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拍摄文章

2022/12/25经典文章

拍摄文章(精选10篇)

爱在离别时更美,爱不能等

文/君子莲花

我看过一部小说《叫第三种爱情》,不只是年少,还是故事情节之动人,我曾被感动一时,而最近经历的一次银婚(福禄婚)的拍摄之后,我只是的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

我是一名摄像师,有自己的店面,或许是天时地利的关系,小店经营的还算可以,每天都会接很多对即将步入结婚殿堂的情吕,而唯一让我感动的就是最近接的这张银婚(福禄婚)的订单里的连为老人。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那天,我正在工作室处理明天的拍摄计划,外面的柜台小李中午来找我说,张师傅,后天有一个银婚的拍摄您看…对于银婚,我还是第一次姐这样的订单,于是,我想见见这为客户,遂于小李来到楼下,这时我看见的是一位以年过七旬的两位老人,他们很和蔼,或许到了这个年纪的人都会祈求一份安稳与平安吧,老爷子看起来身体还不错,只是阿姨看起来有些面黄肌瘦,聊了一会,确定拍摄了时间,便送走了两位老人,老人走后,小李走过来轻轻对我说,张师傅,您知道吗,这次的拍摄是在医院里,我突然很诧异,医院,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地方。

时间如期而至,这天,我带好设备,正准备驱车赶往医院时,小李告诉我,阿姨去世了,订单被收回来,我诧异,差异的,不是这张订单,而是几天前,还有一对恩爱的老夫妻在和我谈拍摄,而今,却少了一人,于是,我决定去医院看个究竟,来到医院,找到了老人,看到老爷子在为躺在洁白病床上的阿姨,擦着脸,然后数着头发,从上到下梳的吗么认真,嘴里还念叨着什么,我怀着今已走过去,老爷子给我的第一句就是问句,你结婚了吗?小伙子,我说没有,老爷子好像没听见我的回答,接着说,你阿姨跟了我一辈子,没想过什么福,如今,正式享福的的时候,他却先我走了,年轻的时候,我们一起下农村,每次我的衣服破了他给补,那时候穷,没什么可送给她,结婚的时候连张结婚照都照不起,你阿姨很要面子,我曾承诺过将来有一天一定把结婚照给他补上,可没想,让她一等,就是进五十年,这五十年里,我们恩爱如初,我盖得被子破了,都是你阿姨一针一线缝起来的,而我却没有给过他什么,唯一的一张结婚照还要等五十年之后,她把头转向老伴,自言到,你怎么就不再等等我呢?

然后,对我说,小伙子,简爱你结婚了爱了,一定要好好的真爱对方,因为爱不能等。

长枪短炮拍梅花

文/姚和兴

在早春二月,寒梅吐艳之际,许多摄影爱好者扛起“长枪短炮”围绕梅花,专心致志、不停地按动快门,在这盛开的梅花前,成千上万的摄影人俨然成了又一道风景。由于“梅”生长的年份及所处环境各不同,梅树的造型亦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我每每在拍梅之前先做好功课,带好一些拍摄的小道具,如衬景板、反光板、透明有机板、舞台彩色灯光片及手提灯。我根据梅花生长自然生态来创作拍摄。

俗语说,梅花不离枝,花枝一脉。在一簇簇梅花前取景、构图,以少胜多,去繁求简。亦或选一两朵;抑或寻找老树桩开新梅,形成质感的对比。拍摄时采用大光圈,虚化背景。

梅花摄影讲究意境、韵味,追求画意摄影,拍摄可以采用多次曝光,当选好一组“梅”时,第一次按动快门为虚焦曝光(让梅花成像模糊),第二次采用的实焦曝光,(拍摄需要三脚架稳定相机),在拍摄时可以用白色KT板、黑色KT板(广告材料)衬在花后使画面干净,图像有朦胧的水彩画、国画韵味。

