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爸妈散文

2023/01/07经典文章

爸妈散文(精选12篇)

想家

文/景子行

一路上,走走停停,寻寻觅觅,追逐着我那神圣职业美丽的梦想。何时才能追寻到我所期待的永远?何时才能让我的生命本色回归自然的那种轻松?何时才能让我的心灵得到真正的纯净?我很迷茫,彷徨,失落,懈怠,颓废……而疏忽遗忘了许多东西,回忆,感动,理解,宽容……

当遇到一件让自己心潮澎湃的事时,我会感慨万千;而独自想家心烦意乱时,会坐立不安;孤独无助时,会迷茫彷徨;经历挫折时,会失望痛苦。诸多的不如意,我心不甘,又无可奈何,那种心情,那种处境,想必不是谁都经历过。

五一放假,宿舍的几个家伙都回了,又开始了落寞的自己。只有听听歌打打球看看书,一天就这么没了。本来说好几个去葫芦岛看海的,葫芦岛离沈阳不远,可最后推到了周五了。心里好烦,给妈妈打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妈妈亲切的声音,我才知道她刚从风头弯放玉麦苗回来连饭都没吃,我弟也是,而我,吃了饭坐在电脑前没有看老师讲过的知识,那时间,自己比混蛋还混蛋,我只是,太对不起那些关心我的人了,太对不起爸妈的养育…!这几天胡思乱想,心里好乱,其实很多话还是说不出来的,这辈子都不能给爸妈说,在大学,我很累,很愧疚。花着这么大的代价我每次都告诉自己要好好得学,可是考试总如不了自己的愿,怀念以前的那种日子,一天做会一道物理题的激动,考试一片完形填空对五分之四的暗喜,化学大题错一空的豪爽…而现在,好像做什么都没有成就感,却没有任何借口不去做,因为只有一个理由--未来,不仅我的未来。如今,已是二十一岁的人了,想着自己初中的那些伙伴,有的已经闯到四五年,有的正准备结婚,有的孩子都一两岁了…这就是差别!曾几何时,我好想自己去创业,爸妈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含辛茹苦的为我们兄弟两个流累流汗,也不会让他们遭受那些混蛋的嫉妒,可是我却没有勇气,没有勇气开始自己的决定,我知道我那样做一定会伤了爸妈的心,还有几个真心关心我们的亲戚。我知道,在学医这条漫长遥远的道路上摸索打滚艰难的前行,需要付出的太多太多,谁都说出来当个医生很好,可是这几年谁又懂这些年这种生活的艰难苦涩,唯一内心有愧,对不起爸妈,让他们为我这个不孝子付出了那么多,让他们承担着更多的生活压力经济负担。或许我还算个比较幸运的混蛋,有那么几个让我今生永远没齿难忘永远感激的亲戚,他们或有或无的照顾我,在这里,真诚的给他们道谢祝福,这几年对我的关怀,永远都不会忘记!

想念往昔,归心似箭。

不是沈阳有多么的不好,相反,它很好,可是他没有家乡的那种味道,纵陇原再落后,可那是我的家乡,那里有最关心我的亲人,那里有我挚爱的朋友,那里有我熟悉的味道,那里有我生活过的轨迹…

有时想,不久几年我可以撑起半边天了,爸妈再也不会那么辛苦操劳。想着想着,心情好了,一切释然了而自己所要做的,照顾好自己,坚信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

给女儿的一封信

文/王心海

孩子,很快你就是13岁的大孩子了,你能在条件优越、设施如此好的学校里求学,对你来说是幸运的。你爸爸8岁的时候就失去了如山的父爱,是你奶奶以羸弱的身躯,在风雨飘摇中,万分艰辛地支撑起这个家庭。家里条件十分艰苦而穷迫。我14岁那年辍学,以流浪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艰难求索之路。超负荷的惨淡营生,犹如在漫长的黑夜中蹒跚前行,看不到晨曦的曙光。

孩子,爸妈曾经为你感到骄傲,那时的你聪明又惹人怜爱,可能我们忽略了你在成长,更确切地说我们不知道以怎样的方式让你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我们尽力为你提供最好的环境,不要你像爸爸小时候那样去吃苦。而剩下的就需要你自己完成了,爸爸知道你有能力做得更好,这点我一直认为你可以做到。

爸爸是个很注重品质的人,给你买了那么多书,对你嘱咐了那么多话,无非是让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听闻你在学校的负面影响很多,甚至影响到了老师的教学。在这个关键时刻,我有必要与你严肃地谈一谈,希望你也能用心面对,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你是聪明的,但你没有做到智慧。我相信,因为你的无知使你日久滋生的坏习惯还没有影响到你内心的善良,现在去改变这些坏习惯还来得及。孩子,其实快乐是可以分享的,拿出你的热心去试试,帮助别人你也会体验到快乐的。从今天起,你必须对爸妈做一个承诺,改掉你的坏习惯,给你时间,但要保证天天有改善。孩子,我相信你,你可以做到的。

