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中国故事

2023/02/06经典文章

中国故事(精选7篇)

那个年代的片段回忆

文/zhuobaoxi123

那个年代是指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10年之间。

在这期间我共收到约110封信件,内容是邀请参加有关学术会议,事迹入编有关辞书、辞典等。有的单位不止发一次信函,而是连续发数封信件。

我所说的这些信件不是指正式机构,比如政府机构的有关部门、学会、协会等学术机构发来的。是指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催生出的各种临时性的出版机构和学术机构,他们往往是挂靠在政府某某机构,以二级或三级机构出现,言下之意是他们机构是合法的,不是皮包公司之类的机构,让你吃下定心丸。

邀请信件盖的图章有一个、两个、三个……最多者九个。

我大致统计了一下这些形形色色的机构名称(按图章的名称)如下:中外名人研究中心、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总编室、中华人才对外友好交流中心、世界学术文库出版社、世界文化名人辞典、中国国际名人学术研究中心、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中国世界语出版社、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中国唱片总公司、北京智慧书局、北京市名人文化研究中心、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国家大辞典编委会、中国科技报研究会宣传推广部、科学中国人杂志社编辑部、湖南省娄底东方名人研究会、湖南省东方名人文化研究院、中国人才世纪献辞编委会、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编委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家委员会、全球华人专家名人远程交流协作中心、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燕郊经济技术开发人才培训中心、香港科学院、北京企富源科技研究中心、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华儿女荣誉档案工程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华丹地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统计出版社、洛阳市牡丹开发管理办公室、洛阳华以牡丹集团、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中国科技奖励编辑部、中国社会发展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所等等,约30多个机构。这些机构都是随着市场经济而伴生的民间机构,没多久也就纷纷倒闭。

收到的信件主要是要收信人同意入编他们出版的辞书、辞典,少量的是邀请参加学术活动。

入编的辞书、辞典,名称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如:《中国专家大辞典》、《国魂——跨世纪中华兴国精英大辞典》、《世界文化名人辞典·华人卷》、《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人才世纪献辞》、《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世界华人英才录》、《辉煌成就·世纪曙光》(二十一世纪珍藏版)、《中华创业功臣大典》、《伟大的复兴》、《强国丰碑》、《当代影响中国的学者》、《中国书法名家传世大辞典》等等。

在我收到的各种辞书(辞典)出版机构的信函中,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先对你吹捧一番,然后说经严格审查,您被选编入×××辞

书(辞典)中。举某出版社的来函:

尊敬的×××先生/女士:

“由于阁下对社会的杰出贡献以及您所具备的身份和地位,在社会上已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您不平凡的业绩和奋斗的精神已被社会所瞩目。为此,经有关部门和新闻机构等单位推荐,经严格审查,您被作为对射会有贡献的人士选编入×××大型权威辞书中。”

2.还有的是强调该辞书的重要性及入选后的重要意义。举一个

信件的例子:

开门见山就说:“该辞书有很强的交流价值,是世界各地了解中

国精英人才、寻师访友大型巨书,可作为珍贵的交流礼品,赠送有关方面交流或本人珍藏。名列其中,也将作为个人一份人生珍贵记录,在晋升、出国、本身资格证明、人才流动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所在单位任命、提拔人才提供依据,在晋升、职称评定方面,提供参考。”

3.在寄来的信件中,把收信者个人的简介(可能是从网上摘抄

的资料编制的)同时寄来,凡是这种信件 ,一般要求你对简介进行修改,如修改较多,也可重新撰写。举一个信件的例子 :

“据有关部门的推荐,经研究认为您符合入编条件,并已将您的

资料分自然状况、主要贡献两大部分进行了整理,现将入编初校稿寄给您,诚望得到您的响应和支持。如果稿件变动不大,可在原稿上校对和修改,如需增添或删改的内容较多,则请重新撰写。”

关于推荐的单位一般只提“根据有关部门推荐,” 只有一个信件提到由“同济大学推荐”。也有的提是个人的推荐,这些人我还真的都认识,而且很熟,如刘×、丁××、陈××等。