另一种多次曝光,可尝试第一次拍摄时,镜头可对着梅花晃动,第二次或第三次采用实焦拍摄,这样画面产生梦幻与动感感觉,梅花犹如在疾风中含苞绽放,形成抽象的梅花影像图。

拍好梅花一定要认准光源,一般来讲顺光拍摄效果平淡,不能很好反映梅的丽质,采用侧逆光拍摄使花朵更有立体感,朵朵梅花仿佛是一盏盏梅花灯,有层次。如在逆光下拍摄,花瓣轮廓清晰,但容易使梅花灰暗,感光不足,我用反光板放在镜头前,给梅花补光。如阴雨天拍摄,我采用手提灯补光,补光也同样以侧逆光为好,在补光时稍许晃动手灯,以免曝光过度。

我认为构图是梅花摄影的灵魂,一幅好的摄影作品,离不开好的构图,可运用中国画的构图法则,“上紧下松”“密不通风”“疏可奔马”以及大家熟悉的黄金构图(井字形构图)。但我们不应拘泥于程式化,可以根据梅花枝干的线条、花朵的自然生长规律确定不同的构图方式。

拍摄梅花,不局限一个镜头,有条件多带几款,微距镜、中焦镜、广角镜,可根据画面的需要更换镜头,来表达梅的神韵。不同镜头有着不同的创作趣味,微距摄影,一般以盘景的梅桩为主,它刻画梅花的细部,花芯、花茎在拍摄时如能捕捉到小蜜蜂,那更是令人欣喜的好镜头;在雨天,花芯上有水珠悬挂,晶莹剔透,引人入胜。中景拍摄时,注意观察梅树主杆、梅花枝条,多角度地去考量、审美,千万不要一张就匆匆换地方,要定下心来,可以把梅树上下打量一下,举一反三。拍梅花花海远景,可采用广角镜登高拍摄;如拍梅树的高大可采用仰拍,亦可躺在地上仰拍,这样画面有冲击力,可以把梅树与蓝天白云相结合,使梅枝向上充满生命力,增强视觉效果,亦可让梅花与水纹结合、与古建筑等相结合,这样都能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

上海莘庄公园的梅花以老梅树桩盆景居多,也是用微距拍摄的绝妙之地。上海海湾森林公园有200多亩梅树,是全国著名的梅园,形成梅的“香雪海”,园中百年以上老梅树仍吐芬芳,园方年年举办梅花展,给摄影爱好者创作梅图营造了广阔天地。

冬天寒素,但是梅花是明亮的,梅花一开就锦绣成文。

心有遗憾

文/红色记忆

心有遗憾,也就是近一个月来的事情。

什么遗憾?就是未能拍摄到时下最美丽的,被称为“翠盖佳人”的荷花。对于一个喜欢摄影,对荷花情有独钟,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这个时节的人,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吗?

开始,是母亲生病住院,我除了上班就是陪护母亲。这个时候去拍照,是不现实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此时置母亲的生病于不顾,而想当然地去拍荷花,那我这个自封的孝子岂不成了摆设,成了笑柄,成了我人生史上的一大污点。这是不可,万万一可的!

这个时候,对于荷花的念想,也就只有存在于想象之中的红莲绿荷,清香四溢了。

接下来,是孩子中考,明知急不得,也帮不上忙,但我还是尽可能守候在孩子身边,多陪伴他,照顾好他的饮食起居,让他放心看书,安心复习。作为一个父亲,我也只能做到这些了。看着束之高堂的相机,再看看人家博客里那些娇艳无比荷花,我心痒痒的。也仅限于此。因为问题的孰轻孰重,是泾渭自明,一目了然的。

考试结束后,为了孩子身心彻底放松,就让孩子跟他母亲一起西安旅游去了,相机也带走了。西安可是中国七大古都之首,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至于人文景观,那更是不胜枚举的多得去了。怎么着也要留下一些影像做个纪念,一是纯属留念,二是让孩子对祖国大好河山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与此同时,我脑海中,不时地浮现出这样一番景象,清风徐来,荡漾着新鲜的荷香和清凉的水汽,沁人心脾。

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间,拍摄荷花才提到了议事日程。我把相机取出来,拂去上面的尘埃,电池充足了电,镜头清洗了一遍又一遍,接连 “咔嚓、咔擦”的试了几下,效果不错,感觉甚好,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得意极了。

还有什么比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更令人开心的呢!

