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这样的老师的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一个这样的老师的教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个这样的老师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的做法。
2、体会“我”的心理活动以及“我们”行为的前后变化,加深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深刻体会怀特森老师对我们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句,通过我们心理行为前后变化,体会老师对我们的影响。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的做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一个这样的老师》。
2、回顾:这个老师是谁?文章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学生汇报
二、品读课文,感悟交流
1、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怀特森老师的这节课。
(PPT:自读1、2段,勾划“我”和同学们的表现;把自己的感受简单批注在旁边。) 指名读自读提示。
2、学生自读,批注。
3、共议交流
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①同学们面面相觑,就连生物比赛得过奖的比利也都惊奇地瞪大了眼睛。(PPT出示该句)重点品味:面面相觑、惊奇、瞪大
师:可见,老师的问题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
②我们饶有兴趣的传看,记笔记,有的同学还画了图。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的老师了。(PPT出示该句)
抓住重点词语(饶有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我”和同学们对怀特森老师的感情(师板书:喜欢)
4、过渡语:同学们学习的饶有兴趣,第二天,怀特森老师对所讲的内容进行了测验,大家自然——胸有成竹
师:但试卷发下来后,结果却出乎大家的意料。(PPT:自读4—10段,勾划“我”和同学们的表现;体会“我”和同学们对老师的情感变化,做简单批注)
5、学生自读,批注。
6、学生汇报。师相机板书:怀疑→不满
7、共议交流。
①第4段
学生自己练读。
展示读。
师评价,过渡:大家的朗读让我感受到当时同学们的怀疑、疑惑。
②第5段
师:面对同学们的怀疑,怀特森老师的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很简单,有关……。”“狡黠”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怀特森老师的眼里为什么闪过狡黠的光芒?同桌交流,汇报。
③第6、7段
师:听怀特森老师这样解释,如果你是班里的学生,你会怎样想?(让学生换位思考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
师:生物学的最好的比利此时会如何呢?
学生多元化理解。(生:气愤,不满……)
师: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PPT出示:“从来没有过?那你那天拿的头骨是怎么回事?)
师:我就是怀特森老师,谁来问一问我。(师生角色读课文6、7段)
④第8段
师:面对老师这样的解释,当时“我”怎样想?(学生自由说)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PPT出示: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让学生试读这段话)
师:你读出了什么?
师范读
学生再次品读第8段,体会“我”和同学们当时怀特森老师的感情。
⑤第9段
师:面对同学们的不满和议论怀特森老师摆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给大家进一步进行解释——(指名读第9段“难道……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师:怀特森老师给同学们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怀特森老师讲“凯蒂旺普斯”时同学们没有怀疑,为什么?
8、师:怀特森老师说试卷上的分数是要登记在成绩册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了什么。那么他到底希望我们学到点什么?略读后4段,过会儿进行汇报交流。
9、汇报交流
①第11段略处理
师:同学们仅仅是从这节课学会的吗?
②第12段
PPT: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并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师:是啊,怀特森先生要教他的学生获得真知的方法——那就是可贵的质疑、探索的精神。(怀特森老师采取了独特的教学方式,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会“新怀疑主义”。)(齐读12段)板书:新怀疑主义
②第13段
师:同学们是如何运用“新怀疑主义”的?学生汇报的时候,顺势解决:A、“凯蒂旺普斯”在“我”的同学们中代表什么?
B、在这里,“我”为何要“正视”着老师的眼睛?把它换成“看着”好吗?为什么?
③14段略处理。
重点句: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你错了。”
文中两次提到“正视”别人的眼睛,并告诉他“你错了”,为什么?
师:从“我“和同学们的表现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怀特森老师怎样的感情?(相机板书:敬佩)
三、速读全文,回归整体。
师:速读全文,体会“我”和同学们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变化。
师:此时此刻,你认为怀特森是个怎样的老师?
结语:我们从入学开始到现在结识过许多老师,他们有的知识渊博,有的治学严谨,有的和蔼可亲……每一个老师都以他独特的方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怀特森老师用他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学生“新怀疑主义”。
四、拓展延伸
1、师:是啊,(PPT)这样的老师就好比矗立在海边的灯塔,在苍茫的夜色中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这样的老师就好比 , ;这样的老师就好比 , 。(学生做仿句练习)
2、小练笔:以怀特森老师的口吻来记叙这件事。
板书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
喜欢→怀疑→气恼→敬佩
“新怀疑主义” 影响深远
一个这样的老师的教案 篇2
【文本解读】
《一个这样的老师》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写的是怀特森老师为传授科学精神与方法,编造生物知识,并通过考试打不及格、将成绩登记入册等手段,引起学生重视,教育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促进学生逐步养成了“时刻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教学本文,可以以文路定教路,围绕学生“崇拜——愤怒一感激”这条心路历程,先抑后扬,品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喜欢刚才的音乐吗?是唱给谁的?
