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教案

2025/11/03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教案(精选3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的计算技能。

2、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严密性、发散性和求异性。

3、领悟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内容简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要计算技能,本节学习的计算是关于纯物质的计算,以后还要学习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本节内容是以后学习有关计算的基础。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因此,紧紧抓住化学方程式中反映的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是进行计算的基础和关键。

重点难点解析

1.书写格式规范是本节的.重点

2.含杂质的计算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3.关键是明确解题思路:(1)审题(2)析题(3)解题(4)验题

4.容易发生的错误:

(1)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

(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去正确依据;

(3)单位不统一,有时把体积等代入;

(4)把不纯物质的量当作纯净物的量代入;

(5)计算不认真、粗心大意,如求算式量出现错误等

命题趋势分析

根据一定的条件,求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一定条件,确定某化学式;进行有关含杂质的计算

核心知识

一、涵义:

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运算是化学计算的工具

二、步骤:

1.设未知量X

2.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质量比;并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写出已知量和待求量

4.列比例式

5.解比例式,求出本知量

6.答

三、从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在熟悉了一般的计算题的步骤和格式基础上,使学生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典型例题

例110g水通电可制得氢气多少g?氧气多少g?

分析本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同时求两种生成物的质量,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同时设两个未知全,分别与已知量列比例式求解

解设10g水通电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x,氧气的质量为y

2H2O2H2↑+O2↑

36432

10克xy

==

∴x=1.1y=8.9

答:可制得H21.1g,O2为8.9g

例2下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有错误,简述发生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加热12.25克KClO3,充分反应后可制得氧气多少克?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g

KClO2KCl+O2↑

122.532

12.25gx

∴x=3.2g

答:加热12.25gKClO3,可制得O23.2g

(1)错误原因;(2)改正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发生5类错误,本题的错误在于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解(1)化学方程式末配平;

(2)设反应后可制得O2的质量为xg

2KClO22KCl+3O2↑

2x122.53x32

12.25gx

=∴x=4.8g

答:加热12.25gKClO3,可制得O24.8g

例3把干燥纯净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13.32克,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余物质量为g.48克,求①生成氧气的质量;②剩余物质各是什么?质量分别是多少g?

分析MnO2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所以13.32g-9.48g=3.84g,这3.84g就是放出O2的质量,这也是解本题的关键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mO2=13.32g–9.48g=3.84g

设生成物中KCI质量为xg

2KClO22KCl+3O2↑

14996

x3.84g

=∴x=5.96g

MnO2的质量9.48g–5.96g=3.52g

答:氧气的质量为3.84g,剩余物为KCl和MnO2质量分别为5.96g和3.52g

例4在标准状况下,6.2g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氧气多少克?这些氧气的体积是多少升?能生成P2O5多少克?(已知标况下ρO2=1.43g/L)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求单位一致,初中阶段只涉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计算,所以本题不能直接求出O2的体积,只能先求出生成O2的质量。再根据V气=进行换算。

解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P2O5的质量为y。

4P+5O22P2O5

4x315x322x142

6.2gxy

==∴x=8gy=14.2g

VO2===5.6L

答:需要氧气5.6升

例5含锌65%的锌粒200g,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可制得H2多少升?(标况下ρH2=0.09g/L)

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指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不纯物的质量必须转化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其换算关系式为:

物质的纯度(%)=x100%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x物质的纯度(%)

解设可制得H2的质量为xg

Zn+H2SO4ZnSO4+H2↑

652

200gx65%x

=

答:可制得44.4升H2

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能正确计算出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组合已有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独立解决化学定量计算中的问题,同时对各种方案会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从而找出最佳解答方案,开拓思路,锻炼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变化中的定量研究对于科学实验和生活实践的重大作用。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相互帮助,体会成功,建立自信。

学情分析

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较差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的认识方法,促进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的认识方法,促进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探索导航:

复习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质的方面:表示该反应的反应物(或原料)和生成物(或产品)

2、量的方面:表示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提问:那么能否利用方程式中量的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呢?

例:碳完全燃烧反应中碳和二氧化碳两物质的质量比为xx;那么12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xx克二氧化碳;6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xx克二氧化碳;3克碳、1.2克碳呢?

(问:能告诉我你们是怎样算的吗?)