一般信件通知,都提不收任何费用,但也不赠书,自己可以订购(作为入选者当然会定购出版的书)。一般一本书价格在300元~500元不等。

一些辞书(辞典)出版社为了提高辞书(辞典)的知名度,以便吸引你愿意入选该辞书(辞典),往往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出许多办法,以达到你愿意接受入选的目的。比如,有的辞书出版社就写到:本辞书(辞典)的出版发行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及有关知名人士的高度重视。有的提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本刊题词;有的提到数十位专家学者担任本刊顾问;有的声称“自开编以来收到应征来稿近3万件;有的表明,有众多裴声中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亲笔来搞,热情应征入选;

有的在信件中声称“该书将通过国家正式渠道发行并向国务院各部委、科研机构、知名院校、图书馆赠送该书。”

还有的直接和名利挂钩,提出“现请您担任本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并参组织和推荐事宜”,更有甚者,提出“聘请您为××研究院院士等等”。当然这些的赐予只是虚名而已,不要你承担任何责任,只是诱饵,精神上的鼓励,毫无意义。

有许多辞书编委会还声称“该书的编辑出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而且都把题词刊登出来。例如某辞书这样介绍:“××、×××等50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辞典》亲笔题词,101位省级领导出任《辞典》顾问,科技界的老前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亲自担任该书名誉总编,并为该书作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300百余家新闻机构以不同形式对《辞典》做过报道等等”

入选的个人介绍一般约60 0~800字,有的还提出要单位盖章,还要交1寸或2寸的个人照片。

当你被某辞书入选后,往往接着还会变出许多花样,让你花钱购买,辞书编辑部会提出制作钛金匾珍藏证书(有书型开合式和奖状证书式两种)、铜质证书(外带锦盒,可以悬挂墙壁上,放置办公桌上)。制作这些纪念品他们从不以他们自己的口气说,往往说是“应海内外各界人士及国际友人的倡议和广大入编者的要求而制作的。”

在征集辞书稿件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笑话——

有一个出版社在征订信函中,把我担任的“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写成了“遥感地主专业委员会主任”,我成了地主,而且成了 “遥感地主专业委员会主任”,我们国家怎么我会有这种机构呢?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还有一个笑话就更没有谱了。我是个工程技术人员,是纯粹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书画毫无兴趣,更没有什么书画作品。但奇怪的是我竟然收到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中国书画名家作品2005,年 金秋国际展组织委员会发来的文件。全文如下:

关于授予李××等同志百名中国书法名家荣誉称号的决定

卓宝熙 同志:

经有关协会、组织、部门推荐,经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中国书画名家作品 2005年金秋国际展组织委员会严格审查,评选出百名中国书画名家。鉴于你在书画艺术创作研究上取得杰出成就和做出的重大贡献,决定授予你“百名中国书画名家”荣誉称号,并邀请你参加“中国书画名家作品2005年金秋国际展”。希望获得荣誉称号的书画家再接再厉,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决定中开头就谈到,经有关协会、组织、部门推荐,我至今都不明白是哪个单位把我推荐上去的。

决定中还谈到经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等单位严格审查,评选出百名中国书画名家,我连业余书画家都不是,经过严格审查,还混到“百名中国书画名家”,真是莫名其妙。

既然是百名中国书画名家,应该当局总有些印象,怎么冒出一个陌生的人都不知道,就随便地发通知,还一本正经地谈到经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等单位严格审查,实在是不可思议。

上述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10年之间的文化艺术界的事情以及一些怪现象,今天看起来像是笑话,但在当时却是盛行一时,颇具吸引力,我自己的事迹也入选到有关辞书中过。

2020-09-23

一个真实的故事——日本也信中国风水学

文/顺心如意

我爷爷的姨家老表黄贵忠,在日本还没侵略中国前在日本留学,学成归国!

后来,日本侵略中国,打到了我们河南省南阳市,他们翻译被八路军打死了。日本高级军官土肥原二,要找当地会日语做翻译和向导。就找到了我爷爷的姨妈家老表黄贵忠,当翻译和向导。(这个土肥原二也是个中国通)第一句话(就用中文就问)黄贵忠(我该称呼他表爷爷):“这个地方叫啥名。”表爷爷答曰:“南阳。”土肥原二说:“我大日本帝国是日不落帝国,是太阳的象征,这到了南阳,南阳南阳,看来难呀!会困难重重难以取胜呀!”

