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喝酒散文

2022/12/30经典文章

喝酒散文(精选20篇)

杏花村的小酒馆

文/王太生

我坐在家里,为一件事发愣。写诗的陈老大打电话给我,春天到了,桃花流水鳜鱼肥,斜风细雨不须归。走,到杏花村喝酒。

不知道天底下有几个杏花村?上次到池州没有去成杏花村。一想到,到杏花村喝酒,我会遇到一个牧童,恍若看到村头一面布幡酒幌,风中招摇。那些菜里,还放了唐朝的文化味精。无法猜测,一千多年前的杜牧去乡村小酒馆,会邂逅什么人。

清明时节,杏花既红且白,胭脂点点。水泽鸣禽的荒野湿地,遍植杏花,几场春雨浇过之后,杏花烂漫。

陈老大是典型的吃货,曾经穿背心大裤衩,一口气单车骑行十五公里,一个人,大汗淋漓,悄悄跑去喝了一碗老母鸡汤,在陈老大眼里,一只烧饼,配一碗老母鸡汤,郊外清风翻书,露水泡茶,这大概是他想要的,有态度的别处生活。

其实,春天适宜到有杏花的乡下,最好有温润的细雨,遇到一家小酒馆。村里的人,会热情得一塌糊涂,有人搓着手,介绍一些本村土菜。临了,还来上一句:“翠花,上一盘清炒豌豆头!”

我比较喜吃杏花村的小茨菇炖黑猪肉、白菜猪油渣。小茨菇炖黑猪肉,茨菇特别的小,比邻县大师汪曾祺笔下的茨菇还小,油浸水润,全入味了。这样接地气的喝酒,我觉得很亲切。

小酒馆有一个响当当的招牌:“杏花村上海大饭店”,这样的两个地名排列,我觉得很有意思。

坐在小酒馆里,喝酒的人高矮胖瘦。请客的刘老板是个鸡、鸭、鹅联军司令,他用炕坊的旺鸡蛋招待朋友,谈到从前养鸡放鸭的艰辛,也许是酒精这东西容易让人动情,刘老板喝高了,自己被自己感动,竟像孩子似的,抽抽噎噎。

旺鸡蛋,平素我不敢吃,担心吃到蛋壳中沾毛的小鸡。那天在杏花村我吃了一只,将煮熟的旺鸡蛋,敲壳,蘸椒盐,口感和味道极佳。

在小酒馆里,我遇到回乡休假的张木匠。张木匠现在是一家装潢公司的老板,穿唐装。正为一件事烦心,一个人坐着喝酒。

新鲜的猪头肉,油汪、粉烂。写诗的陈老大吃得一愣一愣的,酒热耳酣之际,陈老大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陈老大说,要是有一张新鲜荷叶该多好啊,把猪头肉摊在荷叶上,就有了一个诗意的菜名:荷香猪头肉。

吃一个地方的美食,有时会记住与它匹配的环境。那天,我坐在小酒馆里,看窗外斜风细雨,看到有一个人披蓑衣头,戴斗笠,在垂柳、油菜花掩映的小河上,撑一条船,我醉意朦胧,一时眼花,误以为是到了宋朝。

到杏花村喝酒,乡村的朴素民风,扑面而来。小酒馆朴实而拥挤,却有一种亲切的气氛,街巷平静,三两朵杏花从农家小院里逸出。从外面看,乡村小酒馆装帧也很鲜亮,借个机会溜到后面厨房,里面还有一口大锅土灶。小餐馆虽然穿着时代的化纤衣服,里面还藏着一颗古代的心。

有杏花的村庄,是一个偶尔来过,喝酒聊天的地方。酒醉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兴奋,一些话藏在心里,本来不说。酒后,飘然骑白马,有一个机会,让你表达。有个朋友微醉后,很开心。他拉着我,勾肩搭背,尽说些兄弟激赏,江湖义气的动情话。他对我说:兄弟,以后到村上来,记得给我打电话,不论什么时候,哥哥也会赶到你的身边。

一个人在乡下内心容易变得柔软。在酒桌上,我遇到一个与我外婆同乡的人。想起小时候外婆为了我,辞了工作,每天推着小车带我在街上玩。等我渐渐长大,没有了收入的外婆,在电影院门口卖紫萝卜。大冷天,怕我上学饿着,早晨临出门时,用手帕包一只热乎乎的大炉烧饼,掖在枕头旁。一想到去世多年的外婆,老鸟哺雏的辛苦,不知为什么,我竟当着一个陌生人的面,一时哽咽。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杏花村,到杏花村去喝酒,我还幻想坐在牛背上。

喝酒

文/李洪涛

前几天又喝醉了,自己告诫自己下次再也不喝了,谁喝谁不要脸,这是酒友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对于喝酒,我个人应该说是不拒绝,很喜欢,人都说:“现在的人,如果你一不抽烟,二不喝酒,基本上就没啥朋友圈子了。”出门在外遇到熟人了,先发根烟,相互寒暄,调侃一番,这样才显得感情深,烟成了联系感情的媒介了。喝酒者则越是不熟悉不了解的人越喝不起来,甚至还会搅了喝酒的兴致。但凡爱喝酒者,大致分这几种:一是相见恨晚,知己难觅,二是为了生活、工作或情感方面,三是别有用心,求人办事,四是啥都不图,只图个开心快乐,嗜酒如命。其实每个人身边或多或少都有几个这样的酒友,找一个理由和同学见一面,不为别的,只为一起怀念过去的岁月,一口烧酒,一首老歌,回忆似水流年,不管你混得好还是混的差,只想看看彼此,胖了或瘦了,黑了或白了,无论桌上是大鱼大肉,还是小菜小汤,都是让人沉醉的地方,高举酒杯,不说话,头一仰,一口气全喝光,那种感觉彼此都懂,在酒精的麻痹中忘记了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琐碎。

爱喝酒就必然有喝醉的时候,刚开始喝的一杯接一杯,没有一个认怂的,个个都是英雄,酒过三巡后,英雄也有撑不住的时候,为了逃酒,认怂的人可不少,当然喝醉后更是洋相百出,有的说话快的像打机关枪一样,唾沫星子喷人一脸,有的则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张口便来几句顺口溜或打油诗,当然也有酒壮怂人胆的,平日里说话低声细语,支支吾吾的人,此刻也开始语无伦次的高谈阔论,大话、废话能说一箩筐,但任凭你再厉害的人喝醉后都一样痛苦,难过,严重的则吐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有的甚至连胆汁都吐出来了,吐完后,整个人像稀泥一样,扶都扶不住,倒在床上,看着天花板直打转转,后悔的连肠子都青了,暗自叽咕,下次再也不喝了,谁喝谁不要脸,然而好景不长,过了几天后,朋友结婚,出门时收拾的精神抖擞,晚上回来时又喝的东倒西歪,连门都找不着了,嘴里还嚷着,我谁都没服过就扶过墙。

有些嗜酒如命的酒友,别人还给他取了个挺别致的绰号。如有的朋友喝酒豪爽,酒后爱抒发情感的,酒友们送他绰号“酒仙”,也有那些故意酗酒,酒品和人品一样差的,酒友们就送他绰号“酒鬼”,因为他们借酒发挥,污言乱语,口无遮拦,有时酒后还惹是生非,自以为喝好了,吃饱了也和皇上一样了。中国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饮酒之风,历经千年不衰,酒文化源远流长。适量喝酒可以延缓衰老,调节肠胃功能,增强抵抗力,缓解疲劳等,相反如果喝酒过量则会伤肝、伤胃、伤心脏等,所以说喝酒可以但不要贪杯哟。对于那些爱喝酒的人来说,酒是他们戒不掉的瘾,一边享受着酒给人带来的快乐,一边又承受着醉酒后的难受,痛并快乐着。

