尘封了的书籍,有时我不免突发奇想,要是有一天徒经岁月的蹉跎,不知它们又要流落何方……

我对旧书有着一种莫名的情结。也许,书的命运正如同一个人的命运,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难免总要经历几度飘泊、几多沧桑。

那些温暖的读书记忆

文/冻凤秋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与阅读相伴的过程。

当孩子用胖乎乎的小手摸到第一本书,就意味着开始从懵懂走向智慧。最初的读书记忆应当来自家庭,父亲、母亲,或者祖父、祖母等,在星辰漫天的夜晚,橘黄色的灯光下,阅读,讲述,用美妙的故事为我们打开一个个神奇的世界,那慈爱的声音给我们的心灵以最深的滋养。

或许那记忆来自学校,从幼儿园时的绘本,到小学、中学时的教科书,老师带领我们遨游在文字的天地,那谆谆的教导和琅琅的读书声铭刻在关于校园的精彩回忆里。当我们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我们与书的故事就更加缤纷多彩,那或许是借书、购书、藏书的趣事,或许是阅读带来的豁然开朗、心领神会的时刻,或许是因书而生的缘分,或许是凭借阅读、写作改变命运的奇迹。

2019年4月20日,适逢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这是农人播种的时节,也是适宜友朋品茗的时节。那天午后,来自全省各地的读者相聚在郑州瓦库17号店,和穿越岁月的旧瓦,带着清香的新茶一起,和来自北京的文艺理论家、散文家刘玉琴,来自武汉的出版家、作家周百义,和剧作家陈涌泉,编辑家许华伟,作家南豫见、南飞雁父子一起,做客河南日报中原风读书会,回望温暖的记忆,述说阅读带来的奇迹。

培根铸魂

她清瘦,如茶。

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玉琴曾数次到中原,多是为观摩戏剧,这是第一次,为读书而来。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4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

她说,中原风读书会所做的事情,也是在培根铸魂。因为播撒书香,可以让每个人从阅读中受益,得到灵魂深度的滋养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她说,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读书面前,人人平等。这也是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宗旨。

她回忆起自己童年时,寄居在乡下外婆家。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比较贫穷,唯一的精神大餐就是每年会有说书人到来。聆听“杨家将”等故事,让她记住了烧火丫头杨排风,觉得自己也可以像她那样拥有不一样的个性和人生。

正是民间文学的滋养,让她考大学时选择了文科。后来,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又进了文艺部。几十年的编辑生涯,且读且编,读书对于她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曾担任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文华大奖等评委的她,回首读书生涯,仍谦逊地说,自己读历史、哲学、社会学、法律等方面的书籍太少,致使很多的思考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今,还在努力弥补。

她如今在思考什么?她提到国学大师钱穆说的,哲学就是研究两个问题:世界是什么,人生是什么。她提到北大哲学系教授张世英,把人生分为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

读书、思考,会不断提升我们的精神高度,最终超越功利,到达审美境界。正如她那天动情朗诵自己的新书《万物皆有爱意》中的文章“相隔一朵桃花”里的句子:人生若白驹过隙,秉持一种信仰,一种坚守,葆有一份美丽的情怀,便能在内心里找到永恒的美好,开阔出锦云般的又一方天地。

他充满激情,如戏。

如今,“全国戏剧看河南”,精品剧目不断、屡获大奖的河南戏剧已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

这其中,有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副主席陈涌泉的一份成绩。

那天的读书会上,他悄悄地把《程婴救孤》《陈涌泉剧作选》两本书放在展台,他希望它们能遇到自己的读者。

他年少时读书不多。在南阳唐河县一个偏远的村子里,最初的启蒙,便是在昏黄的油灯下,母亲在他入睡前讲一两个“瞎话”。而隔十天半月,村子里会来一个民间曲艺艺人,说鼓词,唱大调曲;逢年过节,还会有庙会,大戏。戏中的忠孝节义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在他心灵深处种下了文化的种子。