人一生会有很多老师:第一位老师是父母,然后有幼儿园、小学、中学的老师……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一位无声的老师——字典。现在,如果让你选择一个词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情,你会选择什么?
2.有没有想过用上这个词?(出示:怒火)有个学生就这么说了,他就在——《一个这样的老师》文中。
(揭题,读题。质疑: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设计意图:出示“怒火”,形成情感冲突,激发阅读期待,直奔重点,进行文本解读。】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怒火”一词出现在哪?谁对谁愤怒?你还有哪些问题?
2.检查交流,引出主人翁。
三、品读“愤怒”
1.“我”为什么愤怒?事实究竟怎样?下面,我们就走进“课堂”,走进“考场”,去看一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轻声地朗读1-10自然段:
①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以及老师郑重其事的表现。
②用“一”标出考试的内容,用“一”标出考试的`结果。
③想想:我在“怒”什么。
(学生自学后,集体交流)
2.指导朗读第八段,读出内心的愤怒。
3.止E时此刻,愤怒中的“我们”最渴望得到什么?(读第九段)这个解释,合理吗?
(明确:成绩不及格,老师重在评态度——没有起疑心。)
4.对呀,为什么“我们”当时没有起疑心呢?课堂上,“我们”听得认真,也看了很久,可为什么就没察觉呢?甚至,“我”还以为怀特森老师是个一博学的老师。
【设计意图:“为什么没有起疑心?”这个问题于肤浅处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了解过程的基础上,深入感悟本质:轻信伪装(“郑重其事”),迷信权威(“老师”),就是没起疑心的关键。】
5.“乱花渐欲迷人眼。”生活中,像这样被伪装的事物,时时处处都会出现,它们粉饰得比真的还真,真叫人想不相信都难。你能说一说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吗?
6.小结:是呀。要明辨事物,除了要有知识,还要有——(指大脑)清醒的大脑,有双——(指眼睛)敏锐的眼睛,有颗——(指心)冷静的心。只有客观冷静,时刻保持警惕,才不会上当受骗!
【设计意图:小结提升,为下文理解科学精神奠定基础。】
四、品读感激
1.听到怀特森老师的解释,现在,你们服了吗?
2.怀特森老师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你们信不信?
3.是啊,刚刚受了欺骗,可不能再上当。我们需要用怀疑的目光去审视判断:是否真的学到了什么。
出示自学提示:默读11-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们到底有没有学到什么。
标出结果,概括收获。先自学,再同桌互相交流。
通过学习交流,学生懂得:由于学习态度的转变,我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结果、学习品质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这一进步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4.小结:态度决定高度!一切的收获,离不开怀特森老师的精心教导。同学们,现在大家最应该做的是件什么事?
预设:感谢老师,汇报成果……
5.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学生上台,把自己的理解用一个词写在课题下面。) 教师归纳:这位老师最可贵,也是他伟大的地方,他具有一种——(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
指板书,齐读加深印象:时刻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回归主干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化对老师的情感体验,丰富对主题的认识。】
五、拓展延伸
1.介绍作者。
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
2.迁移练笔。
老师是园丁,培育我们成长;老师是明灯,指引我们前进。老师教给我们知识,也教我们方法,让我们学会求知,学会求真。你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吗?说一说,你喜欢的老师有什么特点,他有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写一写。
(学生练笔,再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迁移练笔,向生活延伸,通过读写结合,巩固认知,深化理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3.最后,让我们再次倾听那饱含深情的歌曲,一起随着乐曲轻轻哼唱,唱出心中的赞美。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音乐声再次响起。
一个这样的老师的教案 篇3
一、复习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板书课题。
2、 我们来复习这一课的词语,请这个小组的同学开火车读
3、 嗯,读的不错,请全班同学齐读2遍。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你认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为什么?
同学自由发言(1’)
2、怀特森老师居然上课时捉弄学生,真是不可思议。我们再来把怀特森老师捉弄学生的部分认真地读一读。画一画让你感触比较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写下你的感受。
开始
3、 给学生充分时间阅读、做批注。(10’)
4、 汇报:大家刚才读的很认真,也留下了读书的痕迹,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交流感受:
A:当学生说道: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
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指名学生,如果你遇到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 你的心情是??开心,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这位同学,如果是你遇到,你的心情是什么?好也请你读一读这句。
你呢? 你呢??
