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2025/10/26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致青年教师》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篇1

这段时间读了吴菲先生先的一本书《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在两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教师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他那一个个精彩动人,朴实无华的故事,让我从中学会了很多。教师的言行举止一定会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用真情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特别喜欢听老师讲他们的真实故事,那不仅是经验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无形中都牵动着我们的心。作为一名老师,同时也是一个普通人,我们有思想,有情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比起语言的.教育,更好的方法也许就是真实的袒露教师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感染学生。

二、教师的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上就有可能添上一份阴暗。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会向老师学习,包括教师身上的不足也一并吸收,给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理,很重要。这是一种生活的氛围,当我们身边人总是处于一种忧郁的状态,我们自己的心情也会受影响,更何况是学生,他们还不具备完全判别好坏的能力,更应该给他们一个优良的环境。。

三、说学生听得懂的话。说学生听得懂的话在教学上尤为重要,当我发现一个问题提出后,很多学生没反应,这时我会想到我的教学语言是否有问题?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勇气去实现,如果我们每次和学生接触,都能考虑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考虑到他们人格的养成,关系到他们个人的生命价值,我们可能会更加注重我们的语言表达,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篇2

作为一名刚入职半年的新教师,《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机缘巧合选择了这本书,也听过很多人表达了对它的喜爱,一直到我自己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这本书里面蕴含着作者多年的教育经验,通过他这些经典案例的分享,我在教育中遇到的疑惑也随之迎刃而解。这本书层次分明,多角度的剖析了青年教师初入岗位的种种困难,以及困难出现的原因,解决困难的方法。可以说,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多。

吴非老师这本书涵盖的范围可以说非常广,里面有他有关教育的诸多观点,切入点也不尽相同。有课堂上的,也有课下与学生交流的,还有有关教学内容的,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涵盖教育的方方面面,也正是因为如此,也才可以称得上是新教师的新手宝典。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是,它不仅帮助读者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还从教师实际生活中解析出了这些困难出现的原因,让读者大有感同身受的共鸣。这是非常难得的,如果不是长期从事在一线教师岗位,并处处细留心地观察教师工作中的种种细节,是无法这样像外科手术般的.准确把握的。这让我如获至宝之余,对吴非老师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这本书最珍贵的地方也在于通过大量事例解决了老师在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也帮助了初入岗位的年轻教师,弥补了经验匮乏的新教师对于教育孩子的空白。新教师不可避免地存在容易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对学生的种种行为不理解等等,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动脑子想想如何解决这样的困难,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特殊的生理、心理阶段,使用了正确的方法,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在实际的运用中事倍功半。教育是一种高级的工程技术,其对象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的孩子。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应对教育中出现的困难。

感谢这本书,通过对它的阅读,我相信在下学期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会游刃有余,成为一名不断成长的教师。与此同时,也希望我能真正的将这本书中的智慧转化为我个人的实际能力,并在教学中运用。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篇3

最近读了《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书中通过一个个案例讲述了青年教师的很多困惑,并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角度提出很多好的建议,以及对教育的深层阐述……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不要急》这一篇。为什么要这么急躁?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教育。教育上的事往往快不起来,所以不能急。

语文教学要做真正为学生长远发展的事。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要做好三件事,读书、写字、写作。让学生爱上阅读,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学习不大可能太过糟糕。相反不爱阅读孩子的学习会比较困难。儿童的学习越困难,就应该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出于追求分数,像猴子种果树一样急于求成,把语文课上成了训练课,让学生做许多的练习,有基础知识的,也有阅读短文的。可孩子的语文素养还是得不到提高,不少孩子到了小学五六年级还不能写一篇字通文顺的作文。因为做题浪费了时间,学生读书、思考以及说话的时间大大缩水,有的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上课完全变成听众,上课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久而久之变得沉默寡言。有的孩子甚至懒于动脑筋,等着老师和同学的答案。与其费力不讨好做题,还不如简简单单地学语文,让孩子有充裕的时间练练字、读读书,写写日记、读后感。老师、学生的脚步也放松下来,享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育是慢的艺术,欲速则不达。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要在一个漫长的岁月之后才能看到效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遵循教育的规律,拔苗助长,学生的根基没有牢固,将来很难成材。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要有耐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以“等待、耐心、从容、宽容、期待”的心态去从事教育。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比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教育要好。只要我们有爱心、耐心,静听花开的声音,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篇4

"一个冬日的午后,暖暖的阳光散满大地,泡上一杯香茗,悠闲地坐在阳台上惬意的享受着冬日难得的温暖。耳边传来一位长者语重心长的话语,与我探讨一系列关于教育、教师的问题。那些话语发自肺腑,诚恳而又不带一丝官腔。那些问题切合实际也符合我们的特点。"上面这些是我读了吴非的《致青年教师》后的真实感受。

这次教导叫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自己也顺便捎上了一本,机缘巧合的拜读了这本对我意义深远的书。说实话在未读之前,我看了书名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抵触。又是一本教训我们青年教师的书,又是一大通关于教育的理论,看着头就大啊!假期中闲暇时我信手翻开了这本被我束之高阁的书。一下子我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

通读一遍后真的感觉这本书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如同书中说的就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作者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感谢书本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这本书差不多都为我解答了。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记得我刚工作的两年我的教育成绩可以说是极糟的。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过去我要求学生一天背单词,他们背不出就是训,就是罚。现在看来这是严重违反教育规律的,教育的特征是慢。有的时候学生的记忆力有限逼他们有时得到的恰恰相反。

读完书后我也为作者注重情感和人文关怀而感动。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级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理想和爱的关心,怎叫人不感动啊!在书的最后两个特辑作者不惜笔墨的告诉我们要心中有理想、心中有爱。这循循善诱的话语我真的记下了!

整本书我是用了4天读完的,我觉得我读的不够,我将读第二遍,相信这也不会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后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