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倚栏轩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幼儿教师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2025/05/13心得体会

倚栏轩整理的幼儿教师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教师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1

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7月16日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强档首播,叫好又叫座,贵州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反响热烈。

“该剧无疑是一部带有传奇性的重量级作品。”首播当晚,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贵州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俊守在电视机旁观看《高山清渠》,难掩内心激动。

作为参与该剧审片的专家组成员之一,李俊认为,该剧将黄大发平凡而伟大的36年修渠不止奋斗史,演绎成一部半个世纪的人生传奇,以人带史,讲述了黔北农村50多年的变迁。编导人员在创作中使得故事更加典型化、艺术化,进而达到一种艺术的真实。同时,该剧的传奇性也带来了娱乐性和观赏性,从而增加收视率、点击率。

“黄大发身上的这种当代愚公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黔东南州三穗县良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毛叶帆说,良上镇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海拔高、距县城远、交通不便,地理条件相对较差,与草王坝很像,通过全镇党员干部和各级帮扶部门一茬接一茬地不懈努力,如期实现了脱贫。接下来,他们将深入学习黄大发执着坚守的品质,把青钱柳、蜜蜂养殖、有机稻作为发展重点,以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黄大发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千方百计达到奋斗目标,我们要以他为榜样,不断锐意进取、克难攻坚。”铜仁市江口县民和镇凯里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黄华表示,作为村干部,自己将继续脚踏实地为村民服务,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江口县民和镇兴栏村党支部书记卫康勇,则在黄大发身上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铮铮誓言的崇高品质。他表示,黄大发对党忠诚、勇于担当、不怕困难、一心为民,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自己将努力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上下深功夫,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高昂的`工作热情投身兴栏村建设。

身为“90后”,安顺市民柳昌璐在剧中看到黄大发在艰苦面前绝不低头认输、坚持用双手“找幸福”,深感敬佩。他认为,该剧将启发新时代的年轻人牢固树立理想信念,踏踏实实干事,用双手创造幸福。

“黄大发爷爷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剧中故事很吸引人,还有许多动人细节。我爷爷和我一起观看后也很有感触,叮嘱我要好好学习,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贵阳市初中学生王博宇说。

幼儿教师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2

黄大发少年时期即失去父母,面临生存的危机;助他活命的乡亲们跟他一样,长期面临无水、无电、无路的生存困境。年少的他凭借自己的一股不甘心被自然环境打败的精神带领乡村村民找到了生命之源—螺丝河。23岁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长的'黄大发立誓为村民引水、修路、通电,义无反顾地担当起绝壁凿渠的大任。36年间,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握锄头,抡铁锤,砸钢针,用血肉之躯硬生生地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近万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这是“当代愚公”黄大发和他带领的修渠村民身上再现出的中国精神。

学习黄大发,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他在村里一心想为村民找到水源,解决缺水问题,他始终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真心实意服务于党、百姓,尽其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立足岗位模范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凭借自己的一股不甘心被自然环境打败的精神带领乡村村民找到了生命之源—螺丝河。黄大发以自己的真诚、奉献、清廉、勤俭、宽厚、坚韧等精神品格,赢得了人心,凝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终于创造了绝壁凿渠的奇迹。

学习黄大发,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黄大发同志始终怀着对党的感激和感恩之情,严守党的纪律,传承党的优良作风,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作风朴实,模范践行责任心、公正心、关爱心、淡泊心,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严格自律、克己奉公的优良品行。乡里补助他本人的10元钱都捐到草王坝村作为村集体资金,最终为了给老奶奶多抓一副药动用了,仍然在想办法把它补上。

学习黄大发,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黄大发同志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始终积极主动、忘我投入,勤勤恳局、兢兢业业,坚守工作岗位,视工作如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燃烧自己,工作中做到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守得住生活清贫,耐得住工作艰苦,以一颗安贫乐道之心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有着难以想像的决心和毅力,他36年来做一件事,一辈子为一个目标,带领全村凿出一条生命渠,让乡亲们吃上白米饭,过上好日子。最后终于解决了草王坝村民最需要的救命稻草——高山清渠。

“高山清渠”用平凡故事讲述深刻道理,用先进典型模范事迹诠释党的崇高理想,既体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又彰显了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心系群众、勇于担当、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而今,那个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村落,已经脱贫摘帽,正大踏步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幼儿教师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3

2022年7月16日,区教育体育局接到通知,由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策划指导推出的29集电视连续剧《高山清渠》(原名《黄大发的奋斗史》)定于7月16日20:00在CCTV-1开播,号召广大党员学习收看。接到通知后,区教体局积极响应,立即转发,广泛宣传,组织全区各学校的全体党员教师积极观看,学习黄大发同志的事迹,讴歌这位平凡的英雄。