父亲与酒

文/王绍德

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劳累,一生清苦,酒是劳动之余最好的慰藉。酒早已融入了他的生活,他的血液,成了身体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时父亲喝的是自家酿的米酒,正是这些白酒伴着父亲度过了无数艰苦岁月,也是这些家酿米酒使他能时不时地陶醉一回。

有酒的日子,父亲劳动回来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提上那把家中祖传的锡酒壶到酒潭里舀上一壶,往饭桌一坐,独自饮起来,他一般是先喝酒后吃饭,他喝得满面红光才去吃饭的,这是喝酒的大忌。不过,父亲喝酒时的豪爽,已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并牢牢地定格在心里,这份记忆就像陈年佳酿醇香四溢。

父亲喝酒也就是说只要有酒喝他不需要什么下酒菜,一盘黄豆,或一碗白菜也能吃得有滋有味,喝得痛快淋漓。

想起小时候父亲会像贫穷的孔乙己样,从衣袋里摸出几角皱巴巴的钱,满脸笑容地让我为他打酒,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是一种对生活的知足常乐。

自从参加工作后,会买酒给父亲。一次一个朋友特意给父亲买了几瓶好酒,回到家我告诉父亲这是好酒,到吃饭时好好品尝,但我刚转身回到堂屋是时,看到父亲像我女儿喝饮料一样举起酒瓶直接倒进嘴里,而后砸砸嘴,回味无穷地说:好酒就是香。看到我时父亲有些不好意思,憨厚地笑着说,这个酒味道很好,没有我们自己做的那股焦味。

我的那个把全身力气都用在土地上的父亲,每每看到我买酒回家,他就眯眯地笑,那份高兴,那份满足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有时我问他是不是想喝那酒?他问非所答:有饭吃就行了。

这就是父亲,我贫穷的父亲。

不会喝酒

文/笑笑

那天,突然接到一个来自四川的电话,一个女子甜美的声音传来:“您好,我们公司最近做活动,恭喜您被我们公司抽中体验我们的新产品,一瓶价值一千多的酱香型酒。”我想看看接下来她会说什么,一直没有吭声。接着,这女子说请稍等一下,我让同事帮您具体介绍。

耳边又传来一个甜美的声音:我们这酒整箱给您优惠……不等她将话说完,我打断说:“我不会喝酒。”耳边那喋喋不休的声音转为嘟嘟嘟……

持续高兴

文/李小彦

表哥今年50出头,前不久当了爷爷。儿媳妇给表哥生了个大胖孙子,简直把他乐坏了。

当天下午,我开车把表哥从医院送到家,他非要留下我吃饭。我对表哥说:“你家添喜,都忙得很,我就不打扰了。”表哥一把拉着我说:“我添孙子我高兴,你非陪我喝两杯不可。”为了不让表哥扫兴,我便留下与他同饮共贺。

一个多星期后,我有事到表哥家去,他正在吃晚饭,桌上放着瓶喝了一半的酒,表哥一见我,又拉着我一起喝酒。我问表哥:“那天你喝酒是因为添孙子高兴,今天这是为什么?”表哥一咧嘴,哈哈大笑道:“还是为添孙子,我在持续高兴!”

酒到极致

文/马德

有一个朋友,喜豪饮。听说城南新开张一家酒店,头三天,啤酒免费。于是,一通手机联系,叫来了5个人。简单要了几个凉菜,便喝起来。

中间,服务员几次催点热菜,他们说不着急。后来,实在没办法了,象征性地要了两个热菜。然后,继续喝。他们是下午去的,一直喝到午夜2点,一共喝掉103扎啤酒。临走的时候,结账,花了不到100块钱。

据说,第二天,酒店就取消了免费啤酒。酒店是不是被这几个哥们喝怕了,不知道。

我有一个姑父,嗜酒。他的早晨常常从下午开始。他起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喝酒,喝完,到街上转一圈,或者打几圈麻将,回来,又是一通喝,然后,不管到没到晚上,便拥被而睡。睡到凌晨两三点的时候,起来,找点咸菜,趴在被窝里,再喝起来,喝得差不多了,把酒瓶子往旁边一推,倒头呼呼大睡,一直到第二天下午。

喝醉了,他常撒酒疯,骂骂咧咧。谩骂的内容,多少年没有变过:你们这些害人的王八蛋,干吗往我的酒里兑水。

其实,哪里有人给他兑过水。

另一个故事,是会上听来的。说有一个人,酒鬼。他到田里收庄稼,也不忘带着酒。到了地头,他并不急着收割,而是先在地中间放半瓶酒,在地的另一端再放半瓶酒。田割到一半的时候,他什么也不吃,先把半瓶酒喝了。然后,一口气割到地头,再把另半瓶酒喝了。

有人奚落他,说你这酒鬼,割地也忘不了喝酒。他辩解说,我哪里是要喝酒,我只不过是给自己设立个目标嘛。

“竹林七贤”都善饮酒,刘伶更是如此。据说,他喝酒的时候,常要一个仆人扛着铁锨跟在后边,并且嘱咐说,死便埋我。

一个人,酒喝到这个份上,真是超脱了。

闲话说“酒”

文/闫宏云

大说起喝酒,我的话题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的。说起以前二三十岁年龄,正是喝酒猖獗的时期,曾经可以说一次能有“斤把不醉”的量,记得初中毕业后,一个在胡河村子的同学结婚,我去行情,一大群同学相聚,年轻的二逼们到一块免不了拼酒,一个中午至下午,拼起三张桌子来,我打了一个通关,人不算少,二十几名汉子,我那天的拳法还算争气,五魁首六六六打了个上手通关,但也带挂了三十几杯酒,傍晚骑自行车回家,那个冬天正下着中雪,骑着骑着,就不由自主掌握的车把倒在路边,不知多长时间,白雪一直下,我被一阵阴冷激醒,爬起,满地雪白一片,我爬过的雪地一个人样的图案,起来浑身一阵冷颤,赶紧往家赶,到家已是深夜十一点。

酒,能让人想起很多往事,有快乐,有幸福,也有惆怅。酒,可以让人倾诉情感,可以放大张扬你的个性,可以让人在清风细雨中,浪漫得疯疯癫癫,浑身淋漓得一塌糊涂。还可以让醉酒的人几乎没有什么约束,口无遮拦,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想做,浑浑噩噩,几乎什么都清楚,什么都不知道。

为酒,我丢过几千大洋,为酒,我误过多少事,为酒,婚后没少吵过架,为酒,被妻关过多次门外,步入中年后,经医疗检查,由于年轻时喝坏了胃,伤了肝,所以自觉地克制了起来,近几年喝酒逐渐压缩克制收敛了许多,不逢聚会不喝,不逢年节不喝,成了自己自定铁的定律。

记得那几年,每当夏夜,我喜欢用点酒来淹没我的寂寞,然后,一个人在洛河畔散步。我喜欢一个人喝点酒后散步河畔的这种感觉,正是与自己独处所需要的,所享受的。秋夜,我有时把自己喝得落花流水,我走在寂夜少人的河堤岸,满身的酒气,在风中,在夜色下,寡言而欢,那一刻寂寞可以放大,寂寞可以淹没,孤独也会有。酒后,莫名的忧伤,几多这样的夜晚,是自己最真实的时候,谁知寂寞总会让我拿起手机给朋友说一些似懂非懂的话,还有一些小清欢,忧情怀,感觉特别的爽,特别的轻松,我把自己放逐得彻彻底底。酒醒后,才知老婆已关店门而睡,又得叫门了。——那些年,喝酒淹没年轻的光阴,那些无以言说的豪放和二逼,就是我年轻时的我。