你依然是爸妈及老师们心中的骄傲。爸妈希望你快乐,但这快乐能与他人共享,怀着一颗感恩的热心,去面对你周遭的一切,你会发觉这世界的美好。引起别人欣赏的是你品行的光环,而不是到处去纷扰别人。

孩子,最后送你几句话: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祝你做个健康快乐、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回首,往事依旧

文/一语蝶恋

寒风吹过河湾,不知惆怅迷茫,岁月走过的二十年里,流失的不是自已的青春,还有爸妈的容颜,那阳光射向玻璃折射的光芒,犹如星光中的流沙飞过,我打从岁月里走过,看一路烟花似火,看一地菊花凋残,无奈,人生几何;无奈,内心漂泊。

昨晚,做完兼职回来的路上,收到爸妈的信息,信息是这样的:“细,我有你的银行卡号,不知道可不可以打钱,不要告诉你哥”,和朋友一起回来的路上,我给他们回了一个电话,我知道我一个学期很少打电话回家,不管有事没事,就像是一个没有家的孩子,无牵也去挂,自由在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我说不用打钱了,钱够用,虽然说了一些废话,寒暄了一段时间,真的感觉心里暖暖的。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知道。妈说我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开始不安宁,正好赶上了大年三十那一天,那年,咱家是没有吃年夜饭的,你奶奶一看是个女孩子,看都不看的走了,你比同年人都要好哭一些,可以吵得全家睡不着觉,你哥也才比你大两岁,自己走路都走不稳就要带着你,你知道你奶奶是不承认有你爸爸这个儿子的,那时候,你爸身体也不好,因为小时候生病没有钱治疗留下的后遗症,只要稍不注意就会复发,哮喘病你也是见识过了,气息不通不注意人就会窒息……

还记得小学写《我的理想》这篇作文的时候,我曾写过我长大了要做一名医生,做一名好医生,要给我爸爸治病,而且要一次性就治好,不像村里的医生治了像没治一个样,还记得爸看到了是那么的开心,那个时候爸欣慰的就像是一个孩子,那个时候还说我比哥哥懂事。

只是在成长的这条路上,我正慢慢偏离自己的最初梦想,是否每个人都要有个青春期,都要有个懵懂期,有些话听多了不是没感觉,只是感觉慢慢淡了,就渐渐忽略了父母的感受,那是不懂事的时候,记忆慢慢淡了,回忆渐渐浅了,在成长的这条路上,我渐渐走上了叛逆的行迹。

还记得高三那一年,每次回家讨厌爸妈的唠叨,于是他们说不上一两句话我就会大发雷霆,严重一点就是不吃他们精心给我准备的晚饭,我知道那些都是他们平时不肯吃的,只有我和哥放月假回来的时候才做的,我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爱哭了,只是有脾气的时候就不吃饭,接连一两餐不吃,爸妈就如热涡上的蚂蚁,按耐不住,我知道这招只能制服的了爸妈,只可以让爱我们的人妥协。

因为喜欢画画,我多么喜欢和其他同学一样可以坐在画室里,描绘着石膏像,立体图形,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和自己喜欢的专业,就在那间教室里我待了三天,没有告诉爸妈我报考了艺术生,我知道那将会有一笔昂贵的学费,我知道我和哥哥都在读书对于是农民工爸妈实属不易,于是,最终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放弃,哪怕同学支持我画画,因为做一名特长生,我考上一本大学是非常轻而易举的事,结果放弃就是放弃了,哪怕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哪怕心里还有一丝遗憾,我知道过去就无法挽留了。

爸是从小就不支持我画画的,哪怕曾经在初中拿过一等奖,在他心里永远有个穷画家的思想,他坚信认为我会做一名医生的,于是,我喜欢晚上偷偷在自己的房间画画,一个晚上一幅画就画好了,我会把它贴在我的房间里,等第二天起来,他们知道了也不会再说什么了。去年回家过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爸跟我说他小时候也喜欢画画的,只是家中条件差,初中还没毕业因为交不起学费老师说了一声穷鬼,好面子的爸就再也没有去学校了,他说他现在还记得那老师,现在还记恨那老师。我很淘气跟爸说:“爸,要不咱俩在一起画画玩”,爸说老了,几十年没画了,现在画不了。

我总是觉得爸妈不够理解我,不懂的我需要什么,于是,很多事我选择了沉默,或许小时候的天真烂漫消失了,只是发现自己越来越任性,脾气来的快去的也慢。学习上的压力在高中是最大的,因为我的成绩不是很好,一半是因为喜欢画画,很多时间都浪费在那个上面了,这也是爸妈不喜欢我画画的原因,我的成绩就二本线边缘徘徊,尽管我有很认真的在学习,可是爸妈的叮嘱越让人烦躁,如是我记得我说过,活着真累一点意思都没有,我记得我说那话的时候,爸哭了,那是第一次因为我爸哭了。

