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家庭故事

2023/02/06经典文章

家庭故事(精选12篇)

我的低碳生活

文/史久爱

闺蜜英子收入颇丰,可她的生活方式却出乎我的意料。

英子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会计,月工资是我的好几倍,家庭富裕,让姐妹们羡慕不已。但在生活中,她的节俭程度却令我咂舌:家里多是节能灯,淘米水、茶叶水用来浇阳台上的花草,电脑、电视、空调用后随手关闭,上班多骑自行车或坐公交……我问她:“你咋成欧也妮·葛朗台了?那么好的车放在车库当摆设,真是极大的浪费。”她笑笑说:“我走的是低碳环保路线。我单位离家不远,骑车或步行都很方便,这样做不仅可减少雾霾污染,缓解交通堵塞,还有利于身心健康,我建议你也尝试一下吧。”

回来后,我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开始,落实节能降耗的举措。电脑不再一直是待机状态,饭菜少而精,冰箱里不再堆得满满的,没事不煲电话粥,外出吃饭不再使用一次性杯子和筷子,家里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服的水用来拖地板,出门前半个小时就把空调关了……一个月下来,家庭各种开支竟比平时少了五六百元。

“走低碳环保路线,真是‘有利可图’啊。”看我收获满满,老公笑着说。日常生活中,只需举手之劳,就可以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就可减少碳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作用。

爷爷和家

文/水犹寒

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位长者。而这个长者又慈眉善目,知书达理,德高望重,那么这个家即便不算大户,也一定会欢乐祥和,风生水起,在当地也能堪称望门。被人拥羡。我认为爷爷在世时和我们生活的那二十年时光,我家就是这样的情形。这个有着十三口人的大家庭中虽然有苦,有怨。但更多的是理解和忍让,欢乐与和谐。在这个家里目睹了为人长者的风范和做人子女的品德。看着一家老小在相互的帮衬中团结一致,积极向上。为着家庭的利益和子女的前途共同努力,作为家庭的领军人,爷爷付出了一个古稀老人的最后余光,照亮了子孙未来的征程。

爷爷是一位改释的国名党员,当然这是时代的原因,一点也不影响他在当地的形象,因为他善良,仁慈。旧社会做过保长当过老师。也曾经帮助过许多人,是一个没有历史罪过和政治错误的国名党人,所以他的国名党员背景也只能交给时代来诠释。虽然这样的身份也曾给他和家人带来过伤害。可他从没计较过,他常常说正是因为他的劳教留职。才使得他有能力在58,59这样的灾荒年月有钱接济家里,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所以他还是感谢共产党给了他和这个家庭生命。唯一遗憾的就是几十年远离家乡亲人,没有和一家老小好好团聚,享受亲情。因此爷爷退休后,坚持不让叔叔顶替,拿着退休金回家了。

爷爷回家的情景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当由远而近的客车“咔磁”一声停在家门前时。我的心喜出望外而又激动异常。已经等候多时的我和家人拥到车门前。只见一位老者提着几件简单的行李正要下车,爸爸妈妈上前来帮忙。我注视着,这就是我的爷爷吗?爷爷以前都是几年才回一次。我又年幼,从没注意看过。如今仔细一看,爷爷身形高大,腰板挺直,清瘦的脸上架着一副老花镜。虽然有些秃顶,但当年并不显老。看起来还挺精神和俊朗的。我跑到爷爷身旁也给他提了一个包,爷爷笑了。但看起来对我这个孙女还是很生疏,也难怪,这之前爷爷也没见过我几次。我不也是这样吗?

爷爷回家的日子是幸福和快乐的,没多久,爷爷就尽了他回家作为父亲的一大责任。为叔叔张罗着将婶婶娶进家门。了了他一桩心愿,这个家从此成了有着九口人的大家庭。在农村,像这样有着两兄弟以上的人家,结了婚都是要分家另过的。可爷爷一声“不”。这个大家庭就毫不动摇的坚持了下来。因为大家都知道爷爷多年漂泊在外,迫切渴望家庭团聚,为了他能过好晚年生活。做晚辈的只能以顺为孝了。

对于一个后来发展到13口人的大家庭来说,生活和管理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众口难一,众心难调。为了家庭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孙辈的前途。爷爷像个统帅一样安排一家人的生产和生活,父亲,叔叔和婶婶管理田间地头的春耕秋收,负责一家人一年的粮食,闲时找经济出路。为家庭的创收打好基础。母亲因为身体不好就在家主管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包括挑水,喂猪,喂鸡这些副带家务活。同时也为家庭的油盐经济提供了来源。奶奶照看年幼的弟弟妹妹,为干活的父母,叔婶解决后顾之忧。爷爷说他还不算老,也会帮衬着家里干活,作经济创收。我们上学的几个姐妹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爷爷一直内疚,父辈因为时代原因和家庭原因都被迫中断了学业。所以爷爷希望我们能有好的未来。并给予了很大的希望。当然学习之外我们都得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于爷爷这一安排,一家人都无条件服从。从此以后,家里的生产,生活安排只有补充和零时调解,而没有更改过。

