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父子文章

2022/12/09经典文章

父子文章(精选9篇)

父子聊天,倾吐心声

文/七月邂逅

放假了,我把乡下的父母接到小城,尽儿子的一份责任,利用假日,更多的和年迈的父母在一起,享受日渐少去的天伦之乐。我知道父亲在农村呆长了,接上来会很不习惯的。母亲反正无所谓,她整天除了吃喝拉撒,就是睡,一天也说不上两句话。父亲更多的是抽烟,孤单的坐在那里打发无聊的时间。于是我在忙完了应做的家务事,更多的抽出空余的时间陪父亲聊天。聊日常生活,自然也聊到家里的人和事。

前不久,四弟身体不适,来区医院看医生,顺便看老父母。四弟吃完午饭就离开了。父亲唉声叹气,满腹牢骚。说四弟去年将他的两间小屋拆掉了,自己又重新盖了两间楼房,年前又开了个浴室。父亲被安置在一件闲着的老房子里。父亲很是生气,说四弟不应该折腾,放着好好的泥瓦匠的活不干!父亲抖抖自己的右手,继续说:干泥瓦匠一天也能挣上一百六十元,还吃人家一顿饭,外加一包烟。开澡堂也不过是下半年三、四个月的时间;再说,小镇子里的人不多,如今家家都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只要有太阳,人家也就不会花钱来澡堂了,除了人工工资和燃料费、水费、电费,一年下来也赚不到什么钱呀!我说父亲:你年纪大了,管不了那么多了,你就把自己的身体养好吧!四弟又不是小孩子,他既然这么做了,自然有他的道理。干泥瓦匠活是个力气活,年纪不大,还能干干,要是老了也就干不动了,他也是指望开个浴室挣点养老钱哇!父亲说:同在屋檐下住着,见他生意冷淡,心里替他着急呀!我说:你着急也没用哇,他四十好几的人了,他做事不是没有头脑的,为自己的事,他比谁都清楚。父亲听我这么一说,一个劲地抽烟,吸了一口又吸一口;然后自己端起茶杯抿了口茶水。我看得出父亲有话想说,但又没说。

由四弟说到我的一个亲侄子。去年侄子以二本的分数考取了“辽宁锦州学院”.父亲听说今年暑假,侄子要带回一个女友回家看看,是侄子自己在学院交往的。侄子的母亲还特地花了一笔钱翻修了房子。我对侄子谈女友的事显得十分冷谈,对父亲说:读书人就得一门心思读书,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多学点知识,走上社会会派上用场。如今小小年纪谈女友,分散了学习精力,更是对不起他死去的父亲。他母亲从小把他拉扯大,也是挺不容易的。父亲说:侄子的父亲算起来去世已经十周年了,他应该为自己死去父亲多做点什么?给他父亲整修老坟,用水泥砂浆重新扣起来。我说:你也真是的,人都死了,还给他修啥老坟啦,逢年过节的侄子能想着他的父亲就不错了,说明他心里有自己的父亲,修那老坟,真叫瞎折腾毫无意义。父亲叹了口气。哎!这人真没意思,死了如同灯灭,生前我对他父亲如何如何的好,到头来却一天福也没享到他的,他倒好,走到我的前头去了,落了个白发人送黑发人!我这把年纪活着也是个累赘呀!我说:父亲不要这么想,他走了也是自然的,这是他命中注定的,是病魔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是谁也无法左右了得呀!三十九岁,本该是他人生最精彩的时候,他为了那个家,为了自己的孩子疲于奔命,忽视了自己的生命。假如他早早关注自己,也许不会走的过早。他的儿子终于圆了他生前的梦想。三弟在九泉之下会幸福的。

聊着,聊着,我和父亲又说起了死去的大哥。我说父亲,你的大儿子走了,人家说你咋不流泪呀?父亲说:我的泪已经流干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你知道是什么心情吗?我能不流泪吗?只是那泪流在心里,那不是泪,仿佛是在心里流血哇!父亲不识字,竟然说出这样的话,使我十分的诧异。父亲说:你大哥太听那女人的话了,家里家外都是你大哥一个人扛着。田地的农活干完了,回到家还得干家务话,烧饭、洗衣、喂猪……样样来呀,他是累死的。我想:父亲说的也是。大哥身患重病,他还在田间劳作,尤其是盛夏季节,他都是撑着病弱的身体干活。我说:大哥也挺不容易的,他爱自己的女人,是有缘由的呀,三十好几的人,好不容易娶了老婆,疼自己的女人,啥活都不让她干,生了个儿子,他更是心疼,老婆更是不干活啦,什么都由着自己的女人。父亲说:是的,他是没有骨气。想想他四十一岁就葬送了自己。好在那女人有福气,招夫养子,后夫很能干、很精明,是个做生意的料,把你大哥的儿子抚养成人,又盖房,又娶妻,还添了个孙子,那女人又是个享清福的人。父亲说着叹了口气:这人啊真是命中注定,受苦的人受一辈子苦,享福的人呢享一辈子福!

