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2025/08/08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整部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课外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策略:

1、小组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扫清字词障碍。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解决重难点,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阅读理解

采用自主阅读的方式,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课文围绕汤姆写了一件什么事;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自悟为主,抓住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出个性,读懂片段的内容,在对主人公人物特点的逐步认识中完成学习任务,升华情感,在畅谈个人见解的过程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既形成独到的认识,又达成共识:扬善惩恶,真与善是永恒的教育主题。

3、表达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激发学生及时针对文本交流探讨,品味马克·吐温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相关背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课堂导入。今天给同学们讲一位大作家的故事。

大作家有一次到某地的一个旅店投宿,别人事先告知他此地蚊子特别厉害。 他在服务台登记时,一只蚊子正好飞来。作家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十分聪明,果不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我登记的房间号码,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 服务员听后不禁大笑。结果那一夜作家睡得很好,因为服务员记住了房间号码,提前进房做好了灭蚊防蚊的工作。

2、简介作者:这位大作家是谁呢?让我们来认识他吧!

课件出示:

马克·吐温,美国的幽默大师、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财富不多,却无损他的'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位幽默大师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节选片段。板书课题。(课件出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封面)

4、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了解什么?

预设: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历险的?

5、看来读一本书,咱们首先要关注书名、作者。(板书:书名、作者)

【设计意图】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为文本的学习埋下伏笔。

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梗概,拟小标题,获得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

2.通过品析“精彩片段”,概括历险过程、比较大悲大喜,感受情节的精彩;抓住人物言行、外貌等细节描写,了解夸张、反衬的表现手法;进而感悟主人公形象。

3.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2′

1.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古人有以诗会友,以酒会友,今天,我带来了一本书,算是以书会友。

2.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我们曾在五下年级学过他写的文章——《金钱的魔力》。(出示作者)

3.出示原书。这本书的书名叫《汤姆.索亚历险记》,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请大家都来注意这个词——“历险”,读读这个词,会给你什么感觉?

惊险,你的感觉呢?

预设学生回答:惊险、刺激、疯狂、恐怖、好玩……

那么汤姆.索亚到底会经历哪些冒险,险到什么程度呢?

今天这堂课会让我们更好地去读这本书。

二、发现不同2′

先请大家把课文翻到86页,快速地浏览一下第17课,这篇课文跟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呢?

你发现了,这篇课文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梗概,另一部分是精彩片段。(板书:梗概、精彩)

理解梗概。

那什么是梗概呢?谁来说一说?

就是说是大概,浓缩,缩写……注意不是主要内容。

对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来说这梗概就是这本书内容的缩写。

三、学习“梗概”9′

1.那么书中汤姆.索亚经历了哪些冒险呢?我们可以借助哪一部分来去了解?

A.聪明!请快速默读梗概部分,想一想汤姆经历了哪些冒险?你也可以在相应的冒险旁边采用小标题来概括。

B.汤姆经历了哪些冒险?这是汤姆经历的一个冒险,我们可以用一个小标题来概括是——试胆量

汤姆还经历了哪些冒险呢?

C.引导概括——①前面我们概括的一个经历是试胆量,哪这个冒险可以用怎样的小标题,可以吗?②这个***字,我们可以换成——“**”。

除了这些冒险,汤姆还经历了哪些冒险呢?

D.预设:学生如果说不全,教师引领:除了这4次冒险,还有1次冒险,最后汤姆和哈克又到山洞中去寻财宝,这个小标题,与前面的一样了,我们可以归纳为——挖金币。

冒险经历:试胆量,当“海盗”,寻财宝,陷绝境,挖金币

2.是的,书中写了汤姆的5次冒险,这就是汤姆.索亚的整个历险图。

3.请你随着这历险图,再浏览梗概部分,这位与我们年龄差不多的汤姆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呢?

(顽皮,胆大,勇敢,有正义感,智慧)

4.许多名著前面都有梗概部分,如果先了解梗概,就可以一下子就把握住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四、品析精彩23′

(一)明确出处1′

读名著不仅要了解梗概,还要品味其中的精彩,课文就给我们安排了一个精彩细致的片段。(板书补充:了解,品味)

1.师:请你快速浏览精彩片段部分,找一找这个精彩片段是来自这当中的哪一次冒险。

2.是的`,精彩片段写的就是山洞陷绝境的其中一部分。

(二)品味情节11′

请你再默读精彩片段,找一找哪些精彩的地方很吸引你?你可以用笔划出来。

预设1——困难重重的历险6′

好,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生读语句,说精彩之处。(如果学生说到写法或者语言上的特别之处,只要肯定一下:你的品味真独特。

刚才这位同学认为汤姆讲述冒险的这段经历很精彩。我想大家也有这样的感受吧。那么,在山洞里迷了路的汤姆和贝琪是怎样一步步走出这险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借助这个路线的提示,默读第5自然段,也来走一走。

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琪)→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

难走吗?我们可以关注这些字词。

汤姆和贝琪是怎样一步步走出这险境的呢?谁先来走?

