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哲学故事

2023/02/07经典文章

哲学故事(精选6篇)

老妈的“快乐哲学”

文/雨凡

老妈是个乐天派,家里经常传出她哈哈大笑的声音。亲戚们都说老妈心态好,所以身体才健康。其实,老妈有她自己的“快乐哲学”。

老妈常说一句话,找点事干乐子多。老妈是个勤快的人,闲不住,我常说她,年纪大了,该享清福了。可老妈总说,人太闲了要生病。她还跟我摆事实讲道理:“你瞧咱村的诊所,农忙时没生病的,一到农闲了,生病的人都排队,人闲不光生是非,还生病。人忙点,感觉天天都过得有意思,跟你婶子大娘们一块干点活儿,乐子可多了。”老妈打理着一块地,种菜、种花生、种红薯,她跟邻居们一块下地,说说笑笑间时间就过去了。她尝到了劳动果实的滋味,还把她种的东西分给儿女们,很有成就感。老妈除了在地里忙,还喜欢做些零活,她帮着绢花厂插花、给香料厂分装香料,多少挣点钱。老妈说,挣钱多少不重要,干点活儿心里舒坦。其实,老妈的快乐哲学就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老妈的“快乐哲学”第二条是:愁事抛脑后,活到九十九。归纳起来,就是善于遗忘。她把烦事、愁事、坏事统统都遗忘,只把快乐的事牢牢记在心里。其实这些年里,老妈一直是这样做的。小时候,农村经常停电。停电的夜晚,一家人就坐在一起聊天。那时候,老妈总喜欢把家里经历的喜事、乐事、好事反反复复说,家里总是充满笑声。漫长的夜晚,我们姐弟都是在欢声笑语中进入梦乡。老妈老了以后,总说记性不好了,其实老妈是选择性记忆,把快乐的事记牢,把不快乐的事遗忘。

老妈的“快乐哲学”第三条:帮人也是在帮自己。老妈是个热心人,跟邻居们相处得非常好。大家都说,老妈虽然嘴巴厉害,但心眼特别好。谁家有什么难事都习惯问老妈,她也把别人家的事当成自家的,尽心尽力去帮忙。邻居大娘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那次大娘生病了,正赶上她儿子工作忙,脱不开身。老妈就主动给她儿子打电话:“大侄子,你别总想着回来,你就把***放心交给我吧,保准把她照顾得好好的。”那段时间,老妈每天忙忙碌碌,心里却很乐呵。老妈说的没错,帮人也是帮己。老妈生病的时候,她怕影响我工作没告诉我,那几天,邻居大娘也过来照顾老妈。这一点,倒是跟我们常说的“互助养老”不谋而合。

老妈的“快乐哲学”还有很多,她识字不多,不懂什么深奥的道理,但她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态度。其实她的所谓“快乐哲学”,也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只是她能够把这些落到实处。快乐的老妈,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好心情、好身体,还用她的生活态度感染、影响了我,让我拥有乐观的性格。

笨妈的生活哲学

文/王莉莉

我有个朋友,由于小时候经常打碗,于是就自认是个笨人。所幸的是总能怀有一腔热爱生活的热情,有时候明知有些事不大可能会成功,但还是会勇于尝试,失败了也不会垂头丧气。

她听说自己动手做肉松,既能保证肉质又干净卫生,于是碰到鲅鱼新鲜又便宜,购入并成功做成鱼松。也许是第一次的尝试太顺利了,周末做牛肉松时就掉以轻心了。先炖再撕,最后用面包机烤制,可是做出的牛肉不出松,像是一个个的小细棍。全家人边吃边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大家把腮帮子都吃酸了也没分析出原因。最后她自嘲说主要原因是她撕得不够碎!

次日,她夹起牛肉小细棍端详,长相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再品滋味:鲜、香、甜、麻、口感劲道。对了,像极了同事出差四川给带回的灯影牛肉丝!于是家人们意外品尝了四川风味牛肉丝。女儿调皮地说“喜欢吃就多吃点啊,下次不一定能做出来!哈哈哈哈”。这分明是她上次做豆沙包,面和稀了,做成豆沙饼的说辞呀!孩子都学会了,谁让她有个笨妈妈呢!

