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小手》
倚栏轩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小手》(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手》 篇1
一、目标:
1、引导幼儿懂得人的生活、学习、劳动都离不开手,手不仅可以做许多事、还可以感知出物体的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等属性。
2、教育与幼儿多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并能注意保护小手。
二、准备:
1、纸、笔、筷子、弹子、花生、剪刀等。
2、口袋一个、里面装有热、冷、软、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特点的材料。
三、过程:
1、猜谜,引起幼儿兴趣。
师:“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长短不同,是什么?”
幼:“手。”
2、游戏:印指纹。(让幼儿了解每个人的手都是不一样的)
师:“每个人的手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你发现纸上有什么?”
幼1:“每个人的手都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
幼2:“纸上有我的手印。”
3、幼儿操作,认识手的功能。
(1)诱饵自选材料用手进行操作,如剥花生、夹弹子、纽纽扣、绘画等。
师:“你是用什么做事情的?怎样用手做事情的?”
幼1:“小手来做事情。”
幼2:“手的手指头在动。”
(2)实验:光用大拇指解纽扣,用左手拿剪刀剪纸。
师:“做实验时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什么?”
幼1:“一只手指头不好弄。”
幼2:“要用两只手一起做的。”
小结:“大拇指要和其他手指协同工作才能做成一件事,手要多用才灵活。”
(3)提问:“你的手还会做哪些事情?”(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游戏:奇妙的口袋。
幼儿用手感知物体的不同属性,出示口袋,请幼儿用手伸入口袋触摸,说出感觉,并拿出让其他幼儿触摸。
小结:“做任何事都离不开手,手能感知物体属性。”
(5)手势游戏:
幼儿和老师一起用手势表达意思,让幼儿了解交警、聋哑人用手势指挥、交流意思。
4、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手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小手。
(1)假设没有手怎样?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手?
5、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进行自我服务小竞赛。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手》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掌、手指、拳头进行印画,并大胆添画。
2、对趣味添画产生兴趣,体验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内容:
一、游戏“小手变魔术”,观察发现手型的变化。
(评议:游戏能有效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老师的带动和提示下,幼儿的小手都积极动起来了,有的说:我的小手变成了“大老虎”;我会变成“圆圆的球”;我变一朵“漂亮的花”等等。幼儿之间的交流也比较活跃,兴趣高涨。)
二、示范手印画
1、示范以不同的手型蘸颜料的方法,强调卫生要求。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要表现的形象进行比较合理的印画布局。
(评议:老师以比较夸张的语气进行示范讲解,并注意给孩子想象的提示,给想象创作做好一定的铺垫。幼儿对布局方面理解比较随意,感知方面要老师强调,表现在布局方面缺乏经验。)
三、丰富经验,讨论设计
1、提问:你想把你的手印变成什么?
2、讨论怎样组合各种手型表现形象。
3、幼儿分组进行手印印画。
(评议:星宇、乐乐、珍珠等幼儿发言活跃,大胆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说要变多多脚的“毛毛虫”,要变“太阳公公”,变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等等。但幼儿表现对如何合理组合各种手型方面还是缺乏经验。)
四、想象创作
1、幼儿进行添画创作。
2、分享与展示。
反思:
活动的内容幼儿很喜欢,蘸颜料印画的技能,幼儿在小班阶段就学习过,有一定的经验;但从幼儿的活动表现来看,很多幼儿都能通过语言表现自己的创造性的设计,实际动手表现时,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主要是缺乏绘画的基本技能;部分幼儿出现模仿范画的情况,建议可以多提供生活中幼儿比较熟悉的各种动物、植物等物体的简笔画,给这部分幼儿直观创作的刺激。还有,要加强幼儿基本绘画技能练习的活动,让幼儿在绘画基本技能的基础进行创作,才能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更能让幼儿体验成就感。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手》 篇3
设计背景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的,家长包办替代和过度宠爱,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善于也不勤于动手。通过此活动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发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手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五个手指的名称。
2.帮助幼儿理解,体会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3.简单了解保护手的方法。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1.认识手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五个手指的名称。
2.帮助幼儿理解,体会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活动准备
1.手形的图片
2.操作材料:绘画(涂色:“手套”、水彩笔);磁钉
活动过程
一、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导入。
1、教师和幼儿一起伴着手势读儿歌。
2、师:儿歌中的小手做了哪些事?
3、师:除了刚才讲的事以外,你的小手还会做什么?(个别回答,与旁边的幼儿交流)。
4、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那么,小手为什么会这么能干呢,手上有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细地看一看。
二、观察认识手
1.幼儿观察手
师:你的手上有什么?(手指)
2.认识手指名称。
(1)介绍手指名称。
师:出示图片,分别介绍五个手指的名称。最矮最粗的叫大姆指,让幼儿伸出大姆指表扬表扬小朋友,也表扬表扬自己,最细最小的叫小指,让幼儿伸出小指;中间最高的是中指,让幼儿伸出中指;中指和大姆指中间的叫食指,请幼儿伸出食指;中指和小指中间的叫无名指,幼儿伸出无名指。
(2)巩固认识手指。
①.老师分别将磁钉贴在五个手指上,幼儿说:老师将**贴在**指上。
②.老师说一个手指的名字,幼儿取一个磁钉贴在相应的手指上。
3.认识手的其它部分。
(1)手指长在哪里?(手掌)
(2)手还可以怎样分?(手心、手背)
老师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儿。
三、幼儿讨论:
如果没有手会怎样?怎样保护手?
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老师小结: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不玩刀和其它尖的东西,以防触伤自己的小手,冬天外出戴手套,涂一些护肤品等。
四、引导幼儿想想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教育多动手,勤动手。
师: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启发幼儿想想:如果什么事都请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做,小手会不会很能干?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绘画(涂色:“手套”)幼儿幼儿
用自己能干的小手给“手套上的手指”涂上自己喜欢的顔色。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提醒、督促幼儿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
教学反思
这节上得很成功,我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在直觉行动思维基础上就已经逐步演化为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理解词义和语言,接着我用了练习法使幼儿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采用游戏“绘画”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们在轻松、愉悦氛围中结束了这堂课。这个游戏也可以让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小手很能干,本堂课的主题也得到了深化。
小百科:手是人或其他灵长类动物臂前端的一部分。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手》 篇4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歌唱是一种集语言、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也是再创造的艺术。《小手小脚》这首歌曲歌词内容和幼儿非常贴近,适合中班幼儿接受和理解;在旋律方面,音域在1~6之间,一字配一音,通过最后一小节的歌词创编,引导幼儿灵活地学习一音多字的演唱方法。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创编歌词及相应动作,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初步合作能力,感受音乐创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初步学唱歌曲《小手小脚》,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重点、难点:
一音多字的演唱方法和合作创编歌词和动作。
活动过程:
1、发声练习:
教师:请小朋友用最好听的声音来回答吕老师。
大拇指(中指、小拇指、无名指、食指)在哪里?
幼儿:大拇指(中指、小拇指、无名指、食指)在这里。(展示出相应的手指)
2、复习歌曲《小手小脚》,要求幼儿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