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悲秋文章

2022/12/20经典文章

悲秋文章(精选7篇)

悲秋

文/钟凌

午时假寐,及至醒来,顿有凉爽透气之感,又夹杂些许苍凉的味道。

毕竟是立秋,夏季还没热够,就进入秋季。

四季交替,日月轮换,这其中多少生命新鲜着到来,茁壮的成长。

又有多少生命逐渐的枯萎,走向衰亡。

每年的秋季来临,虽然神清气爽,但内心都是有悲凉之意的,看着秋风扫落叶,望着蔚蓝天空飘着些许的云,道路两边

的小草变为枯黄,想着一些亲人的离世,我感觉自己的生命又重新进入了一个轮回。

这个轮回里,我依旧重复着之前的事情,但心里又多了苍凉。

自古以来的诗句,写到秋,大多都显“悲”,看来,悲秋者,非我一今人也。

不是悲秋

文/江南一肖

秋天的常德斜阳立照,时时传响致哀的唢号。一个人静静地躺下,看窗外的鸟儿此起彼落,听着浮噪,便心生悲凉。寂寞加惆怅,眺望北方,沅水平汤,渡船来去,小贩时吆,杨柳轻浮,默默随想,不觉时光飞淌。

儿子与俵舅去了澧县 ,我有了满室的空间,心思缱绻,便有了辟谷的感受,不食不饮也不饿,正好减缩肚子。据说七成饱是最好的,按道家的说法,人的总食量是个恒量,少食可以延年益寿,何乐而不为耶。

这几天住新屋,也尝试一下城里人的滋味,正如天天吃小菜的也吃点排骨,换一种口味,体验一下闹市的生活。当年的杜甫写诗云,"破帽遮颜过闹市",我还不致于落魄到那个程度。但我声明,我是穷人,地道的穷人,除了半腹诗书外什么都没有,唯有的一颗爱心也行将覆灭。

我心伤悲,不是悲秋!

天凉好个秋

文/方华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秋天,像一位素衣白面的女子,总是踩着一场雨的韵脚,戴着她的水晶珠链,衣袂飘飘地来到我们身边。

秋雨簌簌消暑气,秋风习习送凉意。在酷热沉闷烦躁的日子里喘过气来,不免要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说文》解字:“秋,禾谷熟也。”秋天的原野,正是稻谷飘香、红硕满枝,洋溢在农人心头的,该是五谷丰登的喜悦吧。

然而,在文人骚客的眼中,秋却是一个悲怀的角色。一页页枯黄的纸叶上风冷霜寒,一个个方正的汉字间山瘦水削,“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行吟出那么多的伤感与哀怨。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对旧时相识的思念;“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是对友情的怀想;“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是对故园的牵挂;而“秋风秋雨愁煞人”,更是对家国沉沦的哀叹!悲秋,好似是诗人间的一个传染病,其严重程度,远胜于SARS和甲型H1N1流感。悲秋之最,当属欧阳修之《秋声赋》:“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秋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祖先借之以表述“秋天”。“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秋虫呻吟,大地安谧,天高云淡,月色清朗。此何等美景美境,何凭多忧郁情怀?心境也。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但杨万里秋凉晚步时却道:“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虽“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但李商隐却寄怀“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虽“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但苏轼却云:“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虽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但戎昱却言:“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最喜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何等的昂扬向上,何等的豪迈情怀,何等的诗意人生。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四季轮回,年年秋天,只是年年秋日心不同。秋,随人而变;秋,随境而迁。天上人间,只凭一缕情感,放飞那只叫秋的情感。

秋天万木凋零,因而,秋在心上是愁。真佩服古人的会意造字,如此的贴切而具超凡的想象力。其实,秋更是一个成熟和走向平静的季节,即便是身外黄叶飘飘,只要我们把“秋”从心上拿开,“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秋也使然。人人解说悲秋事,不知几人彻知秋。正如辛弃疾词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好个秋,好个诗意的秋。

秋的遐思

文/吾爱吾班

秋天是个多彩缤纷的季节,它拥有着丰富的情感,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有人说,秋天是忧伤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瑟的秋景总会传达给人一种孤单无助之感。悲秋之祖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李清照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里寄托哀思。见秋风,引乡情,忧伤的季节里,人们总会平添些许无奈,伤春悲秋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吟咏的主题。

也有人说,秋天是多情浪漫的。

王维用心品味秋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实甫用独特的视角感受秋天“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孟浩然把酒话桑麻,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米勒做《拾穗者》,当然啊,秋天还会有许许多多生动的故事上演,你看那天上的牛郎织女,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多么优雅浪漫的季节啊!