第二天八路军就接着追打日本军,被八路追打到了我们老家淅川。土肥原二又问我表爷爷:“这个地方叫啥名。”答曰:“淅川。”土肥原二说:“淅川淅川,这日落西川呀!看来是难逃一劫了。”八路军继续追打日军。到了上集。又问我表爷爷:“这个地方叫啥名?”答曰:“上集。”八路军继续追打。到了下集。土肥原二又问我表爷爷:“这个地方啥名字。”答曰:“下集。”土肥原二说:“上(挤)集下(挤)集看来真是在劫难逃了呀!”八路军继续追打。到了‘磨眼’。土肥原二又问我表爷爷:“这个地方叫啥名?”答曰:“磨眼。”土肥原二又说:“前面地名就是”“磨汤了吧!”答曰:“是毛堂,太军你怎么知道的。”土肥原二说:“我们大日本帝国犯地禁了,到”南阳“我问地名,你说‘南阳’我就感觉不对劲,会困难重重。到淅川这感觉更不对劲了,日落西川,能不败难呀!到‘上集’又到‘下集’这又到‘磨眼’了,这钻磨眼了,前面一定‘磨汤’了,看来这要在‘磨汤’这个地方我们要以身殉国,效忠天皇了。”果不出土肥原二的预料,八路军在‘毛堂’山上给这支日本军队支队几百人全部消灭了。

(这些地名是我们淅川辖区,现在还叫这些地名,是真实存在的)我表爷爷黄贵忠给八路军自我介绍了情况,并且说了在上集有我爷爷这个老表,可以为他做证。八路军也带上我表爷爷到我家落实了情况。当然也就没事了。

过了三天,日本天皇向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了。你说:怪不怪。日落西川(淅川)日落西川(淅川),自此日本真的败落了。表爷爷在我家住了几天和我爷爷说了这些事。后来听说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日语了。我爷爷也就原封不动的讲给家人和乡亲们,流传至今。

究起原因,日本敢侵犯我中华泱泱大国,是当时人家日本有这个实力,科技发达,国力强盛,人民素质高。一九四几年就有航母了,我中华民族当时真的是落后呀!这就是血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被欺负,一个小小的岛国给我中华民族祸害的当时成啥样了!国不国,家不家。现如今我中华民族同胞早在1949年站起来了!我们要精诚团结,同心协力,奋发图强,把我们亲爱的祖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看他们那国还敢侵犯我们亲爱的祖国,必将让他们灭亡!

军旅岁月

文/胡鹏

当我还是“小鬼”的年纪时,就毅然决然要去当兵,当时家人全都反对。

爷爷给国民党当过兵,说当兵的滋味可不好受,多少人都想跑。父亲还有些人脉,想让我到县城上班。对于一个农村娃来说,毕了业能进城谋份工作,还是很不错的。唯有母亲,一言不发。我知道,母亲最惯我,总是“就”着我。可这次是远离他们去当兵,她“就”着我不是,不“就”着我也不是,左右为难。毕竟我是个“独儿种”,她心里不舍得我吃亏受苦。

可那时的我就像着了魔一样,看的是战斗片,听的是军歌,梦的是英雄,坚决不让步。最后,全家达成中间协议:既不干涉也不干预,我一人去报名应征,体检政审都过,则去;过不了,那谁也别埋怨。我窃喜,总算可以去报名体检了,不过,也很忐忑,听说一百几十号人报名只录取十来人。

紧张忙碌的一整天体检,嘿嘿,除了体重很“危险”,刚好一百斤,其他都是“杠杠的”。后来,在乡亲们的恭喜中,在伙伴们的羡慕中,在家人们的复杂心情中,我身穿橄榄绿,胸戴大红花,连蹦带跳就上了开往部队的车。

到了部队才知道,天呐,这日子还真是像一些人说的“没法过”。事事都有规矩,连走路都有可能是错的。比如:没右行、见领导没让行、没立正等等,搞得我们跟潜伏的“特工”似的,绕着行、躲着走。搞起训练来,那更是严苛。没让你动,天塌下来,也不能动;没让你停,就是地陷了,也不准停。还有那擒敌倒功训练,胳膊摔得肿得比腿还粗,继续练接着倒,后来根本就麻木了,连晚上睡觉翻身都能痛醒。看看当初嘚 瑟得不得了的几个兄弟,已经个个“面目全非”,有的还挂了彩落了泪,真是感慨万千啊。