爷爷刚回来的日子。县里正好要成立名族自治县,因为爷爷有文化,又是长者,对民族的识别有一定基础。所以干了几个月的调查取证,因为字写得好,也写写标语之内的事。认真仔细的爷爷每项工作都干得很出色,得到过很多好评。同时也赚些家用,随着我们学习费用的增加。后来爷爷就用退职补发的养老金干起了个体,改革开放初期,个体经济作为新兴行业。再加逢年过节帮助邻里和亲戚写对联,胡子,婚柬之内的活。爷爷又不收钱,所以大家就都照顾他生意。爷爷说,都是邻里亲戚收什么钱,只要大家看得起,用得着。帮帮忙就可以了,当然,热情的乡邻和亲戚也会给爷爷送点鸡蛋什么的,近点的就煮了好吃的端来。爷爷也会笑呵呵的感谢着笑纳,爷爷做生意很实在,从不多赚。所以大家都信任他,小本生意也还算不错,那些年,已经逐渐年老的爷爷起早贪黑,着实帮了这个家一大忙,我们学业能够完成,他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大家庭的生活有欢乐也有忧愁和矛盾。主要矛盾无非就是母亲和婶婶两个女人间的鸡毛蒜皮。爷爷自有他的调解方法,但他总是站在天平的两端增减砝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来说服。都是一个屋檐下的亲人,矛盾也很容易化解,对于儿媳,爷爷是大义的。不论是母亲还是婶婶。谁生了病,爷爷都会全力医治,在最困难的年月,母亲得了肺病,爷爷知道后,千方百计托人买来利福平给母亲服用。母亲的病得到痊愈,这与爷爷的关爱和大义分不开,爷爷说救媳妇就是救儿。对于这样的长者,即便有再大矛盾,也能静心理解和尊敬。所以一家人都能照着爷爷的心愿相互忍让,相互理解,相互帮衬。朝着为儿女的前途这一个方向努力奋斗,愉快生活。

我常常想起月朗星密的秋收夜。一家人吃过饭,坐在院坝拔玉米壳的情境,边拔边笑谈,爱唱歌的爷爷总是轻轻的唱起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哪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声音虽然已显苍老,但却很深情,也很愉快。父亲的二胡声中,我们几姐妹也轮番的唱出了童年的快乐,少年的希望,青春的梦想。爱逗乐的奶奶不时的道出儿孙小时候的童言稚语,惹得全家一阵欢笑。笑声在小镇的天空荡漾开来。那么温馨,那么祥和。频频引来路人的回望和艳羡。那样的夜我们毫无倦意,那样的夜也是我们众兄妹如今相聚时永远的话题,道不尽的怀念,剪不断的回忆。

过年,对于与爷爷这样一位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当家人一起,那就有些与众不同了,那庄严,那认真,就够折腾人了,可你不能违抗,只能跟着做。就说春节吧,还在前两天,全家老少就都得行动起来。抹窗户,洗桌凳,打扫院坝,一致在爷爷的统一指挥下忙开。母亲和婶婶磨豆腐,做年食,全家都热火朝天,无一闲着。爷爷呢?磨墨,裁纸写春联,写胡子。忙了自家帮别人。整一个村文化人的重担担着,忙碌又自豪。爷爷的子刚劲有力,笔锋潇洒。可惜当年太贪玩。误了跟爷爷学习练字的好时机,成为一大憾事。因为爷爷的春联。所以如今每每过年,我的记忆里总会涌现出‘向阳门第风光好,春满乾坤福满门。”的字样

过年,吃年夜饭那就太繁琐了,饭前我们得在爷爷的领导下,带上香烛,纸钱,鞭炮到逝去的亲人坟前上坟,意为邀请亲人过年,然后再在自家门前,灶前,猪牛圈前摆刀头豆腐,烧香化纸。意为保佑来年一家平安,牛羊顺闯。最后才在堂屋献饭敬祖。然后才是一家人吃年夜饭,坐席也有规矩,爷爷奶奶坐上席,父母,叔婶坐左右。我们晚辈坐下席。一家人热热闹闹吃完年夜饭还不算完,这时,爷爷会在离席前作年终总结和安排下一年的生产计划,以及我们的学习任务和费用支出问题。对于这些比较严肃的问题我们曾经非常厌烦。如今,成家立业的我们却更多的是感慨。一个大家庭的掌舵者,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儿孙的幸福和前途。对于一个从花甲到古稀的老人,需要沤多少心。沥多少血。苦多少个不眠的日日夜夜。才能稳定经济,和谐家庭。

如今爷爷已经去世多年了,我们这个家也因婚嫁和工作等原因分离各地,但爷爷的精神还在,爷爷主张的思想和对于家庭和谐的宗旨原则还在。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会给爷爷写胡子,化纸钱。我们都会记住这样一位亲人,他用他为人长老的风范教会我们做人子女的道德和情操。他用他“蜡烛成灰泪使干’精神为儿孙作最后付出,为儿孙赢来了一个灿烂的明天。他用他对子女绝对公平的处家之道造就了一个和谐家庭的处家原则,尊敬的爷爷,你安息吧,你的儿孙已经实现了你的愿望。你的思想也会永远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这个家族将永远“向阳门第风光好,春满乾坤福满门。

我的打工梦

文/胡杨

那是2013年的正月十六,我踏上了南下的火车,这时,我的心情是多么的伤心啊!想到一家人在一起的温暖日子,现如今马上就要离别各自南北,难免心里不是滋味,一种离别的伤感涌上心头,看到老公和孩子们那种不忍离别的场面,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随着列车的缓缓启动,我的眼睛不敢再多看家人,因为,第一次出远门,离别的心情简直无法形容,只好低下头躺在座椅的靠背上,不停的抹着眼泪。

一路上别人有说有笑,而我却一点精神也没有,加之晕车,恶心的滋味真是难受极了,就在这种痛苦的折磨之下,经过近二十个小时的颠簸,在第二天的下午两点多钟列车到达了深圳的罗湖车站。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等待,接我们的面包车才到,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天黑时终于到达龙岗平湖的一家纸品包装厂。 陈总将我们引向一个第五层楼的宿舍,四张床,八个人,外带一个小小的卫生间,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我们放下行李,各自进行一个简单的整理后,就算安顿了下来。

第二天早上八点,当我们新来的十几人第一次踏进厂房的门口时,一股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扑面而来,好像要把人熏倒似得。厂内已经有七八个人在流水线上糊纸盒。我们通过几十分钟的学习,操作的过程基本都掌握了,于是,老总就将我们分成两组分别排在了流水线的两边,开始正常工作,随着机器的运转,每一个人的手都在紧张而有序的重复着同一个动作,连解手的时间都没有,好不容易挨了四个小时,到了中午十二点下班。

