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分享真快乐》含反思

2025/09/18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分享真快乐》含反思(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分享真快乐》含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知道分享就是将自己喜欢的东西(玩具、食物、图书等)或快乐的事情与小伙伴们共享。

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并能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体验分享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幼儿自带一件最喜欢的物品,如玩具、图书等。

教学挂图、教学课件(包括分享的照片和视频)。

玩具汽车等用于分享的实物。

时钟、录像设备记录幼儿活动。

心理准备:

幼儿会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带给我们快乐。

二、新授课程

故事讲述:

提问:A、小动物为什么不愿给小熊让路?B、小熊应该怎样做才对?

教师讲述《小熊让路》的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分享的重要性。

继续讲述故事,提问:A、小动物为什么又给小熊让路了?B、小熊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观看录像:

提问:为什么一班的小朋友玩游戏了,而二班的小朋友没有玩到游戏呢?

播放两班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录像,通过对比提问,帮助幼儿了解互相关心、分享空间的好处。

三、实践活动

参观“我喜欢的展示台”:

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或图书,并教其他小朋友怎么玩。

教师提问并引导幼儿表达分享的想法,如:“你的'玩具想让谁玩?”

自由分享:

幼儿自由结伴交换物品,分享自己的玩具、图书。

教师引导幼儿在分享中学说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并强调爱护别人的图书玩具,及时归还。

拍照记录:

教师拍摄幼儿分享活动的照片,记录他们的快乐瞬间。

四、分享照片与讨论

分享快乐:

教师通过照片与幼儿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提问:“这是谁?他玩的是什么玩具?”

小结:好玩的玩具让小朋友玩得多认真啊,我想他的心里一定很快乐!

讨论分享的好处:

组织幼儿讨论分享的好处,如:分享能带来快乐,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五、巩固与延伸

分享教师的玩具:

教师出示玩具汽车,引导幼儿轮流玩,体验轮流玩的乐趣。

提问:如果两个小朋友争抢玩具怎么办?引导幼儿学习谦让。

在班级中建立“分享角”:

教师和幼儿讨论在班级中建立“分享角”,鼓励幼儿继续分享自己的快乐。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围绕幼儿最感兴趣的玩具展开,通过故事讲述、实践活动、照片分享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游戏和对话,亲自体验到了分享的乐趣。但也有个别幼儿因为家长未准备合适的玩具而影响了活动表现,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应更加周全,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活动的乐趣。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分享的具体行为,还理解了分享带来的心理满足感和社交价值,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分享真快乐》含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与他人分享食物、玩具、图书等;

2、懂得抢别人的玩具是不礼貌的行为,体验分享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故事《明明的变形金刚》、幼儿自带的一些玩具或食物。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与他人分享食物、玩具、图书等。

2、难点:体验分享带来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明明的故事。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吧,请你们认真听完故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好吗?

2、教师讲述故事内容,请幼儿认真倾听。

二、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知道分享是一种好行为

1、明明的妈妈为什么会开心的.笑了呢?

2、小结:小朋友,明明有了新玩具,而且还邀请了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一点也不自私,妈妈为他的行为感到自豪,所以高兴、满意的笑了。

3、明明会把自己的玩具和小伙伴一起分享,那当你们有一件新玩具的时候,你们会怎么样做呢?你们会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吗?

4、小结:大家现在知道了要和小伙伴一起玩玩具,明白了分享是一种好行为。

三、请幼儿和别人分享自己从家里来的东西,体验分享带来的乐趣。

1、你们从家里带来了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和玩具,你们愿意和别的小伙伴一起分享吗?

2、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东西,并且说一说愿意和谁一起来分享。

3、教师根据幼儿的意愿,请幼儿与自己伙伴一起分享自己所带来的东西。

4、小结:小朋友,因为大家都一起分享自己的东西,你们都开心吗?其实与同伴分享也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四、结束活动。

1、小结活动情况。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与他人分享东西。

活动反思:

我讲授了《分享真快乐》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明白了“分享”的概念,理解了分享行为的意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方式,在表演中,他们进一步理解了所学内容,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

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多提问学生,应多关注学困生。

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他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寓教于乐。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分享真快乐》含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分享就是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如玩具、食物、图书等)或快乐的事情与小伙伴们共享。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并能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情感目标:体验分享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幼儿提前带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品,如一个玩具或一本书,布置成“我喜欢的展示台”。

《一粒谷子》教学挂图、PPT(包含幼儿与同伴分享、愉快玩耍的照片)、轻柔的背景音乐。

幼儿学习资源。

教师教学资源,包括收集幼儿在家中及幼儿园与同伴分享的照片。

知识准备:

幼儿已学会基本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等。

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吗?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出示谷子:

教师出示一袋谷子,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谷子吗?