总之谈起酒,回想起来的故事很多了,但它毕竟也是调剂人生一大乐趣和惆怅的液体,一种心情释放的通道和空间。现在依稀记得,我喝酒的所有经历。

每个人都有几个相交的朋友,特别是男人只要有喝酒的习惯,总有几个可以随叫随到的酒友,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有时,或高兴,或不高兴,甚至情绪消沉时,一般在傍晚,我便会约上几个哥们小聚一下。刚开始,那种氛围很好,在一起喝酒,在一起抽烟,在一起畅怀共饮,在一起对酒豪拳地饮,在一起感叹人生几何!说些二球话,胡吹冒撂,那一刻,男人举杯畅饮的瞬间,真是豪杰也,大丈夫岂无酒量,总有一种英雄本色。可是,酒过三巡,腔调慢慢升高,酒壮怂人魂,天底下,谁都敢得罪,谁都不怕,本来已经喝多了,真话里有假话,假话里面有笑话,喋喋不休,眼前的世界谁都不尿。可是,我每次酒后都在深深的自责,痛恨自己,下次酒后一定要把控好自己(这样不至于酒后老婆的抱怨,而手机先后摔了四个的二杆子)。

我一直知道,这算是每个人酒后,最让人讨厌的弱点了,它好在总不至于要命。人们不是总是说:酒有时是个好东西,有时真的太坏了。可是每个曾经喝醉酒后的男人,都一次次说一定要戒酒,都一次次又再喝高。我说:男人的酒,喝了戒,戒了喝。酒,实在是有诱惑的,从而中国人喝了几千年。

每个人年轻时,喝酒豪情万丈,有时不是件坏事。但是,爱酒,却不易贪杯,毕竟多饮易醉会伤身。可恨的是,有时醉酒后还会伤及家人和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终于有一天我悟懂了酒的真正含义,懂酒的人——饮酒才会把握恰到好处,点到为止即可,方可品出白酒醇厚绵甜之味,懂酒的人——才知酒文化的魅力所在,才能品出那份难得的饮酒快乐美妙之事和从容了。

喜欢一个人的行程,喜欢感性写文。喜欢一个人品茶,闲时偶尔独饮几杯,不再耍二杆子了,一个人沉思,喜欢简单做自己,实在干事做人,适应简单的生活。

闲话喝酒

文/浦景东

对于酒,中国人有举不胜举的酒品种,更有说不完的酒文化。朋友来了要喝迎客酒,朋友走时要喝送行酒,大功告成要喝庆功酒;请人办事要喝酒,逢年过节要喝酒,婚丧喜庆更要喝酒;心里愁闷要喝酒,心里快乐还是要喝酒……

会喝酒的,家里来客少不了喝,单位来客少不了陪喝,抛头露面的人物更少不了有人请喝。“酒逢知己千杯少”,你喝我喝大家喝,宁愿牺牲自己的肠胃,也决不伤了朋友间的感情。酒多话就多。酒席上的豪放,言谈时的放狂,闲聊中的浪漫,交往中的随便,善于喝酒者确实交了不少朋友,许多人也从中培养了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

然而,喝酒也能够使人沉湎堕落,伤身败体。喝酒过量决不是好事。酒后驾车出事故,朋友玉帛化干戈,夫妻之间闹别扭,年纪轻轻胃出血……因酒闯祸的事可真不少。也有人不以为然,以为自己生得逢时,不喝白不喝。酒桌上,我们常会听到“吃一顿少一顿”与“吃一顿多一顿”的争论,有人竟说不喝酒还算男子汉大丈夫吗?因此逢酒必喝,一醉方休。

一个人倘若不会喝酒,席间开水陪酒,饮料充酒,或以茶代酒,总被有些人认为思想不开放,不够活泼大方,不会潇洒。但是,这其中的确有人是出于不胜酒力或是不能喝酒的无奈。

众所周知,喝酒还是以适量为宜。饮酒时,应考虑自己的工作、时间、身体状况和社交场合等因素,掌握自己的饮酒量。能喝则喝,也不要扫了人家的兴;该少喝的就不要多喝。而那种比酒量夺冠军的事,则大可不必。劝酒莫过分,不能饮酒者自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别人也不要去勉强。做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样才不失文明和礼仪,才能体现喝酒的快乐和生活的温馨。如果我们饮酒以安全与健康为前提,就一定能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微醺

文/邹文倩

一个女人谈酒,说真的怕人笑话。但是今天的我敢借着微醺的力量,大胆地谈几句。

我不是贪酒的人,却对酒有特别的情怀。记得我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父亲特别爱喝酒,喝着喝着,喝到得意时,就会拿个小酒杯,倒点酒放在我面前,喝,陪你爸喝一杯。父亲没有儿子,把闺女都当宝来养,我拿过杯子,喝得龇牙咧齿,可喝着喝着,也喝出味道来了。所以以后,每次父亲喝酒,我都会陪着父亲来一点,虽不酗酒,也爱上了酒这个玩意。

因为是女子,所以在一般的场合我是不敢喝酒的,只有在几个特别的知己和女友聚会时,我才敢喝上几杯,当然,酒喝到六分时最好,那微醺的感觉最迷人,脸儿红扑扑,嗓门亮堂堂,看着什么都是美的。凤眼儿眯成了一道缝,看什么都多情。

可别笑,喝过酒的人,大多爱上的就是这种感觉。

不喝酒的人是体会不到这种感觉的,许多不喝酒的女人就特别讨厌男人喝酒,往往就骂着,酒鬼,酒又不是个好东西,喝酒对身体又不好。

酒其实就是个好东西,喝得适量酒能把酒的好体会出来。李白《月下独酌》里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何其的孤独,又是何其的豪迈,清风明月花香,一人独酌,似醉非醉,诗情满满。难怪李白被后世人称为诗仙,就是因为他把酒的情怀演化为诗的情话。所以,会喝酒的人做酒仙,不会喝酒的人做酒鬼。

有道是,无酒不成席,有席的地方就有酒,我是不赞成酒赌起来喝,喝得滥醉,那是对酒的糟蹋,一个喝完酒发酒疯的人是惹人生厌的,如神经病人般失去了控制,那不叫喝酒,那叫有病,糟蹋完酒,最后糟蹋的真的是自己的身体,还有自己的形象。

我不想说什么酒文化,酒文化我不懂,我只知道酒喝得好,大脑是特别的饱满,总觉得自己脑袋特别好用,写起东西来得心应手,说起话来胆子好大也特别的幽默,特别是一个微醺的女人,那叫一个美啊,虽然我没有怎么美过,但我就是欣赏那微醺下醉美的女人。所以,有志的你,来一点,那微醺的感觉还是很妙的。

北方雪村

文/陈有仓

北方的乡村雪后倍显神奇、魅力和诗意。

立冬过后,人们总是翘首以待,期盼着一场沸沸扬扬的鹅毛大雪如期而来,让劳累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大地盖上厚厚的棉被,舒适地休整上一个冬天。今年的雪来得真早,立冬后就下了一场厚厚的雪,小雪之后的第二天,雪花又漂白了大地。真是瑞雪兆丰年。当雪花迈着轻盈的舞步,踏着舒缓的节拍轻轻走来,点缀着树枝,覆盖着大地时,整个村庄更加宁静、美丽、悠远。那朴实无华的乡村雪韵,原汁原味的雪域风情,憨厚质朴的民俗民风,犹如冬季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冬日乡村的生活单纯,但不寂寞。每到飘雪的日子,哪怕雪下得再大,早晨起来,男人们总是拿着扫帚木锹,开始清除院里、房顶、门前和附近巷道里的积雪。还要到场院去清扫,场院就会变得热闹起来。早起的孩子们,也跟着大人一块儿出门。或是和其他的小伙伴在雪地里打雪仗,抑或从家里拿来旧衣、旧帽、木棒等道具,穿梭在大人们清扫的空隙里,堆雪人,肆意地玩耍。最有趣的是,把雪人当成坏人,拿上木制的刺刀浑身乱戳,嘴里不停地叨叨:“你还干不干坏事?”“还来不来欺负我们?”大家玩得那样开心快乐。饿了肚子的胖乎乎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在清扫了的场院里飞来飞去地觅食,有的混在孩子们的行列里,没有一点恐惧感,或许为了觅食,连命都不顾了。

