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学科学课件

2025/08/08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科学课件(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课件 篇1

一、教学准备

1、白纸、放大镜每人一份

2、书写纸、卡纸、挂历纸、报纸等每组一份。

3、每组准备两本不同的厚薄的书。

二、教学目的:

1、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2、培养观察比较各种白纸不同和相同特点的能力。

3、培养探究纸的兴趣。

4、知道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三、教学重点:观察纸的纤维。

四、教学难点:探究观察比较各种纸,不同特点的方法。

五、教学活动过程

㈠观察描述一张白纸的特点。

1、(出示一张白纸)这是一张纸,它是什么颜色?这张纸除了颜色是白的特点外,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2、提供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让学生进行独立观察,并根据需要记录关于这张白纸的特点。

3、小组交流每个人观察到的关于白纸的特点。

4、全班交流归纳:关于这张白纸我们观察到了它的哪些特点?

5、评价要求:能观察到关于一张白纸的10个以上的'外部特征。

㈡比较两张纸的不同。

1、观察一下你们桌上的纸主要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观察并作记录。

3、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特点的?

4、学生汇报交流。

5、比较两张纸的厚薄可用哪些方法?

6、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得出各种方法。

7、试着你们说的方法比较生字卡片与科学纸张的厚薄。

8、怎样观察比较两本不同书的厚薄?

9、学生讨论得出可以用测量、计算等方法。

10、学生用尺来测量两本书纸张的厚薄,并交流观察测量结果。

11、评价要求:能够理解并经历比较各种纸不同特点的观测手段或方法。

㈢观察纸的纤维。

1、这些外形不同的纸,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

2、引导学生将小纸片撕开,观察撕开的纸边。

3、学生观察,并作交流。

4、全班交流:①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②师归纳:这是纤维。

5、纸面上能观察到纸的纤维吗?引导学生将撕下的半张纸揉成团,再展开,用放大镜观察纸面。

6、学生试验之后:①报纸,餐巾纸可以观察到。②书写的白纸、书本的纸张不能观察到。

7、学生观察,并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8、总结:①在观察中你们有哪些新的发现?②产生了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有什么想法?

9、学生讨论得出:①发现:纸是由纤维组成的。②问题:纸的纤维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些纸的纤维粗,有些细?纸是怎么造出来的?……

10、评价要求:能够观察到纸的纤维,知道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㈣课堂延伸。

1、课后针对这些问题去搜有关纸的资料,了解纸是怎样造出来的。

2、分析下节课的内容:我们来造一张纸。

小学科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能力:能从曲线图中分析出人在生长过程中各时期变化的特点,并利用问卷进行调查和统计。

2、知识:正确认识到自己身体已经发生了哪些变化;举例说明“青春期”自己应注意的生理问题及和异性同学交往时要注意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能与同学交流有关青春期健康的信息。

教学重点:

结合自身体验,通过数据、资料的分析和交流,逐渐养成科学地认识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变化,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身高、体重、肺活量的统计图表、多媒体课件

学生:四年来的身体外形轮廓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老师: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逐渐发生着一系列奇妙的变化,有的阶段变化非常明显,有的阶段变化又不太明显,你注意到了吗?

活动: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生:观察身高、体重和肺活量的统计图表,分析身体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变化。

老师:知道学生正确识读曲线图。

学生:将分析出的结果填写在表中。

学生:讨论:我们在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方面的明显增长发上在人体发育的哪个时期?

老师: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还发生着哪些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

老师:祝贺你们已经进入青春期了。这是人生长河中最关键、最宝贵、最美好的时期,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我们可要珍惜哦!

老师: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除了身体的.变化外,心理上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你意识到了吗?

学生:交流心理上的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学会健康生活

老师: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从儿童走向成年的重要阶段,健康、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讨论:青春期,我们需要怎样做呢?

老师:喜欢与同龄人交往是件好事,当你和异性同学交往时,需要学会掌握分寸。

学生:阅读男女生交往要注意的问题。

拓展:我所欣赏的品质与气质

老师:知道学生完成调查问卷。

学生:统计本组的调查问卷。

小学科学课件 篇3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小学科学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观察,实验,比较,概括等多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

3.知道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等性质。

4.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能做简单的压缩空气探究性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三、教学准备

水槽、透明的杯子、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注射器纸、细木棍一根等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现在,我们一起猜个谜语好吗?“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动物植物都需要。”——(教师出示迷面,生猜。(展示一只空塑料瓶)瓶中有什么?

2.学生回答。

3.谈话:不错,谜底是空气。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学生提问。

5.谈话: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1.提问: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如果我们来吹这个气球,能把它吹大吗?

2.学生假设。

3.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4.讨论:气球为什么吹不大?

5.小结: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要占据空间。同时,也证明了空气的存在。

三、学生利用实验来探明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

(1)实验一

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底部,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槽中,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

究竟结果怎样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现象,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教师演示纸团不会湿实验)待同学们看到纸团未湿后,再演示纸团被浸湿实验,请生说说两种实验结果为什么不同,大胆猜测。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上面的两个实验,说明空气具有什么性质?

2.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又一个性质——空气占据空间。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的空间,都有空气占据着。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

第二课时

一、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教师出示两个雪碧瓶(一个装水,一个空的),提问:这两个瓶子里面有什么?哪个重?

2.提问:这个瓶子里有空气,空气有重量吗?

3.学生讨论。

4.教师介绍器材,谈话: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有没有重量。

5.学生讨论。

6.学生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7.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

①两只气球要吹得一样大;

②一只气球表面贴一小块胶带;

③把两只气球分别系在长棍的两端;

④在长棍中间系上绳子,调节其位置,并用适量的胶泥配重,使长棍保持平衡;

⑤用大头针从贴胶带处刺破气球,观察发生的现象。

8.学生分小组活动,并画下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情况。

9.学生汇报实验情况。

10.师生小结。

二、探究空气具有流动性

1.你能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2.让生吹大气球,对着自己的脸放出气球里的空气,你有什么感觉?

3学生回答,

4.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5.学生回答

6.小结:用皮肤感觉空气的存在,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三、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点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的水吗?水有什么性质?

(2)水和空气比较,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3)教师演示水和空气压缩性的比较实验:水难以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

(3)完成书上的表格

四、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1.教师出示一个充足了气的塑料口袋,提问: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松开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回事?(注意:动手做的时候不要用力太大,以防袋子破裂。)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情况。解释活动中的感觉与看到的现象。

4.师演示喷气气球实验,生记录、观察,得出结论: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有关。充气量越多,气球跑的就越远。

5.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验证压缩空气有弹性。

6.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

7.师小结: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五、课后拓展:自制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板书设计

会流动

空气是性质占据一定空间

有质量

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