回到宿舍,拿起碗筷,走进食堂,一大锅米饭和一桶汤放在地上,三小盆小菜放在桌上,每个人自己先盛饭,然后排队去桌前,师傅拿起小勺,每个小菜挖上小半勺倒在饭上,这就是我们一餐的所有,当把第一口饭菜送进嘴里时,我就想起了我七十年代读高中是的情景,一种想家的感觉不由自主的塞满了脑子,心里有了想哭的冲动。

下午的四个小时,再加上晚上的四个小时,终于在二十二点三十分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在紧张繁忙中度过了第一天。回到宿舍,一屁股坐在地上,背抵在床沿上,那种舒服的感觉让我不想动弹。可是,明天还要工作,我还要休息啊,自己不得不拖着肿胀的双腿,用酸痛的双手拿起脸盆去卫生间排队接水洗澡。洗澡后还要排队洗衣服,等大家都洗好时,时间已是转钟凌晨,人躺在床上,浑身的不自在,心里更是相思绵绵,拨通老公的电话,嘴还没张开,眼泪却流出来,好多的话此时却无法表达,只有听筒那头传来的抽泣声,此时的无言却胜千言万语……依依不舍地按下挂机键,人躺在床上,心却飞到了老公的身边,不知过了好长时间,朦朦胧胧中感觉好像是刚刚睡下,却已是布谷声声的清晨,立马起床洗漱,买早点,准备上班。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熬着,一干两个星期过去了,为了避免想家,我尽量卖力的干活,从不闲着,四个人干的活我只要三人干,我一个抵两个,有点闲时,也不愿意和别人聊家庭情况。总之,白天除了吃饭就是干活,可是到了深夜,想家就像成了一种恶习,你不要她想,她总是要想他,搅得我神经失调,饭吃不下,觉睡不香。每每想到千里之外的老公和孩子,我就会不知不觉地流下泪来。

其实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老公是一名高中老师,人虽然不高大,但很帅气,虽然不是名师,但在本地也有一些名气。教书之余种点菜园,新鲜蔬菜天天有余,洗衣做饭等家务活不叫自做,对我和孩子心疼有加。儿女都已大学毕业,工作虽然不是很好,但也有吃有喝有住的,不用我们操心。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的温馨和快乐啊! 可是为了让这个家的经济基础更好,让老公和孩子享受更高档的生活方式,我才选择了打工,才能够在遥远的他乡坚持,再坚持。是家的温暖支撑着我,让我看到了家庭未来的发展前景。

就这样我赢得了工厂老总的信任,我成了这个工厂中的骨干力量,当然,我的工资也比别人的高。由于老总的经济周转紧张,我们干了两个月,才预支了我们2000元钱,当我拿到这笔钱后一分也没剩,全部的都寄回了家,因为厂里管吃住,不需要生活费,再加上我从不逛商场,买衣服、零食什么的,我要把每一分钱都省下来,用到家庭最需要的地方,我想在外打几年工,积攒一笔钱后,为家里添置一个大的财产,显示一下我这个女人的能力,实现我的一个家庭梦想。

时间一晃到了五一,南方的天气已经是热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经过十多天的赶货加班,好不容易放我们一天假,我放心地睡起了懒觉。 迷迷糊糊中,我听到有人在说:“霞珍,你快醒醒,你都发焼成这样了,老说胡话,快去看医生!”我被几个同事从床上搀扶起来,穿好衣服,准备去医院。

这时,老总不知听谁说了,打电话过来叫我在楼下等着,他驾车过来送我进医院。 到了医院,老总帮我挂号,付钱,拿药,还守护着我挂吊瓶,中途还给我买好吃的。并安慰我说:“霞珍,我问过医生了,你的病是劳累所致,由于你长期紧张工作的神经一旦松弛下来,病魔也就乘机而入,调养几天就恢复了,不要担心,以后我会照顾你的,你就少加一些班,我不会少你的工资的。”我听了心里很感激,也有些过意不去,总觉得老总对我太好了。

吊瓶一直打到下午的四点多,不知是药力的作用,还是老总的关心和照顾,我的病也一下子也没了,人的精神也好了。坐上老总的车,我对老总说:“谢谢您今天的照顾,看病的钱在我的工资中扣除,您送我回去吧!以后感谢您。” “不急,今天正好我有空,到我家我为你做点好吃的,为你补补身体。”

我急忙说:“不行,不行,哪能再麻烦您啊!” “走吧,听我的。” 他是老总,我是员工,就这样我只好随着老总来到了他的家。 一阵忙乎,很快老总就熟练地做好了几道菜,散发着迷人的香味,好久没闻到这样的味道了,我的口水直往肚里咽,尽量地控制着自己的形态。 “霞珍,过来吧,吃饭!”

“您家人不回来吃吗?”

“儿子在读大学,老婆去北京旅游去了,就我们两吃。”

他拿出一瓶红酒,执意要我喝,我说:“对不起,我不会喝酒,还是您喝吧!”

“不,你就少喝一点,陪陪我吧!”

我只好接过老总的半杯酒,放在了自己的面前。我们边吃边聊,聊他的生活,聊他的工作,聊他的成功与失败……我只好在那里细心的听着,不知吃了多长时间,吃饭终于结束了,在收拾饭菜时,我端着残菜剩饭去厨房,刚放好,老总一抱把我从背后抱住,而且双手把我抱得紧紧的,当时我惊吓的快要窒息了,可又不好大声喊,只是说:“老总,那你要干什么啊!?”

可老总好像一点也没听到似得,只是附在我的耳旁说:“霞珍,我爱你,我想你!想死我了!”