只是,连日来天空不作美,每天不是小雨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就是铅灰色的一片,原来的那种蓝天白云天成了美好的回忆,取而代之是令人厌烦的黄梅天,灰蒙蒙的天空像一条吸足了水份的棉絮,沉甸甸的。天空缺少了透亮,对于拍摄是个软肋,尤其对于那些鲜艳而又娇嫩的荷花来说,尤其如此。

我犹豫了,再等等吧,反正有的是机会!

有一天,去食堂就餐,有同事问我,你怎么还没去拍摄荷花啊,再不去的话,荷花就全谢了。我嘴上尽管在说,不会吧,哪有这么快就凋谢啊!心里却又在想,荷花快谢了,得马上行动,赶紧,越快越好。

今晨,我5点半起床,进过简单的梳洗,拿几块饼干充了点饥,权当是给肚皮一个交代后,然后,骑上电瓶车,开足了马力向目的地出发。

阴晦的天空了无生机,这多少让我有些心凉。对于这次专程前去拍摄荷花,我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因为再好的花朵在这样相对恶劣的天气下也拍摄不出什么好效果来,何况这娇嫩的荷花。我第一时间给自己的预期下调了目标值,这是必要的,也是明智的。

先是到了南湖渔村对面的水塘,里面一池的荷叶,荷花却难得一见,怎么会这样,莫不会荷花真的全都谢了不成,抑或说今年是个小年,荷花本身不多,也说不定,谁知道呢。

心有不甘的我又转身赶去南湖边,希望那里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谁知到了那里,狭长的河道上也是尽一色的荷叶,寥寥无几的几朵荷花,让人跟觅宝似的。快看,荷花!有人叫了起来。我快步上前一看,果不,有一朵荷花,正盛开着,也已快临谢了,但总算见到了荷花,不枉此行。

之后,我沿着河岸兜了一圈,仔细寻找,荷花太少了,少得可怜,相对于一河青叶,绝无仅有的几朵荷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临走的时候,我又回过头去,看了看那些长势旺盛的荷叶,以及那忽略不计的几朵荷花,不由得一声哀叹,唉,这荷花,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呢!

在景物之河里 随波逐流

文/肖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执迷于抓拍的我来说,邂逅美景变成了一件不轻松的事。只要带着手机,就没法无视雨过天晴空中忽然出现的彩虹;路遇一只眼神将你萌化了的小猫咪,也实在没法不举起手机;甚至无法忽略一个空气清透的黄昏,投射在墙上的金子样的锐利残阳……许多次,我追逐着那斑驳的墙面上、破门上、篱笆上的“寸光阴”,争分夺秒地拍照,拍到最后一抹斜阳消散,拍到手机没电,好像我能留住什么似的。

对特别惊艳的美景,最纠结的莫过于是手忙脚乱地掏手机,还是气定神闲的观赏。毕竟对所有美景来说,光线就是保质期。同样的景色,在傍晚的霞光下会变成惊鸿一瞥的盛景,而在正午的白光下会令人昏昏欲睡。那些稍纵即逝的盛景,多看一眼都是赚到。即便是拍下来的瞬间,都会感到遗憾,少看了一眼,这一眼之间,又有好多的美流逝了。于是不免会蠢蠢欲动,光看也不行呀,留在手机上的话,不是时时可以拿出来看吗?一键锁定的事,干嘛不呢?