明晃晃的太阳出来了,像一张硕大无比的网,将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璀璨的五光十色的光芒中,村庄仿佛掩映在银色的海洋里,荡起祥和、欢乐的气氛。快到中午时分,大地蒸腾起白色的烟雾,缭绕在村庄的上空,宛若仙女身上的飘带,在袅袅飘动,把村庄掩映在如梦似幻的仙境中。

这雪的到来,好似特意给男人们放假,放假了的男人们也闲坐不住,就三五成群地相约到家里,盘腿围坐在泥土炕上,开始喝酒。乡下人喝酒不管酒的好坏,下酒菜也不那么讲究。一碟酸菜粉条,一碟嫩黄的炒鸡蛋,外加一碟狗浇尿油饼,算是最好的吃食了。然后,主人给每人敬上六杯,意为六六大顺,便开始轮流划拳。酒过三巡,天花乱坠地侃大山,开怀大笑,开怀畅饮,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一个个喝得满脸通红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其中,就有两个人开始比划着唱起了酒令《数麻雀》:“一个嘛就(麻雀)一(呀嘛)一个头呀啊,/两只眼睛明(呀嘛)明啾啾,/两个爪爪扒(呀嘛)扒墙头呀啊,/一个尾巴丢在个后(呀)头……”他俩的表演刚结束,又有一人唱起了打搅儿《寻鸡》:“了,了,了嘛了/你的曲儿下来了/我的搅儿上来了/搅得好了嫑说好/搅得不好担待着/要唱唱得干干的/要搅搅得乱乱的/涎水淌下两罐子……”刚唱罢一段,喝酒的人们齐声喊:“唱得好,来,敬你一杯酒。”唱的人客气地说:“不好,不好,大家来。”拿起酒杯送到了每个人的面前,相互碰了一下,喝干了。接着,演社火的老把式王五在众人的提议下,手拿小碟子和一双筷子,便敲打着唱起了民间小调《王哥放羊》:“正月里到了是新年,/东庄的社火西庄转;/娃娃老汉往后站,/我和王哥遇个面。/二月里到了二月八,/亨堂峡里种胡麻;种上胡麻干什么,/王哥给我抿头发……”王五正尽情唱着,有人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便跳下炕头,手舞足蹈地扭起来。

主人家的女人给喝酒的男人们炒了菜,便约来喝酒的男人们的媳妇,坐到房的另一头的热炕上,相互挤在一起,主妇端来菜、馍馍,倒上滚烫的熬茶,上炕和其他的女人们一起边吃边做手里的针线活。她们有的衲鞋底,有的绣花,一边扯线,一边调侃几句从别处听来的开心话,让大伙儿不时地捧腹大笑。被说到要害处的女人满脸通红,害羞地攥住说者的大腿或是胳膊使劲捏。下雪后,屋外寒冷,坐在热炕头上,会有一种别样的暖意。一年积累下来的闲话也只有在这个时候说出来,才能感觉到有滋有味,才能更加让人感受到欢笑的氛围和特别的雅致。

当男人们的歌声、器乐声荡起,做针线活的女人们再也坐不住了,一个个跳下炕去,举起酒杯给男人们敬了酒后,附声唱起来,用头巾做道具,跟着扭起来。一曲完了,又来了一曲。“东方哎动了(者)大亮了/东海里闪出(个)太阳来/太阳哎上来(者)照山川/绣阁里闪出个兰玉莲……”这是民间小调《兰玉莲》。热闹的气氛一浪高过一浪,期间,老把式们悄悄溜到家里,拿来了笛子、二胡、板胡、弦子,吹拉弹唱,嘹亮的器乐声、歌声从房屋里飘荡出去,回旋在村庄的上空,寂静的山村顿时像过年一样充满了欢乐和喜庆……

说喝酒

文/周养俊

人到底为什么要喝酒?

有人说因为情绪。人逢喜事喝酒,遇上悲事也喝酒;高兴时喝酒,不高兴了也喝酒。逢重大节日、打了胜仗、做成了事情,喝庆祝酒;打了败仗、遇到难事坏事,喝闷酒。娶媳妇、嫁姑娘、生孩子喝庆贺酒;死了老人、亡了伴侣、牺牲了战友喝悼念酒。遇有好事情开怀畅饮,做坏了事情喝苦酒;无论好坏成败、喜悲哀乐,喝酒都是情绪所致。

有人说因为感情。古人曰:“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当下人说:“宁让肠胃穿洞洞,不让感情裂缝缝。”战友重逢、同学相聚、家族团圆、朋友相会……为友情,为友谊,为感情,为兄弟姐妹,为父老乡亲,喝!“你不醉,我不醉,城墙根儿下谁来睡!”为啥?感情!

有人说因为交易。谈生意上酒吧,托人办事置酒席,调解矛盾上饭馆,酒是由头,酒是序曲,酒是遮丑布,酒是媒介,酒的作用很多很大。讲条件,提问题,谈协议,你一杯,我一盏,你高声,我低语,酒喝了,脸红了,风停了,云散了,雨住了,协议达成了,问题解决了。这是什么?交易。

有人说什么也不是,喝酒就是为热闹。闲下了没事儿,呼三喊四,叫上几个知己,或家里,或小酒馆,或烤肉摊,几个小菜、几十根羊肉串,喝着,聊着,一喝就是三两个小时。

酒壮英雄胆。武松喝酒,景阳冈打虎名扬天下。鲁智深喝酒拳打镇关西,震慑泼皮无赖。有一劳动模范作报告胆怯,上了讲台两腿打颤,说话怎么也连不成串儿,有人给他喝了二两酒,结果讲得台下掌声雷动,不少人还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酒也惹是非,甚至惹祸端。有些人平时就不和,喝酒中话不投机,你一句我一句逐渐升级,轻则骂仗,重则动手。有人不喝酒时很会控制自己,喝了酒就忘记了一切,遇事不能冷静,做下不该做的事情,甚至违纪犯法。

喝酒要有趣。人说“无酒不成席”,饭菜固然重要,没有酒是万万不行的,可见酒在酒席中的地位和作用。人们都清楚,一桌酒席,饭菜是基础,酒是点缀,可是往往酒就成了核心。酒席之后人们谈论的多是喝酒的事情。酒喝好了,酒的作用就发挥好了,这顿酒席就办好了。

喝酒要有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喝不了不要硬撑,拿自己身体做赌注与酒友争高低论强弱。这世界太大,但举办国际性喝酒比赛至今还没听说,估计这事情大家都知道做不得。酒量大的人不少,可是无数事实证明酗酒确实不是好习惯,对自己身体毫无益处。

喝酒要有德。有些人口才极好,“能把死人说活”,劝酒词随口就来,劝得不端酒杯的人拿起了酒杯,劝得不喝酒的人张开了嘴巴,劝得没酒力的人满脸通红,甚至酩酊大醉,劝得能喝酒的人醉倒了不能自已,这些都是酒场上经常见的,甚至还看到一些喝了酒的人心脏或脑血管出问题,教训十分惨痛。

喝酒要有容。喝酒是个过程,而不是非得讨要一个结果。同茶道讲究“境界”一样,喝酒的妙处恰恰在于推杯换盏之间的一种默契。大口喝茶是谓“牛饮”,大杯喝酒虽然豪爽,但却脱不了“俗气”,似有斗酒与买醉的嫌疑,起码也与风雅相去甚远。