这注定他走上戏曲创作的道路。每一次创作剧本,他都有针对性地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写《程婴救孤》《阿Q和孔乙己》《风雨故园》《张伯行》以及新近创作的《黄河绝唱》等,莫不如此。读书与创作结合,让他越来越体会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真谛,他说,读书要善于思考,善于吸收,使之真正成为支撑、引领我们前行的力量。

那天,投影仪上播放着他创作的《风雨故园》,朱安在戏中唱着:一句话拨云见太阳,沉闷的心情顿开朗,心潮荡漾人已醉,如饮琼浆似飞翔,一飞飞到百草园,百草园里好风光……

他捧着书,念诵着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期待隔着时空完成一种富有意味的心灵的跨越。

他以戏曲人的方式诵读、表演,期待更多人读懂中国戏曲这门综合艺术,爱上传统戏曲。

贵在坚持

那是1965年,小学毕业的周百义连考两年初中,都因为家庭成分原因没能考上。于是,15岁的他,随当教师的母亲下乡,当了5年农民。之后,带着一腿泥,去做了乡村小学代课老师。

那些日子,一有时间,他就读书,如饥似渴。读《红楼梦》,他做了两大本读书笔记。正是读书改变了他的命运。

1978年,恢复高考后,他以“小学毕业生”的身份参加考试,语文成绩竟考了98分。后来,到师范学校读书,教书,又因为勤奋写作,当上县文联主席。1985年,考入武汉大学作家班,真正圆了大学梦。

大学毕业后到长江文艺出版社当编辑,他勤奋敬业,每编一本书都要认真写书评,同时在工作之余大量读书,不断写作。41岁当上出版社社长,一手打造辉煌的“长江10年”,策划出版《二月河文集》、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等优秀著作,先后获“新中国60年100名优秀出版人物”称号,第十二届“韬奋出版奖”。

面对家乡读者,他诚恳地说,读书贵在坚持,人生贵在坚持,一辈子能够做成一件事,足矣。

那天,他深情地回忆起与作家二月河31年的情谊,那是一位编辑和一位作家之间的真诚与信任,是经得起岁月淘洗的心与心的碰撞。

他认真地朗诵自己那篇怀念家乡的散文《木梓树》:桑梓之地,父母之邦。正如《诗·小雅·小弁》中所言:“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所以,家乡田野上的木梓树,始终是游子心中的向往。

河南美术出版社总编辑许华伟20年前,因为出版孙皓晖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而与周百义先生从交锋辩论到相知相惜。

他说,读书会给人底气,让你坚信自己的价值判断。

他回忆起当年见到94岁的南怀瑾先生,先生说,读书,一定要读经典,从文化源头读起。先生给孩子们推荐《千家诗》,以其选诗内容健康、向上、乐观,格律严整,“诗词三百首,每天不离口,平时当歌曲,学问自然有。”

他记住了南怀瑾先生的话,如今仍坚持每天诵读经典诗词。现场,他以自己的方式吟唱,张继的《枫桥夜泊》,苏东坡的《定风波》《赤壁赋》等,神采飞扬,气韵贯通,让人忍不住跟着唱起来。

书香永恒

身为父亲,作家南豫见自豪地谈起儿子南飞雁第一部书《冰蓝世界》出版时,他如何把手写书稿交到周百义先生手里,如何受到鼓励,第一次出书就印了一万册;让他记忆犹新的还有儿子读高中时,因为功课紧,他不允许儿子偷看课外书。南飞雁每次进卫生间,都让父亲检查有没有带书。他一直很放心。直到后来,清理卫生间时,在浴盆下面的洞里,发现很多文学杂志和经典名著,这才知道儿子故意藏了书。

这些关于书的往事铭刻在父亲的脑海里,比他自己的读书经历还要记得清楚。他自己1978年到北京电影学院参加导演系专业初考,朗诵的是艾青的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路顺利,但最后因为政审不过关,没有读成。后来,他埋头创作,推出10部长篇小说,两百多篇中短篇小说,两部电视剧在央视播出。

文学为他赢得了荣誉和尊严。那天,他深情朗诵的是自己新创作的长诗《爱情宣言——献给我亲亲的大沙河》:肉体会消失,灵魂却永生/爱,没有终端/千百年后,依然/与大沙河相依为命的:那一株株挺拔的岸柳/那一条条活泼泼的游鱼/那一簇簇随浪摇曳的水草……/就是我/一个憨憨厚的我/一个傻乎乎的我!

