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教学设计
倚栏轩整理的《云雀》教学设计(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云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森林的作用,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到森林的重要性,能有条理地说一说,并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云雀的心愿,齐读课题。
2、老师这里有三组词,谁来读一读
(1)乱砍滥伐 贫瘠的沙漠 泛滥成灾
(2)水库 空调器
(3)心愿 绿洲
3、你能挑选一组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句话吗。
4、谁能在三组词语前分别加上一个词语:看到……知道……产生……,把刚才说的三句话连成一段通顺的话,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5、过渡:对,让沙漠变成绿洲,(板书:沙漠——绿洲)这是云雀的心愿。你是从课文哪一小节知道的呢?打开书本,找出相关的段落。
二、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指名读14自然段(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2、自己读读,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云雀的心愿很大,把这些词语圈出来?(关键词“一定、重新”)。
3、你抓住了哪些关键词,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
评:读得很好,我们朗读时,只要抓住关键词,就能体会到小云雀的心情。
4、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你能从这一段中找到答案吗?
指名回答。
5、(出示)是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谁来读好这句话?
指名读,评价(你重读了“实在”,突出了森林的重要,很好,谁愿意来挑战他,读的更好?)
齐读:读得多好啊,让我们一齐学着他读出森林的重要。
4、过渡:云雀为什么有这个心愿,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那是因为它跟妈妈出去旅游了一回。同学们,你们想去旅行吗?让我们一齐跟着云雀妈妈去走一走吧。
三、学习第2——3小节
1、他们飞呀飞,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小云雀和妈妈看到了什么?
指名读,(出示:“一阵狂风刮过,地上的黄沙漫天飞舞,迷得他们睁不开眼。”
齐读:让我们一齐来读这句话
2、出示图片加音乐:让我们也走进沙漠去看一看吧!
看到了这些情景,你感受到了什么?(风很大,是怎么样的风?沙很多,多得怎么样?相机理解“狂风、漫天飞舞”)
引导:想象一下此时你就在沙漠中,一阵狂风刮过,你有什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除了黄沙你还看到了什么?
除了黄沙看到的还是黄沙,你能用几个词语形容一下吗?(荒无人烟,死气沉沉……)
怪不得小云雀会埋怨地说,引读:这里的风沙真讨厌。
齐读: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评价:你到的沙漠,风不是很大,好象是微风哦!谁再来读一读。
3、沙漠里的环境如此恶劣,然而它的面积却在日益扩大,你知道这些数字吗?师读资料。(目前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超过
38万平方公里,并继续以每年
3600平方公里的速度加速扩展,大面积土地面临着严重沙漠化危险。我们常熟的面积是1000多平方公里,我们来算一算,也就是说每年有三个常熟市这么大的面积的土地在变成沙漠。)
沙漠的面积为什么会日益扩大呢?谁知道?相机指导理解“乱砍滥伐、贫瘠”
(乱砍滥伐:滥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你们选择哪一种。滥是不加节制的意思,那么你知道乱砍滥伐的意思了吗?有时候我们抓住关键词也能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树木被砍光了,草地被风化了,土地也就变得——贫瘠了。)
让我们来读读云雀妈妈的话。
4、指名读:原来,导致沙漠越来越多的凶手竟然是我们人类啊,学到这里,你能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此时的心情吗?
(心疼,你能把自己的这种到手融入到朗读中去吗?试试看。生气,你能把自己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惋惜,试着读出你的感受。气愤,把你的气愤读出来,试试看)
5、句式训练: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难怪妈妈这么心疼。你们能说出原因吗?可以用书上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按照“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句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师小结:没有了森林的保护,土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板书:抵挡风沙)可见,森林实在在——太重要了。
四、学习第5到10小节
1、我们继续跟着云雀妈妈往前飞,飞呀飞,飞到了一条大河的上空。你愿意把你看到的情景读出来吗?(指名读)
评价:你的声音啊特别好听,老师想请你再读一读,其他同学可要仔细听了,边听边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相机理解“咆哮”。
“咆哮”这个词语使你想到了哪种动物,他们的叫声怎么样?多凶猛啊,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在课文中把浑黄的河水比作了什么?像脱缰的野马,说明河水怎么样?你能来读一读吗?
