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文友文章

2022/12/23经典文章

文友文章(精选16篇)

一种尊重

文/冰玉

中午去餐厅吃饭,办公楼前遇见一个陌生小伙子。

见我过来,他拦住我问:“姐,你们职工食堂收现金不?”“厂里有规定,不许收现金。”我答道。小伙子稍一沉思,又问:“我能不能把钱掏给你,刷你的卡吃顿饭呢?”顿时,我明白过来。“不用,我卡里有钱,出门在外,谁能没个难处?”说着话,我领他进了餐厅。

餐厅里人很多。我找好位置招呼他坐下,便拿碗打饭。我刚把饭端到餐桌上,他麻利地从口袋里掏出10元,非要塞给我。我再三推让:“兄弟,真的不用给,我卡里的钱还多着呢!山不转水转,说不定哪一天我也会转到你那里去呢。”他硬是把钱放在我面前,引得正在吃饭的工友们,目光齐刷刷地转向我。为安心吃饭,我只好不再推让。

也许,他真的太饿了吧!这顿饭,他吃得狼吞虎咽,津津有味。饭毕,他告诉我,他是来厂里办业务的,等到中午,也没找到人,这么热的天,附近又没饭店……

我拿着钱,再次退给他,他却执意要我收下,还对我千恩万谢的。看他那么坚持,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临走时,他特意要求,彼此都留个电话,权当交个朋友!还一再嘱咐我,以后若有机会去市里,一定要去找他。起初,我不太理解他为什么如此执拗,心里感觉怪怪的。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收下钱,也许对他来说,得到的是一份心安,更多的是对他的一种尊重吧!

突然想起朋友讲的一件事儿:某日,一文友收破烂时,不期而遇一熟人。那人随手拿出一些纸箱、饮料瓶之类的东西。当文友称好重量付钱时,那人说啥也不肯收。结果,文友觉得自己好像受到别人施舍似的不安,心里久久无法释怀。其实,有时候,该收下的,就收下,也许就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

莫因善小而不为!举手之劳,让我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快乐和友谊。

念 旧

文/刘学升

据说人老了才会念旧,此话对我而言未免有点儿偏颇。年逾不惑的我,心似乎变得越来越柔软、越来越念旧了。

这些年,由于工作的缘故,我经常身处异地。每次远行,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我往往购买普通的车票。主要在于我对家乡、亲人的依恋不舍,生怕故乡的风景永久地离我远去。而每次返回,我往往乘坐高铁动车。不为其他,心中只盼早点儿到家,早点儿与挂念着我以及我挂念着的亲人团聚。走出车站,眼前熟悉而亲切的景致,使我浑身的疲惫顿然消失……

寓居省城,欣慰他乡遇故知——我与故乡同村的几位发小取得了联系。我先前并不知晓他们或从学校毕业,抑或成家后一直在合肥创业和发展,算起来,我们已有二十多年没见面了。忆起儿时一起光着屁股玩耍嬉闹的情景,再面对我们如今的业绩有成,内心难免生出一番欣慰与自豪来。

几天前,一位文友委托我到省作家协会为他换发一本新的会员证,并嘱咐我尽量将老会员证保留着:“当时介绍我入会的C先生,已经过世了……”。省作协的Z女士为文友办理好新的会员证,欲将老会员证收回。我同她商量:这本老会员证,我的文友已经保管了二十多年,您看上面的照片还是一位神采奕奕的帅小伙儿,现在已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小老头啦。他是一位怀旧的人,您能否把老会员证留给他做个纪念呢?Z女士善解人意地答应了。

念旧的人,情感细腻,知道珍惜,懂得感恩。具有念旧情结,能够保持内心的清明。时下,我经常在异地城市的夜里,怀想着三十多年前乡村满天的星星、池塘的月色、田间小路的一草一木;回忆着二十多年前当兵时与战友同甘共苦的每一个日子;眼前浮现着十多年前每次离家,外婆拄着拐棍伫立在家门口,目送着我一直走得很远、很远……宝贵且无情的时光一去不返,惟有念旧,才能聆听到自己真实的心音!

读过一个故事。晋代名士王徽之某个雪夜忽然想念好友戴逵了,于是连夜乘舟去访问好友,待到了戴府门前,却不敲门便转身返回。他因念旧而来,到了朋友的门前,就觉得心满意足了,所以尽兴而归。王徽之“雪夜访戴”的故事,简单,从容,相思,不相负,超乎功利,至情至性。想必念旧的王徽之,彼时一点儿也不感到雪夜的寒冷。每每想起,我亦倍觉朴素,有一种贴心的温暖。

家菜不如野菜香

文/沁香一瓣

春日的那天上午,和文友一起约好,沿乡村一条通往农家乐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散一会步,然后到农家乐的小餐馆去吃美味野菜。

春风轻轻地吹着,暖暖的。大约九点多钟,文友来了,一年没见的他变化真大,他发福了,腰围明显变粗,挺着长满脂肪的肚子显得步履蹒跚的样子。我打趣地说;“老兄士别三日,怎么己经变成‘四U’的人了,这肥胖胖的身子不减肥不行啊。”

“四U?”文友奇怪地问;“你说的‘四U’是什么意思?”

我笑着说:“就是你胖和拼音“U”相融合,胸前已经有了坡度,走起路来气喘吁吁已丧失了风度,晚上睡觉免不了还要打起呼噜,搅得你爱人睡不着气得嘟噜。”

文友听了哈哈大笑;“啊呀真的被你说对了,这‘四U’苦死我了,似乎我所有的生活规律都已经被打破了。”文友叹息着说:“我很烦恼呀,这样发展下去如何得了,想减肥也减不了,就是现在喝水也会发胖。”文友苦恼地说;“你看我该用什么方法才能减肥?”