要命的是,通常你拍不出来这种盛景的十分之一,且不说光影投射到相机里损失的光感,仅仅是当时的气氛感、温度感、空旷感、盛大感、孤寂感……这些不一定能通过视觉去触摸的感觉,你统统拍不出来。你对拍摄的野心越大,失落感就越强烈。为了不让自己沮丧,我只好就那么呆呆地看,静静地等待美景黯淡下去,直到惊讶逐渐平息,绚烂归于平凡。就像最惊心动魄的感情都是留不住的,留下的,都是被磨平了理顺了的关系。

桑塔格说:“摄影成了骤忽存在的现实的存货清单。人们热衷拍摄那些行将消失的事物,并且用拍摄加快它们的消失。”仿佛只有把现实当做一个物件来看,它才是真正的现实。吃饭前,给菜品“开光”几乎成了必须的流程,把它上传朋友圈,是因为它马上就不见了。所有的旅游景点都布满举着手机拍照的人们,因为大家都是走马观花,与其用眼睛看,不如拍回去慢慢看——虽然回家后也未必有时间细看。

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里说,那些美轮美奂的图片带来的华而不实、无需思考、迅速达到高潮的观看之“道”,损害心智,最严重的后果,是人们思索、探寻真理的能力被彻底摧毁。这种观看之道,与我们举着手机打卡式拍摄一样无孔不入,令人困惑的是,我们对拍摄越认真,对拍摄的这些现实越不走心。于是,如何得到一种“不看之道”,变成了手机时代的另类审美。

我学会了放下手机,不再考虑眼前的景色怎么拍出来才最美,发朋友圈会有多少点赞,坐在河边,享受阳光、河水、鹅鸭鱼虾,还有杂树生花,看着黑色和红色的松木船来来往往,任凭自己在时间之河里随波逐流,用心体验时间之流的缓缓冲刷。毕竟,那些真正动人的瞬间都是无法被拍摄、保存、记录和分享的:第一次看到大海,第一次在戈壁看日全食,和表妹用水管互相疯狂喷水一个下午,暑假开始时泳池的颜色,在冰冷的窗玻璃上哈气,写下隔壁男孩的名字,每次都用不同的字体,写上、擦掉、再写上、再擦掉……

东方模特气质佳

文/徐德和

上海大学举办毕业生作品展,据说那天走秀的模特中,不少是在该校读书的大学生,我兴致勃勃赶了过去。

尽管学生模特在形象上并没有常见的欧洲专业模特身材高大,但个人感觉这些来自东方的本土模特的气质都很不错,具有更多的亲和力。照片中的女孩在展示即将结束时才上场,她身材秀美且气质典雅,举手投足间充满东方女性特有的魅力。所以一出场便吸引众人目光,现场数十台相机镜头齐刷刷地对准了她,随之快门声也“咔嚓咔嚓”连续作响,宛如机枪扫射一般。

我一边拍摄一边在观察思考,人物站在带有反光特点的T台上,就像在云雾中一般,又给人以漫步在水波上的幻觉。而旁边无数观众围着她,给人“众星拱月”的印象。于是在构图时有意扩大取景范围,意图借大场景来体现现场特有的气氛。就在她扭腰转身即将走下T台之际,裙摆突然飘起,我借助相机的“连拍”功能,连续释放快门,抓住了这个裙裾飞扬的瞬间。

虽然这些即将走上社会的学生所设计的时装不高档,当天现场环境也稍显混乱,但从摄影语言角度而言,人物气质与环境气氛在明暗变化之中自然融合,也成就了我的佳作。

高兴之余,我不能不感谢老朋友过迪先生,他不但及时为我提供了拍摄信息,而且冒着瓢泼大雨驱车接送,没有他的无私帮助,我是不可能拍摄到这张照片的。

道具猫的那些事儿

文/盛忠波

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春季,我随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组,去到黑龙江的一个山区拍一部影片,由我担任道具工作,那年我才18岁。