之后,我还是离二本线差了十几分,但其实我比平时成绩考得都好,又在填志愿的时候发生了分歧,我还是想选择我喜欢的专业,可是再不如我想象了,我发现美术专业需要的都是特长生,而我只是普通考生,而且就一三本线学费更是贵的一塌糊涂,哥是强烈不允许我上三本,学费在一万之上的都不准,要不就是复读,于是,在填志愿的时候,我闹情绪拒绝了填志愿,什么都不管跑到外面去玩,那个时候我知道,爸是站在我一边的,高三这一年,家里就我和爸,哥上了大学,妈出门打工去了,他打了好几个电话给哥,最后我选择了一个三本服装学校,那是外省的一个学校,学费是六千,是所有三本中学费最低的一个,哥也同意了,于是,因为村里没有网吧的原因,我的志愿哥在学校帮我填了。

最后,却差了3分掉档了,如是,我没有闹了,也就接受了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爸送我上大学的时候总是说这么高分上一个专科太亏了,我没有回答,即使心中有万般感触,更多的也是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对自由的憧憬,这也是哥帮我选的一所大学,是一本大学里的专科,总的来说还不错,只是专业在我学过之后我才发现是真的不喜欢,没有办法,学校不同意转专业,爸叹了一声气,把我安顿好他就回家了。

在大学的一年,我也在变这是毫无疑问的,对时尚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对自己的外表越来越注重了,唯独对学习成绩的概念越来越浅了,迷茫依旧,只是再也不会把学习看的比任何事都重要,现在一想起以前,会觉得当初好傻啊,学习成绩几乎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大学,我崇尚的信仰就是耐得住寂寞,拥得住繁华。

一直不懂得爸妈的爱无私,我曾经说过干嘛要生孩子,干嘛要生我,生出来之后,孩子渐渐长大了,父母就会慢慢老了;翅膀硬了,就会惹父母生气。爸妈只会笑着说早知道是你这样的,就不应该生的,生了也应该拿去扔掉算了。

我知道这个世上最爱我们的人是我们父母,他们的爱无私,无私的让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以为理所应当;他们的爱伟大,伟大的让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习以为常。我已经很久没有去感受亲情的温暖,因为对爱情的懵懂,对爱情的憧憬,才发现最近一直为爱彷徨,是否,受过伤之后,才会知道没有那么一个人,会毫无目的的对你好,唯独这个世界上你的父母。

或许,青春太短暂,短暂的让不懂事的我们遗失了太多美好的东西;或许,青春太漫长,漫长的让懵懂的我们在成长路上一路徘徊。回首,往事何在,在每个人的心里,深深的记忆里,不必去刻意铭记,只需掠过心间,那盈盈的暗香便徐徐而来,绕在心间,一缕清香。

祖母的月饼

文/谢文华

我的老家在湛江徐闻,老祖母今年已经93岁,但依然精神抖擞,满脸红光。加上今年,祖母就已经和我一起度过33个中秋节。如果要问我,哪一年的中秋最难忘,我一定会说是二十年前的那个中秋节。因为那一年,祖母给我做了人生中的第一枚月饼。

那年,我正念小学三年级。父亲和母亲跟随到珠三角打工的浪潮,去广州打零工。我和妹妹则成了留守儿童,交由老祖母来照顾。祖父在我六岁的时候,得了风湿性心脏病撒手人寰。老祖母便成了我们这个家的主心骨。

那时候,徐闻乡下的生活并不富裕,虽然父母外出打工,每个月都会寄回来200元生活费,但除了吃喝,已没有太多结余。那一年的中秋快到来时,我和祖母一致认为爸妈会回家过佳节。因为以往中秋节,全家人都是齐齐整整,团团圆圆的。按照老家的习俗,如果中秋当天不能合家团圆的话,那么全年的运气都不会好。于是,爸妈回家似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我和妹妹整天沉浸在欢乐之中,因为爸妈很快就回家了,他们会给我们带回最喜欢吃的莲蓉蛋黄月饼。直到中秋节当天,我们兄妹两人陪着老祖母在村头的石磨边,从早上一直等到天黑,爸妈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我和妹妹哭得鼻涕直流,我们一边哭,一边喊着爸妈。老祖母眼圈红红的,她牵着我们的小手丫,含着泪水说:“乖孙们,咱们回家去,奶奶给你们做月饼。”

回到家,我和妹妹围坐在八仙桌旁,泪眼汪汪地看着祖母忙碌的身影,只见她和面、搓粉、做馅、打模、定型,最后在炉子里变出一个个月亮型的金黄月饼时,我和妹妹欢快地跳起来,眼角的泪水被此刻的幸福填满。每个月饼的馅里都有花生、杏仁、芝麻和瓜子。可能是老祖母做的月饼与众不同的缘故,又或许是香味太吸引人了,村里的左邻右里都赶来我家品尝老祖母的月饼。大家吃完后,都纷纷举起大拇指。

随后,乡亲们和我们一起拜月光,追月神。在热闹声中,小伙们和我兴奋地喊着“奶奶……奶奶……”此刻,老祖母似乎成为大家的。我吃着月饼,喝着清茶,听着老祖母的童谣进入梦乡。远方的父母今晚再也不是牵挂。