父亲的头发长了,我陪父亲到街上去理发。父亲腿脚不灵便,无法行走。我向邻居借了辆电动三轮车,把父亲扶上车。理发店离我家很有一段路。父亲坐在车上,沿途所见正在拆迁中的房屋。机声隆隆,灰尘蒙蒙。一座座两层小楼在大型机械的推动中轰然倒下。父亲不由的感慨说:哎!这好端端的小楼房咋就这样没了,说拆就拆了呀!我说这是城镇建设的需要哇,不拆有碍与市容的整洁美观。父亲很激动,说:啥整洁美观啦,这叫瞎折腾!城里不说了,农村也这样,把农民一个个赶到高楼大厦里,田也不叫种了,给点钱过日子。年纪大了还好,那年纪轻轻的人该咋办啦!小村并大村,不拆也得拆,强人所难呀,拆了又如何,到处是田地荒芜,野草丛生,看不到庄稼,那些个塑料大棚很好看,就是啥东西没有。上面领导来检查了,做做样子,领导走了,一切照旧。咋丘陵地区,也要搞什么格田成方,修水泥路,好看是好看,把政府的钱哄来了却不干正经事。庄稼人不种田了,叫他做啥,住着高楼喝西北风呀!我听着父亲一阵子的牢骚话,心里不觉好笑。我说:你这把年纪了,管那些个事干吗?好好活你自己的吧。政府给你们这些年纪大的老人够照顾了,每月一百元的养老金,年终还有一次性的老人补助。父亲叹了口气,说:那有什么用呀!我说:有比没有好呀,给总比不给强呀!父亲坐在车上,很是安静了一会,又说:人呐!生活再好,房子再美观漂亮;钱多钱少,都会走,就像这房子说拆就拆,说倒就倒。我说:你就别操那份心了,把自己过好就行了,还得感谢政府啦!父亲似乎淡淡的一笑,说:给我钱,我又能怎样,老了,病了,还得指望你们照料,给我送终呢!父亲说完,老泪纵横。

我是父亲的第二个儿子,最了解父亲平时喜欢多管闲事。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人,没有文化,说话很实在。除了我没有多少人喜欢。不管怎样,他是我的父亲,心眼直,不会使坏。父亲为我们儿女辛苦了一辈子。母亲早已经是重病在身,他不但为母亲分担了痛苦,更是为子女操碎了心,把我们一一养大,成家立业,很不容易了。如今也是八十九岁高龄了,他什么事也干不了了。我能够侍候他,是自己的责任,也是心甘情愿的。父亲有时不这样想,每次来我这里玩一阵子就想回家。去年母亲在我这里待了四个多月,而父亲来了八天就呆不住了。而今年天气炎热,是五十年来最热的季节。我把两位老人接来,安排在地下室。说来也巧,地下室属我面积最大,通风明亮。我给开了张床铺,放了些旧衣柜,给老父亲买了张躺椅,配备了小型电扇。父亲很是满意,说:地下室凉快!我说:这地下室属冬暖夏凉。只是不十分宽敞,你老可别嫌弃。父亲说:你有这份孝心,我已经非常满足了,也很幸福!你每天我自己父母送饭送水,还得帮我们洗浴,真是辛苦你了。我说:为父母尽点自己的孝心,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应该的呀!父亲说:我不心疼你的钱,我只心疼你的人!我说:做儿子我愿意,只要你二老活得好,身体好,我就幸福。父亲说:像我们这把年纪活着给子女添麻烦,走不了,要是走了,你们也省心了。我说:父亲别说这样的话,这是你的寿哇,也是我们子女的福气,我们也好沾沾你老的长寿气。父亲没有笑容,沉默了一会,说:村子里像他这年纪的人走得差不多了,一个劲的活着就是儿女的累赘。过几天我和母亲回去,你找辆车子,你要是不找,我自己去找,无论如何也要回家。我说:你老能不能耐耐性子,这把年纪了,说咋就咋样呀,我月底一定送你回家,成不?你别给添乱了,好好呆两个月吧,否则,我会闹心的啦!.此刻,父亲像个小孩子似的,眼睛湿润了,只是眼泪没有流下来。我说:农村里空气新鲜,人也自由,不像我们城里人,整天关着门,不走动,不串门,各自忙活着,回到家,就是关门看电视。我知道你在这里很不习惯,想回去,我一定送你回家的。父亲来了一句“金窝银窝,没有自家的土窝好呀!”我很理解父亲的心情。