这时,我也不知所措,既不敢大声叫唤,也没有用力反抗,只是轻声的对他说:“老总,你不要这样,这样我会对不起我老公的。”

老总说:“霞珍,我是真的太喜欢你了,你我都不是小孩了,都是快四五十的人了,但爱一个人是没有年龄界限的。因为,我你喜欢你的聪明能干,喜欢你白皙的肌肤,喜欢你的气质和容貌,特别你那高耸的乳房太有诱惑力了。如果不是因为我们双方都有家庭的话,我会愿意和你结为夫妻共度后半生。”

我听到这些话后,我还能说些什么呢?又该如何去拒绝呢?我在这宽敞的豪华的宿舍里,我又能喊谁来帮我呢?只有听天由命认了吧!

就这样他把我抱到了电话机旁的一间卧室里,在我的脸上,脖子上吻个不停,两个手在我的身上乱摸,真让人喘不过气来,这时我能说什么呢?我心里很明白,她是老总,我是员工,如果说了出去,别人肯定不信,甚至老总到时还会反咬一口说是我去勾引他的,说不定还会弄的我里外不是人,惹得别人说三道四。所以,我只好忍了,就这样白白地让他占了我便宜,当时虽然心中恐慌、气愤、不好受,但还是被他的甜言蜜语所征服。因为,当时我的一切反抗都是徒劳的。

当我回到宿舍,一头扎进床上的被窝里,就想痛痛快快哭一场,可又害怕别人听见,只好强忍着心中的羞辱,让泪水一个劲的流,那夜,我一夜没合眼,我想了很多除去羞辱的方式,可是,我一想到家中的老公和孩子,我又为难了,我又犹豫了……

就这样,我在痛苦和羞辱中坚持,再坚持,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终于从阴影中走了出来,为了老公和孩子们的幸福,我毅然决定放弃打工的生活,离开这伤心的地方,随着北上快速滚动的车轮,把我的家庭梦想碾的粉碎……

家庭年终总结

文/韦秀琴

日子就在忙忙碌碌中走过,回望走过的深深浅浅的脚印,每个人都有自己无限的感叹,有得有失。一年快要过去了,到了周末,我买来五颜六色的糖果,还有水果瓜子,一家人坐下来,围在一起,说说自己一年来的感受。

小女儿嘴快,看到大家围得那么齐,便忍不住仰着小脸,骄傲地说:“我尿床少了,我的床铺干干的,很暖和。”

小女才四岁,很调皮,喜欢喝水。每天晩上睡前都喝上几口,由于贪玩,睡得很沉,时不时尿上几次。每次尿床,她都显得那么懊恼。我们大人都不断安慰她,都控制她少喝点水,并且在半夜抱她尿尿。尿床一次一次地减少了,小女的脸上笑容越来越多了,活蹦乱跳,像只快乐的小鹿。

大女指着墙上贴得满满的奖状,满脸自豪:“墙上就是证明。我努力学习,除了学习成绩优异之外,我的作文还发表在报纸上呢!我是三好学生,是优秀学生干部,又是优秀特长生!”

说实在的,现在当学生也真累,那么厚的课本,那么多的课程,压在她们稚嫩的肩膀上,有时候回到家,还要完成一两个小时的作业,直到家里人都要睡了。能考个班里前十名,也真不容易。她十岁,读五年级,我们很少给她压力,几乎不给加什么课外作业。有时间也让她自由支配,要么出去玩玩,要么在家里看看书,任其自由发展。

看了很多课外书,她自然有自己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所见所闻记下来。我看到了,推荐投稿。想不到,有些小文也竟然发表了,乐得她读书的干劲更足了。

“我发表的文章就更加多了。看看这里!”爱人拿出一本厚厚的剪贴本,里面全是他发表的文章。爱人是高中老师,常年带着高三。没完没了的考试,一堆堆的试卷让他忙忙碌碌,难得歇下来喝一口茶。

他喜欢舞文弄墨,弄些小文发在各地报刊,还加入了作家协会。偶尔飘来的稿费单把他哄得乐不可支。拿着换来的钱,他乐陶陶地给孩子买零食,偶尔也买买菜。

看到一个一个是那样不甘示弱,我摆出自己几本红红的荣誉证书,炫耀着:“我的成绩也不小,小学生很调皮,我都把他们弄得服服帖帖的。什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都归我名下。不过明年还得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你们大人总说自己的优点。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比如嘛,爸爸你总是埋在书堆里,没有抽时间跟我们一起玩。我的作业也总是妈妈检查。”大女儿有些不满,看着爱人得意洋洋的样子,毫不留情地给他当头一棒。小女也拍着小手,积极地附和着。爱人尴尬地抓着头,憨憨地笑了:“好好,以后一定多陪陪。”

“妈妈脾气有点坏,动不动就训人。我嘛,作业马虎,丢三落四,经常被扣分。妹妹爱哭鼻子,耍脾气。”大女儿得理不饶人,一个一个把家里人的缺点都数落一遍,说得头头是道。

“好的方面就要继续发扬,不足的大家一定要改正,争取明年更大的进步。到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再认真总结,看谁得的奖状多。到时候,发给奖励!”爱人摆出一副领导的样子,一字一顿地说。

糖果嚼完了,瓜子啃完了,水果也吃得差不多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家庭年终总结会就这样结束了,每个人都各有所得,为新的一年作好打算。

我家春晚

文/尘烟风起

家庭春晚这个主意,是人小鬼大的侄女提出的。

年前,我们小城倡议“过个环保年”,禁止放烟花爆竹,可没了这个春节标配,总感觉少了年味儿。听到我们的讨论,在一旁玩耍的侄女菀菀说:“老师说,放鞭炮既不安全又不环保,还不如开联欢会呢!”好主意,咱来个家庭春晚!

经过讨论,春晚方案很快出炉。主持人好说,提议人菀菀同学主动请缨。节目么,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个小家出一个刚刚好。只有两天的准备时间,抓紧排练,撸起袖子加油干!