而南飞雁,那个六七岁时读着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把《罗马史诗》《神曲》《罪与罚》等经典作品的画面印刻于心的孩子;那个接过母亲买的《故事大王》录音带,学说普通话、讲故事的少年;那个大学时在金水河边背诵《山鬼》,读金庸、二月河、黄易作品成长的小伙子;那个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文学硕士,认真研读外国经典长篇的“80”后作家,已然成为成熟的实力派写作者。长篇小说《大瓷商》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篇小说集《天蝎》等精准地呈现了当下人们的生存状态。新作还在不断推出。

但骨子里,他仍旧是那个少年。就像他那天朗诵的金庸自传体散文《月云》里写的:他总是觉得,不应当欺压弱小,使得人家没有反抗能力而忍受极大的痛苦,所以他写武侠小说。他正在写的时候,以后重读自己作品的时候,常常为书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泪。他写杨过等不到小龙女而太阳下山时,哭出声来;他写张无忌与小昭被迫分手时哭了;写萧峰因误会而打死心爱的阿朱时哭得更加伤心……

读书,让人日渐阔大,更加悲悯。

那天,现场每一位读者心中应该都有一份关于读书的记忆。一代代人,一个个家庭,一群群友朋,与书籍、阅读有关的故事、记忆温暖而绵长。

光阴易逝,书香永恒。

用书香滋润秋天

文/张光茫

古人说:“秋日读书滋味长。”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最适宜读书。用书香润秋,能让先贤们的睿智收获入仓,能让思想在梦幻中尽情舒展,能让平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秋天读书,是一种沉静的优雅。秋天的清晨是最美的,金色落叶上面,点缀着晶莹的露珠,房前屋后的菊花,顶着严霜傲然开放。此时,不妨打开窗子,伴随美丽的秋景,翻开短小而优美的散文,高声朗诵,培养自己对美的感悟力。读张小娴《那些为你无眠的夜晚》,如许红尘,如梦一场,那些失眠的夜晚,有张小娴诚挚陪伴,不再孤单。读毕淑敏《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温暖冷静,平和亲切,给心灵以安定,给生活以信念,蕴含的光明与力量,深深震撼人心。读这样的书,宛如清冽的山泉,可以洗刷心灵的疲惫与惶然。

秋天读书,是一种安静的恬然。秋日温暖的阳光下,摇椅旁边的小木茶几上,有一杯冒着袅袅热气的菊花茶,透明的玻璃杯,盛开如蝶的菊花,那一刻,时光太美好,不读书,岂不辜负了这份美好?此情此景,每个家庭如果要选一本全家共享的书,龙应台《目送》绝对是最细腻动人的一本,温柔婉转的文字,讲述父女的温情,动情之处,内心也跟着拨动。读席慕蓉《流动的月光》,淡雅剔透的文笔,展示了触动心灵的喜悦与哀愁,读这样的文字,随时都会拥有一个美丽的心灵,沉醉其中,顿觉神清气爽!

秋天读书,是一种悠闲的境界,更是一种难得的心情。秋天的午后,天不那么热了,人不会那么困了。悠闲之中,读梁实秋《雅舍小品》,这里有老北京的烧鸭、豆汁儿、小吃酸梅汤和糖葫芦,不亚于品尝了一顿美食所带来的满足,更可算为一种精神的会餐。读朱晓平《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能把生活中“亚健康”的症状清除,比如头痛、失眠、神经衰弱之类的,相当朴实,也特别实用,让人感觉很帖心,也很有信任感。这些美食、健康方面的书,既能补充生活的知识,又能提高生活的质量。