我虽然离开家已经二十多年了,在外生活、工作打拼的多么富贵美满,但骨子里仍然纯朴的像个农民,内心仍然渴望着来自母体的亲情。有时觉得自己虽然是个男人,孤单委屈时也会偷偷地背人流泪,时时想着自己年迈的老父亲老母亲,亲情使我割舍不下,也是我胸口的幸福和无奈的阵痛。父亲活着似乎给我精神上带来些许的安慰;父亲活着,就是我回家的一种惊喜和期盼;父亲活着,我还是他的孩子,可以无名的发发火,说说那些无聊的人和事……

趁父亲健在,趁我的身体还行能动,呵护关爱,尽些孝心,不让自己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倘若父亲真的有一天走了,我内心会得到一丝的安慰,心里也就没有愧疚!因为我对得起自己的父母,我尽责了,尽了自己应有的一份感恩之情!

微信里的父子情

文/杨力

父亲耄耋之年学会了玩微信,玩玩也就罢了,可父亲很认真,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他都会一一过目。自己关心也就罢了,可他非要事无巨细分享给儿女看,这下麻烦了,很多我们眼里的垃圾信息被父亲如数家珍传来,无动于衷不近人情,你若来劲父亲更带劲,我们反倒有些惶惶惑惑、无所适从。

说起来,我们和父亲分隔两地,要见一面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平常对他的关心,主要是通过电话或短信。只言片语想来父亲是不满足的,所以他慢慢学会了用微信,而且对微信的功能了如指掌。

有一次,我正在和朋友小聚,一时高兴,就发了朋友圈。不一会儿,父亲从微信上发来文字,一是叮嘱我少喝酒,二是要注意形象。我忽然明白父亲一生工作谨严,生怕儿子处事不慎,叮嘱我,应该。

有一阵,因为特别忙,就去朋友圈发了一段文字,宣泄一下内心的情绪。不巧又被父亲看到了,很快,我就被他发来的信息包围了,不外乎“鸡汤”类的忠告、“保健”类的介绍。我顿时有一种被盯梢的感觉,似乎稍有风吹草动,都瞒不过千里外父亲那双眼睛。

去年,我被肾结石和肩周炎所扰,去医院反复折腾了几次,不知为什么,仍然被父亲看出了端倪,不久,父亲寄来打成粉的鸡内金和分心木,让我天天冲服化结石,又寄来一种叫空竹的运动工具,让我时时锻炼肩关节。父亲说,在朋友圈看见你清瘦了,要爱惜身体。

其实这期间,我也尝试着去了解父亲,在他的朋友圈,却看不到任何关于他自己的东西。想来父亲还是想把更多欢乐的东西带给我们,他有严重气管炎,但他不说。他有轻微老年痴呆,记忆力不如以往,他也不说。父亲力图在我们面前保持的,是过去那个青春勃发、积极阳光的形象。

后来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要父亲在微信里,像对我们小时候那样,每周给我们讲个故事,父亲乐呵呵地答应了。我并不指望父亲真能讲出什么精彩的故事,只希望这样做锻炼父亲的大脑,父亲不能老。

今天,我们父子之间依然通过微信时时关注、关心着对方,父亲依然发来很多没有营养的“鸡汤”,很多毫无裨益的“保健良方”,但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微信串起的爱的纽带,让父子情跨越时空和距离,时时触摸于心。

父子间的战争

那天晚上,自己在街上哭得稀里哗啦,还一个劲地倔强地不再回头,不去理会在后面用迟缓的步伐在追赶着我的父亲。父亲自然是跑不过我的,岁月在他身上早已显得很沉很沉,父亲的步子也不如自己儿时那般迅捷,我回头看过在后面跑着喊着我的名字追赶的父亲,我下意识地跑得更快,像小时候被父亲追着打的下意识,我只想离开他的视线。这一次,在几年之后,一切都变了,父亲变得老了,父亲跑得没我快了,而且这次的父亲不是为了打我,而是挽留我,结果也不一样了,父亲没有追上我,被我远远地落在了后面的人群中,第一次,父亲没有追上了。