我悟性还行,也算“灵光”,虽然也是苦不堪言,但各项训练还不错,班长让我当临时副班长,有时替他带大家搞点训练、加点操之类。但我也有“致命弱点”,就是怕体能训练和武装越野。因为年龄偏小,加之小时候家里条件差营养跟不上,每次体能训练和武装越野,总是在“断后”层面。每次使尽最后一丝力气越过终点,人都瘫倒了,气喘不过来,脑袋嗡嗡响,胸腔要爆炸。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在路上抱着被子、提着枪狼狈不堪时,还经常被一些“小哥哥”“小姐姐”嘻喊着“一二一”“兵哥哥,加油加油。”现在回想起来,脸上还有几分燥热。

至于深夜紧急集合,更不用多说了,是新兵都怕。一听到那急促的哨音就紧张发懵,大脑还未全醒,黑灯瞎火加上手忙脚乱,好家伙,可谓洋相百出:有穿错衣服扣错扣的,有一只球鞋一只棉鞋“混搭”的,有两人同时抓住一根背包带的,还有跑出去又回来找东西的,更有甚者,“潜伏”到别人班里,跑去跑回都没发现。

跟高强度训练比起来,其实还有一种痛也是我们新兵难以承受的,就是想家。每当训练濒临崩溃之时,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每当节日小歇之时,每当打开父母的信件时,心都会阵阵颤抖,有时眼泪还噙在眼眶里故意别过头去。或许就是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慢慢长大。

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在一个擒敌训练间隙的午后,我坐在器械场的墙角,从居民楼上飘下来半块报纸,就着冬日正午的阳光,我把那块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报纸看得一字不剩。多么希望那样的时光能稍稍长一些啊,因为,那对我来说,那就是幸福,简单、纯粹却又难得的幸福。

经历了一百多天的“魔鬼训练”后,我们迎来了授衔时刻,结实挺拔的身姿配上挺阔的冬装,让我们把军人的队列线条之美尽情展现,崭新的国徽和领花在太阳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威武而凝重。那一刻,我们领略到了用汗水和泪水铸就的自信和威严;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钢枪在手的神圣和自豪;那一刻,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武警!那一年,我十七岁。

我将自己融入了中国武警。中国武警赋予了我坚强和成长。在我后来的人生中,上军校、当干部、到税务、担中坚……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吃不下的苦。至今,仍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我走路还有军人的样子。是啊,“军人”二字已给我的人生打下深深的烙印和永恒的标签。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后悔……”这是当年的歌声,更是一名中国武警三十年后的心声!

玛丽亚的故事

文/食草动物

来俄罗斯这些年曾经遇到过很多会说中文的俄罗斯人,他们中有教师,有商人,也有一些有中国情节的语言爱好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玛丽亚,一位俄罗斯姑娘。

那年冬天,正好是俄历新年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去莫斯科办事,整整一天都在紧张忙碌中度过,下午我和朋友在红场分手后我就一个人漫无目地的在莫斯科大街小巷里闲逛把莫斯科城里城外转了个遍。冬天天黑的很早我见没什么地方可去了,就早早的到了与朋友约好的列宁格勒火车站等候,时间还早进了一间咖啡厅,准备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等晚上十一点的火车。

咖啡厅里没有什么人,除了一个扫地的大妈,和一个女服务员外,硕大的咖啡厅大堂里只有两三个等候火车的旅客。与火车站外热闹的过节气氛比起来这里就显的寂静许多了。透过窗户望出去,外面那热烈的气氛和欢闹的人群,更让自己落寞的心情倍感凄凉。想起在国内时每逢过年过节全家团聚在一起,嗳……不知道现在他们在国内是不是能想起我……窗外又飘起了雪花,莫斯科又下雪了,又是一个白色的新年。

突然,一个坐在我不远处旅客对我说了句话把我的思绪从国内拉了回来,“你是中国人吧?”……我回头看去只见一个穿着羽绒服戴着一顶绒线小帽的俄罗斯女子,正在不远的桌边喝啤酒。身边还放着一只大旅行包,一看就知是准备赶火车的乘客。

我当时感到一阵惊奇,一是没想到这里还有会说中文的俄罗斯人,二是没想到她的中文说的这么标准。这让我觉得有一种莫明的激动。虽然她是俄罗斯人,但能说一口中文,也算是半个老乡了吧,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呀。这让我这个流落异国他乡的学子在这样一个新年环境中感到无比的激动。