吃完除夕年夜饭,菀菀同学盛装上场。她手拿麦克风,嗓音清脆动听:“各位嘉宾,大家过年好,第一届家庭春晚现在开始!”鼓掌的鼓掌,拍照的拍照,很是一番热闹景象!

节目的顺序是抽签决定的,第一个节目是公公的独唱。他站起身,走到“舞台”正中间(其实就是电视机前面),唱了一首《跑马溜溜的山上》。据老公介绍,这是公公最拿手的一首歌,也是他最喜欢的经典曲目,如今声音虽说有点儿颤颤巍巍的,但依然中气十足,感情充沛。老爷子唱得很投入,也很动情,估计想起了他曾经的芳华岁月吧!

侄子表演的魔术《白纸变钱》是第二个节目,侄媳妇则是他御用的托儿。为了烘托气氛,侄子还特意戴了一个卓别林的帽子,看起来滑稽可笑,再配上他夸张的动作,引得大家笑声不断。只可惜,因为准备时间有限,侄子操练不够,变钱的时候露出了破绽,钱和白纸一起掉到了地上,大伙儿哈哈大笑。虽说节目失败了,但给大家带来了欢声笑语,这也算是侄子的另一种成功吧!

接下来是葫芦丝双重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表演者是家里最具备文艺细胞的大哥和大嫂;第四个节目是我们一家三口合唱的《相亲相爱》,自我感觉还不错。

最后的压轴戏是主持人菀菀同学的,她落落大方地给我们朗诵了一段刚刚背过的朱自清那篇著名的散文《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童声虽稍显稚嫩,但清脆动听,声情并茂。

节目最后,大哥笑眯眯地作总结性发言:“家庭春晚可比放鞭炮有意思多啦,咱明年继续!好,我刚刚在群里发了一个大红包,大伙儿开抢吧!”耶!掏出手机,赶紧抢红包喽!

十分钟后,我把家庭春晚做成美篇,发到了朋友圈,获赞一大片。有个朋友还即兴赋诗一首:摒弃爆竹声,家庭开春晚,清新又环保,大伙齐点赞!

为他洗手调羹汤

文/娄丽萍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幸福的家庭》,写作手法挺有意思,至今读来仍觉得颇有深意。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作家,他在构思一篇小说《幸福的家庭》,但是连为主人公设计一个理想的栖居地都不容易,只好假设为A市,主人公最好是一对留过洋的夫妇,起码也得有在国内受高等教育的背景,他们得有套宽敞的大房子,他们的日常饮食也得别具特色,也许得是一盘“龙虎斗”……

作家在创作这一理想中的幸福家庭时,面对的现实生活却颇具讽刺意味。他一会儿为劈柴的价钱算计,一会儿为堆满白菜的局促的居室烦恼,一会儿被忙碌、庸俗的媳妇搅扰,一会儿又得去哄哭泣的孩子……整个家庭生活,真像一场龙虎斗。

最终,作家将他编织的《幸福的家庭》的文稿扔进了废纸篓。

也许鲁迅先生是想告诉人们,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理想的婚姻只是纸上谈兵、 空中楼阁,现实中的家庭离不开柴米油盐。

正因此,那些带着理想化的爱情走进婚姻殿堂的青年男女,在遭遇婚姻的现实问题时,会如钱钟书在《围城》中所言:“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然而,城里的人若真出去了,就能幸福吗?

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体会到,那些走出围城的人,在摆脱婚姻负担的同时,也放弃了家庭的温馨美好,而走出围城所换来的轻松自在,恰是人们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

很喜欢沈从文的一句情话:“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人的一生能在最好的年华遇到爱的人是幸运的,如果说爱情里更多的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浪漫,那么婚姻则离不开锅碗瓢盆、养家育子的琐碎,从恋人到夫妻,做好角色的转换很重要。

曾听一位婚姻专家说:“我对婚姻的理解是,一朝嫁作他人妇,为他洗手调羹汤。”

婚姻不是乌托邦,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维持生计,所以也就有了卓文君当垆沽酒。“围城”里的杨绛,也要放下小姐身段,提着篮子去菜市场,操持全家的一日三餐。

永恒的爱情、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在我看来,也是一种信仰,当你抱定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信念时,就要做好为他洗手调羹汤的准备,走出爱情的象牙塔,有承担生活中风风雨雨的坚忍。如此,围城便不再充满琐碎与负担,而是我们体味幸福的港湾。

村边有亩“致富桃”

文/袁宝宇

在去党家村景区旅游路半途的北边,有一个去郭庄砦村的路口,顺着路口朝北一路行驶,下一个小坡,紧挨小坡上面有一块桃树地,这块地的主人叫陈存祥。

这次我又和往常一样,习惯性地一瞥,桃树地又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那里劳作。天已经很冷了,他在地里忙什么呢?我带着疑惑,顺着地边的小路走了进去。地里的桃树树干粗壮,在离地面一尺高的地方分支,枝丫向四周舒展开来,很明显是刚修剪过的样子,像极了双手挨在一起十指展开的花瓣形状,又像极了孩子灿烂的笑脸,迎接我这个不速之客。