这一次,我好像赢了,赢得很轻松,在和父亲多年的较量中,我第一次变得如此理直气壮,第一次可以将他甩得不见踪影,可我就在我自豪自己赢了的时候,泪水却不争气地在眼角流向了耳边,耳边的风呼呼地吹过。我真的赢了吗?可为何泪水还是在肆虐。每告诉自己可以在坚决一点的时候,泪水总会在汹涌一次,我不知道在十字路口坐着的我样子有多傻,但我知道,这一次,我输得最彻底、最失败。

我是个失败的儿子。在别人养育了自己二十几年之后,我却还在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自由争得面红脖子粗,看到不满皱纹的脸我居然还能对眼前的人高声说话。我们都太过固执了,我们都以为自己是正确的,父亲作为上一辈的人,有他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的准则,而我又过分强调自己的自由,不想被父亲束缚。我们都太骄傲了,十几二十年来,两个人的较量从来没有真正停止过,也从没有一个人认输。每次都要等到争吵完之后,我才能反思争吵永远都解决不了问题。或者说,我永远都明白这样的道理,只是,当自己真正遇到让自己觉得不舒服的话的时候,所有的道理都显得苍白无力。为什么自己总是那么容易便和父亲因为小事而争吵,而不是和别人?是因为自己在什么时候都知道,父子间的争吵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便能和好如初?我们争吵只是因为我们太过亲密么?我不懂。

我是个不孝子,完全不懂得什么叫做所谓的孝道。作为父子,在很多事情上都要争得赢赢的,本身就是一种不孝。也许父亲会错,甚至是父亲在所有的争吵上,在我们这代人看来父亲都从来没有对过,他的理由和话语没有哪些是经得起推敲的,但这绝对不是我们要继续争吵的原因。我们一点都不会去体谅、理解父亲了,在为小事而引发的争吵中,我从来没有学会去换位思考,我不知道在几十年前的社会里成长起来的父亲的价值观该是怎样,我没有去想在这几十年里,父亲在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什么,等到年老体衰的时候,儿子却是如此恶语相向。为什么一定要争赢了呢?父子之间难道有真正的赢家么?

也许从来就没有赢家。这一次,我输得一败涂地,我知道,父亲也没有赢,父亲追我很久之后才黯然神伤地回去。姐告诉我,父亲很久之后才回到,父亲是追了很久,知道终于还是找不到我之后才回去。听到这些话,我就想捆自己几个巴掌,有多狠捆多狠。可是,什么都没有用了,我的话已经是泼出去的水,我的出走早已在父亲的心里狠狠地刺上了一刀,而且这刀痕再也不会消失。我错了,我心疼起父亲来,心疼在我离开之后,连一个谈谈心、说说话的人都没有。我多想对父亲说,原谅我这个不懂事的儿子,我再也不会向你说那样的话了。可是我没有勇气拨通父亲的电话,至少现在没有。也许过段时间就好了。

我们都输得很惨。我甚至不知道该多久之后,父子之间才会心平气和、若无其事地坐下来好好说说话,我最后一眼看到的父亲是向我挥着手,朝我跑来的身影,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的名字,后来我的名字在人潮中消失了。我离开了,这是我看到的最后一眼的父亲。下次该怎么重逢?是否,我们都可以在心里毫无疙瘩,在见面时有个最基本的称呼,最简单的微笑。

坐车离开父亲的那一刻,我就后悔的,我多想不顾别人异样的眼光要求下车,我多想就在这个争吵完之后的夜晚再陪父亲安静地坐下,泡上一壶茶,聊上一会。我还是太固执了,太在意自己的尊严了,父子间讲究尊严已经是种悲哀了。最后的最后,我还是在车上离父亲越来越远,远到回不去了,我便能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我不想回去,而是太远回不去了。

即使自己还不是一个父亲,我也能知道,一个像我这样的儿子给父亲带来的伤害到底有多深,在父亲的心里带来了多大的裂痕,父亲的心早已在岁月的煎熬里变得支离破碎,没有时间、语言和行动可以可以作为化解这些伤痛的良药,我知道,没有任何作为和解释可以让我原谅自己。

我知道父亲会原谅我的。我比任何事都确定。父亲从来都只是对我严格了点,而从来不会恨我。别人说,父子没有隔夜仇,这话绝不是自己再和父亲争吵的理由,而是自己继续尊敬、谅解父亲的一种台阶。作为一个儿子,同样也没有什么仇恨可以使父子间反目。我们还是可以一样,像以前一样,我尊敬这父亲,父亲爱护着我,如此到老。

那一刻开始,我已经告诉自己,不再和父亲吵架,甚至不大声对父亲说话。这是我对自己小小的要求和期盼。

这样的要求,高么?

