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抚养第四章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心理抚养第四章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心理抚养第四章读后感 篇1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说:不论你的孩子多么可爱,也无论你有多么爱他,终有一天他会走出你呵护的范围,所以心理营养也要多样化。 一个12岁的男孩,晚上与同伴跑到网吧去玩,整夜都没有回家,妈妈因为找不到孩子而万分焦急。 第二天孩子终于从外面回来了,妈妈愤怒地训斥了孩子,还用院子里的扫帚打了他两下。然后孩子进屋睡觉去了,妈妈以为这事就算过去了。可是等这个妈妈做好饭,进屋叫孩子吃饭时,才发现孩子已经死了,原来这个孩子进屋就找了一瓶农药喝下去自杀了。 仅仅被妈妈训斥、打了两下就自杀了,是孩子的性格太脆弱、叛逆,还是妈妈的管教方式过于简单粗暴,才导致孩子出现自杀的心理。 有人说可能是这个妈妈的管教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也有人持不同意见。 其实,面对孩子死亡妈妈痛苦万分,这个妈妈平时从来不舍得打骂孩子,就是因为孩子一晚上没回家,在担心和焦虑的双重作用下打了孩子。 对于孩子自杀的心理,李玫瑾教授给出的分析结果:导致这个男孩自杀的原因是家庭教育。
孩子的爷爷奶奶对这个孩子非常宠爱,什么事都顺着、护着孩子,更不允父母说孩子。 过分溺爱的结果是让孩子对家人的爱产生了错觉,认为他是这个家里最重要的人,并养成骄纵的性格,于是就产生:你敢打我,我就死给你看的报复心理。 心理不成熟的孩子,哪里想到死亡的代价是惨痛的,就这样轻易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给孩子的爱里加点盐,就是要在孩子做错事时给予批评、纠正,再犯时可以适当体罚。孩子做错事,父母生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我们不表明对犯错这件事的态度,孩子就不知道做事的原则与底线,也不知道家人对他不光是宠爱还有会责罚。 有的父母不建议斥责孩子,更不建议打孩子,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没有原则地打骂孩子我当然不赞同,但孩子犯了错连父母的斥责都承受不了,成年后能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难关吗! 止学时同学的欺负、嘲笑,老师的严格要求、工作时面对上司或同事的刁难,打压,这些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孩子能应对吗! 我们从小呵护大的孩子,不要指望别人也会像你一样爱护孩子,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他们长大后能成为独挡一面的人,不是一个只有玻璃心、只会躲在父母身后的孩子。 不骄纵孩子、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让他们体会生活的咸,感受多元化的父母之爱!
心理抚养第四章读后感 篇2
昨天浩浩妈问我一个问题,说孩子有唇腭裂,如何养育才不会让孩子会自卑,还有这个唇腭裂的事和孩子说还是不说好,孩子的爷爷奶奶说是不要和孩子说明事实。
嗯,这是一个好问题,刚好我新买了一本书《心理抚养》,这是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谨教育写的,我看了几个章节,感觉不错,对于我们养育孩子提供挺好的方向。我决定和大家一起伴读这本书,这本书一共82个章节,一个晚上一个章节,我会抓一个点和大家聊聊心理抚养的这件事。
现在相对于我们的父辈爷爷辈们来说,我们的孩子都不缺吃了,但不缺吃了,但却缺了心理营养,心理的抚养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的唇腭裂孩子的心理营养更缺少一点,好不容易出生啊,又大费金钱做手术,照顾,不求孩子有多么成功,只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成长,但我们担心啊,万一孩子自卑呢!一个自卑就能让孩子难过了。
那么我们来学习好了。
第一章节,没有时间思维的人容易迷失。
这个章节主要说是一个叫周全的杀人犯,李玫谨教授说,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没有一个叫时间思维的思考方式。用自己聪明才智犯罪,但忘记了自己其实可以把时间拉得长一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干正道也会取得财富的,而不是急着去犯罪得到钱而早早断送自己的前程,最后落下一个阶下囚下场。
这一个章节,冰哥也看了,因为我放在桌面上,他也看了,我们聊了一下时间思维的事,他说,犯罪真不值得的,因为人的一生其实很短的,如果犯罪还会加快结束自己的寿命。冰哥是明白的。
时间思维是什么?我们如何用这个时间思维来看待我们孩子的成长?