“存祥叔,大冬天的在地里忙啥呢?”我问道。

“哦,袁书记,你来了。没事,我给桃树上上肥料。”存祥叔回答。

“这块地有几亩,栽了多少棵桃树?”我问道。

“地不大,没有多少,一亩三分多。大概有六十棵吧。”存祥叔答。

“今年桃咋样?”我问道。

“今年还差不多,能卖六千元。比去年强多了,去年遭了霜冻,减产了。”存祥叔呵呵笑道。

“你不是还有些杏树和花椒?”我问。

“那都没有多少,两样加起来也没桃卖的钱多。”存祥叔笑着说,眼角边露出两道深深的鱼尾纹。

“哦,那也不少了。你家宏强还跑大车吗?”我问。

“嗯嗯,不跑车干啥?一月能挣六七千元,他媳妇还跑快递,一月也能挣个三千多,现在日子比前几年好多了。”他回答。

我“哦”了一声,心里算了下,这个家庭每年有十万元的收入,也使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前几年,这个家庭异常贫穷,儿子获刑入狱,老两口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剩下一对年幼的孙子和照顾一家起居的儿媳,家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忽如一夜春风来,精准扶贫政策犹如一场春雨挽救了这个家庭。帮扶干部们出谋划策,千方百计帮助这个家庭摆脱贫困,先后帮助陈存祥的儿媳、儿子找到了工作,又帮助他和老伴办了慢性病卡,两个孙子上了学,得到教育补助,再加上村镇产业分红,水电气每月还有补贴等各种帮扶措施,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叔,现在国家政策好,还要把身体当回事。天冷了,你早点回家。”我说。

“好,趁我还能干动,再干几年,我还要给孙子攒学费呢!”爽朗的笑声在桃园上空飘荡。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更是靠双手干出来的。我望着一株株光秃秃的桃树,它似乎正在长出一颗颗毛桃,越变越大,越变越红,最后成为一树树耀眼的“幸福桃”“致富桃”!

差距

文/汪建波

眼看马路对面“家庭面馆”的食客络绎不绝,生意清淡的“特色牛肉面”老板陈花花百思不得其解:同样的原料,同样的地段,差距咋这么大?

陈花花的煮面手艺是专程到省城一家“十强面馆”淘来的,买的肉食和辅料都是绿色无污染的环保产品,她和家人每天都会试吃,炖的牛肉、熬的炸酱、炒的臊子,味道都不错,但奇怪的是,生意就是好不起来。

“特色牛肉面”地处闹市,门店租金、工人薪水等等每天就要支出,陈花花万分焦急,决定学习“家庭面馆”的经营秘诀,以此改变当前窘状。

起初,陈花花以为“家庭面馆”的味道一定上乘,遂想买来品尝。她和员工同“家庭面馆”的人成天隔路相望,都是熟人熟面,直截了当前去买面定然不妥,她就给几个闺蜜打电话让她们帮忙。

很快,面买来了,陈花花每个品种都尝了一筷子,还用鼻子嗅了嗅碗里冒出的香气。一尝一闻,她更纳闷了:“这成色,这味道,同我煮的面没什么两样吧?”

一计不灵,再用新招。“家庭面馆”门口贴着招工启事,陈花花灵机一动,让店里洗碗工的妹妹充当自己的“商业间谍”,并许诺以后生意好起来了,安排她当专职收银员。

洗碗工的妹妹端庄大方、勤劳朴实,顺利打入“家庭面馆”,每天按时和陈花花接头,但依然没找到有价值的经营诀窍。

半个月后,“商业间谍”无功而返。尝味道没发现秘密,深入“敌营”也无任何发现,陈花花一拍大腿:“只有我亲自出马了。”

陈花花进里间换了一身装束,戴一个宽大口罩,外加一顶大沿遮阳帽,还特地将帽沿压了又压,随即悄声出门,从马路的另一侧转了一圈,然后才走进“家庭面馆”。

“你好,欢迎光临!请问吃点什么?”“家庭面馆”老板李贤惠自己担任煮面师傅,一句温馨的问候,让陈花花如沐春风。

“嗯……煮个牛肉面吧,打包。”陈花花憋着嗓子说话,极力不让李贤惠听出来。

陈花花目不转睛地盯着李贤惠煮面,生怕漏了哪一个环节。这时,两名年轻女孩进到店里,点了面食后,见陈花花身旁有空座,便坐下来聊了起来。着连衣裙的女孩对同伴说:“我最喜欢到这里来吃面,老板态度好,还很讲卫生,生熟食品分区,脏碗淋洗消毒,你看那边……”

女孩手指的,是忙着煮面的李贤惠,但见她认真清洗双手,在墙上的烘干机上烘干后才抓面进锅、调配佐料。再看她的一身装扮,乌黑发亮的头发盘成发髻,腰上的白色围裙一尘不染。

“你好!面煮好了,你请拿好,小心别烫着。”李贤惠双手将面递过来,双手接过陈花花送来的钱,又双手送回找补的零钞,一颦一动间,始终露着温婉的微笑。

陈花花提着面正要离开,李贤惠笑盈盈地说:“请慢走,欢迎常来。”

李贤惠的贤淑周到,让陈花花不由自主的点头回应。这次,她找到了商业秘密。

老姐驾到

文/肖春荣

大姐是我堂姐,在家族里排行老大,今年70岁了。外甥在外地工作,她和姐夫在老家生活。去年大姐换了智能手机,开通了微信。

我把大姐拉入了家庭群,大姐驾到,家庭群热闹起来,大姐有一帮跳广场舞的老姐妹,她们也建了一个群,大妈群里发啥稀奇事儿,大姐都转发到家庭群里:养生的、保健的,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链接,一看就是骗流量的。老家的外甥今年刚大学毕业,这孩子说话直,大姐一发这些东西,他便跳出来说,骗人的,以后别发。

外甥在群里说了大姐三次后,大姐面子上挂不住了,再也不在群里发言了。我私下找大姐聊,耐心帮她分析网上哪些信息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告诉她,网上鱼目混珠,自媒体时代,有些人为了吸引大家点开看,便起个雷人的标题,内容则胡编乱造,经不起推敲。大姐委屈地说,其实那些东西我压根没点开看,我眼睛不好,看手机头疼眼疼,哪有那闲情仔细看,我是见大家都转发,以为是有用的东西,便发在群里让你们了解一下。