那个中秋节,距离今天已经整整二十年,我们兄妹两人也各自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今年夏天,我和爱人终于迎来我们的第一个宝宝,梦想在此刻终于圆满。市面上销售的月饼更是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今时今日的幸福生活,让我更加怀念当年老祖母亲手做的月饼,还有村民们那淳朴敦厚的乡情。

现在,爸妈再也不用出外漂泊打工,老祖母也身体健壮,三位老人家在城里安享晚年。宝宝健康出世,全家和睦欢乐,人生能有这等圆满,此生足以。

女儿为我捶背

文/陈希瑞

接到女儿的电话,我放下正忙着的事情去接她。等上了车,女儿就抢先告诉我,在学校就计划好了,等回了家,打算办好两件事,一件是,爸妈成天忙着赶集,家里一定乱得不成样子,就先要收拾好家务。第二件是,每晚帮爸妈捶背一次,好好放松一下紧张劳累的身子。

每年春节前,正是我们最为忙碌的时候。每天忙着赶集,起早贪晚地忙,猫狗饿得直叫唤,家里也顾不上收拾,就更乱了,人自然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现在女儿回了家,有了好吃的东西,小猫小狗成天跟着女儿转。女儿拖地、抹桌子不说,还把乱糟糟的大书橱整理了一遍,俨然像个小型图书馆。我一高兴,就站在书橱前,装模作样翻看一本什么书,让女儿用数码相机为我拍照,然后发到网上,当做桌面,随时可供欣赏自己的“光辉形象”。妻看了,把嘴一撇说:“你老爸一把年纪了,还像个小孩子一样!”我认真地说:“人要时时保持一颗童心,这样的人生才不会老嘛!”逗引得女儿格格直笑。

尽管每天忙到很晚,我总要拖着疲惫的身子,不忘打开电脑浏览一番。女儿先给妻捶背了一会儿,又来到我身后说:“刚才给俺妈捶背了,现在给老爸捶背。”我很是高兴,连声说:“谢谢啦,谢谢我的小清新!”别看女儿的一双玉手那么纤细,可捶起来却很有力度,捏、揉、捶,先颈部,再肩部,后脊椎……我索性闭上眼睛,身子微微后仰,陷入了从未有过的放松状态。顿时,浑身轻松,畅快淋漓。

女儿一边捶背,一边说:“我在家一天,就为爸妈捶背一天,好不好?”我再次表示感谢。女儿却调皮地说:“谢谢?只有这么简单的两个字?太轻描淡写了吧!”我说:“那好,捶背一次,付费二百,怎样?”女儿说:“都是一家人,付费那就太见外啦,是不是?”妻在一边插话说:“我跟你爸挣了钱,就存到你名下,每年给你存上几万,这还不行吗?”女儿“哎”了一声,表示认可了。

谁知,过了一会儿女儿却说:“爸妈是我最亲的人,钱就免了吧。我上大学读书,大把大把地花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都是你们辛辛苦苦挣下的吗……”说到这里,女儿不说话了。女儿想起了什么,是想起了很多时候,爸妈顶着星星出去,顶着星星回家,两头不见太阳,家里只有饿坏了的小黄狗和小花猫,在苦苦等着爸妈回家吗?还是想起了寒风中,爸妈顶着严寒,冒着刺骨的寒风,奋然前行?也许是想起了爸妈做着自己的小本生意,跟人打交道,跟人讨价还价,计算着生意的收成,即使感冒了,咳着、喘着,浑身酸疼,也要坚持出去……

直到这时,我才觉得女儿的手有些颤抖起来。突然脖颈上落下一滴滴凉凉的东西,我明白,那是女儿的眼泪……

怎能不爱这样的爸妈

文/刘卫民

下班到老爸老妈那里,二老给我热饭后,迫不及待拿出两页A4纸文字。瞟了一眼第一行,“尊敬的评委、老年朋友们,大家上午好”……还没等我说什么,老爸告诉我这是他的演讲稿,指着第二行的“FDP”英文字母,让我读一遍后,他也跟着重复了一遍,并说,“怕读不准”。

我边吃饭,边听着老爸从介绍自己开始给我演讲,还是脱稿的。不紧不慢的语速,娓娓道来的讲述,不时还有现在的时髦词语,顿觉快80岁的老爸还一如我脑海中30多岁在上海外滩留影时的形象。

他还告诉我,“已从第一轮600人进到第二轮300人,下一轮估计进不去了,别人的水平很高,但我努力争取吧。”

此时,他的脸上流露出和年龄并不相称的羞涩笑容。我说,“上台时还是带着演讲稿,万一忘了讲不完整多不好。”他很自信地说:“5分钟能背下来,否则都要扣分。”好认真的老爸啊。

老爸、老妈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从年轻时开始他们就很勤奋好学。老爸20多岁就从汽车五厂一名公交司机被调到公共汽车总公司从事办公室工作,一直到退休。老妈从工作开始就从事商店会计工作,打得一手好算盘。退休后老爸还学会了使用电脑的一些软件。