秋天读书,是一种人生的感悟。秋天夜晚的窗外,繁星点缀着深邃高远的天空,就像一本深奥而厚重的大书。四野里传来秋虫唧唧的叫声,绝对与日渐寒冷的天气和日渐悲凉的命运有关。此刻,不妨打开台灯,翻开马尔克斯的名着来读,《百年孤独》像上帝用天才写的,一日百年,神鬼莫测;《霍乱时期的爱情》像老者用生命写的,大喜大悲,爱过恨过。沉浸在浓重的文学氛围中,与书中人物同悲同喜。读累了,就揉揉眼睛,躺上床,伴随着书中人物命运的多舛入睡。相信,第二天醒来,人生感悟会更深些!

我乃一介书生,被人认作书痴。秋天闲暇之余,常沏一壶淡茶,手拿着一本百读不厌、每次重读总有新收获的好书,就这样,开始一段美妙的旅行。秋天有书香为伴,会让我的心里充满阳光,和煦而温暖,惬意而幸福。有书读的秋天,真不错!

今夜读书

文/董恒波

电视的诱惑几乎让人无法抗拒,它像个变形金刚,在你的不知不觉中就弄出了几十个频道,仅中央台就有十几个之多,而且收视的效果从画面到声音都很不错。电视把我们的生活僵化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比如说,吃完了晚饭,或者在晚饭当中,我们的眼睛就开始被电视荧屏俘虏了,时间就在那些评书大风车新闻天气预报和没完没了的广告中悄悄度过了。电视给了人类至高的精神享受,同时也让人产生空前的思想懒惰。

如果你要下决心找一种能和电视抗衡的武器,那就是书。真正能强迫你发现读书乐趣的形式,我以为那就是停电了。现在停电的时候不多,停电给人们生活会带来许多不便,比如说,不能使用洗衣机不能听音响。尤其在晚上,让人们感到最不方便的也许就是不能看电视了,假如你正在关心一部电视连续剧中人物的命运,那么也许你会跺着脚要骂什么人来出出气。当这个夜晚没有电的时候,你肯定不能点着蜡烛看电视,那么你就点着蜡烛读书好了。只有停电的那天,我们才又一次找回了夜晚读书的感觉和乐趣。当然,希望来电以后,你还能坚持读下去。

读书,你可以有最大的自由来进行选择。一本好书在手,你便似与一位朋友娓娓而谈,或者是在看到一个你尊敬的长者,从那字里行间走到你的面前。你轻轻地掀开书页,都能感觉到历史的风烟,人间的冷暖。那白纸黑字,都有着真切的情感。我喜欢读小说,那文中的人物情节,都在你阅读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为你营造斑斓的世界;我喜欢读散文,那优美的意境,深邃的语言,会让你的灵魂得以陶冶;我读诗,诗给我浪漫的想象;我读史,史让我辨古知今;我读名人的传记,从那一行行字里,我能找到他们生活的足迹。即使我读一本“菜谱”,也会从一页页书叶中闻到扑鼻的芳香,读“兵器知识”,我耳边会听到清脆的枪响?? 我的枕边有一本海明威的《战地钟声》,我惊讶这位文学巨匠,用四十多万字写的全部情节就是在三天之内发生的事情,就是为了炸一座铁桥。我已经读了两遍史铁生的《好运设计》,我深深地感到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作家让我这双腿健壮的人望尘莫及。