为了提高大姐的“思想觉悟”,我把群主位置让给大姐,并嘱咐她,群主不仅要将家庭群气氛搞活跃,还要建成大家都喜欢的有营养的群。

大姐听我这么一说,当即表态,以后群里多晒美食。咱家这群人,有一个算一个,哪个不是吃货,发些关于美食的东西,保准大家都喜欢。

大姐新官上任,在群里号召大家,做了好吃的,记得饭前拍照,饭后再发群里。

大姐这是几个意思呀?大姐说,我怕不这样说,影响大家在群里晒美食的积极性,你想呀,万一晒了好吃的,大家都去蹭饭……保不齐有些人不敢晒呢。

大姐不愧在车间当过小组长,领导起家庭群,认真又负责,一日三餐做完都拍照发群里。姐夫乐了,悄悄对我说,自从大姐当了群主,他家伙食改善了不少,既有味道又有卖相。

一次大姐在群里晒酱牛肉,我一看哈喇子都流下来了,忙小窗微她,还有吗,我下班就去你家尝尝。大姐回,这是三天前做的,早吃没了。大姐还说,群规不能违反,吃完再晒图!

呃,厉害了,我的姐。

大姐见我馋意未褪,安慰我,放心吧,她一会儿就将做法发群里。

在大姐的领导下,俺家那些厨房达人纷纷在群里边晒图边开课。小年轻们,也在家操练起来,毕竟老吃外卖肠胃都要造反了。

如今,我没事便打开家庭群看看,乌泱泱都是美食呀,一聊吃的,老少代沟也没了,群里天天嗨翻天。

我挪揄大姐,群主当得不错呀,最近没见转发小道消息。大姐嘿嘿笑,哪有那时间,老年人就怕孤独,孤独了才容易被骗子盯上,我现在被你们带动着整个人都年轻了,再说,偶尔犯糊涂,也经不住全家族人给我洗脑呀。最关键,我在群里晒美食,你外甥看到了,都熬不到放年假了,说过几天出差,顺便拐个弯儿,回家看看,还说一家三口都来呢,估计他老婆孩子是冲着我群里发的美食来的。

哈,姜还是老的辣。

家庭“纠错本”

文/张建强

那天我正在上班,妻子打来电话,嘱咐我回家时,顺便到文具店买一本日记本。我问干啥用,她神神秘秘也不说。

妻子平时有写日记的习惯,自打儿子出生后,再也没有写过日记。莫非这次妻子心血来潮,要找回少女时代的感觉,重新浪漫一把?

刚到家,妻子就拿出儿子的作业纠错本,对我说:“知道我为什么要你买日记本吗?我觉得夫妻之间,也应该有这样一个纠错本。”我不屑一顾道:“居家过日子,又不是读书学习,有那必要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错,就记在纠错本上,经常翻一翻,看一看,吃一堑,长一智,以免以后重蹈覆辙,你说,这意义小吗?”妻子越说越激动,“年终,我们要作一次总结,谁犯的错误最少,就给予家庭奖励,发给年终奖,并且来年这个家就由谁来当。我想,只有引进竞争机制,家庭才会越来越和谐,日子才能越过越幸福。”我忍俊不禁。妻子把管理学生那一套,搬到了家庭生活中。

那天是双休日,天刚蒙蒙亮,一向爱睡懒觉的妻子就起了床。我眼也懒得睁问:“星期天也不好好休息,起这么早干吗?”妻子说她想回一趟娘家。其实我巴不得妻子不在家,好找一帮哥们儿好好喝顿酒。为了不让妻子看出我的心机,我佯装很生气:“你半月前不是刚回一趟家,怎么现在又要回,坐车不花钱咋地!”此话一出,妻子可抓住了我的把柄:“哪里有规定刚回过一次家现在就不能再回,常回家看看已经写入法律,你阻止我回娘家,说得严重点,已经违犯了法律。这一条,就该记在纠错本上。”妻子说着,马上找出本和笔,写了起来。弄巧成拙,我心里那个后悔。

我从小爱下棋,看到象棋,就挪不动步。那天下午下班,我往棋摊前一蹲,把什么事都忘了,直到妻子打来电话,我才想起妻子身体不舒服,还等着我回去照顾。看到妻子难受的样子,我主动把犯的错误写在了本子上。

儿子成绩没考好,妻子动手打了儿子一巴掌;我躲在阳台上偷偷抽烟;妻子看电视太晚,影响了儿子休息;我喝醉吐了一床……

年终评比,我犯的错误比妻子多了一项。我正觉得难堪,妻子说:“应该算是平手,都说当面教子,背后教妻,我常常在众人面前不给你面子,也应该算一项,今后我一定改。”

爱的传承

文/夏集文印(金奇)

家训,修身之准则、治家之仪轨,乃一家之“共同纲领”。我的家训是什么?老实说,还没有。祖辈都是身教重于言传、恪守本分的农民,未曾留有片言只语的家训记载。但自从父亲当上村干部,对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开始慢慢有了总结。

勤劳、纯朴、善良是农民兄弟共有的品德,与他们为伴幸福而安逸。父亲因读过高中,被大家视为文墨之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他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被人称道。在他的内心,早已立下了人生信条,那就是以一颗爱众之心赢得社会的尊重。

在村里,他长期担任治调主任一职。在家长里短、纠纷隔阂的处置中耗去了青春,熬成了老人。面对一张张熟悉而愠怒的面孔,父亲禀承中庸之道,总能春风化雨,不偏不倚,以他出色的口才,力挺“法理”,求得“和谐”,用关爱暖化彼此冷落的心,直至冰释前嫌,传来欢声笑语。

芦沟组村民韩庆余小俩口,也许是婚前恋爱磨合期短,彼此情感基础还未夯实。婚后常为锁事而抬杠,一时心结难解,极端时韩妻甚至要寻死觅活。眼瞅着一桩婚姻要在整日的鸡飞狗跳中滑向悬崖边缘。父亲得知后数度登门,善为排解;找出症结,暗下针砭;不厌其烦,两头说合。在无私大爱的感召下,他俩领悟到互敬互让在生活中的润滑作用,在理解和包容中实现了爱的回归。