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老爸的糖尿病、冠心病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两年半前因心衰在安贞医院住院一个月、抢救五次后,作为女儿的我对他原来一坐电脑前就是一两个小时的行为进行了警告,并让老妈监督,他快乐地接受并表示以后多注意,慢慢增加户外活动。从那时开始到今年去大连海边戏水、承德爬山、地坛唱歌,以及参加演讲等活动,老爸老妈乐在其中。当然他们也幸福地度过了金婚。

老爸在演讲稿最后讲道,“颐养天年,为家庭、为小康社会做贡献!”演讲稿的言语也是他们生活中的真实写照。老爸老妈总说,我们老了,你们还都上班,不能给你们找麻烦。我们有自己的生活,你们就好好工作,好好把小家庭的生活质量提高上去。

回自己家的路上,想象着老爸在台上演讲,老妈和其他老年朋友当听众的情景,在冬日夜晚的公交车上,一股爱意暖遍全身。银发之年依然在寻找自己的快乐生活,我能不爱这样的老爸老妈吗?

美好是一种积累

文/美杜莎

打开记忆的匣子,里面珍藏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童年有爸妈、我的好哥哥还有外婆的呵护,所以我是幸运的,有一个爱我的家,还有爱我的亲人,是他们给了我美好的童年!

越长大越孤单,我害怕长大,因为我长大了,爸妈就像爷爷奶奶那般模样,怎能不叫我心酸?我还是长大了,离开了爸妈独自漂泊在外,行囊里装满了爸妈的挂念,何尝不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每每看到妈妈纳的千层底,不由地会想:我在逛夜市的时候,妈妈在忙啥。曾经是因为这份感激,努力的做个省心的孩子,再后来,目击同事怀胎十月生子的艰辛,我便更加心疼妈妈,妈妈这辈子不容易!

刚出来的时候,我的小衣橱里面有妈妈亲手织的毛线背心、毛衣,还有妈妈给我做的那休闲裤,外面的衣服啥款都有,妈妈给我做的衣服渐渐的被搁浅在一旁,前年过年回家全部给带回去了,妈妈见我没扔还带回去了,似乎挺开心,在妈妈眼里,我虽然有倔、有点滑稽,可是挺省的闺女,舍不得乱扔东西,千里迢迢,把不穿的衣服带回家,也许是因为这些衣服份量不一般!我努力的保管好那些留下岁月痕迹的物品,奢望有一天它能带我再次重温曾经的美好。

去年回家,家里换了大床,可能是湿气的原因,以前放在床底下的照片,同学录早已烂成碎片,零星的记得几个室友,时间久远了,各自有了各自的事业和家庭,渐渐地我们也淡忘了,联系也变少了,学生时代的课本,没有卖过一本,可是早已粘成一团,像团玉米饼,掰开了,就碎了,我想当废纸卖,爸妈不肯,尤其老爸,他总觉得,再穷也不能卖书,我的课本还一直放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不知道沾了多少风尘,却没有主人去打理。

前段时间丢了工作,无意整理房间的小东西,却发现:所有的物品都是我的,没有第二个人的气息,也没有第二个人的味道!每次小东西都有它的来历,何时何地在什么样情绪状况下买的,似乎都记得那么清晰,时间一晃我已经单身26年了,似乎有点长,但却挺意思,我静静坐在一角看风景,看悲喜剧,也许有人会问:平平淡淡的生活,哪有悲喜剧?我们常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何尝不是一出好莱坞大片,只是太匆忙了,没有静下心来赏识罢了!

记忆的沉淀需要时间的累积,很多感情的分分合合,给主角们带来了喜和乐,见证他们情谊正浓时的点点滴滴,自然不会感叹分手时的万般凄凉,花无百日艳,人无百日好,总有不如意的时候,若是人能管住自己的小脾气,不再那么任性,花落会有再开时,人散会有相聚时,生活定能平添几出喜剧!

前天出门买菜,我想换副耳坠,那个金色小盒,是盼盼送给我的小礼物,到现在还放在那,记忆太零散了,有时候真的什么也想不起来,有时候却什么都历历在目,一辈子忘不了,那些属于昨天的记忆,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属于昨天,有时候有些事,别人总能记得很清晰,很清楚,可我却从来不知情,也许我从来就没有过问过,人生七彩斑斓,也许我们只能记住那道属于自己的色彩罢了。

人生不打招呼,却一直向前奔!我也只能乖乖的收集美好,善忘不开心,每一天都是新的,愿每一天都能开心渡过!