今生做父子 来世做兄弟

文/皮子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每当听到筷子兄弟唱的这首《父亲》歌曲时,我都会泪流满面。想起了卧在病榻上的父亲一生的不易,一生只知道奉献不知道索取。今年已经75岁的老父亲,得脑血栓已经9年。就这样不言不语的9年,全靠外力作用的倒下、坐起的9年,只会拉拉手、微笑的9年……如今父亲吃饭已经越来越少,无力咀嚼,基本靠稀释下咽,时日已经不多了。

父亲两岁时便没了母亲,他的母亲是因为日本鬼子投放鼠疫而亡。后来,爷爷续了弦,在后老伴儿面前矮半截的爷爷,只对后老伴儿的孩子们关爱有加,对父亲的关心就更少了。父亲5岁时得了一场大病,浑身抽搐呕吐不止,比父亲年长十多岁的姑姑曾经说过,由于医疗条件落后,也不知道父亲得的是什么病,除了观望等待奇迹出现,没有什么办法可医治父亲的病,最后,没有一点希望的家人只好把奄奄一息的父亲用草席包裹起来扔到了坟茔地。第二天,父亲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自己歪歪扭扭回到家……大难不死的父亲后来在哥哥、亲戚、村邻的帮助下,靠吃百家饭一天天长大。

父亲做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年轻时曾经“辉煌”过。辉煌的原因是考上了农安的师范学校,成了国家的公立教师,吃上了“红本”,属于正儿八经的国家干部。然而,没有享受够几天好日子的父亲由于受“文革”的影响,被迫辞去教师资格,从榛柴小学回到老家柴岗乡红旗村务农。

务农不到两年,红旗小学由于教育落后,教师缺少,学校看到父亲的人品和能力,请父亲前去学校代课。教学,对于父亲来说,如鱼得水,绰绰有余。这一代就是20多年,教过的学生无数。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出台政策,让一部分代课教师转正。当时,学校有很多需要转正的代课教师,父亲总是让着别人。学校先后转正20多人,等到父亲办理手续时,政策又发生了改变。无论是学校还是家人亲戚朋友都支持他去找找人争取转上,可父亲总是默不作声。

1987年11月8日22时左右,农安县火车站寒风凛冽大雪飘舞,父亲站在站台上一语不吭看着我,不一会,一辆军列缓缓地开了过来。大家伙儿排着整齐队伍走上列车,当我即将踏上列车时,父亲拽着我的手告诉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我当兵临走时听到父亲说出的话。后来听母亲说,第二天,父亲回到家里大病一场,泪流满面,嗓子嘶哑说不话来。当兵以后,我遵循父亲的教诲,努力学习,踏实工作,积极向上,要求进步……先后获了奖、立了功、提了干,一直到2007年转业到地方至今,30年间,我先后写过不下百人典型事迹,唯独没有给父亲写过什么。

我也将到知天命的年龄了。严格地说,在外奔波30年,还没有真真切切和父亲一起品味过生活,每每想起这些,总是觉得亏欠父母太多,直到去年女儿考上了大学,才有时间回老家看望父母。每次父亲见到我时,总是露出笑的模样,虽然父亲不会开口说话,但他会用他那颤颤巍巍的手用力地拉住我的手,此时此景,我眼含热泪。我告诉他,我很好,并把单位和自己家里的事情和他诉说一遍,父亲听完后就会慢慢把手撒开,然后目不转睛地盯着我。

勤劳一生的父亲无所求,只求儿女健康、向上、快乐、幸福。在外奔波30年的我,希望父亲求生的欲望再强一些,多活几日,给我孝顺的机会。如果有来生,我愿意做父亲的兄长。

互“懂”的父子

文/闻静

去年开学初,龙的父亲加我为微信好友。他告诉我,他在外地打工,龙和爷爷奶奶一块儿生活。以前,每隔两天他就要打个电话,和孩子聊聊天。可今年,孩子说要中考,学习紧张,就住校了。所以只有到了周末,才能和孩子通通话或通过微信聊聊天,他想了解一下孩子在校的情况。

说起龙,我满心欢喜。这孩子不仅聪慧好学,成绩优异,而且活泼开朗,乐于助人。

得知儿子各方面都不错,他对我表示感谢,同时希望我多和龙谈谈心。从此,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问问龙的学习情况。

不久,学校要求上报住宿生“两免一补”名单。考虑到龙的家庭情况,我给龙一份申请表,没想到,龙拒绝了:“老师,不用,不用,我爸给我的钱够花了。”如此懂事可爱的孩子,让我感动。我决定再征求一下龙父亲的意见。没想到,父子俩意见一致:多谢老师,我们的生活还过得去,还是把钱用来补助那些更困难的学生吧!

