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倚栏轩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精选3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
1.进行“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的渗透性识字。学习生字“节、欢、吃、正、五、户、庆、团”的书写。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元宵节》。
5.进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和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让学生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2.相关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1.说说:过春节时你感到最快乐的经历,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快乐。①先随意对身边的伙伴说,再鼓励自愿说给大家听。②大声说出自己的心情:“春节真快乐!”
2.背一首以前的儿歌,要求有节奏、好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训练口语表达,为背诵作一定的准备。)
二、教学活动
1.汇报资料收集成果。①学习小组进行资源共享,感受课前准备活动:收集资料的快乐。②汇总资料,由代表发言:我了解到的'“元宵节”。③了解概念:“农历”、“正月”、“传统习俗”、“团圆”、“灯谜”。④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元宵节还叫“灯节”。⑤提问:中国赏月、家人团圆的节日还有哪个?在传统习俗上有些什么不同? 答: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2.阅读大比拼。①自读课文。要求:注意坐姿正确;眼睛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把不会的字圈出来。
②互帮互助小组学习。要求:虚心请教、学习识字;当当小老师,主动帮助同学学习;读通读顺课文。
③拼音识字大比武。要求:出示标注拼音的生字“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拼读准确,速度快。 奖励:“一级棒”奖章。
④朗读争冠。要求能读出儿歌的节奏来。 奖励:“顶呱呱”奖章。
(通过教学活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完成儿歌学习任务。)
3.拍手朗读,感受节日的快乐。窗外/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加强朗读练习)
三、愉快学习新知识
1.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认识偏旁表。
2.掌握多音字“正”,让学生分别用常用读音四声和本课读音一声组词。 奖励:“小机灵”奖章。
3.学写新字。①认真观察生字书写“节、欢、吃、正、五、户、庆、团”。
②作重点指导:a提醒学生注意“欢”字第四笔是横钩,不是横折。b示范“吃”字书写,用红笔标出第五笔,第六笔。请学生说说这两笔为什么用红笔标出来?使学生知道第五笔是横。和“欢”写的横钩不一样,第六笔的横折弯钩起笔应写在田字格的正中。c请学生说说“团”字是什么结构?什么偏旁?怎么写好看?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团“字是方框作偏旁
的全包围结构的字,写方框时应注意距田字格上、下、左、右的距离要相等。 (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点)
四、教学延伸
1.学习了这课后想不想过“元宵节”?查一下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吗?
2.收集灯谜,做做花灯。
3.练习正确书写生字。(教学巩固,为下一课学习作铺垫。)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爱游戏。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感受与人相处、共同成长的快乐。在教学活动中享受语文学习、知识增长的乐趣。学生反馈、教学效果较好。同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一年级下册[元宵节]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元宵节]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几种调料,并知道它们各自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几种调料的名称。
教学难点:
了解调料的主要用途。
教学准备:
师生——各种调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提问:什么是调料?你认识哪些调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二、新课
厨房中的'油、盐、酱、醋,葱、姜、蒜,花椒、八角、茴香,味精、料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调味品。
葱:味辛辣。可切成细段,炒菜时炝锅用,也可用来拌凉菜。
姜:又叫生姜或大姜。食用的是它形状不规则的块茎,有辣味。可切成片或丝,烹饪肉、鸡、鱼、虾等。
蒜:作调料用的是蒜瓣。把蒜瓣捣烂制成蒜泥,右用于凉凉菜。……
葱、姜、蒜都有有杀菌作用。
八角:俗称大料,果实呈红棕色,有4至8个不等。它是邺肉、做熏鱼不可少的调料。
花椒:外壳呈红棕色的小颗粒果实。用它可以制成花椒油或花椒盐,作为某些菜肴的调味品。
三、学生读书。
四、分小组议议自己所知道的调味品的名称及它们的用处。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到自己家中厨房中去认真观察,看看还用到哪些调料/它们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彩虹的色彩排序,认识常用色。
2、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画一幅有彩虹的图画。
3、增加学生的自然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并能准确排序彩虹的七种颜色。
难点: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情感或者关于彩虹的故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知道美丽彩虹是有哪七种颜色组成的吗?教师出示七种颜色的色标卡。
2、学生回答:红、橙、黄、绿、青、蓝、紫。学生辨认七种不同的色彩。(具体认识表现彩虹的七种色彩的名称。)
二、分析理解。
1、师:小朋友,你知道这七种颜色的正确顺序吗?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2、学生根据教材说出七种颜色的正确顺序。
三、混色游戏。
1、教师示范将红色水杯和黄色水杯的水相互混合后,引导学生观察变化。
2、再请小朋友把黄、蓝两色和红、黄两色分别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
3、从自己的彩色笔盒子中按照顺序找出七种颜色。
四、欣赏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图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了这些画以后的想法。
2、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巩固彩虹的七种颜色以及其顺序印象。
五、自主表现。
1、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你想把彩虹画成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画一画,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彩虹的想象。
六、总结评价。
1、教师总结。
2、学生自评和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