在这部戏中,有一个活道具——猫,它的戏份儿很重,整个外景都少不了它。当时,我本来在长春选好了一只猫,把它带到了外景地,可谁知刚到目的地,这只猫就趁人不备,从房间的通气窗逃走了,不见踪影。两天后影片就要开拍了,这可怎么办?耽误拍戏我是要挨批受罚的。

事不宜迟,我急忙离开招待所,到附近的居民家里去找猫。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找到一只通体黑色的猫。可是,外景拍摄第一天,我刚把这只黑猫放出笼子,它就跑回了家。我好几次把它从主人家取回来,它仍不配合,实在令人头疼。

这时,导演把手里的剧本往凳子上一摔,生气地说:“小盛,这样怎么行啊?你赶紧想办法,我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去找个能拍戏的猫!”我一时语塞,支支吾吾说:“这……也不能全怪我……”制片主任也走过来,一脸严肃地说:“赶紧行动,我给你派车,到离现场最近的村子去找。”

我上了车,就开始犯愁:这么短的时间,我上哪去找在野外不逃跑又肯配合拍戏的猫呢?我垂着头正心急如焚,突然听到司机师傅一阵鸣笛,抬眼一看,只见一头老牛正旁若无人地舔舐小牛犊,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这一幕让我深受启发,我猛地一拍大腿,有了:这次我找个带崽儿的猫,大猫供拍戏,小猫放一边,还愁恋崽的大猫逃跑吗?

这回我长了个心眼,直奔当地村委会,让他们发动群众协助我们找带着崽儿的猫。村委会负责人很快就帮我联系到了符合标准的猫,我们驱车赶到那户人家,第一眼就相中了。这是个黑、白、灰三色相间的大花猫,身上的“虎皮纹”清晰可见。它育有两个小崽儿,已经满月了。我高兴地付了钱,带着三只猫,得胜般地赶往拍摄现场。

回到现场,我把两个猫崽儿搁在一旁,放出大猫供剧组拍摄。这个方法果然有效,大猫再不逃跑了,拍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那天收工之后,导演满意地笑了,拍着我的肩膀有几分玩笑地说:“小盛,你头脑挺好使嘛,这只大花猫找得很不错,辛苦了!”

在后来的拍摄中,这只大花猫也一直很配合,镜头前总是很出彩,还让我日后获得了长影厂内“优秀道具奖”的殊荣呢。剧组里的许多同事和我一样,都喜欢上了它。拍戏之余,我总逗弄它玩儿,并给它和它的小崽儿用高级洗发精洗澡,买小鱼、小虾喂它。没多久,我和大花猫就成了好朋友。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偶尔在哪里看到猫,我仍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只被我送上银幕的大花猫。

青虫或新芽

文/陈亮

我经常用手机随性拍一些照,景点有天空中的白云、有貌似睡佛的山脉,也有广场休闲对弈象棋的老人,有时外出踏青也请儿子帮忙拍照,以作留恋。尽管我有时也很自恋,但从不自拍。在我的那些随意拍摄的内容中,有一张是目前为止令我“忐忑”和“得意”的。得意的不是拍摄手艺,而完全取决于这个摄人心魄的拍摄对象。

你看,在几株繁茂青绿的树中,有一棵树最幸运。当我看见它时,它的一望无际的绿色让我心旌荡漾。而此时,我像突然发现了新大陆,几只绿色而肥胖的青虫(俗话说猪儿虫),正紧紧地依附在树丫上,自成一派,不想,细看,一只、两只、三只,妈呀,这哪里是一清二白的树,这简直就是青虫蜗居的天堂呀!

但是,定睛一看,那青虫,差不多有两三厘米长,身上没有褶皱,一副年轻性感而盛气凌人的模样。不对啊?这青虫俨然离开了树叶,不是盘旋依附在树叶上,而完全是从树丫中伸展出来,它们一动不动,似乎在酣睡中打着沉沉的呼噜,奇怪的是:身上还有那种枝桠一样的“桔梗”,难不成是树的新芽,被我看成了“虫”?