如此豁达大度的父亲,让我刮目相看!带着好奇,我翻看了他的“相册”。我发现他的生活似乎很惬意。从去年到现在,他辗转于新疆、黑龙江、天津,现在又到了海南。每到一地,他都要拍些照片,或配以“平安到达”的字样,或感慨:“祖国真美”“巨轮真大”……似乎他不是去打工,而是正享受着一场又一场的旅游盛宴。不过,他“晒”得最多的还是龙的奖状,而且每张奖状旁边都写着这样几个字:孩子又领回奖状了,真高兴!

只有一次,他留言:真累啊!腿疼了三天……

填报志愿时,他想让孩子报市里的重点高中,接受更好的教育。可孩子坚持报县里的重点高中。他说孩子并不是不想出去上学,肯定是担心给他增加负担。他希望我做做龙的思想工作。正如所料,龙嗫嚅道:“我爸是个焊工,挣钱不容易。只要努力,在哪里上都一样。”得知儿子的想法,他很是愧疚,觉得对不起儿子。

父爱如山,千里之外,他竭尽全力给儿子最好的爱。那一次次“平安到达”的留言,那一幅幅“祖国真美”的照片,那一句句“真高兴”的喜悦话语,无不包含着对儿子的深深牵挂和无言的激励;而龙不仅读懂了父亲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深情,也读出了父亲的艰辛,并且用实际行动来回报这份深深的爱。

爱,没有距离!

父子“酒”情

文/于成杰

父亲退休了。起初,他还是保持多年以来养成的习惯,清晨早早起床,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晚上早早上床,读书看报,和母亲聊聊一天的事情。但没过多久,我就从父亲的脸上看出了一丝落寞。他退休了,每天起那么早还有必要吗?以前天天都拎在手里的公文包还会再派上用场吗?渐渐地,父亲的笑容越来越少。

作为儿子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劝父亲多到外面走走。可时间一久,父亲就没了兴趣。我又劝父亲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但父亲不甚“感冒”。父亲变得有些慵懒,白天躺在床上琢磨事情,夜里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后来又发展成为不思茶饭,与退休前比判若两人。怎么办?我请父亲喝酒。爷俩坐到一起,喝的是茅台,说的是家长里短。一杯杯酒喝下去,父亲开心地笑着,可以看出,父亲喝得很开心,对父子无障碍交流很满足。

不久,我的儿子来到这个世上。妻子出院后,母亲和岳母轮流负责照顾。父亲虽然暂时搬回老家,心里却一直记挂孩子。妻子休完产假上班后,父亲母亲就过来与我们同住照看孩子。孩子的衣服、尿布换起来很频繁,洗起来也很辛苦,但父亲总是抢着干。喝周岁酒时,父亲点名喝茅台,说茅台喝着有劲,心情好,还非让孩子舔一点,美其名曰“沾沾福气”。

在照看孙子的同时,父亲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读书看报、勤动脑筋的好习惯。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得知一位同事退休后搞起了文学创作。这勾起了父亲年轻时的爱好,他又拿起了那支尘封已久的钢笔。

父亲从那些老人老事开始,从他的青春岁月开始,把自己的亲身经历都倾泻到稿纸上。看着父亲写稿时投入的神情,我深切感受到,父亲又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很快,他的文学作品在地方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一些媒体还主动向他约稿。得了稿费,父亲请我喝酒,喝的还是茅台。父亲动情地说:上次你请我喝酒,我刚退休,心里不适应,这回我请你喝酒,你又让我重新找回忙碌的感觉,找回曾经的自己。咱爷俩好好喝一顿。

其实,对每个子女而言,都面临着如何让父母安度晚年生活的问题。做好物质上的保障自不必说,加强精神上的交流也是至关重要。敬老不仅要陪老,更要知老,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精神层面的所需所求。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父亲在意的或许不是满盘满碗的“豪华自助餐”,而是有茅台作陪的父子精神交流。

父子连心

文/李振东

我和父亲很亲近。

父亲,高大威猛、不怒自威。粗壮的四肢似乎在告诉我和妈妈“什么事也别怕,家里的一切都有我顶着呢!”浓密的胡须显现出男人的sex appeal和老成。深深的皱纹是岁月这把杀猪刀的“杰作”。父亲在我心中就是superman。老爸虽然只有小学文凭但思想和眼光比我这个所谓的大学生要深远的多。平常在家,我没事儿最爱和老爸侃大山。父亲的所见所闻让我咋舌,所思所想让我叹服。有时候我们的idea也会不谋而合。我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虽是父子关系,但更像兄弟和朋友。

