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学课文观潮教学设计

2025/08/03教学教案

倚栏轩整理的小学课文观潮教学设计(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课文观潮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知识: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能力:

①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③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难点:学习作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网络探究、协作商量

(一)老师归纳出几个问题:

1、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写潮水的特点?

2、课文怎样写大潮声音,形态的'变化。

3、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的。

(二)分小组协作学习(重点为第二个问题),给出学习方法:

1。读:找出描写大潮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2。看:利用校园网、互联网查看相关图片、录象、文字资料。

3。做:小组协作制作电子作品。

4。讲:自己来作导游按江面平静潮水涌动潮头西去顺序描述出来。

四、汇报表演,解决问题

1、教师指导制作步骤:

网络浏览查寻相关资料。复制图片摘抄文本。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2、小组汇报。

五、网络阅读、拓宽知识。

xxxx

小学课文观潮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领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节。

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领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老师简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学习“潮、浩、沸、涨”,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学习“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学习“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

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

1、写生字。

2、练习朗读课文,体会钱塘潮的壮丽。

小学课文观潮教学设计 篇3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形象,体会大自然壮阔的美及无穷的威力。

2、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根据课文表达的情境,用恰当的语音、声调表达出来,学习表情朗读课文。

一、新课导入。

作者用笔生动地描写了他第一次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情景,把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景观写得有声有色。(板书:“声”、“色”)观潮人的情绪随着大潮声和色的变化越发高涨,读了使人如临其境。

二、讲读第一段:潮来之前

1、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词,字(出示卡片:天下奇观)

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哪个地方最能吸引你?(板书:宽阔平静)

4、哪个词写出了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出示卡片:横卧)

5、此时的江面因为在雨后,所以有一层薄雾笼罩着、朦朦胧胧,使江面更美丽了,远处的小山一会儿好像看得清,一会儿又隐隐约约看不清,文中哪个词是讲这个意思的?(朗读“若隐若现”)

6、此时,观潮的人应怎样?(朗读:“人山人海”)他们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可看出?

7、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

三、讲读第二段(潮来之时)

1、各自轻读,看看潮是如何来的,“声”、“色”如何变化的?分层。

2、讲解第一层。

(板书:风平浪静)

声音呢?(板书:闷雷滚动)这雷声有什么特点?圈出表示特点的字,听到闷雷一样的轰鸣从远处接连不断地传来,顿时人们怎样?(板书:人声鼎沸)什么叫人声鼎沸?为什么会人声鼎沸?

3、讲解第二层。

①过了一会儿,“声”、“色”有什么变化?(板书: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②声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在什么地方?“水天相接”指哪里?(指图)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什么地方?(地平线)。

③观潮的人们呢?(板书:沸腾)想象动作。

4、讲解第三层。(出示小黑板)

①说说“声”、“色”的变化。(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②拉长到什么程度:?(理解“横贯”)

“城墙”有什么特点?有多高?有我们教学楼的两倍那么高呢!景象多么壮观。(指名读)

比较“战马”与“马”,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钱塘潮开阔、势猛,要不然,怎么说它壮观呢?

此刻,那声音更是不可想象。什么叫山崩地裂?文中哪句话是写这个词的?哪个词可以与“山崩地裂”相提并论?(教师给词)

大潮发出的`声音如此惊心动魄,真是太雄伟了。(指名读)

5、教师小结,齐读第四自然段。

6、此刻,观潮的人呢?为什么不写?

作者已是(给词:目不暇接),看潮都来不及,但观众的表情也一定会有变化。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睁大,用哪个词形容?(板书:目瞪口呆)看的人很紧张,大气都不敢出,用哪个词形容?(屏息凝视)还可以用许多词来说,容你去想象。

7、齐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读出大潮的“声”、“色”,更要注意它们的变化。

四、讲读第三段(潮去之后)。

1、可惜,潮头霎时就奔腾西去了。可是江面上余波未息,找找看,哪些词写“余波未息”?(理解并朗读“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2、江面何时才平息?停息后江面是否如潮来前一样?

3、宽阔的大江在短暂的时间里,江水竟然暴涨了两丈来高,你想象一下,这时观潮的人会是怎样的了?只是作者没写而已。

五、总结全文。

1、总结全文。

2、没读书前你知道钱塘江大潮吗?听到过别的地方或国家有吗?所以说绮丽的钱塘江,壮美的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3、齐声朗读全文,想象情景,再次和作者一起饱览天下罕见的钱塘江大潮吧!