还有人说,秋天是昂扬的,乐观的。

秋季啊,瓜果飘香,硕果累累,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人生易老天难老,在这个季节,人们争取自由,奋进前行。毛泽东在深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秋收起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个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的季节,我们看到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阔。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季多况味,秋季多精彩。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一定会发现秋季与众不同魅力!

悲秋的背后

文/身在沙雅

李白说:“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杜牧说:“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李商隐说:“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样的话听多了,便觉得那秋确实如一个下刀不眨眼的屠夫,只要它一来,所过之处,一切生灵立马就像被榨干了生命元素一般,颓态尽显。难怪古人会说:“一叶落而天下知秋。”

在这样的潜移默化里,一阵秋风扫过,大河上下,长城内外,猗郁的万物几被屠戮殆尽,自然也就见怪不怪了。不过,单就这秋的表象来说,在素来温婉、惹人怜爱的江南,我却以为要算是个例外。

关于江南的秋的韵味,其实郁达夫先生有过结论,那是远不如北国的秋的,她根本没有北国秋的那份自得的闲适,那种落寞的快感。换言之,就是江南的秋味要滋润得多。但倘要说到这秋背后的东西,则无论如何是如出一辙的了。譬如吧,在杜甫的笔下,秋就是一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萧索模样。而在久居江南的人看来,这句话却是着实有些让人费解了:江南四季如春,鸟语花香的,哪来的“无边落木”呢?即使有,那也是翠绿饱满的叶子染上了些许金黄,如翩翩的蝴蝶一般,在空中划过优美的弧线,懒洋洋地飘停到了地上的景象,优美如风中的蒲公英,又是哪来的“萧萧下”呢?所以这悲秋,大约只是诗人在字里行间的个人感怀的渲泄,只是他为了更好地向世人讲述一个关于自己曾经挥洒过血与汗的一片热土的故事吧。因为只有经过漫漫岁月沉积下来的那种浑厚的爱,才会衍生出如此凄楚的、让人肝肠寸断的无尽的忧伤啊。正如艾青在诗中所写的那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所以我以为,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着这样一片让他魂牵梦萦的土地的。它与我们的出生地不同,那里有我们的梦想,有我们为之挥洒下的血和汗。而于我,江南水乡便是让我魂牵梦萦的那一方土地了。在跟随着父母,为讨生活远走他乡,奔波过大江南北许多地方的我看来,江南的秋相虽然不乏旖旎,其实却也是萧索的,萎靡的。它一样不让我看见她那春天里的生机,夏季里的活泼,以及冬日里的静美。但这毕竟不是我的旅泊之地,而是我的家,这里,承载着我的一个希望!离开了她,我的心中便会弥满迷茫的失望,一种如韩少功说的失望:“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自古逢秋悲寂寥”,这古老的悲秋的诗句,大概也是诗人对瑟索故地发出的喟叹吧?但我想,这种对秋的悲吟,一定是源于其对故乡的深沉的爱。

悲秋的背后,都有一份特别的爱,浓得化不开呵。

悲秋

文/别梦依稀

都说,秋是收获的季节,而我,每到这个季节,总是怀有惆怅的心绪!

惆怅先是从我居住的小区开始的:园区里曾经碧绿的小草,进入九月后,根部就开始枯萎,及至中秋,枯黄已连作一片。一楼的菜园,黄瓜、柿子也曾疯一样生长,如今只剩搭架的竹竿依然挺立,黄瓜秧突兀着青筋,柿子秧东歪西倒,裸露的残果,弯七裂八,畸形不整,一副残败的模样——

走出小区,从街路一眼望去,最先入眼的是两边的白杨树。它的长枝阔叶虽然还能在秋风中摇曳,但已不再是那种鲜艳的招摇,那一树的深绿不显油光的色彩,给人发“锈”的感觉,而且,要不了多久,几场秋风抽过,就会满树精光,露出干涩的枝条。叶子呢,一片一片随风飘舞,像失去母爱的弃儿,没有归宿的魂灵。