今夜有书,便有了一个好的心境。于是你可以敞开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培根的博大、蒙田的淡泊、罗梭的悠闲、海明威的沉静,川端康成的优美的和鲁迅的深刻。今夜有书好了,你在一个愉快的心情下可能任意选择,你像聆听一首首乐曲,你喜欢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就有《高山流水》;你喜欢金石轰鸣,巨涛拍岸,就有《战台风》。书的天地无比宽阔,哪怕你的家里只有个小小的书架,你也就有了长江黄河,荒草大漠,有了锦绣山川万里绿洲,有了一份最富贵的精神寄托,你绝对是一个财富的占有者。即使来电了,你还能坚持把电视关掉,那才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今夜读书吧。中国的那古老的汉字有着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功能,它用一个个方块的形状,来向你展现出五彩缤纷的抑或是不可言传的意境。你读书不仅是靠眼睛而是凭心灵,读书的时候,你的耳朵在听你的心也在听,你会听到沈从文的朴实、余秋雨的雅致、老舍的幽默,朱自清的纯真和三毛的坦诚。读书的方式,可以使你获得汲取知识营养的最大的自由度,看不懂的你慢慢读,甚至可以直接翻到书尾看看结局是什么,哪个是坏蛋,哪个是英雄,书不会像电视一样插播广告,破坏你的情绪;如果你觉得这本书没有意思你可以跳过几行翻过几页,或者干脆换一本别的书来读,也不会有谁像弄来些蹩脚的连续剧在那儿无病呻吟故弄玄虚,让你心烦意乱又无可奈何。

好了,这时候你读书一定读累了,为了休息一会儿,你可以看一看电视了。

帘动风清满墙书

文/程应峰

窗帘轻动,一阵清风徐来,翻动案头书卷,而后它奔墙壁书架而去,丝丝清悠,缕缕轻柔,蝶息于满房书架满墙书的氛围间。

窗外绿树艳阳,晴空朗朗,没有日月同辉的场景,我却怪诞地想起了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一诗:“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虽然,透过窗扉的视野之内,不见山光水色,只有小区林立的楼群,但我的想象之中,却有山光飒飒,水光融融,我似乎看见了一片水天相接的蔚蓝大海,于此时此刻潮涌着、喧腾着,伸展成生命中无垠的壮锦。倏忽间,我的思绪又跳回了近处,那里,荷塘处处,荷叶田田,荷花朵朵。于山光水色间,曲桥回廊处,有女子置身清悠的荷香里,悄然凭栏,凝眸张望。

明月不知何时就跃上了远天,一阵清风带出了晚来的寒凉。钱起说:“垂露晚犹浓,清风不易逢。”在我看来,这一阵吹进窗扉的不易逢的清风,极有可能是因书香而生,因书香而来的。

伸手欲取壁架上心仪的图书,“啪嗒”一声,不知怎的,一本厚重的图书就掉落在满天霞光里……一个激灵醒过神来,原来,我竟在书案前睡着了,屋内还亮着灿黄的灯光呢。

清风还是有的,它们总是从窗扉探身而来又缩身而去。灿黄的灯光就那么静静地亮着,给满房书架满墙书镀上了一层优雅的桔黄。窗外的天空闪着星光,还真的有一轮明月静静地挂在天上呢。星光映着灯光,交织出一座城市迷离诱魅的天上人间。夜风带着野外特有的气息,带着宜人的草木清香,带着不知名的夜鸟的啼唱,缓缓地,鼓动我刚刚从梦幻中醒过来的耳膜。

这清风,似乎还带着稻熟的香味儿,融在了满屋鼓荡的书香之中。缕缕清风,丝丝柔曼,就这么漫不经心地,让物质之香和精神之香有了缔结的机缘。

夜,大抵都是趋于寂静的。平和的夜晚带给人们的,总是平和的幸福和热切的欢乐。清风荡漾,夜色温柔,拂在脸上,歇在心上,美妙得教人无从察觉。那是神一样的皈依,是缘于天然的爱抚,岁月的芬芳总在夜深不知处,以爱与暖的方式,氤氲在身前身后。

古人爱卧榻听雨,隔着一窗帘影斑驳自己的想象。今人呢,在声色光电的氛围中,似乎少有那份闲情了。当然,明月和书总还是有的,总有那么一些人,在夜色沉静时,乐于倚床捧读,书中究竟有一些什么滋味,只有沉浸在书页之中的人自己明了。张心斋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赏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望月。”由此观之,读书的滋味是因人因时而大有不同的。

书,是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那里有贤人的教诲,智者的风雅,有一切你可以想到或无法想到的东西,它拓展着一个人生命的宽度和长度。怪不得有人说:“不读书的人充其量只能活一辈子,读书的人可以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正因如此,满墙书在读过之后,终会变成生命中最亮丽、最夺目、最芳香的装点。