就这样我们坐在一起聊了起来,通过聊天我了解到,她叫玛丽亚,家住在圣彼得堡,这次是回家探亲来的。至于她从什么地方来?她告诉我她是竟然是从中国的东北边陲小城牡丹江来的。

这话说起来还要从五年前玛丽亚没来中国之前说起。那年十七岁的玛丽亚在圣彼得堡刚刚中学毕业,没考上大学的她在家里和外面给别人帮忙打点短工什么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认识了她现在的丈夫,一个到圣彼得堡海洋大学进修的中国研究生,当时他就租住在玛丽亚的家里,彼得堡是个诗情画意的地方,两个人又是年轻男女,他们天天相见日久生情,不久就成了一对热恋中的情侣。他们在美丽而浪漫的圣彼得堡渡过了最快乐的两年时光。

但男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很快课程学完要回国了,男生在家里是独子是不可能留下来的。这时摆在玛丽亚面前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是留在自己熟悉热爱的家乡,还是跟随热恋中的情人去那个遥远陌生的国度。年轻人与生俱来的那种叛逆性格,让她选择了前者,决定去中国和她丈夫在中国结婚。她告诉我说,当她要走的那一天晚上,***妈语重心长的跟她说,“玛丽亚,你也不小了,你自己的事情要你自己拿主意,不要后悔。如果你要嫁一个美国人,或者欧洲人,我也不说什么了,可你要嫁给的是个中国人,你有把握吗?你会幸福吗!”。

年轻人凭的就是一股冲劲,就这样不久她来到了中国,开始了在中国的新生活。刚到这个国家一切对于她来说都是新鲜的。她很兴奋的跟我说她刚到中国的时候和她丈夫到过北京,上海,西安,泰山等很多地方,她说中国跟她当初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她没想到中国这么发达,人口这么多,东西这么便宜。她说她去西单逛街的时候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地方,她当时最大的想法就是在西单最繁华的地方,开个正宗的土耳奇烤肉店。

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她丈夫家是开木材加工厂的,每天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陪伴她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而且在牡丹江这个十几万人口的小城里,常驻的俄罗斯人只有她一个。她开始感到孤单寂寞,这是每一个远离故乡的人都会有的感觉,我也不利外,同样感受过。她开始想家,想彼得堡的一切,夫妻之间也越冷战爆发到热战,甚至相互之间撕掉对方的护照。可是吵架归吵架,日子还要一天天过,她开始试着去找一些工作,可以不会说中文的她又能干什么那,她说她去做过店前导购,模特,她不敢说自己是俄罗斯人,怕人排挤她,只说自己是不会汉语的新疆人,不会汉语一切都无法开展。为此,她发奋学习汉语,一年时间她的汉语水平进步飞快,她说她现在打电话的时候,如果对方不知道的话,根本已经听不出她是外国人了。我对她的自学能力感到相当的佩服。

不知不觉我已经跟她谈了二个多小时了,期间也全都是用中文说的,我觉得现在除了她的外貌还能证明她是个俄罗斯人外,她已经很“中国”化了。

我问她去中国这么多年习惯不习惯?她说她很喜欢中国的生活,已经不想再回俄罗斯了,这不仅是现在中国什么都有,而且生活习惯上也已经适应这里了。她说俄罗斯人,家里一般不存钱,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有钱就花掉了,不怎么算计生活。一发工资就去大吃大喝,要么就把钱全去玩了。而中国人比较会过,买点菜呀,买点肉什么的,搭配着来,吃方面比较注意营养。俄罗斯人一有钱就去买香肠,买冰激凌,一没钱了就吃土豆。这一点上她很认可中国式的生活方式。