比起父亲来,我和母亲的关系就疏远得多。我总是因为母亲的目光短浅、爱贪小便宜而大为恼火。但是2010年冬天的一场大病让我明白了一切。我感染了腮腺炎病毒,当时发烧39.5摄氏度,烧得是昏天黑地。我在医院每天要输十几个小时的液。是母亲一直守护着我,母亲是爱我的。

那天一大早,父亲就给我打来了电话,问我最近学习生活如何。我说:“还好吧!”就是每天睡不着,睡得晚,总做梦。我和父亲是心连着心的。我问他为啥一大早就打电话。他不说,在我的追问下,他告诉我最近失业了,一直在家待着、心累、烦。我对父亲说:“爸,你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靠你。没有你这个家怎么维持,只是目前社会状况就这样,难找工作,不过机会会有的。”

也许我的话会让老爸有一丝释怀和慰藉。但我真心的怪自己能力不足,还不能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说到底爸妈都是为了我的学习和未来, 才这样去拼命去挣钱。

说实话我从小到大没有开口说过这样的话:“爸,你们父子连心啊。”

父子

文/张万杉

“不要你管”,我丢下这句话,抓起外套摔门而去。任凭身后的父亲说什么我没听进一句,也没停下离开家的脚步。

十月的冷风呼啸着,伴随着阵阵寒意不住的往我领口、袖口里钻,冻得我不住的打寒战。但能怎么样?不能回家、不能妥协的念头让我裹紧衣服继续前行。

一个人走在行人稀少的大街上,脑海中还在回放着刚才和父亲激烈争吵的情景。父亲根本就不理解我,总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总是不容质疑的口吻,让我越想越生气。走着走着,感觉脸上有点凉丝丝的,抬头一看,原来是下雪了,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打落在脸上,不一会儿,天地间就一片白茫茫的,满目凄然。

漫无目的走着,不知不觉到了一家面馆前,心想吃碗面暖暖身子也好,于是径直走了进去。推开门,眼前是油腻的地面和颜色发黑的的桌凳,面馆里除了面孔黝黑的老板在打着哈欠外,就空无一人了,估计饭馆的面也好吃不到哪里去。也罢,既来之,则安之。我找了个靠近柜台放电暖器的位置坐下,按菜单上写的要了一碗优质肉丁面。等了大约二十分钟,才见老板端上来。面并不像在别的饭馆一样端上来就冒着热腾腾的香气,肉丁也少得可怜,并且碗上还有个豁口。但有个好处就是明码标价,比以前吃的便宜。我叹了口气,拿起筷子,扒拉着吃起面来。

这时,门突然被推开,一股冷气带着风雪钻进屋子。进来的是一老一少,两人穿着一样洗得发白的有点破烂的军大衣,脚上的鞋子也看不出什么颜色了。年长的五十多岁的样子,双目紧闭,双手紧握着年轻人的手,看上去应该是眼睛有毛病。年轻人小心翼翼把老人扶到靠墙的桌子前,倒了杯热水递到老人手里说:“爹,你坐好,先喝水暖暖身子,一会咱吃肉丁面。”然后朝着柜台喊道:“老板,来两碗肉丁面”。一边说一边三步并做两步走到柜台前,凑到老板耳边说:“哥,能不能麻烦你把其中的一碗换成白水面。”老板用不屑的眼光白了他一眼,没说什么朝后厨走去。

面端上来了,年轻人把有肉的那碗端到老人跟前,说:“爹,早上从咱家来市医院看病走得急,你也没吃上口热饭,面好了,你快吃吧。”老人并没有急着吃,而是把面推了推,说:“老二,爹老了,牙口不好,你把肉都挑到你碗里去吧。”年轻人没作声,只是在老人那碗面里搅动了两下,然后说:“爹,我把你碗里的肉差不多都夹过来了,你快吃吧。”说完,端起自己面前的白水面呼呼吃起来。不一会儿,两人都吃完了,老人抹了一把嘴说,“这面真香,这家面馆也厚道,碗里竟然还有这么多肉。”年轻人附和道:“你要喜欢吃,下个月再来检查时,我们还在这里吃。”说完,搀起老人推门走了出去。

