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

2025/08/10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 篇1

《明朝那些事儿》畅销好几年了,再次品读,仍然被精彩的历史和细腻的描写深深吸引。此书与其他历史书籍相比较而言,最大的特点文风幽默诙谐,用前卫时尚的现代语言叙述明朝那段精彩的历史,但又绝非“戏说”,作者以尊重历史的原则多角度展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本来面目,读完七卷后令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精彩纷呈的朝代中去了!

这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描写了明朝十七帝,对每一位皇帝都从人格、品行、才能、功过等方面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比如说:开国皇帝朱元璋,“大明天下的缔造者,生于乱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自己的勇气,决心,坚强的意志,无畏的心灵,惊人的军事天赋建立了庞大帝国,真是一世豪杰”;永乐帝朱棣,“生于战火,死于征途,他不是一个好人,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呼盛矣”;弘治帝朱佑樘,“一个好人,一个好皇帝,遭了无数的罪,受了无数恶毒的伤害,但他用一颗仁厚之心,承担了皇帝全部的责任,创造了明朝的又一盛世。”

而对一些昏庸无能的皇帝,在看完此书全新的解读后,让我感到的不仅是气愤,还多了些同情:“绝对不是一个好皇帝,但确是一个好人”的正统帝朱祁镇;“终其一生,都在为追求自由自在而斗争”的正德帝朱厚照;“一个虔诚的道士皇帝”嘉靖帝朱厚骢;“适合做个木匠”的天启帝朱由校;“勤政俭朴,刚愎自用”的崇祯帝朱由检.......看来出生帝王家真不易,生来就注定要去争权夺利,无法过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个好皇帝就更不易了,如果干的好那是必须的,因为这是他的责任,如果干不好那就要遭万人唾弃,尤其是不能发展什么个人爱好,都要像朱元璋、朱棣那样日理万机,才对得起皇族血统。

这本书最吸引我、最让我感动的是为国家、为百姓舍生取义的功臣名将。于谦,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他不畏惧困难和风险,在国家最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承担天下兴亡。特别是他在皇权面前表现出的那种无畏令人敬佩,一心只为民,只为国家的社稷鞠躬尽瘁,于谦光明磊落的一生就如同他的《石灰吟》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王守仁,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知行合一”思想的创始人。“仁”是他人生中最大的特点,不求闻达于朝野,只求丰年安乐业,为了百姓宁可放弃自己显赫宇宙的机会,为了百姓宁可违背君王之命,“为人民服务”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用心做出来的;戚继光,抗倭名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保家卫国的军事事业中,一直朝着“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志向迈进,前所未闻的选兵方法和严格变态的军事纪律,打造了百战百胜的“戚家军”,打败了“联合国军”,打败了那些在我中华大地上的跳梁小丑,向他们诠释了一句话“犯我华威者,虽强必诛!”。

还有徐阶、高拱、张居正、海瑞.......这些名臣将相在明朝276年的历史长河中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在历史的丹青卷书中刻下了辉煌的一笔。他们最让我感动的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威武不屈的气节,以天下为己任,置生死于不顾,不为强权,只为百姓,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们的铁骨忠魂,显示了巨大的人格力量,为世代所敬仰。信念和气节在此不仅是道德箴言,更是人生骨气。气节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人格,把气节比做第二生命不为过之,视其为精神脊梁不为过之。做人一定要坚守信念,要有操守。理想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是气节的本质所在,也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一个人虽然成不了万众景仰的伟人,但必须有一颗向往伟大的心灵;一个人虽然留不下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必须不懈拼搏,以便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只有气节永驻,就能以事业为本,以创业为荣,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与时俱进、勇往直前,始终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和一流的工作标准谋事尽责。