田野里的景象更显得凄惨。漫无边际的枯黄里,风吹着玉米叶飒飒作响,玉米婴大部分折落,好比斩去头颅的犯人,玉米杆呜呜鸣咽,唱着一种安魂曲。已经搁到的秸秆满地堆放,任人随意点燃,狼烟四起,污浊了空气,遮挡人远望的视线。

秋天的阳光有点暖意,但已不是刚刚过去的夏那样灼热烤人,让人切齿难忘,而是例行公事似的飘过整个秋季。无论你走在街上,还是走在旷野,几乎感受不到它存在的意义。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个人来到小县城。那一年,深秋时节和同事一起下乡。汽车颠簸在凸凹不平的乡间公路上,秋风像脱缰的野马狂卷着落叶飞奔,一种被遗弃的孤独马上涌入我的心田……

若干年后的秋天,一个人开车从老家回来在。公路的两旁,树已经脱光了叶子,疏疏散散,安静地站着。树影斜长地撒落在路上,明暗相间,恍然隔世。夕阳从车后射向前方,一种黄色的光线,一种传统的色彩,让人马上回到过去——游子的感伤,家的眷恋,失落的往事,仿佛瞬间一齐涌上心头。情不自禁地拿起电话,打给远方的朋友,诉说我的感伤。朋友说,这个季节也有过同样的心情。

萧瑟秋风今又是!惆怅的心绪一年胜似一年。

我曾不止一次地想,为什么我对“秋”没有好的心境?可能我不是一个以地为生的人,对农时的变化,对年成的丰歉不够敏感;也可能与年龄和性格,以及大半生没有可圈可点的经历有关。

秋是一年收获的季节,也是一年成果的检验。如果这一“秋”注定是一个歉收的年景,我宁愿它来得更晚一些。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人生有少青壮老,自然的季节可以循环往复,人生的“季节”去不再来。秋季好比人生的壮年,一个人在秋季还没有自己满意的收获,人生注定不再有色彩。

我宁可让自己的灵魂去流浪漂泊,也不愿过一个虽安稳而无色彩的“秋”。

我知道,秋的后面是寒冷的冬季,一个更加漫长的等待。但是在银装素裹之下,也孕育生长着一个个鲜活的希望,只要不放弃坚持,就能迎来春暖花开。“春”才是一个令人钦慕的时节,百花争艳,姹紫嫣红,到处显示生机和活力,一下子就可以让人年轻十岁。和“夏”相比,“秋”也相形见绌。夏季,花团锦簇,骄阳似火,给人体会什么是热烈;疾风暴雨,泥沙俱下,让人感受什么是大气滂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漫山遍野的“绿”,感受的是“叶”对“根”的情谊。秋有什么呢?不过萧瑟中一点低微的回报,一分轻薄的招摇,“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秋注定是一个不再有希望,不再有幻想的悲凉!

“走过春天,走过四季,走过我自己”。人生只有一次,每一个阶段都只是生命旅途中一个短暂的过程,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找回的余地。该播种时播种,该除草时除草,不要给自己收获一个悲凉的“秋”!

悲秋

文/寧靜致遠

当秋风卷起飘落的枯叶,秋的脚步一天一天的走近了。有个朋友和我说,秋天来了,你有没有悲秋的感觉呢?我说没有呀。他说,那可能是你年轻的缘故。呵呵,我比他小不了几岁,居然说我年轻!他继续说道,每当看到树叶枯黄,霜铺满地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悲伤的感觉。我问为什么。他说,从枝叶繁盛的夏季,一下子到了满目凋零的秋天,心里有太多落差,岁月每天催人老呀。看着他那略显苍老的眼神,看着他那略显蹒跚的步伐,我也不免觉得,是呀岁月真的不饶人呀,而我庆幸的是,我从不悲秋。未老先衰的心境我从不曾有过。悲秋,不是来自季节的转换,而是来自内心的恐惧。人生,从茂盛走向凋落,生命从此一天一天的缩短,悲秋的人,只看到人生的尽头就在眼前,而殊不知,生命又是新的开始。所以,不要悲伤时光的逝去,而是要看看我们手中抓住了什么,与其感叹岁月的无情,还不如好好享受人生的收获。抬起头和悲伤说再见,乐观的面对一切,或许会是新的起点,大踏步地向前,年轻与活力就会永伴你身边!你还会悲秋吗?