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遇到这样的老师都会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B:学生 我却惊呆了。。。。。。把你的吃惊读出来
C:学生: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同学们,当你被老师骗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愤怒,把这股愤怒读出来
而且老师还是故意捉弄你们?再读
你们看到那一个个大大的红叉,尤其是那不及格的.分数,心里更觉得恼火?再读
5、 还有同学想说吗?
6、 大家读书都非常细致,很认真,体会也很深刻。(8’)
怀特森老师的做法让我的心情有了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看到屏幕上(课件出示)(1‘)
为什么我的心情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因为老师作弄我们,让我们考试不及格.
7、我上课这么认真,却考了不及格,老师还把我们的分数登记在成绩册上。为什么这么做?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培养怀疑)(2’)
让我们学会怀疑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我们有没有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学生阅读第二部分(2’)
有,从哪看出来的。
学生:逐渐地,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
课件出示
是啊,逐渐地,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2’)
2、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
学生:新怀疑主义
3、新怀疑主义和胡乱猜测,不信任有什么区别呢?(2’)
新怀疑主义要有科学的根据,而胡乱猜测就是凭空想象,胡思乱想
4、是啊!新怀疑主义是需要我们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去纠正错误,其实这也叫探索
(板书探索)
我们有没有很好地运用“新怀疑主义”呢?
有,从哪看出来的?(2’)
在我国湖北省监利县,有一个叫聂利的小朋友就运用新怀疑主义发现了一个秘密,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聂利为什么能发现蜜蜂发声的秘密?(4’)
因为当他看到的和学到的不一样时,会怀疑,会探索,这也是怀特森老师希望我们学到的:书本上写的......
课件出示,再齐读
三、小结
1、这时侯同学们想起“凯帝旺普斯”还会愤怒吗?
不会
同学们对怀特森老师还会愤怒吗?
不会,那对老师应该是充满感激之情。板书(1’)
2、如果这时候还有人认为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你会怎么办?
不。你错了。
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能和作者一样学会怀疑,学会探索。
四、板书
怀疑
感激
24、 一个这样的老师 敬佩
探索
一个这样的老师的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同学的深远影响。
3、写出对怀特森老师的评价;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从幼儿园开始就与老师接触,对老师应该不陌生,谁能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讲一位老师的,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读一读课题?(指名读)说一说你为什么强调这样两个字?
(二)学习课文1-10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考虑:A、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在同学平静的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请同学们浏览课文1-10自然段,说一说这局部写了一件什么事?
B、在这件事中,同学们对怀特森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2、讨论:A、开始时同学们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博学呢?
B、“详尽”是什么意思?怀特森先生详尽的`讲了些什么?
C、除了讲了书本上写的那些,请同学们猜测一下怀特森先生还可能讲些什么?
D、遇到一位这么博学的老师同学们会怎么想?同学们的表示又怎么样?
3、小结。
同学们想得好,学得也认真,可惜同学们都忽略了一点,这位怀特森先生教给我们的有关凯蒂旺普斯的知识都是他假造的,看到我们胸有成竹答好的试卷上,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面对这一切同学们怎么样?
4、考虑,讨论。
A、你从哪些句子里感受到了我们的愤怒?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你体会到的愤怒之情表达出来。
B、面对愤怒的同学们怀特森先生是怎么做的?
C、文中的“这”指的是什么?怀特森先生讲的就真的没有一点让我们怀疑的吗?
D、做为一个旁观者,听了怀特森先生的解释,你想对愤怒的同学们说些什么?
E、愤怒的同学们听到怀特森先生的解释后,会说些什么呢?
F、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怀特森先生说,试卷上的分数要登记在成果册上,他也真这么做了,怀特森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
1、读课文,考虑:
A、怀特森先生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学到点什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写到了新怀疑主义?
B、理解:“一贯”,“谁”在文中具体指哪些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C、怀特森先生仅仅是让我们一味怀疑吗?除了让我们学会怀疑,怀特森先生在后来的课堂上又让我们学会了什么?
D、学会怀疑,并且能够去探索,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这是新怀疑主义学习方法的两层意思,请同学们再读13自然段,说说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除了包括这两层意思外,还包括什么意思吗?
(四)学习13、14自b然段
读课文,考虑:
1、同学们在上怀特森先生的课之前和之后有什么变化?
2、正视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里体会到了什么?
(五)拓展
学习了课文后,相信同学们对怀特森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填空题:我认为怀特森先生是一位( )的老师,并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谈谈为什么这样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