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情感 > 生活随笔 > 正文

东梨树下不忍归

作者: 令狐飞雪2023/09/07生活随笔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莺飞草长、催人郊游、踏青赏花的时节。于是,呼朋唤友、结伴而行,去往一个颇有几分香格里拉风味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大山深处的东梨村。

这里深深地藏匿在大山深处很久远很久远了。因为远离大都市,宁静而无丝毫的喧嚣,是初来乍到的第一印象。站在我们到来的农家小院院坝,放眼四周,还是觉得除了宁静还是宁静。远处山峦叠起,拥翠含黛,连绵起伏。这里不见一丝"现代化"痕迹,美不胜收。所有同行的人,也许是深处闹市太久了,一个个兴奋不已,冲着我不停地嘟噜:"你是好久发现这里的?你来过几次?啷个不早点带我们来?"

虽然慕名已久,其实,我也是第一次来这里。这次来,季节已经过了清明,但是这里因为纬度和海拔的原因,还是仲春的感觉。田里的油菜花还盛开着,黄灿灿的一片接着一片。一些农民还在另外一些田里翻地修整。农家小院前的樱桃树,叶子依然是嫩绿色,枝干上已经冒出了许许多多的新枝条。仔细看,发现樱桃花已经开过,老的枝头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樱桃。一阵风吹过来,密密麻麻的小樱桃或前仰后合、或左摇右摆,仿佛是与春姑娘共舞。然而,我们最心仪的梨花还是没有了。农家小院的主人老熊告诉我们,你们早来一个星期,就是梨花千树万树绽放怒放的时节,就会目睹到这里一年一度梨花盛开的盛况。所以,梨花成为了明年的向往,遗憾还是留下了……

东梨村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80多年前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著名红军领导人熊国炳就是这里的人。其当年率领红军英勇奋斗的故事依然在流传,特别是红军在竹屿关的大捷,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直到今天还在老百姓中流传。老熊告诉我们,附近的山坡上还有不少红军的遗骸留存,这些长眠在此的红军烈士没有墓地没有碑文,也没有姓名,甚至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但他们与青山常在,如山坡上挺拔的松树一样,精神不朽、浩气长存。

来到东梨村,始终隐隐约约觉得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反正说不清道不明。除了特别的宁静、原生态、空气中负氧离子多,好像没有什么不同。但是,重庆和省内一些搞美术搞摄影的人,十分偏好来这里采风、或者干脆到这里住一段时间进行创作。在村头,有人租下几间农家屋,搞起了作品展览。有油画、水粉画、水墨画、素描等等,主题当然全部是以这里为题材创作的。无意中,我拿起手机拍照,"哇!"原来画面感真是好。任意拍照,每一张照片都是自己满意的,而且一步一景,张张不同,风格别致。我自忖:不会这就是东梨村的味道?不会这就是她吸引人的地方?我的发现与推荐,让同来的人,产生了共鸣,当然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和一致的收获。

午饭时间到了。一桌子丰盛的农家饭呈了上来。农家腊肉、包谷酒、洋芋饭在情理之中,老熊说:"管饱管够,钱不多收".令人啧啧称赞是由其它十几个野菜作为材料烹饪出来的美味,这些菜,我们平常根本没有见过,所以连名字都叫不出来。好像有个什么凉拌菜是核桃花做的,又脆又鲜又香又好看又好吃。老熊说,这个菜只有这个季节才有,你们运气好!

时间不知不觉在这里流去了。我们又在院坝中围起来,品茶话聊。一株有些年成的老梨树在院坝西头挺立着,树影婆娑。茶香的幽然与渐渐西下的夕阳暗中交织,人也被春光春景催出了春醉。忽然,有人说,不想走了……不忍归,也该踏上归途了。残酷伴无奈,感性最终归服理性。

因为已经开始谋划了,下一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