喝酒要有品。要拿得起,放得下。兴致有了,气氛到了,不妨痛痛快快,一饮而尽。扭扭捏捏,推推让让,毕竟少了些须眉气,也让自己和席间诸位兴趣索然,无滋无味。但是,喝好了,喝到了,喝完了,不妨利利索索,放下杯盏,整理衣冠,平复心情,该干什么还是去干什么吧,拿得起放不下是谓“酒徒”。

酒是水也是火。据考古发现,人类从蒙昧中走出来,似乎就有美酒相伴,酒的文化已经深深渗入人类文明的血液,我估计,在未来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什么基因突变或外星人入侵,酒还会伴随着人类一直走下去。人类是不会离开酒这种水样液体的,既然不会离开,那么不妨让酒永远保持水样,发挥其滋润化淤的功效,顺顺当当,恬恬淡淡。不然的话,掉一个火星进去,水变成了火,烧毁了酒,也烧毁了人。

人生的吃相

文/一叶

小时候跟弟弟妹妹一起吃饭,我狼吞虎咽一会就吃完,而弟弟妹妹们则不同,仿佛吃饭是很艰难的事情,吃得慢条斯理,香喷喷的饭菜在他们口中似乎难以下咽。特别是上学以后,每次都是我先吃完,然后背着书包等他们,等得心焦。但是父母常说我吃相难看,没有弟弟妹妹文雅,要我改改这毛病。有一回外婆来我家,妈妈包的饺子端上桌,我风卷残云一般很快吃了两碗,再看妹妹才吃了两个。母亲说我是饿死鬼投胎,而外婆却在一旁赞赏我,说男子汉就该这样,吃饭做事像老虎。而事实上我长得敦敦实实的,也从不生病,不像妹妹,似乎是病歪歪的林黛玉。

渐渐长大懂事,自然也改了吃相难看的毛病,但是吃饭速度仍然很快。后来迷上《水浒传》,最吸引我的是八个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那是我最羡慕的事情,也是有关吃最酣畅淋漓的境界,但却苦于没有机会尝试。中学毕业去了江南打工,有次发了工资,同两位工友买了大块肉,携了几瓶酒,到太湖边对着夕阳喝酒,才体会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情,可惜事情并不像想的那样美好,因为很快,几个人都醉了。

有关吃的词语有很多,特别是形容吃得痛快的,什么大快朵颐、风卷残云、狼吞虎咽等,这些词看上去就让人舌底生津,有着吃的冲动和欲望,这大概是汉字的魅力,或者说是人的本能欲望吧。当然也有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暴饮暴食等,这些都不是什么好词,可以让人吃的欲望大减,换一个角度看,很多贬义词都有止饿的功效。

吃有时也是一种计谋,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先不说酒肉朋友那般庸俗,也不说请领导吃饭那样小心谨慎所表现出的阿谀态,《红楼梦》里,那些公子小姐锦衣玉食浅尝即止的吃饭方式,也不必去提。倒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既开了眼界,又吃到新鲜,被凤姐等捉弄,刘姥姥却一点也不恼。此时的刘姥姥表现出极大的智慧,为了逗贾母开心,故意装疯卖傻,吃相可以说是第一难看了,但却赢得众人的喜爱。

儿时记忆中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有一个过路人饿晕在我们村头,村人给他送去吃的。那个人看到食物,顿时两眼放光,也不用筷子,直接动手抓起碗里的饭,往嘴里塞去。由于吃得实在太快,一下子噎住了,脖子伸长,喉咙一动一动的,就像吞了整条鱼儿的鸭子,让人非常担心。一碗吃完,那个人稍微定了定,向大家点头致谢,然后端起第二碗饭,拿过筷子,非常文雅地吃起来。

可见吃相好不好看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跟人所处的境地很有关系。

买车

文/毛自平

没有车的时候,非常羡慕人家有车,觉得很风光。眼看着一些以前收入一般的人也买了小车,心中着实羡慕,咬咬牙,与妻商量后,也按揭买了一辆小车。

刚买回小车的时候,甭提有多开心了,每天都要驾车出去,哪怕只有几百米,与车真正是形影不离。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驾驶水平,只要有空闲,我便会将小车开出去。这样以来,油费消耗很大,第一个月结束后,结算一月开支时,我发现自己的支出增加了一大笔,人也劳累了许多。本来工作就有些忙,这会儿又忙于练习驾驶,时间一天到晚都安排得满满的。

驾车不能喝酒。没买车之前,我是餐餐酒不离嘴,每天必喝,而且还是喝白酒,偶尔也喝啤酒。买了车,不能再喝酒了。这可真是苦了我这个酷爱喝酒的人。每天只要一到吃饭时间,我必定是如坐针毡,浑身难受,明明家里有酒,却不能喝。虽然慢慢地不再如以前那般贪酒,但一时半会儿,还真是难以戒酒。因此,哪怕只要有一个下午不开车,我都会抓紧喝点酒——只是少喝几口啤酒。

借车的人日益增多。以前我的朋友圈并不大,朋友不多。买车以后,与我亲近的人越来越多,一开始我挺高兴,以为自己深得人心。谁知,没几天,借车的人就上门了,第一个向我借车的人与我关系很好,可以说是铁哥们。不借吧,怕伤他面子;借吧,又怕他弄坏我的车。真正是两难。没办法,我这人好面子,最后咬咬牙,决定借他一次。可是,这一借可就借出了名,隔三差五就会有人向我借车,有人更绝,不但借我的车,他还要我帮他开,因为他不懂驾驶。有时我会拒绝,可有时,我又不忍心拒绝。

有了自己的小车,风光了不少,应酬也多了,能够清静下来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表面看来,自己似乎越来越成功,可是心里并不轻松,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又是杨柳依依时

文/金中基

春绿江南、杨柳依依,姨父已经走了6年。他走的时候,也是春光乍现、绿芽刚刚爬上枝头。记得为他送行的那天,十里八村的乡亲来了很多人。他的坟地在一个不显眼的地块,紧临他的母亲之墓。送葬的路线,不从大院子中间穿过,绕道小径,不惊扰乡邻。这些都是他自己生前定的。姨父一生为人处事非常认真,不曾想他连身后事也考虑安排得如此细致。

姨父名叫宋明德,家在溆浦县城附近一个叫“马田坪”的地方。他当过小学老师,做过很长时间的村干部,在当地算得上一个“面子上的人”。平时,他对人总是一脸的笑,办事条子清。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都请他出来商量打照应。他从不打牌,喜欢饮滚烫的浓茶,最好一口小酒。一喝酒就上脸,那张国字脸红得发亮,不熟的人还真以为他不能喝。其实,他的酒量大,很少喝醉过,只是喝得太慢,一喝就是大半天。别人嫌他喝酒太慢了,他就会一板一眼地说:“酒是个好东西,‘三点水’加个‘酉’,要慢慢喝,长流水。”喝酒从不耍花招,该他喝的一滴也不少。他喜欢跟人斗酒讲劲火。一桌子人喝酒,没喝个人仰马翻,他觉得不尽兴。“哈哈!叫你别喝了,还要喝。”听到他的朗声大笑,一定是有人被放倒了。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可是喝酒的人又特爱和他一起拼酒劲。有一次,他在我家喝酒,村里一个我叫“毛哥哥”的人,开始酒劲十足,口气不小,最终还是不敌,趁着醉意从一两人高的屋坎跳下去逃跑了。姨父当时的那个得意,真的是没法说。这个酒事,也被姨父当作趣事说了好多年。