春风习习,河畔的柳枝在风中飘逸,鹅黄色的新芽绽满了枝条,似在风中荡着秋千。我忽然想到了用柳芽叶泡茶和吃野菜能够打掉身上的油水之一说。便是脱口而出。文友一听,又笑了笑说:“这样好极了,我要下决心减肥,我也是在想着要吃一个阶段的野菜,除了到野菜馆品尝一点外,但不知道可到哪儿去找呢。”

我笑着说:“野菜是有的,如果你想的话我就陪你去采摘,其实采野菜很适合你。一是可以练眼睛,当俯身凝视着一片新绿时会感到目清眼明。二是蹲下来采集时对锻炼腰腿大有益处。我陪你一起去找纯天然。”文友听了只是点头直笑。“老兄说的是,我现在一切听你的。”于是,我从小包里拿出了一个超市大塑料袋说:“好呀,咱俩沿着小河一起走向农家乐,顺便寻找我小时候熟悉的野菜。”文友开心得直点头。一路上,关于野菜的记忆便在瞬间打开。

野菜在我小时候时也常常把它们叫做苦菜的。那时候,每到第一场春风春雨之后,被春雨飘洒过的田埂上,河道边与竹林的树丛中间,就会冒出各种各样的野菜来,那时候我们的家境很贫穷,特别是到了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野菜就成为我们粮食的补充。我们经常会带一只布袋和小刀上学,等到放学后就沿途寻找野菜,常常是满载而归。

野菜的种类很多,诸如野芹菜、野苋苺、马兰头、蒲公英、马齿菜、麻菜或苣荬菜、蕨菜、明叶菜、小根蒜。只要是能吃的就把它们挖回家,大自然的神功魔力总是显得那样的稀奇,凡去年被割过并且被挖光野菜的地方,到了第二年春天还会长出野菜来,特别是几场春雨后又,原来杂草丛生的地方会一下子变成了绿荫遍地的野菜,它们和田埂和河畔浅黄色的小草一起开始蓬勃地生长,特别是被漏忘采摘了的野菜,还会在几天后开出金黄色或者淡淡的白花。那些花儿开了的时候,悠悠的清香真是醉人,那绿叶托着花瓣,美丽的模样简直让我们高兴得常常俯下身来和它们亲吻。

每当有了野菜,母亲就会调动她的手艺上灶做给我们吃,母亲把野菜总是先洗干净,然后用手指掐了根后凉干,那时炒野菜和做汤是没有油的,虽然只用盐煮来吃,但在母亲的手中制作的野菜也是苦中有香的。星移斗转,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的人们早已忘记了乡村四周的野菜,吃鱼食肉的多了起来。人们逢年过节大多是会上宾馆,吃山珍海味的人家也多了起来,随着生活的改善,肥胖者越来越多了,脂肪肝、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折磨着那些贪食者,看似条件好了,但胖者的夫妻生活影响着家庭的不和谐因素在增多,这是肥胖在作怪和作祟。

农村的野菜就是一种天然的绿色食品,它没有农药污染。野菜的营养十分丰富,它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是能减肥,不仅被乡下人自己认可,而且还被城里人当作餐桌上的宝贝一样。所以最近几年,野菜的身价一改往昔,成了人们信奉减肥的最佳美食之一。如今的农家乐内的餐馆吃野菜的方法很多的,野菜不仅可以炒来吃,还可以用来包饺子、做馒头和制菜饼,还可以凉拌煮汤等。这种用野菜制作的食品吃起来虽然有点清苦。但从城里来的人都说是清香可口。人们在吃惯了油香的鸡鸭年代重新吃点野菜忽然觉得可口起来,成为一种新的嗜好。随着减肥行动的展开,从城里骑车到乡村找寻野菜的人越来越多了,人们把采集野菜当作锻炼身体的有效方法。在人们返璞归真的今天,新鲜无污染的野菜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野菜己成为春天生活的又一美好补充。所以一吃好野菜,文友马上提出了采摘野菜的要求,我当然乐意。野菜花儿开了的时候,从城里到农村挖野菜的人络绎不绝。他们在用自身的体验在演说那野菜的滋味不是苦的,而是甜津津的感觉。据资料介绍:蒲公英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食用后对糖尿病、肝炎病人有好处。马齿苋可以消炎解毒,有预防痢疾的作用,并对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有独特的疗效。荠菜有清肝明目、止血、和脾胃、降压作用,用于痢疾、肝炎、高血压、妇科疾病、眼病、小儿麻疹等,野苋菜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治痢疾、肠炎、膀胱结石、甲状腺肿、咽喉肿痛等。灰菜的功效是去湿、解毒、杀虫,用于周身疼痒或皮肤湿疹。蕨菜的功效是清热、利尿、益气、养阴,用于高热神昏、筋骨疼痛、小便不利等。我的另一位文友身高不满一米七十,体重一百九十多斤,肥胖折磨得他几乎走不动路了,夫妻生活冷漠。后来食了三个月的野菜,他的将军肚子没有了,人瘦了,精神好了,夫妻的生活又正常和睦了,他逢人都说食用野菜好。

我把自己和野菜的一段经历并加上认识对文友说了。经不住野菜的诱惑,文友开心地说:“啊哈,我还不知道。原来你就是很有经验的割野菜高手?今天我一定要在你的带领下去找找野菜。”我承诺地点头。于是,我们嘻嘻哈哈地说着笑着。那天,我和文友一路来到了农家乐,点了几盘野菜之后,文友美滋滋地吃得直点头,更激发起了要找寻野菜的兴趣。野菜馆内食者络绎不绝,菜馆还供应可以带回家的用野菜做的苦菜面,野菜饱子、野菜饺子和馄饨……适应了时下流行“吃苦”的习惯,挺着将军肚的食客连连叫好,似有迟来有憾的样子。野菜把那些平时吃得满肠肥的频频点着说这才找到感觉了。

饭后,我们慢慢地绕道走进了河对岸的一片大竹林的河沟边。其实寻找野菜的过程也是步行锻炼身体的过程,转弯和绕道都是一种心情的放飞,我们拎着塑料袋,用柳枝折了当成一把小小刀,一起走进了附近一处大竹林的沟边寻找。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竹林里的空气是那么清新,黄鹂和白头翁们在竹枝头上唱着春天的欢歌,不远处村宅上的桃花和杏花已经盛开,似彩霞般的美丽多姿,似纷飞的红霞闪烁着别样的色彩。当我们走到青草和野菜杂草混在一起的地方时,文友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文友敞开着衣领,挺出了那个将军肚子,我用手摸摸,嘿,肚皮厚厚的藏满了油的脂肪,他简直弯不下腰来了。

正在这时,我们的眼前看到了几只小蜜蜂飞过,接着又有一对早春的蝴蝶飞舞着。那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我们在地的田埂和河畔一起追赶蝴蝶,跑的满头大汗,弄得早开的蒲公英花絮也被我们逗得到处乱飘,那一刻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我知道,凡有早醒的小蜜蜂和蝴蝶的地方就必然有野菜的花,这是经验之谈。文友羡慕地说:“你这样不胖不瘦的身材太好啦,真是千金难买”。我鼓励他:“只要坚持来乡村打野菜和锻炼,青春的魅力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文友点头说:“我一定听你的!”