老村庄

文/向力

因为工作在一个离家很近的地方,能够经常回家常让朋友们艳羡不已,不同于大城市的快节奏,乡下的生活是缓慢悠长的。横卧在暖阳下细细咀嚼青草的黄牛,开满山南山北的淡黄色秋菊,熟透了却依然挂在枝头摇曳不肯落下的红柿子,早上八九点才从烟囱里缓缓升起的炊烟……在钢筋水泥林里走得再快的人,踏上了乡间的泥土小路,步伐跟着心境都慢了下来。

黑色大铁锅里盛出来的饭菜,一定是游子们思乡的理由之一。明亮色的火舌舔舐着炉灶,葱姜蒜在铁锅内爆香,系着围裙的母亲,在操作了一辈子的灶台边,用油盐酱醋调试着生活的滋味,勾引着味蕾在舌苔上跳跃,炉灶内燃烧的松枝香搭配灶台上饭菜的氤氲热气,巧妙的在空中勾勒出浓浓的人间烟火。

远游的人回了家,就成了家里的客人,跃跃欲试想给爸妈搭把手,却总会发现以前啥活儿都会干的你,此刻成了爸妈眼里啥都不会干的孩子,无奈只能摇摇头,执行爸妈“歇着去”的指令,但心里确实暖暖的被爱包围,只要父母在,我们永远可以做一个被宠溺的孩子。那么,有一天在大城市奔累了的你,不妨听妈妈的话,回家歇一歇吧。

村子里,有头脑有体力的年轻人都出门奔前途去了,留下了上了年纪的老人和逐渐衰老的村子,入夜亮着灯盏的人家没有几户了,只有偶尔的几声狗吠划破村子的寂静。

小时候最喜欢围着二爷听他讲光怪陆离的牛鬼蛇神,咂吧一口旱烟袋,就会跳出来一个故事,我和小伙伴一直认为烟锅里装满了故事,在伙伴们怂恿下,也学着二爷的样子吸溜了一口烟嘴,呛得我眼泪都出来了。一个故事讲完,一锅旱烟也抽完了,二爷把烟袋锅在鞋底上咣咣敲两下,往腰上一别,就下地干活了,我们一群孩子也学着故事里的孙大圣、三太子在田埂上你追我赶。

这些年,二爷老了许多,佝偻的腰板再也撑不起繁重的农活,因为肺部疾病,最爱的烟袋锅也抽得少了,酒倒是正常喝着,老头子说这辈子就这个爱好了,再戒了酒,活着就没得啥意思了。二爷的孩子在广东安了家,把孙子也接过去了,因为离家远一年回不来几次,前年本来打算把二爷也接过去住,二爷舍不得一窖洞的红薯坚决不肯去,最后也只好由了他老人家性子。其实哪里是舍不得一窖洞红薯,二爷舍不得是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土地和待了一辈子的村子。

这几年村里的大事,就是通了水泥公路,以前的土坯路是举全村人之力修的,但是后来随着村里人的出走,土坯路缺少养护,给大家的出行带来很大不便。这几年政策扶持,土坯路重新被整理出来,还铺上了水泥,家家户户也都有了代步工具,办事出行比前些年方便多了。近两年,发现回老家盖房子的人越来越多了,有的人城里有几套房,也还是选择回家再盖一栋,我家今年也修了新房子,是爸妈的坚持,也是我和我弟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人说要去追诗和远方,但我觉得中国人落叶归根的情怀是刻在骨子里的。

小时候读书是走读的,每天下午放学都要从山下爬到山上,早上上学又要从山上赶到山下,最怕的是冬天,天又冷衣服也笨重,踩在结了冰霜的草皮石块上,一个趔趄就是接着一个屁股蹲,爬起来得龇牙咧嘴揉好久。我曾不止一次向爸妈抱怨发誓:好好学习,以后再也不走这烂路了。而今每次回家,我总是让老爸不要来接我,自己一个人沿着小路走走路爬爬山,童年伙伴成群结队上学的场景时常会浮现,也总能想起那个时候作为“路长”的自豪威武的劲头。

老村子啊,就像一根系带,每个人从这里出发,向四面八方走去,但这跟绳子总会时常牵动着每个人,在某个时刻总想回去看一看,看看垭口的老槐树,看看一起在上面过家家的大石板,看看妈妈的围裙和大铁锅,看看爸爸的解放鞋和铁犁,看看二爷的旱烟锅,看看自己背过的小背篓……

十年祭

文/李萍

今天,是2016年的中元节,距离2006年8月17日,已整整十年。独自一人蹲在楼下用传统的方式祭奠已过逝的三姐,往日情景又不自觉地浮现在眼前。

姐,记得吗,在你出事前的一星期,你、我还有丽相约回到了我们的故乡,那里有着一起成长的小伙伴、同学和朋友。踏上那片土地,一种久别重逢似的亲切感便会油然而生,这种感觉是我们后来所居住的城市永远都无法代替的。水城,还是像以前那样常年下着雨,地上总是湿湿的,可再大的雨也阻挡不了我们兴奋的心情,我们三姐妹在雨中不知疲倦地逛街购物,吃着馋了好久的水城羊肉粉、烙锅洋芋……永远都忘不了玩到半夜才回家的我们躺在床上还能再侃上一两个小时,忘不了清晨被电话吵醒的我们继续赖在被子里谈论着各自的同学情结,更忘不了已赴同学会的你又赶回大姐家,担心我没吃饭、怕我寂寞而疼惜我的样子。