气节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国格。中国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屡临逆境而不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矢志不移、百折不回的民族气魄。有了民族气节催生和凝聚的力量,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灾难都能战胜,什么样的目标都能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不怨天尤人,把握时机,发奋图强;不高谈阔论,服从大局,埋头苦干;不贪图享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于创新,勇于进取,从而使伟大的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明朝那些事儿》读完很久了,到现在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历史给我们的启迪远远不止这些,“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历史其实就是面镜子,你我各自照心中。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 篇2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套我非常爱看的历史读物,尤其是第一部。这一本书先是由朱元璋的农民出身开始讲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为止。叙述了明朝人民起义军艰难的开国过程。名将如云的朱元璋pk拥有千军万马的陈友谅,龙虎之间的战争,刀光剑影,谁堪问鼎天下?战太平、惊天动地的太湖大决战。卧榻之侧埋恶虎,用计铲除器小的张士诚。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势如破竹,乘胜逐北直破北元王朝。更有明朝历史上最大的谜团——永乐夺位、建文失踪的靖难之役。高潮不断,留给人们的只剩下一声声惊叹。

读完这本书,人们都说知识面广的我这才发现,自己对历史的了解竟然如此的少。读着这本书,我敢打赌,你会立刻被书本中那一行行幽默、诙谐的.文字给深深地吸引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面的内容。

合上这本书,慢慢地回味,呀,我的收获可多啦:知道了元朝是怎样灭亡、明朝是怎样雄起的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了解了朱元璋儿时在元朝的统治下生活的艰苦与不容易。我终于明白了他对元朝、腐败的社会的痛恨;我还从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明白了一代名将是怎样炼成的……

一句话,我认为,这是一片知识的海洋,快乐的源泉!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 篇3

《明朝那些事儿》很长,花了比较久的时间读完了,其实这本书完全能够看做是很多枯燥道理的历史演绎版本。比如“要争做第一,第二名和最终一名没有区别”、“做傻的聪明人(低姿态,瞒住你的聪明)”等等。

文中最佩服的是王守仁,这个“知行合一”的心学大家,用自我的行动告诉我们有高尚的梦想并不足够,还要有本事才能实现,好人要想实现高尚的目标,要比坏人更会玩诡计、更加聪明。

比如王守仁送5两银子给锦衣卫,被嫌少仍了,他夸赞锦衣卫清廉无比,并说要写文章表扬,让锦衣卫不敢找他麻烦。

宁王叛乱时,由于缺少时间募集足够的兵,他用各种花样造成进攻南京是个大圈套的假象,让宁王白白等了十几天。虽然他的很多手段看起来并不高尚,甚至有很多阴谋诡计,但确到达了高尚的目标。

同时,要有强大的内心,为人处世要淡然,不要计较一时得失,不要浮躁,而要从更长远的看待问题。如果忍耐能够避免无必要的冲突和风险,那么忍耐就是值得的。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看看明朝那段不怎样光明的岁月,看看那段历史,也许更能够理解当今社会,抓住时代大潮,顺势而为。

明朝那些事儿优秀读后感 篇4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两本书,《明朝那些事儿》(壹)是其中的一本,也是我在这两本书里最喜欢的一本书!

《明朝那些事儿》(壹)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明朝那些事》(壹)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坚苦卓绝的开国过程。能成大事者,必有卓越之才。朱元璋的不凡在于他的果敢和谋断,更在于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社会局势的清醒认识。朱元璋有个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靠着这样的逻辑,天下一点一点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逻辑也被很多人信奉着。朱元璋pk陈友谅,谁堪问鼎天下?战太平、太湖大决战。卧榻之侧埋恶虎,铲除张士诚。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乘胜逐北破北元。更有明朝最大的谜团——永乐夺位、建文失踪的靖难之役。高潮迭起,欲罢不能。

也许,我们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永远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在这部书的末尾,我读到了这么一句话:什么是成功?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我们有什么样的理想,我们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也许有的人说,是现实太残酷,使我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原本的理想,但是我想说,正因为现实太残酷,所以我们更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正是因为有它,才使得我们在这彻骨的现实中保有一份温暖,保有一份信念,保有一份不放弃的精神,在支撑着我们一路走下去。

做每一件事,我们都必须要学会冷静、坚持与果断。它们会让你准确地判断局势;会让你在失败后能重新勇敢地站起来,而不至于崩溃;会让你从困境中发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