各种野菜在我们眼前是那么的水灵灵,野芹菜和野田菜、马兰头和荠菜等布满了河边的草丛,风在轻轻吹,有的野菜还开着嫩黄色娇艳的小花朵,别看野菜的花儿小,那可是精致的很,掐几朵在手中仔细端详,美极了。河畔花香四处弥漫,闻闻那带着泥土的芳香花味,我们真的像孩子一样的快乐。

是的,当野菜花儿开了的时候,这就是大自然在给我们提供天然的美味。我们赶忙又蹲在地上用柳枝做的小刀采摘起野菜来,绿油油的,越采越有劲。我转头看看文友,只见他也学着我的样,很吃力地把野菜采摘到塑料袋子里,这样的忙忙碌碌,不一会儿就把塑料袋子装满了,看看他的脸上早已满头大汗了。我们采摘到了许多纯天然的野菜,当文友拎起沉甸甸的野菜时,美得眉开眼笑……

几天之后,文友打来了电话,又开心地说及那天一起采野菜和在农家乐美食野菜一事,又是乐得像个孩子似的。他告诉我:野菜带回家后,先是把野菜分类,然后每天取一份切成小段,用麻油,醋,细盐拌了,吃起来味道是苦中带香,回味无穷,品味野菜里淡淡的清苦淡淡的香味。连妻子和女儿也争着吃哩!他还这样说:等家里的野菜吃完了,还要我再带他一起去河畔采野菜。我当然乐意。

是啊,“家菜不如野菜香”已是当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时尚。天然的野菜是最纯最美味的,吃着它就像咀嚼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闻着它,就像是闻着这一段记忆中的淡淡的清香!

微信情结

文/王贺鸿

常言道:人过四十不学艺。快五十岁时,我才学会捣弄微信,一方小小的手机屏幕,豁然将我带入一个广阔的天地。工作群、文友群、同学群、战友群、老乡群……诸如此类,五花八门。

微信聊天使当今的人们对手机有了无限依赖,那跳跃的文字宛如开在路边的野花,无时无刻不向你点头微笑,且常常意犹未尽。感触最深的是,几年前老伴去了苏州女儿家带外孙,一个人独守空房时,寂寞便在不经意间涌上心头。每每至此,我便点开视频聊天,与老伴面对面聊上一些闲言碎语,再与可爱的外孙逗乐一段时光,寂寥的心结渐次舒展开来,一夜酣睡在甜甜的回味中度过。

在工作群里,科室有什么工作安排,在群里部署一下,大家便心领神会,免去了电话和口头逐一通知的繁琐。在文友群里,晒晒新写出来的作品,让文友去品头论足,写作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在老乡群里,叙叙家乡的变化,聊聊丰收的景象,再说说谁家的孩子今年又考上了大学,谁家刚盖了小洋楼,买了小汽车。家乡如今有了健身房和娱乐场所,在田地里忙了一天的村民,晚饭后跳跳舞、打打球,满足又乐呵,我为家乡的沧桑巨变一次次怦然心动。在同学群、战友群里,聊聊那些过往的青葱年华和激情燃烧的岁月,常常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仿佛时光又倒流了几十年,心态霎时年轻起来。

微信,恰似一泓清澈的溪水,流过干涸的心田,茁壮成信念里的一片绿洲,使每个人都融入向好向上的心态环境中,任心灵的花蕾舒缓地绽放在一方荧屏,翱翔在这个美好时空里,彼此拥有并相互珍惜。

学画拾趣

文/蒋延珍

“曲径摇芳竹舍边,参差绿树远云间。千山妙笔玲珑境,一纸丹青逶迤篇。”这是古人对画的描绘,激发我拿起很久不摸的画笔。

这次延期开学,寒假较长,在读书写文的同时,我决定把绘画再练练。西画和国画中我喜欢国画,读师范时学了点皮毛,在不知天高地厚时曾胡乱涂鸦。这次网上有老师授课,每天跟着练习,掌握了不少技法。先前没有绘画工具,我就跟着听,看那些老师都画得那么好,自己也觉得听了就能画。一位熟悉的文友把他的第一幅画给我看,画面上有一只小鸭,柳树很粗糙,感觉他以前没画过。我鼓励他,多画会更好。

过了几天,我找出了一些绘画工具,就和文友展开了绘画比赛。我们主要选择小写意的花鸟山水画,不断画,文友进步快,得益于他以前练过几年毛笔字,对老师讲的技法认真揣摩,他的山水鸟儿树木在一张张画中,不断地有模有样起来。我自以为以前有点皮毛,反而不太按照老师讲的,加上固有的概念,把山石染得深,远山不那么认真去表现,整个层次就模糊。对比后我不敢掉以轻心,认真学习每一天的内容,跟着老师临摹。当我紧追急赶几天后,也画出了稍微满意的画作。

画绣球花时,刚看到硕大的花头,细碎的花瓣,不知从何入手。听老师讲了以后,得了要领。花瓣三四片为一组,以花心为圆,向着中间深浅层次逐渐搭配,根据花型不规则叠加,用不着细数画几瓣,大致成形就可。寒江垂钓图,画出柳条的疏密,江水悠悠的独钓客的怡然自乐的情景,这类就要画出近中远景的层次,近实远虚,注意刻画近处的柳树和浅滩。黄山云海,高耸的山石,悬崖松树,远处浩渺云烟,画了几次对云海表现欠佳,通过研究得出云是最淡的墨色加水晕染。在画花鸟时,初时鸟的形态把握不好,后来形态勾勒出来,染色却不细致,废了画作的基调。继续不断练习,能基本画出画眉婉转唱,麻雀啄枇杷,蜂蝶恋花,鹦鹉枝头俏的漂亮画作,触类旁通鸡鸭鹅也会了。看着笔下蕉雨、柳荫、梅馨、竹影等折射出天人合一的情调和氛围,感悟画乃神气之物,走笔龙蛇,汇天地万象,十分怡然自得。

