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成功》的读后感

2025/07/09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成功》的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成功》的读后感 篇1

每月一书的本月书单是加拿大作家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翻开书本之前,我想到了上个月《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提到的检视阅读,于是我先翻看了《异类》的目录以及护封上的简介、名人鉴语等内容,看到李开复老师对书中所想表达的结论作出了简要有力的等式概括:才智+社会环境+机遇+勤奋=成功。这不禁让我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话:天时地利人和。带着这些所看所想,我翻开了这本书。

书里讲到了很多成功的故事,也穿插着一些失败的故事,成功的人为什么能获得成功,而失败的人又为什么失败?这本书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叙述。

成功需要很多要素,首先,要有一个合适的环境,通过引言中的罗塞托之谜,可以看到,想要成功地获得健康,生活环境的因素比其他都要重要得多,而环境其实又分为很多种: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每一样都对是否能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如果本身所处环境不够理想,想要成功,就该努力地去创造、追寻好的环境;其次,需要非凡的'机遇,可能就需要一些运气,让人能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做对的事;获得了机遇,更要学会把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只有刻苦磨练,才能获得把握机会的能力;最后,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是后天努力。

书中说到,当人的智商达到一定水平,智商上的差距将不再体现在成就上,比如智商140的人和智商190的人,他们是否能够成功,不再取决于智商的高低,而是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后天的努力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各自领域成功的人,到他获得成功为止,他在这个领域中所花费的联系时间不会少于10000小时,所以只要达到一定门槛,成功与否,就取决于努力程度了。

都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其实想要真正获得巨大的成功,天注定与人打拼都是一丝一毫都不能缺少的,正是要满足天时、地利、人和这所有的条件,才能叩开成功的大门,如果环境很好,那就努力奋斗,让自己获得成功;如果环境不尽如人意,那就努力奋斗,改变所处环境,再努力奋斗,让自己获得成功。

《成功》的读后感 篇2

我看唐骏的这本书还是在上学期。老实说我不太喜欢唐骏这个人,因为我觉得他比较会做秀。现在想想也可能是由于自己的嫉妒吧。但那时还是在同学的推荐和自己迷茫而渴望成功下看了这本书。当时这本书也确确实实深深的打动了我。可以说也是这本书在当时帮助了我。大二时刚从海门学院搬到本部来。面对外面的世界我很迷茫,我不知道自己的坚持是不是会得到回报。但是这本书告诉我努力就会有收获,于是我坚持了下来。现在想想我觉得自己还是收获了一段美好而充实的大学时光。我非常感谢这本书。

后来这本书被网上恶批,唐骏也深陷学历门而不能自拔。我开始反思自己对这本书的认识。于是我再次把这本书借了过来,又看了一遍。说句心里话,现在看来作者把唐骏写的确实有点过火了,写的太像一个圣人了,好似他从来就没有犯过错误似的。但仔细想想既然唐骏能成为微软中国区总裁、能两次获得微软公司管理层杰出管理奖、在微软干的风生水起确辞职加入盛大并带领盛大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这之中必然有其原因。

抛开对于唐骏学历以及卡拉OK积分器发明的质疑,我重新审视这本书。我发现这本书其实并没有方舟子说的那么差,这里面还是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第一,勤奋。因为勤奋,唐骏成为第一个C班出来的考试第一名的学生。“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我想唐骏正是因为他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他才努力学习英语的。勤奋不但是成功人士的必需品,更应该是他们的一种人生态度。

第二,激情。唐骏说应为有激情我才能挖掘出自己的潜力。同时他有一个保持激情的好

方法,就是把一项工作划分为好几个阶段,一步步实现。我也是学习他的方法将自考划分为好几个不同的计划阶段,一步一个脚印,考完这几门,准备接下来的几门。看着自己通过的课程才更有动力继续考下去。

第三,智慧。我想这本书中说的“智慧”并非一般意义上的IQ,而是一种坚持精神,是一种因坚持而有的变通之道。唐骏因为在学期间未被评过三好学生而失去公费出国学习的机会。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遍查了整个北京地区高校电话,终于在别的学校取得一个名额,后又连续4天在教育部门外站岗争取。正是由于他的坚持和懂得变通,他才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第四,机遇。“机遇总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只有勤奋,充满激情,富有智慧,机遇才会青睐你。

第五,性格。唐骏认为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可以改变的,性格的改变是通过一遍又一遍下意识的磨练实现的。难以想象现在待人平和的唐骏小时候是那重性子很急的人。

上面的五点也就是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成功的“4+1”方法,即勤奋、激情、智慧、机遇外加性格。实际上归结起来还是勤奋最重要。勤奋是所有的基础。没有勤奋即使有很好的机遇、饱满的激情、足够的'智慧,那也是枉然。

对于唐骏的学历门等事件我不想做过多评价。或许他是一时疏忽,或许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但这并不妨碍他取得的成就。我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个“门”都会被人们淡忘,唯一不会忘记的是他的成就和他取得这些这些成就所付出的努力吧。

