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教学设计
倚栏轩整理的小池教学设计(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池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上次课我们学习了那篇课文的生字词?(生回答:小池塘)(教师板书课题),课文中的生字词孩子们还记得吗?让老师来考考你!
1、认读生字。
2、读词。
二、读准字音,通读课文
过渡:孩子们真好学,记住了这么多的字词。那课文孩子们肯定会读了。请孩子们自由地对照着拼音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词句就多读几遍。读的有正确又流利的时候就请你静息。
学生自由读课文。
汇报。在刚才读课文的时候你认为哪里最难读?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迅速标出来。
三、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把小池塘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说小池塘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呢?
(2)对照插图看一看。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小朋友真了不起,我的眼前的确出现了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朋友,仔细观察同桌的眼睛,你能在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见谁呀?(我)
你们知道吗?小池塘这只大眼睛也会看。不信,赶紧读一读第二段。
(1)自由读。
(2)对照课文内容连线。
(3)对照板书,指导有背诵。
(4)反复诵读表现美。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谁能仿照着上边的句式说一句话?( )倒映在池塘里,像( )。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能映出这么多景物,真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齐读第三段)
四、总结全文
孩子们,小池塘美在“明亮”,大自然是美的,要靠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
五、欣赏课文动画。
现在就让我们用自己明亮的大眼睛来欣赏欣赏文中的`美景吧!
六、背诵全文。
孩子们会背课文了吗?(配乐背诵)
七、巩固生字词。
1、孩子们的表现太富有感染力了,老师真佩服大家,但学知识光动嘴还不行,还得动手写。最后就请孩子们把本课生字中难些的字、词找出来写一些。
2、交流
八、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大自然的美要靠我们的双手来保护,还要靠我们的双眼去发现。课后大家就去观察观察美丽的大自然,用图画或者是小短文把它记录下来。
小池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句意思。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导入
1、小朋友,春姑娘就要悄悄地离开我们了,谁能用我们学过的古诗来向春姑娘告别?
(指名背诗《春晓》《村居》)
2、 在古诗里你从那些景物中看到了春姑娘的身影?
(自由说)
二、新诗教学
1、课题教学
① 今天我们再去欣赏另一首古诗,另一番风景,看看从中你又发现了谁的身影。
出示课题《小池》
(指名读,注意读准音)
② 从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问什么问题?
(指名说,池——三点水加“也”,和水有关;小池——小小的池塘; 可能诗歌会写池塘的景物;
小小的池塘中有哪些景物呢?)
③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写哪些景物呢?(指名说)
④ 不知道你的想法和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一样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古诗吧!
2、 古诗教学
(1)、整体感知
① 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指导学法)
② 指名读古诗。
③ 通过读这首小诗你知道大诗人杨万里写了小小池塘中的哪些景物呢?
(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④ 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树阴——树的阴影;小荷——小小的荷花/叶;细流——细细的流水等)
⑤ 从这些美丽的景色中你看到了谁的身影?
(夏日)
(2)、体会诗意,指导朗读
① 这样四种景物不知道凑成了怎样一幅夏日美景图,想看吗?让我们走进这首小诗读一读,体会体会吧 !(齐读诗歌)
② 出示生字:惜、晴、柔 (认读,说说你的发现,指导识字法)
a:你能用“惜”说个词吗?(可惜,爱惜等 板书 惜)
b:平时,我们应该爱惜什么?(指名说)
c:泉眼也很爱惜它的细细的泉水,不让它们多流一点儿似的`,泉水就慢慢地,无声无息地流出来……(教师边讲边画简笔画)这样的泉水应该怎样画?(自由说,细一点,轻一点)
d:这样轻柔,这样宁静的泉水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吧!(读首联,你觉得怎样读?)
e: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里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欢吗?
是啊,连树阴都喜欢得投进了池塘的怀抱了,你们瞧,它照在这片波光上呢!(板画 板书 照)
f 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把这柔柔的池水,这静静的景色读出来!(读首联含联,自由读,指名读)
③ (齐读颈联尾联)请你一边读一边用你的左手作小荷,右手作蜻蜓,把这番景象表演出来。
a:小荷,你为什么把五个小手指都捏在一起啊?(尖尖角)
b:小荷,你为什么从“水面”下慢慢长出来啊?(露,板书。让我们的小荷一起来露露它的尖尖角吧!)
c:蜻蜓,你为什么只用你的“脚尖”轻轻地碰着小荷啊?
