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书心得
倚栏轩整理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书心得(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书心得 篇1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普通的妈妈,她心中有爱,尽家庭所能给孩子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尊重孩子的个性,满足她在每个成长阶段的需求,养育了一个自信阳光独立的女孩。妈妈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看到她的特点和需求,能够不断地学习和观察,觉察反思教育方式,这是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学习和反思的。
在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我们作为父母中的一员,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努力提升自我,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和策略,积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就像一颗小树苗,当它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时候,如果得不到就会枯萎。我们就是给予孩子阳光和雨露的那个人。
爱在自由里。
什么是爱?父母总是把对孩子的控制和操纵,甚至体罚和殴打,说成是爱孩子。可是孩子感受到的却是情感的疏离。爱在自由里,爱就是给孩子创造自由宽松的成长空间,而不是把孩子紧紧攥在手里,让他窒息。
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其他都是细枝末节。
人从出生到终老,经历了风风雨雨。反思一下,人活在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没有了快乐有趣的童年,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优班。生活中除了学习,成绩,似乎其他的都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看着孩子垂头丧气的脸,老气横秋的面容,家长却视而不见,完全忘记了自己小时候灿烂天真的脸。我们要笑对人生,做喜欢的事情,珍惜每一天。当生命最后一刻来临时,当体验了在生死边缘走过的时刻,人好像一下子顿悟了。生命也会变得与众不同。
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却被人为地压缩成了单调的色彩。
孩子的成长,家长能做的是陪伴倾听,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长之路。古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现在的家长会为了择校出国舍弃很多牺牲很多,如果孩子按照家长的期待成才成器,家长心里会暗自高兴和欣慰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不枉此生的努力。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付出都会有同样的回报,到那时就会陷入无法排解的低落。其实不必过于担忧和焦虑,尽自己所能就好,根据孩子的节奏去调整就好,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谁都不是完美的,家长总是期待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化身。期望过大,失望跌重。客观地看待,积极去面对。不期待完美,但求他能认识自我,找到适合的方向,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书心得 篇2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封面上画面特别温馨,一条郁郁葱葱的道路上,一个母亲和自己的孩子正在前行中,透过背影,似乎看到了那浓浓的母爱和听到了一路亲切的呢喃。
翻开书,本书的作者:刘称莲。这本书的目录也很特别,分为六篇分别是:生活篇,阅读篇,学习篇,品格篇,心里篇,沟通篇。
生活篇、这第一篇便吸引了我,刘老师和她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陪孩子在玩,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和孩子打扑克牌,因为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打牌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很少和孩子打扑克牌,可看到书里写着玩扑克牌可以锻炼孩子解决冲突以及与大人协作的能力。“斗地主”的时候,每轮牌局都有两人成为朋友,那么如何观察谁是你的“朋友”,谁是你的“敌人”,如何跟你的“朋友”联合对付你的“敌人”这一切看似轻松,其实锻炼的都是孩子的能力。于是在假期的时候,为了让激励孩子读书,我就采用孩子读几篇书,就打几局扑克牌的方法,目的是让孩子多读书,因为我知道他喜欢打牌。通过这个方法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还有一种玩就是多带孩子到大自然去玩,去观察,如爬山等,我觉得也是我应该多学习的。
阅读篇、另一个让我深感最最迫切的事就是读书,在阅读篇里面讲到,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了看电视,所以,现在孩子正是培养孩子读书的最佳时机,但是对于我的孩子,他遇到了困难,因为他还有很多字不认识,所以很排斥读书。我就专门让他读带拼音的书,现在看来他还没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我还得继续。作者把书店当成第二家,我反思自己很少带孩子去书店,作者还有一种观点就是家里到处都有书,都能找到书,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书,我觉得有时我非得把书都整整齐齐收拾起来,可能这样家里看起来整齐点,看来这样做并不太好。
学习篇、如何帮助孩子完成在学校的学习任务,我也很庆幸自己能提前看到这本书,因为孩子才能刚刚开始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作者的观点不是把孩子逼迫的.每天都紧紧张张的不是进这个补习班,就是进那个补习班,孩子需要的是对学校,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孩子对他的学校充满兴趣,那他对学习肯定也充满兴趣,这样他的学习也不会很差。还有就是孩子写完作业后不能给他布置额外的作业,多带孩子玩玩或看书或多去大学走走,特别是多去大学走走,会让孩子产生向往的情绪,这点我也得多努力。
品格篇、提醒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必须是尊重和孝顺长辈,维护和爱惜班集体荣誉的小学生,我觉得这点很重要。有些家长往往忽视了,只在乎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品德素质的培养,那么得不偿失。从小就要教给孩子一定的技能,以防孩子将来变成“啃老族”和“白眼狼”。
心理篇、让天使自己飞翔。刘老师提倡家长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亲子沟通需要心的交流。和孩子做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流必须注意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沟通篇、刘老师家用邮筒和“BBS”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重视和爱,这样孩子也会重视和爱自己,唯有这样孩子才能找到自信,而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首先的必要的前提。
还有关于孩子偏科,择校等问题,也都给我们做了很好范例。
总之,我觉得我应该做的还很多,读到这本书,我好像找到了一本做个合格的小学生妈妈的教材,于是一口气就把整本书读完了,非常感谢刘老师把自己如此宝贵的经验和大家分享,让我们在育儿的路上有准备,有计划,一路走下去,会轻松不少!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书心得 篇3
