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百分率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求百分率教案(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求百分率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求常见的百分率,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种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相同。所以求常见的百分率的思路和方法与分数解决问题大致相同。通过这部分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这部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一些特点:
1、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2、 设置数学活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依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不困难,但要求学生找准谁和谁比,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中感受百分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重点: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难点: 正确理解达标率、发芽率等这些百分率的意义
三、教学学法、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计算方法,发现共同点,通过思考,提出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必要的铺垫。根据新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需要,复习了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重点突出了准备题,为讲授新课做了铺垫。
2、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重点。
3、精心设计习题,使知识引向深入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爱迪生的名言:“我成功的秘诀就是:一份的灵感加上九十九份汗水”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成功来自不易等等)
从这句名言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例如:把“成功”看着100份,那么“灵感”就占了它的1份,“汗水”就占它的99份。
(1)“灵感”占“成功”的几分之几?
(2)“汗水”占“成功”的几分之几?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分率的求法。
(二) 范例讲析。
例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问题1是那两个量相比?
问题2哪个量是单位“1’?怎样计算?
120÷160=3/4
例2.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问题1对比两题,什么没有变?问题有何变化?
2,达标率:达标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问题3如何求达标率?
达标率=达标人数÷总人数×100%
注意:1求百分率必须乘100%。
2.结果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3.便于比较,计算。
120÷160×100%=0.75×100%=75%
答:六年级的达标率是75%。
求百分率教案 篇2
使用教材: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教学目的:
1、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让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开展活动,产生问题。
1 学生实验。
教师准备好一桶盐水、一桶淡水,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杯子,随便在哪一只桶里去装一杯水,再把鸡蛋放入杯中,观察发现了什么?(有的杯中的鸡蛋能浮起来、有的杯中的鸡蛋沉下去了)
1、猜测原因。
2、如果没发现原因,教师可以带学生尝一尝杯子里的水,发现鸡蛋能否浮起来与水的咸淡有关。
二、探究学习,初步感知
1、演示实验
一号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5克盐。
二号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10克盐。
三号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20克盐。
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盐溶化在水中了)
2、计算,三杯盐水中盐各占盐水的百分之几?
5(200+5) 10(200+10) 20(200+20)=520 =10210 =20220
2.4% 54.8% 9.1%
3、揭示:盐占盐水的百分比就是含盐率。
4、口述:①号、②号、③号杯中盐水的含盐率。
三、深入探究,寻找规律。
1、比一比三杯盐水的含盐水率的高低。
(方法1:看计算出的数据。方法2:尝盐水的味道。等)
2、含盐率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① 猜测。(与盐的'多少有关。与水的多少有关。)
② 讨论。
③ 验证。
А、与盐的多少有关。
在①号杯中在放入5克盐,计算出含盐率约为4.8%,与原来①号杯中含盐率约为2.4%比较:盐多起来了,含盐率高了。
Б、与水的多少有关系:
在②号杯中再放入20克水,计算出含盐率约为4.3%,与原来②杯含盐率约为4.8%比较:水多起来了,含盐率减低了。
④、结论:水不变,盐越多,含盐率越高。
盐不变,水越多,含盐率越低。
3、一杯水的含盐率是20%,要提高它的含盐率,该怎么办?(方法1、可以加盐。2、可以蒸发水分。等)
四、知识迁移、完善揭题。
1、种子发芽率的研究。
①课前同学们都做了种子发芽实验,请大家汇报试验情况。
(如:我试验用的种子是黄豆,共20粒,发芽了17粒。)
②为了提高种子的利用率,需要计算发芽率。什么是发芽率?怎么求?
③计算后,学生交流自己的种子的发芽率。
④问题: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可达多少?