当代愚公凿天渠。区龙泉街小学党支部积极响应区教体局号召,组织全体党员教师观看《高山清渠》,并写下所感所悟。该连续剧讲述了草王坝村是贵州遵义县大山深处的一个常年缺水的小村落,为了改变家乡贫困缺水的面貌,村支书黄大发自六十年代起带领全村人绝壁凿天渠,中间经历的种种失败、种种磨难没有将他击垮,反而一次次激发出他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豪情。最终,黄大发克服一切困难,耗时三十余年,完成了一条跨越三山九崖,主渠长七千二百米,支渠长两千二百米的水渠,为山村引来清渠。共产党人黄大发用其一生勇于担当、坚强不息的奋斗践行着当年入党时许下的诺言,“让山里人过上好日子!”,使穷山恶水的.草王坝变成深山明珠,被人们称誉为“当代愚公”,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道德模范勇担当。自2022年7月16日以来,每到晚上八点,区魏风路中学全体党员就准时坐到电视机前,打开中央一套观看由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策划指导推出的电视连续剧《高山清渠》,这部剧受到大家一致好评,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36年的岁月追梦跋涉,9400米绝壁天河。区魏风路中学全体党员教师观看电视剧后,感触颇深,纷纷在群众讨论,发表见解。大家纷纷表示,要发扬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不见清泉誓不罢休的追梦精神,寝食难安的为民情怀。看完主人公的事迹,大家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和信念,今后无论在工作岗位上遇到何种困难,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勇于担当,敢做敢为,砥砺前行。

党支部书记任春旺说道:“黄大发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在黄大发身上,我看到了他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要把自己的思想提高,学习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更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时代楷模讲奉献。区二高响应中组部、区委、区政府的号召,按照区教体局通知及时组织全体党员观看《高山清渠》,认真学习“当代愚公”黄大发坚定信念埋头苦干,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观看该电视剧,区二高全体党员纷纷表示要学习黄大发精神:心系群众、为民服务;埋头苦干、不屈不挠;不畏困难、敢于担当。

区二高的党员教师纷纷表态:在今后的工作中,让黄大发精神付诸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立足岗位,充分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不断锐意进取、克难攻坚,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幼儿教师观看《高山清渠》的心得体会 篇4

近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凭借用心的制作、精彩的故事、丰富的细节和传神的人物塑造赢得全网关注,备受观众好评,其中黄大发修渠引水的故事更是真实感人,引人入胜。作为新时代基层干部,要从《高山清渠》“一生只为修一渠”的传奇故事中,汲取“断、舍、离”的榜样力量,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担当作为。

“断”心浮气躁,常怀敬畏之心

老支书黄大发36年如一日,从青丝到白发,最终在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9400米“生命渠”,撕掉了草王坝村贫穷落后的“标签”,摆脱了长期缺水的困境。通水后他紧锣密鼓张罗养殖业、种植业,带领群众“坡改梯”,想方设法为村民脱贫致富找出路,始终秉持“村子里缺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广大基层干部要以榜样为“旗”,汲取“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发扬苦干、实干、加油干的硬作风,克服简单的事情不想干、复杂的事情不能干、艰难的事情不敢干的懒散思想,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多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时刻鞭策自己,努力用好心态、好思维、好方法在基层的大舞台上多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

“舍”麻痹大意,绷紧纪律之弦

黄大发总是把修渠的水泥当作“宝贝”,每次卸完货都要亲自打扫,车厢里洒落一丁点儿“残羹”,他都要一遍又一遍清扫入库。家里的水泥像“小山丘”一样,老伴想舀一碗补灶台,反被一顿严厉呵斥“这是公家的,坚决不允许”。老支书一心为公,从不掺杂半点私心杂念,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用权。广大基层干部要舍弃麻痹大意的思想,要时刻紧绷纪律之弦,守好纪律“高压线”,时刻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情怀,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不忘初心、奋毅前行。

“离”狂妄自大,永葆感激之情

“我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党来了,分给我土地,让我不再受饿挨冻。”这是他的肺腑之言,他发誓,一定要为草王坝做点事情,报答父老乡亲。深知水对于草王坝来说就是救命的“东西”,下定决心一定要为村民“引水”,靠着这股劲一干便是一辈子。在“刷屏走红”之后,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心中时刻惦记着群众,把群众当亲人、当家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草王坝有着独特的感激之情。广大基层干部不能有高人一等、优人一级的优越感,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需,忧群众之所盼,在困难面前不自暴自弃,在作出成绩后也不狂妄自大,要常怀着感激之情,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韧劲,不骄不躁、勤勤恳恳做好基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