当今社会,有家的地方就有藏书之处,藏书之处再怎么逼仄,也是读书之人放牧思想的精神田园,它让尘世的日子变得哲理、智慧,灵动、情趣。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说的就是书香氤氲,心香自来。“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这又是一份怎样的快意和惬意?与书为伴,坐拥书香,这古已有之的人间小富贵,时至今日,不言而喻,已融入全民阅读的小康之境了。

多读书 读好书

文/马龙

平日里空闲的时候,我们每个同学都喜欢找一些课外书籍来阅读,有的同学读课外书是因为兴趣所在,有的是因为喜欢阅读。而我则认为读课外书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写作方面。接下来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我被班上的同学称为“阅读王”。因为我的阅读能力比其他同学强。还有我阅读的文章和书籍超过了一般的同学。但有一次单元检测,使我深深体会到了阅读的好处。考试前,我觉得很有把握考第一名。但当我拿到试卷时,看作文要写什么时,我愣住了。因为要写《草船借箭》的缩写。那个时候,我根本没有读过《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考试过后,老师问我:“你有信心考第一名吗?”我说:“那个……作文不会写。”老师说:“你可是班里的阅读王。”此时,我的脸涨得通红。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学习与课外阅读是紧密联系的,我们要不断地从课外阅读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吸取别人的长处来提高自己的学习。当然,课外阅读也分消极的和积极的,我们要谨记:多读书,读好书!

父亲的身份

文/耿艳菊

父亲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乡村医生;一个是农民,与泥土打交道,种小麦,种花生,种大豆,兢兢业业,不离不弃,尽一个农人最好的本分,就像他尽一个父亲的责任一样。

父亲年少的时候,长得羸弱,在同伴们不读书或只读几年书的情形下,祖母坚持让他读书。祖母以为读书对于羸弱的父亲是最好的出路。父亲心远志高,也乐于读书。然而,家穷,又加上出身不好,祖母砸锅卖铁,父亲也只能读到初中毕业。

接下来的路,明摆着呢,跟着祖父下地种田。父亲却心有不甘。他想到了一个本家的开着药铺的叔叔。父亲一番苦想后,为自己找了另一条出路:跟着本家叔学医。

父亲多半的医学知识是在祖父的棍棒和唠叨下学会的。祖父的棍棒当然不会是督促父亲学习,而是阻止。那个年代,读书到底是次要的事,填饱肚子,成家立业才是人生大事。父亲已经不小了。祖父在那样生活拮据的情况下在张罗着给父亲建房子。“笃笃”的棍棒敲击在桌子上,却没落在父亲的心上。很多年后,父亲提起旧事,不仅没有埋怨祖父,反而理解一个做父亲的心。

当父亲结婚成家后,祖父完成了他的责任,就撒开手不管了。在母亲的支持下,父亲终于实现了他心中的一个愿望:去县里读了一年卫校,考了一个医师资格证。回来后,父亲开了一个简单的诊所,成了一个乡村医生。

父亲的医术很快在十里八乡传开了,很多人不辞辛苦,走很远的路找父亲看病。父亲也一下子觉得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他没有停滞自己,没有停下看书,他希望自己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可是,他是父亲,孩子们一个一个的降生,让他开心,又让他压力重重。他到底成了一个像祖父一样的父亲,而父亲在孩子面前,永远学不会自私。

依旧朦朦胧胧地记得那个夜晚,月光朗朗,父亲和母亲坐在院子里,商量着父亲的前途。一个难得的进修机会,父亲矛盾重重。第二天早上,当我揉着眼站在院子里的时候,他们还在那儿默默地坐着。父亲突然站起来,走到我面前,摸摸我的头,对母亲说,把钱留着给丫头交学费吧,快开学了。

就是这样,在我们的成长和他的前途之间,他一次次选择了我们。到最后,他的理想和前途都蹉跎在了我们这几个孩子的成长上。一年又一年,他从风华正茂的青年走向了两鬓斑驳的沧桑中年。他的理想和前途不再是在医学的路上更行更远,不再是他自己,而是我们这几个孩子。