从水城回来,我们姐妹四人便相约回老家去看爸妈,因假期已满,你带着刚满三岁的侄儿只能在那里住一晚。第二天离开时,妈妈说你眼里分明流露着不同于以前的万般不舍,谁曾想,这一别,却让你跟家人永远地阴阳相隔。

姐,在你出事的当天,我们三姐妹正在买衣服,听到姐夫略带哭腔说出惨讯,我已无法控制自己,我不敢想像当时的你到底伤到了什么程度。姐夫说你已不行了,可我还是倔强地祈求上天能给你时间和机会,祈求大难不死、福大命大的侄儿能保佑你度过这一关……我们立即赶往出事地点,心里唯一想到的是希望在你最痛苦、最需要亲人的时候,我们能快些再快些赶到你的身边。可苍天无情,竟然连你的最后一面也没让我们见着。

在安顺熬过四个不眠之夜后,我们狠心地将你一个人留在了那片本不该属于你的冰冷、寂寞的土地上。当汽车驶出公墓,离你越来越远时,我清楚地知道,细心、恋家的三姐再也不可能挤出时间,没日没夜地赶到兴义来看亲人了;更不会在每年三十夜下班后,专门包辆出租车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来陪伴家人一起过年了。

姐,知道吗?从安顺回到家里,全家人都沉浸在悲伤之中。爸妈最可怜,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难以形容的痛苦。妈妈整日以泪洗面,夜不能寐,直至眼里哭出血,还一直不断地责备自己没在你不舍离开时把你留下来。妈妈已痛苦到有些精神恍惚了,每天都在念叨着说在街上看到了你,说只要一闭上眼睛就梦到你,坐在家里也常常让我们听,说听到你在门外敲门的声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陪在她身旁,守护着年迈的老人。

为了爸妈不更难过,我去爸妈家里偷偷把你所有的照片和你结婚时的光碟收藏起来。可是,无法控制想念你的我却在一天中午,独自一人把你的照片整理成一本纪念相册。每每见到美丽、开心、调皮又善良的你,我就忍不住放声大哭。爸爸要求全家人每年同框一次的愿望再也无法实现了,而以前温馨、和睦、幸福的“全家福”,也只能永远地定格在那些画面上了。

你离开的那年国庆长假,我们三姐妹去了安顺看望阳儿——那个你永远都牵挂、放心不下的儿子。车还未进城,我们便各自扭头朝一边哭了,因为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处处都是你陪我们逛街买东西、带我们去吃特色小吃时的身影。走进姐夫家看到侄儿的那一刻,我们更是掩饰不住对你的思念和撕心裂肺般的痛,也是从那一刻起,我决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替你照顾好侄儿,尽管姐夫一家对侄儿也已倾尽所有的爱。姐,这些年,只要有时间,我都去看望宝贝的,寒暑假要么接他回老家陪爸妈,要么带他和他最喜欢的姐姐一起外出旅行。宝贝在姐夫一家人的呵护下快乐健康地成长着,关键是他不仅继承了你的外貌,还继承了你的聪明、灵性和善良,虽然有着男孩子的调皮,但却从内心知道心疼和感恩辛苦养育他的爸爸和奶奶。在姐夫和阿姨的悉心照料下,宝贝今年的古筝已顺利过了8级;而在今年的小升初中,宝贝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入了当地最好的初中,全家人都为争气的宝贝感到骄傲。这一切,你都看到了吧?

姐,你走后,我又回过几次故乡,那个承载着儿时太多太多欢乐的家。熟悉的小路杂草丛生,房还是那栋房,路还是那条路,那棵依然挺拔的杉树,只是我们的家已是别人住着了。那间屋子里,再也不会传出四姐妹争先恐后向爸妈诉说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时爽朗的笑声了……

一转眼,你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这十年里,爸妈老了,孩子们长大了,我们也步入中年了,唯有对你的思念、一家人对彼此的那份爱和牵挂是至始至终没变的。在我心里,你就在不远处陪伴着我们,这个家,还是那个充满和谐和感动、充满幸福和快乐、充满爱和能量的温馨港湾。

邮票

文/陈晓芳

到学校查看邮件,没找到自己的,看着一大堆邮件上“邮资已付”的统一印戳,突然很想念那一枚枚精致小巧的邮票。

对邮票的最初记忆,是在爸妈来往的信件上。邮票的四周被切割成细细密密的齿印状,贴在信封右上角或背面,我每次都会为上面盖着的那个邮戳而心生遗憾,多好的画面,就被这个印章给破坏了。在爸爸寄来的信封上见得最多的,是那张橘黄色底色中气势恢宏又神秘的布达拉宫图片,右上方醒目地写着“8分”。我9岁、弟弟1岁时,爸爸去了青海,30年前的农村没有电话电报,唯一的通讯工具就是信件。因此,与爸爸的所有联系,都依托在这一封封在千里间传递的书信中。妈妈每次捧着爸爸的来信读了又读,有时面露担忧,有时暗自流泪,有时开心满怀,而我总是不懂事地只关心信封上是不是有不同的邮票图案。