教育专家孙瑞雪说:玩雪就是认识雪,砍一棵树就是认识一棵树。面对一个自然的世界,孩子把自己的身心投放进去,去感知它的美妙。这么一个体验快乐、锻炼勇敢地过程,也是帮助孩子建立人格的过程。小学阶段,孩子正处在可塑造期,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让他们接触大自然。
而运动可以使孩子身体安康、调节情绪、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增加自信,提升他们在群体的人气,拉近和同学的关系,锻炼孩子的协作精神,为他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理解孩子的天性,除了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轻松地环境,更不能随意占用孩子的课间活动或剥夺孩子上体育课的权利。 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方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小学生一般很听老师的话,简直视老师的话为圣旨。作为老师,如果让孩子喜欢上自己,那么他就会愿意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并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所以我们更要调动自己的智慧,用心而又不留痕迹地做一些事情,让孩子在和同学、老师的交流相处中收获快乐,在好奇心和成就感的满足中收获成长。
孔子说“少成假设天性,习惯成自然”,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好比天生的一样自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从一年级就开始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他以后的学些生涯非常重要。我一直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手好字,两片巧嘴,是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对我们的根本要求。写好字,不单是弘扬民族精神,修身养性,提高审美趣味,也是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的表达。郭沫假设先生曾经就写好字的问题,讲过一段精辟的话:“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符合标准,比拟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每接到一个新班,我会先从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抓起。我在课堂上对学生握笔姿势和坐姿都要求到位。并把这些要求编成小儿歌。比方握笔儿歌:拇指食指压着,中指下面托着,四指五指贴着,手掌手腕指着,笔尖前面斜着,笔杆后面躺着。坐姿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我常说要做的像铅笔一样直。字体笔画书写时,我常赋予汉字生命,让学生把汉字当做朋友。教育他们要把字朋友写得端端正正,像堂堂正正的。个子一样高,排得整整齐齐,像一队小士兵。横平竖直,撇有锋,捺有脚,点假设水滴,折处有顿笔。现在学生一写字,就知道念出相应的口诀,知道哪一笔该怎么写,知道悬针竖、垂露竖。特别是三三班的林聪聪,原来写的字简直是疯舞,字体黑乎乎的一片,现在也变得干净、端正、清晰了好多。与字体一同进步的是他听课专心了,成绩也进步了。
学习习惯还包括每天的预习和复习、阶段性的小结以及课外阅读等,这些习惯一旦在孩子10岁之前养成,对他后面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刘老师一再提醒我们,习惯的培养要趁早,千万别等出现问题了才动手。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学习,只有让孩子爱上学习,才是给了孩子学习的无穷动力。 书还没有读完,但收获已经颇丰。教育孩子,陪伴孩子,让孩子快乐、安康的成长使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陪孩子成长,孩子让我们丰沛。让我们用一颗平常心,静待花儿沉着盛开!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书心得 篇4
假期选书,看到了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大致翻阅了内容发现作者讲的都是非常贴近生活的她和孩子的点滴成长故事。于是确定借阅此书,希望也能为今后我和孩子的小学六年生活做出指导。
本书共有六大主题,分别是生活,阅读,学习,品格,心理和沟通。每一部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是极其重要的,缺一不可。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很实用很精彩。通过一个暑假的细细品味,说一说我感受最深的一章,那就是关于阅读。
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我深知阅读的重要性,孩子入学后出现表达差,读书难,理解力差,成绩不稳定,这都和阅读有关,没有阅读的积累,何来表达力、理解力?现在小升初考试改革,阅读能力的好坏成为考察孩子优秀与否的主要手段,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家长要问了:老师,我家孩子虽语文不好,但数学还行,算术还可以,每次只有后面的解决问题出错多,没仔细读题!但事实是:目前一年级,数学信息少,计算方法又非常简单,瞎蒙也许都能做对,家长认为没仔细读题的孩子也许根本就不会读题(不会阅读提取信息)。而随着孩子年级升高,题目数学信息量增大,会阅读就能让孩子会自主提取有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
可见阅读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想让学习后进生进步,要先从阅读下手。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呢?当然第一点就是需要家长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读书氛围和良好的`安静的环境。家长要自己喜欢读书才行,当你捧着一本书坐在那静静阅读的时候,孩子肯定会好奇,大人在看什么书呢?书真的有这么好奇和神奇吗?为什么大人会这么喜欢看书呢?孩子们有了这些想法,估计也会不自主地拿起一本书来看呢。只要孩子能拿起书来,相信会有一本书是他喜欢的,是他感兴趣的。当然这个就需要家长仔细观察,看看孩子到底喜欢哪种类型的书。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适合他的,并且他喜欢的书来读。此外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阅读的平台,比如在客厅里设置一个大大的书架,方便孩子随时取来阅读。正如书中说的,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要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对于书的选择,除了书本还有课外阅读内容,这点毋庸置疑,其次报纸杂志等也必不可少,它可以成为阅读餐桌上的小菜,对于孩子来说更容易消化吸收且不失经济实惠,因为较容易获取因此能随时随地进行,让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种习惯。其次工具书作为尚未广泛接触网络的小学生来说也是孩子获取知识,感受浓郁文化气息的一种重要书籍。
阅读是为了丰富视野,是为了提升自我认知,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这本书让家长对孩子们的阅读有了指导和借鉴,也为我自己的教育工作和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孩子的成长成材不可复制,但好的教育方法可以借鉴、模仿,希望和孩子们一起进步,快乐的陪他们走过充实的小学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