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赤壁》读后感(精选4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赤壁》读后感 篇1
世界上的善恶是很难分辨的。有许多人因为看不清“敌人”的真面目,总是轻敌。因此以悲惨为结局。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是因为轻信黄盖,因此落到死伤无数的结局。
在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曹操在东岸,东吴的周瑜在北岸。
一天,周瑜的一名老将――黄盖,对周瑜说了自己的想法和计策。周瑜听后高兴的答应了,并且让黄盖照做。
于是黄盖写了封信给曹操,并带兵来到江边假装投降。曹操见了黄盖带兵投降,欢天喜地的并没有防范。因此黄盖叫兵点燃在二十条船里的芦苇,借东风之力冲进曹操的`船队,将他们包围。曹操的战船用铁索连着,无法打开。火苗因此四处乱窜。这时江上一片混乱,曹兵死伤无数。而曹操坐小船逃了,曹操听后面周瑜的兵追来了,见手下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他们从华容道逃跑。
通过《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我知道了不能轻易相信别人,因为每个人的“真面目”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曹操就是因为不知黄盖这个人的心,导致以悲为局。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就是这个道理。
《赤壁》读后感 篇2
道理:要捉住对方的弱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赤壁之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周瑜采用部属黄盖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的兵力大北曹军八十万雄师的故事。这是我国战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在此次的战争中,我学到了黄盖身上了几个优点,一是正确估计了双方气力,利用对方的不足,发扬了自己的优点,采纳火船攻击的方式对付曹军。
二是利用了天时地利上下团结,假意投靠曹操。商定在起风的黑夜,筹办了20条大火船,像箭一样冲入了曹军水寨。
第三考虑周密,筹办工作安排有序。还知道利用曹操狐疑重的这个致命弱点,用信来表达"投降",而不是亲自去告诉曹操,让曹操消除了有阴谋的`想法;带兵士和粮草去"投降",就是为了暗示自己投降的"诚意",让曹操对自己更加信托,从而轻易地带上火种实行火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捉住对方的弱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赤壁》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它就是《赤壁之战》,黄盖的妙计和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真令我佩服。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曹操攻吴,连船练兵,黄盖献计给周瑜用火攻之计,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了曹操八十万大军的一件事。 我觉得曹操不能轻敌,因为敌人总是千方百计的谋害自己,再老实的人也不能亲信,比如说曹操就看人不知心——黄盖。
再说曹操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曹操又不于其他大将商量,说不定也不会输。但我觉得黄盖赢的实在令人五体投地,因为他以智对敌,仔细观察到曹军不识水性,从船头到船尾,船尾连船头可观察到,真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也赞叹他安排巧妙故意写投降信,又乘东南风让火去烧曹营,你说这是不是万无一失?
读了这篇课文,我想:我们只要知己知彼,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学习上也是一样,攻击对方的弱点,不能骄傲自满,还要不耻下问,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以若胜强,以少胜多。还有的是,我们在身边要多思多问,掌握对方的习惯,多学多问。
《赤壁》读后感 篇4
暑假中,我看到《机智的故事》这本书上有一篇名叫《火攻赤壁》的故事,顿时来了精神,因为我太喜欢关于三国的故事了,妈妈说我是“三国迷”。
故事讲到,公元208年,统一了北方的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要夺取更多的地盘。本来曹军兵强马壮,肯定能打赢这仗,没想到,结果出乎意料:诸葛亮、周瑜他们神机妙算,用火攻的办法大获全胜,曹军人马损失了一大半!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周瑜和诸葛亮真聪明,用巧妙的办法以少胜多,打赢了这场仗,而曹操虽然兵强马壮,却骄傲自大、鲁莽冲动,所以最终一败涂地。看到这里,我也真想回到三国,向诸葛亮、周瑜他们学几招!可是,妈妈说我们现代人是回不到古代的.,如果认真学好了知识、学会了本领,将会比诸葛亮更聪明、懂得更多。
是啊,我每天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听讲,向老师学知识、学本领,在课堂外多看书、多观察,储备能量,到将来的某一天,一定能比诸葛亮还厉害!但是,我也不能像曹操那样,骄傲自大,鲁莽冲动,我要做个谦虚好学的人,这样才能百战百胜,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