看这本书,第一遍可以说我看到的只是激情,只是奋斗的号角,只是自己想成功的誓言。而在第二遍中我看到了唐骏的努力艰辛和成功方法。透过这本书我明白了:世界上没有谁的成功可以复制,只有那些取得成功的方法可以复制。这是我在读这本书的感触,我想这也是《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实际要表达的内容。

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不太喜欢唐骏这个人,尤其是唐骏学历门发生后。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本书还是相当不错的。即将毕业了,我会在自己的努力下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成功》的读后感 篇3

怎样成为一名成功的人,这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是的,谁不想成为一位成功的人呢?可是要成为一名成功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成为成功的人,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吧!!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又称《巨人三转》,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传》和《托尔斯泰传》这三部英雄传集。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从事不同事业,而且地位不同,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是成功的人。也就是说,《名人传》是一部别样的“成功三部曲”。

世界上80%的人都是普通人,只有20%的人是成功人。而在这成功的人当中,又有99.9%是普通的成功人,只有0.1%的成功人是伟人。也就是说,世界上只有0.02%的人是伟人。

几率之小,可想而知。

大家想一想,每一个伟人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第一:他们都遭受过许多苦难。随便举一个例子,就拿《名人传》中的第一个人——音乐家贝多芬来说吧!!一名伟大的`音乐家,竟然耳聋了!!音乐家啊,而且他是一名钢琴家,呵,他自己弹奏的美妙音乐他都听不见,这是何等的痛苦啊!!!但他丝毫不气馁,自己听不见,就用心去感受,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他终于在音乐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有人说,苦难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不否认这一观点,但我也不承认这一观点是全对的。因为这句话虽然很有道理,但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对的,对于那种一遇到苦难就放弃的人,他们不会认为苦难是最好的老师,而那种遇到苦难不害怕的人,才会成为成功的人。

我们即使不想成为伟人,也要成为一名成功人。这不是一次抽奖,而是一次人生的考验。

那么,怎样算是成功。其实很简单。给自己设一个目标,只要自己达到了,超过了自己,就是成功了。或者说,只要自己认为自己成功了,那你就真正成功了。成功不是一定要有辉煌的成就,成就一番事业,得到许多财物,这不是成功。真正来说,只要自己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很充实,这也是一种完美的成功。

《成功》的读后感 篇4

当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很惭愧,几乎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去深思一些问题,一些有关学生成长的问题。书中尖锐地指出,中国的教育体系的确很像一条制造工业品的流水线,大家都遵循同样的程序、同样的标准,走进去的孩子形形色色,出来的孩子却一模一样,否则就不发给你大学文凭。为了同一个目标,所有的老师都做着同样的事情,就是为了达到最终于目标,成绩=成功。为了成绩的,我们会潜意识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潜意识地忽略了一些学生,我们的忽视,可能从此会改变他们的一生。作为一名教师,在引导学生方面,做得太少太少。所以正如书中所言,既然我们无法改变教育,那就改变对教育的看法。

首先,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人品第一”,让孩子们学生学会关爱、尊重、宽容、廉耻。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其实我们能做的,不仅是教给他们课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课本以外的知东西,那便是教给他们如何做人,去做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其次,我们要端正观念,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眼中有“人”,真正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心灵感受,遵循孩子们的个性和成长规律,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会关注自己。我们有时候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不快乐,究其原因,我们总认为“最好”的含义就是战胜别别人,而没有想到真正的最好的是“成为最好的自己”。要以一种积极地、向上的态度,来审视自己,来肯定自己,做最好的我自己。

最后,我们落实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上,我们应该果断地指出是非,热情地赞扬学生的优点,真情地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科学地指导改进的方法。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不一样的,不能忽略课堂与日常行为中的细节,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这样会对学生的成长得到深远的影响。改变你的角色,不要做一名高高在上的老师,而是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宽松的环境。正如书中所言,事实上孩子的秉性是丰富多彩的,不可能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如果真的希望孩子不仅有一个好的.考试分数,而且有一个好的性格、好的习惯、好的品行、好的心态、好的心情,就必须少给孩子一些强迫,多给孩子一些空间。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粒美好的种子,只要别不人去压迫,它就成长成一棵美好的大树。在微软小子的故事中,他们都在关键时候遇到了优秀的老师,在大部分中国教师中,只有一位是“特级教师”其余都是籍籍无名之辈。这些老师之所以让他们难以忘怀,奥秘全在课堂之外;教给他们如何做人;教给他们如何学习;告诉他们朝哪个方向走去,而那里真的就有他们想要的东西。这些正是我们现在的教育非常缺失东西,所以我们肩上的担子任重道远。

在对“e”学生定义的时候,书中这样写道:拥有强烈自主意识和很高的情商,因而是更快乐、更杰出的学生。要成为这样的学生,很难;能成为这样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但是在机械型的这一转折点,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告诉他,这不是分数的金字塔,而是态度的金字塔;不是智力的金字塔,而是非智力的金字塔。是非智力的因素决定了你站在什么位置,而你的位置决定了你能从现在的教育体系中吸收多少真正有用的东西。

告诉我们学生,要坚强,要自信,努力改变自己,不断超越自我,发现自己的价值在哪;同时也告诉自己,我们不需要成为“最好的”,但是我们会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成为“最好的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