我开玩笑问她,“你觉得如果我要是也找一个俄罗斯女朋友怎么样?”她很认真的说,这对你学习俄语非常有好处,不过这里面也有很多问题,如果将来你们真的特别好了,你会留在俄罗斯吗?如果你不留下,你想过要带她回中国她会有什么样的困难吗?她说她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她现在已经适应中国了,但并不代表所有的俄罗斯女孩都能适应。她接着说:中国人感情比较含蓄,而俄罗斯人就比较直接。所以有些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沟通。比如说吧,在俄罗斯如果一个男生一个星期不给他的女朋友送花,她女朋友就会跟他急,就算结了婚也不例外,所以俄罗斯人家里经常有四季的鲜花。但这一点在中国就不同,你的父母,他们之间有多久没有彼此送过花,或者礼物了?也许真的送了花还会感觉不自然那。这就是差别。这就是民族性格的问题。她还说现在俄罗斯的很多女孩子也变的比较物实了,当然她们选择男朋友的条件还是不会变的。第一是浪漫的,第二是温柔的,第三当然最好还是个有钱的。

她这次回来主要是探望一下她生病的妈妈,顺便从这边带点狗回去,对了,她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平时在家除了照顾家庭外,主要就是繁殖一些俄罗斯名犬,然后拿到沈阳或者当地市场上去卖。说着还从旅行包里拿出一本大书,上面有各种世界名犬的图片,她指着其中一幅说,她在天津见过这种狗,在当地要卖两万多,她这次来就是打算买几只种狗带回去养的。聊着聊着,我越来越觉得她已经不像个二十多岁的俄罗斯姑娘,到更像一个地道的中国家庭主妇。

候车室里的钟响了。她看看表,告诉我她的火车来了,她要走了。我让她把她的地址电话留在我随身带着的黑皮小字典上。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心中感慨万千,多么平凡,而又普通的俄罗斯姑娘呀!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俄罗斯人的那种特有的坚韧而又乐观的性格。祝福她今后一生幸福,但愿她能永远是一位快乐的俄罗斯新娘

“一路走好,玛丽亚”。

心灵的召唤

文/唐荣寿

一只虾钳住了S女士的脚趾,她哎哟地叫起来。我掉头看,虾毫不松懈,我抓住虾,斥责道,“虾也会与时俱进,谈情说爱,吻紧了美白的富腿!”

S女士刚从美国回来。她去美国大约十多年了,回来不超过四次,每次回来都约我陪她玩,这一次是陪她到乡下,阔别已久的老家看看。在她去美国之前,她对家乡虽是眷恋,但那羊肠小道、七零八落的房屋、臭味的河等等却让她很失望。

她每次回来都有每次的牢骚、唠叨。我不断地解释,也说服不了她那重洋媚外的理念:外国的月亮圆,太阳大,空气清水甜,房屋典雅,马路宽,车子礼让行人……

前几年,我无法反驳她,今天,我有底气地问她,与虾的吻别有何感悟?她说,家乡的环境治理得非常好,那蝉的嘶鸣,喜雀的欢叫,童年的幻影诱惑使我换裤下水。

边说边走,走进了一小区,她惊讶不已,说道,前年回来时,这里还是东一幢西一房的,怎么现在是一幢幢一排排井然有序的楼房,好多还是欧美式的。正当S女士眼花缭乱浮想联翩时,我们走到了村长的家门前。村长是我们中学的同学,我认识他的车,宝马750。他摇控电动门,车子进了庭院。下车时,我叫他的名字,他掉过头来,挂在肩上的黑包晃悠悠的。他看到我和S女士,三步并着一步拉着我们进屋。

好大的客厅,印尼红木家具、意皮沙发、恒温空调、像电影屏样的电视机悬挂在正中的墙壁上,仿佛来到金壁辉煌的宫殿。S女士傻愣了,悄悄对我说,这在美国也算是中产阶级呀。村长简单介绍了村里发展情况。他说,现在乡村建设和发展非常之快也非常之好。五十年代“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是美梦,八十年代“万元户”是遥不可及。现在村里人均收入超万元,村里的老化工厂已改造成了农家乐,村里有种植专业户,养殖专业户,政府打出的“扬中河豚”品牌吸引力很大,清明节期间,农家乐生意可火啦!