2、除了含盐率、发芽率,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百分率,请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百分率,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3、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来取个课题?(百分率应用)
五、比赛、调查、应用延伸
1、现场每人计算10道口算题,比一比谁的正确率高,然后再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现场请学生调查近视情况,计算出近视率,然后再谈一谈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3、课后调查,填表我班共有 人,来自 个家庭
求百分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84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2、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复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探索新知。
1、命中率的定义
师:六1班举行投篮比赛,两名选手争夺冠军。
师:从他们两的对话信息来看,你认为哪名队员获胜?说说你的理由。(指名说说自己的看法。引导说出:应该分别求出他们两个人命中率,再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谁应该当选)
师:什么是命中率?(命中率指的是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几)
2、学生自主探索求命中率。
师:根据这个定义,你能分别求出他们两个人的命中率吗?
学生自主探索。
小数表示的结果:3÷5=0.64÷6≈0.6670.6670.6
分数表示的结果:3÷5=3/54÷6=2/32/33/5
3、观察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小结:相同点(算式相同)都是求什么?(命中率,即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不同点一个是用小数表示结果,一个是用分数表示结果。
三、交流讨论
1、感受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必要性
谈话感受:能否把这两种运算结果转化成百分数?
2、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1)把小数化成百分数:3÷5=0.6=60/100=60%
4÷6≈0.667=667/1000=66.7%
师:你是怎么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的?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师小结: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百分号,“如果数位不够呢?”数位不够添“0”占位。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怎么样?(这个数扩大了100倍)加上百分号又表示什么呢?(把这个数缩小了100倍)所以数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师:这里4÷6除不尽,怎么办?
学生自学理解,掌握方法。
师:“≈”和“=”什么意思?(4÷6除不尽,保留三位小数约等于.0667。然后把0.667这个小数转化为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相等关系,所以我们这里可以用等号。)
(2)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3÷5=3/5=3×20/5×20=60/100=60%(可以直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4÷6=2/3≈0.667=667/1000=66.7%(不能直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怎么办?)
交流:如何把分数化成百分数的?这两个转化方法哪种更简便一些?
3、让学生将两种转化方法完整抄下来。
4、引导归纳,得出方法
师: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来归纳出将分数、小数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呢?
引导归纳: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不能转化的要先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也可以先将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加上百分号,把小数化分数,可以直接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数位不够“0”补位)加上百分号就可以了。
四、回顾反思。
1、什么是命中率?怎么求命中率?
2、生活中的百分率
出勤率、绿豆的发芽率、产品的合格率、小麦的出粉率、树木的成活率等等。
师:你还能说出一些百分率的例子吗?
3、师: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我们就归类为“求百分率”(揭示课题。)
五、巩固练习
1、课本87页第五题。
2、把下面的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六、回顾全课,当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求百分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96页信息窗2第4课时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率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依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类推出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会用百分率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百分率的简单实际问题。
4.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百分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率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明确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生活中的百分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回顾旧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方法,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相同,都用除法运算。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要把结果化成百分数。)
(2)还记得什么是合格率吗?怎样求合格率?(合格率是合格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合格率=合格数?100%总数。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除了合格率,生活中还有很多常见的百分率。板书课题:百分率在我们每天的到校人情况中,也蕴含着一种百分率。
引出并出示相关信息:六年级三班有42人,今天到校40人。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1)这个班到校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这个班到校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这两个问题都是我们学过的问题,相信大家都会解答。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这个班的出勤率是多少?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 “出勤率”的意义。
师:什么是出勤率呢?(提示学生根据合格率的意义去思考。)
预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男生体重合格人数占总人数的87.5%,也可以说合格率是87.5%,所以出勤率也一定是一个百分数。
(2)合格率是合格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那么出勤率应该是出勤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求这个班的出勤率就是求什么?根据我们前面学习的百分数和合格率知识,怎样计算六年级三班的出勤率?请在小组内讨论,自主尝试计算。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对40÷42的商的处理,并适时指导。(40÷42的商是循环小数)
预设:
(1)40÷42=0.95238 ?≈0.952=95.2%
(2)40≈0.952=95.2%
(3)40×100%≈0.952×10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