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倚栏轩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精选3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1
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由于有了前面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以及一年级学习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并且在上节课学习了连写竖式的的写法,实际上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什么难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提高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如下这三个问题:
1、课本上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讨论,逐渐条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2、你能试着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吗?
在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与预设的差距比较大。
第一:很多学生不能用两种方法解答,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为用两种方法而凑数字的现象。
第二、解答出来的同学也不能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反思: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有这几方面
1、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
2、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及对算理的理解不够充分。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2
今天教学加减混合,虽然有了前面学习连加、连减作基础,但我感觉学生对于加减混合中呈现的静态图的图意很难理解,而且还是情景图。如果换成用图形和符号来呈现就更难理解了,相反用文字叙述学生还容易理解些,如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3只,又飞来了4只,树上现在有几只小鸟?列式9-3+4=10;又如树上有6只小鸟,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4只,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列式:6+3-4=5,对于这样的叙述,90%的学生会列式。都说图比文直观,但在这一知识点上我就觉得图反而难理解。图最终要过渡到文,我们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吗?
从今天的作业看,很多学生在加减混合看图列式上出现了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对于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还是掌握较好的,计算速度也较快。哎,会算就行了,何必在这个问题上折磨孩子们呢!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通用11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篇3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很自然的进行了知识迁移。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前,我设计前置性任务:星期天,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书包38.5元,一双运动鞋27.5元,妈妈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答,然后交流不同的算法,并汇报,然后总结算法。并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例3以练习的形式出示,学生列了三个算式,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计算。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只是个别计算马虎,出现错误。
通过这节课,给了我深深地感触,那就是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认真,我们才能将良好的教学效果呈现给我们的学生,将教学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