绘画让我们行走在魏晋时空唐诗宋词里,“人俊逸,意陶然。唐风宋韵隐流年。拈豪开管情何在,明月清风入梦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画中流淌出诗意。

绘画需要高度的静心、耐心。在这段时间里,我每天写字画画写文看书,浸润在祖国优秀古典文化里,内心宁静。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点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追梦远方……

悲念伊人

文/刘晔宽

今悉,文友病逝的噩耗,霎时,我的时钟仿佛也停滞了。大脑一片空白,好久才醒过神来。询问其他文友确认,所有听到消息的文友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了。一种内心的痛彻心扉的感觉油然而生,脑海里便不断回放着那些有关她的影像。

群山低头,青松肃立,白云哀垂,江河归泪。大家的感情都和阴雨天一样压抑和悲伤。

应该说她生病的事我是知道的。两年前的一个下午,她把她做CT的报告单梗概发给我,求我帮助问做外科主任的同学,我把短信转发给同学,回话说:“非常不乐观”。那时很多文友都为她担心。后来听说去长春手术了,效果还不错,朋友们都为她松了一口气。谁知今年又严重了,而且治疗无望。在一次文联组织的作家协会集体学习的会上,我听说以上消息,倒吸了一口凉气。不久她给我发了一条短信,短信是这样说的:“今天的短信算是告别吧,大家对我的帮助只能来生再报了,今生只能说声对不起。告诉大家不要来看我,也不要打电话,手机卡随即废止了。别难过,自己保重。”看到这样沉重的文字,我的心碎了。马上打电话给她想问个究竟,可电话已经关机了。独自走在松花江边,设身处地想,别提多悲伤了。

我认识她是在五年前的一个夏天。记得那是因为美国对台湾出售武器,我非常愤慨,于是撰写了《美国对台军售中国如何应对》的杂文,文章发到博客上,本想会引起大家议论,却没有任何反响,只是她在QQ上表示赞赏,说我及时指出美国是当今中国真正的敌人非常到位。当时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内很多人还主张改善中美关系,当时提出“美国敌人论”可谓胆大妄为。几年过去了,美国真的成为中国的顽敌,看来当时我们的看法是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通过留言认识了,慢慢知道她也喜欢文学,闲的时候就在网上一起探讨一些文学问题。她告诉我她认识我非常不容易,她是听同事说有个网友文笔不错,自己写日志,就是聊天非常吃力,很多东西看不懂。她便设法加我为网友了。

在空间相册找到了她的照片,高高的个,苗条的身材,美丽端庄且雍容华贵。真是很喜欢,直观印象给虚拟的世界增加了几分现实感。

她喜欢绘画和音乐,多才多艺。她的铅笔素描画“悲伤的小猫”栩栩如生,慧眼传神,把小猫悲伤的心智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经常在网上推荐纯音乐给我,那些时而明快时而优柔的旋律,曾经无数次感染了我。  

她秉性善良,责任感极强。一次她母亲生病,她带母亲看病,求我帮助挂号,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了她。她是打车来的,瘦弱的身躯,那样认真的搀扶着老妈,另一只手还牵着孩子。老妈休息的时候告诉我,“这孩子最善良,最孝顺,对孩子还负责任。”

她文笔很好,文字让人折服。我是一个很高傲的人,真正认可的文字不多,偶然见到她的文字,我惊诧了,不由得自言自语,“真漂亮啊!”还记得偶然翻阅她的空间,看到她的《春雨》,我从那时开始佩服她的文字了。《春雨》开篇是这样写的:“清晨醒来,耳边想起了风雨敲击玻璃的声音,起身下床拉开窗帘,呵!雨水似瀑布,倾泄直下。这样大的雨在春季是不常见的,雨似乎也知晓自己的不是,竟然害羞起来。”一小段文字,把比喻和拟人巧妙地结合起来。记忆犹新的还有《初夏》:“夏,是春洒下汗水之后的跋涉,是萧瑟秋风之前的温馨和热烈,是严冬肃杀之前的人们挽留的一种心境。夏,拥有着奇特的性格,它火烈、成熟,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她最懂女人,在她身上尽显女人的魅力。理解她全靠读她的文字和读她对我的文字的评论,她这样写女人:“都说夏是女人的季节,更是恋爱的季节。因为女人窈窕的身姿,在五彩缤纷的映衬下,绘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是那样的引人注目。走在街上,轻风拂面,感觉是那样的清爽,那样的舒服,令人沉醉。‵快上车吧,快发车了。′耳边传来女人银铃般清脆声音,”文字鲜活真实,朴实无华。我曾经写过一篇叫《我心中的明月》的散文,文章用明月的圆缺比喻女人的不同时期,她读了之后,在QQ上写下了她独到的理解。让我有一种知音的感觉。她懂得自尊,聪明伶俐,落落大方,在她身上可以充分展现女人的魅力。

她酷爱生活,言语之间体现着她坚强的性格和对生活的无比眷恋。得知她的病情之后她在空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为什么我的天空总是灰色的?都说上帝是仁慈的,为什么偏偏把你的爱向我隐藏?两年前你关闭我生命的大门,又为我打开了新生的一扇窗,让我重新燃起生的火花,再次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怎么才过不多久,你就反悔了,连窗也牢牢锁紧,断绝我的一线生机。掌握生死大权的上帝你告诉我,你是否听到一个生命的呐喊,你是否看到那份绝望中的凄凉?……在这世间还有谁能给你生命的希望?”还没看完这段文字,我早泣不成声了。我到处咨询,走访名医,均无计可施。只能回想她的“呐喊”,在泪水中体味她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无比的眷恋。

她无比坚强。病魔无情地折磨她的时候,她还充满热情,上网浏览文友的文章,在QQ上对我说,“我还能活一阵,我想开了,我睡眠很好”。病情严重的时候,她也说:“我可怜的连死亡的权利也没有。”可她的另一面是坚强的,她告诉我“不要悲伤,保重自己。”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仰头望天空,眼神中透出光彩,天是这样的蓝,云是那样的白,生活是这样美好,怎么能不好好的享受一番呢?”表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回想起那些文章,那些文字,渗透了一个聪明的、纯洁的、高尚的活的灵魂。我想向上帝祈祷,为了这善良的人,瑶池路上一路走好!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回想那山那水,那景那物,睹物思人,悲悲戚戚,知道她的人无不说她的好,那就让那美丽的身影永远长留在文友心中吧。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追梦路上

文/冰玉

自从加入以文会友群,我每天都奔跑在追梦的路上。

人因梦想而伟大。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前进的动力。然而,追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欣慰,有寂寞,有痛苦,也有快乐。

记得刚入群的时候,时常有文章发表在《洛阳日报》《洛阳晚报》上,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和自豪,对写作更是充满了信心。后来,有一段时间“颗粒无收”,我心中便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和沮丧,甚至怀疑自己没找对努力的方向。尤其看到文友发在日报上的美文《前方请转弯》时,我心里纠结了好久,不知是该坚持还是该放弃?