我不敢断下结论,下意识里,我却对这变色龙一般的青虫怀着好奇,一下子拍了下来。以前捕捉镜头需要时机,但现在却相反,我的镜框即便装下了这树还有青虫,却难以装下那伪装的“沉睡”。我被本能的好奇心包围,久久地徜徉在树下,我想我一定要找到答案,即使是叶公好龙抑或被别人讥笑嘲讽。

但我刹那改变了想法,不想去问,不是嫌麻烦,而是怕别人分享了这么一点可遇不可求的“小确幸”。也许有人会无所谓地告诉我:那就是虫啊,有什么稀奇的!或许有人会惊呼:啊,是树丫,真的太像虫了!也许我会比较接受后者,但我不想让传说变成现实。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就像一个美梦,生怕醒来。生活就应该在设想和好奇中寻觅快乐,而不只是追求一点微不足道的所谓“真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与其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不如让它像海市蜃楼一般,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秘境光辉

文/张廷

朝阳轻轻地爬上了山尖,银色的光辉洒满山谷,晨雾在阳光下慢慢升腾四处飘散,草原上隐约出现了一行人,他们背着沉重的背包,手持相机,正对着远处的山峦拍摄着。

这里是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中最神秘的一片山区——多罗米蒂中的高山草原,群山环抱风光旖旎,却很少为外人所知,犹如一片幽静而神秘的世外桃源。

而出现在草原上的一队摄影师是来自北京香港等地,他们正在逸镜老师带领下在这神秘之地进行摄影采风活动,太阳上山前刚完成了一组草原上朝霞与晨雾的拍摄,正前往垭口进行下一组——远山的光辉创作。

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前一组草原晨雾明显更讨巧、更容易,这样的风光可以创作出神秘缥缈的美丽作品,也是广大风光摄影师们所追求的一大摄影题材。而正要拍摄的远山光辉,却是很难拍摄的一个题材,因为已上山巅的太阳亮度太高,这需要高度的摄影技巧与巧妙的创作思想之完美集合。

这里为减少太阳直射的强度,大家找到了步道边的树林,用树叶遮挡了阳光的直射,同时也营造出美丽的画框式前景,山脚下朦朦胧胧的雾气萦绕着阳光下的远山,让一切都显得那么神秘而不真实,仿佛来到了虚幻的魔界,而刺透树叶的光芒更是将作品的主题推上了高潮,这正是这幅作品创作灵感的来源——秘境光辉。

几生修得到梅花

文/潘修范

冬去春来,最早得讯属梅花。凡见第一朵梅花猛然缀上枝头,心头总不免一阵轻快一阵喜。

春节前后数次去植物园、莘庄公园探梅。铁干虬枝,疏影横斜,经年拍摄,多少有点审美疲劳。词人李清照言道:“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摄梅亦如此。

那日,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于梅园兜兜转转,左右揣摩。但见绿梅苍劲,碧萼凝雪,暗香浮动。一位大姐让我拿她相机给她留影,拍摄中感觉梅枝错杂,画面不佳。能否撇开常为人道的“铁骨寒梅”形象,用自己的眼睛摄下唯我独有的梅花?斟酌多时,取景框里一朵迫不及待绽放的绿萼梅渐渐呈现。我用400mm长焦镜头,大光圈聚焦,连同审美顿悟,径取花蕊。然而,按正常白平衡拍摄,效果亦平淡。罢了,既然今日阳光不配合俺,俺干脆反其道而行之,舍弃常规模式,设置“荧光灯:暖白色”低色温值,人为调整画面色调,将梅花置于偏蓝背景上,试图营造月夜般氛围和梦幻般意境。这,与我以往拍摄的梅花已是大异其趣。也就在按快门的同时,薄云间阳光透出点点,梅花沐浴着第一缕春天的阳光,冰清玉洁。