3、听了大家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洪水泛滥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去亲眼目睹一下。
看了录象,相信大家的感受一定更深刻了,一定能把这段文字读的更好,让我们一齐来读好它。“只见……洪水之中”
4、是啊,河水怎么这么凶猛啊,谁知道?
5、 小结:没有了森林的保护,洪水泛滥成灾,刚才我们还看到了,没有了森林的保护,土地变成了沙漠,可见,引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6、你还从哪个自然段感受到了森林的重要呢?
读读第10小节,试着用简单的一句话告诉我。
为什么说森林可以蓄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自读这一小节,圈圈划划有关词句,和同桌说说你的理解。
指名交流。
你们说的东一句,西一句,云雀妈妈却说得非常有条理,你发现了吗?
7、让老师带大家来读一读这一段,引读10自然段。以后我们写文章时也要写得这么有条理才行!
8、小云雀听妈妈说了这么一番话啊,不禁在心里暗暗的想
“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
谁来说一说。(板书:储存雨水)
8、是呀,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愿意读小云雀的站起来,那剩下的就是喜欢读云雀妈妈的喽,让我们来比一比,谁读的好。读以前,为了能读得更好,有什么要提醒自己的队员的?
一边读一边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分角色读第5到10小节。
五、学习第11——13小节
师:小云雀和妈妈又累又热,就飞回到了他们居住的那片森林里。妈妈又告诉小云雀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请同学们自学11至13小节。反复地读几遍,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好。然后思考:
森林真是太重要了!因为 。
生自学。
(2)师:请哪一组的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评价。
(3)师:小云雀知道了吗?为什么森林真是太重要了?
指名回答填空。(板书:调节气温)
六、总结全文
1、通过旅行,小云雀认识到了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她要邀上小伙伴一起去沙漠植树,把沙漠变成绿洲,让我们再来读读云雀的心愿,齐读14小节
这是云雀的心愿,相信也是大家的心愿,森林如此重要,然而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有许多破坏森林的现象,能结合生活谈谈吗?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评价:你的想法真不错,你真是个环保小卫士,你的提议很好哦)
你们说的真好,做的一定会更好的,相信在你们的影响下,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保护森林,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要保护森林,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云雀的心愿一定会实现的。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拿起课本,把你对这篇课文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去。
七、布置作业:
1、森林的作用其实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通过网络或阅读资料,继续去了解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2、片段练习: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为开头写一段话。
《云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结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生词。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欣赏:
欣赏《苍凉眼神?震颤人心》的图片,增强学生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一、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苍凉眼神?震颤人心》的图片,老师从你们的眼神,从你们的话语中深深感受到你们是他们的知音,是他们的`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近云雀,去倾听云雀的心愿。
1、板书课题:云雀的心愿?读课题
2、出示云雀图,认识云雀。
3、再读课题,引起阅读期待。
二、初读,反馈自学情况
1、自读课文。
要求:⑴将生字表中的生字多读几遍,读正确后再读课文。
⑵把句子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交流
(1)认读生词
a交流点拨难读的字:“壤”“贫”“冠”“滥”等
b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指名读、推荐读、齐读]
(2)理解生词
a、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
b、选择喜欢的方式理解生词
c、合作交流
△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乱砍滥伐”
再读重点句“以前这里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越来越少。土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就慢慢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
△理解了“泛滥成灾”后视频再现河水泛滥成灾的场景。
再读词语“泛滥成灾”,力求读出词语的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
△用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树冠——树干——土壤”,[正音:树干(gàn)]
再读重点句子:“森林的树冠就像一把把大伞,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不让它们直接冲刷地面。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森林里土壤的蓄水能力就更大了,剩下来的雨水渗进土壤,大都能够被储存起来。”
三、再读,理清课文脉络
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思考: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到了哪些地方呢?