笨妈妈成天嘻嘻哈哈,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她虽然经常犯错误,但总能将错就错,顺其自然,日子过得倒也怡然平静。

在她眼里,遇到事情,只要勇于尝试,即使是失败了,也是收获。时间并没有浪费,因为收获了体验的经历、收获了失败的教训,这总比无所事事蹉跎岁月要好得多。每一次的体验、每一次的旅行、每一本读过的书都会润物细无声地融进人的血肉中,塑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正因此,在她眼里,努力就好,剩下的就交给老天爷吧:不用去想最后的结果,时间偏偏最后都会还之以惊喜,比如:意外做成的豆沙饼、牛肉丝,碰巧买到的心仪物品,还有遇到的各种美好的缘分……

老张的哲学

文/莫小米

老张今年95岁,这辈子没结过婚,没怎么上过班,你或许觉得他很孤苦,白活了。恰恰相反,仅看他的模样,红光满面,“霸气侧漏”,记忆力极佳。

老张乃名人张之洞之后,到他爷爷辈,仍家大业大,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有长工八名。高中毕业来了日本佬。

按他的英文水平,出去工作,县太爷都要高看他一眼,可他不去,宁可闲玩。人不缺吃穿,就是自由。

哪怕是吃穿窘迫了,权衡之下,他还是选择逍遥。

那是上世纪50年代,一场肺结核久治不愈,拿了两百块遣散费,先游山玩水再说,游啊游,游到杭州西湖边,出生于河北的老张,被美景惊呆,阴晴雨天都去西湖边坐,坐了三个月,肺结核不治而愈,就此在杭州待了下来,直到今天。

按说病好了,年轻力壮,该上个班吧,他不。

他也不是天性懒散,也有过青年人的热血理想。当年蒋介石号召十万青年十万兵,他也从军准备上前线,还没打上仗,日本投降了。之后被解放军俘虏、遣散,又辗转去了新疆建设兵团,新疆气候恶劣,最终得病离职。

这一段工作,老张给弄怕了。早上六点钟吹号起床,操练、吃早饭、学习,一学就是两小时。下了班,吃完晚饭又得开会,人人亮思想,交代旧军队犯的“罪”……他说,太不自由,跟关起来没两样,怕了。

这样的大家族,总有个把混得好的,有位本家堂兄是少将,每月接济点儿,生活就够了。稍后的“文革”中,没单位的好处尽显,他逍遥自在,没人过问他,更没人斗他。

他有手艺在身,书法绘画,机械制图,外加英语流利,形势好了,小施身手,立即有人聘他,他不受聘,只是接点零散活儿,攒上钱,云游四方。

再说为啥单身。在新疆那会儿,他三十岁,周围都是男人,后来一车皮一车皮调来女青年,成百上千。他当然也想女人来着,但他说:“你再想,要看得中嘛。某地的女人,小,黑,瘦,某地的女人,人高马大,男人婆。上海、苏州来的是不错,但少啊,轮不到我。”于是作罢,一生只作逍遥游。

逍遥,乃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逍遥却只是老张的无奈之举。

锁匠的哲学

文/丹·艾瑞里(美)

不久以前,一个名叫皮特的学生给我讲了一则故事。一天,皮特把自己锁在了家门外。于是,他打电话寻找开锁匠,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城里一位有名的开锁匠。开锁匠很快就撬开了锁。

皮特告诉我:“这个人竟然轻而易举地就撬开了锁,而且速度非常快,我都看呆了。”接着,他又谈到了自己那天从锁匠那里学来的道理。

看到皮特惊讶的表情,开锁匠说:“有1%的人永远是诚实的,他们绝不会偷盗;还有1%的人永远都是不诚实的,他们总会想方设法撬开你的锁。其余的人如果他们受到的诱惑足够大,也会变得不诚实。锁防的并不是小偷,因为如果小偷真的想侵入你的房子,有锁他们也能做到。锁真正防的是那些大多数时候诚实,但有可能会在你的门没有上锁的情况下产生偷盗行为的人。”

我觉得这个开锁匠也许是对的。并非这98%的人都是不道德的,他们也不是逮住机会就会行骗的人,他们可能只是需要监督以保证自己不走歪路。

下厨的哲学

文/张君燕

几个同事相约着去老汪家喝酒,一进门,老汪穿着围裙、举着锅铲站在门口迎接我们。

老汪一米八的个子,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实在让人难以把他和“厨娘”联系到一起。也许老汪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想在大家面前露一手?但很快,老汪就陆续端出来几道菜,大家尝了一口,忍不住称赞:真是色香味俱全。这水平绝非一日之功!