S女士因为有事要走,告别村长时,还依依不舍地回眸村长那欧美风格的洋房。真气派,全花岗岩挂的墙壁。

告别村长后,S女士疑虑地问我:“他说的是真的?不会是村长权力致富,以一概全吧?倘若是真的,全国有多少个村长?多少个像美国的中产阶层?”我终于有说服她的理由了。你一时不理解情有可原,因为你长期看到的是落后的中国,接触到的是发达的美国。从你骨子里总是把落后的中国与发达的美国相比较,比来比去,越比越气。现在,改革开放中国发展很快,中国是快车,美国是慢车。当然,还有很多之处不如美国,但是,你应该坚信,未来的中国一定会赶上或超越美国。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我想,将改革进行到底,应该是本次会议的主基调。

S女士深深震撼了!她喃喃自语道,其实,我每次回来都有新的感觉,比如:交通便捷了,家乡的距离缩短了,豪华车变多啦,多方面都在潜移墨化地改变。我犯了低级错误,把好的与差的比,这本身没有可比性。看来,祖国发展潜力巨大,什么人说过,中国是睡梦中的狮子,一旦醒来,凶猛无比。

S女士心里的忌惮、迷茫、犹豫慢慢地被眼前的现实所呑食。她让我晚上陪她逛街市,感受夜幕下家乡的美。我陪她去文景广场,在路上,我对她说:“明年清明节前回来,带些河豚给美国朋友尝尝。”她笑得前仰后合,那美国人吃了扬中河豚就忘掉姓了。她突然收敛笑容,正经地对我说,我有个美国朋友,腰痛,吃什么药都不管用,我带她去中国针灸诊所,刚开始她有点害怕,后来接受了,两个礼拜全癒了。从此,针灸诊所火红了。我说,是的,中国民族文化、中国制造已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这点,你的体会应该比我深吧!

S女士还想说什么,已经到了文景广场了,音乐声打断了她的思维。她抬头望,放声叫道,天那!真美!

让S女士咋舌的地方还有很多,诸如,城北公园、城南公园、园博园等,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扬中景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是辛弃疾描写元灯节的,恰合文景广场夜色的美。火树烟花,箫鼓歌舞,正衬托着文景广场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我激动得对S女士说,这,只是冰山一角。民族使命在召唤,我们的心灵也在召唤,中国一定会强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却不见了身边的S女士,蓦然回首,她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个农民的中国梦

文/王文娟

“王老师,我的歌曲《中国梦》被评为洛阳市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了!”电话里,他激动地说。

他叫杨中秋,今年52岁。我尊称他杨老师,其实他是一个农民。

2014年初春,他到办公室找我,那时,我在镇里负责宣传工作。他说他写的歌词获奖了,受邀要去北京领奖。我了解后得知,他是保障村的一个农民,2013年创作了《中国梦》歌词,参加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主办的“中国梦·音乐情——大型原创词曲创作展演活动”征稿,荣获三等奖,近期接到邀请,要赴北京参加颁奖典礼。

他说,他没有工作和收入,前期参赛费是西工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支助的,进京费希望政府给予支持。

一个农民,热爱文艺,创作的歌词还获了大奖。我对他顿生敬意,请示领导后,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允许我陪同他一块儿进京。

这是我上班十余年来第一次进京,他似乎也是,我俩大大的行李包装得鼓鼓的。在高铁上,他给我讲他的创作之路,激动时不禁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来,惹得旁人侧目,但他沉浸其中,毫无察觉。

颁奖典礼结束后,他打开了行李包,从里面掏出包装好的书画作品,称之为《中国梦文化名片》。他将创作期间获得的社会各界的资助整理成册,向大家展示,并将《中国梦文化名片》作为礼品赠送给活动组委会。

“八方好友赴京城。盼相逢,喜相逢。交流创作,个个话平生。欢聚一堂春意闹,来四海,取真经。京东分手欲征程。路重重,事匆匆。盈盈热泪,何处再相逢?我有一言君记取:兴华夏,振国风!”活动结束时,他即兴创作了一曲《江城子》送给参会人员表达心声。大家都被他的用心感动。

我给他建议,作为孟津人,可以写词歌颂一下家乡。之后,他果然喜报不断:

2015年,他创作了《浪底云烟》歌词,讴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现场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歌词参加“首届全国男高音歌曲征集”活动,荣获“感动中国音乐功勋奖”。

同年,他潜心研究河洛文化,并实地考察孟津龙马负图寺,激发灵感,创作的《河图洛书》歌词,10月在京喜获第二届“感动中国——群文杯全国大型原创词曲展评活动”银奖。

虽然他始终给人一副乐观向上的样子,但我从侧面了解到,其实他家境非常贫困。他的妻子身体不好,孩子在郑州上大学,他农忙时打理庄稼,农闲时进城做些小买卖贴补家用。2013年4月,他在老家修缮破损的屋顶时不慎坠落造成腰椎断裂,使原本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