酒风正,酒德好。一如他的酒品,他的人品也很正直、率真。

外祖父母家在山区,生有四个儿女。我的妈妈嫁在当地,与她的父母、哥哥、弟弟同在一个大院子。姨母嫁到山外平原的姨父家。每逢春节,姨父哪怕再忙,到岳家拜年从未间断。而且,送给每家的腊肉、糍粑、白糖年礼都一一到位,即使后来几家后人长大又有了小家,姨父送的年礼也没有遗落过这些小字辈。外祖父成分不太好,姨父根正苗红,又是党员干部,在文革那段艰难岁月,姨父却从不避嫌,在岳家走动更勤。姨父自有他的理由,他说:“我是这里的女婿,走岳家是人之常情。我就是要让那些势力眼看看,别小瞧人、欺负人。”姨父不离不弃的举动,令人佩服,也确实给这一大家子撑了面子,连我们这些小辈也感到脸上有光。

姨父的认真劲,可能与他的职业有关。他干过二三十年的村会计,账目记得认认真真,从不做假账。每一次的查账都是清清楚楚、干干净净。上面时常有这个钱、那个款的拨下来,他也从不给走得近的亲朋多分几个。我的一个表舅,也是姨母的表弟,他们住在同一个村子。这个表舅家境不好,想买手扶拖拉机挣钱却又没本钱。本来村里可以帮他申请贷款,但姨父说:“要贷款的人多,帮了亲戚说不清。”姨父也很想帮他一把,于是出面找我帮忙。姨父很少开这样的口,我便答应他。可是,后来这个表舅开拖拉机赚了点钱打牌输掉了,还欠了很多账,又直接来找我帮他借钱。尽管姨父与表舅的关系好,但得知此事后,马上来阻止我。姨父办事讲原则的认真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缘和信任是靠一点点积累的。在一次村支部换届选举中,大家认为他当支书是众望所归。他却说服大家不要选他当支书,他继续干会计。他说:“搞会计是我的老本行,做起来顺手。”到了60岁,他主动请求辞去了村干部的职务,把位子让给年轻人。“国家干部60岁退休。我们农村干部也要享受一下这个政策。”他风趣的话语,也是他豁达的人生态度。

2009年冬天,姨父得了绝症在省城住院。听说村里换届选举人选争议大,姨父着急得坐立不安,家人劝也没用,毅然提前出院回家做选举工作,当时村里的干部群众无不感动。不料这一去,病情一日重一日。

在姨父去世一年前的新春,我送了姨父一对好酒。他开始是不舍得喝,患病之后又不能喝了。于是,他的家人想着姨父的那点“爱好”把它一同下葬了。姨父一生是个非常较真的人,这事恐非姨父之愿。

奶奶对不起

文/阿妹

童年的我是那么幼稚,那么无知,从来不想后果,直到从叛逆中苏醒,还来不及跟奶奶说声“我爱您”,她就永远离开了我们。

“你这小兔崽子,整天只知道吃、看电视,什么事都不干”。听了这话,我知道奶奶又喝酒了。记忆中的奶奶有一个嗜好——喝酒。所以,我从小就不太喜欢奶奶,只要见到她喝酒的样子,我就爱理不理,她说一句,我就顶十句,气得奶奶满脸通红。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客厅津津有味地看电视,突然传来了奶奶急促的喊声:“阿妹,快出来”我不紧不慢地走到她身边。“你看,奶奶吐血了”她指着地上用土覆盖着的若隐若现的鲜血对我说。“你整天喝酒,吐血也是自找的,小心吐死。”我若无其事地乱骂几句,跑进屋里继续看电视。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却变成了现实——奶奶因吐血不止而离开了人世。

时光荏苒,如今的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奶奶对我所付出的一切,眼泪便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小时候,每当我摔倒受伤时,奶奶总会满头大汗地背我去医院;每当我生病时,奶奶会熬一碗特别好喝的粥,端到我的床边;每当下雨,奶奶总会冒着大雨给我送伞;每当我考试不理想时,奶奶也会温和地安慰我……

亲爱的奶奶,为什么曾经的我是那么不懂事?您喝酒,只是因为您失去了挚爱的爷爷而伤心;您骂我,只是您有时心情不好罢了。

“年幼不知亲情浓,愧疚思念悔满心。”奶奶对我的真情,我只有用心去慢慢体会了!

饮酒的无奈

文/李妹姚

欧阳修一诗中说的“酒逢知己千杯少”,深深地印在人们脑中好多年了。对这句诗,词典里解释说:“酒桌上遇到知己,喝一千杯酒都还嫌少。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总不厌倦。”

可是,人这一生又能有几个知己呢?又能心甘情愿地醉上几回呢?相反,在很多时候,喝酒是非常无奈、非常头疼的事情,是丑陋风俗下的异化行为。

2006年7月,我离开挚爱10年的新闻宣传工作岗位,被“发配”到一个新成立的单位,担任这个“小联合国”的秘书长。

接到组织部任命书时的心情,现在已是记不太清了。只是,忘不了敬爱的部长大姐对我的嘱咐:她催我赶紧上任,要求我尽快地进入角色。忘不了宣传部那帮亲如弟兄的哥们(我是宣传部新闻科唯一的女性)设宴为我送行。大家为我的“高升”举杯庆贺时,我端酒杯的手在微微颤抖,虽然脸上挂着笑容,可泪水却止不住滴落在那盛满热情与真诚的酒杯里……

与我一个办公室坐对桌的一位哥们端起酒杯调侃道:“阿瑶,别流着泪去上任,你这样泪眼朦胧的,闹得大伙也要哭了。”“阿瑶,你为咱县文化事业做得贡献有目共睹,早该提提了,这是好事啊。”“阿瑶,快别哭了,楼上楼下离着这么近,想大伙了,就过来看看。”“阿瑶,别难过了,县委院里这么多干部,提拔起来不容易,让你去当这个秘书长,看来咱县里领导还是满有眼光的,这个职位非你莫属。”……我知道这是大家在尽力安慰我。可是,与相处这么多年的领导和弟兄们分离,舍下挚爱的新闻工作,我心里难免忽忽若失。过了好长时间,我极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擦干滚滚而下的泪水,尽力抖擞起精神。本来滴酒不沾的我,忽然来了豪气,接受那一杯杯来自心灵深处的祝福和那源于肺腑的祝愿。

那次,我喝醉了。

前年,也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季,文友高君邀请我、任兄去聊城的文友处做客。聊城的刘本科是一位乡镇干部——经常同在中财论坛发稿子的文友;还有一位远方来客——是天府之国的方涵宇先生。那天,本科兄从家里带来了名贵的白酒、红酒、啤酒和米酒。各种颜色的酒摆在房间的桌子上,让没有酒量的人看了,不免要紧张一番。

席间,大家开怀畅饮叙谈甚欢。因为头一天晚上高君与任兄去州城办事酒喝得有些过了,此时已经不胜酒力。司机小张开车,不能沾酒。这样的话,这个场合只剩下我是主力了。好客的刘兄请来当地着名的女作家淼淼大姐,在银行工作的散文家水木兄,还有报社的几位同仁作陪。只是,这些人当中能喝酒的很少。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接受了主人的轮番敬酒后,我作为代表端起酒杯向大家一一敬酒。最后敬到本科,我真诚地说:“刘大哥,感谢您的盛情款待,我代表我们德州一行敬您一杯吧!”刘兄一脸的自信,说:“哦,你敬我酒,那可得一口干了!”噢,原来还有这样的规距,那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我看了看杯中的酒,又看了眼桌边瓶子里的少半瓶酒,掂量一下,干脆地说:“好,干就干吧。”言罢,一仰头一杯酒下了肚。随即,我端起空杯子冲刘兄挑衅道:“刘大哥,不瞒你说,似这样的白酒,我最少得斤半,下面你说咱们怎么喝吧。”我知道今天这个场合,似这种喝酒法,我肯定会醉倒的,而醉酒又是我最为讨厌的事。急中生智,我突然想起将本科一军。听到这里,刘兄端杯的手不由颤抖起来,脸上露出胆怯的神情。任兄、高君、小张见状,不由得呵呵大笑。任兄笑着调侃:“老弟,咱宁肯喝死,也不能给吓死啊!”刘兄一头雾水,半天木然。他对我是不了解的;其实我哪有喝斤半的本事呢,平时不超过2两就不知道东西南北了,那天的喝酒真的是超水平发挥。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才想起拿大话吓唬他。不想,刘兄却信以为真,不敢再与我碰杯了。我暗自庆幸虚张声势的花招奏了效,不然的话我非喝醉不可。