“老汪,家里平时都是你掌厨?”酒过三巡,有人小心问道。老汪大大方方地回答:“对呀,一日三餐都是我负责。”几位同事带着几分同情地对视了一眼。

老汪不以为意,笑着说:“这可是个好差事。民以食为天。我这人爱吃,嘴也挑,不合口味的饭菜一口也不想吃。我自己做饭,就没有这种烦恼了。去超市买菜,都是自己爱吃的菜,做的口味也都是自己喜欢的口味。饭吃舒服了,心情自然不错,身体倍儿棒!”

大家跟着笑起来,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

老汪说,周末或者节假日时间充裕,他会精心为家人做一桌饭菜,汪嫂就会拍照发朋友圈显摆。汪嫂高兴了,自然不会亏待老汪,怪不得老汪手里的零花钱比大家都要多呢!

“其实,下厨还有很多好处呢!”老汪意犹未尽地说,“想要家庭和睦、夫妻幸福,咱男人们不能当甩手掌柜。洗碗、扫地拖地、擦桌子、洗衣服、收拾房间,各种零零碎碎的家务活儿多着呢!你不干这个,也得干那个。相比来说,做饭是性价比最高的,成果都在桌子上摆着呢!而且,你做饭的时候,媳妇会把其他杂事儿都给做了。其实咱还赚了呢!”

听了老汪一番话,众人连连点头。喝了几杯酒的老汪此刻脸色泛红,微眯着眼睛,“还有一点,厨房里油烟那么大,熏着媳妇了怎么办?媳妇是用来疼的,你们说对不对?”

“对,对。”众人应和着,脸上的表情却认真起来,好像这句话才是最重要的。

老张的哲学

文/马德

刘震云讲了个故事,说在灾荒年代,逃荒的路上,老张死了。

老张临死之前,他没有想起妻离子散,没有想起蒋介石,也没有想起日本鬼子,他只想起了老李。原因是,老李是三天前去世的。

“我比老李多活了三天,值了”。这是老张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这个世界的好多人,都活在老张的哲学里。遥远的地方,有天大的事情,也都跟自己没关系。最让他们在意的,是身边的人。因为,身边的人那里,才有自己的苦难和幸福。

有一个老婆婆,女儿在北京,每年她都要去住女儿家,少则十天,多则几个月。每次从女儿家回来,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另一个老婆婆家去串门。然后,大讲北京的大街、商场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她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就是因为这个老婆婆的儿子在县里做官,总会大包小包带回好多东西,而她没有这样一个儿子。每次回来,把该说的该讲的说完了讲完了,她便一下子觉得心气和顺,幸福感十足。因为,终于在这件事上,把差距找平了。

后来,听故事的老婆婆中风瘫了,已经不问尘事。她也很少再去北京的女儿家了,或许在她看来,这趟旅程,已经没有了意义。

朋友所在的一家科技公司,每到年底都要走几个人。原因是发奖金。发钱也会走人,是奖金发得少吗?朋友摇头。朋友说,不是因为钱发得少,而是因为自己的钱比别人少。有的人,拿到手的奖金有二十多万元,最后也走了。一问,只比别人少一两万元。

有人劝,算了吧,不就是少那么几个钱,何必呢?听的人一脸的愤然,说,这能随便算了吗,名义上是钱多钱少的事,其实这里边有猫腻,奖金中的小区别,可是领导那里的大江湖啊!

好多人,本不该走,结果,跳槽之后混得一塌糊涂。对此,朋友不无感慨:在别人那里较真太多了不好,因为别人什么都不少,而你会失去很多。

乡下有一对夫妻,爱占小便宜。每到庄稼成熟的季节,总喜欢在别人家地里,或者掰个棒子,或者摘几根豆角。总之,这样便觉得十分快活。乡里的人们,都知道这夫妻俩的德行,也懒得搭理他们。不料有一天,妻子竟被气死了。一个爱占便宜的人怎么会气死呢?原来,她家的地里,丢了一个大倭瓜。

偷了一辈子的人,结果被人偷了,还送了命。看来,人这一生,如果把所有都牵系在别人身上,滋味不好受啊。因为,别人那里,有自己的幸福,也有自己的痛苦,是快乐场,也是埋葬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