我是怀孕21周得知冰哥是唇腭裂的,至今七年了。而群里还有不少妈妈正在孕期,或者出生正畸的,没做手术的。而冰哥都上一年级啦,开始有像大家所担心别人笑话孩子的情况了。冰哥就说过有同学说他太丑的事了。但冰哥说,没关系,把他的话当空气了。
我经常和大家说,不用着急,这些所有的困难都会过去的,以终为始的思考问题也是我现在爱用的。孩子在孕期,我们可以想,这个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孩子在正畸,这个也只是一个过往而已,最终就是可以做手术的。七个月不长牙,一岁不长牙,如同邝院长说的,不会没有牙的。
这些真的只是暂时的,想要的目的都会达到的,而我们要做的,平常心陪孩子,等孩子长到那个可以做手术的时刻就好了。
孕期的不安,孩子出生的担心,手术的恐惧,术后的烦锁护理,这些都是暂时的。这些都过了之后就没有其他事了吗?不会!
不知道大家看过《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里连长说,生活就是问题叠着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迎合这些问题。
日子慢慢过,一天会比一天好,我们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就好了。冰哥上一年级了,也会有一年级的问题,老师打电话和我说冰哥跳绳不及格让我在家让孩子多练练,我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每天都练上十来分钟,终于可以从每次1个跳到每次30个甚至40个了,但是,他的同学都能一次跳100个了,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只和自己比,一天比一天好就是最大的进步了!
今天的读书体会就聊到这,感谢大家与我共读,爱是共同成长,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之前对唇腭裂也是一无所知的,养育唇腭裂是第一次,做妈妈也是第一次,冰哥说妈妈是50分的妈妈,希望妈妈多学习,做他的好妈妈!
心理抚养第四章读后感 篇3
这本书涉及心理学、儿童教育学,书中的内容和建议具有很强实用性。人的成长是一件及其复杂的事情,父母都希望子女事业有成,家庭和谐,生活幸福。成年人的问题都可以在童年经历中找到影子,“早年经历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因为决定了人的未来走向。”
书中首先指出了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学现象“归因偏差”,“人们在找原因时,往往把好的行为和成功的行为归因于自己,而把不好的行为和失败的行为归因于外部”。这种认知偏差普遍存在,而人很难意识到其存在并进行纠正;与“归因偏差”相对应,真正的心里成熟是相反的归因,“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时,人能够不把缘由归结于外部,而从自身找原因”;同时这种转变是可以实现,觉察到自己的反应,提醒自己,进而养成习惯。
对于教育小孩来说情感抚养和性格教养同样重要,情感抚养意味着小时候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亲情和陪伴。”三岁以前的陪伴和照顾至关重要,“人的脾气与初生前三年的.照顾程度密切相关。”对于现实中留守儿童的问题,作者也给出了建议,如果不能由母亲亲自抚养,也要由固定的人抚养,形成稳定的依赖关系。书中提到情感抚养的作用在于“可以决定人性、人的情绪、性格、言语表达、还影响他的认知方式和亲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性格教养体现在不溺爱,让孩子在与人相处中懂得感激与分寸。父母要让孩子接触外部的世界,告诉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培养孩子接受挫折的能力,心理弹性要从小练就。“当他渐渐长大,就要在之前有恩于他的基础上,补充反面的内容立威于他,训练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书中提到过度溺爱的孩子,遇到挫折会动不动以自杀的方式来威胁父母,应对困难的应对方式有多种,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孩子会选择最极端的方式。性格教养的目的是养成“勤快、皮实、吃苦耐劳、经得住说、不轻易记恨的个性。”作者提倡让孩子在四岁前后开始学习跑步、游泳,一项运动会让人终身受益。
作者还对选择伴侣提供了建议,“真正但了过日子的时候,让你感到幸福的一定是对方有好的性格,心里有别人,理解、体贴、宽容、平和、自律等性格品质才是婚姻幸福的保障。”性格是不易改变的,培养好的性格,选择性格好的人相处。
心理抚养第四章读后感 篇4