当然,似这样的小伎俩就像诸葛先生的“空城计”,只能偶尔一用。

再谈一次喝酒。这是一个祝寿兼拜师的饭局。几位德高望重的领导和众多宾朋围着一巨型的圆桌而坐,最受尊重的那位先生坐在中间的位置上,因为他既是客人又是某位领导今天要拜的老师。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杯向他敬酒,这位先生来者不拒,一一干杯。然后,他起身端起酒壶,挨着个给大家一一斟满酒。最后来到自己的座位前,端起那杯足有二两半的白酒一饮而尽,然后站起来冲大家亮了亮空酒杯。此时,大家发出一声惊叹,随之而来的便是对酒的恐惧:若喝掉还真是挺怵头,若不喝又显得没有礼貌。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扭着鼻子硬着头皮干掉了。别人还行,我干了那杯酒以后,基本就找不着北了:只觉得天旋地转,头晕目眩……

在酒桌上,或因感情逼迫,或因规距制约,或因礼节要挟,人们往往身不由己,大醉方休。感情是一种既对人有益,又对人有害的东西。“感情深,一口闷”,如果对方不一口闷掉的话,那就会显得不友好,会让另一方难堪。常常,人们会因为碰杯后有不喝干的而吵闹,继而会动手,甚至还会闹出人命案子。规距,也是害人不浅。听说,有一种“三二一”的喝酒规距,在中国北方地区比较流行。那就是主陪带酒,第一杯三口喝干,第二杯二口,第三杯一口。一两多的杯子,连干三杯,就是四两酒了;酒量小的就差不多醉倒了。中国是礼仪之邦,酒桌上也不能没有礼节。一般的说法是,主陪带的酒,客人都得要喝,不然的话便是对主人不敬。主陪带完副陪带,之后,便是主陪敬主宾,副陪敬副宾。“打横”的人(也称“边陪”),也要相机敬酒。于是,酒场气氛便开始热烈起来。主人敬完后,客人照例要回敬。这样,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下来,便有不胜酒力的人在桌子底下抱着桌腿“打呼噜”的了。接下来丑态便会百出了:男人间相互勾肩搭背,相互拥抱,当众吐酒,异味满室,脏话黄话不堪入耳,大街小便,犹如顽童;女人则嗤嗤笑着将香烟点燃,嘴里还嘟囔着一些让人无法听清的不知说给谁的话语,甚至于因酒后燥热而随意脱衣……

人们从二十多岁进入单位工作,喝上二十多年,就会有不少得“三高”、痛风、糖尿病的;甚至还有那“牺牲“在酒桌上,而最终成为不见硝烟的“烈士”。

好在我于丑陋的饮酒风俗中,并没有真正醉过几次。其原因之一就是我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那块喝酒的料,所以也就不去逞那个能。二是我有意识地对饮酒进行限制,别人总是劝人多喝酒,而我却劝朋友尽量少饮酒,并讲明少饮酒的种种益处。所以,任何酒场饭局只要有我在,一般是不会有人喝醉酒的。三呢,就是面对个别不怀好意硬劝我喝酒的角色,从来都是严肃拒绝。

我们不能不说,我们这样的喝酒行为是野蛮的,不文明的。我没去过西方国家,但从影视和一些文学作品上可以看出人家喝酒似乎十分随意,没有那么多规距。

与身不由己的喝酒相比,我时常渴望这样的境界:天慢慢地黑下来了,天空飘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几位知己、至亲,围着一只红泥小火炉,吃着驴肉火锅,滚开的冒着白色蒸汽的锅里飘着白菜、油菜、生菜、粉丝、蘑菇、萝卜冬瓜等各类自己喜欢吃的菜蔬,喝着自己喜欢喝的随便一种什么饮品:甜甜的,涩涩的,香香的。大家随意而饮,随意而吃,随意而谈:谈文学,讲历史,说时事,发牢骚;偶而,不知哪位“高手”还会来一个超幽默的“段子”;喝到高兴处,还会有人站起来放开喉咙高歌一曲……大家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了工作的劳累,没有了人际交往的疲惫,没有了来自社会各方面涌来的紧张感。随意而想,想想“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的趣味,想想阅读时的会意一笑。不知不觉之中,意味与雪花同时厚积;渐渐温饱之余,幸福之感横生。最后,大家互道珍重,摇手告别,各自怀着一份美好的遐想,回到家里,进入甜美的梦乡。

可惜,这样的境界却是极难遇到。

相反,我以前生活在无奈当中,以后还将继续无奈下去。好在,我还有一颗不甘无奈的心。

沉醉

文/鬼遁

我是一个喜欢沉醉的人,一如当年那个性情懦弱的李煜,又似兴而豪饮的曹植,虽无二人的旷世才气,却为他们的风采所迷惑,就像那薄薄的蝉蜕,未曾破壳而出羽化而飞,却为一具空壳所深深沉醉。

光阴已去,青春不再,我却常常想起那些年少的轻狂来。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我,虽然不再如少年时那般每沾酒必会酩酊,也极少去喝,但酒还是要偶尔喝一点的,比如朋友来了,比如自己感觉身子有些乏累了。

我有一位朋友,专做各大酒厂的营销策划,也正因此,我从朋友那里喝到了不少酒瓶的形状奇奇怪怪的,但名字却叫我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所望而生怯的酒种。朋友的这些酒喝进了我的肚里,无异于唐僧进了女儿国,空欢喜了一场而已。我是个缺少品味的人,喝酒就像喝茶,就为了喝那一口苦味,又像是抽烟,缓解一下情绪罢了,除了假烟假酒,我只能分辨出是不是曲酒,还有就是酒的刚烈或是绵柔。这样一想,无异于暴殄天物了。

北方人喝白酒,尤其在农村,是不大讲究什么菜的。我喝酒就像我的父亲,下酒的菜无非是一碟水煮花生米,或是一盘小葱拌豆腐,如果是夜深人静了,忽然想喝两口了,随便从厨房摸一根黄瓜或是西红柿,也就对付过去了。一位以前曾和我经常在街边的小摊上一盘炒田螺一瓶啤酒喝至子夜的写诗的朋友,曾经在一次喝酒时对我说,你这才是真正的喝酒。我对朋友笑笑,我知道朋友和我一样,是个不计形式的人,就像彼此都喜欢文学一样,臭味相投罢了。

后来生活好一些了,母亲和妻子在饭前总是问我,你喜欢吃什么就说吧。我说随便吧。可等真的开了饭,我却又挑剔起该如何如何做了,不该放肉的。母亲便对妻子说,这小子肯定是馋了,明天给他买个炸鸡排。母亲和妻子都知道,我不大吃肉,唯专情于两块钱一个的炸鸡排,没多少肉,全撕下来也不过一小半碗,我却专喜着那口味儿。以至于有那么一年的夏天,我每晚都要吃一个炸鸡排,开始喝冰啤,后来就换成了白酒,顶多不过一二两而已。