心烦意乱间,我在QQ空间发说说:“我是不是也该转弯了?是不是找错了努力的方向?”有不少文友立即回复:千万不要转弯,你行的,我们支持你,一路同行!简短的一句话,却给予我莫大的鼓舞。

编辑老师更让我感动。总在我快坚持不住的时候,给我意外的惊喜。一次有幸得了个征文奖,我把文章放进QQ空间珍藏,高兴之余,我发了心情:“感谢编辑老师,总在我快放弃时,带给我写作的动力和希望。难道编辑老师会算卦?”还发个偷笑的表情……一时间,文友、朋友纷纷回复:编辑老师不舍得放弃你这个追梦人,继续努力哦!

读书写文,天赋和悟性固然重要,但怀有一颗平常心同样重要,只有不断地坚持才能在写作之路上走得更远。这两年,我无法跟成绩斐然的文友比,只能跟以前的自己比,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便觉得是在成长。情绪低落时,我曾想放弃,终因离不开文友群,离不开文友们而作罢。如今,在文友们的无私帮助和鼓励下,我依然跋涉在追梦的路上。

想起朋友圈里分享的一段话: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能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奔跑在追梦的路上。我又何尝不是如此?

坚守是一种熬

文/李亚坤

周末,参加系统业务培训学习,有幸聆听了一位本地专家的讲座。长期从事教育宣讲工作的他,凭着不断深入钻研,专业能力日益精湛,退休后,竟先后被浙大、清华等国内顶级名校特聘为导师、教授。他的授课固然精彩,听众反响强烈,但我觉得,更精彩的还是他的活法——退而不休,把热爱的事业视作一辈子的情怀来做。面对如今纷至沓来的荣誉和成就,他笑称自己“墙内开花墙外香”,多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修炼,终于熬过来了。

说者一脸风轻云淡,台下的我却听得惊心动魄。原来,坚守在很大程度上竟是一种熬。老家乡下有句俗话,叫“熬出头”。比如形容村里一对孤儿寡母,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幼儿,如愿盼到儿子出人头地的那一天。这位母亲在村人眼里无疑是幸运的。小时候不懂,长大了,懂得了世事艰难,才略略明白那一个“熬”字里,包含了多少苦楚和心酸滋味,外人是永远无法体会的。

无独有偶。翻微信,看到朋友转发马云的一段话:熬不过来,就认命;熬过来,就是重生。那副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胸怀和气魄,也许只有像马云这样的人才有勇气和底气说得出。对我辈常人来说,在每次自我懈怠时,不妨拿来给自己鼓劲儿——在还能熬的时候,一定要熬下去。也许这一念之间,就重新迸发了坚守下来的勇气。

刚分到小镇教书的头几年,我意气风发,不仅想在教学上出成绩,还想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写作,开辟一片新天地。那时我结识一个霍山的文友,跟我同行,我们喜欢把各自在当地报纸上发表的“豆腐块”在QQ里交流、讨论,互相鼓励。我们发誓要把天下的名著读遍——现在想来自然可笑,且不说好书浩如烟海,单单是当下所谓“名著”的帽子,就颇值得怀疑。但当时年轻啊,大把的时间,大好的精力,就像一汪泉眼汩汩地冒出来。一个5平方米的单身宿舍,放晚学后,关起门来,就像一个孤岛。暑天里,没有空调,就坐在冷水盆里看书;寒夜里,裹着被褥趴在书桌上爬格子。潜意识里,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只有比别人付出双倍的努力,否则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二十年后的一天,当我在本市最大的书店赫然看到霍山文友的两本散文集,我瞬间陷入恍惚,仿佛有一种不真实的做梦的感觉。尽管我知道他的文笔一路精进,文章已然在国家级报刊频频露脸。但那两本散文集给我的冲击实在太大了,大到远远超过书架上那些大部头名著的分量。其中一本集子的扉页右上方,附有他的近照,那儒雅、自信的笑容如静静绽放的幽兰。我不由回忆起我们年轻时畅谈的理想,那情景熟悉又陌生,犹如电影画面里镜头的近或远,近的,是活成了自己喜欢模样的他;远的,是似乎还在原地徘徊的我。如果把这“熬”看作一场马拉松长跑,在人生的前半场,我已经远远落在后面了。

有时我扪心自问,和霍山文友相比,抛开写作需要天分和才情的因素,单就“熬”这一条,我就输了。更残酷的是,一旦过了某个年纪,突然悲催地发觉,阅读和书写或许属于脑力劳动,但更接近日益艰巨的体力劳动。等到这个时候,如果不愿乖乖束手认命,最理想的状态,也许只有放松心态,放缓脚步,学会和命运达成和解,才不让自己输得那么狼狈!