引出故事《一粒谷子》,介绍小鸡贝贝与谷子的故事。

二、故事讲述与讨论

完整讲述故事:

小鸡贝贝在院子里找到一粒谷子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贝贝的同伴吃到谷子时心情是怎样的?贝贝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结合挂图讲述故事,边讲边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讨论分享的意义:

提问:你们有过分享的经历吗?分享后,你和好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

观看与同伴分享物品时的情景照片,感受分享时的温馨与美好。

三、实践活动

“我会分享”:

幼儿自由结伴交换物品,分享自己的玩具、图书。

教师引导幼儿在分享中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并爱护别人的图书和玩具,及时归还。

分享情境回放:

教师将幼儿在活动中分享的情境拍成照片进行回放,感受分享的快乐。

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四、总结与延伸

总结分享的意义:

教师小结:分享就是有了好吃的和别人一起吃,有好玩的东西和别人一起玩。分享能带给别人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建立“分享角”:

教师和幼儿讨论在班级中建立“分享角”,继续分享自己的快乐。

活动延伸:

午饭时请小朋友吃小米饭,分享小鸡的礼物。

鼓励幼儿在家里将自己的物品与家人及邻居的小朋友进行分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故事讲述、实践活动和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深刻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和意义。通过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如何分享,还懂得了分享能带来的好处,如交到更多的朋友、感受到更多的快乐等。然而,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幼儿在分享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自私的行为,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教育。

此外,本次活动还注重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培养,通过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分享的快乐,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勇敢、活泼的个性。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继续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分享真快乐》含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知道分享就是将自己喜欢的东西(玩具或者食物、图书等)或快乐的事情与小伙伴们共享。

2.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并与同伴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体验分享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快乐。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提前带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品,如一个玩具、一本书等布置“我喜欢的展示台”。

2.《一粒谷子》教学挂图、教师教学资源,收集幼儿在家中以及幼儿园和同伴分享的照片做成课件。

3.幼儿教学资源1第14-15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幼儿自由回答)老师也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例如……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它能满足我们的所需要的。

二、展开

1.教师出示一袋谷子,调动幼儿兴趣。

提问:咦,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谷子)对了,这是谷子。那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谷子吗?(不知道)好,那老师来告诉你吧,这是小鸡的谷子。那么你猜猜小鸡会用它做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不错,让我们来听小鸡是怎么做的吧。

2.结合挂图讲故事,教师边讲边提问问题。

(1)小鸡贝贝在院子里找到一粒谷子时,你猜小鸡贝贝是怎么想的?(幼儿自由回答)真棒,你们的想法都不错,那现在我们来听听故事里小鸡贝贝是怎么想的。(谷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人吃,怎么办?)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呢?(幼儿自由回答)现在我们再来听听故事里小鸡是怎么做的(小鸡把谷子种在了地里,等秋天再来收获。)

(2)贝贝的谷子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贝贝看到结出这么多的谷子就请好朋友来一起吃,他的同伴吃到谷子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高兴)贝贝的心情怎么样?(非常高兴)

(3)小鸡贝贝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小鸡贝贝有好东西总是愿意与同伴分享,分享是什么呢?分享就是有了好吃的和别人一起吃,有好玩的.东西和别人一起玩。我们也应该这样做?因为分享能带给别人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3.出示图片——我会分享。

幼儿自由结伴交换物品,分享自己的玩具、图书。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在分享中学说礼貌的语言,如请、谢谢等,分享中要爱护别人的图书玩具,及时还回去。

4.教师及时将幼儿在活动中分享的情境拍成照片进行回放,感受分享的快乐,同时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5.教师和幼儿讨论在班级中建立“分享角”,继续分享自己的快乐。

活动延伸:

1.午饭时请小朋友吃小米饭,分享小鸡的礼物。

2.阅读幼儿学习资源1第14-15页,并鼓励幼儿在家里将自己的物品也能够和家人以及邻居的小朋友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

最后行为练习这一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认知和判断对于幼儿来说都比较容易,难得是体验,只有真正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快乐,这样幼儿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分享是一种好行为。我觉得这次活动还是很合适中班的孩子,可以促进幼儿将认知转化为行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分享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