父子俩相互搀扶很快便消失在风雪中,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我的眼睛湿润了。刚才对父亲的怨恨、不满,在这对父子相互关爱的映照下忽然间冰释了。普天之下,不论是富有还是贫穷,有哪位父亲不疼爱儿子,又有哪个儿子不尊重父亲呢?我仅仅是因为自己想买手机的愿望被驳回,就与父亲大吵一顿,并摔门而去……想到这里,一丝愧疚涌上心头,我赶紧吃完面,付完钱,朝家的方向走去。

苏祠漫步赏楹联

文/无可

我与苏祠是有很深缘分的。曾在苏祠从业多年,每一座亭榭,每一道小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过青春的印痕。

苏祠是值得经常去的地方,是久去而不知厌倦的地方,除却对三苏父子的无比敬仰之外,欣赏苏祠楹联也是一大文雅之趣事。那些匾额楹联贴金装彩,与苏祠清代古建筑朝辉夕映,显得格外古朴雅致,从楹联的字行间仿佛喷溢出一股股浓浓的文气,弥漫着一种沁人心脾的惬意,让人赏心悦目。

欣赏楹联犹如品诗,苏祠楹联与诗一体,已成为一种文学形式而被人们喜闻乐见。苏祠大门有副楹联称“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正是对三苏父子和三苏祠的真实写照,苏祠历经风风雨雨沧桑更替,但从来就没有磨灭人们对三苏父子的崇敬,尤其是苏东坡在文学史上的巨大贡献。有联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对三苏父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真是“文献一家”,三父子“文峰鼎峙”可与“峨眉共比高”。

漫步走过两棵银杏树,来到大殿前,可见大殿门沿正中悬挂着一块朱红大匾“是父是子”,是啊,如此伟大卓越的父亲,如此伟大卓越的儿子!思量间,眼光落在两侧柱头的长联上:“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天心原有属,任凭他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细读楹联,不禁想到三苏父子的一生,仕途坎坷多变已经飘渺难以追寻,虽然怀才不遇,屡遭贬谪,人生凄凉纵有千般磨难,却磨灭不了道德文章的博大精深,似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浩浩乎像大江东去,汹涌奔腾,一泻千里。三苏父子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取得千古英名,雄视百代,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寿,可以说空前绝后。

绕过大殿便是“启贤堂”,堂前苏宅古井旁栽有桂花、茶花,还有多姿多色的盆景花木,置身其间,清新爽然。有副楹联曰:“除却读书无所好,恍如造物与同游”,东坡一生喜好读书,终生笔耕不缀,以极大的热情吟咏歌唱,留下千古绝词“大江东去”的豪放,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柔情千结……侧身可见“快雨亭”,门前楹联映入眼帘:“墨池烟润花间露,茗鼎香浮竹外云”,这便是当年东坡的书房么?东坡读书作文,墨染洗砚池,而今,苏祠洗砚池依然乌黑如墨,信乎?不如亲眼目睹。

沿着回廊慢行到“木假山堂”,品味堂前楹联“书窗正对云洞启,丛菊初旁幽篁栽”,欣赏那三峰雄势的乌木假山,自然就会想到三苏父子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的文风,气势挺拔。尤其是东坡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等方面无不精畅,是一位旷世天才的全能作家。

转弯向东行,穿过弯弯的翠竹林荫,在“抱月亭”上小息,但见亭上楹联“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主荷花到处开”,此时,思绪便穿越时空,仿佛看到北宋的月亮挂在疏桐的枝尖上,东坡举杯仰望苍空,问明月为何有阴晴圆缺?!而今的月亮仍然挂在苏祠的树梢上,那曾经照过古人现在又照今人未来还将照后人的明月,总是缺了又圆,圆了又缺。若遇上盛夏,亭下池塘荷花盈盈,田田莲叶间翠鸟嬉戏,尾尾鱼儿追逐游泳,观景、看荷、读楹联,更是妙趣横生,真是“眼明小阁浮烟翠,身在荷花水影中”。

穿过“披风榭”,不仿沿池边小山峰回路转,瑞莲池碧水清澈,水光接天,站在瑞莲池畔欣赏楹联“亭上雄文凿青石,槛前修竹忆南屏”,在万竿修竹间漫步苏祠,追溯东坡做地方官时的卓着政绩,历历在目。那小桥流水间,湾湾池塘岸,竿竿翠竹一簇簇一缕缕,掩映出婆娑万千,清风徐来,竹自啸啸,仿佛东坡在吟唱,“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东坡曾曰,“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有副楹联写得好:“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东坡读书作文,总与绿竹为友。东坡不仅咏竹,而且画竹,留下丹青“枯木竹石图”、“潇湘竹石图”,可见东坡对竹的酷爱。如今苏祠绿竹成林,不正是东坡爱竹遗风的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