追梦时光

文/疏泽民

每个人年轻时总会有自己的梦想。30多年前,我的梦想是赶上文学时髦,成为一名文学青年。

那时我分配到基层某个区农业站,离县城远,城里的文学沙龙波及不到乡下。我和农业站的几个年轻人不甘寂寞,筹建文学社,创办文学期刊《乡村文苑》,为全区文学青年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

万事开头难。没有经费,我们各拿出自己月工资的三分之一,购买了纸张、油印机、油墨和蜡纸。第一期印出来,效果很好。一个月后,我们的社员就达30多人,稿件也如雪片般飞来。

大家认为我的文笔还行,字也写得不赖,就推荐我作为月刊主编并负责刻印。审稿,修改,回信,刻印,都需要细心和耐心。特别是刻印,要一笔一画地刻出机器打印的效果,同时还要给文章配图,这样印出来的刊物才美观。我常常坐在灯下,刻到深夜,食指和中指先是磨出水泡,后来是厚厚的老茧。渐渐地,我感到颈椎酸痛,视力也在下降,但我并没有感到有多么苦和累。

文友相聚的日子总是开心的。工作之余,我们这班热心青年,总喜欢骑着自行车,结队外出采风。村村寨寨处处留下我们的足迹。我们在雨中撑一柄荷叶伞,漫步在雨雾濛濛的河堤上,寻找诗意的灵感;我们在雪地里徒步几十里,手拉手地登上白雪皑皑的高山。我们见证了文友之间的相知、相识、相恋,促成了文友的婚姻,并在婚礼上出其不意地爆料,让在座的宾客笑得喷饭。我们自办晚会,自编自演,吹拉弹唱,有板有眼。我们召开茶话会,想说就说,想唱就唱,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我们是年轻的单身汉,虽已参加工作,可玩起来依然像个孩子,纯真,质朴,活泼而又浪漫。我们无需别人的理解和肯定,更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目光。我们特立独行,又活力四射,充满阳光。

两年后,机构改革,撤区并乡,文学社成员或结婚成家,或调往外地,凝聚着我们辛勤汗水的《乡村文苑》在走过28个月后,因为人力和资金问题,被迫停刊。望着束之高阁的油印机,我的心里充满伤感。

两年多的办刊经历,我奉献过财力、精力和视力,但我累并快乐着,无怨无悔。因为,我赶了“时髦”,燃烧过激情,绽放过芳华春,收获了友情,也收获了丰富的人生体验。这些,都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乐为文友服务

文/薛贵芳

“以文会友”群新年联谊会过去一个多星期了,大家仍沉浸在欢聚时的愉悦气氛中,不时地在QQ群里回忆当时的情景。

作为这次联谊会的主持人之一,我再次感受到大家对聚会的热情,对友谊的珍视。白天要上班,我只能在晚上起草主持稿,连续三个晚上加班到半夜,在主持节目的同时,还组织了一个由十几名文友参与的《关雎》爱情诗朗诵和一个由多人组成的舞蹈《踩踩踩》。虽然很累,但是我从中收获了很多。

在排练阶段,每当有人信心不足时,我便鼓励大家,不要为失败找理由,而要为成功找方法。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能放弃。

在聚会前夕,我特意买来漂亮的绢花,用皮筋固定在话筒上。看到大家拿着带花的话筒放声歌唱时,我心里也乐开了花。我组织的两个节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我感到十分欣慰。

节目进行到最后时,我号召大家全体起立,一边打着欢快的节拍,一边与群主一起放声歌唱。欢乐的场面,使我忘掉了疲劳,忘掉了生活中的烦恼。

为文友服务,再苦再累也觉得快乐。

爱的习惯

文/冰玉

那年参加报社文友群聚会,偶遇邻县一文友,我们同行了一段路。过马路时,他不由自主地伸手想拉我一把,我冲他一笑,他不好意思地缩回了手。后来,我注意到这是他的一个习惯性动作。由此我想到,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马路时他都想伸手拉一把,如果看见一个残疾人过马路,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送他们到安全地带。

一次和市里的文友去吃饭。进饭店后,我却不知吃什么。他点好一碗酸辣鱼粉让我品尝,还说,如果我喜欢吃的话,他吃别的;如果我不喜欢吃,他吃这碗再给我点别的。当时,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后来得知,这是他的一个生活习惯。无论是陪家人还是陪朋友出去吃饭,他总是先打发别人满意了,才轮着自己。

那次我在路边等车。爱人送我上车后,才转身离去。这一幕,恰好被车上一个男同事看到。他戏谑道:“哟,都老夫老妻了,还接来送去的,你们真够浪漫的哦!”说着,还扮个鬼脸。我笑着告诉他,这是我家多年的出行习惯,相互的。一车人都向我投来羡慕嫉妒的目光,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几年前,市里的同学回县城出差,我们趁机小撮了一顿。临走时,我送他到车站。上车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多少年都没享受过这种待遇喽!是不是我把你爱人的待遇享受了?”虽是一句玩笑话,但我分明感受到他内心的感动。

是啊,有多少人,恋爱时,花前月下,甜言蜜语,形影不离,接来送往。结婚后,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浪漫,渐渐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代替,便再也没了以前的温馨和激情,甚至一些好习惯也被慢慢淡忘了。而有些人,在恋爱时养成的好习惯,历经多年依然不改,并一直坚守到老去的那一天!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动作,来自于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细节。虽非轰轰烈烈,但它是一种爱的坚守,更是一种爱的习惯。

一池青莲出泥塘

文/王喜峰

文学社召开笔会之机,恰是“孟津荷花节开幕”之时,组织者就把会议地点安排在了会盟扣马。接到请柬,我满心欢喜,赏花、会友两全其美,当时我的心就飞到了那片风景如画、心仪已久的地方。荷花节已经办了几届,因为诸多原因我一直未能前去,常常听去过的同事、朋友讲那里的荷花如何如何美艳欲滴,景色如何如何宜人,让我后悔不已,荷花就含苞待放在我心里挥之不去了。

七月的鸟儿起得早,东方微显鱼肚白,柳枝就被“叽喳”声震得荡成了秋千。

未到荷塘先闻其香!丝丝缕缕的淡淡幽香在酷热的空气里飘荡,透过摇下的车窗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停车紧走百十米,哦!那一片绿啊——浓得恰似一曲天籁之音醍醐灌顶激开了混沌的思想,使人神清气爽,如沐春风于泰山顶上,若不是那亭亭玉立、胭脂绯红的荷花提醒,真以为是一方巨型翡翠镶嵌此地。

沿塘埂迤逦而行,惊扰青蛙纷纷纵身跳入水中,溅起的水珠落入莲蓬,白居易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就浮现脑中。

文人多浪漫,本地的文友也不例外。为了远道而来的文友尽兴,本地的文友早已租了几叶乌篷小舟,四人一乘,“自由恋爱,亲情互动”,小舟上还特意放置了笔墨纸砚、果梨瓜桃、青啤几听,令来者大为感动!此中如有陶渊明,我想他老人家一定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泛舟荷塘间,胜我终南山”了吧。

距离产生美。坐船赏荷,此距恰到好处。船移莲叶颤,筋脉清晰可辨,花香浓淡相宜,无尘无染。片片莲叶簇一朵莲花,亭亭玉立其中,清风下舞弄出千般娇媚、万种柔情。花色的变换交融更是难以描绘,粉白霞红,胭脂浸染,娇而不媚,艳而不俗,如晨光倾洒茂林,摇曳温暖;又如伯牙抚琴在高山,静谧安逸!