也许是怕妈妈没空去镇上买邮票吧,爸爸在信中寄回了满满两版清一色布达拉宫图案的邮票。那时,妈妈总是像宝贝一样将邮票与爸爸的每一封来信锁进抽屉。妈妈也让我学着写信,而不懂事的我却只看中那些漂亮的花纸,总是翻箱倒柜找出来悄悄撕下一张带到学校去“显宝”,但乡下孩子又有几个能懂那是邮票?他们只是略略知道那也是钱,小小一张能买四根糖棍或者四包梅片呢!每次被妈妈发现我乱翻邮票,她也不骂我,只是让我爱惜……

我从来没敢偷看过爸妈的书信,小时候是不懂得信中的情而不去看,长大一点是担心看到爸妈亲昵的话语而害羞,而现在,那些书信还在那张老桌子的抽屉中锁着,不敢看却是因为对那些信件的敬畏,那是我成长的经历,那是爸妈相濡以沫的生活,那是生活的艰辛所留下的厚重记忆,如果贸贸然打开,谁又能读全这份情这份爱?

正式使用邮票,是我读了大学以后给同学与父母写信。一方邮票贴在蓝白红相间的航空信封上,塞进学习生活的感想,塞进青春年华的憧憬,与亲人、与朋友分享,是当时最流行的交流方式,也是抒发内心感受的最好方式。工作以后,为了梦想,也尝试着将一些小文章往外寄,期待着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期待着在报刊杂志的某个角落能看到自己的名字。不管寄回的是杂志还是退稿,那方小小的邮票总能让你感受到编辑的温暖与鼓励,总能给你继续尝试的动力与信心。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邮票已不再是通讯中必不可少的媒介,而今的它,除了偶尔出现在信封上,大部分时候就是一件艺术品、收藏品。而积存于邮票中的,是我们对邮票后面故事的回忆,是我们对成长经历的缅怀,是我们内心保存的幸福与感动。

家有大姐好安心

文/黄荣霞

周六回家,才得知老妈高血压犯了,让我心疼不已。所幸大姐已接她去医院看过,开了药。

老爸60多岁的时候,是大姐发现他走路有些气喘,怀疑心脏有恙,果断带去做检查,果真。吃了两年多药,早发现早治疗得以痊愈。如今爸妈都已年逾八旬,血压如何控制,血糖怎样调节,各种状况,大姐都了然于心。说实话,我去替老爸买过药,每天饭前、饭后的,吃一片的、半片的、还有四分之一片的,不一而足,我记不住。大姐都清楚,还及时跟医生沟通,定期调整,更换药量,都是大姐操心。我家兄弟姐妹6个,爸妈常知足的说孩子们都孝顺,可我们都说爸妈高寿和康宁,大姐功不可没。

把带来的无糖糕点递到爸妈的嘴里,嘱咐他们千万要注意身体,老妈说:放心吧,你大姐每天都给我们打电话呢!瞬间,感动又惭愧,我可没做到。

带自己的孩子,冷暖,饥渴,头疼脑热,时刻都会挂在心上,会照顾得无微不至。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父母老了,真的也会变得像个孩子。父母的安康冷暖也要时刻挂在心上啊。我得向大姐好好学习。

甘苦与共

文/闫武霞

妈妈今年74岁,爸爸70岁。记得很多年前,我问妈妈:“在成家之前,和爸爸是否认识?是否说过话?”妈妈说:“不认识,更谈不上说话。但曾赶集故意从你奶奶村后的小路上大胆走过,有人告诉我说,找的就是在远处地里干活的这个年轻人,我曾远远地望见。”

爷爷祖上拥有大量田产,虽被没收,仍被划为地主成分,爷爷也曾因此挨过批斗。姥姥家是贫农。1963年冬,爸妈即将结婚前夕,奶奶村有坏消息传来:成亲那天,要在新房开批斗地主会。实际上这就是吓唬姥姥和妈妈,让她们悔婚,借此打击地主。小脚姥姥说:既然找了人家,哪怕是跟着要饭,也不反悔。姥姥真是果敢,一语定乾坤。就这样,岁月沧桑,艰苦备尝,爸爸妈妈一起风风雨雨度过了五十多年。

话说一个小小镜头:晚年爸妈,离开了一辈子的黄土地,进城定居。午饭后,爸爸让行动不便的妈妈给他理发,妈妈说先要歇歇,或明天再理,但拗不过,只听得他们说了几句话后,妈妈的剪子就开始咔嚓咔嚓。爸爸说:“集上,理发,三块。”我感慨道:“妈妈给您理了一辈子发啊。妈妈对您多好啊!”爸爸“理直气壮”地说:“不给理,行吗?”我问:“怎么不行了?”爸爸笑着说:“你娘怕花钱啊!”我心生感慨:不管大街上理发是曾经的几毛钱,还是现在的几块钱,这都与爸爸无关,妈妈是爸爸永远的理发师。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爸爸的生日,写一小文,敬佩同甘苦共患难的伟大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