试拍两张,感觉不错,朦胧中自有“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意蕴。一旁的大姐看见,也要我给她如此拍摄。当然,蓝调梅花可以,人物造像则怪怪的。

春天拍鸟记

文/王争亚

今年春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同样也阻挡了我出国拍摄野生鸟类的步伐。因目的地国家的疫情较为严重,早在半年之前已经预定了机票、计划三月底出国拍摄的行程被迫取消。然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因疫情宅在家中的我,这个春天居然在家门口过了一把拍鸟瘾。

早春二月,春江水暖鸭先知。荥阳刘禹锡公园内的鸳鸯早已按捺不住生命的躁动,在寒意未消的公园湖面上成双成对地追逐嬉戏。鸳鸯虽不属于特别珍稀的鸟种,但因其拥有一身缤纷的羽毛和一副呆萌的神态,再加之中国传统文化对鸳鸯所赋予的美好寓意,人们对鸳鸯历来十分喜爱,视之为吉祥鸟。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鸟儿最活跃的时间段一般都在清晨。为了拍到精彩的画面,那些天,我天未亮便扛上十几斤重的摄影器材,驱车到达30公里之外的公园湖畔守候。早春时节,清晨的湖畔依然寒气逼人。为了保证按快门的灵敏性,我干脆脱去防寒手套。时间一长,手指就被冻得麻木僵硬了。但只要发现鸟儿有精彩的动作,便完全忘记寒冷,全情投入到了拍摄之中。

疫情之下的公园湖区,不见游客,鸟儿就大胆多了,它们或在湖面上游弋嬉戏,或在湖区上空盘旋翱翔。在这种情况下拍摄,每次都能收获满意的影像。

微信朋友圈里发现了一条令人兴奋的消息:郑州市北龙湖来了一对野生疣鼻天鹅。

疣鼻天鹅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鸟类,因其前额有一块瘤疣突起而得名。疣鼻天鹅的繁殖地和越冬地都不在中原地区。之前我曾多次有过去疣鼻天鹅繁殖地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拍摄的念头,终未成行。此次白衣仙客降临郑州,真是天赐良机。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湖面上时,两只天鹅如同白衣仙子,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尽情地起舞。正值仲春,一对疣鼻天鹅互动频频,点头示意、交颈摩挲,向对方表达爱意。眼前这一切美好的瞬间,都永久地定格在了我的相机之中。

令人欣喜的是,两只本属异域他乡的疣鼻天鹅已经深深地恋上了郑州这方土地。这对恩爱伴侣已经孕育出了爱情的果实,在远离人群的北龙湖小岛上,雌鸟产下的卵,已孵化出6只可爱的天鹅宝宝,这是野生疣鼻天鹅在繁殖地以外创造的生态奇迹。

当然更令我期待的是,能够拍摄到疣鼻天鹅的全家福。

暮春初夏时节,在风景如画的郑州新区龙子湖,多只凤头??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眼球。凤头??亦称冠??、浪里白,是??科的一种鸟类。头顶有漂亮的黑色羽冠,其“凤头”名字因此而来,羽冠竖起时宛若美少女的发髻。处于发情繁殖期,凤头??的表演是最吸人眼球的,时不时地在水面将周身羽毛竖起,做出一种“炸花”的动作。更多的是雌雄两只鸟成双成对的求偶表演。此时,雌雄鸟会两相对视,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最为别致的是雌雄两鸟口衔水草游向对方,将身体高高挺起并相互撞击胸部。这是摄影人最为激动、最为期待的瞬间。

鸟儿对自然环境的判断和选择是敏感而又准确的,野生鸟种类的逐渐增多,表明了郑州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向好。千姿百态的鸟儿为城市注入了活力和生机,也为摄影爱好者带来了快乐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