眼前美景,自会勾出文人心灵诗兴!于是,一口酒一句诗,你来我往,不多时就装满了船舱。被朋友逼迫不过,我勉强赋诗二首:

一曰:映日荷花别样开,羞杀彩虹躲天外。洁雅诱得佛祖来,自此坐禅莲花台。

二曰:一池青莲一池凉,一叶绿伞一琼爽,一花独放一洁雅,一腔傲骨一抹香。

离船上岸,朋友建议我们去农家院尝尝农家菜,喝莲子汤,众友自是欢乐开怀。路上,我看到一群老人头戴红旅游帽,胳膊上戴着黄袖标,不解,遂问此地文友。文友说:“这群老人啊,在当地可有名气了。他们平时修桥补路,在路边树荫下或自家门口设个义务服务点,为行人提供气筒、螺丝刀、扳手之类的修车工具;荷花节期间就义务负责引路,捡垃圾。看,那几个免费茶水供应点就是他们设的,有茶水、绿豆汤,还备有降暑用的人丹、薄荷片,还有防晕车药。谁丢失了东西他们也管。总之,到这儿遇着困难找他们,没办不成的事。”

朋友的话使我对这群老人肃然起敬,他们的善举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

细细了解,原来他们不光夏天“在岗”,冬天也坚持去河滩转转,保护停脚栖息的候鸟,防止那些为了赚钱下网、设圈,不择手段的人捕猎。老人还自豪地告诉我,十几年来,鸟的数量逐年增加,如今有近万只,种类有百种之多,几乎绝迹的白鹤也来了……

一池青莲出泥塘!他们才是夏日色彩斑斓的荷,他们才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

我爱荷之美、莲之洁,我更爱如荷似莲,无论身处何地不染其身、不改其质、不变其心的人!

善恶只在一念间

文/豫西调

上周,有个文友去邮局取稿费时,看到柜台上有一沓钱,时值下午两点,天气正热,大厅里除了昏昏欲睡的保安,再无他人。该文友问保安这是谁的钱,保安说不知道。她又问窗口业务员,业务员数了数钱,共4.5万元。通过查看取钱记录和监控视频,业务员及时联系上了失主。

我问该文友,当时面对“巨款”动心了没有。她笑了笑说:“动了,只是一闪念,我随即想到,不是自己的钱,拿了心里会不安。”文友朴实的话语,让我对她顿生敬意。要知道,这个文友的生活还十分拮据。

我不由得想起多年前的一件事。老家的君哥一天早上,在公路上拾了一个包据为己有。当天,村里一青年沿公路找包,说包里装着他打工一年的血汗钱,寻找半日无果,他竟哭着从村南石桥上跳了下去,结果摔断左腿,成了残疾。

君哥听说后,终日郁郁寡欢,最终住进医院。弥留之际,他才流着忏悔的眼泪,说出了拾包之事。

君哥本是一个身体强壮、性格随和的人,只因一念之差,导致这样的后果,实在令人痛惜。

善举有时候很小,小到容易被人忽略,但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善恶常在一念间,大善小善都是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收藏笑脸

文/韦鹏翔

“以文会友”群辞旧迎新联谊会已过去好久了,文友们开心的笑脸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参加聚会的文友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百姓写手。筹办这场聚会,群管理员忙前忙后,但他们的脸上总带着微笑。为了参加聚会,有的文友千里迢迢从外地赶了回来;有的文友住在乡下,来回需要两三天,也赶来了;更多的文友,推掉了手头的杂事赶来了。他们的精神令人感动,他们的笑脸最动人。

在联谊会上,掌声、笑声不断,个个笑得灿烂。有个文友平时生活艰辛,难得露出笑脸。当他看到我抓拍的他笑容满面的照片时,感慨不已:“感谢你让我快乐的瞬间变为永恒。没想到,我在这个大家庭里享受到这么愉快的时光!”

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少文友都有一肚子苦水。写作出于爱好,是一种健康的倾诉;聚会为了交友,为了开心。作为百姓写手,多数人都明白,当作家只是一个遥远的梦。尽管梦想很遥远,尽管稿费微薄,但大家仍乐此不疲,笔耕不辍。

苦中作乐苦亦乐,泪里含笑笑更甜,乐观的心态永远是制胜的法宝。我决定拍个笑脸专集,将文友们的笑脸收藏起来。看着大家开心的笑脸,我也笑了,笑得痛快,笑得幸福……

感秋

文/新会文学

今年秋天是一夜之间来到的。在新会这南粤小城里,四季难辨,已经是许多年的事情了。啸风长雨,落叶凋花,百里外的台风就这样把秋天送到了我们身边。

小时候,课本上常说春天阳光明媚,充满生机,一切皆美不胜收。每次读到,我总纳闷,在我有限的经验里,关于春天的印象分明就是阴雨绵绵,寒风凛凛,每逢潮湿日子,更是四壁流汗,衣服在竹竿上排得密密麻麻,晾干了穿在身上也总带着那么一股阴凉。后来我才知道,课本的春天是属于北方的,南北气候差异明显,葵乡的春天自然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在这里,最让人迷恋的季节是秋天。忘了从哪里听过这样一个说法,“禾”字从“火”,表示容易火烧禾田,意指季节干燥。不管这说法准确与否,听着倒有其理。然而,我偏爱《说文解字》和《尔雅》中的解释,“秋,禾谷熟也”,“秋为收成”,不仅描绘了一片丰收之景,更道出了农民苦尽甘来和天道酬勤的真谛,每一颗低垂的稻穗,都撑满了农民的汗水与智慧。