在京的那几天,我们俩人地两疏。为了省下打车钱,他背着大大的行李包和我边问路边赶地铁。虽然他知道费用可以报销,但从未向我提出要求,反而处处精打细算。

为了创作,杨中秋可谓“糗事不断”。有一次,他边骑自行车边琢磨词句,一不留神儿闯了红灯,交警罚他在路口举红旗;还有一年,妻子让他回老家给庄稼打农药,他背着喷雾器下地,一边打药一边琢磨词句,糊里糊涂地打完药走人,后来才知道把农药打到邻居家的地里了,妻子为这事儿气得好几天不跟他搭腔;他摔伤腰后,在医院病床上创作《中国梦》歌词,一天中午,家人去打饭了,他一个人躺在病床上推敲词句,连输液已经输完回血了都不知道,幸亏邻床病友看到才免于一难。

认识他的朋友都开玩笑说他“头可断,血可流,创作意识不能丢”。

近年,杨中秋发表各类诗词作品400余首,所获奖杯、证书无数,多首歌词经谱曲后在洛阳市大型文艺会演中演唱。

他加入了中国大众音乐协会、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和音乐家协会,还加入了洛阳慈善总会真情服务队,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期间和洛阳名家一道创作作品进行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给灾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正如杨中秋在《中国梦》歌词中所写“你有梦、我有梦,咱们都有中国梦”,个人的小梦想终会汇聚成大梦想,当每个公民都向上向善,为梦想孜孜追求,信仰之花必将绽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中国心

文/朝朝

那一年……外敌来犯,中国饱受战火摧残,中国好男儿奋起反抗,不畏生死杀敌,抛头颅洒热血,战地上,血迹斑斑,鲜艳的血染红了湖水,荒凉的土地上,尸骨累累,中国此时腹背受敌,无数中国人民四面八方报名参军对敌,轰隆隆的炮弹声在中国的土地上无情的轰炸着,本来如世外桃源的中国,在这一刻,大好的景象如山水画被墨水所染黑,外来的倭寇毫无人性,入城大肆行恶,面孔尽是狰狞,丑陋无比,战场上,中国的八路军,咬着钢牙,眼中毫无畏惧携带不惜生死的气质,冲向敌人,战火纷飞,硝烟四起,机枪哒哒哒……长久不息,八路军战士的手被通红的枪把烫起了白烟,手掌因为长久操控需紧握,早已皮肉黏在了枪把上,手雷的轰炸声渲染而起,卷起层层土地,旁边尸骸被这可怕的冲击力一瞬间撕的四分五裂,不时有人大声怒吼,或者哭泣,中国在这之前如同天堂平静,转瞬之间如同人间炼狱,这样的战事却在中国四处不知疲倦的上演,凶残的外敌如同恶狗撕咬着中国。

那一年……中国战事取得巨大化的胜利。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升起!中国啊,终于驱散了外敌,这太来之不易了,荒凉的土地上。遍地都是坑坑洼洼,巨大的中国,如同筛子一样伤痕累累,这次的胜利太不易,中国在胜利平静了一段时间,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响彻云霄,一朵庞大的蘑菇云在黄土上爆发而出,如同咆哮的巨龙,这声怒吼似要冲向世界,地上层层泥土,和阵阵狂风发疯的冲向四面八方,留下狰狞的巨坑,如同巨眼怒视天际,所有人都知道,中国这头雄狮苏醒,定会发出怒吼,不曾想这声怒吼震惊了世界!

这些年,中国快速飞跃,快到不可思议,一望如今,崭新的马路,百丈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花园,有些孩童在嬉戏打闹,几个上了年纪的老者在花园座椅上唠着家常,旁边的蝴蝶在蓝色的花朵旁翩翩起舞,自由自在,崭新的五星红旗在校园中随风飘荡,那些老师在诉说战士前辈的故事,中国似乎又恢复成了世外桃源,旁人都说中国在崛起,可我认为,我们中国人认为,我们从未崛起,我们只是在复苏!花园处小男孩蹦蹦跳跳的牵着气球哼着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夕阳落在小男孩的身上,似乎被歌声吸引,慢慢随着小男孩儿的离开,歌声回荡在这天地中,随风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