在我读初二的那一年,我怯怯地问父亲,爸,您让我读高中吗?那时候村庄里的女孩子已经都不读书了,去南方打工了。父亲很坚定地回答我,读,只要你们喜欢读书,爸会一直供你们读下去。也就是在那一年,父亲关了他心爱的但不能为家里带来丰厚回报的诊所。

他接过农具,接过出外打工的几位叔伯手里的田地,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人,头顶烈日,足踏泥土。不会种田,没有在田地里抛洒过汗水的父亲,也终于在生活的磨砺下,从一个好医生变成了田里的一把好手。

而我们在学校每次再填写家庭资料,关于父亲职务一栏时,再也不用在医生和农民之间犹豫,简单迅速地写下:农民。然而当我们懂事成人,才慢慢懂得这两个淳朴的字的分量和意义。

每年的六月,是高考的季节,也是父亲守护着的麦田收获的季节。当我们一个个通过六月的考场,读了大学,走向了父亲曾经向往的高远的天空时,一向清瘦的父亲渐渐胖了。他望着麦田里那些黄澄澄的饱满的麦穗,像望着我们的脸庞。他很欣慰地笑着对我们说,你们都是我的麦子。

在我们的人生麦田里,父亲是我们最忠诚的守护者。

读书物语

文/许培良

读书如登山。如果说,读通俗易懂的书如欣赏山涧涓涓细流,那么读艰深晦涩的书则如登山。我们不能因为书难读难懂,就半途而废,要记住盛景往往就在登山途中。

读书如耕耘。读书要像农民那样,从来不因土地的贫瘠而舍弃耕种,要耐得住寂寞与辛苦。相信,一番耕耘,必有收获。农民在耕耘中收获幸福,我们在读书中,收获精神的富有。

读书如游泳。读书需要我们用心去读,用心灵去碰撞那些思想的火花。不要死读书,读死书,我们是书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书读到最美处,是一种心灵的悠闲,譬如游泳,各种游姿尽在自己的舒展中。

读书如吟唱。读书是一种享受,譬如吟咏唐诗宋词。读书是灵魂的升华与精神的飞扬,在读书中体验韵律的和谐与跳动,读书是通往心灵的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与吟唱是统一的。

读书如品茶。茶有浓淡,茶有茶香,读书亦然。不同的书,风格不同,境界迥然,需要我们用心去体味,所以,世上有庸作与经典之别。读庸作寡淡如薄水,读经典丰厚如佳酿,因此,读书需要慧眼,不能没有选择。

我的读书心得

文/吴衍诺

古人说“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书”,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训。是啊,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离开了书,我们的生活将是多么的苍白。我读过许多书,有《海蒂》、《木偶奇遇记》、《永远的领袖银斑》、《苹果树上的外婆》、《外公有棵樱桃树》、《丛林故事》、《三国演义》……

在这些读过的书中,我最喜欢的是《海蒂》,我喜欢书中的主人公海蒂,因为她的幸福观念与我们截然不同。她宁愿放弃荣华富贵回到贫穷的阿尔姆山上过愉快、自由而充满活力的日子。因为在阿尔姆山上有爱她的爷爷和伙伴彼得,还有她一看见就喜欢的羊群和好喝的羊奶,还有她觉得很舒服很温暖的干草床。阅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幸福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它与物质条件没有直接的关系。

我也喜欢《木偶奇遇记》里面的木偶,他很勇敢,我很佩服他的精神和坚持,他从来到这个世界起就梦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小男孩,后来通过他的努力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孩。这个小木偶告诉我:人生应该有自己的梦想,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成功。

《永远的领袖银斑》中的“银斑”是一只很负责任的乌鸦首领。他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也有牺牲精神,最终,银斑为了保护同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鸦群中的每只乌鸦都不会忘记首领银斑,他就像一颗明星,永远闪耀在同伴们的心中。

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妈妈告诉我,书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