一、要培养孩子的自信,但不可一味赞美,以致孩子形成自恋型人格。
“自恋型人格往往是后天养育造成的。如果我们对一个小孩天天夸“你真棒”“你真帅”“你真神”,不说别的,这个孩子长大后就会产生一种错觉,出现自我认知障碍,觉得自己真的很了不起。当他独立走向社会面临难题或面对更强的对手时,往往不能接受现实。”
郑渊洁说:“鼓励能将白痴变成天才。”但只有夸赞没有直面问题的批评也可能把天才变成白痴。走上工作岗位后,见识过很多类型的同事,有的人对自己的迷之自信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实际水平,出现问题总是找别人的原因,最后面临难题(甚至并非不可解决的问题)时心态轰然崩塌,自己断送了自己的前途。这大概就是“自恋型人格”的恶果。
二、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不教而善”。
“在心理学史上,从弗洛伊德到荣格都在研究后天经历对人心理产生的深远影响。他们的研究成果让我们知道,人生经历形成的记忆不仅停留在相关的神经细胞中,还会遗传给后代。这意味着我们今天学习和努力的经历,会成为下一代甚至是下下一代的能力。因为我们的能力里面有祖先曾经的努力,所以我们会在某种情况下重现他们的行为模式。”
三、 狠得下心来。有原则、立规矩。
“所谓性格,是指人在后天形成的与他人有关的社会行为方式。人的所有社会行为都有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索要一个喜欢的东西时,若是以哭闹的方式获得满足,会养成一种性格;若是哭闹无用,以跟人商量或自己努力的方式获得满足,则会形成另一种性格。所以,对初涉世事的幼儿来说,抚养人在满足他任何要求的同时,也是在教他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待人处事,为他建立一套与他人和社会有关的行为规范。一旦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成为有教养的人,孩子日后就比较容易融入群体和社会。”
四、 心理抚养既需要知识,还需要眼光。
“脾气不好,在小范围内可能只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但当一群人都脾气很大时,就很容易形成群氓,如同沙尘暴一样,球迷发狂后的破坏力就是证明。如果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这样的人多了,就会影响国家形象。”
所以,心理抚养既需要知识,还需要眼光。今天每个家庭的养育是否到位,可以决定十多年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国民教养水准。我们要努力改变以往那种粗放型的养育方式,要养性情平和的人,而不要养太多那种“哭着长劲”的暴脾气的人。
五、真正有力量的教育应该来自心理上的力量。无论父亲,还是母亲,能够做到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尊重自己,敬佩自己,爱戴自己,这就是最成功的教育。
“聪明的母亲应该学会放手,能让孩子自己完成的,让孩子尽早学会自理。另一方面,母亲要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显示坚定的一面,即对一些重要的事情提出要求后,必须坚持到孩子接受,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但态度要温和。母亲的严格应该是“和善而坚定”。
父亲与孩子的关系,更多的时候是为孩子树立一种榜样,这个榜样应该是孩子将来在家庭之外能用得上的行为方式。如了解分歧,分清事理,调解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父亲因为有力量,所以更不能轻易地动用暴力。父亲要给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有力量,但我从不滥用。”我跟你讲理,跟你探讨,就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真正有力量的教育应该来自心理上的力量。无论父亲,还是母亲,能够做到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尊重自己,敬佩自己,爱戴自己,这就是最成功的教育。在孩子最为难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父亲若能够以自己的见多识广、开阔的心胸给孩子一些建议和指导,可以告诉他“这件事眼前是件大事,但你以后回过头来看就不大了”,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胸襟。父亲要给孩子朋友般的感觉,做一个孩子人生的指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