这山洞真是太难走了,这下总算让我们走出来了。汤姆和贝琪这么一步又一步的摸索,直到最后终于安全脱险,这让你有什么感受呢?

(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脱离险境真是困难重重,汤姆真是了不起,真勇敢……)

精彩片段还有哪些精彩的地方很吸引你?

预设2——大悲大喜的人们4′

交流,让学生谈精彩。

A.预设引导与小结:1.吸引你的是人们欣喜若狂的情景,这喜悦的场景哪些自然段也在写呢?

2.还有哪些精彩的地方也很吸引你?

这里人们为找不到孩子的大悲到后来的大喜,这“大悲大喜”同样精彩!

B.预设引导与小结:吸引你的是人们悲痛欲绝的情景,接着课文第2—4自然段笔锋一转,汤姆和贝琪竟然找回来了,真是虚惊一场,人们由大悲变为大喜,这“大悲大喜”同样精彩!

※机动:预设3——悬念迭出的结尾

精彩片段还有哪些精彩的地方也很吸引你?1′

交流,让学生谈精彩。

学生说不上来,教师引领:让我们来看精彩片段的结尾,山洞已经用锅炉钢板封上了,而且又上了三把锁,可是想不到的印江.乔埃竟然还留在洞中,这样的结尾,带给你怎样的疑问呢?

师:意想不到,还有呢?

让人产生很多疑问,真想知道后面又会发生什么。

小结:片段的结尾,悬念迭出,让我们有了许许多多的疑问和想象,同样精彩!

(三)品味写法11′

刚才我们交流的是精彩片段内容上的精彩,请你再默读刚才你找到的精彩之处,这些片段哪些地方写得也很精彩呢?适当可以做一下批注。

1.预设1——细腻的刻画3′

这些片段哪些地方写得也很精彩呢?

A.学生读语句,交流写法。

(多一些交流,教师尽量少说,放手让学生说。)

说不到,引领:这里重点是抓住了撒切尔太太的什么?你能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圈出来吗?有哪些?(板书:动作)

B.点拨:而写波莉姨妈悲痛绝望,是写了她的外貌。(板书:外貌)

C.小结:马克.吐温寥寥几笔,细腻刻画了两位人物的动作、外貌,就把他们悲痛欲绝的模样浮现在了我们眼前,写得真是精彩!

还有哪里也同样写得很精彩呢?

2.预设2——夸张的语言5′

交流写法。

一生交流后,引领:读着这些语句,让人感觉怎么样?非常有趣。

如果点到“有趣”,这里还有哪些语句写得也令你感觉很意外、有趣呢?学生谈体会。(夸张的外貌、语言、动作)

A.交流“不一会儿,街道上簇拥着欣喜若狂、衣衫不整的人群,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他俩被找回来了!”点拨:竟连衣服也没穿好就出来迎接了,人们简直也和这钟声一样疯狂!

B.交流“这时,人们丁丁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滴滴答答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引导:这人群中丁丁当当敲着铁碗铜盆,吹着滴滴答答的喇叭的只有小孩吗?哈哈,连年轻人,甚至老人也这样了,真是太有趣了!太疯狂了!

C.交流“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引导:瞧这架势,瞧这待遇,感觉像是在欢迎谁呢?总统,元帅,英雄,呵呵,真是有趣!

D.这是这个小镇前所未有的最辉煌的一个夜晚。点拨:这一夜也是人们最快乐最开心的一个夜晚。

小结:写人们欣喜若狂的这些语言是那么有趣,那么幽默,那么夸张,马克.吐温不愧是幽默大师!(板书:夸张)

3.反衬的写法1′——交流到这里,我不禁有些疑问,这本书的主人公明明是汤姆,可是这里却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细致入微地描写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小镇人们的悲痛绝望和欣喜若狂呢?这样写对描写主人公汤姆有什么帮助呢?

说得真好,这样写就更加反衬出汤姆的自信、聪明、勇于挑战的精神。这也让我们觉得作者对汤姆这位人物同样也写得精彩!(板书:反衬、人物)

※4.机动:摘录精彩的语句2′——这么多精彩的语句,我们不妨把它们摘录下来。请你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句,摘录在第93页的空白处。

五.阅读整本书2′

了解了梗概,品味了精彩,有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

交流。这是你的疑问,还有吗?你说……

如何想知道,那么我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去关注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好吗?下课。

板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

了解梗概内容

动作外貌

写法

夸张反衬

品味精彩人物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

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阅读。

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一部美国的长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出示插图),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马克吐温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二.回顾学法,自主阅读。

1.回忆学习《鲁滨孙漂流记》的方法。

(1)先阅读整部作品的梗概,了解大意。

(2)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哪些描写很精彩?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3)摘录精彩句段,写写心得体会。

(4)如果有条件,可以找来整部作品读一读。

2.根据上述方法自学,并讨论(1)和(2)。

3.汇报交流。

4.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结合课后的泡泡和读书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1.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

2.通过读梗概,你对什么内容还产生了要细读原著的兴趣?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

3.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课下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四.作业。

1.找《鲁滨孙漂流记》原著来读一读。

2.摘录精彩句段,写写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