即便在城里,没有秋收的起舞,秋色也以一种宁静的方式书写着其诗梦情怀。秋天之美可在白昼。秋游郊外,随心漫行,感天高气爽,观花舞叶招,听风音鸟语,寻涛影琼瑶。在这气温与湿度皆到了最舒服的时候,仿佛只要深呼吸,便可吸纳一股仙气,呼出几分诗语。前不久我去冈州画院,阳光穿透屋顶满屋散落,瞬间便吸引了我的视线。仰头一看,原来顶上乃一个由九块玻璃拼成的大天窗,数片棕黄色的落叶正躺于其上,蜷缩着干枯的躯体,仿佛倾耳细听,便能捕捉到一缕意欲燃烧的声音。白玉兰花瓣零星散布,虽已泛黄,透过玻璃却似乎依然能闻到其洁白的余香。秋天之美亦可在黄昏。落日西沉,余晖倾泻,一抹嫣红之彩在深蓝的天空中慢慢散开,又渐渐与整片云天化为墨色,极具中国画之写意。秋天之美又可在夜间。尤在望日时分,更可见繁星闪烁,皓月成盘。此刻,若伸手抓住一缕月光,张开之时,异乡人便满掌沉甸甸的乡愁,而诗客则不禁摇首吟诵,正所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也。我曾与几位文友于中秋之夜登凤山赏月,是夜凌云宝塔身裹金颜,沧桑斑驳之色历历在目。塔下,一群外来年轻人正围圈对坐,把酒当歌。我不懂其语,然曲音深沉延绵,直渗心头。异地之声,流露的除了相聚之欢,更是思乡之感,念亲之情。人总是这样,离家远了,才明白情之深亲之切,正是断肠,人在天涯。四周灯火摇曳,一位文友背上吉他站在塔前自弹自唱,引得前来赏月的众人绕其高歌,尽唱心中情。此刻,古塔成台,皓月似灯,一时多少情怀。举盏过后,兴尽灯灭,另一位文友不知是懒是累,只见他躺在月华浸润的长石凳上,随着手机乐曲音韵起跌,闭眼吟唱。“凉风有信,秋月无边,睇我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秋去后,盈月渐失,而近日月过半弯,满月可待。岁月苍茫,世间多少相聚分别难以预料,让人黯然唏嘘。只是路走远了,风景看多了,才明白几番秋风秋雨,人如月,亦如秋。

此时,窗外云淡气清,月明如镜。掐指一算,方知今夜乃农历九月十四,望日将至,遂起身提壶斟满,以茶代酒,到秋风中邀月对饮而去。

客过濯水

文/海清涓

五月上旬,随重庆文学院到黔江采风,位于黔江东南部的濯水是首站。

濯水靠武陵山区,临阿蓬江畔。山环水绕,景色奇秀,是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

打开车门,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宽坦的广场,阿蓬江在脚下欢快地流淌。顺着江堤沿街缓缓而行,绰约曼妙的纯木吊脚楼,曲折迂回的青石板路,形象逼真的古铜色雕塑,营造了不可复制的土家水乡风情。街巷两旁的老树、古藤、残垣、深井,记着生动美丽的传说,透着浓郁的土家气息。

女文友的防晒伞、太阳帽,有红,有紫,有蓝,有白,有绿,有黄,五彩斑斓,像朵朵山花在排排串串的吊脚楼间次第绽放。晴空万里,骄阳似火,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交织成一匹穿越时空的锦缎。

来到刻着“天理良心”的道德碑旁,蓝衣蓝裙的导游无不自豪地说,濯水元明之际属酉阳土司辖地。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染房、酿房、刺绣坊遍布,是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热闹繁华曾一度盖过黔江城,与龙潭、龚滩合称“酉阳三大名镇”。

火砖砌建的绘有精美壁画的封火墙,是濯水的守护神。在高高的戏台上,跟着土家妹子,学唱山歌、哭嫁歌,学跳摆手舞,花灯舞。歌调不准,舞姿不稳,我们不脸红也不心跳,因为濯水用她的古朴和宁静,包容了我们这群好奇的汉家人。

90后作家李军洋老家是黔江的,为尽地主之谊,他大方地请众文友吃米豆腐。有女文友吃了绵软香辣的米豆腐,辣得汗流满面,说不出话来。想不到,在美人靠上小憩了一会儿,她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还要吃一碗米豆腐。

诗人红线女踮起脚尖在江边的桑树上摘了七个桑葚,儿童文学作家曾维惠赶紧用相机拍下了这一幕。碧柳依依,桑葚紫紫,我吃了一个桑葚,酸酸甜甜,简直妙不可言。几个写散文的文友,吃了香甜而不油腻的马打滚,还在又深又长的庭院最里间,伙合称了八斤绿豆粉。在铺子里买了三把潜龙扇和一条西兰卡普长裙,放进褐色皮包里,我仿佛回到清末民初。

说说笑笑,走走停停,不知不觉漫上了横跨于阿蓬江上的廊桥。桥身为实木结构,桥高三层,桥两侧有近百扇可自由开合的雕花木窗,桥内摆放着供行人休息的红漆长凳。廊桥长300余米,宽5米,长度仅次于加拿大的亚特兰德廊桥,是名副其实的亚洲第一廊桥。

快到桥心时,与一对手挽手的土家情侣擦身而过。身旁的文友打趣地说,廊桥是浪漫的化身,最适合少男少女谈情说爱了。这话,真叫人心向往之。尽管,我已经过了谈情说爱的最佳年龄。

爬上廊桥的最高层,扶着木窗远眺。阿蓬江浩浩渺渺,群山绵绵延延。耳际飘来淙淙潺潺、悠扬深远的歌声。土家母亲河醇朴、具有穿透力的妙音,是任何顶极音乐大师都演奏不出来的。

五月,是属于红色的,也是唱红歌的好时节。而我,又是偏爱夏季的。

正午的阿蓬江,明澈如洗,翩翩朗朗,好似笼罩在一层茫茫的金纱之中,高贵诱人。倘若濯水古镇是一幅灵动逸然的水墨画,那么廊桥就是画中一首缠绵悱恻的抒情诗。

“渔歌正唱蓬江韵,两阁三宫古色香;桥上笠翁皆醉倒,欣然夜景当苏杭。”这样的描写,濯水是绝对消受得起的。

我摇着潜龙扇,情思如缕,浮想连翩。

原本说好午饭后去蒲花河,由于时间关系,下午没能按计划行事。与灵秀的天生四桥和神幽的地下暗河失之交臂,不能不说是此行的一种遗憾。

紫色天堂伞遮不住吊脚楼的亦柔亦刚,中兴手机盖不住阿蓬江的天籁原音。我知道,于濯水古镇而言,我,只是一名匆匆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