村里的留守儿童,哪家有困难、孩子学业怎样,父亲都了如指掌。特别是暑假期间,孩子们出了书房门,父母不在他们身边,祖辈的监管难以跟上,安全令人担心。作为村里的一名“五老”志愿者,面对一双双稚嫩而渴望的眼神,父亲责无旁贷,总是尽其所能,为孩子们提供方便。联络学校,组织校外辅导;有时还给孩子们送些吃的,补充些学习用具;孩子的爷爷奶奶们一时不就便,父亲一掏口袋,三百、伍百元先借给他们。直到现在,有几位当年的孩子王,在外打拼出息了,不忘“瓢水之恩”,每到春节省亲之际,都要来我家探望父亲。

谁家没有一时难?关键时候搭把手。夏插时节,本组的王如怀因身体不好,父亲先丢下自家的农活,帮他撒播稻芽;夏季打菜籽、秋季收黄豆,父亲常叫上母亲,一齐到缺劳户家打突击做帮工,解了他们的农忙之急。

履职近30年,一路走来,初心不改。父亲用一颗挚热的心和一份真诚的情,汇聚点滴小爱,滋润乡亲心田。真的已记不清多少次受县、镇表彰。1995年,他被国家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调解员”称号,算是对他的这份成功的一个权威注释。

家庭就是国家的缩影,古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良训。无论是我的小家庭,还是村集体这个大家庭,在“修身齐家”的道理上是相通的,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必须挺在前。

父亲的魁力深深地影响到了我们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在这个充满了民主氛围的家里,人人都有一颗“仁爱”之心。父辈兄弟四个,每个家庭都以他为标杆,见贤思齐,在村里都有着良好口碑。爱人和母亲二十多年婆媳未有半点嫌隙。家务总是抢着做,大事小事安排得妥妥当当,家庭成员如有小病小痛,她俩总能无微不至,伺俸到床前。我结婚生子后,家族扩容了。孙儿孙女绕膝,其乐融融。父亲会把他一片挚爱,融入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言传身教、严慈相济,恰到好处地教诲着孩子们。我家的院墙大门上,每年都由村里派人来更新“共产党员先锋户”、“五好文明家庭户”两块铜牌,令左右四邻羡慕不已。和谐文明的家风就这样体味在平实而温馨的生活中。

2015年,我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终于也成了一名村官。父亲对我的抉择很满意,因为他的事业在我的手里有了延续:服务乡亲永远在路上。

祖国和家庭,就像海和浪花一朵,一刻也不能分割。现在,我的家训已经更加清晰,那就是爱国、爱家、爱乡亲!在大力弘扬家风家训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将这份爱永远传承下去。

“我”,中共党员,夏集镇夏集村辅导会计、片长。

“父亲”,郭兆圣, 中共党员,夏集镇芦沟村原副主任、治调主任。

大姐

文/韩建侠

我一直想为大姐写点什么,可是却迟迟难以动笔。太多的记忆,太多的辛酸苦涩,让我一时不知该从何写起。

想起大姐,就想起大姐那双手。那是一双饱经沧桑的手,用“触目惊心”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疤痕累累,没有一块完整光滑的皮肤。沟沟道道,诉说着她的坎坷经历。

大姐比我大4岁。由于家庭原因,她初中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赚钱,帮母亲贴补家用。建筑小工、纺织女工、罐头厂工人……只要别人介绍,她都去。尽管收入微薄,她却如数交给母亲,自己不舍得买一件新衣服,吃一口好饭。姐姐是老大,家里的活就得她扛着。母亲和她是我和弟弟的庇护伞,承担了太多的生活风雨,为我们撑起一片天。

大姐个子稍矮,估计和当时营养跟不上且过早参与太多重活有关,这对她日后找对象也造成一定障碍,我为此深感内疚。不过大姐性格温和,不善计较,遇事想得开,所以在经历了许多磕磕绊绊之后,她仍一路高歌,守得云开见月明。

尽管过去了几十年,小时候的画面仍断断续续在脑海闪现。因为有大姐宠着,倒是把我惯出一身毛病,我总是在大姐的谦让下,得寸进尺,娇蛮任性,现在想起就后悔万分。

大姐婚嫁后,家里、地里仍是一把好手。农忙时节,总是和姐夫过来帮忙,从无怨言,多亏了大姐,家里的日子一天天熬出来了。农闲时,她还帮姐夫去山里拉石头。一次,石头的尖角划破手腕,留下好长一条疤,她却一直瞒着,怕我们担心。大姐的日子也紧张,可她充分发扬了中国劳动妇女的光荣传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一心扑在家庭和孩子身上。多年来总是委屈了自己,我看着都心疼。

大姐就像那老黄牛,任劳任怨,忙碌一生,从来没为自己活过。她没有对生活的抱怨,斥命运的不公,尽己所能,改善着家庭的面貌。她的穿着打扮、吃穿用度,简朴得有些寒酸,可是却毫不在意。无论在哪里打工,大姐总是脚踏实地,用心做事,深得老板赏识、同事好评。大姐是这世上除过母亲之外与我最亲的一个人。当我困苦郁闷时,是她无条件陪在我身边,安慰我、关心我,给我依靠,听着她亲切的声音,我的内心就倍感温暖、踏实。大姐,我希望你过得幸福。每次见面,你总是乐呵呵的幸福样。可是,看到你辛苦工作的场景,那双因工作而伤痕累累的手,还有那冬风肆虐中你瑟瑟的背影,我的内心一阵揪痛,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我辛劳而坚韧的大姐,你何时能苦尽甘来,享享清福?

人都说“好人有好命”,我相信命运之神一定会眷顾大姐。希望在新的一年,你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自己的新生活。

祝福全天下的大姐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