天冷下来,炸鸡排就从市场上消失了,一天逛市场,妻子说,买几个鸡架子吧,回去我给你做。我摇摇头说,算了,太麻烦。然后执意拉了妻子的手,说穿衣服还分个季节呢。妻子却对我瞪了眼,说那你说买什么菜吧,别买回去做了你又挑三捡四。我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伺侯的人,在市场里背了手,溜来逛去,忽然眼前一亮,说做腐竹炒肉吧。就买了去,回家依着我的讲述做了。其实再简单不过,把腐竹泡了切成段再与肉丝或肉片干炒而已,我却喝着酒吃得津津有味,也就和妻子讲起了这道菜的由来。

那时候也是冬天,我刚刚脱下军装,和两个战友一时兴起,跑去了福州另一战友处,战友出了门,只好去了广东那位与我一道去福建的战友嘉来的家乡。在封开县城,我们却碰到了先期回乡的战友桂恒,于是我和桂恒去了他几十里外的家。

桂恒的家修在半山腰,白天他领我去山上摘野果,或是去他家的桔园,闲了,两个人就坐在地上玩一种斗地主的扑克游戏,输了便罚吃一个桔子。桔子只是微酸,可一个下午下来,两个人却胃里酸酸的,似女人怀了身孕。

天蒙蒙黑的时候,我们俩骑了一辆山地车,去镇上,买了菜回来。桂恒亲自下厨,端上来,却是一大盘腐竹炒肉,然后又开了一瓶米酒,不大会儿工夫,一瓶酒和一盘菜便光了。其实桌上还有其他的菜,我却丝毫记不得了。桂恒的父母讲得地地道道的当地土话,十句里我顶多也就听懂半句,多数的时候酒桌上就剩下了我和桂恒两个。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和桂恒每晚都对撅一瓶米酒共吃一盘腐竹炒肉。直到离去退伍办报到的日子还差三天,我才恋恋不舍地提出了辞程。

山里的夜有些冷了,但我和桂恒喝酒的时候,桂恒的母亲却蹴在屋里包粽子,我说不用包了,怪麻烦的。桂恒母亲的话我听不懂,桂恒就说,不用管了,这是我们这里的风俗,给客人送行,都要这样的。我不再说什么,却发现那粽子是不同于我们北方的,不仅在里面放了花生豆,而且还包了肉片。桂恒的母亲黑瘦黑瘦的,却一直忙到了很晚,甚至忙到了我呼呼睡却。

次日一早,天刚刚亮,我起了床,却发现桂恒的母亲已煮好了粽子。那粽子长方形,沉甸甸的,可桂恒母亲却不停地往我包里放,尽管我一再阻止。后来我坐上了火车,数了数,竟有近三十个。我一路吃着那粽子,也一步步远离了广东。在车上遇到了一位延边的青年,对饮小酌间,还拿出了几个粽子与他一道分享呢。

今年的秋天,我忽然厌倦了固有的生活,便来了广东,眼前似乎一下子亮堂了,便终日躲在屋内码自己的文字,一天早上,忽然接到了嘉来的电话,嘉来说信收到了,还问我何时去找他。我便问起了桂恒,嘉来说我走后就没和他联系了,也忘了去他家的路。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便霍然显现在眼前,我兴奋地说,我记得,改天咱们一起去。放下电话,我再也无法回到自己的文字里了。

晚上,我坐在街边的石椅上眺望夜空,风已经有些凉了,我冷丁想起,和桂恒一别,不觉间已然整整有了十几个年头,而这十几年里,我们又都做了些什么呢?在汉字堆里,我忽然觉得自己就像个女人,耗了十几个年头,不过是仅仅学会了几种毛衣编织的花样而已。

满天的星斗在夜空不停地闪烁着,望着我,还有这世上所有的人。从那一片云层里,我依稀仿佛看到,桂恒正贼头贼脑地探出头来,说你等着,我去弄一瓶米酒来。说着一闪不见了。我望着夜空,月亮已经悄悄从云层间钻出来,清清的晖光和街上的灯光交相辉映着,似浓浓的酒香从四面八方袭来,瞬间便将我包围了,淹没了。

酒驾阴影

文/于永海

一直以来,我都坚守一条“铁律”: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天,我和几个同事下班后出去喝酒,大家都有些醉意,尤其是张哥,走路都有些摇晃。喝完酒,我们选择了步行回宿舍。

走到半路,老远就看见有交警在查酒驾,看着那些被查的司机们,我心里暗道:这种习惯要不得,酒后驾车害人害己,但愿他们下次能引以为戒吧。

就在这时,本来路都走不稳的张哥却突然狂跑了起来,无论我们怎么喊他都不停。直到我们一路追到单位宿舍,才看见他累得躺在床上直喘粗气。

我纳闷地问:“张哥,刚才咋了?你跑这么快干什么?”

“干什么?你没看见有交警查酒驾吗?”张哥惊魂未定地说。

“可是,你又没开车,有什么可怕的呀?”

此时,张哥才好像如梦方醒一般,使劲用手拍了下额头道:“唉,以前酒驾被交警查到过,又是扣分又是罚钱,还被拘留了好几天,从那时就留下了阴影,见了查酒驾的交警就想跑!”

爱喝酒的老爸

文/曾子丹

“呀,真香!”你们瞧,老爸趁妈妈在厨房准备午饭时,又偷偷打开酒瓶闻了起来。据我观察,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三次了,肯定又是肚子中的酒虫在作祟。“老爸,你可别忘了和老妈的‘约法三章’哦。”我上前提醒老爸。

唉!说起我的这位老爸,他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缺点,爱喝酒。他爱喝酒不说,还因此误事。因此,老爸就和老妈“约法三章”——没有妈妈的准许不能喝酒。

可怜的老爸,看了看拿在手中的酒瓶,又无奈地放下。“瞧你,真没出息!酒虫又作祟了?”不知什么时候,妈妈端着一盘菜出现在爸爸的身后。老爸不好意思地笑了。“那你今天就喝一杯吧。”看到老爸的可怜样,老妈动了恻隐之心。“太好了!”老爸连忙找来一个酒杯,拿起酒瓶就朝里倒。“慢!”老妈忽然伸出了手,从老爸的手里夺过了酒杯。“怎么,你想出尔反尔?”老爸的嘴一下子张得很大。

妈妈笑了起来:“不让你喝酒是为了你的身体着想。看看你,血压都高到什么程度了。只能喝一点。”说完,给爸爸斟了一小杯。

老爸一听,一下子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一仰头,一饮而尽。“老爸,来,我也敬你一杯。”我也为老爸斟了一小杯。

瞧我的老爸,更是乐得找不着北了。“好!好!”话音未落,那杯酒又下了肚。“来而不往非礼也。来!我敬你们母女俩一杯。”老爸的手向我手中的酒瓶伸了过来。“你想得挺美,过一过二不过三。”妈妈连忙从我的手里抢过了酒瓶,顺势打了一下老爸伸出来的手。“唉。”看着老爸那尴尬的笑容和那伸出来的手,我和妈妈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起来。

过节喝酒悠着点

文/刘荣昌

五代的时候,闽景宗王曦召集群臣饮宴,大臣们纷纷喝得大醉,唯有身材矮小的周维岳神态自若,举止不乱。王曦奇怪地问左右侍者:“周维岳个子很矮,怎么酒量这么大呢?”左右回答道:“酒有别肠,不必长大。”也就是说,周维岳另有一副肠胃可以用来装酒,言其酒量极大,也指酒量大小与人的高矮没有关系,戴复古有诗云:“腹有别肠能贮酒,天生左手惯持螯。”

其实,现实生活中哪有什么别肠之说啊,一般人喝多了必定会醉的。尤其是到了传统的春节,走亲访友、大小聚会多起来,还请朋友们少喝酒多吃菜,千万不要“不醉不归”,因为你只有一套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