(根据学生说的板画)
d:多可爱的小荷,多可爱的蜻蜓啊。让我们看着板书一起读一读吧!(读)
e:当你走进花园的时候……
出示 才露 ,早有 。(仿说)
而,夏天的时候,我们走进小池我们看到了
读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还看到
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3)、背诵诗歌,体会意境
① 多美的景色啊,多美的池塘啊,多美的夏天啊,小朋友,赶紧用你甜美的声音背一背它吧!(自由背诗)
② (指名背)其他小朋友闭上眼想象一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拓展
小朋友,夏日小池的美景还有好多好多呢!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去体会一下吧.(展示图片 欣赏)
动动你的小笔写写你眼中的美景,不会写的字用拼音。
小池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教学重点:
1、多种方法识字。
2、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交代目标。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交代目标: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1)认识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二、出示自学提示(一),学生自学。
(一)出示自学提示(一):
1、自由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正确,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2、用铅笔画出古诗的节奏,把古诗读正确、通顺。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关注学困生,有学生举手求助,教师马上给予帮助,当然不能干扰其他学生。
三、汇报交流,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发言汇报识字情况,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1)学生口头汇报,教师相机板书生字。
昔——惜 廷——蜓 路——露
(2)区别 “延——廷”指导书写笔顺,学生书空练习。
(3)对照古诗的节奏划分,检查自己标记节奏情况。
(4)按节奏多种方式朗读古诗(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5 )统一“露”的.读音“lù”。
四、出示自学提示(二),学生自学。
(一)出示自学提示(二):
继续读古诗,利用工具书或者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先理解字词,再解释行意,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句意。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关注学困生。
五、汇报交流,适时点拨。
1、学生自由发言汇报,重点理解“ 泉眼、细流”等词,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教学“立“字用的巧妙。如此精彩的瞬间让诗人捕捉到了,如果你是诗人,你的心情怎样?(欣喜、惊奇)指导朗读。
六、当堂练习。
1、认读词语
泉眼 树阴 蜻蜓 尖尖角 细流
晴柔 今非昔比
2、古诗填空,解释字意,句意。
3、读一读,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尝试有感情朗读。
4、想一想: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早有( )立上头。
4、写一写,写本课5个生字。
七、课堂小结。
小池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4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根据诗意,体会意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教学。
1.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小池》。
2、出示诗歌于黑板。学生自由读背。
3、师:这首古诗哪些小朋友会背了?谁来背背?(指名三人背诵。)
4、师:这些同学课外积累真多,那么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要读出诗的味道,还要认识里面的生字。
二、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
1、教师范读,请同学注意里面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谁愿意将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注意纠正发音)
4、揭示作者:《小池》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
师:他在诗中写了一个怎样的小池呢?学生自由读后发言。师: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初夏
三、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识记生字。(小组同学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看黑板),再说说“昔与惜、廷与蜓”有什么区别?并分别口头扩词。
3、指导书写:由学生选出两个难写好的字,师板前范写。
四、再读古诗,体会诗意
1.听课文录音。这首描写初夏小池的诗写得很美,我们怎样来读好它呢?先来听听范读录音。
2.我们也来读一读吧!学生大声地自由练读。
3.指几名学生读诗,其他同学给评价:他哪些地方已经读得好了,不足的地方又在哪儿?告诉他应该怎样读。
4、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欣赏朗读。
5、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
五、练习背诵诗文。强化记忆,形成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默写诗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1、指名背诵。
2、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句读懂的?
二、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诗句。
1、闭目听教师范读诗文,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使诗的内容具体)。
2、根据诗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你对诗意的理解用图画表现出来。
先提示讨论:你觉得应该画些什么呢(泉水、大树、荷叶、蜻蜓)?他们是什么样的?
泉水是怎么流的?理解“惜细流”。
你怎么知道还有大树呢?理解“树阴照水”。
为什么是“荷叶”,而不是“荷花”?理解“才露尖尖角”。
蜻蜓画在什么地方?理解“立上头”
4、把自己画的意思讲给大家听听。
5、指导背诵
涓涓的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尖角、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么美的画面让诗人陶醉了,你们喜欢这个小池吗?用你动听的声音向同学们传递你对小池的喜爱之情吧!
指导诵出不舍的语气、喜爱的语气,注意诗文的节奏。
6、练习默写。
三、课外延伸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他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请同学们课下搜集积累他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