引入:依据物质的质量比来计算,这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计算依据: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即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来进行计算;

2、计算步骤:例:3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①解,设未知量解设3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X克二氧化碳

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C + O2 C O2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2 44

和已知量、未知量3 g x

④列比例式,求解= x = =11 g

⑤简明作答

答:3克碳充分燃烧能生成11克二氧化碳。

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算生成物的质量)和例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算反应物的质量),由此可知,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算原料和产品的质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就可以利用方程式来求算原料和产品的质量,合理、科学地利用资源。

完成下列练习

练:用氢气还原16克氧化铜可得到铜多少克?同时生成多少克水?能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气吗?(H2+ CuO Cu + H2O;Cu—64、O—16、H—1)

提问:同学们能从以上练习得出什么结论吗?

3、小结:

结论(1):已知化学方程式中一种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求算方程式中其它任何物质的质量。

练:电解36克水可得到多少克氢气?

结论2、计算要领:写准物质化学式,化学方程要配平;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正比,解设比答要完整。

练:

1、24.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可能得到多少克氧气?

2、多少克的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可生成3.2克氢气?

3、实验室电解50克水,当生成4克氢气时有多少克氧气产生?

(选做)

4、红磷在钟罩内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红磷必须过量(为什么?)。假设钟罩的容积为5.6升,氧气密度为1.43克/升。(空气中氧气约占1/5体积)问最少需燃烧多少克红磷才能把氧气完全消耗掉使实验获得成功?

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书]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师]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1。

[投影]展示例题1

[例题1]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讲解并板书]

解:设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MnO2+O2↑

2×158 32,

x= =0.6 g。

答: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 g氧气。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教师总结并板书]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讲解并补充]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接下来我就一些问题进行补充。

(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一定要进行单位换算。单位必须一致才能计算。

[追问]此计算题该如何进行呢?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步骤和格式上的错误及时纠正)

解:设需要氯气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为y。

(2)写出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不完整的方程式计算时是要扣分的。

(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

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4)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例题1中采用的是纵列,即;

还可以采用横列,即2×158:32=6 g:x。一般情况下采用纵列比较好,因为有时题中所给的质量数字会和相对分子质量有某种关系,从而使得计算简单。如用158 g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可以制得多少克氧气?采用纵列法得计算非常简便。

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一般保留一位小数,如例题1中就是。

[教师]在实际运算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把过程再简化些,具体格式可以参照下面的例题2。

[例题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 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CaO+CO2↑

100 56

x 10 t

x= =18 t。

答:需要碳酸钙18 t。

[教师]根据上述两例可知,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求生成物的质量,已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可求出反应物的质量,那么,假如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或者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呢?

我们一起来看P100的课堂练习。

[投影]展示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 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

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提问]题中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反应物或者生成物)

[学生分析、讨论]

[回答]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

H2+Cl2 2HCl

2 71 73

100g x y。

答:需要氯气3550 g,生成氯化氢气体3650 g。

[讲解](1)因为此题有两问,所以一个未知数设为x,另一个未知数设为y。

(2)仍和前面例题一样,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并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

(3)不管有几个未知数,列比例式和前面例题一样。根据已知量求出一个未知量,另一个未知量可以根据已知量求出,也可以根据求出的未知量来求。如此题中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也可以这样求出:=

代入x=3550 g,

=,

解得y=3650 g。

[总结]由此可知,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可以计算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同理,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计算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共有四种类型。

[板书]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提问]通过前面例题的讲解,大家总结一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领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并板书]

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

②格式要规范;

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

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师]根据前面的例题和理论知识,请同学们进行练习。

[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练习]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 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2.5.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

3.12 g镁与足量稀盐酸起反应,可制得氯化镁和氢气各多少克?(Mg+2HCl====MgCl2+H2↑)

[学生练习]

[注意事项]

①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纯物质问的质量关系,因此遇到不纯物,要先把不纯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②计算中注意单位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是体积,须根据密度换算)。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步骤、方法,同时也懂得了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两个因素同时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布置作业]习题5、6、7、8

板书设计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

③求有关物质质量比,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③列比例式,求解;

④简明写出答案。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考题回顾

1.(20xx年天津市中考题)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

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 g时,消耗B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20xx年四川省中考题)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 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