2、板书:沙漠?大河?森林
四、默读,把握课文大意
1、学生默读思考:小云雀跟着妈妈一路上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
2、围绕出示的填空说话。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将填空连起来说说。
4、小结:把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连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五、描红,突出写字指导
1、出示9个生字,学生说书写的注意点。
2、范写“冠”,课件演示“邀”的笔顺。
3、要求学生看清字形,注意笔顺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六、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知道了云雀的心愿,其实云雀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你的心愿,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的心愿。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云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
4.有条理地叙说森林的环保作用,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有条理地叙说森林的蓄水作用和空调作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
2.学习生字新词,通过自学或质疑,理解部分词句。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质疑解题,预探内容。
1.板书课题20、云雀的心愿
看图文介绍:云雀
说一说:“心愿”是什么意思?
2.预探内容:通过预习,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了吗?(讨论)
3.导入新课:云雀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愿呢?就让我们跟着小云雀和云雀妈妈去旅行吧,你们会明白的。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录音范读课文,同时观看画面。
2.同桌讨论提出的问题,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三、自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读课文: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其余同学:仔细听,他读正确了吗,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提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
1.说一说,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到过哪些地方?
交流并板书:沙漠、大河、森林
2.找一找,其相对应的自然段是什么?(2—4、5—10、11—13)
3.最后两小节写了什么?(云雀的心愿)
齐读小云雀的话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五、学习生字
1.四人小组交流你的记字办法
2.指名上台交流
3.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从中懂得一些森林的环保作用,树立环保意识。
3.说说为什么“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回答。
植树造林
板书:沙漠————→绿洲
2、教师小云雀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愿的呢?原来是因为她跟着妈妈到外面转了一圈,认识到了森林——(课文中怎么说的?)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用双线划出来)
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过渡:那么,小云雀到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现象,才认识到了“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2—4)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从哪些语句体会到“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用线划出来,读一读。
2、指名交流读出句子。(后来由于人们……变成了贫瘠的沙漠)
(1)指名读句子说说感受板书:沙漠上空土地成沙漠
(2)森林变成了沙漠,会造成怎样的结果呢?找出课文中的话来回答。(一阵狂风……睁不开眼。真是令人讨厌。)
(3)结合对沙漠的了解,让学生再谈谈土地沙漠化的危害
(4)教师:可见,乱砍滥伐,会使茂密的森林变成贫瘠的沙漠。有了森林才能挡住那令人讨厌的风沙板书:挡住风沙
3、指导朗读第二段(2—4小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4、教师小结:看来森林真的是太重要了!
三、学习第三段:(5—10)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从哪些语句体会到“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可以在书上圈圈点点划划。
2、交流:上游的森林被砍光了……泛滥成灾板书:大河上空泛滥成灾
(1)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泛滥成灾”的情景吗?把最能说明“泛滥成灾”的词圈出来。(“像脱缰的野马”、“咆哮”、“冲跨”、“淹没”。)
(2)联系你的了解,说说喝水泛滥成灾的危害
(3)指导朗读,读出河水的“凶猛”
(4)可见,洪水泛滥成灾时是多么可怕。如果有了森林的保护,洪水就不会泛滥成灾,所以说,——森林还具有拦住洪水的作用,它实在是太重要了!