小学课文观潮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正确书写“笼罩、薄雾、人声鼎沸、沸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读课文

1、谈话引题:同学们,你们看过海水涨潮吗?(出示海水涨潮的课件,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描述钱塘江大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的景象。)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千米,流域面积4.8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河流。

2、师: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大潮怎么样?请你介绍或者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那么,作者眼里的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通过预习,请你在文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特点的词语。(学生把词语写在黑板上:天下奇观)

3、(课件出示“观”)设疑:什么是“天下奇观”?“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快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的内容: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

2、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师纠正读音。(课件出示生字词)

多音字“颤”在“颤动”一词中读chàn,不读zhàn;“闷”在“闷雷”一词中读mèn;“薄”在“薄雾”一词中读bó;“镇、罩、逐、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4、小组交流理解词语。(课件出示)重点解决:“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人声鼎沸、若隐若现、漫天卷地、奇观、屹立、笼罩、齐头并进、人山人海”等词语。

5、反馈交流,教师重点检查“观潮、屹立、人声鼎沸、蒙蒙的薄雾、昂首东望、山崩地裂、恢复、颤动”等词的读写。

6、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课件出示词语)

7、指导难写、易错的字:“昂”的下部左边不要加撇;“若”的下部不要写成“古”;“罩”的上部是“罒”,不要写成“日”。

8、(课件出示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9、交流读文收获,教师相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10、师生共同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色和人们的表现。

第三部分(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5自然段):大潮离去时的景象。

11、分组读全文,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三、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观潮》”,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设疑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板书课题)我们虽然没有亲自欣赏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但是通过阅读和展开想象,我们一定能感受到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2、(课件出示问题)请大家回忆,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到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汇报:作者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教师相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二、精读课文,品文赏潮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用笔圈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景象。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喜欢“潮来前”景象的分为一组;喜欢“潮来时”景象的'分为一组;喜欢“潮头过后”景象的分为一组。)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情况。

3、各小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汇报。

潮来前:

预设:

生1:我们小组通过读第2自然段,体会“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并把描写潮来前景象的重点词语画了出来。(如:薄雾笼罩宽阔若隐若现)

生2:我通过品读这些词语,有这样的感受:江面很宽,薄薄的云雾笼罩着,非常壮观和美丽。(教师随机板书:横卧薄雾笼罩若隐若现)

生3:我找到了一句话:“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我们小组从这里体会到了潮来前江面上的平静。(出示课件)

生4:我通过朗读“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个句子,体会到了观潮人的急切心情。

4、教师小结:潮来前,作者通过对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出示课件)潮来前的景象,结合课件内容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潮来时:

预设:

生1:我们组通过仔细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找出了体现潮来时的特点的语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课件出示)

生2:我还知道在这个场面描写中,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把大潮来时的形状、颜色、声音描写得生动形象,震撼人心。

生3:老师,我还知道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师:了不起!能具体说说吗?

生: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来时的景象:隆隆的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宏伟: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文中插图)“白浪翻滚”“白色战马”写出了潮水的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视频资料)(教师随机板书:万马齐奔山崩地裂气势雄伟)

5、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几个自然段,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老师说意思,同学们对词语,看谁对得又准又快。(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潮来时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7、(课件出示优美的轻音乐)指导学生背诵。根据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景象,练习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潮头过后:

生:我们组从课文的第5自然段体会到了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8、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说明时间短暂;“潮头奔腾西去”,说明潮水退去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请看课件:潮退后的图片。)

9、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余波汹涌)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三、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1、学完课文,同学们对钱塘江大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课件出示:课文回顾)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江大潮呢?

2、请同学们一边观看播放的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一边编导游词,可以加上自己搜集的材料,经过整理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同桌之间交流。

3、请几名同学说说导游词。

预设:

生: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欢迎加入“钱塘江大潮”旅游团,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叫我姜导就可以了!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你们能来到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观潮,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机会!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仿佛真的来到了钱塘江边,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不愧为“天下奇观”!

四、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有关钱塘潮的著名诗句)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李廓《忆钱塘》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宋)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明)王在晋《望江台》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观潮》”,一起来闯关吧!

六、小结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背熟第3、4自然段,并且继续搜集一些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著名诗句并把这些诗句背诵下来,好吗?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