板书:拦住洪水(大水库)
3、指导理解“森林水库”
(A、树冠挡住水;B、树干、落叶吸收水;C、土壤储存水。)
教师:原来,森林和水库一样可以蓄水,在雨水多时森林储存雨水,在雨水少时森林可以把储存的雨水再释放出来,供应植物生长的需要。可见,森林确实就像一座大水库。课文中是怎样说的?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导读好反问句
森林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它被砍光了,大河里的水就会(泛滥成灾)。
4、齐读课文第二段,要求能正确地读出小云雀和妈妈的感情。
过渡:小云雀跟着妈妈到外面转了转,看到了由于人们乱砍滥伐,使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贫瘠的沙漠,河水泛滥成灾,感到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她们飞回了居住的那片森林,小云雀对森林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11—13)
1、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你从哪里感受到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2、学生交流:夏天……冬天……板书:森林里夏凉冬暖
3、指导理解: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
森林和空调器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板书:调节温度(空调器)
4、教师小结: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5、指导朗读
五、练习说话
1、教师:小云雀认识到了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她要邀上小伙伴一起去沙漠植树,把沙漠变成绿洲,那她会怎么把自己的认识告诉伙伴呢?请你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开头,说一段话。
2、学生自己准备、练习。
3、同桌交流
4、指名交流
五、总结课文
1、教师:到沙漠里去种树,植树造林,让沙漠变成绿洲,这是小云雀的心愿,也是云雀妈妈的心愿,学到这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你们想说什么,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2、交流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教师:森林的作用其实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通过网络或阅读资料,继续去了解森林还有哪些作用?
植树造林
板书设计:20、云雀的心愿(沙漠————→绿洲)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沙漠上空土地成沙漠挡住风沙
大河上空泛滥成灾拦住洪水(大水库)
森林里夏凉冬暖调节温度(空调器)
《云雀》教学设计 篇4
一、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云雀吗?听到过云雀的叫声吗?这样的声音会引发你的哪些想象和联想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雪莱笔下的云雀,诗人从云雀的叫声中联想到了什么,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他想借助云雀表达什么。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雪莱的相关常识,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3.赏析诗歌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重点词语、句子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的特点,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三、作家作品
雪莱,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代表作有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西风颂》《致云雀》等。
四、关于诗歌
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五、写作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六、解题
云雀,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高空振翅飞行时鸣唱,接着作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以食地面上的昆虫和种子为生。有高昂悦耳的声音。
七、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八、再读诗歌,解读意象
1.诗歌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云雀”这一形象?
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
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漏、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
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诗人通过云雀这一意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2.《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①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②诗人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轻云、星星、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的巨大力量。诗歌最后将凡人和云雀对比,我们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但是云雀已超越一切。因此,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永远被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过云雀。
九、合作探究,深入思考
1.如何理解“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时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形象?
这三个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欢悦、清新,在更高层次上对云雀的歌声作出评价,突出了各省的音乐之美。
2“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是《致云雀》第2节中的诗句,如何理解?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完全展现了云雀的习性,性喜高飞。这句话还表达了作者认为云雀不留恋地面,而且蔑视地面。
3.《致云雀》第4节中说“淡淡的紫色黄昏”,有什么作用?
“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
4.如何理解第20节“熟知的欢欣”的含义?
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又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
十、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诗句的象征意义,用线连接起来。
云雀展翅翱翔诗人自然清新、优雅作品风格
云雀在云中歌唱不求功名利禄,用笔唤起爱与同情
云雀歌声清脆动听渴望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
云雀熟知的欢欣冲破世俗,渴望美好
十一、拓展提升
西风颂(节选)
雪莱
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
把我僵死的思想驱散在宇宙,像一片片的枯叶,以鼓舞新生;
请听从我这个诗篇中的符咒,把我的话传播给全世界的人,就像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
请向未醒的大地,借我的嘴唇,像号角般吹出一声声预言吧!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诗的结束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已成耳熟能详的名句,请作赏析。
运用了象征手法。这句话表面是说冬天到来了,春天也会很快来的。其实是在说一切的难事都会过去的,希望和成功也就要来了。
十二、课堂总结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
雪莱说:“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它好像第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义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致云雀》正是这样一首崇高的诗,理解《致云雀》可以成为理解雪莱其人其诗的一把金钥匙。
十三、板书设计
形态欢乐明朗
云雀歌声欢乐强音诗人
本质高贵自由
象征:欢乐、光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